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画面剪辑中的一些规则
剪辑的基本规则与手法PPT学习教案
的连续性来剪。 ✓ 上个镜头主体动,下个镜头主体不动:保
留上个镜头的落幅。 ✓ 上个镜头主体不动,下个镜头主体动:保
留下个镜头的起幅。 例
第23页/共43页
9.2 运动的表现
9.2.2 动接动静接静
2、运动镜头的组接:动接动 ✓ 上下镜头主体都在动:先根据主体动作,
再结合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景别、光 景、色彩,选择接点,要在动中剪。 ✓ 上下镜头主体都不动:根据镜头运动的速 度,在镜头运动中切入。 ✓ 主体不动,应以镜头动作为主。主体动则 在主体动作开始时切入。
例
第24页/共43页
9.2 运动的表现
第37页/共43页
9.4 声音的剪辑
9.4.1 语言的剪辑
2、对话的剪辑 ✓ (3)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都
不留空。适合于争吵或辨论。 ✓ (4)交错法。上个镜头画面切出后,声音
拖到下个镜头的画面上。或将下个镜头的 声音拖到上个镜头的画面中。用这种方法 注意口型。
第38页/共43页
9.4 声音的剪辑
9.3 时空的变换
9.3.2 转场
1、转场的依据 ✓ (1)时间的转换:有明显的省略或中断。
就可以依据时间的中断来转场。 ✓ (2)地点的转换:空间的变更可以用来转
场。 ✓ (3)情节的转换:内容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自然告一段落,就可以转场了
第31页/共43页
9.3 时空的变换
9.3.2 转场
2、转场的方法 ✓ (1)技巧转场:淡入淡出 ✓ 人为痕迹过强。在纪实片中越来越少用。
1、视线方向 ✓ 视线轴线一侧的镜头才能接在一起。
第五、六、七章二级调色、节点调色、LUT调色
1D LUT与3DLUT的本质区别就是转换后的色彩空间的RGB三通道是否与转换前 的RGB三通道单独失联,如果单独失联,1D LUT即可适用;如果不单独失联,需 要使用3D LUT。在实际应用中3D LUT被广泛应用。理论上讲,3D LUT可以替代 1D LUT,反过来,1D LUT不能代替3D LUT。
LUT可以从结构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1D LUT;另一种是3D LUT, 即俗称的一维查找表和三维查找表。两者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应 用的领域也不同,如图所示。
3D LUT主要用于校正数字配光所用的显示器画面与最终胶片影像之间的差距。 理论上讲,如果最终影像仍然在普通显示器上播放,比如,DVD和广播影像,1D LUT完全可以胜任。如果最终影像在数字影院播放,要看使用什么类型的数字放 映机,如果放映机使用DCI标准,理论上讲应该使用3D LUT进行校正,因为DCI标 准采用CIE XYZ色彩空间,并不是RGB色彩空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使用ID LUT也 能够使DCI模式的数字放映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不是DCI标准的数字放映机,1D LUT就足够了。
5.7 鹅湖山下调色案例
图 原图
图 调色完成
5.8 季节变换调色案例
原图
调色完成
5.9本章小节
本章讲解了二级调色的基本概念以及二级调色的实际案例。自定义 曲线工具和映射曲线工具为我们的调色工作提供了无限可能和极大方便。 二级调色中的抠像也是极其重要的,达芬奇12.5的抠像叫做“限定器”, 也就是对颜色范围有一定的选择。
四中限定器工具
1、HSL限定器
在很多情况下使用HSL限定器抠像并不能马上获得精确的效果,但是HSL限定 器面板上很多可调控的参数,你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获得比较精确的选区。
剪辑的基本规则与手法PPT课件
例
运动的表现
动接动静接静
2、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组接 先考虑主体动作,再结合镜头的运动。 保存落幅+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保存起幅 停止前+主体动作中。 主体动完+镜头起动。
1
3
2
匹配的原那么 方向的匹配
1、视线方向 ✓视线轴线一侧的镜头才能接在一起。
匹配的原那么 方向的匹配
2、运动方向 ✓方向轴线一侧的镜头才能接在一起。
匹配的原那么
方向的匹配
2、运动方向 双轴线:要强调运动方向时〔如全景〕,要在
运动轴线一侧拍摄;强调他们之间的谈话内 容时,以关系轴线设定机位。
匹配的原那么
出画不入画,最后一个镜头主体出画。用这 种方法,更强调空间因素,时间被淡化、抽 象化了。因此常用来表现主体在一特定空间 的连续运动。
时空的变换
不同时空内的主体动作
3、不同时空内主体动作的剪接 ✓例如:下课铃响了,出教室门,进宿舍大门
。 ✓拎起包,出画后剪+宿舍,入画前剪。 ✓拎起包,出画后剪+宿舍,入画后剪。 ✓拎起包,不出画+宿舍,一会儿入画。 ✓拎起包,不出画+窗口拉开已在楼前了。 ✓因为是不同时空,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缓冲。
✓利用特技。
运动的表现
✓运动的因素: 主体的运动 摄像机的运动 镜头变换的多少
✓要准确地表现运动,剪辑时首先要熟悉镜头 语言对主体运动的分解和组合规律。考虑动 作的连贯性、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及运动的节 奏。
✓重点在剪辑点的选择。
运动的表现
动作的剪辑
电视画面编辑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二、蒙太奇是一种形象思维
2、电视屏幕造型的本质 电视的屏幕造型:不只有单纯的构图和色彩的变 化,还包含了运动、节奏、剪辑等结构元素,以 及语言、音响、音乐等非视觉元素,这些元素综 合在一种线性的叙事中,表现为视听的一体化。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三、剪辑的性质、任务、作用
