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手术的改进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892376f111f18583d05a74.png)
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摘要】目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皮肤隧道开口处的变化,正确使用导管,再配合良好的护理,可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是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的关键。
方法将本科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
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0~80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
进行上述护理与观察。
结果通过12例病例有效的护理与观察延长了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
结论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以为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路,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患者乐于接受,而适当地护理是保证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正常使用的关键。
【关键词】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护理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用软的硅胶材料制成,具有热塑性,在体温下变软,避免僵硬和不规则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减少血栓形成。
它是带涤纶套的双腔管,涤纶套可确定导管长期留置皮下,不需要长期缝合,而双腔管的静脉端在动脉端下数厘米,这样可以减少血液的再循环并防止头在负压下吸附在血管壁上而引起血流量不足。
长期性颈内静脉置管可以为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患者迅速建立血管通路,减少穿刺痛苦,提高透析质量和透析生存率,患者乐于接受,而适当的护理是保证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正常使用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共为1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期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术,男7例,女5例;年龄40~80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多囊肾2例。
1.2 置管方法置管前做好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血生化等,置管在放射科介入室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颈部置于正中位,以右胸锁乳突肌内缘环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搏动最显著之右侧旁开0.8cm处作穿刺点,局麻穿刺处及皮下隧道处,穿刺针探及静脉后将导丝从穿刺针芯关入,在导丝出口处做一个1.5cm长的皮肤切口,然后在同侧锁骨下3 ~4cm处做长1~2cm的皮肤切口,用隧道针在切口间做一皮下隧道,把双腔管从锁骨下隧道口放入,从另一隧道口拉出,管道涤纶套距隧道口2cm。
大鼠颈静脉长期留管术的改进(最全)word资料
![大鼠颈静脉长期留管术的改进(最全)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1462f6fad6195f302ba6c9.png)
大鼠颈静脉长期留管术的改进摘要:目的建立有效可靠的大鼠长期静脉输液通路。
方法用血管夹夹闭游离好的血管,预先置入探针,在其引导下,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大鼠颈静脉。
结果90%的实验大鼠能顺利置管,70%能完成为期10d天非连续输液,部分可超过20d,动物均能良好耐受,30只实验大鼠1只麻醉死亡,术后5只导管脱出,3只堵管,无1例发生感染。
结论本文所建立的大鼠静脉输液通路手术死亡率、感染率和导管脱落率较低,实用、有效、可靠。
关键词:大鼠;颈静脉A improved technique for long-term vascular access in Rats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available ,economic and reliable animal model of long—term intravenous access in rats. Methods Place the spinal catheter entering the right jugular vein with the help of probe ,before the right jugular vein was squeezed. Results 70% experiment rats can accomplish infusion demands without obvious discomfort. One rat died from anesthesia and no one occurred infection.Conclusion The improved technique is very mortality,infection and expulsion rate are very low,this method is simple,effective and reliable。
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
![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8c1cf2c4ce2f0066f533223e.png)
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黄世英,沈有期,李凤姣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by using improved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ody habitus∥Huang Shiying,Shen You-qi,Li Fengjiao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体型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效果。
方法对456例患者按照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改良前、中路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及血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 肥胖; 前路; 中路; 置管方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2)08-0014-02 DOI:10.3870/hlxzz.2012.08.014作者单位:英德市人民医院ICU(广东英德,513000)黄世英: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收稿:2011-12-05;修回:2011-12-29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危重、休克、大手术后(心血管、颅脑)患者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指导输血、输液量的补充,也是进行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心脏起搏的有效途径。
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利弊。
为选择进路简单、患者痛苦小,安全性和成功率较高的途径,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对456例患者根据其体型对颈内静脉的置管方法进行改进,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56例中男307例、女149例,年龄35~82岁。
体质量45.5~62.5(52.5±1.2)kg。
病种:肿瘤268例(其中静脉穿刺困难59例,静脉内高营养34例),休克58例(其中CVP监测45例),慢性心力衰竭97例(其中CVP监测34例)、慢性肾衰竭33例。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2e7154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c.png)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首先,清洁是颈内静脉置管护理的重中之重。
