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端端吻合

合集下载

血管吻合术健康处方

血管吻合术健康处方

**市**区人民医院
健康教育处方
血管吻合术
血管吻合是指人体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直接连通,形成血管吻合。

(一)出院指导
1、注意肢体保暖,避免接触冷水,寒冷季节外出时,避免肢端暴露在外。

2、饮食宜清淡,进食低脂且富含纤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加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鼓励患者戒烟,保持情绪稳定,因尼古丁及情绪波动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

4、保护患肢避免受损伤,避免骚抓和用力擦洗患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以免患肢受压。

5、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应避免用热水洗浴或用热水袋,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加重症状。

6、所有肢体静脉性疾病均需抬高患肢,使肢体远端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

7、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和动脉搏动情况,判断病情变化,患肢出现疼痛、肿胀潮红或紫绀时应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8、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必须站立时,应不断伸屈患肢,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祝您健康!
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
邮编:334100
电话:- 转9120。

血管吻合技术护理课件

血管吻合技术护理课件
血管吻合技术护理 课件
目 录
• 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 血管吻合术前准备 • 血管吻合手术过程 • 血管吻合术后护理 • 血管吻合技术护理案例分享 • 血管吻合技术护理展望
01
血管吻合技术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血管吻合技术是一种用于连接断 裂或损伤血管的手术技术,通过 缝合使血管重新通畅,恢复血液 流动。
随着血管吻合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需要不 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水平,以提供更优 质的护理服务。
提高血管吻合技术护理水平的建议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01
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护理人员对血管吻合技术
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完善护理流程和规范
02
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
术后处理
对吻合口进行包扎,观察 血液循环情况,确保手术 成功。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环境无菌,避免感染。
保护血管
在吻合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 损伤血管。
精确吻合
确保吻合口对合良好,避免出现 漏血或狭窄。
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导致出 血,需及时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感染
手术部位可能发生感染,需使用抗 生素和局部换药处理。
血栓形成
手术后可能形成血栓,需进行抗凝 治疗和溶栓治疗。
04
血管吻合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
01
02
03
04
伤口观察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注 意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 况,以及敷料的清洁和干燥。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遵医嘱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缓解术后 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图2
图3
或用显微镊挑起管壁45度,缝针呈45度刺入管壁进针。(图4、5)
图4
图5
或用镊挑起管壁60度,缝针呈30度刺入管壁。(图6、7)
图6
图7
缝血管对端时,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30度,缝针60度穿出管壁。(图8)
图8
或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45度,缝针呈45度出针。(图9)
图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shtml
图17
以端端吻合血管缝合8针为例,说明缝合顺序。圆圈为血管横断面。管壁内数字代表钟表的时间,管壁外数字表示缝合顺序。(图18)
图18
在12点位缝合第一针。(图19)
图1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_2.shtml
在6点处缝合第二针。两针的线均留长,线端夹上线坠,以保持吻合管口有一定张力,便于以后的缝合。(图20)
图23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_3.shtml
图20
在3点位缝第三针,继而牵拉第一针和第三针长线缝第四针,再牵拉第三针和第二针长线缝第五针。(图21)
图21
将血管翻转180度,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用前述方法缝合第六、七、八针。(图22)
图22
缝合完毕,剪除缝线,放松血管夹,观察通血情况及吻合口有无漏血。小的漏血以湿棉片轻轻压止血。(图23)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缝合要注意边距等宽,一般为血管壁厚的1~2倍。针距以不漏血为适宜,缝合过密,增加创伤及缝线异物,缝合过稀则漏血,两者均增加血管栓塞机会。针距一般为边距1~2倍。(图1)
图1
血管吻合口的内壁要求光滑平整,内膜必须对合良好。管壁可有轻度外翻,绝不能内翻。故缝合时进针、出针都需特别讲究,每针缝合都要与管壁垂直。用显微镊挑起管壁30度,缝针呈60度刺入壁进针。(图2、3)

