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医学史》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

《中国医学史》第五章: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公元960~1368年(北宋/辽、南宋/金、元)大纲:一. 社会背景:二. 宋元时期,其经济发展:三.科技文化:四. 设置文官统治:五. “理学”和“新学”对医学的影响:六. 国家重视医药事业:(一). 制定医事制度和法规,把医校纳入官学独立机构。
(二). 建“校正医书局”,为保存、传播中医文献作出贡献。
(三). 组织专人与民间医家编撰许多名著。
(四). 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成就。
七. 金元四大家学说的形成。
一. 社会背景:A. 400年间,有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不同区域交叉存在.•(北契丹族的辽/西党项族的西夏/松花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金国灭辽并攻北宋(开封)致北宋迁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B. 1234年,新崛起的蒙古族灭金,1271年建都在大都(北京)。
史称元朝。
C. 元王朝远征欧亚,1279年回师灭南宋, 统一了全中国。
二. 宋元时期,其经济发展如下:A. 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上升。
B. 手工业如矿冶、纺织、制瓷、造船、造纸…非常发达。
YE2C. 纸币出现,行会产生,临安(南宋)已成百万人口大城市。
D. 意.马可波罗称它(临安)“湛为世界其它城市之冠” 的“天城”。
三.科技文化:A. 北宋沈括在公元11世纪就发现地磁偏角:“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哥伦布15世纪首次横渡大西洋才发现)B. 他所著《梦溪笔谈》反映了当代天文、历法、地理、数理化学、医学、生物、考古等成就C. 元代郭守敬*《授时历》(1281年),确定一年为365.2425日,仅比实际时间差26秒.D. 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都最后完成和应用于这一时期。
E. 北宋毕升雕版和活字印刷术为医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F. 航海业的发展,为宋代香料药物的进口和应用提供了方便。
四. 设置文官统治:A. 文官统治,师设国子学,医学等专科教育。
B. 王安石(任神宗宰相)变法后,并提出对人才“取之” 完整方案。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中国医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医学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本文将从古代医学、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三个方面,对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总结。
一、古代医学1.早期医学中国医学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生活经验,逐渐掌握了一些治疗疾病的方法。
例如,在《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关于药物、针灸和手术的记载。
2.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医学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
因此,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3.医学名著的出现在秦汉时期,中国医学名著开始出现。
例如,《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伤寒杂病论》则是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医学分科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医学分科开始发展。
例如,针灸学、外科手术学等学科开始独立成科,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医学教育的兴起在隋唐时期,中国医学教育开始兴起。
政府设立了太医署,培养医学人才。
同时,佛教医学也开始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6.医学理论的发展在宋金元时期,中国医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例如,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医学分科的进一步发展在明清时期,中国医学分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例如,温病学、药理学等学科开始独立成科,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近代医学1.西方医学的传入在明清时期,西方医学开始传入中国。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医逐渐在中国普及。
2.医学教育的改革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医学教育开始改革。
政府设立了医学专门学校,培养西医人才。
同时,中医学也开始引入西医的一些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
3.医学研究的兴起在民国时期,中国医学研究开始兴起。
政府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展医学研究。
同时,一些医学家也开始进行医学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医学史知识纲要

第一章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第一节卫生保健衣、食、住、行、婚姻一、住有巢氏时代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半坡村遗址—半地穴式建筑河姆渡遗址—干栏式建筑二、衣“衣其羽皮” 骨针三、食(用火)熟食—扩大食物种类,促进营养吸收,加速脑髓的发育,消毒杀菌,减少胃肠疾病。
第二节医药知识一、药物有关药物起源传说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成九针,以拯夭枉焉。
”《帝王世纪》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淮南子》黄帝—“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
”《帝王世纪》植物药的起源,动物药的起源,矿物药的起源二、针灸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砭,以石刺病也”。
《说文解字》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箴石—针石砭石:是古代一种经过打制而成的锐利的楔形石块,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
主要用来刺破痈肿或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来减轻病痛。
第二章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公元前21世纪至前476年)(夏至春秋)第一节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一)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记载病名是按人体不同部位前面加“疾”。
雨疾、降疾、疾年—流行病的记载第二节医学理论的萌芽二、病因学“六气致病说”秦医和为晋侯诊病时所发的一段言论,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认为六气太过则导致疾病,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代表着当时医生对疾病的病因、病理的认识水平,对后世病因病机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第三节药物知识一、药物知识的积累河北藁城商代遗址出土桃仁、杏仁、郁李仁。
二、酒的应用及意义酒的医疗作用:兴奋剂、麻醉剂、消毒剂、溶媒性能。
“鬯其酒” “酒为百药之长”第四节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一、卫生保健二、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西周医学分科: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医事制度: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
