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嵌岩桩嵌岩深度的规定

合集下载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的设计计算,检测及施工注意事项,总同行参考关键词:嵌岩桩;嵌岩深度,桩侧负摩阻力嵌岩桩的检测嵌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高、抵御水平抗震性能较好、沉降较小、群桩效应较低等优点,成为广大山区岩体地基上高层建筑重要的基础型式。

其承载性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尤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最初将之当作端承桩设计,不仅使单桩承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使桩数大幅度增加,近十余年嵌岩桩工程和试验研究积累了更多资料,对其承载性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筑桩技术规范》规范也对嵌岩桩单独给出了单独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检测方法等,使得嵌岩桩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岩埋深较浅的地区,采用大直径的嵌岩桩经济效益尤其明显。

一. 嵌岩桩的持力层选择及嵌岩深度岩石的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各等级。

国外认为:只要桩端桩嵌入岩体中,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坚硬性如何,都称为嵌岩桩,但我国嵌岩桩定义为嵌入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的岩石才可,不包括强风化、全风化的情况,要求比国外严格,安全更有保证。

根据持力层基岩性质也可分为软岩嵌岩桩和硬岩嵌岩桩。

嵌岩深度在嵌岩桩计算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长泾比越大桩底承担的荷载越小。

在一些工程中,为了确保桩承载力、减少建筑物沉降,对于大吨位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同事满足构造要求。

嵌岩桩倾斜的完整的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和较坚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小于0.2m。

施工时应结合相邻基础基底标高控制基础埋置深度,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若有扩大头,则为扩大头间净距);桩净距小于2D或2.5m时必须采用跳槽开挖。

桩基础知识

桩基础知识

桩基础知识桩基础知识一般性规定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 、配筋长度:1) 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3) 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4) 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I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II级钢和III级钢)的35倍。

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5.1.1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并考虑桩端阻力。

水平受荷嵌岩桩简化模型的嵌固深度分析

水平受荷嵌岩桩简化模型的嵌固深度分析

水平受荷嵌岩桩简化模型的嵌固深度分析摘要:通过对嵌岩桩的受力简化模型,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嵌固深度,与规范公式分析比较。

关键词:嵌岩桩极限平衡法嵌固深度目前,用于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数学力学分析法(包括块体极线平衡法、弹性力学与弹塑性力学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工程类比法和图解法、模型模拟实验法等,边坡岩体中分析中大多用极限平衡法。

该方法是边坡岩体稳定性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滑动面是事先假定的。

另外,还需假定滑动体为刚体,忽略滑动体的变形对稳定性的影响。

本章就是运用极限平衡的方法,通过力的平衡和力矩平衡研究嵌固段对桩身周围岩体的作用破坏机理。

1 嵌固端岩体应力—应变分析花岗岩受压破坏的应力-应变曲线如1图示。

(1)图中OA段为弹性阶段,本文中称为弹性段I,该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成直线。

有的研究人员把这一阶段分为压密段常用2个弹性常数来描述其变形特性即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A点的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AB段是岩石微裂隙开始产生扩展累积的阶段,B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强度。

(3)BC段是应变软化段在峰值强度之后随着应变的增加应力下降岩石发生应变软化。

岩石在该阶段出现了宏观裂隙,C点的应力称为残余强度。

(4)CD段是塑性阶段(),随着塑性变形的持续发展最终强度不再降低达到破碎松动的残余强度在单轴受压的情况下,若没有侧向压力其残余强度趋于0。

2 嵌固端横向受力分析根据现有《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13]中对锚固深度的计算,主要由嵌固段岩体的容许承载力来确定,当嵌固段为岩层时,抗滑桩的最大横向压应力应小于或等于受压侧岩体的容许承载力。

由此可知,当嵌固段桩的横向压应力大于桩前岩体的容许承载力时,判断为桩的锚固深度不够,实际情况是嵌固段受压侧岩体顶部虽然破坏而下面的岩体仍能继续承载桩的横向压力,按照现行规范计算对于在工程中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本章节根据一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灰岩区桩基嵌岩深度及底板厚度