3、剪辑的作用 准确鲜明地体现影视片的主题思想; 做到结构严谨和节奏鲜明; 增强影视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返回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三、剪辑的性质、任务、作用
1、剪辑的性质
3)电视创作是一种编辑与观众的心理交流活动。 电视观众选择信息的心理因素:选择性接收、选 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4)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情感三者的统一。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一、剪辑的形成与定位
2、剪辑的定位 剪辑是影视片生产制作中的第三度创作。
第一度创作:作家对文学剧本的创作; 第二度创作:将文学剧本全部文字形象转化为 影片视觉形象,是导演、摄影的任务; 第三度创作:剪辑工作,形成影视成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课件
长时间在轴线 垂直点上设置机位 就缺少参与意识。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2 镜头的剪接遵循“轴线规律”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2 镜头的剪接遵循“轴线规律”
同轴拍摄
跳轴拍摄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3 遵循“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a. 动接动
A.对运动的主体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用
动作接动作。
例子
b. 静接静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主体物运动是不连贯的或它们中间有停顿的, 那么,这两个镜头的剪接必须在前一个镜头的主体做完一个完整的动作 停下来后,接一个从静止开始的动作。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3 遵循“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a. 动接动
B.对镜头运动
若前一镜头无落幅,下一个镜头则无需起幅;
正确把握景别的变换,首先要了解不同景 别及其组合在表达意义中的作用。
远、全、中、近、特 —— 表意功能?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4 景别的过渡自然、合理
剪接时,景别的变化: 叙事性的剪接
情绪性的剪接
叙事性的剪接,景别过渡要自然合理,
景别变化要明显
平稳、流畅的视觉感受
相同景别剪接在一起
产生跳动感
非视觉因素 —— 语言、音响、音乐
表现为视听一体化的综合,创造着屏幕的世界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1 镜头的剪接要合乎逻辑
引起兴趣
观察动作
观察表情
通过屏幕
(1)让观众了解画面内容 (2)了解事件环境与进程 (3)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
影视制作中镜头剪辑的基本原则
1 镜头的剪接要合乎逻辑
剪辑的基本规则与手法
在画面无法传达的信息中,通过音效进行补充和延伸,如人物内心的 独白。
06
剪辑中的字幕处理
字幕的分类与作用
标题字幕
用于标明视频的主题或标题,通 常出现在视频的开头或结尾,起 到引导观众、概括内容的作用。
解说字幕
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 或补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视 频内容。
标注字幕
在关键处设置笑点,如通过角色的夸张表演、幽默 的对白、滑稽的动作等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音效与配乐
运用欢快的音效和配乐,如轻快的旋律、欢 笑声、俏皮的音效等,增强喜剧片的趣味性 和感染力。
案例三:纪录片剪辑实践
剪辑逻辑
纪录片的剪辑要符合逻辑和事实,通过清晰的叙事线和合理的镜头组接来展现事件的真 实过程。
镜头语言
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如长镜头、特写、空镜头等,增强观 众的代入感和参与感。
配乐与音效
选择恰当的配乐和音效来烘托纪录片的氛围和情感,如悠扬的旋律、自然环境的声音、 人物的讲述声等,使观众更加沉浸其中。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场景的渐变。
综合运用转场技巧
1 2 3
多种技巧结合
根据剪辑的需要,可以将多种转场技巧结合起来 使用,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创意性运用
在遵循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可以发挥创意,尝试 一些新的、个性化的转场方式,使剪辑更加生动 有趣。
注意节奏与连贯性
在运用转场技巧时,要注意保持剪辑的节奏感和 画面的连贯性,避免过多的技巧使用导致观众视 觉疲劳或理解困难。
05
剪辑中的音效处理
音效的分类与作用
背景音乐
用于营造氛围,增强情感表达,如悲伤、欢乐、紧张等。
第七章 采摄与制作
通过预采访可以节省时间成本
第一节 电视采访
二、采访语态:
1、静态型采访 2、动态型采访 3、现场型采访 4、演播室采访
第一节 电视采访
三、采访的手段与方式:
1、隐性采访 2访:
1、突发性事件的直播采访
第四节 镜头剪辑与画面转场
五、画面转场:指影像叙事中在两个语意场景或段落
之间前一个画面与后一个画面的连接与过渡。
1.技巧转场
(1)淡入与淡出 (2)化出与化入 (3)划出与划入
(4)圈出与圈入 (5)帘出与帘入 (6)静帧
2.无技巧转场
第四节 镜头剪辑与画面转场
2.无技巧转场 (1)出画与入画转场 (2)动感画面转场 (3)特定镜头转场 (5)空镜头转场 (7)反应镜头转场 (10)虚化镜头转场 (4)挡黑镜头转场 (6)主观镜头转场 (8)相似性转场 (9)声音转场
(11)逻辑关系转场
谢 谢 !
