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1
第十章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示例一 教案

第十章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示例一★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寸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是一种时空观,古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仍在不断的变化,从中国古人的“天圆地方”说到近代西方的“日心说”,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甚至于以生命作为代价,直到今天仍然如此......本节课我们所学到仅是前人留下的沧海一粟。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一.你心中的宇宙:让学生通过交流与阅读了解到宇宙的“广袤无莹”宇宙阶梯数十亿个星系组成 太阳系:十万光年:9。
46X1015m(师)这么大的宇宙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二、宇宙的组成在学生回答后导出: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 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略谈“坐地日行八万里”“斗转星移”——运动观三、物质是由什么组成?探讨:玻璃杯的分割?盐的分割?猜想:有没有限度?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直径约10—10m(师)宇宙大的让难以想象,构成物质的小微粒小得令人惊讶?四、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师)冰、水、水蒸气均是由水分子组成。
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多彩的物质世界、宇宙和微观世界》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从容说课这一章我们学习完了,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学习厂质量和密度两个物理量,质量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三节学习了密度.密度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在奉节中还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对天平和员筒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第四节,我们在了解天平和量筒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际的操作,测量了一些物质的密度.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多彩的物质世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我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能力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密度.3.天平的使用.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3.公式ρ=Vm 的正确理解. 4.判断空心还是实心的问题.教学方法1.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砝码(每个砝码的质量).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例1:某仓库有一捆铁丝,其质量为7.9 kg ,测得直径为1 mm .问这捆铁丝有多长? 分析:铁丝的长度可用刻度尺量,但是一捆铁丝,用刻度尺量很不方便,利用密度公式间接求出就方便了.解法如下:已知:m =7.9 kg ,ρ铁=7.9×103kg /m 3,r =0.5 mm=0.5×10-3m求:L解:根据ρ=V m 得V =ρm =33/109.79.7m kg kg ⨯=10-3m 3 又因为铁丝可视为圆柱体,可由公式V=πr 2L 得:L=V/πr 2==⨯⨯--2333)105.0(14.310m m 1274m . 答:这捆铁丝长1274 m .例2:现有一台已调好的天平(配套砝码),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他辅助工具)测出一堆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 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达式.分析:从实验原理(ρ=Vm )来分析,要测出金属颗粒的体积才能解决问题,可是器材中没有量筒,但有装满水的烧杯,能不能用排水法,通过质量与密度的知识求出金属颗粒的体积呢?设想可测出盛满水的烧杯的质量(m 1),把颗粒加进烧杯,部分水(体积等于颗粒体积)溢出,再测出总质量(m 2).若事先测出颗粒的质量(m 0),我们再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m 0→金属颗粒的质量;m 1→m 杯+m 水;m 2→m 杯+m 0+m 剩水·则溢出水的质量m 溢=m 1-(m 2-m 0)→可以求出V 溢=V 金,问题就解决了.答案:实验步骤如下:(1)调节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的质量,记为m 0(2)测出装满水的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 1.(3)将金属颗粒装入烧杯中,让水溢出,等水面静止时测出金属颗粒、烧杯、剩下水的总质量,记为m 2.表达式:ρ=.)()(021002100水水金ρρm m m m m m m m V m --=--= 例3:有一架天平,没有量筒,要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并推导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分析:除天平和被测液体外,还需要一个烧杯(或烧瓶)和足量的水,用等积法测出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 1;(3)把烧杯中的水倒出来,再倒满被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4)计算液体的密度.因为V 液=V 水所以水水液液ρρm m =,即水液ρρm m m m -=-12得:ρ液=m m m m --12ρ水.。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01宇宙和微观世界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解:S光 S飞机
ct光 vt飞机
t飞机
ct 光 v飞机
3108 m/s 4.3年 3000m/s
4.3105年
例8
1、图2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 组成, 原子核由中子和 质子 组成.