在使用置管前,必须确保双手已清洁干净。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静脉置管通畅,定期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同时,每天都要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无菌棉球擦拭静脉置管周围皮肤。
另外,注意避免静脉置管跑动以及牵扯,以防发生意外。
其次,要注意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
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一般不超过6个月。
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置管部位的情况,如有渗血、感染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置管。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确保静脉置管没有发生血管壁损伤等情况。
再次,要注意与医务人员的沟通。
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是最好的帮助与支持。
因此,颈内静脉置管的日常护理需与医务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分享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与医生、护士共同探讨个人化的护理计划,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
综上所述,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需要注意多个方面,其中,清洁、定期检查和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是关键。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合理规划护理计划,并坚定不移地落实,才能保证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效果,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探讨
![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444c2a827284b73f3425047.png)
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探讨目的提高在神经病房内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
方法将300例需要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150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单手进针法进行穿刺操作,对照组采用按照留置针厂家的说明书进行操作,然后比较两组使用在患者中的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效果。
结果不同置管方法效果不同,改进后进针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为96.7%,按照留置针厂家说明书中的操作方法置管成功率为83.33%。
改进后留置针置管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按照留置针厂家说明书中的操作方法。
结论改进后留置针置管方法成功率明显高于按照留置针厂家说明书中的操作方法,值得在神经内科病房内推广改进后的留置针置管方法。
标签: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护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此项技术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被每天穿刺的痛苦,且能大大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临床护士的欢迎[1]及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尤其是在神经内科病房内,由于患者有烦躁、认知功能下降等情况的原因,导致患者不能配合,造成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下降。
本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宗旨,笔者于2010年9~12月对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改良了置管的方法,通过实践证明,经笔者改良后的置管方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9~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行静脉留置针置管患者300例,男180例,女120例,年龄18~95岁,将所选病例随机为分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均由笔者亲自操作,另一人观察记录。
1.2选择静脉非偏瘫患者随机随机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偏瘫患者则选择健侧静脉。
1.3选择静脉留置针均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Ⅱ-B型,规格为0.9×25 mm,22GA×IN,或规格24G×0.75,0.77 mm×19 mm,根据血管情况选用其中一种规格。
颈内静脉置管术改进方法的护理循证
![颈内静脉置管术改进方法的护理循证](https://img.taocdn.com/s3/m/352af5ae25c52cc58ad6be1a.png)
颈内静脉置管术改进方法的护理循证摘要】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中的缺陷导致生并发症的原因,从而对置管术的环节进行改进,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分析1780例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比率,对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患者并症的发生率。
结果静脉置管术的环节改进后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颈内静脉置管术改进方法循证依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由于手术、反复化疗的原因需长期大量的输液及营养支持,使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诊疗护理中的地位日益突显。
我科自21世纪90年代应用颈内静脉置管术以来,接受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逾万例。
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
我科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分析2009年3月-2010年3月1780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种类和原因。
针对分析的原因对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
于2010年4月- 2011年4月对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管术,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为17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操作方法依据王一镗[1]主编的《急诊医学》,依据循证护理的方法分析患者在置管24 -96小时内出现的并发症的种类和原因,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术在操作环节中存在缺陷,对置管方法进行了改进。
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为1780例患者应用改进后的颈内静脉置管术。
并将两组患者在24-96小时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2 方法1.2.1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术野消毒铺巾。
选择中路为穿刺点,0.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在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针向患者同侧乳头方向穿刺到血管,观察回抽的血液是否为暗红色,放入导丝拔出穿刺针,用扩鞘器扩张穿刺点后置入导管12-15cm,装上导管固定翼,将固定翼和皮肤用缝线固定,贴上3M透明敷贴,局部按压15分钟。
右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管置管的改进