考核制度:“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病历记录,死因报告制度第三章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公元前475年—公元265年)朝代更替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屈原《离骚》西汉辞赋,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西汉《周髀算经》张衡浑天仪地动仪东汉蔡伦造纸哲学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对医学影响较大的:儒家—对古代医德形成的影响道家—精气理论、自然观、“虚其欲”阴阳家—战国邹衍“阴阳五行说”西汉—提倡道家清静无为思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节诸汉墓出土的医书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1、《足臂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经脉学著作《阴阳十一脉灸经》2、《五十二病方》--现存最古老的方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载方280多个,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医学方书。
广中医中国医学史教学纲要_考试复习精简版

中国医学史重点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针: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砭石:来自东方(山东),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
灸:从“火”,与火有关。
即以“火”(温热)治病。
外治法:外用一些植物、泥土或液体外敷或用手按压。
据人体不同部位划分如:疾首、疾目、疾腹、疾齿。
少数以疾病特征描述疾病,如:龋、蛊、疾年、雨疾等。
《诗经》:最早旁涉药物。
《周易》:最早记载阴阳。
《山海经》:涉猎药物最多,堪称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
《周礼》1、医学分科。
食医(2):营养医生,主管王室饮食宫。
疾医(8):内科医生。
疡医(8):外伤科医生,专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兽医(4)2、医事制度⑴设医师之职官,总管医药行政。
医师为众医之长,下设士、府、史、徒等职。
周代宫廷设立的医政组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建立的医事管理组织。
⑵医生考核俸禄制度:分为五级次,按级别享受其相应的待遇。
“岁终稽其医事,以制其食”⑶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制度酒: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后世尊称酒为“百药之长”。
汤液:商代伊尹创制。
马王堆汉墓医书十一种:脉灸经、《五十二病方》:外科病比重最大。
《导引图》:我国最早的医疗体操图一〃《黄帝内经》成书战国-秦汉,托名黄帝作,实非一时一人之手笔。
既重视整体观,又重视辩证论治,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乃平素所讲学问,偏重于医学理论,灵枢乃神灵之枢要,偏重于针灸。
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
《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⑴注重整体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并非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对事物作出辩证分析的一对符号和特定的名词术语。
⑶重视脏腑经络。
详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生学理、病理变化,这是中医进行辩证和诊断治疗的基础与依据。
还提倡进行人体解剖。
⑷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摘要:1.中国医学史概述2.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3.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和成就4.中国医学史的现代发展和影响正文:【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医学史是对中国医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总结,它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中国医学发展历程。
中国医学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医学的演变过程,为现代医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中国医学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远古时期:早在史前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实践,例如使用草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疾病。
2.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3.汉代:汉代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发展时期,许多重要的医学著作,如《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
4.唐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对外交流也大大增强,中国医学开始影响其他国家。
5.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医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传染病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6.现代: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中国医学开始融合西方医学,发展出现代中医学。
【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和成就】中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是中国医学的基石,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医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方法:中国医学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被统称为"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2.治疗方法:中国医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草药、针灸、推拿、拔罐等,这些方法都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3.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是中国医学的重要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国医学史的现代发展和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医学也开始融入现代医学,发展出现代中医学。
现代中医学在保持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医学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使得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科学和有效。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运动医学、公共卫生管理学本科教学用)前言《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教学内容】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远古- 公元前21 世纪)【目的要求】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教学内容】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 春秋公元前22 世纪- 公元前476 年)【目的要求】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教学内容】1. 重点讲解各方面医药知识;(l) 介绍各种史籍记载的有关对疾病认识的知识,如对病因的探索,对流行病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等;(2) 介绍史籍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重点介绍《诗经》和《山海经》的药物记载;(3) 介绍酒和汤液的发明、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 介绍当时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成就。
