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思维发展,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王春英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我校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更要坚持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精准的教学预设仅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精彩的生成能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超越。在教学《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问题》一课中,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很大收获。
《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问题》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三)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刚刚学完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之后,要求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有关于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案例描述
教师出示例题: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学生经过分析,弄清题意,找到了数量关系,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
一名学生提出另外一种算法:“老师,我还还有一种方法,用6÷。”我把这个算式写在了黑板上,很多同学表示同意。我说:“你怎么知道这个算式是对的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个平时很淘气的男孩笑嘻嘻地站起来说:“他列的这个算式,就是根据刚才我们列出来的方程,是解方程的第一步。”另一名同学补充道:“因为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6人,已知一个因数和积,求另一个因数,所以要用除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等量关系分析而
来的,是方程方法的另外一种形式。”
由于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是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对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不作基本要求,所以我打算结束这段插曲,赶快进入练习阶段,没想到我们班的“常胜将军”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列算式,对是对,如果抛开方程不说,它有什么道理呢?”原本热闹的教室变得安静下来,很多同学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有了小声的窃窃私语,看来讨论的时机到了。“大家可以讨论讨论”我的一声令下,教室中沸腾起来。
讨论后大家的意见是:如果从整数除法的角度想:因为表示把操场的人数平均分成9份中的2份,这2份的人数是6人,所以1份的人数是6÷2,9份的分数就是6÷2×9,把这个算式经过改写变形可以写成6÷(2÷9),即6÷。
反思
1.画线段图分析分数应用题不容忽视
分数有表示“数”和“率”两个作用,当分数表示“率”的时候,利用分数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以前在整数和小数范围内,运用除法解决问题,都围绕着“平均分”或“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两种含义,但用这两种认识却无法解释上面例题中为什么可以用6÷的道理,一部分勤于动脑的学生急于知道原因,这就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引导学生联系、利用原有的整数除法和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知
识,是突破道理的重点。有一部分学生很难明白6÷有什么道理,我觉得结合线段图进行直观明了的讲解,教学效果较好。
自从接触有关分数内容的学习,我一直有意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并教给他们方法,同学们有了画图的意识,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寻求线段图来理清思路。上述案例中,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出发,用整数中对应“份数”的想法求出总数。我认为也可以从分数的角度解释:操场总人数中有9个,1个是6的一半,即6×,那么9个就是6××9,也就是6×,即6÷。
2.“鱼”和“熊掌”谁更重要
在这节课中,如果把方程方法看作是“鱼”,把列除法算式看作是“熊掌”,那么“鱼”和“熊掌”谁更重要呢?
参考书中关于本课知识技能目标的描述是侧重方程方法,对于直接利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是“不作基本要求”,但是我们发现,在这种预设的基础上,学生急于寻求算术方法,课堂中出现了分析算术方法道理的“节外生枝”,结果是学生又生成了一种用新的思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看来教学中,“鱼”和“熊掌”的矛盾不容回避。如果说第一堂课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方程方法,因为它思维顺畅,无需拐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想到直接列除法算式。到了第二节课,由于有了第一节的铺垫,同学们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同时更多的学生也能够由此推导出除法算式,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了第三节、第四节,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这样的经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除了可以用方程,也
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它所对应的分数,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来解决。于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列除法算式的方法解决这种问题。
我认为,随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真的无法为他们选择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本节课作为用分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起始课,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作用是本节课必须完成的一个教学目标,因为方程方法为后续第五单元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提供了保障。但是,当学生对于解决类似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已经十分熟练,甚至掌握规律的时候,那么这个规律就象他学过的任何一个数学知识,已经被内化、理解、吸收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一定规定用哪种方法好了。
方程方法是思维的基础,算术方法是思维的提升,在掌握方程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的理解算术方法的道理,尊重教学生成,学生不会感到负担,更能品尝到收获的喜悦。“鱼”和“熊掌”要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