2.下列氢原子的各种模型图中,正确的是 ( A )
电子
图2
3.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例9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哪种状态下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 )A
A.固态 C.气态
B.液态 D.一样大
例10下面所列出的星球中,都属于行星 的是( A )
A、地球 金星 海王星 B、太阳 地球 月亮 C、土星 水星 通信卫星 D、银河系 太阳系 地球
例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太阳系中,地球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在宇宙中,银河系是最大的星系。 C、在太阳系中,地球是最大的行星 D、在太阳系中,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例2.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 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原子结构 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 子结构与下列哪个物体相似 ( D )
A.西红柿 C.面包
B.西瓜 D.太阳系
例3.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B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D.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8)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8)镇定讲课步入九年级,学生对物理知识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他们期望更加深入地研究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课本从第十章开始介绍〝多彩的物质世界〞,从宏观走向微观又从微观走向宏观是本节的主体脉络.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宇宙的宽敞无垠;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宽敞无垠的宇宙中认识到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漫长经历.紧接着,课本从宏观宇宙谈到了微观的物质世界.分子、原子的介绍加深了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以后的几节课中,谈了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密度等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本节的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比较浅显地介绍了宇宙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纳米技术等,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因此在讲授本节时应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应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白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二、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体会了解一些现象.2.应用所学知识了解宇宙的构成,并会讲明一些常见的现象.三、德育目标1.通过介绍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关心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预备.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物体的三态变化.教学难点正确明白得宇宙及其组成.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教具预备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漂亮的世界上.大伙儿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漂亮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那个漂亮的地球.(教师引导同学们观看教材中图10.1-1和图10.1-2中的两幅图)[师]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咨询题呢?[生]宇宙的组成是如何样的呢?[生]太阳系的组成呢?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如何样运动的呢?[生]科学界讲火星上已发觉了生物生存的痕迹.[师]同学们的咨询题提得专门好,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新课教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师]奇异的宇宙中,一定有许许多多的物质未被发觉,大伙儿认为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各种各样的物质.[师)对,这些物质包括专门多,从〝小〞的讲,有我们人类以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从〝大〞的讲,有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这是同学们明白的天文知识. [生]地球处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此外还有假设干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太阳运动.[师]总结得专门好,课本上的两幅图,差不多专门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宽敞的宇宙.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生]既然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想想议议][师]:假如我们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碎片依旧玻璃,然后我们把碎片再分割.假如不断地分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生]假如能一直分割,分到最后依旧玻璃吗?[师]同学们提出的咨询题专门好,老师这儿有一块冰糖(教师出示).这块冰糖能不能无限分割下去呢?同学们讨论并请大伙儿大胆发表你的看法.[生]糖是甜的,开始分割时糖仍是甜的.假如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没有甜味的时候,就不再是糖了.[师]讲得专门好.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先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 [生]在分割玻璃的时候是不是也能够讲能保持玻璃这种物质原先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玻璃的〝分子〞呢?[生]我觉得是能够的.[师]组成玻璃杯的是玻璃分子,组成糖的是糖分子.[生]也能讲组成水的是水分子.[师]专门正确.现在谁能够告诉大伙儿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师]什么是分子呢?[生]保持物质原先性质的微小粒子叫做分子(molecule).[师]同学们总结得专门好.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物质就有一定的存在形状.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生]我明白,物质的存在形状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些在小学学过.[师]同学们能不能举例讲明呢?[生]教室的门、黑板、桌、椅差不多上固态.[生]我们喝的水、牛奶、饮料差不多上液态.[生]生活中离不开的空气是气态,氢气、氧气等差不多上气态,[师]物质的不同状态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样来区分它们呢?[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杯子,还有一些水,同学们注意观看.(教师将杯子拿在手中展现给同学们)[师]那个杯子是液体依旧固体?[生]固体.[师]它有没有固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圆柱体.[师]那么它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把杯子倒过来)看形状变了没有?[生]没有,依旧圆柱体.[师]那么它的体积变了没有?[生]没有.[师]同学们讲固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师]总结得专门好.[连续演示]老师往杯子里加满水盖上盖子[师]现在我往杯子里加满水,大伙儿看:现在杯子不动,那么水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呢?[生]有.[师]什么形状?[生]也是圆柱体.[师]那么这杯水有没有一定的体积呢?[生]有.[师](边讲边演示)现在,我把水倒入另一个和刚才形状不同的容器中,同学们观看,水的形状改变了吗?[生]改变了.