![右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管置管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2710d6ef915f804d2a16c19f.png)
右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管置管的改进摘要】目的探讨导丝法在半永久性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10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采用传统的撕脱鞘法,25例采用改进的导丝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结果采用改进的导丝法置管25例,置管成功率100%,穿刺孔出血量极少,血流量充足可以满足透析需要,且操作简单。
结论导丝法操作简化,风险下降,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半永久性双腔管置管浅颈丛阻滞撕脱鞘法导丝法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方法采用撕脱鞘法,该法存在失血量多,血管有拐角时易导致置管受阻而失败,而且存在操作复杂,风险大等问题。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深静脉置管的导丝法,一样可以运用到半永久性的深静脉置管中,且方法简单易掌握。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共35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13例,女22例,年龄36~79岁,平均59.8岁;糖尿病肾病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9例。
其中10例采用传统的撕脱鞘法,25例采用改进的导丝法置管。
1.2 方法1.2.1 麻醉:采用浅颈丛阻滞,患者取平卧位,头稍偏向左侧,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上方1cm处进针,深度至颈阔筋膜下,然后注射2%利多卡因5ml,稍加按压。
1.2.2 插管部位和置管方法:均选用右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er技术:(1)撕脱鞘法:患者去枕平卧,肩部略垫高;或采用Trendelenberg体位,使静脉充盈,头部转向左侧,以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以及锁骨围成的三角形顶点为穿刺点,针尖指向右侧乳头方向,于颈动脉外侧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角,刺入静脉见回血后置入引导钢丝;根据导管长度确定穿刺点与涤纶套距离,选择皮肤切口,行皮下隧道,用隧道针将导管从皮肤出口处引至穿刺部位,涤纶套距皮肤切口2.0cm;沿导丝送入扩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沿导丝置入带芯的撕脱鞘;拔出导丝及撕脱鞘,保留鞘套,同时立即以指腹堵住撕脱鞘口,将导管尖端置入鞘套内,沿撕脱鞘腔置入长期导管,边撕开鞘套管,边置入导管,见回血通畅,无明显渗血,缝合皮肤,固定导管。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
![改良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4b422a23915f804d2b16c189.png)
肩下垫一 6cm 高 的 薄 枕, 使 头 低 15 ~ 20° , 并 向左 侧 偏 45° , 充分暴露颈动脉三角顶点, 铺巾前嘱 患者 抬 头 确 定 三 角 顶 点
封 管 液 的 选 择 经 临床 实 验研究, 选 用 生 理 盐 水 10 ~ 20mL 为 封 管 液 可 以 达 到 预 防 堵 管 的 目 的, 同时 可 以 防 止
般情况: 呼吸及皮肤 情况; ( 2 ) 穿刺 部 位有 无 疤痕、 淋巴 结 肿 大, 有无外伤、 胸部、 颈 部 或 纵 隔 疾 患; ( 3 ) 患者 血 小 板 计 数、 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 4 ) 采用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穿刺点: 标准体质量 = ( 身高 cm - 100 ) × 0. 9 ( kg ) 、 标准 体 质量 ( 女 ) = ( 身高 cm - 100 ) × 0. 9 ( kg) - 2. 5 ( kg) 。正常体质量: 标准 体质量 ± 10% 。超重: 大 于 标准 体 质量 10% ~ 20% ; 轻 度 肥 胖: 大于标准体质量 21% ~ 30% ; 中度肥胖: 大于标准体 质量 [1 ] 31% ~ 50% , 重度肥 胖: 大 于 标准 体 质量 51% 。 正常 体 质 量和超重病 人 采 用 前 路 法; 轻 度 肥 胖 和中 度 肥 胖 采 用 中 路 法; 重度肥胖 及 排 除颈 内 静 脉 置 管 病 人 根 据 病情 采 用 下 路 法、 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法。 1. 2. 2 1. 2. 2. 1 置管方法 常规 置 管 方法 患者取 去 枕 仰卧 位, 头 低 15 ~ 30° , 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 颈动脉 搏 动 外 侧 0. 5 - 1cm 处,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的改进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8e7e74a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c.png)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定位的改进
周永连;沈卫红;王冬青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2005(26)11
【摘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中入路法以其安全性和易掌握的特点,为大多数临床医生接受。
穿刺时,操作者常规用左手按压颈部,以便感受到颈动脉的搏动,然后在搏动的颈动脉外侧穿刺。
我们通过观察颈部皮肤的搏动,结合颈内静脉的生理解剖定位,对颈内静脉穿刺定位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457)
【作者】周永连;沈卫红;王冬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214002;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214002;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21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B超引导定位和体表定位在婴幼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对比分析 [J], 荣健;叶升;吴静波
2.超声引导定位对尿毒症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J], 徐英英
3.超声预定位外斜穿刺法在肥胖患者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J], 许锦雄;卢增停;涂泽华;胡浩翔;叶茜琳
4.用无线超声定位法对接受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研析 [J], 宋振华;黄汉钦
5.改良超声辅助定位联合动态针尖法在急诊休克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J], 鲜艺苑;张小露;王志伟;江锐;邹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颈内静脉中心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经颈内静脉中心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55860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3.png)