(医学课件)中国医学史(全)

诊断方法
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 、切四种诊法,注重对患者进行 全面的整体评估;西医则以病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为主, 注重对疾病的客观认识。
治疗手段
中医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 、推拿等,注重整体调节和机体 内环境的平衡;西医则以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为主,注重对疾病 病灶的消除和根治。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02
古代医学的发展
中药的发展历程
01
天然药物时期
早在远古时期,人们通过采摘、狩猎 等方式利用自然界存在的药物,开启 了中药的起源。
02
经验医学时期
随着人们对药物性质、作用和配伍的 深入了解,中药逐渐形成了以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体 系。
03
经典医学时期
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经典医学著作的指导下,中药的理论 和应用得到了系统总结和发展。
华佗(三国):<华氏中藏经>
01
首创用全身麻醉施行手术。
03
02
中国古代的名医之一,精通内、外、妇、儿 、针灸各科。
04
孙思邈(唐代):<千金方>
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有“药王”之称。
05
06
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近现代医学名人及其成就
林巧稚(1901-1983):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 人之一
差异。
古代医学的分支与流派
经方医学
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强调 以六经辨症、以八纲论治,形成 了独特的经方医学流派。
温病学派
以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强 调“外感必从热化”,注重清热 解毒、养阴生津的治疗方法。
寒凉学派
《中国医学史》教学大纲-shutcm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100801)中国医药史(09098)自学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9年版Ⅰ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和要求本大纲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编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医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而编写的。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考试命题、编写自学指导丛书和教材的依据。
《中国医药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通过学习,使自学考试者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自学考试者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使自学考试者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自学考试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使自学考试者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夯实基础。
本大纲旨在指导自学考试者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医药史》,掌握有关中国医药史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因此按教材章次、内容分别提出了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作为自学考试的准绳。
为确保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试者应首先根据大纲的要求、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并参考自学课时分配表,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实际操作的练习和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原创版)目录1.中国医学史概述2.中国医学史的主要阶段3.中国医学史的重要成就4.中国医学史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医学史是一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自古以来,中国医学在理论、实践和药物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医学史的主要阶段】中国医学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医学:从远古至先秦时期,这一阶段的医学主要以巫术、方术为主,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养生保健知识。
2.汉唐医学:从汉代至唐代,这一阶段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3.宋金元医学:从宋代至元代,这一阶段医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外交流频繁,吸收了许多阿拉伯、印度等地的医学知识。
4.明清医学:从明代至清代,这一阶段医学教育逐渐正规化,大量医学著作问世,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医学遗产。
5.近现代医学:从 19 世纪末至今,这一阶段中国医学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逐渐走向现代化,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医学史的重要成就】中国医学史的重要成就包括:1.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学经典著作,构建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
2.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作为中国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对病症的诊断起到了关键作用。
3.中药学:中国医学史中,中药学的发展具有举世瞩目的地位。
数千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中药知识和治疗方法,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中药学体系。
4.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和应用。
【中国医学史的影响与启示】中国医学史对世界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1.传承与创新:在继承古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医学始终保持活力。
2.结合与交流:积极与其他文化交流,兼收并蓄,推动医学的发展。
中国医学史教案

《中国医学史》教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36学时)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教案首页基本内容社会背景第一节医学理论的提高1.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1)《内经》:最早的内经注本《素问训解》;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黄帝内经太素》;影响较大的内经注本《注黄帝素问》(2)《伤寒杂病论》:王叔和《伤寒论》;孙思邈《千金翼方》倡“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伤寒研究法2.脉学的总结与普及(1)王叔和与《脉经》。
