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控制
片剂质量控制要点
![片剂质量控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19ae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c.png)
片剂质量控制要点1.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是片剂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质量标准应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药效学性质、微生物学性质等指标。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需要参考药典相关规定、国家法规、药品注册要求等,并结合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2.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片剂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纯度、稳定性、可获得性以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在原材料进厂前应进行严格的进货验收,包括外观检查、质量合规证明文件检查以及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检验。
3.生产工艺的控制生产工艺的控制是片剂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应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记录,包括原料粉碎、混合、压片、包衣等环节的控制。
同时,应对关键步骤进行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确保每个关键环节的操作符合质量标准,并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控制。
4.成品检验与评价成品的检验与评价是片剂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析出物、释放度等指标的测定,以确保成品符合质量标准。
评价则是通过对成品效果的观察和测定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包括药效学评价、稳定性研究以及缺陷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
5.装运、包装与储存控制片剂在装运、包装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湿气、温度、光照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影响其质量和稳定性。
所以在装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受潮、碰撞等,包装要符合规定的要求,并要设置合适的储存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的控制,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总之,片剂质量控制的要点主要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原材料的选择与检验、生产工艺的控制和成品的检验与评价,以及装运、包装与储存的控制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片剂药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9cde1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1.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1. 原料药的选择和质量要求在片剂的制备过程中,原料药的选择至关重要。
需要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原料药,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原料药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纯度、含量、溶解度等指标。
2. 制剂工艺的优化片剂的制备过程中,制剂工艺的优化对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合理选择制剂工艺参数,如颗粒大小、压片力度、压片速度等。
同时,需要确保制剂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 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针对片剂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适合的质量控制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含量测定、溶解度测试、释放度测试等。
这些方法需要符合药典标准,并具有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4. 质量控制记录的管理在片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记录的管理。
包括原料药的批号记录、制剂工艺参数的记录、质量控制方法的执行记录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溯质量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改进。
三、质量评价1. 外观评价片剂的外观评价是判断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需要评估片剂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
外观评价可以通过目测或者使用仪器进行。
2. 含量评价片剂的含量评价是判断片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需要通过含量测定方法,确定片剂中活性成份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含量评价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3. 溶解度评价片剂的溶解度评价是判断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需要通过溶解度测试,确定片剂在一定时间内的溶解度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溶解度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溶出度测试、离子强度法等。
4. 释放度评价片剂的释放度评价是判断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需要通过释放度测试,确定片剂中活性成份的释放度是否符合要求。
常用的释放度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溶出度测试、离子强度法等。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e71bc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a.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概述: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片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片剂的质量控制1.1 成份控制片剂的质量控制首先要确保其成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和配方的准确性。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需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纯度等方面的测试,确保其符合药典标准。
配方的准确性需要严格按照处方要求进行配比,遵循工艺规程,确保每一个成份的含量符合规定。
1.2 制剂工艺控制片剂的制剂工艺对于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制剂工艺包括混合、压片、包衣等环节。
混合过程需要确保每一个成份均匀分布,避免浮现不均匀的现象。
压片过程需要控制压力、速度和时间等参数,确保片剂的硬度和溶解度符合要求。
包衣过程需要控制包衣剂的质量和包衣膜的厚度,以保护片剂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1.3 质量标准控制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对于片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质量标准应包括外观、尺寸、含量、溶解度、释放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应符合药典标准,并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进行调整。