经颈内静脉中心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观察朱彩霞;马莲芳;唐英【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在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腹部创伤外科行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试验组采用敷料覆盖区域常规备皮,去除多余毛发并清洁局部皮肤后置管,置管成功后,缝线固定加导管远心端朝下“∩”形摆放再加3M 透明贴膜固定;对照组导管末端朝血管远心端放置,采用传统的缝线固定加3M 透明贴膜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脱出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舒适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 CVC 脱出率(8%)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0%)均低于对照组(38%和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的 CVC 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后改良固定技术具有降低导管脱出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improved fixation method”in the internal jugula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Method 100 patients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2013.1-12)from Department of Pancreas Surgery in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50 cases)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Thecatheteriza-tion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routine skin dressing,excess hair removal and local skin cleaning,with suture fixation on the catheter in the shape of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end of the catheter was placed toward the far end of heart blood vessel,with traditional suture fixation in the control pare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local infection and patient comfor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i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Results CVC emergence rate (8.0%)and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20.0%)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8.0%,38.0%),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the average indwelling time and comfort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3.25%),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P <0.05).Conclusion The internal jugula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improved fixa-tion technology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catheter emergence rate,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prolonging the average indwelling time and improving patients′comfort.【总页数】3页(P335-337)【作者】朱彩霞;马莲芳;唐英【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腹部创伤外科,乌鲁木齐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胰腺外科腹部创伤外科,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乌鲁木齐 8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改良医用灭菌自粘伤口贴在颈内静脉置管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J], 谭耀英2.改良偏头法预防PICC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 [J], 耿红梅;王凌玲;包永华3.改良偏头法预防PICC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效果观察 [J], 耿红梅;王凌玲;包永华;4.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张海红;薛雷;王莉莉;徐丹丹5.改良式颈内静脉阻断法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张海红; 薛雷; 王莉莉; 徐丹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颈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f7eb907240c844769eaeef5.png)
颈静脉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颈静脉包括颈静脉内和颈外静脉,在临床上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测中心静脉压、胃肠外营养、输注药物、快速输液扩容、血液透析等治疗有效途径[1]。
颈静脉管腔相对粗大,血流速度较快,药物进入血管后能迅速被稀释并进入血液循环,大大降低对血管壁局部的刺激,颈内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也高,现颈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在全球的使用越来越受欢迎,在手术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2-4]。
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常因未正确执行冲封管、输注药物的配伍禁忌、导管材质等原因发生堵管,给患者造成重新置管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即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同时也会加大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有的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那么,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哪些,我们的护理措施又能从哪些方面很好的预防,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总结。
1 颈静脉置管发生堵管的危害颈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重症患者及手术患者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5]。
但颈静脉置管在留置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风险,如穿刺点感染、导管阻塞、血栓形成等。
而这些并发症中,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最高。
导管堵塞是导管长期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和非血栓性两类。
当颈静脉导管发生堵塞时,需拔除后再次置管,既加重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增加穿刺所带来的相关风险,特别是有凝血功能障碍、穿刺困难的患者。
还有因各种原因如导管本身的质量问题或护理不当而出现导管的断裂、局部穿刺点感染或导管脱出等问题[6-8]。
因此正确的颈静脉置管护理很关键,如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严格规范的操作、正确的冲封管方法等。
通过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降低颈静脉导管的堵管发生率。
2 颈静脉置管发生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血栓性堵塞: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的管腔狭窄、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完整性的破坏三大因素有关[9]。
早期主要表现为输液缓慢、不能输入液体,回抽无血液回流或者输液泵报警。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e5ba59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9.png)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颈内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规护理操作之一,但是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透析治疗,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例如置管部位感染、置管位置不稳、管路堵塞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并发症。