灰岩区桩基嵌岩深度及底板厚度

!" 前言 岩溶地质作为一种在我国分布较广、 危害较大 的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 经常在不同的工程建设中 遇见。对岩溶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很多, 有填充法、 强夯法、 梁板跨越法等, 但是在岩溶地区修建公路 ( 铁路) 桥梁时, 目前多选择桩基础进行处理。 本文结合大量的工程资料, 对岩溶地区灰岩岩 体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对岩溶地区各种桩基 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 岩溶地区岩体特征描述 #$ #" 灰岩岩性指标 湖南省宁横公路大成桥、 观音桥地段以及潭邵 高速公路湘潭地段属于岩溶发育地区, 根据现场灰 岩岩样的 室 内 试 验, 分析其成分主要为微晶灰岩 ( 粒径 W #T #$ 66 ) 以及硅质灰岩, 特征是: 灰色, 岩 性较硬, 大都为弱风化, 岩石中节理局部发育。现场 抗压强度 灰岩岩性指标为: 密度 "T &* X "T *" = Y 46 , ’"T " X ("$T #* ZLA, 弹性模量 ( (T , X ,T # )[ (# ( Y *T & , 泊松比 ! \ #T " X #T ’$ , 软化系数 #T )" 。 分析岩性指标数据, 可知灰岩的密度较大, 变化
!
广和大桥 ( 广 基岩为石 炭 系 微 风 化 白 云 质 灰 岩, 基 岩 中 溶 主、 引 桥 桩 基 分 别 采 用 $!% ( [!] 洞、 裂隙、 溶沟非常发育, 顶板埋深 变化 很大, &、 #% * & 钻孔灌注桩 州) 高低起伏不平, 厚度变化大, 含水量相当丰富 京沪 高 速 公 路 该地地形切割较大, 相对高差 ’(( &, 区内裸露 山东省 蒙 阴 桃 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地层, 岩溶发育, 岩洞高度 [’] (% ! ) 0 & 不等, 局部岩洞充满粘土 曲河特大桥 桥台桩 基 $#% ! &, 桥墩桩基 $#% + &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本文为梁志飞老师精心编辑土木工程知识点之一,大家下载下来好好学习吧!
土木工程知识点-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有哪些区别
在工程实践中,有些设计者认为嵌岩桩均为端承桩,只具有端阻力,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这种计算模式与许多工程实际不符。

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
1 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
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
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
3)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
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
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

浅析房屋建筑嵌岩桩勘探孔深度控制

浅析房屋建筑嵌岩桩勘探孔深度控制

浅析房屋建筑嵌岩桩勘探孔深度控制发布时间:2021-05-17T11:05:31.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刘振涛[导读] 摘要:在贵州省内各地区开展的房屋建筑勘察过程中,岩石地基占据了绝大部分,随着房屋层高的增加,地基承载力要求随之提高,因此嵌岩桩基础作为现在房屋基础的主要基础形式。

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贵州贵阳摘要:在贵州省内各地区开展的房屋建筑勘察过程中,岩石地基占据了绝大部分,随着房屋层高的增加,地基承载力要求随之提高,因此嵌岩桩基础作为现在房屋基础的主要基础形式。

勘察质量及钻孔工作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勘探孔的平面布置和深度控制,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房屋建筑工程较多采取“一柱一孔”的布孔方式,此时勘探孔深度的有效控制就成为勘察工作者应该重点考量的问题,达到既能查明场地地质条件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又不因钻孔过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关键词:嵌岩桩;勘探孔;深度一、现行规范及标准目前在贵州省房屋建筑勘察工作中,对于房屋建筑嵌岩桩勘探孔深度控制执行的主要规范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J52/46-2018)。

其主要条款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基础宽度,且不应小于5米;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2、《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嵌岩桩的控制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3~5倍桩身设计直径,一般性钻孔应深入预计桩端平面以下不小于1~3倍桩身设计直径。

当持力层较薄时,应有部分钻孔穿持力岩层。

在岩溶、断层破碎带地区,应查明溶洞、溶沟、溶槽、石笋等的分布情况,钻孔应钻穿溶洞或断层破碎带进入稳定土层,进入深度应满足上述控制性钻孔和一般性钻孔的要求”。

【最新精选】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专业知识

【最新精选】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专业知识

嵌岩桩、端承桩、摩擦桩区别基桩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分类1 按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广中江-泥岩、碳质页岩等软质岩中的桩均定为摩擦桩,母岩强度小于20MPa较软中风化(如泥质粉砂岩)中的桩也定为摩擦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端承型桩:(广中江-母岩强度不小于20MPa较硬中风化岩(如变粉质砂岩、砾岩、花岗岩)中的桩定为嵌岩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 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 型钢桩;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

3 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1)小直径桩:d ≤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 d <800mm;3)大直径桩: d ≥800mm。

