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影响
自我效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自我效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fe5e859ad02de80d4d840bd.png)
不 仅是 提高 患者 的生 存质 量 ,同时更应 重视 患者 的 生 在 常规 护理 的基础 上 ,增加 自我 效 能干 预 的护理 。首
活质 量I 自我效 能理论应用 于慢性疾病 的临床研究 近 先 课题 组人 员 予患 者实 施 自我效 能 训练 ,训 练方 案 以 3 l 。 年来 越来 越 多 , 自我 效能 指个 体对 自己是否 有能 力 去 班 杜拉 社会 学 习理论 中效能 期望 与结 果期 望 对行 为 之 实 施某 一行 为 的期望 ,是 人们 对 自我行 为能 力 的认 知 影 响 为原 始构 架 ,对患 者 的肢体 功 能锻炼 和 日常 自理 和 评价 。这 一概念 最早 由美 国心理学 家 班杜拉 ( l e 能力 的 自我 效能进行训 练 。1语 言劝 说 :专 人负责 以个 Abn ()
1 资 料 与方 法
个性 化 的康 复 目标和 治疗 计划 :根据 患者 上肢 关节 被
11 一 般资料 .
选择 2 1 年 6 00 月至 2 1 年 1 02 月在我院 动运 动 范 围 、上 肢和 腕关 节 的运 动功 能 、疼痛 及水 肿 神经内科住 院的 S S S H A 患者 10 ,男 8 例 , 4 例 , 程度制定康 复训 练计 划 ,随着肢体功能 的逐 渐恢复 ,调 3例 6 女 4
B n ua提 出 ,其机 制为对人类 的认 知行为有调控作 用 别 指导 ,发放健康 教育 资料 ,讲 解各种 康复 治疗手段 , a d r) 本 文 旨在通 过研究 自我效 能对脑卒 中后肩手综合 征 向患 者耐 心讲 解 自我 管理 效能 理论 的概 况 ,阐析成 功
康复治疗联合音乐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BI指数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康复治疗联合音乐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BI指数及康复效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2ac52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6.png)
康复治疗联合音乐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BI指数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治疗联合音乐运动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内随机选择46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与对照两个组别,组内均为23例。
对照组整体均接受单一的康复治疗,实验组联合音乐运动,对比效果。
结果:干预前,实验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干预后,实验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高于对照组,P<0.05。
干预前,实验组生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0.05。
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能力高于干预前,P<0.05。
实验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联合音乐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缓解不良情绪,让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康复治疗;音乐运动;脑卒中;FMA评分;BI指数脑卒中作为人体脑血管迅速破裂、阻塞所致的一种脑血管病变,该病发生较快,且致残率较高,故需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1]。
临床对患者实施治疗后还需辅以有效的康复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的症状,促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功能[2]。
常见的康复措施包含针灸、按摩、机械治疗等,但其无法协助患者彻底的恢复健康,音乐运动疗法则可以改善这一情况,弥补传统康复治疗的不足,促使患者恢复健康[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年龄在65-80周岁,平均为(69.92±1.21)周岁,男13,女10,平均病程(3.43±2.32)月。
对照组年龄在65-80周岁,平均为(69.92±1.22)周岁,男12,女11,平均病程(3.33±2.21)月。
对两组资料分析,P>0.05。
纳入标准:(1)知晓实验积极参与。
(2)符合适应症。
(3)均为脑卒中偏瘫。
排除标准:(1)存在禁忌证。
(2)信息残缺。
(3)中途退出。
1.2方法对照组整体均接受单一的康复治疗:对患者实施运动治疗,如上下肢被动训练,对其实施坐位、卧位、站位、步行训练、肌肉、关节控制等,注意患者的生活能力训练,如刷牙、进餐、穿脱衣服等,每天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为30-45分钟,1周训练6次,持续治疗4周。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
![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8f881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e.png)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7月第20卷第8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陈琪(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长寿40122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30例。
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脑卒中病患者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综合康复训练;常规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08.024脑卒中(CVA)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有统计数据显示,CVA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超过6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脑血管破裂及堵塞均易造成CVA,临床表现为认知、吞咽受阻及偏瘫等症状,使患者的工作能力及日常生活受到影响[1]。
CVA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随着现代治疗水平的提升,其存活率也得到提高,但给患者及其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
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009745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2.png)
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3-03-01T07:56:14.05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4期作者:苗同贺[导读]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采取针灸推拿配合内服药物治疗的效果苗同贺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中医院 , 安徽亳州 233500【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采取针灸推拿配合内服药物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后S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针灸推拿配合内服药物)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暨内服药物)各30例,对比效果。
结果:观察组FMA评分、BI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推拿对脑梗死后SHS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改善心理状态。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心理健康;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为其中比较多见的一种,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而且某些患者即使挽救了生命也会伴有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
在脑梗死后的患者中,出现SHS的患者占比高达70%,通常情况下是在脑梗死后的2个月左右[2]。
作为脑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SHS在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会表现出活动受限、肩关节疼痛,对上肢功能产生严重影响[3]。
所以需要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对手功能影响而发生畸形。
所以,本研究分析脑梗死后SHS患者采取针灸推拿配合内服药物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脑梗死后SHS患者(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2±0.16)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28±0.28)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及其家属清楚本试验项目、流程,均签署研究试验知情同意书,并获得院医学伦理协会审批;(2)患者无失访,护理依从性高,严遵医嘱;(3)所有患者由专业医师进行临床症状诊确诊为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第8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82c7f5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d.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占戈;田园【期刊名称】《北京中医》【年(卷),期】2007(26)9【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
治疗前后采用疼痛与水肿分级目测比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
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FMA、BI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疗效。