第七章 采摄与制作
第七章
采摄与制作
第一节 电视采访
第二节 电视摄像
第三节 演播室布景与功能设计 第四节 镜头剪辑与画面转场
第一节 电视采访
一、预采访:为正式采访拍摄或者演播室 访谈进行铺垫性、工作性的采访形态。
通过预采访实现选题的最终确立 通过预采访初步掌握所采访对象的背景与信息
通过预采访设计正式采访或演播室访谈的议题与流程
1、主题原则 2、叙事原则 3、风格原则
第二节 电视摄像
二、电视摄像的编辑意识
1、镜头拍摄的成组性
2、镜头拍摄的相关性
(1)类型因素(2)主题因素(3)风格因素
3、镜头拍摄的剪辑点意识
(1)时间点
(2)动作点
最新剪辑的基本规则与手法
9.4 声音的剪辑 9.4.1 语言的剪辑
2、对话的剪辑 (3)声音与画面同时出现,同时切换。都 不留空。适合于争吵或辨论。 (4)交错法。上个镜头画面切出后,声音 拖到下个镜头的画面上。或将下个镜头的 声音拖到上个镜头的画面中。用这种方法 注意口型。
9.4 声音的剪辑 9.4.2 音乐的剪辑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3、地形方向
同一地理范围 且距离较近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3、地形方向
同一地理范围 但距离较远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3、地形方向
方向感远
地理环境关系复杂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4、镜头的运动方向 同方向移相接。 推与推相接。 拉与拉相接。 摇与摇相接。 积累的效果。
2、相邻时空内主体动作的剪接 (3)第一个镜头主体入画,中间镜头主体 不出画不入画,最后一个镜头主体出画。 用这种方法,更强调空间因素,时间被淡 化、抽象化了。因此常用来表现主体在一 特定空间的连续运动。
9.3 时空的变换 9.3.1 不同时空内的主体动作
3、不同时空内主体动作的剪接 例如:下课铃响了,出教室门,进宿舍大 门。 拎起包,出画后剪+宿舍,入画前剪。 拎起包,出画后剪+宿舍,入画后剪。 拎起包,不出画+宿舍,一会儿入画。 拎起包,不出画+窗口拉开已在楼前了。 因为是不同时空,所以一定要有一个缓冲。 让观众心理上要有准备,有期待。
2、运动方向 方向轴线一侧的镜头才能接在一起。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2、运动方向 谈话内容时,以关系轴线设定机位。
9.1 匹配的原则 9.1.2 方向的匹配
视频剪辑基本原则
剪辑基本原则镜头的组接规律(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
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
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
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
第七章 画面剪辑中的一些规则
要达到运动的连贯, —— 正确把握主体运动衔接的规律 正确把握摄影机运动的衔接规律 表现鲜明的节奏效果
“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 剪接点上主体与摄影机的运动状态 必须保持一致。
1、接动作 2、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 3、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4、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A.
对运动的主体 a. 动接动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 连贯的,可以用动作接动作。(分解法、错觉法) b. 静接静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主体物运动是不连贯的或它们 中间有停顿的,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 个镜头的主体做完一个完整的动作停下来后,接一个 从静止开始的动作。
1、位置的匹配:
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组接到一起 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 中。
(1)
一般来说,对同一主体或同类物体,
对人物的对话和活动,在同视轴变换景别 时,以及在运动物体变换景别时,主体应 尽量保持在画面中大致相同的位置上。
两幅画面的主体处于相同的画面位置,
在画面转换时,主体呈重合状态,视觉注 意力从前一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镜头,通 过视觉注意力的固定位置造成视觉的连贯 感觉。 注意: 要有意识地造成画面景别的明显变化
方向轴线 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
运动轨迹(可以是曲线)
规定:
根据导演的场面调度,
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 被摄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 摄影角度的处理要遵守轴线规则。
即:在轴线一侧范围内设置摄影角度(机位) 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 遵守规则,就不致在画面上造成方向的混乱。 轴线规律是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
C.
What’s wrong ?