微血管吻合训练_图文_图文

微血管吻合训练_图文_图文
微血管吻合训练_图文_图文.ppt
大鼠大腿动脉的端端吻合练习
麻醉、备皮
体重300g左右 乌拉坦(50mg/ml),
以0.1ml/体重100g比例注入腹腔 剃毛备皮
大鼠大腿动脉的端端吻合练习
动脉端端吻合步骤
1、修剪动脉外膜 2、固定血管
大鼠大腿动脉的端端吻合练习
3、缝合距离分配(动物血管缝8针)
大鼠大腿动脉的端端吻合练习
流空充盈试验(Empty-and-refill test)
它血管吻合练习
1、血管端侧吻合练习
用一侧静脉行另一侧动脉的血管搭桥练习
其它血管吻合练习
2、不同管径血管之间吻合练习
(1)将管径细的血管切成斜面扩大端口, 以作端端吻合
(2)以袖套状端端吻合

血管端侧吻合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血管端侧吻合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

·8·血液透析是肾病中后期患者替代肾脏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最广泛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成功的关键,桡动脉和头静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内瘘已成为中后期期肾功能不全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本研究对25例肾功能不全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上肢头静脉、桡动脉行端侧吻合建立上肢动静脉内瘘。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肾功能衰竭;②无语言、精神障碍。

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37~59年,平均年龄(48.27±2.18)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02±1.27)年,其中第一次进行动静脉内瘘术患者20例,第二次手术患者5例。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输血纠正贫血情况。

根据患者生活习惯,选择非惯用侧上肢。

上肢进行Allen试验,结果呈阴性。

术前用止血带结扎前臂。

头静脉的通畅度、走行、分支和弹性通过目测和触诊来判断。

常规血管超声评价上肢血管状况,了解桡动脉斑块、直径、钙化以及狭窄情况。

1.2…手术方法用1%利多卡因局麻后,在患者消毒后的腕横纹上作2~3cm的桡侧纵切口,切口约3cm。

分离皮下组织,结扎止血。

分离桡动脉和头静脉,结扎所有分支。

头静脉远端切断结扎,头静脉切断端与桡动脉切口吻合。

官腔冲洗选择肝素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头静脉近心端是否存在阻力,上凹凸齿止血钳以备用。

纵向切开桡动脉约0.6~0.7cm,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肝素化后,选用7-0无损伤缝线将头静脉断端与桡动脉切口端对侧吻合,针距0.5~1mm,边缘距0.5mm。

吻合后,观察吻合口有无渗血,排出血管内空气。

可见静脉明显扩张,吻合口通畅,可见震颤,动脉搏动良好。

仔细止血,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局部包扎。

伤口敷料应适当包扎,避免内瘘压迫。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

一文”读透“端端血管吻合技术佟小光教授独家连载专栏脑血管搭桥手术培训-端端吻合技术天津市环湖医院佟小光1.端端吻合的训练阶段基础培训方法:人工模拟血管的缝合技术;软组织适应性培训:鸡翅膀血管的吻合训练;大鼠模型的培训:大鼠尾部动脉的端端吻合;大鼠颈动脉的端端吻合,大鼠肾动脉和肾静脉吻合;2.临床应用颞浅动脉-颞浅动脉(长度不够);分离时颞浅动脉损伤,去掉损伤段;颈内动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大脑中动脉M3-颞浅动脉-M3;大脑中动脉M2末端-桡动脉-M3;颌内动脉-桡动脉;桡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吻合;颈内动脉-颈内动脉(颈部CEA)3.端端吻合的基本技术和理念:(图1)间断缝合(图2)连续缝合端端吻合是最基础的血管吻合技术,但其临床应用时有许多变化,简单总结如下:3.1)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的比较:目前应用最多的吻合方法:间断缝合(图1)的关键在于针间距和线结的张力;如果针间距过大,中间会渗漏,不得不补针;如果线结张力不够,一旦松懈,也会渗漏;合理的针距、有力的打结是关键。

间断缝合的优势在于:技术简单,缝合可靠,弯曲部分由于线结的存在,不会漏血;间断缝合的缺点:缝合针数过多,缝合时间长;针间距掌握不好,容易漏血或缝合的过密;多数医生在做显微血管吻合手术的初期会采用间断缝合,有人甚至始终采用间断缝合。

主要是上述的优点和缺点。

佟教授个人体会:“间断缝合尤其适合初学者,因为吻合口漏血比吻合不通还可怕;初学者对于血管弯曲度技术掌握的有限,术后难免弯曲血管,缝合过程中屈伸血管吻合口,造成漏血和局部扩张。

