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f2bcf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d.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课件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__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
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习生字词①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②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长城教学设计方案(7篇)
![长城教学设计方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42a0b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1.png)
长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方案:探究长城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及其承载的文化价值。
2. 掌握长城的建造与发展历程,了解其历史演变。
3. 领悟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文化象征意义。
4.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培育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与建设进程。
2. 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三、教学流程1. 引入(____分钟)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回顾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你对长城有哪些认识?你认为长城具有哪些文化意义?2. 知识传授(____分钟)(1)长城的历史背景与建设进程通过讲解PPT和运用互动白板等教学工具,详细阐述长城的建造原因,即抵御外敌侵略的军事防御工程,并详细介绍长城的建造时间、规模、建造技术等历史资料。
(2)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向学生介绍长城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如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意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在长城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军事防御文化、建筑艺术和民俗风情;长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3. 学习活动(____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并设计展板,展示长城的历史背景、建设过程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2)阅读理解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问题回答,加深对长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4. 巩固与拓展(____分钟)(1)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长城遗址,亲身体验长城的壮丽与历史沧桑,增强对长城的认知和情感共鸣。
(2)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相关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写作等,表达对长城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____分钟)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课程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教师进行课堂点评。
四、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反馈情况。
2. 收集并评估学生的小组展板和作品,以了解学生对长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深度。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00b3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5.png)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2篇长城的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交流中了解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古建筑。
2、在参与制作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增强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
这几天我发现你们都在谈论长城,那你们有没有看到过长城?2、观察长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
(1)看图片交流长城是什么样子的?(2)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3)长城是怎样建造的?(4)为什么要建长城?3、幼儿活动。
(1)幼儿讨论:我们应怎样保护长城?(2)幼儿制作各种保护长城的标志。
4、教师点评。
活动反思:最近,孩子们对中国的长城有了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国的长城时,更是让他们对长城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主动收集了长城的照片和图片,有的还收集了有关长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
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对长城既了解又陌生,故当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时,孩子们兴趣非常的高,各个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有关长城的知识,并且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仅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将他们爱祖国、爱长城的情感表露无疑。
他们为自己可以帮助到我们的长城而赶到骄傲和自豪。
爱国情感的体验应该从幼儿期就开始,而“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又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让孩子们在每个站点的进行中了解中国的民俗风情、风景名胜,了解北京、长城、国旗等,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建立民族自尊心。
但幼儿对内容丰富、含义深刻、较为抽象的“祖国”这一概念是难以全部理解的。
为此,应从幼儿周围生活能接触到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事情着手。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常常是从热爱亲人、热爱周围生活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
所以我们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的时候不能远离幼儿现实,要从他们的身边挖掘素材,在他们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活动。
长城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b500e3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5.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84af01998fcc22bdd10d94.png)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长城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103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b.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象征意义,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多元方式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一文进行,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其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长城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制作生词卡片,准备相关历史资料,设计互动问题和小组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城的基本信息和历史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长城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自主阅读: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内交流解决。
3. 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讲解长城的建筑特点、历史作用以及它所象征的民族精神。
4. 互动研讨:组织小组讨论,探讨长城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5. 实践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导游介绍长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总结归纳:全班共同总结长城的主要特点和象征意义,强化记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更多关于长城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或者绘制一幅关于长城的手抄报,进一步深化对长城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坚韧不屈、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并积极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中。
七、教学评估: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互动问答及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如小论文或手抄报,评估他们对长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探究能力。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2dc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c.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长城》教案篇一内容摘要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
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
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
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
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
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
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
