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莱芜市生姜栽培模式情况的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莱芜市生姜栽培模式情况调查报告生姜已成为莱芜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一个品牌。尤其是今年生姜价格上涨,仅此一项就增加农民收入近4亿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深入了解我市生姜生产情况,探讨、推广适宜我市生姜高产、优质、高效的最佳栽培模式,进一步把我市生姜产业做大做强,7月11日—7月17日,市农业局抽出专门人员协同两区农业局有关技术人员对莱城区的寨里、杨庄、羊里、大王庄,钢城区的颜庄、艾山办事处的生姜栽培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栽培种植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莱芜生姜种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普通种植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普通地膜覆盖,于4月下旬播种,生姜生长前期采用柴草或条幅式遮阳网(或打孔膜)遮荫,在霜降前7—10天收获。这一种植模式在产量上相对较低,但在我市最普遍,面积最大,约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

2、“一膜一网”栽培模式:“一膜一网”就是春天播种时覆盖地膜,适时早播,地温提高快,姜芽出土早,生长快。“一网”就是夏季利用水泥立柱和竹竿搭成棚式遮阳网遮阴。其优点:一是防止姜芽被强光灼伤,二是降低地表温度利于生姜生长,三是防止部分害虫成虫飞入,减少病虫危害机率,四是农民田间操作方便。再加上扩大行株距,降低播种密度,实行多次培土等配套技术措施。这种栽培模式要比普通种植模式增产效果明显,效益好。目前这种栽培模式在寨里、杨庄、羊里、大王庄等生姜生产乡镇发展较快,种植面积在8000亩以上。

3、“双膜一网”种植模式:这种栽培方式是市农业局经作站经过反复考察论证从94年开始试验推广的种植模式。它是在“一膜一网”的基础上。前期采取地膜或小拱棚保护提早播种,后期霜降前通过搭盖棚膜保护,延长生姜生育期,从而达到更高产的目的。试验证明,采取这种模式种植生姜,能使生姜前期比普通型提前播种20—30天,后期延长20—25天收获,这样生姜全生育期延长了50 天左右。特别是生姜生长后期,秋高气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生姜干物质的积累,姜块膨大速度快,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试验调查,霜降以后生姜每延长一天,平均每亩增产36kg。全市利用“双膜一网”模式栽培的生姜面积在5000亩左右。

4、利用大拱棚栽培生姜:该模式是我市从2002年开始试验、推广的一种先进种植技术,在棚内用地膜覆盖,栽培时间可提前到3月20日前后,姜苗生长前期不再设遮阳网,利用拱棚遮荫即可。种植规格由原来的株距一八cm、行距54cm,改为株距30cm、行距80cm,做到早播、稀植、多次培土、秋延迟,使大棚生姜在产量上有了新的突破,一般亩产量在6000kg以上。而且大棚生姜块大、无农药残留、品质好、价格高,在销路上供不应求。特别喜食淹渍鲜姜的国家(如美国等),采用这种模式在8—9月份就能收获鲜姜,正是货源短缺时期,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当年在杨庄镇朱屈街村试验示范12个生姜大棚,由于增产、增收显著,2003年发展到170个,今年又新增60个,加上周围各村,今年共发展生姜大棚350个。

5、部分新型栽培模式还在试验当中。一是莱芜市经作站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2003年在寨里、杨庄试验的“姜光合特性及有色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是在普通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在生姜出苗前,再覆盖一层黑色或银灰色地膜。生姜出苗后,由于黑色膜能吸收太阳光能,银灰色膜能反射太阳光,都能有效的阻断阳光的穿过,这样有色膜下面的地表温度就会降低。因生姜生长不耐高温,这样便有利于生姜生长,从而

达到遮荫的效果。在其他措施不变的情况下,生姜不但不减产,反而能增产10%,同时能省去遮荫费用300元左右,起到了节本增效的作用。二是钢城区农业局今年引进试验了“秸秆生物反应堆生姜种植技术”。该项技术是开沟把农作物秸秆埋于生姜播种层的下面,离地表50cm,在农作物秸秆中掺入一定量的专用菌种,使秸秆快速分解,再用土回填,在回填的土层内播种生姜。这样农作物秸秆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促进生姜光合作用,而且还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姜块膨大,从而获得增产。目前已试验示范200亩,预计能增产30%。

二、生姜不同栽培模式的效益情况。

1、普通模式常年产量在3000kg左右,按常年价格每公斤2元计算,亩产值为6000元,除去21一五元的投入费用,亩纯收入为3885元。

投入主要包括:每亩用姜种300kg,按常年算计款600元;肥料600元;地膜5kg,计40元;农药50元;浇水费用100元;遮阳网25kg,计200元;用工计款525元(包括整地120元、播种盖膜50元、遮荫5元、田间管理300元、追肥打药及其他50元)。该模式虽然投入少、用工少,但其产量和效益不高。

2、“一膜一网”模式常年产量为4000kg左右,按常年价格每公斤2元计算,亩产值8000元,除去2668元的投入费用,亩纯收入5332元。比普通模式增产1000kg,增收1447元。

投入主要包括:姜种300kg,计600元;肥料600元;地膜5kg,计40元;农药费用50元;浇水费100元;架棚用竹竿50元;水泥支柱420元;铁丝50元;遮阳网220元;用工计款538元(包括整地120元,播种盖膜50元,遮荫用工3元,架棚架用工一五元,田间管理300元,其他50元)。

3、“双膜一网”模式常年产量在5500kg左右,由于生姜生育期延长,单株产量高,姜块肥大,其商品性好,平均价格每公斤高于普通模式生姜价格0.4元左右,亩产值达到一三200元,除去3168元的投入费用,

亩纯收入10032元。比普通种植模式增产2500kg,增收6147元。

投入主要包括:姜种300kg,计600元(密度上小于普通型,但姜种块大,总用种量接近);肥料700元;地膜5kg,计40元;农药费用50元;浇水费一五0元;棚膜220元;架棚用竹竿50元;水泥支柱420元;铁丝50元;遮阳网220元;用工计款668元(包括整地120元,播种盖膜50元,遮荫用工3元,扎棚架、网架45元,管理450元)。

4、大棚生姜一般常年产量为6000kg以上,由于病虫害少,农药残留轻,采取稀植单株产量高,姜块肥大,品质和商品性好,因此生姜价格要比普通栽培每公斤高出0.8元,亩产值能达到16800元,除去投入3660元的投入费用,亩纯收入一三140元。是普通种植模式产量的2倍,收入的3.4倍,是我市目前效益最好的栽培模式。

投入主要包括:姜种300kg,计600元(采取大块稀植);肥料700元;地膜40元;农药费用50元;浇水费120元;棚膜250元;竹竿100元;水泥立柱900元;铁丝100元,用工计款800元(包括整地、播种盖膜、扎棚架、扣棚、管理)。

三、问题与对策

1、莱芜市生姜种植技术发展快,科研攻关力度还需加强

大棚生姜比普通种植模式产量提高一倍、收入增加2.4倍,这一方面说明我市生姜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水平高;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科技应用在生姜增产、增收上的重要作用。我市生姜的发展潜力还很大,需要我们在生姜种植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攻关、新科技引进和新成果推广力度,使生姜生产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

2、种植模式布局不合理,新技术推广亟需加强

从调查情况看,占我市生姜种植面积90%以上的是效益最低的普通种植模式,效益越高的种植模式已推广应用面积越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种植思维一时难以改变,姜农对新技术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二是种植效益高的模式需要的投入也大,受生姜价格波动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