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临床需求和药物特性,确保片剂的质量符合治疗要求。
二、片剂的质量评价2.1 外观评价片剂的外观评价是对其外观特征进行检查和判断。
外观评价包括颜色、形状、光泽、表面平整度等方面。
通过外观评价可以初步判断片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
2.2 物理性质评价物理性质评价主要包括片剂的硬度、厚度、分量等方面。
片剂的硬度评价可以通过硬度计进行测定,硬度与片剂的溶解度和崩解时间有一定的关系。
片剂的厚度和分量评价可以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测定,确保片剂的尺寸和分量符合要求。
2.3 质量指标评价质量指标评价是对片剂的含量、溶解度、释放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
含量评价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确保片剂中活性成份的含量符合规定。
溶解度评价可以通过体外溶出度试验进行测定,评估片剂在体内的溶解性。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ddd19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7.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二、外观质量控制与评价1. 外观要求: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形状、颜色和光泽。
无明显的裂纹、破碎、磨损、污染等缺陷。
2. 外观检查方法:使用肉眼对片剂进行观察,检查是否符合外观要求。
3. 外观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企业内部标准,对片剂的外观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等。
三、重量控制与评价1. 重量要求:片剂的重量应符合规定的范围。
2. 重量检查方法:使用电子天平对一定数量的片剂进行称重,计算平均重量,并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3. 重量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企业内部标准,对片剂的重量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等。
四、硬度控制与评价1. 硬度要求:片剂的硬度应符合规定的范围,以确保片剂在包装和携带过程中不易破碎。
2. 硬度检查方法:使用硬度计对一定数量的片剂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与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3. 硬度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企业内部标准,对片剂的硬度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等。
五、含量均匀性控制与评价1. 含量均匀性要求:片剂中的药物成分应均匀分布,确保每片剂中含有相同的药物含量。
2. 含量均匀性检查方法:取一定数量的片剂,将药物成分提取,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并计算出含量的标准差。
3. 含量均匀性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企业内部标准,对片剂的含量均匀性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等。
六、溶出度控制与评价1. 溶出度要求:片剂中的药物成分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规定的溶出度。
2. 溶出度检查方法:使用适当的溶出度试验方法,将片剂置于溶液中,通过测定溶出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评估溶出度。
3. 溶出度评价标准:根据国家药典或企业内部标准,对片剂的溶出度进行评价,如合格、不合格等。
七、稳定性控制与评价1. 稳定性要求:片剂应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保持稳定性,确保药物成分不会发生显著的降解或变化。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a5ec19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0.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概述: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等优点,因此在医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片剂的外观特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药效性质等方面,详细阐述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外观特征1.1 外观质量: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光泽等。
外观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和用药依从性。
1.2 尺寸和厚度:片剂的尺寸和厚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以确保患者在服用时能够方便地吞咽和吸收。
1.3 表面光滑度:片剂的表面应光滑均匀,不应有明显的凹凸和破损,以免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二、物理性质2.1 崩解时间:片剂的崩解时间是指药物在体内溶解和释放的时间。
崩解时间的快慢与片剂的成份、制备工艺等因素密切相关,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2.2 均匀度:片剂的均匀度是指药物在剂型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均匀度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疗效,不均匀分布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不足。
2.3 硬度:片剂的硬度是指片剂在受力下的抗压性能。
适当的硬度可以保证片剂的稳定性和耐崩解性,过硬或者过软的片剂可能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
三、化学性质3.1 药物含量:片剂的药物含量是指片剂中所含药物的质量。
药物含量的准确性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过高或者过低的药物含量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或者治疗效果不佳。
3.2 杂质含量:片剂中可能存在一些与药物无关的杂质,如残留溶剂、重金属等。
杂质含量的控制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药典要求,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3.3 药物稳定性:片剂的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片剂中的化学稳定性。
药物的稳定性受到光、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片剂的贮存条件和有效期限需要严格控制。
四、药效性质4.1 药物释放:片剂的药物释放是指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方式。
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方式与片剂的制备工艺、药物的溶解性等因素相关,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312a1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8.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概述: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格式。
一、质量控制1. 片剂的外观要求: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形状、颜色和尺寸。
外观应无明显的破损、裂纹、凹凸等缺陷。
颜色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2. 片剂的质量参数:a. 药物含量:片剂的药物含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每片剂中含有足够的活性成分。
b. 崩解时间:片剂的崩解时间是指片剂在合适的溶液中完全崩解所需的时间。
崩解时间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药物的释放符合预期。
c. 含水量:片剂的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以确保片剂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d. 药物颗粒大小:片剂中药物颗粒的大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以确保药物的均匀性和溶解度。