”连续缝合(图2)的优势在于:缝合针数少,速度快;连续缝合减少了不断的换针,提高手术效率;连续缝合后,针距间有线固定,减少渗漏。

连续缝合的缺点在于:缝合技术差时,容易断线,由于连续缝合,一但断线对于连续缝合是彻底的失败,需要重新缝合;连续缝合如果不注意,在血管弯曲部位,容易出现线结的滑动,出现漏血;佟教授个人体会:“技术初期多数采用间断缝合,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连续缝合,这种自然的过渡是最佳的技术过程。

介绍一种改进的小血管端端吻合方法

介绍一种改进的小血管端端吻合方法
图 1 第三针 打结后形成较 大线圈
口部位血管有适当张力, 所以将第 3 针线圈血管腔内、 外部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 卷 , 1 ,0 0年 1月 6 第 期 21
经后路 腰椎 问盘髓核摘除术致髂 总静脉损伤 1例
张 志 敏 , 志 峰 , 修 文 席 朱
( 放 军 第三 医 院骨 科 三 病 区 , 西 宝鸡 7 1 0 ) 解 陕 2 0 4
收 稿 日期 :0 9 0 — 2 2 0 — 70
介 绍 一 种改 进 的 小 血 管端 端 吻 合 方 法
房 玉轩 , 喜 山, 孙 李建 明
( 皇 岛 市 北戴 河 区解 放 军 2 1医院 骨 科 , 北 秦 皇 岛 秦 8 河 060) 6 1 5
自 20 年 6 05 月至 20 年 1 月采用 自 08 2 行设计 的血管吻
切 E行剖腹探查术 。探查 : 内无积血 , l 腹腔 腹膜后有约 1 0m e
×2 0 m的血肿, c 推开肠管, 压迫下腔、 左右髂总静脉, 以达到 临时止血。 打开后腹膜, 显露左侧髂总静脉, 见左髂总静脉内 后方有 1 个长约 1c 的裂E, m l 整个血管后壁与前纵韧带黏 连紧密, 不易分离。由于血管壁不能钝性分开, 血管难以修 复, 用尖刀片锐性分离 , 使血管裂 口处部分管壁游离, 以达到 可以缝合的目的。用 5 的无创缝合线缝合破 口, - 0 放松压迫 处, 见缝合口无出血, 左侧髂总静脉充盈良好。检查腹主动 脉、 下腔静脉、 双侧髂总动脉无出血 , 腹腔内无活动性出血。 探查肝、 脾及肠管无异常, 关闭手术切 口。术中出血约 500 0
id xo sep rs ] JB n on ug( m ) n e f to oo iE . o eJitS r A o sJ ・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

动脉搭桥手术中血管吻合方式的选择动脉搭桥手术是动脉梗死的最后选择,所以动脉手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后患者的生存状况。

这个手术当中,血管的吻操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现在常用的方式比较多,现在以吻合口的手术方式为例,简单进行分析总结。

方式一、直口吻合也叫端-端吻合术: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

此方式较为简单,供体血管修剪外膜之后,垂直于血管长轴剪断,与受体血管做端侧吻合,一般8~10针即可。

(图1)经常按照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操作。

(1)定点缝合法:首先按时钟位定点:近术者位为6点,对应侧为12点,右中侧为3点,左中侧为9点。

先缝12点和6点,也可先缝3点和9点,按血管吻合要领缝合相对应2针后,在助手或牵引锤牵引下,使血管前壁形成一缝隙,经冲洗,在间隙间均匀加缝数针,把血管前壁反转180°,冲洗后再在后壁均匀加缝数针。

(2)等距四定点缝合法:由二定点缝合法演变而来,即在12点、3点、6点和9点各缝1针后,其间再均匀加缝1或2针。

(3)三定点缝合法:仅是定点缝合位置的改变,先在12点4点和8点各缝1针后,在其间再均匀加缝1~3针图1方式二:斜口吻合为了保持重要血管的连续性及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可采用斜口吻合法重建游离组织的血液循环。

操作方法:移植的血管端剪成45°(有的文献上说是30度,但是个人经验以45度为佳)斜面。

动脉斜面锐角朝近端,静脉斜面锐角朝远端,估量该斜形断面口径形状后,在行径的主血管段间用2个血管夹阻断血流,在血管的前壁用9-0缝合针线缝穿预定作开口的血管壁,提起2缝线,使该管壁出现一小丘,用显微弹簧剪剪除该小丘而形成一椭圆形血管缺口,使缺口大小等于或稍大于移植血管的斜形断面即可。