桩基础根据其在土中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

端承桩是穿过软弱土层而达到深层坚实土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主要由桩尖阻力来承担; 摩擦桩是完全设置在软弱土层一定深度的一种桩,上部结构荷载要由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共同来承担。

建筑基桩穿过覆盖层嵌入基岩中(嵌固于未风化岩中不小于0.5m)称为嵌岩桩。

由于基岩强度较高,压缩性极小,嵌岩桩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

同时嵌岩桩沉降也很小,建筑物沉降在施工过程中便可完成。

由于嵌岩桩具有这些优点,因而在工程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及大型构筑物中被广泛采用。

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桩基嵌岩深度计算方法

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桩基嵌岩深度计算方法

2)《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S167-4—2012)
中最小嵌岩深度的计算公式是参照 《公路桥涵地
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基础上,
并考虑了水平剪力的影响,引用可靠度计算体系,
该规范公式中的弯矩与剪力均采用设计值,即公式
中的系数作了相应的变化 (简称规范法 2),如下
所示:
现今国内外多数学者对于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及 承载特性已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不同学者有 不同的看法。方鹏[1]通过 3组不同直径、不同嵌岩 比的嵌岩桩模型试验,研究了桩径和嵌岩比对嵌岩 单桩承载 性 能 的 影 响。 赵 明 华 等[2]利 用 复 变 函 数 的方法对岩溶区嵌岩桩桩端平均约束应力进行求 解,进而求得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张琦 等[3]基于岩体 Hoek- Brown(H-B) 破坏准则、 岩体微裂纹Ⅰ -Ⅱ型复合判据,提出 4种大直径嵌 岩桩 桩 端 岩 体 极 限 承 载 力 的 计 算 方 法。霍 少 磊 等[4]对大直 径 嵌 岩 桩 的 承 载 机 理 和 设 计 理 论 进 行 了探讨。刘 伟 等[5]讨 论 了 钻 孔 灌 注 嵌 岩 桩 与 钻 孔 灌注非嵌岩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黄求 顺[6]在试验基础上认为嵌岩桩嵌岩深度应在 3D~ 5D范 围 内,明 可 前[7]认 为 4D为 最 佳 嵌 岩 深 度, 徐松林[8]认为在泥质软岩中最大嵌岩深度可达 7D, 而经验法认为嵌岩深度达到 2D~3D即可满足要
上述学者提出了桩基嵌岩深度的经验范围及理 论计算方法。而我国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指出嵌岩深度应考虑多方因素的影响, 当岩面较为平整且上覆突出较厚时,嵌岩深度宜采 用 02d或不小于 02m。《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 计规范》 (JTGD63—2007) 及 《港口工程桩基规 范》 (JTS167-4—2012) 也给出桥梁嵌岩桩基在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嵌岩深度计算方法。

笔记

笔记

嵌岩桩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一般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嵌岩深度指的是嵌入持力层岩石的深度,一般持力层都是承载力较高的岩层,如果是从强度较低的强风化或者全风化岩层开始计算嵌岩深度,必然是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的。

KZ就不解释了,框架柱的意思。

KZZ是框支柱的意思,框支柱的由来:因为建筑功能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框支柱就是支撑框支梁的.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其中a=√(p^2+4D^2)/4e^2=(4a^2-D^2)/( 4a^2)式中a=√(p^2+4D^2)/4 ;√ 表示根号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p——螺距(㎜);л——圆周率,取3.1416;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l=1000/p×√(лD)^2+p^2+лd/2式中d——螺旋箍筋的直径;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l=n√p^2+(лD)^2式中n——螺旋圈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 ‖表示次方的意识。

板的下部钢筋受力筋在下分布筋在上,板的上部钢筋受力筋在上、分布筋在受力筋下就是分布筋要放在受力筋的内侧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

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的确定一、概述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内土地资源的稀缺,越来越多的建构筑物需要在各类基岩裸露或埋藏较浅的地区进行开发建设,而在此地区内,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有较广泛的应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类型多样,对于一些特殊基岩埋藏区,如岩溶、孤石发育区,桩基开挖前需要进行施工勘察,以查明桩底的详细地质情况。

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碳酸盐岩裸露分布区面积约130km 2,埋藏分布区面积约70km 2,花岗岩类岩石出露面积约86km 2,连同埋藏分布区面积也在100km 2以上,二者分布面积合计达我国疆域面积的1/3。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的大直径嵌岩桩施工勘察工作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嵌岩桩施工勘察孔深确定的一般性原则施工勘察的中心问题,就是对勘察钻孔深度的确定。