【总页数】3页(P589-591)【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黄芪桂枝五物汤;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占戈;田园【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区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2.2【相关文献】1.温针灸外关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 [J], 车颖鸿2.电针结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J], 余友金;周小炫;郑晓英;林云玲;何坚3.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游莹乔;潘江;张泓;李里4.乙哌立松联合肩宁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明辉;阮娟娟;魏霞5.温针灸联合CPM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 [J], 李维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3d49709f01dc281e53af063.png)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影响作者:彭华英袁洪昌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90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分别采用Fugl-Meyer 运动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和肩手综合征(SHS)发生率于治疗前及治疗30、60d后评定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肩手综合征发生率。
结果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30、60d后两组比较,康复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P < 0.01),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
卡方检验发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与ADL的提高呈正相关。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能提高ADL 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偏瘫[中图分类号] R743.31 [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70-02脑卒中是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引起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征侯群。
脑卒中的康复[1]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以便使脑卒中患者重返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脑卒中康复早期介入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但运动功能训练结合针灸、功能电刺激、理疗等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少有报道。
本文作者观察90 例患者康复后肢体运动功能、ADL 和肩手综合征变化,旨在倡导康复的重要性。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选取2007~ 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颅脑CT 或MRI 确诊的初次发病患者,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30 例,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29744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8.png)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本院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2022.08-2023.08)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康复疗法,观察组:同时采用针灸推拿治疗),分析各组疗效。
结果: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Fugl-Meyer FMA评分量表(FMA)评分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同时治疗后14 d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通过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可明显缓解肩部疼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可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疗法;脑卒中后肩痛;疼痛评分脑卒中多发于老年群体,患病率较高,肢体麻木、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典型症状(修改为:以头昏、头痛,肢体麻木、乏力、无力及意识障碍等为临床典型症状)。
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易引起肩痛,约有70%脑卒中患者可于发病后2-4周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浮肿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脑卒中后肩痛患者若未及时治疗,极易降低关节运动功能,可诱发粘连、畸形等,致残率较高。
西药是临床治疗常用方法,虽可达到一定疗效,但很难达到预期疗效。
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为此,本文以本院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为例,探究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本院60例脑卒中肩痛患者(2022.08-2023.08)深入分析,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6、14例;平均年龄(32-70)(51.15±10.36)岁;平均病程(1-4)(2.51±0.23)个月。
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13例;平均年龄(33-69)(51.43±10.24)岁;平均病程(1-5)(2.91±0.51)个月。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研究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7133e1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5.png)
脑卒中后肩 -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方法:将本院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而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MBI以及FMA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MBI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较大差异,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研究结果有意义。
结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方案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肩手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患手突然出现浮肿以及肩关节疼痛状况,进而导致手部功能受到限制,是脑卒中疾病常见且多发的并发症之一[1]。
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水肿、指甲无光泽、腕部疼痛以及关节肿大等。
疾病发作后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对患者生活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2]。
本文主要对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表明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具体报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选取时间均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
本次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研究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大为86岁,年龄最小为56岁,平均年龄为(70.11±0.23)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大为85岁,年龄最小为57岁,平均年龄为(71.05±0.34)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作用评估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作用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84fc103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4.png)
导下回抽无血也应警惕局麻药中毒。麻醉 前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全麻药品,按照常 规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呼吸回路、氧源, 准备好插管物品及吸引器是否良好。
(4)麻醉医生应该掌握床旁肺部超声, 尽管本例病人并未发生气胸,但是臂丛神 经阻滞时紧邻胸膜,应当警惕气胸的发生。
(5)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病人可局麻药 中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延缓局麻药的吸 收和延长时效。
本例病人发生局麻药中毒考虑是局麻 药入血后对病人产生的全身毒性反应,局 麻药全身毒性反应往往对病人的伤害性极
大,充分考验麻醉医生对局麻药中毒的识 别和治疗能力。虽然患者的舒适化医疗要 求完善的局部麻醉,但相对安全的操作将 优化患者的转归。本病例抢救成功,病人 术后康复良好,未留下后遗症,关键是在 发生不良反应时麻醉医生做出及时的反应 和正确的处理,保持了呼吸道通畅,维持 循环稳定,保证了心、肺、脑、肾等重要 器官的灌注。
