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研究述略及其研究特点-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研究述略及其研究特点-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传世文献引《说文解字》研究述略及其研究特点-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 是我国文字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问世不久即受到高度重视。

不但郑玄注经、应劭著《风俗通》援引之,且模仿和增补《说文》之字书亦相继出现,《字林》和《玉篇》为其代表。

此外,《经典释文》、《文选》李善注、《后汉书》李贤注、《史记》三家注、《五经正义》、玄应《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唐代类书等一大批具有深远影响的著述也都大量称引《说文》。

有宋一代,徐铉、徐锴对《说文》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厥功至伟。

自此,大、小徐本成为后代学者研究《说文》最重要的底本。

其后《宋本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六书故》《古今韵会举要》《字鉴》《本草纲目》《康熙字典》《尔雅义疏》《论语正义》等典籍也都大量征引《说文》。

自汉至清,传世文献引《说文》俨然成为系统。

运用传世文献征引《说文》校勘大、小徐本是清代学者研究《说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除《说文》四大家之作外,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严可均《说文校议》、沈涛《说文古本考》等是这一专题的经典之作。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部分研治《说文》的学者迁台,将朴学之风随即带入并发扬光大,各种专题研究论著纷陈迭出。

据蔡信发《年以来台湾地区〈说文〉论著专题研究》( 2005) 一书统计,自1949 年至2004 年,台湾公、私立大学院校中文研究所之硕博士学位论文凡128 篇,专著59 部。

其中传世文献引《说文》研究之硕士学位论文11 篇,博士学位论文1 篇,专著1 部。

因资料不易见,且台湾学者论文为我们下文参较对象,故兹不嫌烦,移录如下,以备查检。

硕士学位论文有徐传雄《唐人类书引〈说文〉考》( 1970) 、陈光宪《慧琳〈一切经音义〉引〈说文〉考》( 1970) 、李威熊《〈经典释文〉引〈说文〉考》( 1971) 、柯金虎《〈大广益会玉篇〉引〈说文〉考》( 1971) 、黄桂兰《〈集韵〉引〈说文〉考》( 1973) 、李义活《〈字鉴〉引〈说文〉考》( 1983) 、韩相云《〈六书故〉引〈说文〉考异》( 1986) 、沈壹农《〈原本玉篇〉引述唐以前旧本〈说文〉考异》( 1987) 、王紫莹《〈原本玉篇〉引〈说文〉研究》( 1999) 、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 2000) 、吕慧茹《〈古今韵会举要〉引〈说文〉考》( 2001) ; 博士学位论文为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 2000) ,专著为曾忠华《〈玉篇零卷〉引〈说文〉考》( 1970) 。

近五年来(2011—2015)《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2011—2015)《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2011—2015)《说文解字》研究综述自2011年以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

作为汉字学的重要经典之一,《说文解字》集结了古代许多汉字的形、音、义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资料,同时也影响着汉字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对近五年来对《说文解字》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第一步骤:对《说文解字》的背景和历史进行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说文解字》的背景和历史。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一部汉字字典,由许慎(约58年-147年)主编,并于121年至144年之间陆续完成。

书中共收字5403个,包括笔画、读音、义项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很多字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说明。

《说文解字》的问世对汉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第二步骤:加强对《说文解字》的研究近年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愈加深入。

学者们不断深化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拓展了研究领域,探索了更多有关汉字的历史、形态、规律等问题。

例如,有些学者致力于从《说文解字》中分析汉字的形态、文化背景等方面;有些学者则主要针对《说文解字》的字形学、意义学等问题进行研究。

第三步骤:《说文解字》研究的新成果在这五年中,《说文解字》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

首先,对于《说文解字》中一些汉字的解释和释义,学者们有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例如对于“颍”、“谁”、“璆”等字的解释得到了进一步阐述。

其次,在字形学方面,学者们对《说文解字》中汉字的笔画形态、构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深入挖掘汉字母形内在规律,并对笔画组合方式进行研究。