把已剪成的斜形断面呈钝角的一端先与主血管缺口的远侧(静脉为近侧)做一水平褥式缝合,把锐角的一端与主血管缺口的近侧(静脉为远侧)再做一水平褥式缝合,然后在两侧中点各做一褥式缝合而形成四定点褥式缝合,最后根据血管口径在四定点之间间断加缝1或2针。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Peirong Yu吻合前血管准备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

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

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

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

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

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

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

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

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

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

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

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

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

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

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

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

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

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

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静脉吻合器的应用Synovis公司生产的静脉吻合器(vein coupler)最近几年已成为最常用的静脉端端吻合方法。

血管端侧吻合法

血管端侧吻合法

血管端侧吻合法1. 适应症1、两条血管的外径相差太大,超过外径的1/2,剪成斜口仍不能端端缝合者。

2、接受血管是受区唯一的一条供血动脉,切断后会引起肢体缺血或坏死者。

2. 禁忌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供给血管必须是正常的,外径应与接受血管相仿,不能相差太大,并且要能提供足够的长度。

2、供给血管切除后,应引起供区的血液循环障碍(缺血或瘀血)。

3、一般说来,动脉缺损用动脉移植重建,静脉缺损用静脉移植重建。

但临床实践占,因动脉深在,数量少,而且有的动脉切除后会引起某些区域的供血不足。

相反,静脉位置浅表,数量多,容易寻找,浅表静脉切除一段,多不引起回流障碍。

因此,显微外科手术时,常用自体静脉移植来修复静脉和动脉缺损。

4、可供移植的自体静脉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足背静脉及手背静脉等。

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颈外静脉的主干太粗大,不大适用于小血管缺损的修复,一般多选用这些静脉的分支。

这些静脉分支的外径大小合适,管壁较薄,它们和上肢浅静脉及足背、手背静脉一样,是自体静脉移植常用的取材部位。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先将准备做吻合血管的断端剪成45度~60度的斜形断面。

2、在接受吻合的血管上,清除准备吻合处的疏松组织。

以针挑起或缝合线提拉起管壁,用锐剪剪成一窗口,口径与准备吻合的血管断端的大小相同。

3、于血管的钝角端,相当于3点处,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一针。

4、于血管锐角端,相当于9点处,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二针。

相当于6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合第二针。

相当于6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第三针。

再于3及6点间、6及9点间分别缝第四针和第五针。

5、血管翻转90度,在12点位用水平褥式法缝第六针。

6、冲洗管腔后于12点和3点间缝第七针,在9及12点间缝第八针。

放松止血夹,检查吻合及漏血情况。

7、静脉端侧吻合时,血管断端的剪切斜面与动脉相反。

改良的血管端端吻合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改良的血管端端吻合法建立大鼠原位肾移植模型

大 鼠作 为 供 体 和 受 体 , 供 鼠 的双 肾作 为供 肾 , 位 低 温 灌 注 , 微 外 科 技 术 行 改 良 的二 定 点 顺 序 缝 合 法 端 端 吻 合 肾 取 原 显
动脉 , 后壁一 壁缝 合法连续缝合 肾静脉 , 前 进行左侧原位异体 肾移植 , 供体输尿管与受体输 尿管端端吻合重 建尿路 。结
中国 实验诊 断学
21 年 2 第 1 卷 02 月 6
第 塑
文 章 编 号 :0 7 2 7 2 1 ) 2 2 9 4 ’ 1 0 —4 8 ( 0 2 0 —0 2 —0
改 良的血 管 端 端 吻合 法 建 立 大 鼠原 位 肾移 植 模 型
刘 皎林 洪澜¨ , 医术 , 崇森 王金 国 王远 涛 王 臧 , ,
(. 1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 吉林 长春 102 ;. 3012吉林大学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 目的 采 用 改 良的 血 管 端 端 吻合 法建 立 一 种 简 单 、 定 、 靠 的 大 鼠 原 位 肾 移 植 模 型 。方 法 利 用 wi a 稳 可 s ̄ t
ln WANG 一 u,t 1 ( e tr f Urlg T e is Hop t l f l t i n U iest , h n c u 3 0 1 a , s e a . C ne o oo y, h rt s i h F a Af i a e t j l n v ri C a g h n1 0 2 , i d o i y
建 立 了 一 种 可 靠 、 功 率 高 、 果 稳 定 的 大 鼠原 位 肾移 植 模 型 。 成 结 关 键 词 : 鼠 ; 脏 移 植 ; 管 吻 合 ; 物 模 型 大 肾 血 动