3. 片剂的生物等效性: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通过生物等效性研究,可以评估片剂的药效和安全性。
生物等效性研究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
二、质量评价1. 片剂的质量控制记录:片剂的质量控制记录应包括原辅材料的采购记录、生产过程中的监控记录、成品检验记录等。
这些记录应详细、准确,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保存。
2. 片剂的稳定性评价:片剂的稳定性评价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片剂的质量特性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稳定性评价应包括药物含量、外观、崩解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评价结果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 片剂的药效评价:片剂的药效评价是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片剂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 片剂的质量问题处理:如果发现片剂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质量问题的处理应包括对原因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处理结果应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结论:片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是确保片剂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可以保证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和治疗效果。
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应符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97698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1.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概述:片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对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阐述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包括原料药的选择与质量要求、制备工艺的控制、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释放与溶出度、片剂的稳定性以及片剂的外观。
正文内容:1. 原料药的选择与质量要求1.1 选择合适的原料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适合的原料药。
1.2 质量要求:原料药必须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包括纯度、含量、杂质等指标。
2. 制备工艺的控制2.1 工艺流程的优化:通过优化制备工艺流程,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2.2 工艺参数的控制:控制制备工艺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pH值等,以确保片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3 制剂工艺的验证:对制备工艺进行验证,确保片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3.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3.1 药物的溶解度:评估药物的溶解度,确定其在胃肠道中的溶解速度和溶出度。
3.2 药物的晶型与物理状态:研究药物的晶型和物理状态对片剂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
3.3 药物的颗粒度和粒度分布:评估药物的颗粒度和粒度分布,确保片剂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4. 药物的释放与溶出度4.1 评价药物的释放速度:通过体外释放试验,评价药物在片剂中的释放速度。
4.2 药物的溶出度:评估药物在溶液中的溶出度,确定其在胃肠道中的溶出速度和溶出度。
5. 片剂的稳定性5.1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评估药物在片剂中的化学稳定性,确定其在保存期限内的质量和稳定性。
5.2 片剂的物理稳定性:研究片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物理稳定性,如温度、湿度等。
6. 片剂的外观6.1 外观质量:评估片剂的外观质量,包括色泽、形状、表面光滑度等。
6.2 片剂的标识和包装:确保片剂的标识和包装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6.3 片剂的易用性:评估片剂的易用性,包括易于咀嚼、吞咽等。
总结: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确保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c8e46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9.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领域。
保证片剂的质量,对于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包括理化性质、药物含量、溶解度、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理化性质的控制与评价1. 外观检查: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外观特征,如形状、颜色、光泽等。
外观检查可以通过目视和显微镜观察进行。
2. 尺寸和重量:片剂的尺寸和重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尺寸可以通过测量片剂的直径、厚度和重量来评价。
3. 硬度测试:片剂的硬度对于其在包装、携带和服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易用性至关重要。
硬度测试可以通过使用硬度计来进行。
4. 破裂性测试:片剂的破裂性指的是片剂在口腔中的迅速分散和溶解能力。
破裂性测试可以通过浸泡片剂在模拟体液中,观察其在规定时间内的破裂情况来评价。
三、药物含量的控制与评价1. 药物含量测定:药物含量是评价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药物含量测定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方法进行。
2. 均匀性测试:片剂中药物的分布均匀性对于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均匀性测试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取样点,测定不同位置的药物含量来评价。
四、溶解度的控制与评价1. 溶解度测定:片剂的溶解度直接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解速度和吸收率。
溶解度测定可以通过浸泡片剂在模拟体液中,测定药物在规定时间内的溶解度来评价。
2. 溶出度测定:溶出度是指片剂中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片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溶出度测定可以通过使用溶出度测试仪来进行。
五、稳定性的控制与评价1. 加速稳定性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可以通过暴露片剂在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观察药物含量、外观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评估片剂的稳定性。
2. 长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可以通过将片剂在规定条件下保存一定时间,观察药物含量、外观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评估片剂的稳定性。
六、总结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
片剂生产质量控制要点探讨
![片剂生产质量控制要点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6a338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d.png)