此外,学者们还从文化、语言、铭文等多个角度研究《说文解字》,使得我们对汉字的演变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第四步骤: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展望未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深化。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汉字的历史渊源和特点的研究,以深刻理解和把握汉字的本质和特征。

其次,我们还需要更多地借鉴现代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汉字研究的有益依据。

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四十年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四十年来〈说文解字〉探究综述自1970时期以来,〈说文解字〉这本古代汉字学的重要著作已经成为了探究者们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浩繁学者对于〈说文解字〉进行了广泛的探究与探讨,积累了丰富的效果。

本文旨在综述这四十年来对于〈说文解字〉的探究进展和主要效果。

起首,对〈说文解字〉的校勘探究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说文解字〉作为古代汉字学的经典著作,其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对于〈说文解字〉的校勘工作不仅有助于恢复原作的完整性,还可以修订部分错误或争议之处。

探究者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结合文字学的方法,对〈说文解字〉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校订和诠释。

这些校勘探究的效果对于我们正确熟识和理解〈说文解字〉的文义和用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在四十年的探究中,探究者们关注到了〈说文解字〉与其他古代汉字学著作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说文解字〉作为古代汉字学的重要著作,与其他著作如《尔雅》、《康熙字典》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对比探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于〈说文解字〉的理解。

这些对于不同著作之间的比较探究,为我们把握和精通古代汉字学的进步脉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再次,四十年来的探究不仅关注于〈说文解字〉本身,也关注于其对于现代汉字学的影响及应用。

〈说文解字〉作为古代汉字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现代汉字的探究和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探究者们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字形、字义和用法的探究,为现代汉字学的进步提供了珍贵的参考。

同时,〈说文解字〉也成为了现代汉字教育的重要参考书,援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最后,四十年来的探究工作还涉及到了〈说文解字〉在文化传承和语言变迁中的作用。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兼具字学、训诂、语义学等多重功能的著作,对于汉字的演变和变迁有着重要的记录和见证作用。

探究〈说文解字〉不仅可以深度了解古代汉字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了解汉字文化的进步演变。

对于保卫和传承汉字文化,〈说文解字〉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说文解字》中言部字文献综述

《说文解字》中言部字文献综述

一、《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书,由许慎编纂于东汉末年,是专门解释文字释文的著作,被誉为“字书之祖”。

其内容主要是对当时汉字的音、义进行解释,并对部分文字的字源进行了详细剖析。

《说文解字》的编纂过程历时数十年,凝聚了许慎的心血,是我国古代汉字学的重要奠基之作。

二、《说文解字》的言部字文献《说文解字》以部首为序,按部首笔画的多少进行排列,并对每个部首下的字进行详细解释。

其中,言部是《说文解字》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包含了形声字和意符字。

1. 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中最常见的一种字形,它由形旁和声旁构成。

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在《说文解字》中,对形声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形旁的意义、字的读音以及形声的相关变化。

2. 意符字意符字是一类不具体表示声音的字,而是通过字形来表示事物的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对意符字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字形的演变,字义的变化等内容。

三、《说文解字》对汉字学的影响《说文解字》的问世对汉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整理了当时汉字的音、义,还对汉字的字源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为后世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的编纂过程也为汉字学研究提供了范本,对后世的汉字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市场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字学,对汉字的起源、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说文解字》这部古代字书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汉字的重要工具书,也是了解我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可以预见的是,《说文解字》这部经典之作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说文解字》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对汉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系统地整理了当时汉字的音、义,并对字源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为后世的汉字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当下,《说文解字》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了解我国文化、研究汉字的重要工具书,预计在未来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六、《说文解字》对古代文化的贡献除了对汉字学产生重要影响之外,《说文解字》还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

《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综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说文解字》的背景和成书过程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四、结语正文一、《说文解字》的背景和成书过程《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的字书,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

