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超声波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超声波智能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在智能风扇中的应用。
2. 学生能阐述智能风扇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了解超声波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
3. 学生了解智能风扇的设计与制作过程,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智能风扇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智能风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超声波智能风扇的制作,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 超声波传感器原理- 智能风扇结构及功能- 安全操作规范2.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超声波传感器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在智能风扇中的应用。
-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传感器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讲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结构,分析超声波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
-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智能家电的基本结构”- 第三课时:演示智能风扇的组装与调试过程,学生动手实践。
-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智能家电的制作与调试”3.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课时:理论知识学习,了解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51单片机课程设计 智能电风扇
51单片机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51单片机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智能电风扇的设计学院计算机与掌控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自动化073班学生姓名冯文科指导教师白晓乐夏康伟2021年6月25日开场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家用电器在款式、功能等方面日益求精,并朝着健康、安全、多功能、节能等方向发展。
过去的电器不断的显露出其不足之处。
电风扇作为家用电器的一种,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现在电风扇的现状:大部分只有手动变频,再加之一个定时器,功能单一。
存有的隐患或严重不足:比如说人们常常返回后忘掉停用电风扇,浪费电且不说还难引起火灾,长时间工作还难损毁电器。
再比如说前半夜温度低电风扇阳入的风速较低,但至了后半夜气温上升,风速不能随着气温变化,难受凉。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隐患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环境的检测。
如果能够并使电风扇具备对环境展开检测的功能,当房间里面没有人时能自动的停用电风扇;当温度下降时能够自动的增大风速甚至停用风扇,这样一来就防止了上述的严重不足。
本次设计就是紧紧围绕这两点对现有电风扇展开改良。
i1.总体方案设计及功能叙述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提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的人体红外线信息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得到的温度以及内部定时器设定时间长短来控制电风扇的开关及转速的变化。
功能叙述:电风扇工作在四种状态:手动变频状态、自动变频状态、定时状态、暂停状态。
手动状态时可以手动调节速度;自动状态时通过温度高低自动调节速度,如果出现手动现象则变为手动状态;定时状态时可以调节定时时间,并设定是否启动定时,之后可以手动退出,也可以在不操作6秒后自动退出进入手动状态;停止状态时可以被唤醒并进入自动状态。
当没检测至人体存有少于3分钟或定时完时步入暂停状态。
在数码管显示方面,当没有定时时,只显示气温,当定时启动时气温和定时剩余时间以3秒的速度交替显示。
系统方框图如下图右图,主要包含:输出、掌控、输入三大部分8个功能模块。
智能电风扇毕业设计
智能电风扇毕业设计智能电风扇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智能电风扇作为其中的一员,既能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需求,又能提升生活的便利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智能电风扇的毕业设计方案,希望能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1. 设计目标在开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
智能电风扇的设计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舒适性:电风扇作为一种常见的降温设备,应该能够提供舒适的风速和风向调节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1.2. 节能环保:设计中应考虑到电风扇的能耗问题,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并且使用环保材料制造,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3. 智能化:智能电风扇应该具备远程控制、定时开关、温度感应等功能,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便利性。
2. 硬件设计2.1. 风速调节:通过设计不同档位的风速控制电路,实现电风扇的风速调节功能。
可以使用可变电阻或者按键开关来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
2.2. 风向调节:设计一个可调节的风向装置,通过电机或者伺服电机的控制,实现电风扇风向的上下左右调节。
2.3. 温度感应:通过温度传感器来感知室内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来自动调节电风扇的风速和开关。
2.4. 远程控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实现电风扇的远程控制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来控制电风扇的开关、风速和风向等参数。