32例四肢血管吻合术的观察与护理

32例四肢血管吻合术的观察与护理

32例四肢血管吻合术的观察与护理四肢血管损伤系刀伤、割伤、车祸或从事机械操作的青壮年多见,无论是何种原因所致,对损伤的血管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端端吻合术是目前治疗四肢血管受损尽早建立伤肢血运及功能恢复最主要的手术方法。

血管吻合成功与否,除了精湛的手术技能外,术后精心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四肢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术后的护理进行探讨,现总结如下。

标签:血管吻合; 观察; 护理1.1 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了23例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男19例,女13例。

年龄16~58岁,平均年龄46岁。

其中桡动脉15例,尺动脉3例,手指动脉5例,静脉4例,足趾动脉2例,静脉3例。

本组病人血管吻合成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动态观察,要求护理人员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态度诚恳,体贴周到,主动向患者介绍我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列举痊愈病例,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术前照相,如X线胸片、心电图、肝肾功能,了解患者有无基础病。

凝血全套是一项重要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机制。

2.2 术后护理2.2.1一般护理:将血管吻合术后的病人安排在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

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控制探视人群,病房内严禁吸烟,以防血管痉挛。

[1]2.2.2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从半流质过度到普食,少量餐,多饮水,多进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禁止饮酒、吸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

2.2.3病情观察:病人术后均用多功能仪监测生命体征,持续低流量吸氧2-4升/分,每30分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SpO2,并作好记录,平稳后每2h记录一次;严密观察病人的神志、皮肤颜色及肢体温度,准确记录出入量;术后72h 护士严密观察病人患肢远端皮肤颜色、动脉搏动、皮温、细血管充盈状况、肿胀、疼痛等,防止发生血管危象。

血管吻合练习(二):端-侧吻合

血管吻合练习(二):端-侧吻合

血管吻合练习(二):端-侧吻合上一篇讲了在鸡翅上练习端-端吻合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本篇讲端-侧吻合(End-to-Side Aanastomosis)。

端-侧吻合与端-端吻合相比,虽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差别,但在理念上有很大差别。

就拿练武打比方,缝合技术只是招式,理念才是内功心法,很多时候我们看的手术录像和讲课,都只看了个招式。

当掌握了心法后,你再看高手们的手术时,就能看到很多tricks,仰慕大师们“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下面是我第一次练习端-侧吻合的视频,看完录像了解一下大致流程后,我们再来谈谈吻合的技法和心法。

一、技法这里引用Lawton教授《Seven Bypasses: Tenets and Techniques for Revascularization》一书中的图例说明,想具体学习的小伙伴,推荐认真读一读这本书。

Step1:穿刺受体血管,为吻合部位切开作准备Step 2:剪开受体血管吻合口,长度要与供体血管直径相近Step 3:缝合第一针,注意进针方向和顺序Step 4:第一针打结Step 5:第二针缝合的位置Step 6:正面吻合口连续缝合(running suture)Step 7:对合好每一针的位置,收紧每一针线脚Step 8:打好收尾的结Step 9:反转供体血管,显露吻合口背面,缝合之前先从血管腔内查看一下正面的缝合情况Step 10:背面吻合口连续缝合时,显微镊在缝合过程中提供一个被动的助力,让针更好的穿过血管壁,避免捏、提、拉的动作Step 11:第二个收尾巴结Step 12:先撤除受体动脉上临时阻断夹,先观察吻合口在反流血液的压力下的情况,再松开供体血管上的阻断夹,观察动脉压下吻合口的情况大致12个步骤展示了Lawton教授的端-侧吻合方法,在技法层面上,我们需要的是观察细节,比如吻合口的处理,进针的方向和角度,撤除阻断夹的顺序等。