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0bb5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0.png)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长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整体阅读本单元: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课书的生字挺难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办法读准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读准音、看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垛子、瞭望口、城堡、射口(看图指导他们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屯兵、嘉峪关(简单的介绍一下)气魄雄伟(放在阅读教学是理解)3、指名分读课文,读完一段,简单的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学了些什么?)三、书写生字,1、同桌检查,互帮互助2、重点指导:旋、隔、嘉四、课堂练习:作业本:1、2、3题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吧。
二、细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1、自由读全文,画出最能高度概括长城的一句话。
2、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案优秀6篇
![《长城》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b0a5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f.png)
《长城》教案优秀6篇《长城》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观世界遗产,走进世界之最“墙”(课件播放“世界遗产”图片,老师配乐简介。
)同学们,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看到的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在这组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去观赏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名字被翻译成了英文──thegreatwall。
是的,这就是长城!翻开英语字典,great 的意思是伟大的,那么究竟这令全世界人民叹为观止的长城有何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一颗永远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
(板书课题)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情感齐读课题。
(长城)观中国长城,荡起中华儿女情1.温暖课题,以情入文同学们,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轴画卷展开了古老灿烂的中国文化。
那蘸着浓厚香墨的毛笔,仿佛在感怀着古老的中国字源远流长。
今天同学们手里拿着虽然不是毛笔,但不变的是,我们仍是有着悠长文明历史国度下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到83页,在课文的空白处端端正正、恭恭敬敬地写下“长城”这两个字。
《长城》教案15篇
![《长城》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c2082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b.png)
《长城》教案《长城》教案15篇《长城》教案1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了解长城。
2、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重点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准备长城图片,歌曲教学过程自主设计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趣味导入出示长城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二、质疑提问对了,看到万里长城你想提什么问题呢?长城有多长?为什么要修万里长城?长城是怎么建成的?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长城?长城原来的样子是这样吗?有哪些关于长城的歌曲?有写长城的文章吗?三、读书解疑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想要弄明白这些,我们该怎么办呢?打开课本50页,书中为我们了一些思路。
学生读书四、作业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第二课时一、组内交流资料1、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2、组内成员将资料进行,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进行补充。
3、班级内汇报资料二、教师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墙,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了解长城《长城》教案2一、教材说明:《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
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
《长城》教学设计2篇
![《长城》教学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69ed0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8.png)
《长城》教学设计《长城》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城》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分析和解读《长城》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让学生能够通过创作和表达,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和好奇心。
2.背景讲解:给学生介绍《长城》的背景,包括它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诗人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
3.阅读欣赏: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长城》,并逐句解释和讲解一些难懂的词语和短语。
4.理解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筛选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将分析结果展示给全班。
5.创作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长城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相关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并分享给同学。
6.反思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分享自己对长城的新认识和感悟。
教学方法:1.图片和视频展示法:通过展示关于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城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导入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表达法:通过创作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感受长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阅读欣赏环节中对《长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创作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质量和对长城理解的深度。
3.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和总结能力。
教学资源:1.长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长城》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学生创作的诗歌、散文或绘画作品。
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真实的长城,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长城的宏伟和壮丽。
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设计和制作关于长城的展板或手抄报,展示给全校师生。
3.邀请长城研究专家或文化传承者来校进行长城文化讲座或交流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7806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e.png)
2023年《长城》教学设计13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
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
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
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055d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c.png)
语文《长城》教学设计教案语文《长城》教学设计教案1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聪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概宏伟和高大结实;学习观测事物的方法。
技能要求:在学习中开展联想;体会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概宏伟和高大结实;体会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观测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具预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爱好1、我们刚刚观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奇妙。
今日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
那些同学去过长城?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书上的词语〕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二、介绍长城三、认真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四、自同学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2、老师确定同学发言。
这段是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我们随着一起去登长城,站在宏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
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结实。
小结:本段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犹如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站在这样的长城上,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同学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同学争论后发言。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0417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c.png)