片剂是药品生产中的常见剂型之一,片剂的质量控制是其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制药企业的重要责任。
下文将从片剂的生产工序流程出发,介绍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01、保证工序和环境的卫生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生产结束清场完毕后,应仔细检查工艺卫生与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应确保操作间温湿度、压差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所用设备、工器具必须清洁,避免使用易碎、易脱屑、易长霉器具;所用内包装材料也必须符合卫生标准。
一般来说,环境卫生生产操作间的洁净级别为D级,环境卫生须符合要求,具体来说,操作间捕尘设施应完好;生产前,应确保无上一批遗留物料,门窗、天棚、墙壁、地面、灯罩应保持干净无浮尘、光洁、明亮;排风口应干净无污迹,在平时就应注意环境维护,保证药品的清洁生产。
02、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在生产前的准备阶段,各工序应接收批生产记录,仔细阅读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批量等内容;检查房间是否悬挂“已清洁”标识,本班生产日期是否在清洁有效期内;同时,依次检查各设备、容器具的清洁状态,确保在清洁有效期内。
操作人员应根据批生产记录中“生产前确认”栏目逐项进行检查确认,在复核人复核合格并经QA(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开始生产;此时,还应将房间上“已清洁”状态标示换为“生产中”。
进行领料前,应确保天平和秤在使用前已校验合格。
领料时,岗位人员应根据批生产记录和生产指令单,打印好领料单,交给仓库人员;仓库物料管理员根据领料单备料后,由相关人员送至车间的拆外包间;待物料送到指定区域后,领料岗位人员应根据批生产记录、领料单核对物料名称、代码、批号、数量等信息是否正确无误;确认后,领料人应对物料包装外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将其转移到物料暂存区。
03、配料过程中的注意点在配料前,应检查房间的温湿度及压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检查所使用的度量衡器是否在校验合格的有效期范围内;检查所使用的容器具的清洁状态,确保在清洁有效期范围内;操作人员应按照生产指令单核对物料的标签信息,包括物料名称、物料编码、物料批号及有效期。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5baf0e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3.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控制1.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1)原料药的纯度检测: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者气相色谱法(GC),对原料药的纯度进行检测。
(2)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采用合适的定量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UV)或者荧光分光光度法(FL)等,对原料药的含量进行测定。
(3)原料药的微生物检测:使用适当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法或者培养法,对原料药进行微生物检测。
2. 辅料的质量控制(1)辅料的纯度检测:对辅料进行纯度检测,确保其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
(2)辅料的重金属检测:使用适当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辅料进行重金属检测。
(3)辅料的溶解度测定: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离子色谱法(IC)或者滴定法,对辅料的溶解度进行测定。
3. 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1)片剂的制备工艺:确保片剂的制备工艺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如药物的配方、混合时间、压片力度等。
(2)片剂的质量控制点:在制备过程中设定质量控制点,如原料药的添加量、混合时间等,以确保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3)片剂的质量测试:对制备好的片剂进行质量测试,如外观检查、均匀度测试、硬度测定、溶解度测定等。
三、质量评价1. 片剂的外观评价(1)颜色和形状:对片剂的颜色和形状进行评价,确保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
(2)表面光滑度:使用适当的仪器,如表面光滑度仪,对片剂的表面光滑度进行评价。
(3)杂质和破碎:对片剂中的杂质和破碎情况进行评价,确保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
2. 片剂的物理性质评价(1)均匀度: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药物释放度仪,对片剂的均匀度进行评价。
(2)硬度:采用合适的硬度测试仪器,对片剂的硬度进行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6a660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a.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作为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本文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质量控制的标准、检测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等。
二、质量控制标准1. 药典标准:片剂的质量控制通常依据药典标准进行。
药典标准包括国家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其中国家药典是我国药物质量控制的法定标准。
片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应包括外观、含量、溶解度、溶出度、均匀度、稳定性等指标。
2. 工艺标准:片剂的制备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工艺标准应包括原料药的选择和检验、制剂工艺的设计和验证、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等。
工艺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到片剂的特点和目标产品的要求。
三、质量控制方法1. 外观检查:外观是片剂质量的直观表现,应符合药典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外观检查包括片剂的颜色、形状、尺寸、表面光滑度等方面。
2. 含量测定:片剂的含量应符合药典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常用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含量测定应选择适合的方法,并进行合适的验证。
3. 溶解度测定:片剂的溶解度是其药物释放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溶解度测定方法有旋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等。
溶解度测定应考虑片剂的特点和目标产品的要求。
4. 溶出度测定:片剂的溶出度是其药物释放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有流动体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溶出度测定应选择适合的方法,并进行合适的验证。
5. 均匀度检查:片剂的均匀度是指剂型中药物含量的均匀分布程度。
常用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有荧光法、红外光谱法、显微镜法等。
均匀度检查应考虑片剂的特点和目标产品的要求。
6. 稳定性研究:片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在制剂中的质量和疗效的保持程度。
稳定性研究应包括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温度湿度试验等。
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应与药典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价。