许慎在编纂《说文解字》时,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旨在探求汉字的本源和演变规律,为后世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汉字学著作。

二、《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说文解字》共收字 9353 个,分为 540 个部首,涵盖了当时常见的汉字。

书中对每个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作为例证。

这部书的结构分为“六书”理论和“五百四十部首”两大部分。

其中,“六书”理论包括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类,这六类理论对于后世汉字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的价值《说文解字》在文字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存了汉字的古文字材料。

《说文解字》对东汉以前汉字的形制、字义、字音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为后世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2.系统地阐述了“六书”理论。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一理论对于汉字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汉字规范化。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每个字的字形、字义、字音进行了规范,这一规范对于后来汉字的统一和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丰富了古代文化研究。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对古代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十年来近代汉字研究综述_景盛轩

二十年来近代汉字研究综述_景盛轩

二十年來近代漢字研究綜述景盛軒 内容提要 近代漢字是聯繫上古漢字和現代漢字的橋梁。

近二十年來近代漢字在研究理論、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突破。

今後除了繼續進行近代漢字考釋工作外,還需要在常用字考源、古今字替换和文字系統構建等方面加大研究。

關鍵詞 近代漢字 研究綜述 常用字作爲漢字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科,近代漢字研究越來越受漢字學者的關注。

2007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佈的“文字學名詞”中就有“近代漢字”(modern Chinesecharacter)一項,明確指出近代漢字是“秦漢以後至20世紀初葉使用的以隸書和楷書爲主體的漢字書寫符號系統”。

①“近代漢字”這門學科自上世紀由唐蘭先生提出來以後,②經朱德熙、蔣禮鴻等先生的大力宣導,近年來由王寧、張涌泉等先生富有實效的具體推動,到現在已經取得了蔚爲壯觀的成就。

本文打算就近二十年來的近代漢字研究作一個簡要綜述。

一 理論研究近二十年來,漢字學界對近代漢字的名稱、分期、研究意義和研究内容等作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這方面有四篇重要的文章。

1.許長安《近代漢字學芻議》(載《語文建設》1990年第5期)。

這篇文章在董理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把漢字劃分爲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有利於對漢字的研究。

儘管對近代階段的漢字各家有不同的名稱,作者採用了“近代漢字”這個名稱,宣導建立近代漢字學。

作者認爲,近代漢字可以分爲漢代隸書、魏晉南北朝楷書、隋唐五代漢字、宋元漢字、明清漢字、現代漢字六個時期。

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字源、字量、字形、字音、字義、字序、斷代研究以及漢字教學法等八個方面。

(32—34頁)這是近二十年來第一篇專門討論近代漢字的文章,强調了建立近代漢字學的重要性,並就該學科的構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意見今天看來仍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然,對文中提出的近代漢字的内部分期以及相應名稱還值得進一步討論。

此外,作者所列近代漢字的研究内容過於龐雜,音義的研究已經超出了對漢字本體研究的範圍。

21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综述》作者:李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3期摘要:《说文解字》作者为许慎。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本文以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专著和期刊为依据,从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在现代学科教学的运用9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研究情况;综述作者简介:李莎(1992-),女,汉,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16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2一、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物苏宝荣先生的《今注》(2000年),该书收入古今有变化的字2200个,以现代汉语释义,力求准确,明白;董莲池的《考正》(2005年)本书利用百年来研究成果,第一次对《说文解字》作全面系统的梳理考正。

殷寄明的《精读》(2006年)以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为中心,从著作体例、文字、音韵、训诂、语源、词汇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和阐发;丁福保的《诂林》(2006年)集《说文》资料大成的工具书;董莲池的《研究文献集成》(2007年);臧克和、刘本才《实用》(2012年)依据资料库记录,共11108字,含重文1275字,宋人新附402字;马宗霍的《》(2014年)值得一提的是一本有关西方对于《说文解字》研究的一部书,张大英的《欧美学研究》这本书总结了明朝末年至今西方学者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成果(2016年)。