缝合技术目前有间断缝合、连续缝合和连续缝合间断打结等。

《血管吻合技术》课件

《血管吻合技术》课件
质量。
血管吻合技术 的限制包括手 术难度大、风 险高、术后并
发症多等。
血管吻合技术 需要专业的医 生和设备,需 要严格的手术 环境和操作规
范。
PART THREE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 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 伤口愈合情况
监测血压、脉搏等生 命体征
观察吻合口是否有渗 血、肿胀等情况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定期复查,评估吻合 口愈合情况
PART FIVE
血管吻合技术在血管外科 中的应用
血管吻合技术在心脏外科 中的应用
血管吻合技术在神经外科 中的应用
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肝脏等器官的手术中
血管吻合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血管吻合技术不断进步,如微 创血管吻合术、机器人血管吻合术等
血管吻合技术 适用于各种血 管损伤和疾病, 如动脉瘤、血 管狭窄、血管
破裂等。
血管吻合技术 可以修复血管, 恢复血流,提 高患者的生活
● a. 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 ● b. 定位血管两端,确保吻合口平整 ● c. 使用缝合线或吻合器进行吻合 ● d. 检查吻合口是否牢固,有无渗血 ● e. 完成手术,进行术后护理
端端吻合:适用于血管断端整齐、无明 显损伤的情况
端侧吻合:适用于血管断端不整齐、有 明显损伤的情况
侧侧吻合:适用于血管断端不整齐、有 明显损伤的情况
,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血管交叉吻合术(标准版)

血管交叉吻合术(标准版)

血管交叉吻合术
【适应证】
适用于前臂、小腿及手指离断再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根据伤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体位根据伤情、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3.前臂断肢再植骨支架重建后,侥动脉和尺动脉均缺损者,可将近端较长的桡(尺)动脉与远端较长的尺(桡)动脉做交叉端端缝合。

4.小腿断肢再植骨支架重建后,胫后及胫前动脉均缺损者,可将近端较长的胫前(后)动脉与远端较长的胫后(前)动脉做交叉端端缝合。

5.断指再植骨内固定后,两侧指固有动脉均缺损者,可将近端较长的桡(尺)侧指动脉与远端较长的尺(桡)侧指动脉做交叉端端缝合。

【注意事项】
做交叉缝合时,宜在一侧近端长.而另一侧远端长,能在无张力下做端端缝合为前提。

如果仍有缺损,应采用血管移植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端端吻合术[适应证]利器切伤或经清创后,动脉缺损较小者,可直接作端端吻合 0[手术步骤]1.吻合前处理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

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

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

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段。

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

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

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全屏显示表格⑴拉出血管外膜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 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

般每侧断端剥离外膜各 0.5〜1cm 长[图1⑴⑵]。

图1血管吻合前处理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 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 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 冲出凝血块[图1⑶],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吻合法 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

一般直径在 2mm 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 2mm 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

连续缝合的 止血效果较好,但如 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⑵切除血管外膜⑶冲洗断端管腔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全屏显示表格⑴缝上、下定点缝线全屏显示表格⑵定点线间加针缝合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图2⑴],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

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

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

然后,在二定点线之间再缝一针[图2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

一般针距和边距各为0.5〜1mm ,对小血管则各为0.3〜0.5mm。

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缝下一针[图2⑶]。

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图2⑷]。

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

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视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留在里面。

后壁缝毕后,转回血管夹,使血管恢复正常位置。

如血管较粗,可作二定点外翻褥式缝合,使内膜外翻更为满意。

全屏显示表格⑶均匀缝合前壁全屏显示表格⑷翻转缝合后壁图2血管二定点间断缝合法⑵三定点连续缝合法:操作技术基本上与二定点法相同,仅选点不同而已。

即在血管周径上先作等距离的三针定点线,牵拉各线即成等边三角形[图3⑴]。

先结扎后壁,再结扎前壁的定点缝线。

以后提起两个定点线,用无损伤针线连续缝合定以同样方法缝合另一侧1/3边[图3⑷],最后将两血管夹向上翻转,露出血管后壁的1/3边,同样作连续缝合[图3⑸]。

⑸缝后壁1/3边,完成吻合图3血管三定点连续缝合法3.吻合后处理⑴松开血管夹:吻合完毕后,先松远端血管夹°如吻合口有少许漏血,一般用纱布轻压几分钟即可停止,必要时可在漏血较多处补缝1〜2针,但应尽量避免发生此类事情,以防止血栓形成。

