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管理的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目前我省小麦正处在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农民朋友应积极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体应做好以下措施:

旱地麦田

1、旱地麦田立足抗旱,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

因去冬及今春的低温和阶段性的干旱,我省旱地小麦个体发育普遍偏小,生育期较常年稍推迟。虽然2月下旬和3月中旬的降雨补充了表墒,但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多风,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旱地麦田管理重点是中耕锄划,松土保墒,促苗早发,同时消灭杂草,抑制春蘖生长,确保麦苗稳健生长。对于晚播弱苗田,还应抓住有效降雨过程,每亩撒施或沟施尿素5-7.5公斤或10公斤的黑金珠营养肥。所有麦田都应在进行红蜘蛛和麦蚜防治时混喷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2、地膜小麦做好中期护膜保墒,后期应揭膜防止早衰。

地膜破损会大大降低保墒增温效果,对出现破损或揭膜的地膜小麦田应进行膜际两侧培土作业护膜,并用土封堵膜上较大的破洞,以减少土壤蒸发,并进行膜侧中耕保墒除草。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主要通过叶面蒸腾散失,地面蒸发量较小,为降低地温,延长灌浆时间,预防早衰,地膜小麦应在小麦灌浆中期进行揭膜。

水地麦田

目前,冬、春浇过的麦田土壤墒情均可满足小麦起身期对水分的需求。因此中后期管理上应根据苗情、分类指导、巧用肥水、科学管理,构建合理成穗群体,促进成大穗。

1、晚播麦田肥水管理措施。

针对目前亩总茎数60万左右的晚播麦田,管理措施上仍以促为主,尽早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20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个体发育,延缓小蘖分化,增加中小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浇水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多管齐下增加群体,争取高产。

2、壮苗田肥水管理措施。

亩总茎数80万左右的壮苗麦田,应适当将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期,并亩追施尿素

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穗大粒多,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

亩总茎数90-100万的壮苗麦田,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应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末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防止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针对土壤墒情较差或出现脱肥症状的麦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防根系早衰,粒重降低,影响产量。

3、旺苗田肥水管理措施。

亩总茎数在100万以上的旺长麦田,易发生春季冻害,应采取适当深中耕7-10厘米,切断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和控制第一节间长度防倒,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的效果,以构建合理群体,减少水肥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实现穗大粒多。这类麦田以控为主,一旦发生早衰或脱肥,应立即浇水追肥,减轻早衰。

4、拔节期增量灌水,满足后期生长需要。

拔节期应增量灌水,一般亩灌水应不少于60m3,不仅可满足中后期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而且可以预防晚霜冻害(低温冷害),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

杂草防除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防除不彻底的麦田,目前应抓住近期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开展化学除草。小麦拔节后严禁采用化学除草,而应在拔节期到孕穗前人工拔除,以彻底清除杂草,减少争水、争肥、争光,降低来年杂草基数。已结籽杂草,拔除后应彻底焚烧,严禁随意丢弃。

化学除草应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合理药剂,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克、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麦帮锄、麦草克)10克或72%2,4-D 丁酯乳油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恶性杂草节节麦亩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5毫升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15-20克、野燕麦亩可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化学除草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遇到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应停止防除。

病虫防治

今年我省南部麦区小麦蚜虫和红蜘蛛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去年。尤其是旱地麦田红蜘蛛中等发生,部分地方偏重发生,许多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随着气温回升,即将达到危害高峰,应加强监测,科学彻底防治。麦蚜较常年偏早发生,因此应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降低病虫害损失。

小麦红蜘蛛:随着气温升高,应密切关注中、南部旱塬、向阳坡地及扩浇地红蜘蛛发生,当麦垄单行(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达到防治指标,应在中午前或下午3点后无风天气进行防治。发生初期用20%哒螨灵乳油20-40mL/亩、40%三唑磷乳油21.3-4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严重发生时,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30mL/亩、40%氧化乐果乳油10mL/亩、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20g/亩、73%炔螨特乳油30-5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等,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小麦蚜虫:4月上旬麦蚜发生初期,百株麦蚜量达200头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40g/亩、1.8阿维菌素乳油13.3mL/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20g/亩、3%啶虫脒乳油40-5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扬花初期,百株麦蚜量超过500头,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120mL/亩、25%喹硫磷乳油32-48mL/亩、2.5%溴氰菊酯乳油6mL/亩、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20mL/亩、0.3苦参碱水剂100mL/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

小麦吸浆虫:坚持“主攻蛹期,成虫期扫残”的策略,当吸浆虫蛹期每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5头时,应在4月中下旬蛹期撒毒土防治,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乙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水适量或48%毒死蜱乳油100-125mL/亩加细土制成毒土、3%甲基乙硫磷颗粒剂2-2.5kg拌细土20-25kg均匀撒施于麦垄间,然后及时中耕浇水,同时在成虫期(小麦抽穗、扬花期)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菊酯类杀虫剂1000-1500倍液40-50kg 于傍晚喷雾。

小麦白粉病:我省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实行粮林间作遮蔽厉害的麦田,发生较重,是监测防治的重点。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白粉病零星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100g/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6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亩、33%纹霉净(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g/亩,兑水30kg均匀喷雾,兼治小麦锈病等主要病害。抽穗扬花期严重发生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g/亩、30%醚菌酯悬乳剂40mL/亩、25%咪鲜胺乳油50-60mL/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等均匀喷施,间隔7天再喷一次。灌浆期,白粉病发生比较严重,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2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亩、6%戊唑醇微乳剂200mL/亩等,兑水40kg喷雾。

小麦锈病:坚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原则,通过带药巡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喷药防治。一般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g/亩、25%戊唑醇水乳剂25-33mL/亩、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g/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g/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孕穗前后发生中心病团,且发病较多时,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60g/亩、25%戊唑醇水乳剂30-50mL/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g/亩、40%氟硅唑乳油10-20mL/亩等,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2次。扬花前后,田间发病比较严重时,用25%戊唑醇水乳剂50-60mL/亩、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