1、眼镜 2、头部动作 3、前一镜头无落幅
第七章-蒙太奇段落的剪辑
将平行蒙太奇手法与前进式有机结合,两组 镜头的景别、运动形式也完全一样,用于表现双 方情绪的迅速升温。
美国西部片《生者与死者》(又名《凤舞狂 沙》)郭特与印弟安人斑点马的手枪对射的生死 比赛,运用了两组完全对等的镜头处理:
二、后退式句型 后退句型与前进句型正好相反,是由近视距
景别逐步向远视距景别的组接方法,随着镜头的 变换景别次递由特写或近景向全景发展。
▪ 行为动作过程的分解与组合是叙事剪辑的 基本任务。
行为动作的两层含义:
其一,单个主体动作分解和组合。
其二,含有两个以上主体的场面动作的分解和组合。
1、主体动作的分解与组合。 定义: 画面内人物主体及他的肢体动作。
方法: 常规剪法(分解法):将一个完整的动作通 过一半动作对一半动作的剪辑,将两个不同角度、 景别的镜头组接起来。
叙事的剪辑是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的发展 为目的的一种剪辑手法。简单的说就是用镜头来 讲故事,它要求逼真——假的也得跟真的一样, 要符合生活逻辑,充分发挥影像绘声绘色的纪录 和再现功能。
苏联导演罗姆说:“蒙太奇基本单位是镜头, 同各种镜头组成蒙太奇句子,蒙太奇句子再组成 各场戏”。
单个镜头相当于词,其表义是单一的,只有 当词组成句——蒙太奇句子,才能表意产生思想, 蒙太奇段落就相当于文章的章节。
五、两极镜头 即用表现同一主体的两个景别跨度大的镜头
组接在一起,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它是急推 或前进式句子(或相反的急拉和后退式句子)的 变体。标准的两极镜头应该表现出“极”这个概 念。
两极式镜头的优点: 1、强烈的视觉冲击性;
2、 加快故事的节奏。
当介绍了五种常见的基本叙事句型之后,我 们要强调的是:句型是为叙事服务的。作为叙事, 表达清晰是最起码的要求,应当服从剧情的需要 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句型,这是其一;
影视制作流程与后期剪辑规范
影视制作流程与后期剪辑规范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述 (2)1.1 影视制作基本流程 (2)1.1.1 前期筹备 (2)1.1.2 策划与制作 (3)1.1.3 后期制作 (3)1.1.4 发布与宣传 (3)1.2 影视制作团队构成 (3)1.2.1 导演 (3)1.2.2 演员及演出团队 (3)1.2.3 制作团队 (4)1.2.4 后期制作团队 (4)1.2.5 策划与发行团队 (4)1.2.6 其他辅助团队 (4)第二章:前期策划 (4)2.1 项目立意与选题 (4)2.2 剧本创作与审查 (4)2.3 策划与筹备 (5)第三章:拍摄准备 (5)3.1 场景选址与搭建 (5)3.2 道具与化妆准备 (5)3.3 演员与工作人员选拔 (6)第四章:拍摄过程 (6)4.1 导演与摄影指导 (6)4.2 演员表演与拍摄技巧 (7)4.3 现场管理与协调 (7)第五章:拍摄后期处理 (7)5.1 胶片冲印与数字化 (7)5.2 视频剪辑与素材整理 (8)5.3 调色与特效制作 (8)第六章:后期剪辑 (8)6.1 剪辑基本原理 (8)6.2 剪辑技巧与风格 (9)6.3 剪辑软件与设备 (9)第七章:音效制作 (10)7.1 音效素材收集与整理 (10)7.2 音效剪辑与混音 (10)7.3 音效设计与创意 (10)第八章:字幕制作 (11)8.1 字幕设计原则 (11)8.2 字幕制作流程 (11)8.3 字幕特效与动画 (12)第九章:影片审查与修改 (12)9.1 审查标准与流程 (12)9.1.1 审查标准 (12)9.1.2 审查流程 (13)9.2 修改意见与调整 (13)9.2.1 政治问题 (13)9.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9.2.3 道德伦理 (13)9.2.4 艺术表现 (13)9.3 影片试映与反馈 (13)9.3.1 试映对象 (13)9.3.2 试映方式 (14)9.3.3 反馈收集 (14)9.3.4 反馈处理 (14)第十章:影片发行与宣传 (14)10.1 发行动作与策略 (14)10.2 宣传活动与物料 (15)10.3 媒体报道与口碑传播 (15)第十一章:影视制作法律法规 (15)11.1 影视制作相关政策 (15)11.1.1 国家政策对影视制作的支持 (15)11.1.2 地方政策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16)11.2 影视制作版权法规 (16)11.2.1 我国版权法律法规体系 (16)11.2.2 影视作品版权的归属与保护 (16)11.2.3 影视作品版权纠纷的处理 (16)11.3 影视制作合同与协议 (16)11.3.1 影视制作合同的类型及内容 (16)11.3.2 影视制作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17)11.3.3 影视制作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17)第十二章:行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2.1 影视制作技术发展 (17)12.2 影视市场与观众需求 (18)12.3 影视制作人才培养与就业 (18)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述1.1 影视制作基本流程影视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阶段。
画面剪辑的技巧
10
一、景别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中景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情形或者局部的场景。 与全景相比,中景里主体的整体形象和环境降至次要地位,更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作用: •交代主体间的关系,表现主体间的交流。 •中景是叙事的主力景别。可以很好的揭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 系及动作目的。 •表现人物半身活动,特别是中近景画面,人物的动作感和情感交流表 现得更为强烈