3. 软件设计3.1. 应用程序开发:开发一个简洁易用的手机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来控制电风扇的各项功能。
包括开关、风速、风向的调节,以及定时开关等功能。
3.2. 数据处理: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收集用户的使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优化电风扇的使用效果和能耗。
3.3. 智能化算法:设计智能算法,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电风扇的工作模式,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能效。
4. 原型制作与测试在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后,需要制作一个电风扇的原型,并进行实际测试。
基于arduino智能电风扇课程设计
基于arduino智能电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Arduino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
2. 学生能描述智能电风扇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在智能电风扇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解释Arduino程序中的基本指令,理解程序流程控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Arduino编程软件进行编程,实现智能电风扇的基本功能。
2.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电路连接和调试的基本技巧,具备简单的故障排除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智能电风扇的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节能和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结合Arduino编程和电子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需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rduino基础知识:- Arduino硬件结构- 编程环境搭建与使用- 基本电子元件(传感器、继电器等)2. 智能电风扇工作原理:- 电风扇结构及功能- 传感器在智能电风扇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3. Arduino编程与控制:- 基本指令与编程语法- 程序流程控制(循环、条件语句等)- 传感器数据读取与处理4. 智能电风扇制作:- 电路连接与调试- 程序编写与上传- 故障排除与优化5. 团队协作与沟通:- 项目分工与协作- 沟通技巧与表达- 团队成果展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Arduino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第二课时:智能电风扇工作原理讲解与讨论第三课时:Arduino编程与控制(基本指令与程序流程控制)第四课时:智能电风扇制作(电路连接、编程、调试)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沟通(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教材关联章节:《Arduino编程与实践》第1章、第3章《电子技术基础与应用》第2章、第4章《智能控制系统》第5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Arduino基础知识和智能电风扇工作原理部分,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相关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基于智能风扇的课程设计
基于智能风扇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功能以及应用场景;掌握智能风扇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控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了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智能风扇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编程技术。
3.了解智能风扇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能够独立操作智能风扇,完成基本功能的设置。
5.能够运用编程语言控制智能风扇进行简单的动作。
6.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制作智能风扇的应用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智能风扇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编程技术。
3.智能风扇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4.创新实践项目:设计和制作智能风扇的应用程序。
第一课时: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第二课时: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技术第三课时:智能风扇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第四课时:创新实践项目:设计和制作智能风扇的应用程序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相关编程技术。
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智能风扇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智能风扇在生活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智能风扇,实践编程控制。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智能风扇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智能硬件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智能风扇操作视频、案例分析视频等4.实验设备:智能风扇、编程软件、开发板等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智能电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电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智能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智能电风扇的设计理念,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