普及性读物有魏达纯《入门与研究》(2001年),徐耀民《说文解字部首解读》(2000年),概论性的研究《说文》的专著有钟如雄先生的《论纲》(2000年)包括几种汉字起源的说法以及字形系统、字形分析系统、析形系统、注音系统、字形嬗变与六书构形转换;姜军的《一本通》(2012年)是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包含了先秦字体和汉代以及汉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的资料,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代 环境 密切 相关 。 以时 间 为序 ,我 们 把 近 四 十年 的说 文研 究分 为
古文 字方 面 ,人 们 越 来 越 注 重 透 过部 首挖 掘 其 蕴 藏 的 文 化 ,
两 个 阶段 :第 一 阶段 为 1 9 8 6 ——1 9 9 9年 ,我 们称 之 为 新 世 纪之 近 如黄 金贵 的 《< 说文 > “ 表”为 “ 衣上 ”说 —— 徐锴 <说文 解 字 前 十年 的 《 说 文》 研究 ;第 二 阶 段 为 2 0 0 0 —— _ 2 O 1 6年 ,我 们称 之 系传 > 研 究之一 》 。训诂 学大 家们在 释 名一 个名 物词 时必 会先 查看
“ 批 孔” 的社会 背景下 是不 可能存 在 的 ,因此关 于 说文 的研 究 在这 说文 解字 > 女 子部探 析 中国古代 妇女文 化》 、赵小 刚 的 《<说文 >
个 阶段 停滞 不前 。改 革 开放 后 的几 十 年 中 ,因为 政 治 层 面 的倡 导 所反 映 的古代 葬俗》 。 以及陆续 为 文人们 平反冤 假 错 案 ,关 于 它 的研 究 又 逐 渐 开始 繁 荣 人们 通过 实践教 学 推 广说 文 更 是成 为一 种 风潮 ,说 文 已经 不
六 书依 旧是重点 。如专 著 《 六 书研究 史稿 》 ,韩 伟先 生 在辨 源
段 期 间。几 千年来 ,历 代关 于 研 究 《 说 文》 的 论 著 如林 ,研究 重 流 的基础 上 ,全 面 系统 地 阐述 了 “ 六 书 ” 的研 究 史 。专 门研 究 有 段玉裁 转注 理论试 析》 。 点 不断 变化 ,唯一 不变 的就是 《 说 文 》 研 究 与 中 国政 治 形 势 和 时 钟 明立 的 《
思 想 的解放 ;左 民 安 《< 说文解字 ・ 叙 >句 读 质 疑—— 与 郑 天挺 外汉 语教 学》 就是 在这 种情况 下应 运而生 的 。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

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

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

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研究综述王元巾;王晓波【摘要】《说文解字》是第一部系统阐述汉字形意关系的字书.《说文解字》关于文字的解读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汉末以来,学者就已经将目光转移到《说文解字》上.总的来说,《说文解字》的相关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呈现多元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更为多样.二是《说文解字》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沿袭旧有学术观点的弊病,在现当代没有产生超越《说文》大家的见解,更多的是沿袭故有学说甚至产生误读.【期刊名称】《绥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11【总页数】5页(P86-90)【关键词】《说文解字》;文献;文字学【作者】王元巾;王晓波【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绥化市委党校黑龙江绥化1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2《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辩识声读和解说字义的字书,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共10506字,按540个部首列字。

段玉裁曰:“令所有之字,分别其部为五百四十。

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

凡字必有所属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统摄天下古今之字。

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1]许慎以“六书”进行字形分析,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论,同时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体和汉代的文字训诂,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

清代经学家王鸣盛曾誉:“《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

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

”[2]《说文解字》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唐宋整理校勘阶段,元明重点研究阶段,清代全面繁荣阶段,现当代综合研究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说文解字》的研究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我们通过研究年代和研究著述可以准确的把握《说文解字》研究的侧重点和学术观点的变化和脉络。