王叔和将80多种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浮、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等24种常用脉象,并逐一描述了指感形象,使脉象有了明确的命名标准,确立“独取寸口”及两手寸关尺六部脉位的定位诊断原则,易于掌握,容易辨认,更好地地运用于临床。
(2)高阳生《脉决》3.病因症候学的探索: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隋代巢元方总结我国公元7世纪以前的病因、病机症候学成就,撰写《诸病源候论》 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主要是论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候,包括诊断和预后,略于治疗。
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原症候学专著,对后世病因症候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4.医德规范的树立孙思邈《大医精诚》、《大医习业》系统论述了医德教案首页基本内容一、药物学的进步1.国家药典的诞生:唐朝颁布国家药典《新修本草》2.药物品种的丰富《本草经集注》730;《新修本草》8443.分类方法的进步:《本草经集注》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7类,诸病通用药体例4.药物图谱的创制:图文并茂,使药物与图说结合起来,格式清新。
5.药物炮制的规范:南朝雷敩总结历代炮制经验,由后人整理编成《雷公炮炙论》共三卷,载药300种,论述各种中药炮制方法十七种。
6、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成为制药化学的先教案首页基本内容1.临床医学的显著进展:随着医学知识领域的日益扩展,临证医学分科的趋向也日益显著。
这一时期各科专著的出现,以及太医署分科教学的确立,则是这一趋向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结果。
中国医学医史教学纲要

导论一、中国医学史概念中国医学史是一门关于中国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二、学习目的、作用⒈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即认识现实、预见未来)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我们只有懂得过去,才能很好地面对现在、预见将来。
⒉增强自信、热爱本专业几千年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至今仍有其优越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强调辩证综合治疗⒊学习古代医家良好的医德、医风,探索真理的勇气。
三、学习方⒈掌握历史上重要的医家、医著、医事。
⒉调查研究,实地考察。
⒊临床验证,总结提高。
四、考查方式⒈闭卷独立完成(教材学习完后进行一次考查)⒉平常课堂作业检查,包括笔记。
医学史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可以追溯到12世纪。
现代的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
著名的史学家有陈帮贤、王吉民、伍连德、李涛。
《中国医学史》(陈帮贤,1920年出版)、《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 早期的三部1932年英文版)、代表作《医学史纲》(李涛,1940年出版)1936年医史学术团体1937年中华医史学会1940年国际医史学会会员1937年《中华医学杂志》出版“医史专号”1946年《中华医史杂志》发行第一章医药的起源 (远古——前21世纪)医药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
医药起源包括卫生保健起源和医药知识两部分。
第一节卫生保健1、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2、衣着:赤身裸体—衣兽皮、树皮、植物叶—原始纺织缝纫衣服。
3、用火:对人类卫生保健和最终脱离动物界有重大意义。
火能御寒、驱潮、防兽、转生食为熟食。
4、导引:由舞蹈动作中化裁出来、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
它与后世按摩、推拿及体育疗法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5、婚姻: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制(望门居住—居妇家制)—一夫一妻。
第二节医药知识1、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所以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摘要:1.中国医学史概述2.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3.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成就4.中国医学史的影响与贡献正文:【中国医学史概述】中国医学史是指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历程,其起源悠久,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中国医学发展全过程。
【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远古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最初的医学活动。
当时的医学主要以巫术、信仰和经验为主,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
2.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医学史的重要阶段,此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等重要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它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汉代时期:汉代是中国医学史的又一重要阶段,此时期出现了《伤寒杂病论》等重要的医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医学史的鼎盛时期,此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如《千金翼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
这些著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也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实践发展。
5.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医学史的又一重要阶段,此时期出现了《本草纲目》等重要的医学著作。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巨著,它对中国医学的药物学、方剂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成就】中国医学史的主要成就包括:1.理论体系:中国医学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辨证论治方法等。
2.药物学:中国医学史发展出了丰富的药物学知识,包括药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等。
3.方剂学:中国医学史形成了独特的方剂学理论,包括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等。
4.临床医学:中国医学史在临床医学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领域。
中国医学史4教学内容

• 医药学与服石之风的斗争
• 石发、散发,《诸病源候论》列专篇论述 了26种石发病候。发烧、生大痈疽、全身 溃烂、神志癫狂等。
• 孙思邈:“宁服野葛,不服五石”,“有 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水银项说: “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 《抱朴子》认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 者服食,致成废笃,不知若干人矣。方士 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
《针灸甲乙经》
皇 甫 谧
第二节 药物学
• 一批药物学著作相继出现,史籍收载 药物学专著达110种!