3. 帮助学生认识智能电风扇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智能电风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智能电风扇的组装与调试。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电风扇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培养节能环保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综合性课程,以项目为导向,结合课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理论知识学习:- 智能电风扇的基本结构:介绍电风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机、叶片、控制板等。
- 工作原理:讲解智能电风扇的运行原理,包括风力控制、定时功能、遥控操作等。
- 智能控制技术:介绍传感器、微控制器等在智能电风扇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对应教材第3章“智能家电”,课时安排为2课时。
2. 实践操作:- 智能电风扇组装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组装智能电风扇,并进行功能调试。
- 故障排查与维修: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处理智能电风扇的常见问题。
教学大纲:对应教材第4章“实践操作”,课时安排为4课时。
3. 项目研究:- 智能电风扇的创新设计: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现有智能电风扇的功能,提出创新设计方案。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智能风扇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关键部件的功能。
2. 学生能描述智能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区别,并了解智能风扇的优点。
3. 学生能掌握智能风扇的使用方法及日常维护。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智能风扇的设计原理,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智能风扇模型。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智能风扇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智能风扇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对智能科技感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智能风扇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智能风扇概述- 了解智能风扇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市场应用。
- 分析智能风扇与传统风扇的区别及优势。
2. 智能风扇工作原理- 掌握智能风扇的关键部件(如传感器、微控制器、电机等)及其功能。
- 学习智能风扇的控制原理及通信技术。
3. 智能风扇的使用与维护- 介绍智能风扇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 掌握智能风扇的日常维护及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4. 智能风扇设计与制作- 学习智能风扇的设计理念,分析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简易智能风扇模型。
5. 智能风扇性能测试与评估- 了解智能风扇性能测试的标准和方法。
- 组织学生进行智能风扇性能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安排,与课本章节紧密关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智能风扇相关知识。
智能风扇课程作品设计报告
-3-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各程序模块通过后进行程序总调试。这个阶段若有故障可以考虑各子程序运 行时是否破坏了现场缓冲单元、工作寄存器是否发生冲突标志位的建立和清除是 否有误堆栈区是否有溢出,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等等。当全部调试和修改完 成后,将程序固化到单片机中,进行整机调试,各功能实现则调试完成。
二. 硬件电路设计
2.1. 51 单片机 I/O 口连接概述:
因本实验需要同时用到 LED 灯、4 位数码管、矩阵键盘,所以将这三部分模 块分别连接到不同的 I/O 口。其中,八个 LED 灯连接到 P1 口,数码管连接到 P0 口,按键连接到 P3 口。蜂鸣器连接至 P2^3 口,DS18B20 温度传感器连接至 P2^2 口。同时,硬件电路还设计了单片机供电 DC 口、双电源开关、供电指示灯、复
六. 附件...................................................................................................................- 11 附件一:硬件设计图............................................................................................. - 11 附件二:作品照片..................................................................................................- 12 附件三:源代码清单............................................................................................. - 13 附件四:元件清单..................................................................................................- 23 -
《智能电风扇》教学设计
《智能电风扇》教学设计一、对课程标准内容和要求的理解: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参考《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遵循这一原则,采用问题分析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
本课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些,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体验、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
二、实验教学目标:1.理解课程内涉及的各种组件用途,模型结构和编程逻辑。
2.通过模型搭建和程序编写,引导学生对模型和程序进行更全面的探究认识。
3.结合生活,掌握对于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
