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说课稿(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说课稿(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图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地理》上册。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地理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学习本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本节内容,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

学好本节课,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以及高中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目标,这三维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我国地势特征,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地理学知识,对其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自身特质和学校条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积分法”两种教法和“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列表比较法”三种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在课标要求中很重要,所以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3. 理解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2. 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 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学生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国家与中国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有什么影响?Step 2 地形特点介绍(15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中国的地形图,并简要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呈现出多样的地形类型。

2. 分别介绍中国的主要地形类型:a. 山脉:中国有众多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脉等。

山脉对气候和水资源有重要影响。

b.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肥沃,适合农牧业发展。

c. 平原:中国的平原广阔,如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d. 盆地:中国有许多盆地,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多为内陆,气候干燥,资源丰富。

e. 丘陵:中国的丘陵分布广泛,丘陵地区多为丘陵山地,适合林业和旅游业发展。

Step 3 地形对气候、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地形对水资源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出示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地形资源进行经济建设?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逐组点评。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4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4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4【一】说教材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中国的地势特点;②三大阶梯及分界线;③中国地形的特点;④主要山脉的分布;⑤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的分布。

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地形分布,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中国地形地势的分布及特点影响,了解地形地势的影响是造成中国南北东西差异的重要原因。

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二】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和思维能力,能够对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理解,但在空间概念上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不断的加强空间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地图的掌握。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为:1.能指图说出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对其他方面的影响;2.能运用地图说明中国各地形的分布情况,并能领会地形对地区经济及气候环境的重要影响;能力目标为: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图的归纳、推理、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时事地理内容,培养关心社会和了解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概念与人地协调观念,明确各地区人民要团结协作,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四】说教法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表达地理课堂的特色。

同时通过多媒体动画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学生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

【五】说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诗词提出中国河流流向的原因进行分析。

〔启发引出课本内容〕正课: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三大阶梯。

〔结合图例教学,加深理解〕活动一中国的地势1特点2三大阶梯3分界线及内部地形学生读图分析完成表格,教师引导点评活动二中国的地形。

〔填图的方式,树立空间方位观念〕1山脉的分布走向2四大盆地3四大高原4三大平原5丘陵学生读图完成问题,教师引导分析课后小结〔学生总结,巩固记忆〕巩固练习〔考察成果,活学活用〕作业书上习题〔回归课本,学以致用〕六、说板书设计地势1、地势的特点及三大分区2、三大分区的界限及内部地形地形1、地形的特点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板书设计的目的在于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将课本内容分成两大部分,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并对重点内容巩固记忆加深理解。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势和地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它们对我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中国地形图,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接着,介绍了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地形区。

最后,阐述了地势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来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地势和地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能够列举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知道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理解地势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分析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8.

地理七年级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8.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其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形特征。

由于其内容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也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课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

因而,学好本课,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依据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相统一的教育原则,根据大纲知识、能力及思想教育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从而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情况,通过阅读统计图表和中国地形图,归纳出我国的地形具有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农业生产、人口分布、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地形地势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优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思想。

3.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知识目标、教材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

这是本课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和关键.难点:中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4..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

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二、教法运用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

教材从地势和地形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特点。

地势方面,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地形方面,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地势与地形的特点,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地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势与地形的区分,地势与地形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势与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形地貌的视频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势与地形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势与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中国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范文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范文

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地势和地形的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解”结合法图表分析、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7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7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势》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进展都有着重要的阻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

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看判定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把握评判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及其阻碍。

4、教学难点:是中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阻碍。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旧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锤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旧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爱好,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动身点,依照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采纳的教学方法:(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三、学法指导托夫勒有句名言:“以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形,让学生读图观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为主。

通过观看摸索、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如何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四、教学程序(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1、提早预备,熟悉教材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后坪镇中心学校杨帆各位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保康县后坪中心学校地理教师杨帆,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上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中国的地形,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中国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对中国的气候和河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可见,中国的地形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上好本节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标准》要求,我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地形图让学生掌握中国地形特点和主要地形名称、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导学案辅助教学,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地形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的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主要的地形空间观念的形成。