(一)《本草经集注》
• 作者:南朝·梁,陶弘景——医药学家、道 家,“诸王侍读”,“山中宰相”。
著述有《本草经集注》《药总决》 《效验方》《养生经》《养生延命录》并 《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 《本草经集注》:7卷,载药730种。现为 辑复本!
成就: • 1.补充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 记载有外来药物檀香、乳香、苏合香、花槟榔 等。
– 有民间药物:“藕皮散血,起自庖人;牵牛逐 水,近出野老。”
– 分为玉石、草木、果、菜、虫兽、米食、有名 未用七类。
成就:
2.方便临床,创“诸病通用药”分类法
– 治风通用:防风、防己、秦艽、独活等; – 治腰痛:杜仲、狗脊; – 治黄疸通用:茵陈蒿、栀子、紫草、白藓
• 主要成就:
(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 (2)归纳24种脉象,规范脉象名称; (3)强调与临床病证治疗结合:
• 脉、证、治结合P39; • 记述了多种危重脉象;
• 影响: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朝鲜、 日本、阿维森纳《医典》……
王 叔 和
王 叔 和 《 脉 经 》
中国医学史名校精品教案

教学重点古医籍整理和注释,脉学和病源证侯学的成就,
掌握综合方书《肘后救卒方》、《千金方》、《外台秘要》的内容及成就
教学难点难点是这一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特点,
综合方书与历史文化因素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
教具CAI课件、黑板
教学进程
1.导言(时间)5分钟
中医药学术体系在两汉时期已经基本构建完毕,在晋唐五代时期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小结(时间)5分钟
以上讲述了中医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为标志,尤其是《黄帝内经》指导着中医临床.
4.布置作业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与西医的理论体系有何不同?为什么?
课题第三章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二)
教学目的掌握药物学的发展概况及辨证论治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的内容与成就。
提问①《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②《肘后方》的特点成就;
③《千金方》的成就。
3.小结(时间)5分钟
这一堂讲述了晋唐五代时期医学理论的进步与提高及综合方书的出现。药物学也有了显著发展。这将在下堂课中讲授。
4.布置作业脉诊中西医都应用,为什么对这同一方式,同一信息,却做出了二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出了不同的诊断内容?
四、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第二节中医学的历史成就
2.2.讲授(时间)90分钟
课题内容中国医学史的概念,医学史的任务,学习医学史的目的,医学史的作用,中医学的学术特质(包括:观念系统、理论系统、操作系统)
掌握要点医学史的作用,中医学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成就,发展特点,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
复习提问“言必内经,法必仲景”,你对这个说法有何看法?为什么今天的中医师仍如此?