[师]水的体积改变了吗?[生]水依旧刚才那么多,体积不变.[师]因此,我们又能够发觉液体有什么特点呢?[生甲]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生乙]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师]两位同学讲得都专门好.同学们能不能讨论一下气体有什么特点呢?[生]关于气体,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讲过圆形的空气,也没有听讲过有方形的空气,讲明空气并没有固定的形状.[生]我们也没有听过有一杯空气、一盆空气的讲法,因此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生]气体的特点是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师]同学们归纳得专门准确.我们周围的物质一样有三种状态.同学们考虑,物质的状态是不是永久不能改变呢?[生](摸索讨论后回答)我们认为某一种物质的状态是能够变化的,如水在专门冷时能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水开了后还会变成水蒸气,由液态变成气态.[生]我们在第一册中学过的物态变化,讲明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差不多上能够转化的. [师]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如何变化呢?[想想议议][师]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依旧变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讲明吗?[生]我明白液态变成气态时,体积确信是增大的.比如水沸腾时,蒸气满房子差不多上.[生]我认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是减小的.点燃蜡烛时,火焰周围的液体满满地,甚至会流出来成为烛泪,但吹灭蜡烛后,液体凝固后中间会凹下去.[生]我也在电视上看到过炼钢厂钢水凝固成钢锭时,凝固面是凹陷的,因此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会变小.[生]我觉得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不一定要减小.比如水变成冰时体积是变大了.[师]同学们讲得都有道理.有一点同学们没有异议,确实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什么缘故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内容及图10.1-6,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成.[生]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积也发生变化,要紧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生]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列规那么,就像现在上课时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大伙儿周围空间专门小,同时相互之间有力的作用,因此固体的形状比较固定时,体积也是固定的.[生]液体物质的分子能够移动,就像下课后同学们的运动.尽管能够活动一下,但终究不出学校的范畴,这确实是液体分子虽可运动,但依旧有约束力的,因此液体有流淌性,但总会保持一定的体积.[生]气体的分子几乎不受力的约束,就像放学乱跑的学生,最后可跑到专门远的地点,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生]看来,分子的排列对物质的存在形状阻碍专门大,但分子又由什么组成的呢?4.原子结构(教师出示原子结构模型图)[师]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放录像]原子的组成.[师]物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相信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会为认识世界的隐秘作出自己的奉献.[科学世界][师]请同学们在课后阅读〝纳米科学技术〞,了解纳米方面的知识,并收集纳米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互相交流.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宇宙差不多由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等星系组成.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进一步深化了物质的存在形状,同时阐述了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状的特点及微观模型,了解了组成物质世界的分子及原子的结构,初步了解了微观世界.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鼓舞学生尽可能地多列举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不要怕错误,贵在让学生积极参与. 2.银河系专门大,因此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速c=3×108m/s.1光年=3×108 m/s×365×24×3600 s=9.64×1015m.3.略4.略五、板书设计宇宙及微观世界宇宙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先性质的微小粒子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液、气〕特点微观模型六、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在课后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宇宙的进展及微观世界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1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辽阔的宇宙中,而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宇宙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学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本节书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两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世界,使学生在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有了科学的基础,它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又是学生学习后面的分子动理论的基础,而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些观点还是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
所以把本节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认识过程,具有其科学性。
本节内容是从旧教材的分子动理论中有机地分割出来的,主要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过程上加以了强化,然后对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注重了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规律,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而旧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显得直接而淡漠,更多的是以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
除“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需要学生达到知道的层面外,课标对本节知识的要求都属于了解范畴,课标和大纲的区别更大地体现于课标对人类认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过程的强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学 校:石门实验学校 主讲教师:陈吕兵 授课班级:310 人 数:50授课时间:2003年9月1日课前准备:蔗糖一瓶 红色乒乓球一个(代表太阳、原子核)白色乒乓球10个(代表行星、电子) 新课引入师:电脑显示飞碟图片。
(问学生展示的是什么?) 生答:飞碟(UFO ) 师:外星人真的存在吗?生: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物理教学设计 《宇宙和微观世界》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