4.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验内容设计:1.设计思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结合教材、学生等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环节二:组装硬件,演示操作环节三:巩固交流,创新拓展环节四:总结归纳,梳理思考2.教学重点:理解课程内所涉及的各种组件用途,模型结构和编程逻辑。
通过模型搭建和程序编写,引导学生对模型和程序进行更全面的探究认识。
3.教学难点:结合生活,掌握对于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四、实验方法设计:采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炎炎夏日,电风扇是必不可少的降温工具,那么,大家请想一下,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来只想躺平,电风扇的开关不在手边,那么,现在这个时代,手机成为了人们不会离身的物品,如果电风扇可以通过手机智能遥控,是不是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智能电风扇》的学习环节二:组装硬件,演示操作1.安装组件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步骤找到对应的零件,组装出模型。
智能小风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智能小风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 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子元件识别和电路连接方法。
- 学生了解Arduino编程基础,能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2. 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独立组装智能小风扇。
- 学生能够使用Arduino编程控制小风扇的开关和风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电子制作和编程的兴趣。
-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智能小风扇的组成:- 了解智能小风扇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机、电路板、电池、遥控器等。
- 学习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2. 电路连接:- 学习如何使用面包板进行电路连接。
- 掌握Arduino与电机、按钮等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
3. Arduino编程:- 学习Arduino的基本编程语法。
- 编写控制小风扇开关和风速变化的程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智能小风扇的实物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讲解智能小风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 讲解电路连接的基本知识和Arduino编程基础。
3.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智能小风扇的组装,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写Arduino控制程序。
4. 编程实践:- 学生使用Arduino IDE编写程序,实现小风扇的开关和风速控制。
- 教师指导学生调试程序,确保小风扇正常工作。
5. 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组装和编程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编程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 成果评价:- 评估学生完成的作品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能够实现智能小风扇的基本功能。
- 评价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的创新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 《Arduino编程入门》-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2. 工具:- 面包板、Arduino板、电机、按钮、电池、连接线等。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
带温度显示的温控与手控自动风扇系统摘要:本设计为一种温控风扇系统,具有灵敏的温度感测和显示功能,系统AT89C52 单片机作为控制平台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
可由用户设置高、低档位,测得温度值在高低温度之间时打开风扇强弱风档,当温度升高超过所设定的温度时自动切换到大风档,当温度小于所设定的温度时自动降低风扇档位,控制状态随外界温度而定。
同时,能够由人工设定风扇档位不受温度控制,灵活性强。
所设高低温值保存在温度传感器DS18B20内部E2ROM中,掉电后仍然能保存上次设定值,性能稳定,控制准确。
关键词:自动控制单片机温控手控风扇一.技术指标1.1设计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虽然电风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不断新生产品的出现,要使产品更具市场优势,仅仅是靠传统型的电风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对传统的电风扇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改进,以使自己的产品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的电风扇较为突出的缺点是:①风扇的风力大小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的调节风速,对于那些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这个自动调节风速就显得优其的重要了,特别是人们在熟睡时常常没有觉察到夜间是温度变化,那样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
②传统的风扇是用机械式的定时方式,机械式的定时方式常常会伴随着很大的机械运动的声音,特别是在夜间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另个机械式的定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时范围有限,而且机械式的容易坏。
③传统的电风扇没有单片机控制电风扇的功能,对平时调节风扇风速或其它对风扇的调节,而又不想走近风扇带来很多的不便。
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1.2技术指标本设计是以51单片机为主要控制核心,用51单片机系统对用户设定信号数据的采集以及分析,能过各种可控型电子元器件对电风扇各种工作状态的控制,以达到用户需求。
设计的功能要求①风速从高到低设置4个档位,并且每个档位都可以由用户设置或者根据温度自动调节。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设计