地形对生活和生产影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独立自学,展示交流、精讲导学、合作互学等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有关的地理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去解决地理问题。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1、理论依据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诗词欣赏、激疑导趣→定引目标、独立自学→展示交流、巩固提升→精讲导学、合作探究→概括总结、自我升华→反馈运用、深化固学六个教学环节。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地形和地势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气候、河流、交通、农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对中国地理概况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也是后续学习中国气候、河流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他们对中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地形和地势的具体特征、影响等还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理解中国地势的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析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中国地势的特征及其影响。

(二)教学难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理解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势特征。

2.问题导向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讲课稿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说课讲课稿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顺河中心学校吴宝玉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我下面从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该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七年级地理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本章其他各节的主要基础。

本节教材共有三个内容:第一部分介绍地势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地形类型多,山区面积广,并讲述了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分布及特点;第三部分讲述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这些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二、说学情现状分析:七年级初中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讲解我国地势地形知识,对地势、地形的概念理解不深,但对名山大川有初浅认识,教学本节内容,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照片、动画等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浓厚兴趣,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本节地理知识,并能对我国壮丽山河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树立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了解我国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3、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和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特征。

理由:地势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必须让学生在读懂我国地形图后,建立一个整体认识,才能理解地势及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②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理由: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

河流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水陆交通、阶梯状分布落差大,蕴含丰富水能资源。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一上中图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一】说“活动”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的活动内容,表达了地势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交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既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又是学习下节课地形的过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基于活动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活动目标1、增强学生通过地图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训练,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2、通过讨论,明晰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从中感受祖国的发展变化。

3、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四】说教学策略为着重训练学生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合作探究式学法;为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深刻、透彻理解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合理选择整合教学策略。

【五】说教学流程1、导入采用“承转导入”的方式进行,实现前后知识的衔接与过渡。

2、合作交流,熟悉国情在处理以下几个难点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

〔分组进行,每组一小题合作探究,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使资源达到共享。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处理这一问题时我展示了“湿润气流深入”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为将知识引向深入,学以致用,我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出:如果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在此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进而明确气流难以深入内陆,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

〔2〕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我让学生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自西向东流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陈雪晴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本课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图例,分层设色地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础上的学习,是学生对中国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课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地势特征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因此《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在七年级地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并理解其对气候、河流流向、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2.掌握三级阶梯界线山脉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2.建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2.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地势特征与地形特点,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重难点重点: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爱发表见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但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很少;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总结概括能力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多展示,多发表见解,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

中国地形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中国地形的特点及其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地形最为复杂多样的国家之一,其地形地貌不仅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地影响着亿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一、中国地形的基本特征中国地形呈现出明显的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可以分为四大地貌阶梯。

第一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誉为“世界屋脊”。

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主要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第四阶梯则是我国东部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带。

这种阶梯状的分布特征,使得中国的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同时,这种地形特征也对我国的交通、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形对气候类型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二是地形对气候的分布和变化产生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首先,由于地势的高低差异,中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

例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而东部平原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其次,地形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也十分明显。

山脉作为气候的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和暖空气的北上,使得气候分布更加复杂多变。

三、中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中国地形对水文的影响同样显著。

阶梯状的地形使得我国河流呈现出从高到低的流向特点,形成了众多的大江大河。

长江、黄河等大河的源头多位于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经过多个阶梯的落差,最终汇入大海。

此外,地形还影响了河流的水文特征。

例如,河流在流经不同地形阶梯时,流速、含沙量等都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河流的航运、灌溉、水电开发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在农业方面,不同地形适宜种植的作物不同,如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而山区则适宜种植果树和药材。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但同时,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图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2.教学难点: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图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强调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势与地形的特点和作用。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势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势对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 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所选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地形部分。

本节内容是中国的地形的基础知识,它承接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的知识,并为下一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打下基础。