《多彩的物质世界》学习讲义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二. 规律方法指导(一)课程标准要求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2)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重点难点突破重点1:以宏观物质世界看物质的微观组成宇宙非常大,太阳、地球、月亮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它们又含有很多很多更小的物体;物体又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核外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又可以分为夸克,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探索的不断深入,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宏观物质世界和物质的微观组成之间的联系可用图1从大到小简单表示出来:宇宙→物质(从大到小: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地球上万物)→分子→图1思考:夸克是否是粒子的最小微粒?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深入,人类会有更新的发现,所以不能说夸克是最小的微粒。
[例1]:把下列物体尺度的大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太阳、分子、桌子、地球、电子、夸克。
分析:由图1看出:太阳最大,依次是地球、桌子、分子、电子、夸克。
答案:太阳→地球→桌子→分子→电子→夸克重点2: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物质存在不同的状态,主要由、决定的。
固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大,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振动;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可以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气体分子作用力最小,分子可以充满整个空间,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无流动性;液体无一定形状,有流动性;气体既没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多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小(除水外,水结成冰时体积变大);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显著增大。
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

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您举荐的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初三物理教案: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内容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物质的世界指的是物质的形状及其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等,其核心内容是对宏观的物质和微观的物质世界有所认识,明白得它的关键确实是要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经历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的研究过程。
学生往常原子的组成本节课的内容确实是在此基础上进展来的,由于它与以后的质量、密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本学科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本学科力学的基础部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区分物质的微观与宏观,解决那个问题的关键是多从生活入手,从生活中认识物质的概念。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 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2、目标分析:(1)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确实是指明白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且能形象的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的结构,同时说出各自的性质。
(2)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确实是指让学生明白物质世界能够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专门大,大多距离我们专门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和研究。
(3)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确实是指让学生明白纳米是个长度单位,而且是现在物理学得尖端科学。
三问题诊断分析这一节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不管是宏观依旧微观学生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只能借助借助多媒体,通过目前科学界的仅有的一些照片来让学生感受到物质世界的丰富多彩。
另外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模型学生也专门难想象只能借助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上课的学生还有踢足球的运动员等等形象的实例来比喻他们的微观模型。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知识结构(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 、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 、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三)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九年《多彩的物质世界》word教案.doc

课题:第1节宇宙和微观世界课型:新授执笔:高永佳审核:初三物理科组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
学习器材:挂图或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学前准备:1、观察课本上4页的图和文字,你将会学到宇宙有多大?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所处的星系叫什么?光通过它需要多少时间?光年是什么的单位?太阳有多少行星绕它转动?2、看第5页的内容你学到: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叫做分子?分子有什么性质?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什么形式存在?分子还可以分吗?3、通过第6页的内容你会学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变大还是变小?什么物质比较特别?什么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什么物质具有流动性?4、通过第7页的内容你会知道:分子由什么组成?原子的结构与什么相似?原子由什么组成?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它们的直径用什么来作为单位?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飞天,让我们感到再次祖国的强大和宇宙的浩渺。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讲授新课观察教科书第4页图11-1-1和图11-1-2的挂图,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1.宇宙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2.广阔无限的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把能保持糖这种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做糖的“分子”。
总结:糖这种物质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跟踪练习: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教案

宇宙和微观世界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了解宇宙的组成和运行规律;3.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4.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组成和运行规律a.太阳系;b.星系和宇宙结构;c.星际空间和宇宙学原理。
2.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a.原子和分子的组成;b.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c.相互作用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宇宙壮丽的景象,引起学生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2.宇宙的组成和运行规律(25分钟)a.太阳系: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各行星的特点。