四、评价指标1. 合格率:片剂的合格率是指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片剂所占的比例。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b883f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c.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为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1.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原料药是片剂的主要成份,其质量直接影响片剂的质量。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原料药应符合规定的外观要求,如颜色、形状等。
- 纯度检查:对原料药进行纯度检测,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 溶解度检查:检测原料药的溶解度,确保其能够在制剂过程中充分溶解。
- 稳定性检查:对原料药进行稳定性测试,判断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2. 辅料的质量控制辅料是片剂中除原料药外的其他成份,对片剂的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纯度检查:对辅料进行纯度检测,确保其不含有有害物质。
- 物理性质检查:检测辅料的物理性质,如颗粒度、流动性等。
- 稳定性检查:对辅料进行稳定性测试,判断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 制剂工艺的质量控制制剂工艺是指制备片剂的具体工艺过程,质量控制包括以下方面:- 工艺参数控制:控制制剂工艺中的各项参数,如搅拌时间、干燥温度等。
- 制剂过程监控:对制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个步骤按照要求进行。
- 制剂工艺验证:对制剂工艺进行验证,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制备出符合要求的片剂。
三、质量评价1. 外观评价外观是片剂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包括以下方面:- 形状评价:评估片剂的形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圆形、椭圆形等。
- 色泽评价:评估片剂的颜色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白色、黄色等。
- 表面光滑度评价:评估片剂表面的光滑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 物理性质评价物理性质是片剂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评价包括以下方面:- 厚度评价:评估片剂的厚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厚度均匀性等。
- 硬度评价:评估片剂的硬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质地硬度、断裂性等。
- 可分性评价:评估片剂的可分性,即是否容易分割成相等的剂量。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45de9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5.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概述: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稳定性好等优点。
然而,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药效学和稳定性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物理性质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1 外观与形状: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外观和形状,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药物。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目测和测量外观参数,如颜色、形状、尺寸等。
1.2 崩解时间:片剂的崩解时间是指片剂在体内彻底崩解所需的时间。
崩解时间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可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进行,以确保片剂在体内能够及时释放药物。
1.3 片剂硬度:片剂硬度是指片剂在外力作用下的抗压能力。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硬度测试仪的测量和压缩试验等,以确保片剂具有适当的硬度,不易碎裂或者变形。
二、化学性质的质量控制与评价2.1 药物含量:片剂中药物的含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以确保每片剂的药物剂量准确。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以测定药物的含量。
2.2 杂质含量:片剂中的杂质含量应符合规定的限度,以确保片剂的纯度和安全性。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以测定杂质的含量。
2.3 溶出度:片剂的溶出度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从片剂中溶出的百分比。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体外溶出度试验和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以确保片剂的溶出速度符合要求。
三、生物性质的质量控制与评价3.1 生物可及性:片剂的生物可及性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程度。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以评估片剂的生物可及性。
3.2 药代动力学参数: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药物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评估片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3.3 不良反应: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还需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
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临床试验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以评估片剂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风险。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43ca5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f.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1. 原辅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片剂的原辅材料包括活性成分、辅料和包衣材料。
活性成分应符合药典规定的纯度标准,并通过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检验。
辅料和包衣材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如颗粒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2. 生产工艺的控制片剂的生产工艺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包括制粒、混合、压片、包衣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以确保片剂的质量稳定。
3. 药物释放度的测试片剂的药物释放度是评价其质量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体外溶出试验,可以测定片剂中活性成分的释放速率。
药典中有详细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包括使用溶出器进行试验,并根据曲线图计算释放度。
4. 片剂的物理性质测试片剂的物理性质测试包括外观、尺寸、硬度、断裂性等指标的测定。
外观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尺寸和硬度应在一定范围内,断裂性应符合制剂的要求。
5. 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片剂的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如密封性、防潮性、防光性等。
包装材料的质量控制可以通过物理测试和化学测试来进行。
三、质量评价1. 药物含量的测定片剂的药物含量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药典规定的方法,可以测定片剂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2. 不溶性物质的测定片剂中的不溶性物质会影响其溶解度和药物释放度。