课程设计智能电风扇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智能电风扇的基本设计原理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理解智能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传感器技术。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微控制器编程,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以及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电风扇的外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智能电风扇的设计流程来。
首先,介绍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和所需的电子元件。
接着,深入讲解微控制器的编程和应用,包括如何通过编程控制电机转速和方向。
随后,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电路板,并进行电路调试。
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学生将亲手制作电风扇的外壳,并将其与电子部件组装在一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来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讨论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案例分析法来分析现实中的电风扇设计问题,以及实验法来让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电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将准备一系列教学资源。
包括专门设计的教材,详细介绍智能电风扇的设计步骤和关键技术。
参考书目将提供更深入的技术背景和案例研究。
多媒体资料如视频教程和动画演示,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概念。
实验设备如微控制器开发板、传感器模块和3D打印机,将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资源的综合运用,学生将能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并增强对智能电风扇设计的认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进行评估。
作业方面,将要求学生完成电路设计图、编程代码和实验报告等,以此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智能电风扇设计课程设计
智能电风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智能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和机械知识。
2. 使学生理解智能电风扇设计中涉及的节能、环保和人性化设计理念。
3. 帮助学生掌握智能电风扇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和机械知识进行智能电风扇设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智能电风扇外观设计和电路图绘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智能电风扇的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智能电风扇设计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产品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电子、机械等多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和探索。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智能电风扇基本结构:介绍电风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机、叶片、控制板、传感器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2. 电子与机械知识:讲解电路原理、电机驱动、传感器应用等电子知识,以及力学原理在电风扇设计中的应用。
3. 节能环保设计理念:分析智能电风扇设计中如何实现节能、环保,介绍相关标准和案例。
4. 设计方法与流程:学习智能电风扇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外观设计等,明确设计流程。
5.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如CAD、Arduino等)进行智能电风扇外观设计和电路图绘制。
6.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智能电风扇的组装、调试和优化,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程序设计——智能风扇教学案
第9课程序设计——智能风扇教学案一、提出问题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制作了手摇风扇,如图9-1所示。
那么如何让风扇更加智能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是通过开关来控制风扇,这节课我们就来给风扇加上开关,通过开关来控制风扇的转动。
二、联想我们要利用EV3控制器(图9-2)控制风扇的转动。
并且要使用一个按钮当作开关去控制风扇转动的开始和停止。
图9-1 手摇风扇图9-2 EV3控制器三、要求智能风扇制作1. 使用EV3控制电机转动风扇2. 通过开关控制风扇转动四、构建技能牌:触动传感器触动传感器相当于是机器人的手,当触动传感器的红色触点被按下或松开的时候,这些事件都可以被机器人所感知,如图9-3所示。
乐高触动传感器有三种状态:按压、松开和碰撞。
图9-3 触动传感器按压:当触点被按下后,触动记数加1。
松开:当触点松开后,触动记数加1。
碰撞:当触点按下,然后松开后,触动记数加1。
智能风扇的安装1.电机的选择电机选择乐高的中型电机,又称为高速电机,如图9-4所示。
它的转速在每分钟250转。
但是中型电机的扭矩相对较小。
图9-4 乐高中型电机2.电机的安装将风扇的手柄去掉,把电机直接安装在这个位置。
这时会发现风扇会往电机这一侧倾斜,为了调整好重心,在另一侧安装一个黑色的配重块。
这样使风扇能够平稳地立在桌面上,如图9-5所示。
图9-5 中型电机控制风扇转动3. 安装触动与EV3控制器电机通过数据线连接在输出口A,触动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在输入口1,如图9-6所示。
图9-6 EV3控制风扇转动五、算法与程序算法:当第一次按下触动传感器时,风扇转动;再次按下触动传感器时,风扇停止。
程序:1.选择“等待”模块,并选择“触动传感器”的“比较”选项,端口选择1,状态选择“1”按压,如图9-7所示。
图9-7 等待触动被按压2.控制中型电机转动中型电机的设置为“开启”模式,如图9-8所示。
图9-8 中型电机模块设置“开启”模式3.完整程序再次按下触动按钮使风扇停止,因此再放入一个触动等待模块,并停止电机,如图9-9所示。