《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五年制、七年制中医、中药、针灸等专业本科《中国医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国医学史》是研究中国医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正文部分绪论[目的要求]明确《中国医学史》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掌握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的概貌。
[内容要求]概括介绍中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并由此决定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简要叙述中医学不同时代的主要历史成就。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一章医学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目的要求]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内容要点]介绍有关医学起源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传说;重点叙述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评述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分析中医学起源的地域和人文特点。
[课时分配]2学时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夏~春秋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476年)[目的要求]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
中国医学史大纲,是一本关于中国医学史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医学发展历程,是研究中国医学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国医学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的医学文献
是《黄帝内经》,这是一部关于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的经典著作。
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中国医学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在中医理论方面,中国医学主张“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体的健康与疾病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医理论还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的原则,认为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保持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在诊疗方法方面,中国医学主要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中药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材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针灸是中国医学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拍打等手法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中医药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中药提取技术、针灸电子化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化医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医学史大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籍,它全面介绍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医学史以及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史教案

中国医学史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医学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医学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医学史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中国医学史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1、中国医学史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2、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3、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4、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医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2、难点:中国医学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区别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中国医学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讲解。
2、讨论法:针对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中国医学史的理解。
3、案例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医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及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医学史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60年一、引言自1950年以来,中国古代医学史研究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
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既包括了方法论的革新,也包括了新材料和新视角的发现和应用。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这60年的研究历程,以期对我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方向。
二、早期研究:1950-1960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学者们主要的是对古代医学文献的整理和解读。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包括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医学文献的重新校订和注释。
同时,对古代医学家的生平和贡献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对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的医学思想和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100801)中国医药史(09098)自学考试大纲上海中医药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2019年版Ⅰ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目的和要求本大纲是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关于编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意见》和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专业考试计划》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医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而编写的。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考试命题、编写自学指导丛书和教材的依据。
