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报告
摘要:城市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导致空间大幅度扩张、人口高密度聚集和异质性的生活方式,
再加上经济的原因,出现了许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的特色小
镇,而特色小镇的建设关系到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城市经济
转型发展、社会经济整体提升等诸多方面。
其中,旅游特色
小镇由于自身鲜明的产业特色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产
业的发展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的领域多种多样,例如可以
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特色,综合考虑
旅游产业功能、文化功能及旅游功能等。
本文在梳理旅游特
色小镇概念、内容的基础上,着重从特征、原因等方面探讨
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旅游业特色小镇福建省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成果,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导和建设特色小镇和特
色小城镇的发展。
无论是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还是浙江省等地方特色小镇建设,旅游类小镇都是数量最多、地方积极性最高的特色小镇类型。
各地都在加快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影响都是促进城镇发展的必要因素。
2015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兴起,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模式,国家总结经验并提出培育一批特色小城镇的想法。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到:将大力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
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不仅数量逐年增多,而且旅游产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同时利用旅游产业优势并结合其他产业综合发展,增强旅游特色小镇的吸引力。
一2017~2018 年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
发展总体形势、主要进展
旅游小镇是指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小城镇。
旅游小镇作为连接都市和乡村的纽带,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美国、法国、瑞士、英国等国家的旅游胜地是高品质旅游区和特色旅游要素集聚地,并将全域理念和模式运用到旅游小镇建设中,不仅体现
在行政区域间,也体现在小镇的建设、管理理念方面。
以浙江省为代表的许多地区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依托丰富
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建设旅游特色小镇。
旅游特色小镇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结合城镇的旅游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环境特色等,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投资资金,重点发展旅游产业。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审批通过的特色小镇有403个,其中与旅游投资项目相关的约占70%。
因此,旅游小镇(旅游特色小镇)投资几乎占据了特色小镇总投资的50%以上,其开发建设的好坏对全国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的宏远目标有重要的影响。
(一)总体形势
旅游特色小镇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其突出“特而强”,深挖旅游产业潜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激发旅游发展活力。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分析细分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健全旅游产业链条,提出小镇旅游产业的培育重点、转型升级方向和路线图。
二是重点旅游产业项目。
明确旅游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落实用地安排。
三是双创平台建设。
围绕小镇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内容和布局。
到2020年,这批特色小镇的数量建设目标为达到1000个。
这就坚定了人们大范围建设“特色小镇”的信心,促使福建省积极将一些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对特色小镇的总体要求,由此可以总结出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
第一,特色为本。
旅游特色小镇是综合小镇的特色旅游产业、投资模式、综合类人才、各类服务等的综合型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要按照创协、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旅游特征和优势,重新进行旅游产业定位,制定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挖掘旅游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综合功能平台。
第二,旅游产业为根。
旅游特色小镇应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旅游、互联网经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兼顾工艺美术、茶叶、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找准具有当地特色和明显优势的旅游特色产业作为小镇的优势,力争重点发展可以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
第三,精致宜居。
旅游特色小镇要实现精致且美丽,节约一切资源,充分利用小镇现有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合理规划其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一般按5A级景区建设。
第四,双创载体。
旅游特色小镇要把人才引进作为首要任务,不设专门机构,不新增人员编制,努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旅游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地集聚旅游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助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第五,项目带动。
发挥旅游项目的带动支撑作用,强化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
第六,企业主体。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旅游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吸纳社会投资和资本。
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要认清投资建设主体,地方政府积极做好旅游规划引导、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旅游资源要素保障、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投资环境改善等工作。
福建省力争通过3~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旅游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旅游特色小镇。
(二)主要进展
特色小镇不同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是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融合文化、旅游及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
进,特色小镇成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部署。
目前,国内已有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等近30个省、市出台了特色小镇培育的指导性文件。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源于19世纪中期国外的乡村旅游。