我认为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必须要做到细致入微,丝毫不能马虎。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进行置管位置的观察和评估,定期更换置管周围的敷料,严格执行管路的无菌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管路堵塞等工作。
我还需要给患者进行定期的皮肤护理和静脉通路保养,确保置管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护理技能和丰富的护理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
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也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由于患者长期接受透析治疗,他们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可能都比较差,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护理和照顾。
有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护理工作会变得比较困难。
但是我们作为护士,必须要做到不因外界因素而影响我们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一颗耐心和责任心,给予患者温暖和关怀。
我想强调的是,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虽然繁杂,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患者的护理。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不仅要注重护理细节,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更要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8ff95a0352ea551810a687f1.png)
【 1 】 潘海燕, 任蔚虹. 导 管 相 关 性 血 流感 染 预 防和 控 制 的研 究 进
展『 J ]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 2 0 0 9 , 4 4 ( 1 0 ) : 9 0 0 — 9 0 2 .
『 2 1 潘 莉 , 操 静 , 伍友春, 等. 两 种 颈 内 静 脉 置 管 固定 方 法 的 临床效果观察[ J ] . 护 理 研 究, 2 0 1 1 , 7 ( 2 5 ) : 1 8 3 3 — 1 8 3 5 . f 3 ] 杨 萌 , 钟玉杰, 段 明娟 . 锁 骨 下 静 脉 置 管 术 后 两 种 敷 料 使
张力 粘 贴 在无 菌 贴膜 范 围 内.一 边 撕 无 菌 贴 膜 固定 纸 一 边 轻 压其边 缘使之粘贴牢 固. 再取 1 张 6 c m x 7 e m 的 小 敷 贴 贴 于
图 1 中 心静 脉 导 管“ n ” 形 固 定 示 意 图
【 参
考 文
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 腔中心静脉导管分叉支架处 , 深 静 脉 导 管 标 识 上 标 注 置 管 时间、 更换敷料 时间 , 签名后贴 于无菌贴膜下缘 , 每 次 更 换 敷 贴 时 可 稍 稍 左 右 挪 动 蝶 形 固定 夹 的 位 置 , 以 避 免 蝶 形 固 定 夹 长期压迫一处皮肤而至局部皮肤机械性损伤 。
敷料 的频率 . 从 而 减 少 换 敷 料 时 对 局 部 皮 肤 的损 伤 . 减 少 了
穿 刺 部 位 暴 露 时 感染 的机 会 , 增 加 了 患 者 的舒 适 度 。
内静脉置管 , 为 寻 求 更 好 的 固定 方 法 , 2 0 1 1年 5月 一 2 0 l 2年
6月 在 我科 行 右侧 颈 内静 脉 置管 术 的 1 5 0例 患 者 采 用 改 进 后 的周定方法 , 取 得 较 好 的效 果 , 现报道如下。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置管方法改进及效果观察
![血液透析长期导管置管方法改进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45c18b7f121dd36a32d8284.png)
deu i i hn :An lssb sdo 3,1 e a bo se . d nt n C ia ayi ae n 1 5 9rn l ipis Ki—
法 ) 该法存在失 血量 多 , , 血管有 拐 角时 易导 致置 管受 阻 而失 介入室完成 。术 中均予心 电监护 。 败, 以及易造成 颈内静脉 撕裂 等问题 。针 对这 些问题 , 我们 将
插管方法作 了一些改进 , 方法 简便 , 效果明显 , 总结如下 。 资料与方法
( 收稿 :0 1— 8—2 修 回:0 1 0 9) 21 0 5 2 1 …1 0
血 液 透析 长期 导 管 置管 方 法改 进及 效 果 观察
毛 明锋 ① 罗柳 霞① 朱潮 涌① 鲍 晓 红① 金 烈 ①
近年来 随着尿 毒症 的发病率 不断升高及透析质 量的提高 , 有无血栓形成及狭 窄等 畸形 。并行 血 常规 、 凝血 功能检 查 , 如 高龄 透析 患者 、 糖尿病透 析患 者及透 析 1 以上的 患者不 断 有凝血功能异 常 , 0年 术前予 以纠正 , 所有 置管 的患 者术前 血红 蛋 增 多。以“ 永久性” 导管作 为血管通 路的维 持性血透 患者不 断 白 /7 / , > 0g L 血小 板 ≥7 0×1 L 0/ 。置管 位 置首 选右 侧 颈 内静 增多 。 目前 , 长期导管置 管 大多 采用 撕鞘 套 法 ( 浙江 省 血 脉 , 如有血栓形成或血 管狭 窄 , 选左 侧颈 内静脉 。所 有右 侧 再 透质控培训班所演示的置管方法 、 厂家推广 的置管方法均 为此 颈 内静脉置管均在手术室完成 , 左侧颈 内静 脉及股静脉 置管在
ICu成人经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探讨
![ICu成人经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aa5938aa417866fb94a8e8d.png)
ICu成人经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探讨作者:张庆庆姚瑶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期摘要目的:探讨ICU成人经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SICU留置多腔中心静脉置管(CVC)的危重症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导管向远心端直线形摆放固定的方法,试验组采用体外导管顺式依照重力呈倒“U”形向颈前及近心端固定并将针眼至蝶翼区域导管固定于贴膜内方法。
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导管打折、导管移位、非计划拔管及中央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CU成人经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具有降低导管打折、移位、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相关性血溶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平均留置时间,适用于ICU危重成人患者经颈内静脉留置CVC导管后的固定。
关键词ICU;成人;颈内静脉;多腔CVC置管;改良固定方法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8.01.057中心静脉导管(CVC)是危重、大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给药及营养的重要通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重症患者常需留置多腔CVC,且导管末端要连接多个三通和延伸管,需要承受较大重力牵拉。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即CVC导管在出皮肤处使用缝线固定,体外导管向远心端呈“一”形摆放,后用透明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
传统固定方法外露于透明贴膜的导管较长,易发生导管打折、断裂;并且传统的固定方法无缓冲重力作用,导管会随着患者头颈部的移动而活动,把体表微生物带入血管穿刺口,并对穿刺部位皮肤造成持续刺激,引发感染,甚至非计划拔管,从而缩短留置时间。
成功的穿刺只是置管的第一步,科学的导管维护是导管长期安全留置的关键。
2016年7~12月,我科采用体外导管顺式依照重力呈倒“U”形向颈前及近心端摆放,并将针眼至蝶翼区域导管固定于贴膜内的固定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与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59a4a0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2.png)