智能遥控电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遥控电风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风扇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智能遥控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电风扇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传感器在智能遥控电风扇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智能遥控电风扇电路图;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组装并调试智能遥控电风扇;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并整理电风扇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创新意识;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树立合作共赢的观念;3. 学生能够关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电风扇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介绍电风扇的主要部件:电机、叶片、调速器等;- 讲解电风扇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
2. 智能遥控系统设计原理:- 解析智能遥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介绍红外遥控、蓝牙遥控等常见遥控技术在智能电风扇中的应用。
3. 传感器在智能遥控电风扇中的应用:- 讲解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在智能电风扇中的作用;- 分析传感器如何实现电风扇的自动调节功能。
4. 智能遥控电风扇电路设计:- 引导学生根据遥控系统原理设计简单电路图;- 指导学生如何选用合适的电子元件。
5.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智能遥控电风扇的组装与调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智能遥控电风扇的使用方法。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
智能风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应用场景,掌握智能风扇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控制,培养学生对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1.了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掌握智能风扇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3.学习智能风扇的编程控制方法。
4.能够独立操作智能风扇,进行基本设置和功能使用。
5.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智能风扇进行简单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智能风扇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编程控制。
1.智能风扇的基本知识:介绍智能风扇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
2.智能风扇的操作方法:讲解如何使用智能风扇,包括基本设置和使用技巧。
3.智能风扇的编程控制: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对智能风扇进行控制,实现特定功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智能风扇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控制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智能风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编程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智能风扇设备、编程软件和相关参考资料。
1.教材:提供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指导。
2.智能风扇设备: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熟悉智能风扇的功能和编程控制。
3.编程软件:用于编写控制智能风扇的程序代码。
4.相关参考资料: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任务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智能风扇毕业设计
智能风扇毕业设计智能风扇毕业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在这个背景下,我选择了智能风扇作为我的毕业设计主题。
智能风扇不仅仅是传统风扇的升级版,它将传统风扇与智能技术相结合,使得风扇的使用更加方便、智能化。
通过智能风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语音控制来调节风扇的速度、角度等参数,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控制。
同时,智能风扇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参数,并根据用户的习惯和需求进行智能调节,提供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在设计智能风扇时,我首先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我了解到用户对于风扇最关注的是风速和噪音。
因此,在我的设计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提高风扇的性能和降低噪音上。
为了提高风扇的性能,我采用了先进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技术。
相比传统的交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可以提供更强劲的风力。
同时,我还在风扇叶片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使得风扇在转速较高时风力更加均匀,减少了风力的不稳定性。
为了降低风扇的噪音,我采用了噪音控制技术。
首先,我在电机的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减少了电机本身的噪音。
其次,我在风扇的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减少了风扇与空气之间的摩擦噪音。
最后,我还在风扇的控制系统上加入了噪音控制算法,通过智能调节风扇的转速和叶片角度,降低了风扇的噪音。
除了提高性能和降低噪音,我还在智能风扇的设计中加入了一些创新的功能。