一般来说,钻孔深度d 由岩面深度d 0、嵌岩深度h 、桩底稳定层厚度d 1、抗冲切/倾覆调整深度d 2及桩顶预留浮动深度d 3加和而成,即:d=d 0+h+d 1+d 2+d 3(1)岩面深度d一般为中~微风化基岩的稳定岩面,随钻孔实际情况确定;应为穿过上述不稳定体的稳定岩层顶面。

对于孤石、溶洞、互层发育的地区,d应取各孔稳定岩面深度的最大值,并应考虑孔口高程的一桩多孔的施工勘察,d起伏影响。

(2)嵌岩深度h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3.3第二条规定:“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上覆土层、基岩、桩径、桩长诸因素确定;对于嵌入倾斜的完整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 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应小于0.2m。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9.4条规定:“勘探孔的(3)桩底稳定层厚度d1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对大直径桩,不得小于5m……对嵌岩桩,应钻入预计嵌岩面以下3~5d,并穿过溶洞、破碎带,到达稳定地层。

对嵌岩灌注桩嵌岩深度有关问题的探讨_刘卫东

对嵌岩灌注桩嵌岩深度有关问题的探讨_刘卫东

1. 5
44
23~31
入中风化 基岩> 5. 5
端承桩
由表 1 可以看出: 2. 1. 4. 1 大部 分嵌岩深 度较大, 一般在 3d 以上, 且实 际施工嵌岩深度大于设计深度, 大都超过规范要求。 2. 1. 4. 2 嵌岩效率低, 工期长, 成 本高, 难度大。 2. 1. 4. 3 有些端承桩设 计深度不够准确。 2. 1. 4. 4 岩土工程勘察 资料不准确。 3 嵌岩施工中的问题 3. 1 嵌岩终止标准
西部探矿工程
1999 年 7 月
( 岩土钻掘矿业工程)
57
对嵌岩灌注桩嵌岩深度有关问题的探讨
刘卫东
核工业西南建设工程总公司 广汉 610000)
摘 要 通过工程实例, 对嵌岩灌注桩嵌岩深度与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 并提出看法 。 关键词 灌注桩 嵌岩 深度 效益
0 前言 随 着我国 经济 建设 的迅 速发 展, 大建 筑、水利、铁
2. 1 工程实例( 见表 1)
( h / d) 为 5. 98。正是为几个 孔达到设计标高, 致使工期
2. 1. 1 成乐高 速公路 E2 合同段 江渔堤桥 设 计桩 径Á 1. 40m, 桩 数 20 根, 深 度 14m ~ 16m ,
拖延了一个多月。因为进入 新鲜基岩后, 由于岩石硬度 大, 施工效率很低, 一天只能进尺 10cm~20cm。
过 6m。但从施 工的情况 来看, 风 化层较厚, 进尺较 快, 入弱风化基岩 4. 0m, 最大嵌入弱风化基岩深度为 6m 。
每台班进尺 0. 5m~0. 7m。
2. 1. 4 内宜高速公路象鼻山大桥
2. 1. 2 成绵 高速公路 Q 合同段 K 1+ 952. 8 龙 佛寺大

大直径嵌岩桩设计要求要点及现场质量控制

大直径嵌岩桩设计要求要点及现场质量控制

大直径嵌岩桩设计要求要点及现场质量控制No.:00000000000003709大直径嵌岩桩设计要求要点及现场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大直径嵌桩岩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及其质量的控制要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嵌岩桩;设计要点;质量;控制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large diameter pile embedded in the process of rock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key points, and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Keywords: rock-socketed pile;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大直径嵌岩灌注桩因其施工简单、直径较大、入土较深、承载力较高等特点,现如今普遍的适用于建筑行业,例如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桥梁、港工及重型构筑物的基础中。

使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大直径嵌岩桩设计一般规定及要求本文所讨论的嵌岩桩,是指桩端嵌入中等风化或微风化基岩中的桩,其桩端岩体能取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

嵌岩桩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小,群桩效应低的特点,是高层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之一。

2.1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嵌岩桩的承载力必须从不同受力情况分析考虑,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状态进行计算,这样分析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

嵌岩桩应分别按照桩身内部结构强度和地基对桩的支撑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2.1.1 桩基承载力计算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规定,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Quk=Qsk+Qrk其中:Qsk=uΣqsikli为土的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rk=ζrfrkAp为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sik为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frk 为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ζr 为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和成桩工艺有关。