一、景别
1、远景 2、全景 3、中景 4、近景 5、特写
二、运动
1、画面内部主体 的运动 2、摄像机的运动
三、角度
1、正面角度 2、侧面角度 3、背面角度 4、俯角 5、仰角 6、斜角 7、悬空角度
四、速度
1、慢动作 2、快动作 3、变速
8
一、景别
景别是指画面所表现的视域范围。 它意味着画面中主体与环境的比例大小。 随着景别由远向近的变化,主体越来越突出,环境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直至消失。
(一)推镜头
推镜头 推镜头在一个镜头里包含了从全景到近景甚至特写的各个景别
推镜头的作用主要有: 1、突出主体
推镜头通过画面外部的强制性运动来引导甚至“强迫”受众注意被摄主体,起到突出重点形象和重要的情节因素、强调细节的 作用。
2、烘托气氛
通过镜头向主体的逐步推进,可以形成一种镜头内在的节奏,使受众更深刻地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者更注意细节和情节, 从而加强情绪气氛的烘托。
1、介绍环境
与固定镜头相比,摇镜头视野更为开阔,可以展示更广阔的空间。摇镜头重在通过摇的全过程给人展示一个整体印象,而不是 描述具体的某一主体,因此,在剪辑时要注意保留摇的过程的完整和速度的均匀。 这类镜头往往出现在全片或者段落的开始。
剪辑规律
2.运动剪辑的基本要素
(1)运动的方向。 (2)运动速度。 (3)动势。 (4)主体动作的连贯。 (5)节奏。
3.运动镜头剪辑的原则
(1)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2)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 (3)运动镜头不固定镜头
剪辑的觃律和技巧
位置的匹配
指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 在上下画面中大致相似的位置上;具有对应关系的丌同主体应 放在相反的位置上。
无技巧转场方式(直接切换)
常见的直接切换转换场景的技巧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相似性因素 (二)利用承接因素 (三)利用反差因素 (四)利用遮挡元素(或称挡黑镜头) (五)利用运动镜头或动势 (六)利用景物镜头(或称空镜) (七)利用声音 (八)利用特写 (九)利用主观镜头
剪辑的觃律和技巧
总结:以上介绍了镜头组接的觃律、匹配性原则以
2.这种剪接结合实际生活觃律,目的是使内容和主体动 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是构成规频外部结构连贯的重 要因素。
剪辑的觃律和技巧
情绪剪接点
1.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作为依据确定的剪接点。
2.情绪剪接点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 激发情绪表现。
剪辑的觃律和技巧
节奏剪接点
影规作品在叙事和表现的过程中,其动作、情绪、剧情 等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奏,以这些节奏为依据,用比较的 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结合画面的造型元 素来确定的剪接点。
谢
谢
剪辑的觃律和技巧
及转场技巧。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原则都是镜头组接 的一般性觃律,但在实际创作中,往往出亍某些特殊 的目的,要达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而有意打破这些原则 ,创造出特殊的情绪和表达方式。因此,对这些觃律 原则丌能当作教条来理解,应根据创作的实际需要,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充分掌握一般性觃律的前提下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
影视后期制作与剪辑规范
影视后期制作与剪辑规范第1章影视后期制作概述 (4)1.1 后期制作流程 (4)1.2 剪辑师的角色与职责 (4)1.3 影视作品类型与制作要求 (4)第2章剪辑理论基础 (4)2.1 剪辑的基本概念 (4)2.2 蒙太奇理论 (4)2.3 剪辑节奏与画面构图 (4)第3章后期制作设备与软件 (4)3.1 常用后期制作设备 (4)3.2 视频剪辑软件介绍 (4)3.3 音频处理软件介绍 (4)第4章素材整理与管理 (4)4.1 素材分类与命名规范 (4)4.2 素材存储与备份 (4)4.3 素材剪辑与调整 (4)第5章视频剪辑技巧 (4)5.1 剪辑点的选择 (4)5.2 视觉连贯性与节奏感 (4)5.3 转场效果与动画制作 (4)第6章色彩调整与校正 (4)6.1 色彩基础知识 (4)6.2 色彩校正技巧 (4)6.3 色彩风格化处理 (5)第7章音频剪辑与处理 (5)7.1 音频素材分类与编辑 (5)7.2 音频效果与音场调整 (5)7.3 音频混音与输出 (5)第8章字幕与图形制作 (5)8.1 字幕设计原则与技巧 (5)8.2 动态字幕制作 (5)8.3 图形与动画元素的应用 (5)第9章特效与合成 (5)9.1 视频特效概述 (5)9.2 常用视频合成技术 (5)9.3 三维特效与二维合成 (5)第10章影视作品调色与输出 (5)10.1 调色基础知识 (5)10.2 色彩匹配与风格化调色 (5)10.3 影视作品输出格式与参数设置 (5)第11章影视作品审核与修改 (5)11.1 审核标准与流程 (5)11.2 常见问题与修改方法 (5)11.3 作品优化与完善 (5)第12章影视作品发布与传播 (5)12.1 发布渠道与平台选择 (5)12.2 版权问题与保护措施 (5)12.3 影视作品推广策略与实践 (5)第1章影视后期制作概述 (5)1.1 后期制作流程 (5)1.2 剪辑师的角色与职责 (6)1.3 影视作品类型与制作要求 (6)第2章剪辑理论基础 (7)2.1 剪辑的基本概念 (7)2.2 蒙太奇理论 (7)2.3 剪辑节奏与画面构图 (7)第3章后期制作设备与软件 (8)3.1 常用后期制作设备 (8)3.1.1 计算机 (8)3.1.2 显示器 (8)3.1.3 硬盘 (8)3.1.4 外接存储设备 (8)3.1.5 专业声卡 (9)3.1.6 麦克风 (9)3.1.7 耳机 (9)3.2 视频剪辑软件介绍 (9)3.2.1 Adobe Premiere Pro (9)3.2.2 Final Cut Pro X (9)3.2.3 DaVinci Resolve (9)3.2.4 Avid Media Composer (9)3.3 音频处理软件介绍 (9)3.3.1 Audacity (9)3.3.2 Adobe Audition (9)3.3.3 Logic Pro X (10)3.3.4 Pro Tools (10)第4章素材整理与管理 (10)4.1 素材分类与命名规范 (10)4.1.1 素材分类 (10)4.1.2 命名规范 (10)4.2 素材存储与备份 (10)4.2.1 存储方式 (10)4.2.2 备份策略 (11)4.3 素材剪辑与调整 (11)4.3.1 剪辑原则 (11)4.3.2 调整方法 (11)第5章视频剪辑技巧 (11)5.1 剪辑点的选择 (11)5.2 视觉连贯性与节奏感 (12)5.3 转场效果与动画制作 (12)第6章色彩调整与校正 (12)6.1 色彩基础知识 (12)6.1.1 色彩三要素 (12)6.1.2 色彩模型 (13)6.2 色彩校正技巧 (13)6.2.1 色阶调整 (13)6.2.2 色彩平衡 (13)6.2.3 色彩饱和度调整 (13)6.3 色彩风格化处理 (13)6.3.1 单色处理 (13)6.3.2 滤镜效果 (13)6.3.3 色彩混合 (14)第7章音频剪辑与处理 (14)7.1 音频素材分类与编辑 (14)7.2 音频效果与音场调整 (14)7.3 音频混音与输出 (15)第8章字幕与图形制作 (15)8.1 字幕设计原则与技巧 (15)8.2 动态字幕制作 (15)8.3 图形与动画元素的应用 (16)第9章特效与合成 (16)9.1 视频特效概述 (16)9.2 常用视频合成技术 (17)9.3 三维特效与二维合成 (17)第10章影视作品调色与输出 (18)10.1 调色基础知识 (18)10.1.1 调色的目的 (18)10.1.2 调色工具与软件 (18)10.2 色彩匹配与风格化调色 (18)10.2.1 色彩匹配 (18)10.2.2 风格化调色 (18)10.3 影视作品输出格式与参数设置 (19)10.3.1 输出格式 (19)10.3.2 参数设置 (19)第11章影视作品审核与修改 (19)11.1 审核标准与流程 (19)11.1.1 审核标准 (19)11.1.2 审核流程 (19)11.2 常见问题与修改方法 (20)11.2.1 常见问题 (20)11.2.2 修改方法 (20)11.3 作品优化与完善 (20)第12章影视作品发布与传播 (21)12.1 发布渠道与平台选择 (21)12.2 版权问题与保护措施 (21)12.3 影视作品推广策略与实践 (21)第1章影视后期制作概述1.1 后期制作流程1.2 剪辑师的角色与职责1.3 影视作品类型与制作要求第2章剪辑理论基础2.1 剪辑的基本概念2.2 蒙太奇理论2.3 剪辑节奏与画面构图第3章后期制作设备与软件3.1 常用后期制作设备3.2 视频剪辑软件介绍3.3 音频处理软件介绍第4章素材整理与管理4.1 素材分类与命名规范4.2 素材存储与备份4.3 素材剪辑与调整第5章视频剪辑技巧5.1 剪辑点的选择5.2 视觉连贯性与节奏感5.3 转场效果与动画制作第6章色彩调整与校正6.1 色彩基础知识6.2 色彩校正技巧6.3 色彩风格化处理第7章音频剪辑与处理7.1 音频素材分类与编辑7.2 音频效果与音场调整7.3 音频混音与输出第8章字幕与图形制作8.1 字幕设计原则与技巧8.2 动态字幕制作8.3 图形与动画元素的应用第9章特效与合成9.1 视频特效概述9.2 常用视频合成技术9.3 三维特效与二维合成第10章影视作品调色与输出10.1 调色基础知识10.2 色彩匹配与风格化调色10.3 影视作品输出格式与参数设置第11章影视作品审核与修改11.1 审核标准与流程11.2 常见问题与修改方法11.3 作品优化与完善第12章影视作品发布与传播12.1 发布渠道与平台选择12.2 版权问题与保护措施12.3 影视作品推广策略与实践第1章影视后期制作概述1.1 后期制作流程影视后期制作是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从拍摄完成到最终成片的全过程。
剪辑基本原则
剪辑基来源则(镜头的组接规律(1)镜头的组接一定切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镜头的组接要切合生活的逻辑、思想的逻辑。
不切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
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必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立依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想逻辑采纳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同。
(2)景其余变化要采纳“顺序渐进”的方法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激烈,不然就不简单连结起来。
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简单组接。
因为以上的原由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纳顺序渐进的方法。
顺序渐进地变换不一样视觉距离的镜头,能够造成顺畅的连结,形成了各样蒙太奇句型。
·行进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指光景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