药典中规定了不溶性物质的限度,并提供了相应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
3. 包衣膜的质量评价片剂的包衣膜质量评价包括外观、厚度、溶解性、稳定性等指标的测定。
外观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厚度应在一定范围内,溶解性和稳定性可以通过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4. 药剂稳定性的评价片剂的药剂稳定性评价是为了保证其质量在有效期内不发生变化。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aec278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9.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1. 成份检查片剂的成份检查是确保药物含量准确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药典方法或者自行开辟的分析方法进行成份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主要活性成份、辅料和可能存在的杂质。
同时,需要确定成份检查的限度和容许误差。
2. 物理性质检查片剂的物理性质检查是对其外观、尺寸、硬度、断裂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尺寸检查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硬度检查可以通过硬度计进行测定;断裂性检查可以通过断裂试验进行评估。
3. 可溶性检查片剂的可溶性对于其溶解速度和药物释放具有重要影响。
可溶性检查可以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进行评估。
试验条件需要符合相关药典或者自行开辟的方法。
4. 稳定性检查片剂的稳定性是指其在储存期间是否能保持其质量和疗效稳定。
稳定性检查可以通过加速稳定性试验进行评估。
试验条件需要符合相关药典或者自行开辟的方法。
5. 包装检查片剂的包装检查是确保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包装检查包括包装材料的选择、密封性能的测试、防潮性能的评估等。
三、质量评价1. 质量标准片剂的质量标准是对其质量特性的要求。
质量标准应包括成份含量、物理性质、可溶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和限度。
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参考相关药典或者自行开辟的方法,并结合临床需要和药物特性进行调整。
2.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对片剂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包括均值-极差图、均值-标准差图等。
通过质量控制图可以监控片剂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评估是对片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常用的质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
通过质量风险评估可以识别潜在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e4aea6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6e.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中。
为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包括原料选择、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药物释放度和稳定性等。
二、原料选择1. 药物原料:选择高纯度、稳定性好的药物原料,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 辅料: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辅料,如填充剂、粘结剂、分散剂等,确保片剂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三、制备工艺1. 配方设计: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剂要求,合理设计配方,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 制备方法: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如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或直接压片等,确保片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工艺参数:控制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搅拌时间、干燥温度和压片压力等,确保片剂的质量和一致性。
四、理化性质1. 外观:片剂应具有一致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和光泽等。
2. 尺寸和重量:测量片剂的尺寸和重量,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范围。
3. 硬度:使用硬度测试仪测量片剂的硬度,确保片剂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4. 脆性:使用脆性测试仪测量片剂的脆性,确保片剂在口服时不易破碎。
5. 分散性:将片剂放入适当的介质中,观察片剂的分散性,确保片剂在胃肠道中能够迅速分散和释放药物。
五、药物释放度1. 体外释放度测试:使用体外释放度测试仪,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测量片剂中药物的释放度。
2. 体内药物吸收度测试: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测量片剂中药物的吸收度和生物利用度。
六、稳定性1. 片剂的稳定性测试:将片剂置于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定期检测药物的含量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评估片剂的稳定性。
2. 包装材料的稳定性测试:评估片剂包装材料的稳定性,确保包装材料不会对片剂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七、质量评价1. 药典标准:参照国家药典或其他相关药典的标准,评价片剂的质量和一致性。
2. 现场检查: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f89bf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9.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固定剂量、易于服用和储存等优点。
为确保片剂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1. 原材料选择片剂的质量受原材料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原材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进行合格供应商的认证。
2. 制备工艺片剂的制备工艺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并进行验证。
包括原料的称量、混合、压片、包衣等工艺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和时间。
3. 质量控制指标片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应包括外观、质量、含量、释放度等方面。
外观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质量应符合药典规定的分量、厚度、硬度等要求,含量应符合药典规定的标准,释放度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4. 质量控制方法片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应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测定、含量测定、释放度测定等方法。
这些方法应符合药典规定的方法,并进行验证,确保准确可靠。
5. 质量记录与报告片剂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检测结果,并编制质量报告。
这些记录和报告应保存一定的时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
三、质量评价1. 片剂的质量评价应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的合格率、稳定性等方面。
质量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是评价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应达到药典规定的要求。