《中国医药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论述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理清中医学的历史成就,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通过学习,使自学考试者掌握中医学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成就,理解中医学特色形成的原因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在怎样对待历史遗产,如何把握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联系,以及医药实践与医药理论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上提高思维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自学考试者学会怎样揭示中医学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使自学考试者在了解中医学历史的同时,培养自学考试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使自学考试者在端正科学态度、深化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方面受到应有的训练,为提高素质,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夯实基础。
本大纲旨在指导自学考试者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国医药史》,掌握有关中国医药史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因此按教材章次、内容分别提出了学习目的与要求、考核的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以作为自学考试的准绳。
为确保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试者应首先根据大纲的要求、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并参考自学课时分配表,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实际操作的练习和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由于中国医药史的内容涉及广泛,为此要善于将中医有关基础理论及临床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更要注意本学科各章节的特点及内在的相互关系。
对于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研读,不仅要深入理解,而且要弄懂弄通,真正达到巩固牢记的目的;对于要求熟悉的内容,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有较深入的理解,并消化吸收;对于要求了解的内容,可作一般理解,但要有较深的印象。
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自学考试者达到高等教育中医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水平,能真正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其他中医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医疗活动(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医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的史实,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批判各种错误的医学起源论。
二、课程内容(一)原始人的疾病(二)早期的卫生保健(三)原始医疗的起源(四)多种医药起源论(五)传说中的医学人物三、考核知识点(一)有关医学起源的考古发现和历史传说(二)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经验和知识(三)医学起源问题的不同观点(四)中医学起源的地域和人文特点四、考核要求(一)考古与神话传说1.识记: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2.领会:考古与神话传说对医药史的意义(二)卫生保健1.识记:①居处;②衣着;③食物;④用火;⑤导引;⑥婚配2.领会:①火的发明和使用的意义;②中国婚配制度的演变;③导引的起源。
(三)医药知识1.识记:①伏羲;②黄帝;③神农;④歧伯;⑤砭石;⑥针法;⑦灸法;⑧外治法2.领会:①药物的发明和应用;②针灸的起源;③外治法的发明(四)多种医药起源论1.识记:①医源于圣人;②医源于巫;③医源于动物本能;④医食同源2.领会:医药的真正起源(五)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与人文特征1.识记:中医学起源的地域与人文特征2.领会:①中医学起源与地域特征的关系;②中医学起源与人文特征的关系第二章夏至春秋时期的医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早期医药卫生实践和逐步总结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认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和哲学思想对中医学术方向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二、课程内容(一)甲骨文中的医药卫生记载(二)古籍中的医药卫生记载1.介绍各种史籍记载的有关对疾病认识的知识,如对病因的探索、对流行病的观察、对疾病的诊断方法、对疾病的治疗方法等;2.介绍史籍记载的有关药物知识,重点介绍《诗经》和《山海经》的药物记载;3.介绍当时卫生保健和医事制度成就。
(三)病因学说的萌芽(四)酒与汤剂(五)主要的医学人物三、考核知识点(一)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二)医药学理论的萌芽(三)药物知识(四)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四、考核要求(一)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1.识记:①卜辞;②疾年;③降疾;④雨疾;⑤疾自;⑥五毒;⑦病入膏肓2.领会:①对疾病的认识及其反映的致思方向;②对疾病的诊治及其体现的文化指向(二)医药学理论的萌芽1.识记:①蛊;②龋;③六气致病说;④医和;⑤掌冰;⑥国人逐瘈狗2.领会:①六气致病说的内容和意义;②中医病因泛化的原因(三)药物知识1.识记:①鬯其酒;②伊尹;③汤液2.领会:①酒的发明对中医学的影响;②汤液的发明对中医学的影响;③中医复方治病的原因(四)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1.识记:①医师;②食医;③疾医;④疡医;⑤兽医2.领会:①夏商周时期卫生保健的进步;②周代的医政制度和医学分科第三章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医学(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中医学术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因素(二)理解“四大经典”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三)掌握中医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的特点和意义二、课程内容(一)医药帛书和简牍(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确立(三)养生(四)著名医家(五)中外医药交流三、考核知识点(一)诸汉墓出土医书(二)四大经典的内容和价值(三)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四、考核要求(一)医药帛书和简牍1.识记:①《足臂十一脉灸经》;②《阴阳十一脉灸经》;③《五十二病方》;④《导引图》;⑤《治百病方》;⑥《六十病方》;⑦《敝昔诊法》;⑧《十二脉》;⑨诊籍;⑩麻沸散;⑪五禽戏2.领会:诸汉墓出土医书的内容和价值(二)四大经典的内容和价值1.识记:①《黄帝内经》;②《黄帝八十一难经》;③《神农本草经》;④《伤寒杂病论》;⑤寸口脉法2.领会:①《黄帝内经》的成书;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成就;③《黄帝八十一难经》的主要内容和成就;④《神农本草经》的成书;⑤《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和成就;⑥《伤寒杂病论》的成书;⑦《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和成就。