长城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长城文化,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长城的文化影响3. 长城的保护与修复三、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学生了解长城的文化影响3. 学生了解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四、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和把握长城的文化影响2. 学生了解长城的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措施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形象,激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城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15分钟)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向学生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帮助学生了解长城修建的目的、时期和历史背景,以及长城的建筑材料、结构和设计特点。
3. 学习长城的文化影响(2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文物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长城在文化上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如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
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学习长城的保护与修复(20分钟)介绍长城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并讲解长城修复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长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保护观念。
5. 拓展延伸(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个长城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如长城的故事、长城的风景等。
6. 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写一篇小结,总结学习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对长城文化的重要性和责任。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小组活动中的展示和讨论。
3. 学生的小结或问题回答。
七、教学资源1. 长城的图片、文物和视频素材。
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小组活动所需的相关资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影响,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感。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b5afe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9.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二)、初读课文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
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f4a78225c52cc58ad6be71.png)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7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课后练习:1.长城真有气势呀,我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
2.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一、课题:长城二、课型:精读课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d62c0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8.png)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国歌磁带。
【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
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认读生字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⑴字形:隔砖旋⑵字义:垛口瞭望射口三、练习朗读课文要求:1、准确。
第二课时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老师激导入课题: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
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17、长城伟大奇迹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习讨论?(学生提出问题)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14篇
![《长城》教学设计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b19f8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长城》教学设计14篇《长城》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整合各学科资源,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
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辩论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__能作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思辩能力,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
在本课学习中,充分发掘学生资源,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小型课件,介绍三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有关情况,并展开一次关于长城问题的辩论,让学生从这一系列活动中真正深入__作探究,并自主地合作,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及网上查找资料等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歌曲《长城长》导入教师导语: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二、感知、探讨:1、课前预备:学生分三组制作有关三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一些资料。
2、接下来就由我们当中的同学自己当导游,去感受一番长城的古老历史。
3、三组学生分别派两名代表,一生操作微机,播放长城的有关资料,一生充当讲解员,向大家依次介绍先秦长城、秦长城、明长城的历史及相关轶事。
三、研究、探讨:播放近年来关于长城被人为或自然毁坏的画面及报道,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应不应该重修长城”,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综合、概括:1、学生总结发言。
2、教师提问: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去游玩,你想不想去看一看长城?3、学生回答,并说说想看一看的原因。
4、教师概括:长城是古代建筑典范的代表,它也是金戈铁马、民族争和的见证;它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我们现在无缘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但接下来可以先通过屏幕来睹长城的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长城
【教案背景】
1.面向全体学生四年级
2.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17课第二课时
3.教师准备:
A:多媒体教室及投影设备。
C:教学的PPT课件。
D: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阅读资料,备好课。
4.学生课前准备:
A: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课文的生字词语。
B:利用百度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
C:看视频:八达岭长城
视频链接:/v_show/id_XMjY0NTY4MjIw.html
【教材分析】
《长城》所在单元主题为“我国的世界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本文不但表现了长城高大坚固,还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文条理清楚地写出了长城长,高大坚固的特点,从生动具体的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及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后点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是一篇充满丰富感情的文章。
【学情分析】
已有的知识能力储备: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能力。
初步掌握由远及近和从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在生活经验的储备上,有的学生自己去过长城,对长城的长和高大雄伟已有了感受。
这都为学习这篇文章奠定了生活基础。
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进一步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表达方法,掌握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策略】根据文章呈现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主要过程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
教学流程图:
抒情导入,揭示问题探究汇报,相机指导
总结全文,提炼写法
1. 以“伟大的奇迹”为核心问题,从文本中画出相关语句,通过理解、多种方法的读的
方式来把握奇迹,并深层次地感受到劳动者的智慧、血汗铸就奇迹。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了解长城的特点,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人文上的奇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感悟长城在建筑、军事、人文上的奇迹,并深层次地感受到劳动者的血汗、智慧铸就
奇迹。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
更深层次地感受到是设计者的智慧和劳动者的血汗铸就奇迹。
【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揭示问题
1.师:长城就像一幅美丽的画,长城就像一首优美的诗,就像一曲激昂的歌,长城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向我们诉说着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定感情基调,细细品位文本文字中所蕴含的深沉,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伟大。
】
2. 课件出示外国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3. 提问:听了对长城的赞誉之词你有什么感受?