吻合时应力求完善。

如已无漏血,随即开放近端血管夹。

⑵处理动脉痉挛:检查吻合口上、下方动脉的搏动情况和肢体远端的颜色、温度、脉搏。

如动脉有痉挛现象,可敷以2.5%罂粟硷液纱布。

如伤肢的血运不佳,可用普鲁卡因液作交感神经节或血管周围神经阻滞。

⑶处理并行静脉:并行静脉(尤其是股静脉和髂外静脉)如有损伤,应加以修复,以减少静脉郁滞。

如不便进行,则可于结扎后切断。

4.缝合伤口⑴覆盖吻合口:缝合好的动脉和静脉不可裸露,必须用周围组织(最好用肌肉,也可用皮肤或皮下组织)很好地覆盖,可起保护和供给营养的作用。

缝合处附近有骨折时,要用肌肉将血管与骨折端隔开,以防骨痂形成而压迫血管。

⑵避免死腔:缝合时应避免遗留死腔,以防血浆潴留导致感染。

⑶引流、缝合:若伤口清洁新鲜,可行一期缝合,并从另一小切口放置引流条,但不可直接接触血管吻合处。

引流条须早日取出。

若伤口污染较重,皮肤必须敞开,5〜10日后作延期缝合。

[术中注意事项]同血管清创术和血管修复术,但尚需注意下列几点:1•血管断端分离的长度要合适,过短时血管缝线处张力过大,必致失败。

在端端吻合时,有时须将血管上、下段适当分离并结扎、切断某些侧支,但不能切断股深、旋股或肱深等比较重要的动脉。

如果张力还很大,宁可采用血管移植以重建血运,也不可勉强进行端端吻合术。

血管移植也不可过长,不然血管将曲折而阻碍血流。

同时,吻合时尚须注意使血管的纵轴一致,避免血管扭转。

2.缝线牵拉和结扎要松紧适宜,不可过松,以免漏血;更不可过紧,以免造成吻合口狭窄。

3.松开血管夹后,远段的血运即可恢复,表现为肢体的远段皮肤泛红、皮下静脉充盈、毛细血管充盈现象恢复、可触及动脉搏动、静脉回血良好等。

如上述现象不出现,或出现一段时间后又消失,即应检查吻合部及其远段血管有无阻塞。

常见原因有:①吻合技术不完善,使吻合口狭窄或闭锁;②血栓形成;③血管痉挛。

一般先用温盐水纱布热敷,普鲁卡因封闭血管周围,或用 2.5%罂粟硷液湿敷。

如短时间内未见显效,不宜再观察等待,应及时拆除吻合口缝线探查;用平头针或塑料管插入血管腔内吸引、冲洗以清除血栓,并注入肝素盐水或普鲁卡因液,以解除血管痉挛。

如血流仍不畅通,有血管内膜损伤、外膜嵌入或吻合口狭窄者,应切除吻合部,重新吻合。

[术后处理]同血管清创术和血管修复术。

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的正常血管[适应证]带血管蒂组织移植的正常血管(包括可以切断的接受血管也必须是正常的)血管断裂两断端之间无血管缺损,可以在无张力下缝合;吻合血管两者的外径接近,或相差小于外径的1/3者,适用于端端缝合术。

[手术步骤]全屏显示表格图1沿血管纵轴分离1.显露血管依据血管的解剖部位和走行方向,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拉开肌层,即可显露血管神经束。

出血点用双极电凝止血,或用3-0〜5-0尼龙单丝结扎。

将显微血管钳或显微镊子的尖端伸入血管神经之间,沿血管的纵轴分离,即可逐一显露血管、神经[图1]。

图2背衬有色塑料薄膜,虚线示血管切断处2.置放显微血管夹及显微合拢器,分离血管或其断端后,用连于合拢器的显微血管夹阻断血流,其方向应与血管垂直,2只血管夹相距为10〜15mm或断端处5〜8mm。

血管的后面置放一块约10 x 10mm 2大小的有色塑料薄膜,以作背衬[图2]。

全屏显示表格图3平血管断端剪去外膜旁膜3.切断血管,剥离外膜用直显微剪开与血管成直角切断血管或修整血管断端,断端回缩。

此时可用合拢器将两断端靠拢,以减少张力。

再用冲洗针头伸入血管断端的管腔,用肝素盐水冲出腔内的血液和血块。

最后,左手持镊子夹持血管断端外面的外膜旁膜向断端牵拉,右手持剪,平血管断端剪去外膜旁膜,剩余的外膜旁膜即行回缩,使白色的血管断端裸露约2〜3mm,以便缝合[图3]。