例如,我在风扇上加入了空气质量传感器,可以检测室内空气的质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节风扇的工作状态,提供更加健康的室内环境。
此外,我还加入了人体感应传感器,可以感知人体的存在并自动调节风扇的工作状态,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在实现智能风扇的功能时,我选择了嵌入式系统作为控制核心。
通过嵌入式系统的高性能和低功耗,可以实现风扇的智能控制和数据处理。
《智能风扇转起来》 教学设计
《智能风扇转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结构,掌握智能风扇的组装和编程方法,能够通过编程实现智能风扇的不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组装方法和编程实现。
2、教学难点智能风扇的编程逻辑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智能风扇的相关知识,包括工作原理、组成结构等。
2、演示法通过演示智能风扇的组装和编程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和编程智能风扇,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智能风扇的制作和调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智能风扇套件、电脑、编程软件、教材、多媒体课件等。
2、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或科技实验室。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智能风扇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智能风扇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智能风扇与传统风扇有什么不同?它是如何实现智能控制的?”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智能风扇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机驱动、传感器检测、控制器控制等。
(2)讲解智能风扇的组成结构,如风扇叶片、电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控制器、电源等。
(3)介绍智能风扇的编程控制方式,如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或代码编程。
3、演示操作(15 分钟)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智能风扇的组装和编程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
4、学生实践(45 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套智能风扇套件。
(2)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完成智能风扇的组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智能电风扇的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xxxxxx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目录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 (1)1.1 设计原理 (1)1.2 设计思路 (1)1.3 实验环境 (2)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 (3)2.1 实验箱连线图 (3)2.2 主程序设计 (4)2.3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第3章结果测试及分析 (9)3.1 结果测试 (9)3.2 结果分析 (9)参考文献 (10)附录1(源程序) (11)附录2(电路原理图) (20)附录3(元器件清单) (21)第1章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根据电风扇的原理,利用南京伟福公司的LAB6000通用微控制器仿真实验系统,模拟电风扇工作。
按照课设任务书的要求,电风扇工作在四种状态:手动调速状态、自动调速状态、定时状态、停止状态。
手动状态时可以手动调节速度;自动状态时通过温度高低自动调节速度,如果出现手动现象则变为手动状态;定时状态时可以调节定时时间,并设定是否启动定时,之后可以手动退出,也可以在不操作6秒后自动退出进入手动状态;停止状态时可以被唤醒并进入自动状态。
在数码管显示方面,要有定时功能,时间从小键盘输入,数码管能够实时显示时间的变化,当显示为0时,电风扇自动关闭。
1.2 设计思路采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结合硬件电路设计方法,分别利用伟福实验箱上的直流电机模拟电风扇,热敏电阻模拟温度传感器,用电位器手动控制电机转速。
将热敏电阻或电位器处采集到的模拟量通过ADC0809转换成数字量输入到8051进行处理,8051输出高低电平的占空比连接到PWM上来控制电机转速。
小键盘输入0~99表示定时时间,数码管显示时间变化,通过开关控制几种状态之间的切换。
(1)提出方案首先,实现停止状态电机停止转动的功能和根据温度高低控制电机转速的功能;其次,实现用电位器手动控制电机转速的功能;再次,实现定时器六秒内不操作自动退出到手动状态的功能;最后,通过小键盘输入的时间,定时电机的转动时间并显示时间的变化。
(2)方案论证改变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高低,观察电机的转速。
手动转动电位器旋钮,观察电机的转速。
进入定时状态,不操作六秒后观察能退出到手动状态。
定时状态下,通过小键盘输入定时时间,观察数码管的变化及定时时间结束是电机是否停止转动。
1.3 实验环境·硬件环境:伟福实验箱,PC机。
·软件环境:W A VE应用软件。
第2章详细设计方案2.1 实验箱连线图图2.1 实验箱连线图2.2 主程序设计主程序流程图图2.2所示:图2.2 主程序流程图2.3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由最初的停止状态可以被唤醒到自动状态,通过热敏电阻采集的温度信息控制电机转速;开关控制进入手动状态,通过电位器控制电机转速;开关控制进入定时状态,6秒不操作退出到手动;6秒内操作,启动定时,键盘输入定时时间,数码管显示时间变化,定时结束退出到停止状态。
1)停止状态与自动状态的实现初始化进入停止状态,唤醒进入自动状态,采集温度控制电机转速。
图2.3 停止状态与自动状态流程图2)手动状态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开关控制进入手动状态,手动转动旋钮调节电机转速。
具体流程图如下:图2.4 手动状态流程图3)进入定时状态开关进入定时状态,6秒内部操作自动退出到手动状态,具体程序实现如下:图2.5 进入定时状态流程图4)键盘输入与定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小键盘输入定时时间,数码管显示时间的变化,定时结束退出到停止状态,具体程序如下:图2.6 键盘输入与定时功能流程图xxxxxx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第3章编程下载与硬件测试第3章结果测试及分析3.1 结果测试复位,执行,电机停止转动。
打开开关1,使P1.7为高,进入自动状态,观察电机转速,增加热敏电阻的温度,观察到电机转速的变快。