4. 作者是怎样赞叹长城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那句话。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预设:如果学生说的准确就直接问有多少同学找的是这句话学生举手反馈,如果说得不准确,教师引导。
6.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板书:伟大奇迹)
【引出核心的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设条件。
】
过渡: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仔细的体会可以做简单的批注。
(二)探究汇报,相机指导
(通过前测,课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思考的共同点。
依据学生的汇报展开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要注意监控。
)
1.小组交流,教师监控
1.指名汇报
2.根据汇报调控教学流程
(1)人文奇迹感悟血汗和智慧
a.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
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b.围绕这句话来谈感受,回答问题。
c.引导学生体会
预设:两三千斤多少块这样的条石?
图片链接:
/htmledit/uploadfile/20110705135738992.jpg
d.找学生朗读。
e.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f.引导学生体会这样艰难的条件,最终劳动人民还是把这样浩大的工程建设成
功了他们靠的是什么?(中间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感受到劳动人民用智慧和
血汗创造的奇迹)
图片链接
/magazine/article/1672-6669/2004/07/bewu2004071
1-7-l.jpg
g.课件出示: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
城
h.课件出示,对比朗读,谈体会。
i.齐读。
过渡,还从哪里感受到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接着汇报。
(2)建筑奇迹,感悟壮美
a.汇报第一自然段内容。
b.预设:长一万三千多里(举例子: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长城,用了
尽500多天。
来体会长城的长)
图片链接:
/UploadFiles/2009-4/191759117217.jpg
c.重点处理“崇山峻岭”补充:八达岭高约千米。
图片链接:
/47/30/14300000937838128210309020823.jpg
d.读出美感,气势。
e.小结:长城用它独特,壮美令人折服,令世界惊叹为奇迹!(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还从哪里感受到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接着汇报。
(3)军事奇迹,感悟智慧。
a.学生汇报
b.预设:高大坚固像很宽的马路两米多高,成排的垛子
浏览资料,了解构造
文字链接
/question/322902618.html
c.依据汇报,学生对照长城图片构造。
从这些构造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UploadFiles/2007-11/25166790281.jpg
一方面:感悟到这些军事设施经过了近千年的风吹雨打,战争侵袭,长城
依旧,可见长城的坚固。
一方面:说明军事设施设计的周到巧妙,感悟智慧。
d.预设:如果学生感受不到长城构造体现的智慧就进行情境创设
一天,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又杀到了长城脚下,一场战争迫在眉睫。
在长城上保卫国家的官兵都会做些什么?(从瞭望口观察敌情,城墙之间
可以互相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
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长城的这样设计你能体会
到什么?
e.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的万里长
城。
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说得更加精彩?
f: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气魄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没有用气势雄伟呢?
(三)比较感悟,提升情感。
1.气魄和气势比较,体会出气魄有魄力的意思。
2.再齐读第四自然段。
朗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赞美)(四)回顾学法,总结写法
1.这篇文章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到文中找依据,最后解决问题) 2.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依板书整理思路,特别强调描写长城高大坚固用的整
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3.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长龙是有生命的。
如果把长城的外形归结为长龙的形,那么
什么是长龙的生命?(血汗和智慧魂)
(五)板书设计:
远长
近高大坚固
17长城(整体—部分)伟大奇迹(赞美)
联想智慧血汗(魂)
【课后反思】
本课中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以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上伟大的奇迹呢?”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在文本中寻找依据,通过画画批批的形式自己实践,同时结合自己的对长城资料的了解使这一问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入。
这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
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这是这节课收获之一。
另外,在课前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在课中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对长城的把握更加厚重,对于突破教学的难点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本节课收获之二。
因为为学生创设了比较大的探究空间,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容易汇报的零散。
这给教学过程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要深入探索更好的课堂监控方法,让教学过程在无痕的推进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