有患者均经头颅 CT 或 MRI 检查确诊为脑 卒中,病情稳定后遗留 SHS,根据症状及 体征判断处于Ⅰ期,病程在 30d 内;排除 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或认知障碍、合并 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 病情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服用阿司 匹林 100mg/d,氯吡格雷 75mg/d,并进行 改善微循环、抗凝、降纤、摆放良肢位等 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①关节
【关键词】脑卒中;肩 - 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作用
肩 - 手 综 合 征(SHS) 是 常 见 的 脑 卒 中 遗 留 后 遗 症 之 一, 发 病 率 在 12.5%70%[1]。本病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 关节脱位及活动受限、肩手疼痛等,若未 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逐步进展, 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如 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Ⅰ期病情向 Ⅱ - Ⅲ期进展,防止肢体挛缩的发生,是 治疗的关键。综合康复治疗从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方面入手,全面刺 激 患 肢 的 神 经 功 能, 重 建 神 经 通 路, 促 进水肿、疼痛的消退,改善肢体功能 [2]。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早期综合康复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3985272af90242a895e547.png)
20 0 7年 8 月
农
垦
医
学
Au 2 0 g. 0 7
第2 9卷
第 4期
J u n l f n k n Me iie o r a o g e dcn No
Vo . 9 No. 12 4
早 期 综 合 康 复 对 预 防脑 卒 中后 肩 一手 综 合 征 的疗 效 分 析
手指 活动 范 围 日益受 限 ;i , 的皮肤 及肌 肉 明显 I期 手 l
萎缩 , 手指完全挛缩l 。4 例患者均在生命体征稳 4 8 J
定 后 即开始 综合 康复 治 疗 , 病 后 平 均 4 1 t .5 发 .3-0 3 - 天开始 康复 训 练 。 12 方法 . . 人选 患者 均 根 据 不 同病 情 给 予 相应 的
陈 志琴 鱼 东海
( 疆 石河 子人 民医院神 经 内科 ,新疆 石河 子 ,300 新 820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 中后偏瘫患者预 防肩 一手综 合症 、 改善上 肢运动功 能 、 提高生 活质量 的
影 响。方法 :对 4 例脑卒 中患 者进行早期综 合康 复以预防肩 一手综合症 的发生 。治 疗 3月后评 价肩 一手综 合症 8 的发生率 , 同时采用 F 一M yr u ee 评定 法及 A L D 评分评 定治疗 前后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 痛程度及 日常生活能 疼 力 。结论 : 对脑 卒中患者给予早期预防性康复措施可大大 降低肩 一手综 合症 的发生率。② 经早期综合康 复治疗 ①
后, 脑卒中后肩 一手综合症患者患侧上肢的临床症状 、 动功能 均有很 大的恢 复。③患者 家属 的参 与起到 了很好 运
的作用 。结果 : 早期康 复干预可预防脑卒中后患者肩 一手综合症 的发生 ; 早综合康 复可减轻 肩 一手综合 症患者 尽 的临床症状 , 善患侧上 肢的运动功能 , 高患 者的生 活质量。 改 提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117cad5f61fb7360b4c65f5.png)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韦献萍岑婉平胡雪玲黄玉婵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FMA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肢体功能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7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表现为肩部疼痛性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 2]。
如何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选取本院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研究组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72.5±7.6)岁,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29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73.3±7.2)岁,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2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根据患者病情控制血压,降血脂。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平复患者烦躁、焦虑心理,减少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和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d1a1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0.png)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效果及实施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的疗效。
方法:取74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1接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抽签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和针灸组(常规治疗+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比较MBI、NRS、FMA 分值与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针灸组MBI (59.43±7.25)分,FMA (29.60±7.52)分,比对照组(51.88±7.6)、(25.20±4.39)分高,NRS(2.04±1.29)分,比对照组(3.26±1.40)分低,总有效率92.31%比对照组71.43%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针灸康复疗法不仅可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度,还可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护理价值;康复效果;治疗措施肩手综合征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患者可存在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降低,可对其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康复治疗则是减轻不适症状,缓解肌肉痉挛,改善患肢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常规康复训练难以针对性达成治疗目标,鉴于此,本研究共取样本资料74例,研究评估了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疼痛度、上肢功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74例研究样本(即:我院2020.01-2021.01接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伦理委员会批准),抽签分为对照组(n=35,常规治疗)和针灸组(常规治疗+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皆签署知情同意书。
针灸组最高81岁,最低47岁,平均(63.64±7.89)岁,10至55天病程,平均(30.18±5.30)天,对照组最高80岁,最低47岁,平均(63.02±7.55)岁,10至53天病程,平均(30.02±5.04)天,P>0.05。
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ffc4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5.png)
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黄菲【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综合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手部水肿及生活质量评分表(SS-QOL)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组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S-QOL评分、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12.08±16.08)分、(62.06±2.08)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3.06±14.08)分、(54.06±2.1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肢疼痛、上肢水肿的评分分别为(2.46±1.41)分、(0.83±0.7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7±2.32)分、(1.87±0.78)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为(1.86±0.71分)高于对照组的(1.67±0.6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推拿可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功能恢复及预后状况.【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4页(P124-127)【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针灸;推拿【作者】黄菲【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范畴[1]。
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4215d0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19.png)
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结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 Barthel 得分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评分(VAS)、手肿胀程度,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 得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内效帖;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发病率达12.5%~70.0%[1]。