血液透析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刘加明;金鑫
【期刊名称】《农垦医学》
【年(卷),期】2011(03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导丝法在半永久性置管中的应用.方法: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采用传统的撕脱鞘法,40例采用改进的导丝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采用改进的导丝法置管40例次,置管成功率100%,穿刺孔出血量极少,血流量充足可以满足透析需要,且操作简单,类似临时置管.结论:导丝法操作简化,风险下降,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刘加明;金鑫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新疆石河子,8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4
【相关文献】
1.探讨氨曲南在血液透析患者半永久性置管中封管的应用 [J], 王道珍;李复霞;徐丽
2.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黄其鹏;邹茜萍;陈江林;刘筱兰
3.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半永久性导管感染发生中的作用 [J], 施濒星;靳爱微
4.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半永久性导管感染发生中的作用 [J], 施濒星;靳爱微
5.探讨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 [J], 韩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c35c4f20722192e4536f6fd.png)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退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总结分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退出的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情况及护理中的问题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 2.07例次/1 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 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 000导管日,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
结论: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延长长期留置管寿命的关键。
标签:导管;血液透析; 护理;退出[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32-02血液透析通路是终末期肾衰患者长期透析并维持生存的重要条件,现将我科2005年1月~2009年2月对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情况及退出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84岁,平均(67.6±14.1)岁。
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4例,多囊肾1例,狼疮性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2例,梗阻性肾病2例。
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
置管原因有:内瘘堵塞22例、内瘘术后血流量不足4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4例。
1.2 材料及置管方法采用美国Quinton公司Permcat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型号:14.5Fr /ch*19 cm,动脉端管腔容量1.6 ml,静脉管腔容量1.7 ml。
在局麻下经右颈内静脉插入,应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或由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由导管静脉端插入导丝后改换长期留置管,皮下隧道长度及位置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降低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降低颈内静脉穿刺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https://img.taocdn.com/s3/m/29656d7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持续质量改进表
检查时间计划(P 20xx年9月30日
)1.全科人员知晓颈内静脉穿刺误入动脉的风险及科内发生的频次
2.重点学习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规范及操作要点
3.教学秘书安排颈内静脉穿刺理论与实践带教,此工作让所有规培人员在近期内完成
4.科室强调副麻进行颈内静脉操作时应有主麻老师在场
执行情况(D)1.全科学习已完成
2.规培医生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已基本完成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C)因平时临床麻醉工作繁忙,主麻老师可能自己完成了颈内静脉操作而不能实时床旁带教,或有些较熟练的规培医生不能实时监督
持续质量
改进
(A)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的不良事件无上报。
颈内长期置管的护理
![颈内长期置管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f43454284ac850ac02422d.png)
导管功能不良--引血、回血不畅
单向堵塞
双向堵塞
✓ 血液不畅: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 ✓ 导管位置:管尖贴壁,调整位置
后改善 ✓ 纤维蛋白鞘:血流≤200ml/min,
单向机械活瓣形成,血液不连续、 间断,频繁报警,需更换导管 ✓ 血栓形成:管腔堵塞,溶栓后改 善
导管相关并发症
01
02
03
04
导管功能不良
导管感染
导管脱出
导管破裂
1.导管功能不良--纤维蛋白鞘/血栓的形成和处理 国 速外达纤指到维南30蛋认0m白为l/导m鞘i管n和时有/动效或脉血血压流栓小量于形小-成于25是300m0m导mHlg管/(m1功imnmH或能g=者不0.当良13血3的k泵pa流) 和/最或静常脉见压原大因于,25良0mm好Hg的,置可判管断技出术现和导理管想功能的不导良管。
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排除导管外无其他明显的血 行感染源
导管感染--相关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透析患者基础病多,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 医护操作不当:置管环境差,破坏正常皮肤黏膜屏障,;违背无菌操作原则 ➢ 导管使用时间长:带管时间越长,暴露机会越多,感染风险越大 ➢ 健康宣教不到位:个人卫生差,衣服不更换,敷料脏、脱落,涤纶套脱出,洗
细菌种类 格兰染色阳性球菌:52%-70%
• 金黄色葡萄球菌:21.9%-60% • 表皮葡萄球菌:8.8%-12.6% • 其他:杆菌、真菌、球菌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内最常见细菌,体内最强无芽孢菌之一,能短时间里获得抵抗抗生素能力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鼻腔内MRSA带菌者,置管前3天清洗鼻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长期透析导 管置 管法 在临 床已应用 多年 , 临床 价 其
值 已得到公认 。但在 临床应用 中人们逐渐 发现该方 法存在 如
下几方面的问题 : I 建立长期导管皮 下隧道 时采用 穿刺包 内备 () 用的隧道针 , 由于隧 道针尾 端带 扩张 作用 的塑料鞘 不能覆 盖长
道内, 而改进置管方法组 10 0 %患者均一次将导管置入皮下 隧道
内。说 明改进的手术方法更加 方便和省 时。从 术 中和术后 患者 出血及渗血量的 比较说 明改进 的置管 方法更 为安 全 。不过 , 在
注: 与传统组 比较 ,P<O0 ,P< . l 。 . 5 “ O O
采 用改进的方法 中也出现 3例次长 期导管插 人颈 内静 脉发生置 管困难 的现 象 , 经检 查发现 是 由于长期 导管 的体 内近心段 动脉
5 f )
缸 医 师杂 ( 子版 )02年 8,笫 6 罄第 1 1 床 电 21 r 】 51 { J _ lli |s E [n ・'il ) |‘ I ,02,o. , }I IJ ;J J ( l r i I ll , I 2 1 V 1 c 5 1 ll I l o ; i1 、 I d t 6 .