4.缝合全屏显示表格⑴于血管断端的上角和下角,自内向外进针,结扎后即成两定点⑴两定点缝合法:用小血管夹闭合管腔后,血管断端的上角和下角即为圆的0。

及180 ° ,术者左手将镊尖伸入管腔撑开,右手用持针钳持双针的无损伤针线,在血管两断端对应的0。

及180。

两点,距边缘约0.1〜0.2mm自内膜向外膜各缝⑵结扎时,轻轻加压,使内膜外翻进针时,针与血管壁垂直,同时用镊尖反向加压以助出针。

打结时先轻轻提拉缝线,助手用镊尖轻轻加压使内膜外翻对合[图4⑵]而后打结,一般连续打3个平结。

打结后,剪去1根缝线,另一根缝线留作牵引。

在两定点牵引线的相对牵引下先缝前壁,即于第1针与第2针的中点,自外向内,再自内向外缝第3针[图4⑶]缝线暂不结扎,以便看清管腔。

全屏显示表格然后,在第3针与第1针和第2针的中点,各缝1针[图4⑷]。

将合拢器翻转180 °,观察第3、4、5针是否缝及后壁,如未缝及后壁,即可将第3、4、5针的缝线打结、剪断。

前壁缝合完成后调转牵引线,同时将显微合拢器及血管夹翻转180 °,使后壁显露[图4(5)]。

⑹在两定点的中点,缝合第6针用同样方法缝合后壁,即先缝第6针[第1针与第2针的中点][[图4⑹],然后在第6针与第1针和第2针的中点,缝第7针和第8针[图4⑺]。

一般外径1mm左右的血管,缝合8针足够。

因血管外径不同,有的只需缝6针,有的需缝10针,其缝合的顺序如图所示[图4⑻]。

⑵三定点缝合法:即在血管两断端的90 ° , 210。

及330 °,各缝合1针,使内膜妥善对合后打结,形成3个定点[图5⑴]。

全屏显示表格⑴三定点进针部位然后,在3针之间,依血管外径的大小,各缝合1〜2针,总针数6〜9针[图5⑵]。

在第1针与第2针之间缝合时,助手可将第3针的缝线轻轻向后牵拉,使前、后壁分离,这样,可以避免缝针缝及血管后壁。

但三定点缝合法的缺点是定点不易正确,难以达到等距缝合和针距保持均匀。

故适用于管壁较薄,前后壁易贴合在一起的血管缝合。

9 8 2 210° 330* 6 ■ fL ⑵缝合顺序示意图 图5三定点缝合法 5.恢复血流 动脉吻合完成后,先去远心端的血管夹,再去近心端的血管夹, 以恢复血流。

如缝合良好,松开血管夹后,可见血管充盈良好,远侧动脉有搏动, 针距不均匀,则吻合口有喷血或严重漏血,常须再阻断血流,加针补漏,但这种 加针容易误缝后壁,可导致缝合失败。

吻合口只有轻微的漏血,用盐水棉球轻压 1〜2分钟,即可停止。

反之,如缝合的 图6勒血试验全屏显示表格 全屏显示表格6.检查吻合口通畅(勒血试验)漏血停止后,术者用2把显微镊子轻轻夹住动脉或静脉血流近端吻合口以上部位,1把镊子向吻合口的远侧移动,以驱出血管腔内的血液并夹住不松,压瘪血管后再移去血流近端的镊子,以恢复血流。

如血液迅速通过吻合口,使压瘪的血管充盈,提示吻合口通畅[图6]。

反之,如压瘪的血管充盈缓慢,提示吻合口部分梗阻;如血管不充盈,提示吻合口不通,必须切除吻合口,重新缝合。

7.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闭合伤口。

[术中注意事项]1.剥离外膜不宜过多一般切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旁膜2〜3mm,即够缝合之用。

如将外膜旁膜切除过多,不但损伤血管断端的血供,还可伤及肌层,使管壁塌陷,缝合困难,或使管壁薄弱,缝合时易被撕裂,而使缝合失败。

2•进针、出针和打结是小血管吻合成败的关键,必须熟练掌握,做到正确进针和出针,保证边距和针距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