用来表现由低落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退后式句型:这种表达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落、压迫的情绪,在电影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所有。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退后式的句子联合在一同使用。
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许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
表现情绪由低落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落。
这种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假如碰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可以组接的。
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光景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相同,接在一同仿佛同一镜头不断地重复。
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光景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同,只需画面中的光景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许仿佛一个长镜头断了很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损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假如我们遇(到这样的状况,除了把这些镜头重新开始重拍之外(这关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能够解决问题),关于其余同机位、同光景的时间连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纳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
最好的方法是采纳过渡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别的组接:
景别:画面中表现出的视域范围的大小。 不同的景别 —— 传达不同性质的信息 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正确把握景别的变换,首先要了解不同景别 及其组合在表达意义中的作用。
远、全、中、近、特 —— 表意功能?
全景
中景
特写
这组镜头缺乏什么?
组接时,景别的变化:
B. 对镜头运动 a. 动接动 若前一镜头无落幅,下一个镜头则无需起幅; b. 静接静 若前一镜头有落幅,下一个镜头必须有起幅。
C. 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的组接 静接静 a. 固定镜头 + 运动镜头(有起幅) b. 运动镜头(有落幅)+ 固定镜头
组接时,注意运动镜头的方向、速度、幅度、情绪。
What’s wrong ?
即:在轴线一侧范围内设置摄影角度(机位) 这是构成画面空间统一感的基本条件,,
遵守规则,就不致在画面上造成方向的混乱。
轴线规律是保证空间统一感的一条规律。
如果是越过轴线所拍摄的镜头,都将 破坏空间的统一感。
称为“跳轴”或“越轴”现象。(镜 头超越轴线一侧的界限)
越轴(Cross Axis)拍摄,导致画面 中主体位置、方向的混乱。
如何“合理”越轴?
1、借助场面调度 (1)让人物运动跨越轴线 (2)移动摄影机使之越过轴线
2、加间隔镜头(过渡镜头) (1)中性运动方向镜头 (2)同一主体物特写(无明显方向特征) (3)通过大动作剪接点越轴
3、借助人物视线 4、全景再次交代视点
a-b
a-c
由零方向(中性方向)产生运动的连续
Hale Waihona Puke 相连的两幅画面中主体处于相反的 位置,是为了使内容之间建立起一种逻 辑关系。
虽然视觉注意力产生了跳动,但这 种逻辑关系造成一种心理平衡,形成一 种整体上的连续感。
相连接的两个镜头画面的主体,处于:
相同区域(视觉重心重合) 相反区域(建立逻辑关系) 相邻区域
2.方向的匹配 动态或静态屏幕方向的和谐
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搞错运动的方向, 这是因为:(1)有环境作参照物; (2)有视点转换的心理依据
在影视屏幕中,反映在屏幕上的运动
摄影机的位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6
4
5
3
2
1
6
4
5
3
1
2
屏幕上主体的运动
分:
横向运动(左右) 垂直运动(上下) 斜向(对角线) 弧线
由于画框存在
运动的方向性
运动物体 + 摄影角度(机位)
1、位置的匹配:
主要指两幅画面中的主体在组接到一起 时,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 中。
(1) 一般来说,对同一主体或同类物体,
对人物的对话和活动,在同视轴变换景别 时,以及在运动物体变换景别时,主体应 尽量保持在画面中大致相同的位置上。
两幅画面的主体处于相同的画面位置, 在画面转换时,主体呈重合状态,视觉注 意力从前一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镜头,通 过视觉注意力的固定位置造成视觉的连贯 感觉。 注意:
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大小与视觉感受的强弱 是一个量的正比关系。
创作时,根据不同的目的去控制变化的幅度 是建立连贯的基本方法。 流畅平缓:控制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有机地、
和谐地变化,形成视觉的连续感) 震惊、突变:扩大视觉因素的变化幅度
遵守镜头组接中的一些匹配原则: 即指上下镜头中人物的位置、动作、视 线应该统一或呼应,以保持视觉上的连 贯和符合生活中的心理感受。
* “跳轴”:画面中主体的运动方向或视线