各个年代的关注点虽有不同,但彼此关联,互有呼应,我们亦不能用孤立的态度来看待每个年代的研究重点,他们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说文解字》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

《说文解字》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

《说文解字》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引言部分的内容如下:1. 引言1.1 概述古代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知识传承方式。

而《说文解字》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字研究著作,对于揭示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探究它们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说文解字》这部经典著作的历史背景和编写目的,并探讨它在古代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究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包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塑造影响、知识传播和教育发展促进作用以及在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总结古代文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展望古代文字在未来的价值和应用。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说文解字》以及古代文字与文化传承关系的研究,深入探讨古代文字如何影响、传承和塑造了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古代文化遗产,同时也能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2. 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2.1 古代文字的起源古代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书写系统。

最早的古代文字出现在公元前4千年左右,被称为象形文字。

这些象形文字是以物体外形或形状来表示事物或概念,例如用“日”来表示太阳,用“山”来表示山脉等。

这种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指事字和会意字,并且逐渐简化和规范化。

2.2 文字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字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古代文字体系相继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

每一种文字体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最著名的中国古代字典之一《说文解字》详细记录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清代《说文解字》研究综述

四、结 语
《 文 》 自汉 代 问世后 ,经魏 晋 隋唐 的发 展 ,到宋代 说 在 “ 书”中 ,清代学 者讨论 最多 的是假 借 。 《 文 》 六 说 徐 锴作 《 文解 字系 传 》 、徐 铉 校订 《 文 》 ,形 成大徐 说 说 所 说 : “ 借 ”究竟 为 何意 ,这 是 备受 争 论的 问题 。侯 康 《 假 说文 》 “ 定于一 尊”的局 面。人清 以来 ,戴震 、钱大 昕等 说文 》倡导后学 ,流风所披 , 《 说文 》之学盛极一 时。 《 文假借例举 》,认为假 借为六 书之一 , “ 说 制字之 时已有 以 《 段 、桂 、王 、朱 《 文 》四大 家的崛起 ,标志着 《 说 说文学 》 之。非有字之时有之也 。” 当时 ,谁要没有读过 《 说文 》。就会 对假 借的 看法 也存 在 分歧 ,表现 在 假借 和 引 申的分 和 达到空前 鼎盛阶段 。 “ 以论字者必本 上 。传 统文 字学 曾把 字 义引 申看 做 典型 的假 借 现象 。侯 氏 被认 为是 孤陋寡 闻 ,遭 到学林 的轻视 。 ” 1“ 说 于此 《 说文 》 《 文假借例举 》 “ 辨 明假 借不 同引 申,而 假借 中实有引 说 a 於 《 文 》,未有 据隶楷 而论古文 者也 。” l
它是一部集西周以来文字训诂音韵等诸方面研究之大成的巨著被誉为天下第一书1在中国文字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说文自问世以来历代论著如林
语言文字
清代 《 说文解字 》研究综述
姚 朵 四川 大学历 史文化 学院 四川成都 6 0 6 10 4
摘 要 :回顾 清代 《 文 解字 》研 究 ,有训诂研 究、 古文字研 究、声韵研 究、说 文段 注研 究等诸 多方 面的成就。此 时期 说 《 文解 字》研 究既具有 鲜明的特点 ,又存在许 多不足 。却为 清以降 《 说 说文解 字》研 究构建 了一 个较 为完备 的学术框 架。 关键词 : 《 说文解 字》;研 究 ;成果 ;问题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重文研究综述
《说文解字》是字形学与汉语古代史在中国宋朝时期的成果,其研究凝炼出汉语源头,洞彻汉语本质,使广大读者有机会走进汉语文明发展的深处。

从古老文字形态到汉字后代演变趋势,该著作便介绍了汉语的发展故事,对学者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引意义。