・
短 篇 论 著 ・
颈 内静脉 长 期 导 管置 管手 术 的改进
周树 录 张虹 化 宝军 彭春 晖 杨椹
7 2例维持性血液 透析患者 中 3 例 4
【 要】 目的 摘
对传统颈 内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传统的颈 内静脉长期导管 置管 术 ,8例采用改进 的颈 内静 脉长 期导管 置管术 , 3 传统 的颈 内静 脉长期 导 管置管术是应用 Sligr 术结合撕脱鞘进 行置管。改进 的置 管方法 是采用 导引钢丝 引导进行 导管置入 。 edne 技
立 动静 脉内瘘 的患 者 。 长期 血液 透 析导管是 目前 主要 的替代方
法 。传统 的长期导 管置 人方 法在 操作 中存在 一些 问题 , 们 对 我
传统 的长期导管置管 方法进 行 了一些改进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一
丝置人颈 内静脉 , 出穿 刺针 ; 以隧道 针在颈 内静脉穿刺点 同 拔 ② 侧 胸部外侧锁骨下缘 以下 1~ l 2c ' n处至颈 内静脉穿刺 点做一 弧 形皮下 隧道并将 长期 导管 引入 皮下 隧道 内 , 导管 涤纶套 留置于 距 胸部隧道 出口 2c m以上皮下隧 道内 : 沿导引 钢丝送人扩张 ③ 器扩张皮肤及皮 下组织 后 . 沿导 引钢丝 置人带 芯 的撕 脱鞘 。拔 出导弓 钢丝及撕 脱鞘 芯 , l 同时立 即 以指腹堵 住撕 脱鞘 口以避 免
忠 仅 2例 (.6 ) 52 . 出现 _ 穿 刺 点 或 隧道 』 口出 血 。 收 进 的 1 』 J J 』
是 使丌J 撕 脱 鞘 的 扩 张 器 建 立 皮 下 隧 道 , 期 导 管 沿 ji 鞘 的 带 长 ! =脱 { I 内腔 置 人 皮 下 隧 道 , 样 以 很 方 便 地 将 长期 导 管 放 置 于 所 需 这 J
比较分析上述两 种置管方 法后 , 们认 为改进 的不 带撕脱 我 鞘的长期导管置管方法是一种安全 , 有效 的方 法 , 得进一步在 值 临床上推广 。
三 、 论 讨
端 口部 位被穿刺点的皮 下组织 卡住无 法进 入静 脉 内, 经重复 后 扩 张颈 内静脉并将皮 下组织用止血 钳提拉后 导管 随即顺利地置 人 静脉内。此后在采用 该方式 置管 时 , 我们 均对 颈内静 脉进行 穿 刺点皮下组织进行充分扩张。当 出现长期 导管置入 困难时用
血液流 出或空气进入血管 , 沿撕脱鞘腔置人 长期导 管 。 同时向两
、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0 7年 4月 至 2 1 20 0 1年 l 2月我院行 长期性带
涤纶套双腔导管置人术共 7 2例 , 3 男 7例、 3 女 5例 , 年龄 2 8 l~ 2
岁, 平均( 56 1.2) 。原发 病 : 5 . 54 5 8 岁 - 慢性 肾炎 3 , 3例 糖尿病 l 9
血 , 进 的 置 管 术 患 者 3例 (.9 ) 生 l l 改 78 % 发 Om 以上 的 出血 。术
作 者单 位 :50 0 南 方 医 科 大 学 附属 花 都 医 院 广 州 市 花 都 区 人 18 0
民 医 院 肾 内科 ( 树 录 、 宝 军 、 春 晖 、 椹 ) 广 州 军 区 广 州 总 医 院 肾 周 化 彭 杨 ; 内科 ( 虹 ) 张 通 讯 作 者 :周 树 录 , m i zo suu5 s acn E al h uh l @ i . 01 : 6 n
例, 高血压 9例 , 慢性梗阻性 肾病 8例 , 狼疮性 肾炎 3例。均 因 自
身动静脉条件太差无法行动静 脉内瘘 术或原动静 脉内瘘不能维
侧 撕开撕脱鞘至长期导管全部进入 ; 素生理盐水 封管 , 闭 ④肝 关 夹子, 拧上肝素帽; ⑤缝合切口, 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 无菌敷 料包扎 。( ) 2 改进 的置管方法 : 统置 管方 法的步骤② 改为用 将传
结果 传统置管患者 中 1 例 (52 %) 2 3.9 因隧道皮下组织 的收 缩不 能一 次性将 导管 涤纶套放 置在 所需 的位 置 , (64 % ) 9例 2 .7 术中发生 l l Om 以上 的出血 ,O例( 94 % ) 1 2. 1 术后 4 内发生 明显穿刺 点或 隧道 出 口渗 8I 1