3.应用:①《黄帝内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②《神农本草经》对药物学发展的作用;③《伤寒杂病论》在医学史上的影响(三)理法方药体系和辨证论治原则1.识记:①理、法、方、药体系的内容和特点;②辨证论治2.领会:①辨证论治原则的基本精神;②中医理论基本体系形成的标志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医学(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此时期中医学以临床实用经验为主流发展内容的特点(二)熟悉医药各科的发展状态及取得的成就;了解此时期的主要医家和医药著作二、课程内容(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二)针灸学(三)方剂学的成就(四)本草学的成就(五)养生(六)中外医药交流三、考核知识点(一)脉学和针灸学发展情况(二)药物学的发展(三)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四、考核要求(一)基础理论的发展1.识记:《脉经》《中藏经》2.领会:《脉经》的主要成就(二)方剂学1.识记:《肘后救卒方》2.领会:《肘后救卒方》的特点、主要成就和价值3.应用:葛洪对医药学的主要贡献(三)药物学的发展1.识记:①《本草经集注》;②《雷公炮炙论》2.领会:①《雷公炮炙论》对药物炮制的贡献;②炼丹术与制药化学的关系(四)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1.识记:①《针灸甲乙经》;②《刘涓子鬼遗方》2.领会:①《针灸甲乙经》的主要成就第五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公元581年—公元960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此时期中医学以临床实用经验为主流发展内容的特点(二)熟悉医药各科的发展状态及取得的成就;了解此时期的主要医家和医药著作二、课程内容(一)政府医疗机构——太医署(二)《内经》整理与注释(三)综合医著(四)本草学的成就(五)病因症候学和临证各科的成就(六)养生(七)中外医药交流三、考核知识点(一)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二)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三)综合方书的编撰(四)药物学的发展(五)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六)病源证候学的总结(七)中外医药交流四、考核要求(一)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1.识记:①杨上善;②“次注”2.领会:①杨上善、王冰对《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②王叔和、孙思邈对《伤寒杂病论》的整理注释(二)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1.识记:太医署2.领会:唐代太医署对医学教育的贡献(三)综合方书的编撰1.识记:①《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②《外台秘要》;③《四部医典》2.领会:①《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主要成就;②《外台秘要》成就和价值(四)药物学的发展1.识记:《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2.领会:《新修本草》《本草拾遗》《食疗本草》《海药本草》的成就和意义(五)临证各科的发展与特点1.识记: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②《经效产宝》;③《颅囟经》;④三色明堂图2.领会:①《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的主要成就(六)病源证候学的总结1.识记:《诸病源候论》2.领会:《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和主要成就(七)中外医药交流领会:①鉴真;②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和意义第六章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中医学在医政建设、古籍整理、方书编撰、药学发展及临证各科等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
(二)认识宋元时期医学发展呈现的理论研究的热潮。
(三)掌握宋元医家创立新说的主要内容,明确这种学术思想和理论创新对中医学术体系发展完善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一)政府对医药发展的措施(二)私撰医药著作(三)经典医籍的整理和研究(四)医学理论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五)金元医家的创新(六)养生(七)中外医药交流三、考核知识点(一)医政建设的进步(二)古医籍整理和方书发展的成就(三)药物学的发展(四)医学各科的成就(五)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六)中外医药交流四、考核要求(一)医政建设的进步1.识记:①翰林医官院;②安济坊;③儒医;④三舍法;⑤大方脉;⑥国家药局2.领会:①宋代官药局的主要成就;②宋代医学教育的成就(二)古医籍整理和方书发展的成就1.识记:①校正医书局;②《注解伤寒论》;③《太平圣惠方》;④《圣济总录》;⑤《和剂局方》2.领会:①校正医书局的主要成就;②宋元间的伤寒学著作及其特点;③《和剂局方》的主要成就(三)药物学的发展1.识记:①《本草图经》;②《证类本草》;③《本草衍义》;④秋石;⑤《饮膳正要》2.领会:①宋代官修本草的主要成就;②《证类本草》的主要成就;③《饮膳正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四)医学各科的成就1.识记: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②《察病指南》;③《敖氏伤寒金镜录》;④指纹法;⑤《欧希范五脏图》;⑥《存真图》;⑦《洗冤集录》;⑧王惟一;⑨《针灸资生集》;⑩《十药神书》;⑾《永类钤方》;⑿《世医得效方》;⒀《妇人大全良方》;⒁钱乙2.领会: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②《敖氏伤寒金镜录》的基本内容;③宋金元时期诊断学的主要成就;④宋代解剖学的主要成就;⑤《洗冤集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⑥王惟一对针灸学的贡献;⑦《世医得效方》对伤科的价值;⑧《小儿要证直诀》的主要贡献;⑨宋金元时期针灸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⑩宋金元时期内科发展的主要成就3.应用:①宋金元医学发展的特点;②宋代临床医学各科的发展情况(五)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1.识记:①火热论;②脏腑辨证论;③攻邪论;④脾胃论;⑤相火论;⑥阴证论2.领会:①刘完素与火热论;②张元素与脏腑辨证论;③张从正与攻邪论;④李杲与脾胃论;⑤朱震亨与相火论;⑥王好古与阴证论3.应用:金元医家学术争鸣的历史意义(六)中外医药交流领会:宋金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国家和意义第七章明代的医学(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明代本草学的成就和临床各科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