近些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是人们进行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扩大了旅游消费市场,带动了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旅游业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扶贫攻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面开放格局中有突出作用,旅游特色小镇作为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其兴衰优劣往往牵动着很多地区的发展神经。
①
为促进福建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改变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建设的理念,丰富福建省的旅游资源开发形式,创新旅游产品,促进福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福建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注重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重点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
旅游是应对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行业,旅游特色小镇的类型由传统旅游小镇(资源型旅游小镇、旅游服务型旅游小镇和综合型旅游小镇)转变为“旅游+”的产业类型,旅游小镇建设的特点是以“特色”为要点,以“泛旅游产业”为核心。
从福建省特色小镇名单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特色小镇都可以进一步建成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现有的小镇有些着重发展旅游产业,有些发展美食、茶叶、渔业等其他产业。
其中,国家级的特色小镇很多已经成为福建特色旅游小镇。
②例如: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是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生态型小城镇;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泉州”之称;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和平古镇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镇区建筑格局为全国罕见的古城堡式大村镇;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是梅花山4A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
其他一些福建省级特色小镇也已经成为旅游特色小镇(见表1、图1)。
表1福建省特色小镇名单
地区首批
中国
特色
第二批
中国
特色小
省首批
特色
小镇
省第
二批
特色
福州永泰县嵩
口
福清市龙田镇
长乐东湖VR小镇、永
泰
鼓楼金牛“互联网+”小镇、
闽侯海丝时尚居艺小镇、长乐网
龙
镇嵩口休闲旅游小镇智能教育小镇、福清东壁渔乐
文旅小镇
宁德福鼎市点头
镇、福安市
穆阳镇
屏南药膳小镇、霞浦
三沙光影小镇、蕉城
三都澳大黄鱼小镇
宁德锂电新能源小镇、福安
湾坞不锈钢新材料小镇、寿
宁廊桥文旅小镇、周宁人鱼
小镇
莆田涵江区三江口
镇
仙游仙作工艺小镇、
城厢华林鞋艺小镇、
秀屿上塘银饰小镇、
湄洲妈祖文化小镇
莆田妈祖国际医疗健康小镇
、仙游艺雕小镇、荔城北高
黄金珠宝小镇、涵江雪津啤
酒小镇
泉州安溪县湖
头
石狮市蚶江镇
、
永春达埔香都小镇、德
化
晋江“芯”小镇
三班瓷都茶具小镇、安
溪
镇晋江市金井镇藤云小镇、晋江人才梦
想
小镇、晋江深沪体育小
镇
漳州南靖县书洋镇
南靖山城兰谷小镇、
长泰古琴小镇、东山
海洋运动小镇、诏安
四都渔乡休闲小镇
龙文时间小镇、漳浦海峡花
木小镇、平和琯溪蜜袖小镇
、芗城天宝香蕉小镇
龙岩上杭县
古田镇
永定区湖坑镇
上杭古田红色小镇、
漳平永福花香小镇、
连城培田草药小镇
长汀河田鸡美食小镇、武平
岩前新显小镇
三明明溪药谷小镇、永安石
墨
建宁贡莲小镇、宁化石壁客家
文
小镇化小镇、清流林舍桂花小镇
南平邵武市和
平
武夷山市五夫
镇
光泽圣农小镇、武夷山
五延平王台百合小镇、建阳麻沙
建
夫朱子文化休闲小镇、
政
镇和石圳白茶小镇、建瓯
徐
本小镇、政和东平酿造小镇
墩根艺小镇
资料来源:福建特色小镇网
图1福建省级首批特色小镇分布情况
二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突出特点(一)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旅游特色小镇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资源及新环境,同时融入互联网、电商等新业态及新理念,开发和拓展市场营销、公关宣传渠道。
如鼓楼金牛“互联网+”小镇、长乐东湖VR小镇、霞浦三沙光影小镇、仙游艺雕小镇等,有些开发了专门用于网络销售的App,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软件等,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销售量。
网络销售员、微信群、QQ拍卖群,还有专门的淘宝门店,每月销售、拍卖额逐渐增多。
另外,旅游特色小镇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传统产业经过新技术改造并被赋予新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武夷山市五夫镇,以前其传统产业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现在
大力挖掘古镇旅游文化,大范围种植荷花,并丰富产业链,已成为重点旅游区。
(二)增加地方项目建设并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投资增长速度加快。
福建省固定资产有效投资额大幅度增多,其
中旅游特色产业有效投资占比大幅度提高,民间投资的吸纳速度增快,投资
额增加。
投资结构越来越优化和完整,投资进度也在不断加快。
其次,旅游
市场主体多样。
特色小镇的建设主体多样,而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涉及内容
广泛,项目类型繁多,能吸引更多的创业创新群体,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就业
问题。
如妈祖文化小镇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全面实施“一地三岛”
战略,着力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三)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
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综合第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功能,在有限的地理空
间范围内发挥最大的优势,满足各类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使该区域的产业
链更加丰富和完整。
如上杭古田红色小镇,在上杭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
基础上,还增加了古田会议遗址、红色旅游产品展示体验、红色文化的讲解
宣传等环节内容。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能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增加
和集聚科技、资金、人力等要素,使传统的产品转型升级。
如政和石圳白茶
小镇,以前房屋脏乱、垃圾乱堆、村民贫困,现在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
草莓采摘、观光自行车骑行、白茶文化体验,一系列旅游项目吸引了来自周
边县市的游客,已经成为“福建省重点巾帼示范基地”,并被国家旅游局评
为扶贫示范项目。
(四)充分展示福建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福建省各方主体非常重视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有完善的政策支
持,而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尤其是对于如武平、清流等一些贫困区域,不仅将其现有资源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而且大大提升了它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了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如嵩口镇于2008年10月14日被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三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旅游特色小镇“特色”不显著且传统文化缺失
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小镇的“特色”,不仅是旅游产业及其他产业,还要考虑相互间的融合和升级。
很多旅游特色小镇在建设时往往盲目照搬,出现低质杂乱的现象,而且相信现代事物优于历史事物,从而破坏了原本的具有历史特色的城镇原貌。
例如,福建省南部地区的一些小镇,剔除原有的南部地区的建筑,照搬北方民居的样式;有些特色传统古民居的小镇,按照西方建筑设计风格进行改造,且设计粗糙、细节失真,从而导致另类和怪异。
再如福建省永安燕西街道吉山村、永泰县嵩口镇等。