稳定性是评价片剂质量稳定性的指标,应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
2. 质量评价报告片剂的质量评价应编制质量评价报告,详细记录质量评价的结果。
报告应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的合格率、稳定性试验结果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3. 质量改进措施片剂的质量评价结果可以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制备工艺的优化等方面,以提高片剂的质量。
四、结论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确保片剂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严格控制制备工艺、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以及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可以保证片剂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f91f3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f.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一、引言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口服固体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详细介绍片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1. 药材选用片剂的质量控制首先从药材选用开始。
药材应符合国家药典或者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药材的种类、产地、质量等。
2. 药材质量评价对于选用的药材,需要进行质量评价。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外观、颜色、气味、含水量、杂质等。
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药典或者相关标准的要求。
3. 药材处理选用的药材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清洗、研磨、筛选等。
处理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记录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
4. 配方设计片剂的配方设计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配方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治疗要求进行合理设计,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5. 制剂工艺片剂的制剂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混合、压片、包衣等步骤。
制剂工艺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和记录。
6. 药品包装制成的片剂需要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包装过程应进行严格控制和记录。
三、质量评价1. 外观检查对于制成的片剂,首先进行外观检查。
外观应符合国家药典或者相关标准的要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
2. 尺寸测定片剂的尺寸测定是评价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片剂的直径、厚度等尺寸,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3. 药物含量测定片剂的药物含量测定是评价片剂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片剂中活性成份的含量,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4. 可分性检查片剂的可分性是指片剂在口服后能否迅速分解和释放药物。
进行可分性检查,观察片剂在摹拟消化液中的分解情况。
5. 溶出度测定片剂的溶出度测定是评价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片剂中活性成份的溶出度,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6. 稳定性研究片剂的稳定性研究是评价片剂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进行稳定性研究,包括湿热试验、光照试验等,评估片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fe463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f.png)
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引言概述: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片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药物成份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1 药物原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选择优质的原料药是保证片剂质量的基础。
应根据药物特性和品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料药,并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原料的外观、理化性质、纯度等指标。
1.2 药物含量的测定:药物含量是片剂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适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或者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片剂中的药物含量进行测定,以保证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1.3 药物稳定性的评价:药物在片剂中的稳定性是影响片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加速稳定性研究,如热湿试验、光照试验等,评价片剂中药物的稳定性,以确保其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质量变化。
二、制剂工艺的质量控制与评价2.1 制剂工艺参数的控制:制剂工艺参数的控制对片剂质量至关重要。
包括混合时间、压片力度、压片速度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控制,确保片剂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2.2 制剂工艺的验证:制剂工艺的验证是片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验证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确保制剂工艺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片剂。
2.3 制剂工艺的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剂工艺也在不断改进。
通过引入新的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片剂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片剂外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3.1 片剂外观的检查:片剂外观的检查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通过目测和仪器检测,对片剂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片剂的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指标。
3.2 片剂的硬度和断裂性的测定:片剂的硬度和断裂性是片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硬度计和断裂性试验,对片剂的机械性能进行测定,以确保片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3.3 片剂的溶解性的测定:片剂的溶解性是影响其药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溶解度试验,评价片剂在体内的溶解性,以确保片剂的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控制片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关键岗位的质量,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3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片剂生产过程中配料、制粒、干燥、配粒总混、压片、包衣、内包装、外包装等岗位的质量控制点及其检查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片剂产品