b.星系和宇宙结构:介绍星系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大小和规模。
c.星际空间和宇宙学原理:介绍星际空间的特点和宇宙学的研究方法。
3.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30分钟)a.原子和分子的组成:介绍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b.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介绍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c.相互作用的原理:介绍电磁力、强力、弱力和引力等相互作用的原理和作用范围。
4.深化学习(30分钟)a.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知识。
b.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考。
5.总结与展望(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望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宇宙景象的多媒体设备;2.电子媒体或图书馆提供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相关资料。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例子解释概念和原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多彩的物质世界全章教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专题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一颗很小的行星,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
那么,构成宇宙的微小颗粒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学完本专题后你应该做到的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下面我们这样来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宇宙与微观世界让我们来阅读下面的资料宇宙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关注、困惑、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
1543年,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测查和分析,发表了“日心说”。
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深入到了更为宽广的星空。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849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预测天王星的存在外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并计算出了这颗行星的运动轨迹。
不久,在预测的轨道上发现了海王星。
飞向太空一直是人类不灭的理想,1957年10月,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196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载人飞船“神州五号”升入太空。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中一颗很小的行星。
太阳系除了太阳这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9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大量的彗星和流星。
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40万亿千米,光从比邻星发出需要4.2年才能到达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其中仙女座河外星系是离银河系比较近的一个星系,从仙女座发出的光需要200万年才能到达地球,也就是说,我们在夜空中所看到的仙女座已是200万年前的仙女座了。
《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教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6)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7)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9)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1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3)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3)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4)密度的测量2.难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3)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本章共分四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课时第二节质量1课时第三节密度1课时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复习和总结4课时§10—1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多彩的物质世界教案1

多彩的物质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使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知识回顾:宇宙:由组成。
物质:由组成。
1、宇宙和微观世界2、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的多少(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无关。
(3)、国际单位:单位常用单位:换算关系:1t= Kg 1Kg= g 1 g= mg(4)、放:天平放在台上。
拨:游码拨回。
使调:调使指针指在或实验室测量用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应向调平衡螺母使横工具方梁平衡。
法测:物体放,砝码放,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直到横梁平衡。
读:物体的质量等于加上。
1、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
注意事项 2、用加减砝码。
3、潮湿或化学物品不能放在天平托盘中。
(5) 、常用工具。
3、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
(3)、单位:。
换算关系:。
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
(4)、对密度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公式只是密度的定义式、测量式,而不是密度的决定式,物体的密度跟它的和无关。
(5)、密度在外界因素(如温度)改变时将会发生改变,如在密闭的容器内压缩气体时,质量体积密度。
4、测量物质密度:(1)、不规则固体(不溶于水)测量顺序:①、。
②、。
③、。
(2)、液体的测量顺序:①、。
②、。
③、。
5、密度与社会生活:(1)、利用密度鉴别物质ρ=m/V 。
(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质的质量 m=ρV 体积 V =m/ρ判别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课堂练习:1、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则一名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数值中的()A、0.005m3B、0.05 m3C、0.5 m3D、5 m32、用体温计测人体温度时,体温计内水银不变的是()A、质量B、密度C、温度D、体积3、最多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也能装1Kg的(),(ρ硫酸>ρ水>ρ酒精>ρ汽油)A、酒精B、汽油C、硫酸D、都可以4、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理解()A、同种物质的密度ρ只跟其质量成正比B、同种物质的密度ρ只跟其体积成反比C、同种物质的质量m只跟其体积成正比D、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形状有关5、a 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6、一只空瓶子装满水时总质量为400g,装满酒精时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质量是 g,容积是(ρ=0.8×103 Kg/m3)酒精7、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的煤油的密度。
多彩的物质世界

多彩的物质世界一. 本周教学内容:本周学习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可分为三部分:(1)宇宙和微观世界。
(2)质量。
(3)密度。
