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模拟试卷(及答案)(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17.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5.“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该协议出自于(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23.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 田纳西水坝工程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
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13.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历史解释
A
《慕尼黑协定》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开始
A.AB.BC.CD.D
8.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女士们,先生们。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19.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
来自百度文库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德国
40.6%
69.1%
600多万
日本
8.4%
50%
300多万
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
6.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故选D。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对应错误”,结合课本所学,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B项符合题意;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A项不合题意;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苏军反攻打败了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不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美苏冷战中的开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6.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5.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符合题意。对工业进行了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与题干“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不符,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逐步走向独裁,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A.开罗会议的召开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C.同盟国家宣言的签署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2.《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24.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8.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
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2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1.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4年6月6日”“盟军”“法西斯”,链接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故选A。
一、选择题
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
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
9.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表“重大转折”处的事件是
1939年
全面爆发
1942年
重大转折
1944年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
战争结束
A.德国突袭波兰B.诺曼底登陆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10.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故B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故A不符合题意;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英国最后自食其果。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D正确;1939 年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A排除;1944 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二战胜利进程,B排除;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C排除。故选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开始统治德国,它执行迫害犹太人的政策,犹太人逃往其它国家,故D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故A不符合题意;日本法西斯发动了对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兴起,故B不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主要在地中海区域扩张,试图建立新罗马帝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
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6.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
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
7.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17.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
A.《共产党宣言》
B.《开罗宣言》
C.《凡尔赛和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5.“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该协议出自于(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
23.1929—1933年,一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农场主倾倒“过剩”的牛奶 田纳西水坝工程
A.倾倒“过剩”的牛奶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吃不尽、用不完
B.危机的爆发并没有影响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水平
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
13.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慕尼黑会议D.开罗会议
14.“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历史解释
A
《慕尼黑协定》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
《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开始
A.AB.BC.CD.D
8.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女士们,先生们。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
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救济机构
19.下表是1929—1933年德、日的经济简况表
来自百度文库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德国
40.6%
69.1%
600多万
日本
8.4%
50%
300多万
对此,德、日两国采取缓解的措施是
A.实施罗斯福新政B.建设工业化国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法西斯专政
6.D
解析: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日本与意大利结合了法西斯侵略集团,对世界实行侵略扩张的恐怖主义政策。故选D。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对应错误”,结合课本所学,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B项符合题意;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A项不合题意;1942年7月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苏军反攻打败了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不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美苏冷战中的开始。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二战后期,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的事件是
A.日本宣布投降B.意大利宣布投降
C.德国宣布投降D.第二战场开辟
3.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
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6.1975年生产计机软件的微软公司仅是一家小型企业。比尔・盖茨为其创始人之一,到1999年,在短短的24年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90.5万倍,公司市值达5000亿美元左右。该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战争与革命的时代B.社会保制度的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开启D.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5.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符合题意。对工业进行了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之一,但与题干“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不符,A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逐步走向独裁,B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没有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可得出这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是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二战后苏联开展改革的原因,故B不符合题意。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举措,通过调整农业,减耕减产,以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生产过剩,其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故D符合题意。故选D。
A.开罗会议的召开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C.同盟国家宣言的签署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2.《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寻剩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C.这场经济危机促使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D.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从危机中走出来,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新政的典范
24.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C.签署《波茨坦公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8.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 -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A.兴建公共设施,实行“以工代赈”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1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这种思潮是
4.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
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
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
2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政治改革初见成效B.改革使苏联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
C.导致苏联的解体D.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21.随着“二战”的进一步扩大,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4年6月6日”“盟军”“法西斯”,链接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到最后的决战阶段。故选A。
一、选择题
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二战风云”的影片回顾展,以下是某部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根据片段中的对白判断,该影片为
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
C.《中途岛海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
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
9.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下表“重大转折”处的事件是
1939年
全面爆发
1942年
重大转折
1944年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
战争结束
A.德国突袭波兰B.诺曼底登陆C.莫斯科保卫战D.斯大林格勒战役
10.在世界反法西斯统战线建立前,中国独立抗击了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在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海外派遺军中有120万被牢牢钉在了中国。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
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43年5月,北非战事结束。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故B符合题意;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定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故A不符合题意;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故C不符合题意;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慕尼黑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英国最后自食其果。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2—1943 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D正确;1939 年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A排除;1944 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二战胜利进程,B排除;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C排除。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