浅谈端承桩嵌岩深度确定的原则与运用

浅谈端承桩嵌岩深度确定的原则与运用

研究探讨 Research350 浅谈端承桩嵌岩深度确定的原则与运用傅钟华(绵阳市川交公路规划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621000)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7-0350-01摘要:桩基形成的荷载与地质结构都会对嵌岩深度造成影响,桥梁利用承台将一定程度的载荷转给桩基,其中载荷主要包含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两种类型。

本文通过对荷载的计算,对柔性桩、刚性桩的嵌岩深度做了详细计算,对相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端承桩;嵌岩深度;柔性桩;刚性桩1 端承桩施工需要有明确的深度原则桩基承受的载荷量与嵌岩进入深度有着很大联系,桥梁发生的载荷状况总体可以分成水平载荷与竖向载荷,其中竖向载荷的主要效果是提升桥梁构造与载荷效益,通过这种情况可以说使用公式[]121112mna p rk i i rkis i ik i i R c A f u c h f u l q z ===++åå开展计算。

在基柱的持力层负荷强度过大的状态下,桩基进入土中的深度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水平载荷会对进入土中深度造成印象。

1.1端承桩持力层的合理选取依据承桩的性质,承载力主要是利用桩端阻力产生的。

所以,桩端要具备符合强度的持续力。

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应该在承桩内融入全新的基岩,但是这样会出现岩石强度忽略的情况。

若是把岩石根据强度进行分类,那么可以分成软质岩与硬质岩等类型。

由于岩石的性质不同,所以具有的硬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对于部分的硬质岩来说,就算在风化部分硬度也能保持在2OMPa到60MPa的范围内,因此硬化岩完全可以符合桩基要求。

如果风化层超过了5m,在这种情况下在风化层注入岩石是不正确的,不光会提升施工难度,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在端承桩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岩石的硬度,不光要考虑岩石的性质,更要检查完成程度,在细节方面出发,才能满足基桩实际需求。

1.2 柔性桩的嵌岩深度在岩层与土体普遍过厚的情况下,桩基很大部分都处于土层中,所以覆盖土分担了大量的符合与剪力,这样基底产生的包裹作用就会减少许多,在受力的背景下属于柔性桩如图1所示。

海上风电场工程嵌岩桩基设计规程

海上风电场工程嵌岩桩基设计规程

海上风电场工程嵌岩桩基设计规程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场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海上风电场工程嵌岩桩基作为其中的一种基础形式,其设计规程对于保证工程安全与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嵌岩桩基的定义、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嵌岩桩基的定义嵌岩桩基是指在水下通过钻孔或爆破等方式将钢筋混凝土桩体埋入海床中,使其与海床紧密结合,以承担风电机组及其支撑结构的荷载。

该基础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在海上风电场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嵌岩桩基的设计原则1. 稳定性原则:保证嵌岩桩基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倾倒能力。

2. 安全性原则:保证嵌岩桩基在使用寿命内不发生破坏和失效,确保工程安全与可靠性。

3.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四、嵌岩桩基的设计流程1. 岩土勘察:通过对海床地质及地形条件的勘察,确定嵌岩桩基的埋入深度、桩径等参数。

2. 桩身设计:根据实际荷载计算结果,确定嵌岩桩基的桩身长度和截面尺寸。

3. 桩头设计:根据风电机组及其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确定嵌岩桩基的桩头形式和尺寸。

4. 桥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嵌岩桥台的形式和尺寸,以承载风电机组及其支撑结构荷载。

5. 施工方案设计: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五、嵌岩桩基设计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

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各项参数,确保钢筋混凝土浇筑质量达到要求。

3. 对于海床较深的区域,应采取悬挂式施工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4. 对于嵌岩桩基的连接部位,应采用合适的防腐措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5.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预测和处理。

六、结论海上风电场工程嵌岩桩基设计规程是保证工程安全与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稳定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严格控制各项参数,并注意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桩基础知识

桩基础知识

桩基础知识一般性规定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在确定桩距时尚应考虑施工工艺中挤土等效应对邻近桩的影响。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桩身直径的1~3倍。

在确定桩底进入持力层;深度时尚应考虑特殊土、岩溶以及震陷液化等影响。

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不宜小于0.5m。

4、布置桩位时宜使桩基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

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注桩不应低于C20,预应力桩不应低于C40。

6、桩的主筋应经计算确定,打入式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小直径桩取大值)。

7 、配筋长度:1) 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配筋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2)桩基承台下存在淤泥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配筋长度应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或液化土层;3) 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4) 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