二. 重点、难点:(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 知道:宇宙是非常广阔的,但也是由物质组成的。
而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保持物质性质的分子组成的。
2. 能描述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特征,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特征: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被压缩,不能流动;液体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能被压缩,但能够流动;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流动。
3.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都是由夸克构成的……4. 初步了解纳米和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符号是nm、1nm=10-9m。
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
二. 质量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m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3.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 质量的测量——天平。
(1)天平在使用前,应先对其进行调节;调节天平可分为三步:放:把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拨: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若横梁左臂偏高(指针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左调。
(2)天平使用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读取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时,应以它的左侧为准)(3)使用天平时还应注意,每架天平都有一定的注意事项。
(4)如何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如何称出液体的质量?三. 密度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属性,用密度表示。
2.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 了解原子的结构;
(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 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教学过程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
(1)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
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我国“神舟”号飞船的五次成功飞行。
宇航员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宇宙的奥秘将逐渐被
揭示。
3、宇宙的组成
问题:宇宙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
1、问题: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希腊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
但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
到底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2、分割物质实验:
物质分割有一个限度,分割到这一限度时小粒子能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但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
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主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第一个把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蜡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液体蜡在凝固时体积缩小,中间凹陷
下去。
)
2、问题: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
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缩小,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
物质由分子组成,那么,物质存在的形式与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否联系呢?
3、探究: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堂上听课,课间在教室里活动时,课间在操场上自由活动时这三种情况下活动的状态和活动空间。
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结论:根据以上探究,可以认为物质存在的形式与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有关。
四、原子结构
我们知道了物质同分子组成,人们又猜测分子能不能继续分割?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并把这样的粒子称为原子。
同时还发现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相等。
原子核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夸克组成……
课堂练习:
1、我们人类生活在广阔的宇宙里,太阳是中一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人类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条轨道上运行。
目前发现的太阳系有大行星。
2、物质由微小的粒子组成。
这些微小粒子保持了物质的性质,我们叫它。
由于它的体积很小,一般要用观察。
3、固态物质中,粒子之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和。
4、液体没有确定的,具有。
气体粒子之间作用力小,故气体容易
被。
并具有性。
5、物质由组成。
分子由组成。
原子核外的电子绕运动。
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体积都变小
B、体积都变大
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
D、无法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C、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
D、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8、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12nm=1.2×109m
B、12nm=1.2×10-9m
C、12nm=12×109m
D、 12nm=12×10-9m
9、下列对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的排列规则,就像学生做广播体操一样
B、液态物质的分子可以移动,就像操场上踢足球的学生一样可以在球场上跑动
C、气态物质的分子几乎不受力,就像下课以后的同学可以自由活动
能力提高
10、探究: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选用熟动物油作为探究对象。
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
观察:它的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你还可以用什么物质进一步进行探究?
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11、探究:水结成冰以后,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分析结论:
交流:通过第10题和第11 题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
《宇宙和微观世界》重点知识突出,沿着如下的顺序: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展开,知识结构比较合理。
教学中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讨论,开展学习。
让学生自由探索,总结规律。
例如设计模拟固态、液态、气态模型游戏,使学习变得不再乏味,这样寓教寓乐,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效果很好。
又如:在学习分子概念时,利用分割糖块为例来学习分割的限度,引入分子的概念。
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学生对分子、原子结构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
还有待于化学教学进一步学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