地形与地势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交通、农业、工业等。

因此,掌握中国的地形与地势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我国的地形种类和地势特征。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我国的自然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的地势特征。

难点:我国的地形种类及其分布。

二、说教法本课利用多媒体和互动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发现、总结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

三、说学法本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究学习,深入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我国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中国的地形与地势。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我国的地形种类,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形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的地形种类;然后介绍我国的地势特征,通过动画演示我国的地势分布情况,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地势特征;最后介绍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中国的地形说课稿引言概述: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理特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一、高山地带:1.1 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1.2 高山地带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有大量的冰川和雪峰。

1.3 高山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峰峦叠嶂,山势险峻,地势起伏较大。

二、平原地带:2.1 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长江平原和东北平原。

2.2 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2.3 平原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广阔平坦,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三、丘陵地带:3.1 丘陵地带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包括华北丘陵、华东丘陵和华南丘陵。

3.2 丘陵地带地势较高,起伏较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3 丘陵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山丘连绵,沟壑纵横,土地多为丘陵地貌。

四、盆地地带:4.1 盆地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包括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4.2 盆地地带地势低洼,多为内陆的封闭盆地,气候干燥。

4.3 盆地地带的地形特点是平坦开阔,盆地内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五、沿海地带:5.1 沿海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5.2 沿海地带地势平缓,河流众多,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5.3 沿海地带的地形特点是海岸线曲折,沿海平原广阔,海湾和海峡众多。

总结:中国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沿海地带。

每个地带都有独特的地形特点和地理特征,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提供了基础。

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

2.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是:
()
A.太行山
B.喜马拉雅山
C.横断山脉 D.阿尔泰山
二.填空题
1.我国地形的特征是

2.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三、读图分析题
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东西走向的有山脉有:
1
2
3
(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
4
5
6
2021/12/9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五页。
杂的颜色说明(shuōmíng)了什么
地形(dìxíng)复杂多样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比一比:
我国各类地形占陆地(lùdì)总面积的比重
高原26%
山地占全国(quán ɡuó)陆地面积的1/3 山区面积占全国(quán ɡuó)陆地面积的2/3
盆地19%
丘陵 平原 10% 12%
2021/12/9
分析山区不同资源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 发学生爱国热情。学法: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Image
12/9/2021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说教法、学法
教法(jiào fǎ):读图导析法。
学法(xué fǎ):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2021/12/9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说教学(jiāo xué)程序
(一)教学(jiāo xué)设计思路
阅读(yuèdú)分层设色
地形图
颜色复杂多样 说明什么?
阅读各类地形所占
百分比示意图
那种地形所占
第1课 中国(zhōnɡ ɡuó)的地势与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陈雪晴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的地形与地势》,本课是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图例,分层设色地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基础上的学习,是学生对中国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课既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基础。

中国地势特征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教学理念,因此《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在七年级地理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并理解其对气候、河流流向、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判断地势特点的方法;
2.掌握三级阶梯界线山脉及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地图中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地理特征的方法;
2.建立辩证分析地理事物的思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地势特征与地形特点,热爱祖国美好河山。

重难点
重点:地势特征及主要地形。

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

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爱发表见解;动手操作能力较
强。

但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很少;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总结概括能力不足。

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多展示,多发表见解,采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计指导理念: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通过老师启发、诱导、点拨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以问题情景为主线,学生活动为主体,多媒体图片教学与地图教学相结合,地图为主,图片为辅,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这堂课我主要制定了如下三种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

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合作。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等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交流。

3、合作探究。

初一学生大多是感性思维方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动手、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等过程,全方位参与体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呢?学完今天的课程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上文回顾
默地图
二.自主学习:探究地势特点
a课件展示:
1.地势的概念。

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动画。

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学生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

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国地势示意图。

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b课件展示:
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中国地形”图。

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

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

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

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图并合作完成表格: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c承转过渡
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合作研究
①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

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达标反馈
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并注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习小结
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