4术语解释
4.1异物:指目视可观察到的玻璃屑、纤维、毛、杂色点等。
5质量控制点及检查标准
5.1配料岗位
5.1.1质量控制点:原辅料
5.1.2质量控制项目:标识、异物、称量、细度、压差
5.1.3控制标准
①标识:原辅料包装上的品名、批号、生产厂家、外观、性状及规格应与检验报告书项下相符。
②异物:目视检查原辅料不得有异物。
③称量:原辅料重量应与配料称量指令重量相符。
④细度:有细度要求的原辅料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⑤压差:粉碎室、筛分室、称量室与邻区压差均应>5Pa
5.2制粒岗位
5.2.1质量控制点:颗粒
5.2.2质量控制项目
5.2.2.1湿法制粒:粘合剂、润湿剂浓度、混合时间(干混时间、湿混时间)、筛网目数、颗粒质量、铺盘厚度。
5.2.2.2干法制粒:混合时间、筛网目数、颗粒质量
5.2.2.3沸腾制粒:预混时间、粘合剂浓度、喷浆制粒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沸腾状态、滤袋完好、颗粒水分、颗粒质量
5.2.3湿法制粒:
①粘合剂、润湿剂的浓度: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②干混时间、湿混时间: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③摇摆颗粒机所用筛网目数: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④颗粒质量:湿法混合颗粒机制粒及摇摆式颗粒机制粒,颗粒应均匀、软硬一致,不得有大条粒、大片块等硬块,细粉比例适宜,以适合压片为宜。
⑤颗粒铺盘(箱式干燥)厚度符合各品种工艺要求,且薄厚均匀。
5.2.3.2干法制粒
①干混时间: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②筛网目数: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③颗粒质量:颗粒应均匀,细粉比例应以适合压片为宜。
5.2.3.3沸腾制粒:
①预混时间、粘合剂浓度、喷浆制粒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
②沸腾状态应良好,颗粒流动均匀无结块等异常现象。
③每料结束检查滤袋应完好,更换品种时,应彻底清场更换滤袋。
④颗粒水分: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要求,并以适合压片为宜。
⑤颗粒质量:颗粒应均匀,无较大结块,细粉比例适宜。
5.3干燥岗位
5.3.1质量控制点:颗粒
5.3.2质量控制项目:干燥温度、干燥时间、沸腾状态、滤袋完好、颗粒水分
5.3.3控制标准:
①干燥温度:箱式干燥及沸腾干燥均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沸腾干燥设备设定温度(进风温度、排风温度、物料温度)与实际的温度均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②干燥时间: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定时翻盘并检查颗粒干燥程度。
③沸腾状态应良好,颗粒流动均匀无结块等异常现象。
④每料结束后检查滤袋应完好,更换品种时,应彻底清场更换滤袋。
⑤颗粒水分: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并以适合压片为宜。
5.4配粒总混岗位
5.4.1质量控制点:颗粒
5.4.2质量控制项目:整粒机筛网目数、总混时间、颗粒含量
5.4.3控制标准:
①整粒机筛网目数: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②总混时间: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颗粒应混合均匀,细粉比例适宜。
③颗粒含量:应符合各品种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5.5压片岗位
5.5.1质量控制点:片子
5.5.2质量控制项目:平均片重、重量差异、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脆碎度、硬度、厚度、直径、外观、溶出度、含量均匀度
5.5.3控制标准:
①平均片重:用测得的平均片重与处方中平均片重相比较,应在处方的平均片重的±2%范围内。
②重量差异: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每片重量与标示片重比较),应符合下表,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且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的1倍。
均应符合规定。
注:1、咀嚼片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的产品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糖衣片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或崩解。
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复试,
均应符合规定。
3、薄膜衣片应该在盐酸溶液(9→1000)中进行检查,在30分钟内完全崩解。
如
有1片崩解不完全,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4、肠溶衣片应先在盐酸溶液(9→1000)中检查2小时,每片不得有裂缝、崩解或
软化现象;再在磷酸溶液(PH6.8)中检查1小时,应全部崩解。
如有1片崩解
不完全,应另取6片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④分散均匀性:供试品置15-25℃的100ml水中,振摇3分钟,应全部崩解并通过2
号筛
⑤脆碎度:减失重量不得超过0.9%,且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⑥硬度:应符合各品种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⑦厚度:应符合各品种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⑧直径:应符合各品种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⑨外观:片面厚薄基本一致,片子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
⑩溶出度、含量均匀度:应符合各品种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5.6包衣岗位
5.6.1质量控制点:包衣
5.6.2质量控制项目:包衣参数、外观、重量差异、释放度、压差
5.6.3控制标准:
①包衣参数:应符合各品种的工艺要求。
②外观:糖衣片、薄膜衣片应圆整光洁、色泽均一无花斑、片型薄厚基本一致。
③重量差异:按5.5.3②执行。
④释放度:肠溶衣片的释放度应符合各品种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规定。
⑤压差:与邻域压差应>5Pa。
5.7内包装岗位
5.7.1质量控制点:铝塑板、复合膜、瓶包装
5.7.2质量控制项目:外观、装量、严密度、塞纸
5.7.3控制标准:
①外观:铝塑板、复合膜、塑料瓶表面应光洁,无破损,无污粉,无空片,网线清晰,
包材印刷文字清晰准确,色泽均一;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等打印内容清晰、准确、位置端正。
②装量:包装数量准确率应为100%
③严密度:铝塑板(双铝箔)样品经严密检测不能有有色溶液透过;复合膜热合包装及
瓶包装压合应严密,旋盖应紧密。
④塞纸:塞纸准确率应为100%,不得漏塞和外露。
5.8成品包装岗位
5.8.1质量控制点:外包装质量
5.8.2质量控制项目:包材质量、贴签、装盒、封签、塑封或裹条、装箱、捆箱或钉箱
5.8.3控制标准:
①包材质量:核对标签、说明书、小盒、中盒、产品合格证、纸箱等包材质量。
重点
复核品名、包装规格、质量标准、批准文号等印刷内容、字体颜色、标识、印刷位置等,准确并为100%
②贴签:贴签位置准确,牢固不橇边,贴签歪斜不超过3mm,瓶身洁净,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及其它印刷文字内容和颜色应清晰、准确、位置端正。
③装盒:数量准确,说明书折叠整齐,盒外打印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流
水号及其它印刷文字内容和颜色应清晰、准确为、位置端正。
④封签:封签贴于盒开口处正中,牢固、不漏贴。
⑤塑封或裹条:数量准确。
塑料膜平整、光滑、无破洞,松紧适度。
⑥装箱:数量准确、封箱牢固,箱体无破损,箱体上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及其它印刷文字内容应清晰、准确、位置端正,不得漏项。
产品合格证应置于箱内指定地方,
产品合格证上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质量标准、包装规格、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至、装箱员、检查员盖章等内容应清晰、准确、位置端正。
⑦捆箱或钉箱:用不干胶带封箱,并用装箱钉钉箱或用打包带捆箱,钉箱或捆箱应端正、牢固,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