临床以偏瘫侧肩痛、手痛、肢体水肿及肢体活动障碍为主症,可导致偏瘫侧上肢挛缩、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降低生活质量[2]。
临床上治疗 SHS 以针刺、电针、康复训练、星状神经节阻滞及手术疗法为主[3]。
以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调节肌张力,减轻患者疼痛为治疗原则[4]。
本研究应用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6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护理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
对照组中,患者男18例、女15例,年龄(64.83±2.46)岁。
关节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关节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965e51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8.png)
关节松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黄裕桂;林子玲【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实用医学》【年(卷),期】2010(004)007【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 disease duration < 1 yea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n = 20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bjected to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and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o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by efficacy evaluation,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modif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Efficacy evaluation、VAS、FMA、MBI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 after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in bothgroups ( P < 0.05 ),and those in 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 P < 0.05 ).Conclusion Joint mobilization technique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houlder-hand syndrome recovery,as improve 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and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总页数】2页(P61-62)【作者】黄裕桂;林子玲【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关节徒手松动术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肩撞击综合征2.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3.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护理技术交流4.运动式推拿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对冻结肩患者疼痛、肩关节活动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5.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原发性冻结肩引起的指间关节受限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f9e615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f.png)
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裴梦鸽;李古强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22(28)9
【摘要】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
脑卒中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肩手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不仅给患者造成患肢肿胀、疼痛等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甚至畸形。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报道不断增多,但尚缺乏一致性及整体性,本文就文献中所报道的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求在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时作相关参考。
【总页数】4页(P1326-1329)
【作者】裴梦鸽;李古强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2.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发抑郁的疗效分析
4.改良式气压治疗在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f8fc06465ce0508773213cf.png)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7-06-22T13:22:23.3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2期作者:何宗英张扬[导读] 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
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为综合康复治疗。
从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情况入手,对两组进行分析。
结果:在FMA、MBI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两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临床效果脑卒中是指以患者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特征的产生是由脑部各组织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动脉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多见【1】,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治疗。
本文为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人和17人,年龄最小55岁,最大75岁,(65±2.1)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人、15人,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70±2.5)岁为平均年龄。
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患者区别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相关研究。
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PRI、FMA、MBI指数的影响
![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PRI、FMA、MBI指数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f359742312b3169a551a404.png)
临床报道 ・
针法联 合 康 复 训 练 对 脑 卒 中后 肩 手 综 合 征 患 者 P R I 、
F MA、 MB I 指 数 的 影 响
王晓倩 高云 高松
探究针 法联 合康 复训练治疗 脑卒 中后肩 手综合 征患者 的临床效 果 , 重点探 讨
【 摘 要】 目的
影响 。方法
其 对 患 者 疼 痛 分 级 指数 ( p a i n r a t i n g i n d e x , P R I ) 、 F u g 1 . Me y e r ( F MA) 评分 、 改 良B a  ̄ h e l ( MB I ) 指 数 的
者3 5例 。 脑 梗死 患 者 3 6例 ;I期 患者 3 4例 , Ⅱ期 患 者 2 9
例, Ⅲ期患者 8例 ; 对 照组患 者 7 1 例, 男 3 6例 , 女 3 5例 , 年 龄4 5— 7 5岁 , 平 均( 6 4 . 2  ̄ 3 . 6 ) 岁, 病程 3 0—2 1 0天 , 平 均病
显著高 于对 照组 ( P < 0 . 0 5 ) 。结论
针法 联合康复训练 治疗脑卒 中后肩手综 合征 患者疗效 肯定 , 利
康复训练与针刺有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影响
![康复训练与针刺有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5710a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3.png)
康复训练与针刺有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
影响
朱芬;陈尚杰;许琼瑜;黄石钊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
【年(卷),期】2009(024)003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针刺时机综合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及ADL(BI)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取健侧头部、患侧肢体穴位针刺后,再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先针刺远端穴位,留针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再进行患肢针刺.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及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康复训练融入针刺治疗过程中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SHS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恢复.