19世纪,确立了中国成文汉语的发展史,倡议了从中国源泉中研究汉语的发展规律,甚至开创了文字新形态,而《说文解字》也成为了必备之作。

最权威的研究者嘉靖萧介及其后任廷琮、怀素等都毫无保留地为《说文解字》奉献了他们的心血,更使《说文解字》成为中国古代汉语学研究成果中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深入地呈现出中国汉语发展风貌。

如今,学者们在研究《说文解字》时,也以新的方法和角度考察其蕴涵。

他们解读其特殊的结构形式、研究言外之意,尝试去理解它的趣味性,也就是把该著作运用于汉语音、形与义的研究,是一件值得尊敬的工作。

总之,《说文解字》是一部宝贵的著作,所蕴含的研究价值十分重要,学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究它,从而加深人们对汉语发展历史的理解以及文字文化形成的认识,将汉语文化传承延续至今日。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说文解字》文献研究综述《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语言学著作之一,是研究中国文字和语言的必备工具书。

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研究历史方面,近年来有关《说文解字》的研究多以编辑学的角度进行,着重研究《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编撰历史、文献来源和编辑过程等。

还有相关研究聚焦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

在研究内容方面,《说文解字》研究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二是研究《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在研究方法方面,《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历史文献学方法、语言学方法和文化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手稿研究和版本比较之外,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如文本挖掘、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来研究《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

在研究成果方面,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例如,对于《说文解字》的版本问题,有学者对不同版本的《说文解字》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对于《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猜测和论证;对于《说文解字》对于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对于《说文解字》对于现代语言学、文字学和文化学的意义,有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总的来说,近三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但同时,《说文解字》的文献研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说文解字》的编辑历史和文献来源仍然是个谜,缺乏可靠的证据;《说文解字》的作者汉高祖的生平和思想仍然存在争议;《说文解字》的内容和结构也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摘要:回顾二十年来《说文解字》的文化研究,综合分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同时指出今后研究《说文》文化应注意的问题和可开拓的新领域。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说文解字》是我国一部伟大的汉字字典,古往今来对众多学者都从中汲取过营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许多学者在对《说文》进行传统研究的同时,以更宽广、更新颖的眼光重新审视《说文》,研究《说文》,这些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我们把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叫“说文学”,一本书衍生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的典籍史上是少见的,它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对它的研究的著作一般有以下几类:综合研究和普及性读取、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以及许慎与《说文》研究,在这里我们打算先对近二十年的《说文》文化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纵观研究《说文》与我国上古文化的相关著述,我们把研究成果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著,一类是论文。

按内容又分为从整体上研究《说文》的汉字文化和从具体的部首字族研究其蕴含的文化。

以下论著只是我们从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挑选的一部分,但其研究之深广也可见一斑。

一、《说文》文化研究的专著臧克和的《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以及《<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是一本对《说文》文化研究比较典型的著作,后面我们会具体说到。

陆忠发所著《汉字文化学》,从根源上解决什么是“汉字文化学”的概念问题,并从造字、释字、用字等方面说明与文化的关系,结末还有汉字文化学研究的方法的论述,给在这方面想要有所作为的学者提供很好的借鉴;黄宗鸿的《<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这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从《说文》整体上研究民俗文化的著作;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它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育儿篇,婚姻篇,祭祀篇,而这三项内容几乎是中国古代生活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它并不单一引用《说文》来说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从某一个汉字出发,通过《说文》对其的解释和其他诸多古文献典籍来发现古代民俗文化,是一本通识的普及性专著;王宁的《<说文解字>与汉字学》,其中主要有一章节的内容论述了《说文》与汉字文化的关系,篇幅较小,简明扼要地谈到了汉字文化学的主要问题——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形位的规整与分工,汉字的孳乳与分化,在《说文》中都能体现汉字的发展变化,从而窥探到历史文化的变迁;何九盈等学者所著《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严谨的理论探索和通俗的要求在本书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这本书不以《说文》为唯一研究对象,但是阐释了《说文》的文化内涵——举凡民俗礼仪、文学艺术、科技、意识形态、经济、军事、法律等,无不包括,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多方面的需要;雷汉卿《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这本书专门从示部字入手,看中国的祭祀文化,考证了《说文》中的示部字与神灵祭祀之间密切的关系,是后辈学者继续研究《说文》示部字的重要参考材料。