打开开关2,使P1.6为高,进入手动状态,调节电位器旋钮,观察电机转动的变化。
打开开关3,进入定时状态,6秒内不操作,观察到电机转速变慢,退出到手动状态。
若6秒内打开开关4,键盘输入定时时间,观察数码管显示时间变化,到减到0时,电机停止转动。
3.2 结果分析停止状态可以被唤醒到自动状态;自动状态下,根据采集到的温度高低能改变单机的转速;自动状态可以进入到手动状态,手动下,能根据电位器旋钮的转动控制电机的转速,手动状态可以进入到定时状态,6秒内不操作自动退到手动,若6秒内操作,则根据键盘输入的时间,定时电机转动的时间,并把时间转速显示在数码管上,定时结束电机停止转动。
对于上述的运行结果和操作过程,达到了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
xxxxxx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爱英.计算机组成与设计[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张雪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沈美明,温冬婵.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4]张毅刚,刘杰.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2008[5]高峰.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7[6]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附录1(源程序)程序源代码:ORG 0000HAJMP STARTOUTBIT EQU 08002HOUTSEG EQU 08004HIN EQU 08001HLEDBuf EQU 60HORG 0030HSTART:LOP:CLR P1.0MOV R7,#0FFHLCALL DELAY0LOOP0:JB 97H,LOOP1LJMP LOOP0LOOP1:MOV DPTR,#9000HMOV A,#00HMOVX @DPTR,AMOV R4,#100MOVX A,@DPTRMOV R3,ADF0:MOV A,R3MOV R7,ACLR P1.0LCALL DELAY0MOV A,#0fHSUBB A,R7MOV R7,ASETB P1.0LCALL DELAY0DJNZ R4,DF0JB P1.6,LOOP2LJMP LOOP1 LOOP2:MOV DPTR,#9001HMOV A,#00HMOVX @DPTR,AMOV R4,#50MOVX A,@DPTRMOV R3,ADF1:MOV A,R3MOV R7,ACLR P1.0LCALL DELAY0MOV A,#0FFHSUBB A,R7MOV R7,ASETB P1.0LCALL DELAY0DJNZ R4,DF1JB P1.5,INT0LJMP LOOP2INT0:MOV TMOD,#11HMOV R6,#60LOOP4:MOV TH1,#3CHMOV TL1,#0b0HSETB TR1TT1:JB P1.4,LOOP3JBC TF1,LOOP5LJMP TT1LOOP5:DJNZ R6,LOOP4LJMP LOOP2LOOP3:MOV R3,#10MOV TH1,#3CHMOV TL1,#0B0HMOV SP,#40HMOV LEDBuf+0,#0FFHMOV LEDBuf+1,#0FFHMOV LEDBuf+2,#0FFHMOV LEDBuf+3,#0FFHMOV LEDBuf+4,#0MOV LEDBuf+5,#0 MLOOP0:LCALL DISPLAYLEDLCALL TESTKEYJZ MLOOP0LCALL GETKEYANL A,#0FHMOV R5,A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4,A MLOOP1:LCALL DISPLAYLEDLCALL TESTKEYJZ MLOOP1LCALL GETKEYANL A,#0FHMOV R4,A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5,ALCALL DISPLAYLED LP:MOV A,R5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4,AMOV A,R4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5,AMOV LEDBuf+0,#00HMOV LEDBuf+1,#00HMOV LEDBuf+2,#00HMOV LEDBuf+3,#00HLCALL DISPLAYLED LOOP6:MOV TH0,#3CHMOV TL0,#0B0HSETB TR0TT0:MOV A,R5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4,AMOV A,R4MOV DPTR,#LEDMAPMOVC A,@A+DPTRMOV LEDBuf+5,AMOV LEDBuf+0,#00HMOV LEDBuf+1,#00HMOV LEDBuf+2,#00HMOV LEDBuf+3,#00HLCALL DISPLAYLEDJBC TF0,LOOP7LJMP TT0LOOP7:DJNZ R3,LOOP6MOV R3,#10DEC R4CJNE R4,#0FFH,LPCJNE R5,#0,LOOP8LJMP LOPLOOP8:DEC R5MOV R4,#09HLJMP LPRETDELAY1:MOV R7,#0 DELAYLOOP:DJNZ R7,DELAYLOOPDJNZ R6,DELAYLOOPRET DISPLAYLED:MOV R0,#LEDBufMOV R1,#6MOV R2,#00100000B LOOP:MOV DPTR,#OUTBITMOV A,#0MOVX @DPTR,AMOV A,@R0MOV DPTR,#OUTSEGMOVX @DPTR,AMOV DPTR,#OUTBITMOV A,R2MOVX @DPTR,AMOV R6,#1LCALL DELAY1MOV A,R2RR AMOV R2,AINC R0DJNZ R1,LOOPRETTESTKEY:MOV DPTR,#OUTBITMOV A,#0MOVX @DPTR,AMOV DPTR ,#INMOVX A,@DPTRCPL AANL A,#0FHRETGETKEY:MOV DPTR,#OUTBITMOV P2,DPHMOV R0,#LOW(IN)MOV R1,#00100000BMOV R2,#6 KLOOP:MOV A,R1CPL AMOVX @DPTR,ACPL ARR AMOV R1,AMOVX A,@R0CPL AANL A,#0FHJNZ GOON1DJNZ R2,KLOOPMOV R2,#0FFHSJMP EXITGOON1:MOV R1,AMOV A,R2DEC ARL ARL AMOV R2,AMOV A,R1MOV R1,#4LOOPC:RRC AJC EXITINC R2DJNZ R1,LOOPC EXIT:MOV A,R2MOV DPTR,#KEYTABLEMOVC A,@A+DPTRMOV R2,AW AITRELEASE:MOV DPTR,#OUTBITCLR AMOVX @DPTR,AMOV R6,#10LCALL DELAY1LCALL TESTKEYJNZ W AITRELEASEMOV A,R2RETDELAY0:DJNZ R7,DELAY0RETLEDMAP:DB 3FH,06H, 5BH,4FH,66H,6DH,7DH,07HDB 7FH,6FH,77H, 7CH,39H,5EH,79H,71H KEYTABLE:DB 16H,15H,14H,0FFHDB 13H,12H,11H,10HDB 0DH,0CH,0BH,0AHDB 0EH,03H,06H,09HDB 0FH,02H,05H,08HDB 00H,01H,04H,07H附录2(电路原理图)附录3(元器件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