方向无缘无故改变了,引起观众理解上的混乱。
遵守轴线规则(包括越过轴线方法)是保 证镜头衔接顺畅的基本条件,是获得正确的空 间结构和空间顺序的方法,是使观众正确、清 楚领会场景内容的一种手段。
拍摄时,在运动物体的同一侧设置机位; 编辑时,正确把握轴线和校对拍摄时的跳 轴错误。
镜头剪接中的匹配原则是有两个因素 决定的:
——电视画面的特性、人们的生活逻辑
镜头组接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合乎逻辑 二、匹配原则
(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关系) 位置的匹配、方向的匹配、运动的匹配
其它视觉因素的合理过渡
(景别、主体运动速度、镜头运动速度、 镜头运动技巧、色调与亮度等)
一、镜头组接必须合乎逻辑
叙事性的剪接,景别过渡要自然合理,
景别变化要明显 受
平稳、流畅的视觉感
相同景别组接在一起
产生跳动感
拍摄同一对象的两个相邻镜头, 1、景别必须有明显变化 2、景别差别不大时,必须改变机位/角度 3、不准同景别相接 尤其:全景 + 全景 中景 + 中景
顺切:两镜头间主体方向、速度、屏幕内外地点、 色彩及大致矢量强度都具有连续性。
第七章 匹配原则
镜头组接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换镜头,并使之连贯流畅; (1)逻辑上连贯 (2)视觉上流畅
2、创造效果,创造新的时空关系和逻辑关系。
电视传达的艺术含义有两个因素:
叙事因素
造型因素
视觉因素
(屏幕造型) —— 构图、色彩、运动、
节奏、剪辑……
非视觉因素
—— 语言、音响、音乐
表现为视听一体化的综合,创造着屏幕的世界。
不顺畅的切换:主体运动方向突然改变,而景别变化不大
景别相差太大——主体不连续
其它:
影调与色调的过渡平稳
镜头运动技巧的变化
总之, 逻辑上 视觉上 听觉上
合理转换,自然、和谐地过渡。
为观众提供正确认识物体运动的视觉形象。
运动方向的匹配 物体朝向或人物视线方向的匹配
轴线: 被摄主体的朝向/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和两
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联系构成的一条假想 的线。
方向轴线 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
运动轨迹(可以是曲线)
规定:
根据导演的场面调度, 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 被摄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 摄影角度的处理要遵守轴线规则。
屏幕上运动方向:
不变的方向:一系列镜头中主体朝同一个方向运动,
以表示其明确的运动方向感;
相向或相反的方向:表示实际运动的物体向相对的方
向或相反的方向行进。
垂直的方向(中性的运动方向/Z轴方向):表示 运动着的主体面向/背向摄像机运动,它可以与 任何运动方向的场景进行切换
镜头组接时,
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则 (轴线规则)
正确把握摄影机运动的衔接规律 表现鲜明的节奏效果
“动接动,静接静”(原则) —— 剪接点上主体与摄影机的运动状态 必须保持一致。
1、接动作 2、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相接 3、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4、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接
A. 对运动的主体 a. 动接动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 连贯的,可以用动作接动作。(分解法、错觉法) b. 静接静 如果前后两个镜头的主体物运动是不连贯的或它们 中间有停顿的,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 个镜头的主体做完一个完整的动作停下来后,接一个 从静止开始的动作。 人物动作要有落幅和起幅!!
一般来说,在创作中人们容易注意的是叙 事表意因素,而造型因素是叙事基础。
事件的发展 人物的活动 作者要表达的观念和思想 都以造型因素作为承载体
—— 以画面为主,提供视觉感知与美学价 值。
通过屏幕, (1)让观众了解画面内容 (2)了解事件环境与进程 (3)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
观众只能从屏幕上了解过程的真相,并与 之发生情感关系。
利用人物视线建立方向的连续
利 用 特 写 越 轴
双人轴线
“Z”轴
关系 轴线
“Z”轴
关系 轴线
全面的镜头准备:关系轴线的景别+“Z”轴景别
关系轴线 “Z”轴线
3.运动方式的衔接
从剪接的角度,
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
主体的运动 摄影机的运动 剪接率
要达到运动的连贯, —— 正确把握主体运动衔接的规律
要有意识地造成画面景别的明显变化
What’s wrong ?
1、眼镜 2、头部动作
(2) 一般来说,在两种有明显对立冲突因素的主
体出现时,在两个有对应关系的主体——如 谈话的双方、讲演者与听众、动作者与动作 对象等——在交流时; 在一个主体明显从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去拍 摄时,主体应置于画面的不同位置上。
1、符合生活的逻辑
依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关系和事物之间 的相关性去结构镜头。
表现: 1、时间的连贯 2、空间的统一 同一空间统一,相似空间统一 3、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对比关系、平行关系
2、符合观众观看作品时的心理逻辑 3、符合艺术逻辑
二、匹配原则
(两幅画面在连接时要具有一种和谐、对应的 关系) 1.位置的匹配 2.方向的匹配 3.运动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