以上所列书目除了雷汉卿所著《说文解字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一书是以示部字为考察对象探寻其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其他几本专著都是从《说文解字》的整体出发,不专门对哪一部首的汉字做文化探讨。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对《说文》的文化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的著述——臧克和的《<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它对“说文解字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他从《说文》的取类方法、释文系列、意象系列来找到其与中国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审美思维和神话思维的关系。

“臧克和的《说解》利用《说文》里丰富的精神观念系统的素材, 印证出土材料和传世典籍, 引入人类学的文化比较方法, 对《说文》所包含的文化观念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钩稽溯源, 勾勒了汉字体系所体现的“单位观念史”的轮廓, 推演出《说文》释义系统隐含的古代逻辑思维规率,考稽出涉及古代社会、审美、神话思维等方面的16 个“意象群”。

这些意象对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发生、发展及其独特风貌, 都有相当生动丰富的揭示。

”(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该专著跳出以往大家的研究方法禁锢,从《说文解字》汉字的构形取类释文中力图构建中国的古代的文化观念思维体系,探索出来的结论也颇有新意。

而另外一本谢栋元著的《<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也是一部比较重要的全面论述《说文》的文化内涵的著作。

这本书讲了《说文》中反映的文化信息,包括上古时期的王权思想,古代的酒文化,玉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乐器文化,鬼神思想以及古时的发明权与古人的名利观念,这些基本涵盖了古人生活的几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因此很好地向读者展示了古人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和思想信仰。

二、《说文》文化研究的论文《说文》的文化研究在论文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期刊网通过时间限定——1991~2011和主题词——“说文解字”、“文化”检索出来的文献有862篇,其中1991-2001有174篇,2002-2011年间有688篇,可见《说文》的文化研究正越发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研究也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延伸而去。

从文献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研究思路:研究《说文》某个部首的汉字字族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或是取某一个文化单位探讨《说文》中对这一文化单位的反映。

(一)《说文》某部的汉字的文化阐释:从《说文》的某个部首出发,深入阐述该部字族所反映的文化现象,这方面的论文比较多,比如有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卓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苏馨《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雷汉卿《说“示”》等学术文章。

许慎是第一个发明用部首编写字典的人,他抓住了汉字造字的规律,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以此来归纳一个个零散的汉字。

后世学者在研究《说文解字》汉字文化则无可避免地会根据部首在进行文化的探索,这实则是为现代人研究汉字提供了一种最科学的方法。

以上的文献只是我们在近二十年的文献中选取的一部分,旨在说明当下对《说文》各个部首的汉字文化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几乎所从属的汉字的量较大的部首都有多篇著述来专门阐述,如上述文献。

而对《说文》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文献尤其见多。

玉部汉字文化研究文献主要有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文中指出玉在古代主要用于几个方面的用途——祭祀和丧葬,会盟等政事,美化自身,作者将玉部首汉字通过在《说文》中的解释,再根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得出结论“在玉文化的演绎中,人们最初赋予玉以神话色彩,视为神灵的化身,继而赋予玉以权力和身份,使之成为等级社会中权力、地位的象征;同时赋予玉以伦理道德色彩,使玉成为有德君子的化身。

”张楠的《<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中对玉部汉字文化的阐释是非常全面准确的,文章以《说文》玉部字为基础,阐述了“玉”字本义和相关的文化含义,并进一步对玉部字及含玉偏旁的字进行分类考察,揭示古人对玉文化的钟爱和推崇。