【总页数】1页(P192)
【作者】朱芬;陈尚杰;许琼瑜;黄石钊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10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10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10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9;R743.3
【相关文献】
1.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PRI、FMA、MBI指数的影响 [J], 王晓倩;高云;高松
2.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军;张晓路
3.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I、FMA及MMSE评分的影响 [J], 陈琪
4.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李军
5.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沈晓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康复训练与针刺有机组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FMA及BI的影响
作者:朱芬, 陈尚杰, 许琼瑜, 黄石钊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101
刊名:
中国康复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年,卷(期):2009,24(3)
引用次数:0次
1.张静.陈新武.李静.欧阳静萍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7)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996(6)
3.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1996
4.崔晓.曾慧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刊论文]-中国康复 2006(5)
5.陈尚杰.李红.张家维三段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对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6(6)
6.何希俊.谭吉林.黄永禧.黄红缨.何宇峰.袁小敏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期刊论文]-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2)
1.期刊论文陈爱.郑真.陈逢俭.陈赤霞.陈晓君.胡伶丽.彭明霞.CHEN Ai.ZHENG Zhen.CHEN Feng-jian.CHEN Chi-xia.CHEN Xiao-jun.HU Ling-li.PENG Ming-xia脑卒中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4)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8月-2006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68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3年8月以前收治的8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ADL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术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2.期刊论文许晓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影响的研究-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34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4年6月以前收治的41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L)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3.期刊论文宫云珍.史永进.GONG Yunzhen.SHI Yongjin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5%和75%,两者问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4.会议论文吴海科.顾卫.谭峰.王金良.黄涛.张明霞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42例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947年Stejnbroker首先报道,其发生率在12.5﹪-74.1﹪之间,主要表现患肢肩手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上升,手指屈曲受限,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自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我们观察了舒筋洗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大多认为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及血管运动和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目前临床治疗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应用舒筋洗药治疗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舒筋洗药具有明显减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引起患肢疼痛、肿胀,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等作用,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本研究虽然样本量较少,但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故下一步的研究有必要增加样本含量以进一步验证其结论的可靠性.
5.期刊论文兰晓燕早期康复护理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
目的 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照组6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结果 2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肩手综合征的用Fuglmeyer运动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期刊论文孙寒静辛散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
目的:观察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内服外洗麻桂通络汤,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两组同时配合常规针刺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目测比评分法(VAS)、日常
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BI、FMA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辛散通络为法的麻桂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7.期刊论文郭知学.李欧.周来法.王圣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康复治疗手段结合中药口服措施治疗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对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32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27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可靠.
8.期刊论文占戈.田园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7,26(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7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昧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疼痛与水肿分级目测比评分法(VAS)、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并进行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VAS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提高FMA、BI评分,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8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疗效.
9.期刊论文宋瑞丽.王平.孙丽华.Song Rili.Wang Ping.Sun Lihua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66例预防与护理-齐鲁
护理杂志2005,11(1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将2000年2月以后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和冷热水交替浸泡等方法进行预防和护理.将2000年2月以前收治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预防和护理可以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10.期刊论文杨冰霞.陈晓风.唐丽萍.谢琼丽.谢海菊脑卒中康复过程中肩手综合征的前瞻性护理-中国实用医药
2009,4(14)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及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伴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预防组针对存在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采取了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无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预防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f200903019.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