学 处理 。其 中计量资料采 用 £ 检验 、 数资料 采用 ) 计 ( 检验进 行 分析 , P< .5为有统计学意义 。 以 00
二 、 果 结
3 .置管方法 : 1 传统方 法 : 统的 颈内静脉长期导 管置管 () 传
3 4例采用传统置管术患者中有 2 2例 ( 47 % ) 6 . 1 一次性将导
后 4 8h内传统 置管术患 者中有 1 (9 4 % ) O例 2 . 1 发生 明显穿刺点
或 隧道 出口渗血 , 压迫止 血或 使用药 物止 血 。改进 的置管 术 需
亿 『 杂忐 ( 床 灭师 电子 版 )0 2年 8门笫 6 笛第 1 21 5期
. JCh t ( l Ⅲ E io ) AI s I2 1, o. , 】1 1 ll l E I s dtn , t I ,02 V 1 【 5 i 6 _
1 m 至颈 内静 脉穿刺 点做一 弧形 皮下 隧道 并将 长期导 管 ~2c 处 沿撕脱鞘引入皮下隧道 内 , 向两侧撕开撕 脱鞘 . 将导管涤纶套 留
置 于距胸部隧道 出 口 2c 以上皮 下隧道 内。步 骤③ 改为沿 导 m
引钢丝送入扩张器扩 张皮 肤及皮 下组 织后 , 导引 钢丝末端 插 将
管 术 与 改 进 的置 管 术 比较 见 表 2 。
的位置 。南于皮下 隧道 建立时 皮下组 织损 伤小 , 皮下 隧道渗 血
的 机会 也明 显减 少 。
本 临床研究 示改进 的长期导 管置管方法 与传统 的方 法 比
表 2 传统 的置管术 与改进的置管术 比较
较, 置管 手 术 时 问 [ 4 .241.4) i] ( 64 -0 1 r n 明显 短 于 传 统 方 法 a [ 5. 2±i.5) i] 与 朱富祥等 的研究结 果相 似 。另外 , (86 25 r n , a 传统置 管组 中有 3.9 的患者不 能一 次性将导 管置 人皮下 隧 52 %
基 金 ( 0 8 Y .9 ) 20 .B 1 1
收缩 不能一次性将导管涤纶套放置在皮下所需 的位置。3 例 改 8 进 的置管术患者全部 一 次性 将导 管涤 纶套 放置在 所需 的位 置。 传 统置管术患者 中有 9例 ( 64 % ) 中发 生 l l 2. 7 术 0 m 以上 的 出
【 关键词 】 肾透 析 ; 导管 , ; 血管通路 留置
血液透 析是 尿毒症 患者 主要 的治 疗方法 . 良好 的血 液透 析
通路是维持 血液透 析的前 提条件 。对 于因血管条件差 而无法建
方 法 参 见 叶 朝 阳… 的 置 管 法 。主 要 操 作 步 骤 是 : 应 用 ①
S li e 技术局麻后 以穿刺针在颈 内静 脉穿 刺成功后将 导引钢 e nr dg
入 长期导管静脉管腔并引 出至导管 体外 段端 口外 1 n 的位 —2c' l 置 , 导引钢丝的引导下将 长期 导管近心段 完全置 人颈 内静脉 。 在 其 余步骤 同传统置管方法 。
4 .观察指标 : 观察 两种 置管术 的难易 程度及 术 中及术后 出 血 等情况 。 2 .导管 : 使用 的长 期导 管 为德 国生 产 的 J LN O I E带 涤纶 套
5 .统计学分析 : 计量资 料以均数 4标准差( - ) - i4 表示 , 计数
资料以例数及百分 比表示 。应 用 S S 2 0统计软 件进行统 计 P S 1.
的长期导管 , 型号为 1. r 7 e 扁形 双腔管 。其 动脉管腔 4 3F ×3 m,
容积 15 , . 1ml静脉管 腔容 积 15 l .8 m 。涤 纶套距 双腔 管体 内近 心段静脉腔端 口 1 m。 9e
带 芯的撕脱鞘 在颈 内静 脉穿 刺点 同侧胸 部外 侧 锁 骨下缘 以下
持血液透析 而施行长期导 管置管术 。其 中右侧颈 内静脉置管 6 8 例, 左侧颈内静脉置 管 4例 。按 手术方 式不 同将患 者分 为传统
手术组 ( =3 和改 进手 术组 ( n 4) n=3 ) 8 。两组 在性 别 、 年龄 、 原 发病构成及凝血指标方面 均无 统计 学差异 。两组 患者在凝血 指 标方面 的比较 见表 1 。 表 1 患者凝血功 能指标 比较( ±s 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