杨淑丽的《<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等等文章都详细研究了玉部汉字文化内涵,都秉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在这一领域找到突破口,大家都共同地分析了“玉”作为一个汉字的字源意义,再看其下类属的汉字所携带的玉文化信息。

王新华一文《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中向我们分析了玉族词语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特征,包括原始崇拜,阴阳五行观念,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审美的价值取向,这是对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的更深层的补充,很有参考价值。

(二)《说文》中对某文化的反映。

《说文》中反映的中国上古文化丰富多彩,从《说文》整体上把握其文化的文献主要有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贝、布、刀、圜、泉、钱、币”是汉字系统中用来表示钱币的一组字,有的现在还用,而有的已经不用了,这里作者将这些汉字加以整理,理出一条我国钱币使用发展的脉络来,从而“了解汉先民早期经济活动的部分面貌和质朴的经济思想”。

班吉庆的《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等数以千万计的文献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字构字的严谨性。

可以看出学者们都致力于从多方面来探讨汉字与文化的关系,着眼点既有物质层面的例如喝酒饮食,又有形而上的思想意识层面的例如宗教审美。

学者们对《说文解字》的广泛研究保证了优秀成果的丰富新颖,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认为在对《说文》的文化研究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间。

例如从研究的内容上看,反映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文化项之间寻找联系,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每一项都是相互牵连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发展,而《说文》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著作,一定是对其有所反映的,也许以后的研究可以从这方面做些尝试。

《说文》汉字文化研究得蓬勃兴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仍然存在问题。

比如某些汉字例如“玉”部汉字的文化研究已经达到饱和,很难再去发掘,便应该省下心力,认真深入第一手文献《说文解字》重新找到新的疆土。

有的学者一味求新,不顾事实,将某个汉字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做出解释,缺乏确实的实证资料,这种不科学不严谨的态度是学术领域不能容忍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我们发现文献中也存在彼此抄袭的现象,没有自己的观点,将已有的观点如法炮制,这也是学术研究所诟病的。

参考文献:许慎,说文解字(徐铉校),中华书局,2003臧克和,《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臧克和,汉字单位观念史考述,学林出版社,1998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谢栋元、王宁、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陆宗发,汉字文化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王贵元,汉字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刘志基,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黄宇鸿,《说文解字》与民俗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雷汉卿,《说文》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巴蜀书社,2000李秀明,《<说文解字>“心部”字的隐喻研究》,三明学院学报,2006,01期林源,《<说文解字>的心部字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单殿元、梁孝梅,《<说文解字>肉部的文化阐释》,汉字文化,2007,06期苏馨,《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2期张艳青、李清,《从<说文解字.宀部>字透视中国古人生活状况》,消费导刊,2009,14期刑怒海,《<说文解字>宀部字的社会文化意义阐释》,兰州学刊,2011,06期杨飞,《<说文解字.宀部>与传统文化》,沧桑,2006,02期赵菊,《<说文解字>水部字的文化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张玉梅,《<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期王欢,《浅谈<说文解字>贝部字文化意蕴》,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期牛丽,《<说文解字>金部字看中国古代的金属文化》,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1期雷汉卿,《说“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期张丽,《<说文解字>玉部字显示的古代玉文化意识》,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期张楠,《<说文解字>的玉部、车部字与中国古代文化分析》,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杨淑丽,《<说文解字>“玉”部字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期胡邵文,《读<说文解字>玉部字》,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期王新华,《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分析》,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6郭玮的,从<说文解字>中若干汉字看中华钱币文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03期班吉庆,《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饮酒文化》,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期周文,《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乐器文化》,语言研究,2002,S1期谢建防,《从<说文解字>管窥上古社会居室的种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期王彩琴,《<说文解字>中蕴含的审美文化》,中州学刊,2010,05期杨青新,《<说文解字>中的原始宗教意识》,南都学坛,2006,05期王平,《从<说文解字>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信息》,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04期周守晋,《考据的历程——读<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0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