8、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主筋伸入承台内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I级钢)的30倍和钢筋直径(II级钢和III级钢)的35倍。

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和柱直接连接桩和柱的连接可按本规范第8.2.6条高杯口基础的要求选择截面尺寸和配筋柱纵筋插入桩身的长度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9、在承台及地下室周围的回填中应满足填土密实性的要求。

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5.1.1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类。

1)摩擦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并考虑桩端阻力。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

岩石地基中嵌岩桩的设计及施工注意问题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的设计计算,检测及施工注意事项,总同行参考关键词:嵌岩桩;嵌岩深度,桩侧负摩阻力嵌岩桩的检测嵌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高、抵御水平抗震性能较好、沉降较小、群桩效应较低等优点 ,成为广大山区岩体地基上高层建筑重要的基础型式。

其承载性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工程界尤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最初将之当作端承桩设计 ,不仅使单桩承载力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而且使桩数大幅度增加,近十余年嵌岩桩工程和试验研究积累了更多资料,对其承载性状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因此《建筑桩技术规范》规范也对嵌岩桩单独给出了单独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及检测方法等,使得嵌岩桩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基岩埋深较浅的地区,采用大直径的嵌岩桩经济效益尤其明显。

一. 嵌岩桩的持力层选择及嵌岩深度岩石的颗粒间连接牢固、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岩石的风化程度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5各等级。

国外认为:只要桩端桩嵌入岩体中,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坚硬性如何,都称为嵌岩桩,但我国嵌岩桩定义为嵌入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的岩石才可,不包括强风化、全风化的情况,要求比国外严格,安全更有保证。

根据持力层基岩性质也可分为软岩嵌岩桩和硬岩嵌岩桩。

嵌岩深度在嵌岩桩计算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长泾比越大桩底承担的荷载越小。

在一些工程中,为了确保桩承载力、减少建筑物沉降,对于大吨位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同事满足构造要求。

嵌岩桩倾斜的完整的和较完整岩的全断面深度不宜小于0.4d且不小于0.5m,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和较坚硬岩的深度不宜小于0.2d且不小于0.2m。

施工时应结合相邻基础基底标高控制基础埋置深度,相邻两桩的桩端高差应小于其水平净距(若有扩大头,则为扩大头间净距);桩净距小于2D或2.5m时必须采用跳槽开挖。

桩长确定技术要求

桩长确定技术要求

《桩长确定技术要求》会议纪要㈠设计上桩长确定原则全截面入岩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注:1、当边坡坡角≥30°时,尚应考虑由于L值所引起的桩长的增加h值,即总桩长=有效桩长+h。

对于土质边坡:L=3.0d;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岩质边坡:L=1.5d(L指边坡外侧到桩边外侧的水平距离)。

(见附图)2、有效桩长指有效覆盖层顶面至桩底的长度。

㈡后期服务(施工中)桩长确定原则1)端承桩(支承):a) 适用于桩基有效长度不小于15m。

b) 全截面入岩(即基岩,下同)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d为桩基直径,下同)2)端承桩(嵌固):a) 适用于桩基有效长度小于15m。

b) 基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0Mpa>R≥10Mpa时,按端承桩(支承)设计。

c)全截面入岩深度在满足计算入岩长度基础上,尚应满足:注:1、当边坡坡角≥30°时,尚应考虑由于L值所引起的桩长的增加h值,即总桩长=有效桩长+h。

对于土质边坡:L=3.0d;对于中风化及以上强度的岩质边坡:L=1.5d(L指边坡外侧到桩边外侧的水平距离)。

(见附图)2、有效桩长指有效覆盖层顶面至桩底的长度。

3、基础设计(1)为避免大面积开挖,引起边坡稳定问题,并减少对自然地貌的破坏,扩大基础和承台群桩基础不宜在较陡边坡上采用。

(2)桩基位于较陡边坡位置时,桩基计算长度应考虑非有效桩长的影响。

(3)本项目地处山区,地表径流速度较大,应特别注意桥涵水文的调查和计算工作,特别是基础冲刷计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4)嵌岩桩嵌岩深度建议按下表控制,表中H为扣除陡坡、冲刷影响后的有效覆盖层厚度。

表2-8 桩基嵌岩深度表(适用桩径范围1.2~1.8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