同时,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还要注重特色经济、特色产业。
因为特色小镇的建设重点突出特色产业,而旅游特色小镇重点突出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以此带动相关的餐饮、服务、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发展。
但是,目前很多小镇存在旅游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对福建省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发挥得不够。
(二)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缺乏完整性
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而开发和建设需要科学的规
划和可持续的指导理念。
旅游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重要一员,特别要强调旅游产业的功能。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完善的旅游交通、雄厚的资金支持等,在发展的同时要结合小镇其他诸如农业、工业等特色资源,发挥旅游特色小镇各种优势的集聚效应,从而集聚出真正的“特色”,支撑小镇的核心主题,使其有别于其他小镇,做到主题鲜明,特色各异。
关于福建省的旅游特色小镇规划,虽然有突出旅游产业的情况,但较为单一,没有很好地将第一、二、三产业与旅游资源融合,形成特色的旅游产业、旅游项目,有的甚至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划的任务或争取某些资金支持,只是应付建设,没有真正做到将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忽视了旅游特色小镇规划的完整性,规划只是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地建设,更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性的旅游特色小镇规划。
①
(三)旅游特色小镇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福建省在建设特色小镇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旅游特色的挖掘,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资金不足且人力缺乏等,开发层次还较低,不乏出现旅游产品过于单一、产品老化、同质化等问题。
大部分旅游特色小镇仍以为游客提供简单的观光、休闲、度假、海滨、采摘、农家乐为主,这些旅游项目一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旅游IP,很容易被模仿,从而导致旅游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缺乏持续吸引力,也与旅游特色小镇景观设施的缺失有较大的关系。
如明溪药谷小镇、永安石墨小镇等,虽然产品各具不同,但产品内涵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和提升。
同时,旅游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也会影响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
旅游特色小镇不同于小城镇或农村,虽然有些旅游特色小镇的地理区域范围不大,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完整的配套设施,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且等级和层次往往不亚于城市。
虽然福建省内大多数小镇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如建筑改造、公共设施增加等,但仍然存
在环境污染、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可进入性差等现象,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消费者需求。
还有一些乡镇房屋建设无序,还存在大量土房、危房未进行升级和改造,人员流失在外,资金严重短缺,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旅游功能不完善,更谈不上进行产业融合和升级。
如南平市邵武市和平镇,虽历史文化悠久,但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
(四)信息化建设滞后
作为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依靠性很强的旅游产业来说,以信息为生存和运站的产业,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
如旅游产品的销售、旅游产业经营管理、智慧产业等,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向传统旅游产业融入,大大促进了旅游特色小镇的要素流动与创新旅游产业的功能。
但是,一些旅游特色小镇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如基础设施应用差、网络信息更新慢、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匮乏、信息服务水平低下等,使旅游者无法及时获取旅游企业及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
有些小镇的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旅游特色小镇较深层次的内容,如旅游文化等,有些甚至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信息化建设能够促使资本、市场、创新、人才和社会流动性变化,不仅有助于福建省旅游特色小镇形成富有创新力和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网络,也可以全面提升旅游特色小镇的运行效率,包括流动性的社会服务模式、高效的社会运行管理及高度集聚的生产性服务经济,提升特色小镇的社会经济活力①,如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等。
(五)旅游特色小镇资源开发程度低
福建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独特性强,但是受交通条件的影响,许多景区不集中,在开发利用上很难形成规模和产业“集聚效应”,而且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需要多方条件的支持和配套,一旦条件缺乏就会阻碍其发展。
例如,漳浦海峡花木小镇、武平岩前新显小镇、清流林舍桂花小镇等地的基
础设施落后,且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景点的核心吸引物竞争力有限;同时,由于其所在的区域位置不好,没有办法将它们融合发展,串联旅游线路,形成完整的旅游网络线路;旅游开发规划更多地偏重于对各个景区景点的规划,没有完整的统筹规划,从而使开发建设没有高度和特色,没有能够延长顾客逗留时间的特色项目和产品,再加上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导致游客数量不多,缺乏核心竞争力,造成了恶性循环,从而延缓了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时间。
(六)各类体制制约旅游特色小镇全面发展
首先,管理体制不顺,行业管理难以到位。
有些旅游特色小镇的景区已经设置了管委会,但是政府、旅发委、旅游投资公司等同样有管理权限,导致工作难以协调、管理难以到位、资源难以整合、合力难以开成等,对小镇旅游业的科学管理极为不利。
其次,对于没有行政级别的旅游特色小镇,资金和土地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要素。
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相对较薄弱,并且由于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等特征,市场资金落实较难。
同时,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区位多位于郊区或农业地区,多数是集体土地,土地权属和用途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这些都会影响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
最后,投融资体制不完善。
福建省部分旅游特色小镇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交通、医疗、网络等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投资,而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较少,没有充足的资金根本满足不了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需求。
如长汀河田鸡美食小镇、武平岩前新显小镇等。
同时,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不少城镇缺乏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较长的周期,从而导致财政收支平衡缺口较大。
因此,最大化地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还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