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合集下载

内蒙古十八顷壕金矿矿体特征研究与开采价值分析

内蒙古十八顷壕金矿矿体特征研究与开采价值分析

内蒙古十八顷壕金矿矿体特征研究与开采价值分析王元魁【摘要】通过查阅地质资料、现场考察、地质取样、地质填图等工作,查明了内蒙古十八顷壕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区域构造特征、岩浆岩和资源储量情况、主要矿体产状、厚度、矿体的空间延伸以及品位变化情况等,了解矿区的工程、水文和环境地质条件.对开采利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以后的找矿前景和进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矿业工程》【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差异冻结;系统冻结壁;冻结孔;冻结【作者】王元魁【作者单位】山东黄金矿业 (莱州) 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山东莱州2614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2650 引言目前山东黄金集团生产任务量大,各个矿山资源接续问题日益严重,山东胶东地区的金矿资源日益枯竭,集团为以后的发展,开展全国各地的探矿找矿工作,此次工作主要对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金矿进行地质考察,从矿区的区域地质特征、构造特征、矿床成因和储量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提出了开采利用价值的分析。

1 矿区交通位置矿区距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西部坝梁乡西南约10km处。

东距固阳县城38km,有柏油路相通,距包-白铁路坝梁站8km,有简易公路相通。

包头到矿区行程约2小时,交通较为方便。

矿区地处阴山山脉西段的色尔腾山丘陵,最高海拔标高为1 707.6m,最低为1 629.3m,相对高差78.3m。

矿区地势东高西低,中部近东西向山脊为分水岭,南北两侧为缓坡。

该区采矿业较发达,十八顷壕金矿南边30km处有哈达门金矿(中金公司),北边30km处有老羊壕金矿。

在十八顷壕金矿与哈达门金矿之间,又探出一金矿,具体暂不详。

老羊壕金矿原与十八顷壕是一家,于2004~2005年分开,附近有营盘湾煤矿和东五分子铁矿,周边除开采煤矿和铁矿外,尚有珍珠岩、膨润土及砂金等矿产。

距矿区不远的新城园和哈布其尔水源丰富,可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

2 区域地质背景十八顷壕金矿矿区位于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之阿尔腾敖包-乌拉山隆起褶带的次一级营盘湾褶断带北侧。

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内蒙古固阳县十八顷壕矿区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赵光磊摘要:十八顷壕矿区金矿位于内蒙古固阳县,归西斗铺镇管辖。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十八顷壕金矿床属变质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矿体明显受含金蚀变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构造控制,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产于千枚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各种混合片麻岩中,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十八顷壕;金矿;含金石英脉;中低温热液矿床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Ⅳ)华北地块(Ⅳ2)阴山隆起(Ⅳ22)。

该区经历了早元古代—新生代的历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区内岩浆岩较为发育,褶皱变动强烈。

1.1 地层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L)、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Ar3Sr)、中元古界渣尔泰群(Pt2Sh),零星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

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Ar2W l)。

出露面积4km2,为一套区域中深变质岩,岩石具混合岩化。

由辉石二长片麻岩夹大理岩透镜体组成,厚度980m,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5°。

上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

为一套受区域低中级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绿色岩系,与中太古界乌拉山岩群为断层接触,与花岗岩体接触带有混合岩化现象。

根据岩性组合、混合岩化作用划分三个岩段。

混合岩段(Ar3Sr1)。

主要岩性组合为混合岩化片麻岩、条痕带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厚度1250m。

原岩为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建造。

走向为北北西,倾向南西,倾角43°~58°。

片麻岩段(Ar3Sr2)。

为一套火山喷发沉积岩系。

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厚度2500m。

走向为北西,倾向南西和北东,倾角40°~72°。

片岩段(Ar3Sr3)。

岩性为灰绿色斜长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厚度1800m。

内蒙古毕力赫与侵入体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内蒙古毕力赫与侵入体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内蒙古毕力赫与侵入体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葛良胜;张文钊;卿敏;郝百武【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年(卷),期】2012(020)005【摘要】内蒙古毕力赫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古生代增生带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钼成矿区.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呈隐伏状态侵入于火山岩系中,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272~269 Ma),是主要成矿岩体,形成于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一碰撞过渡环境.矿床主矿体以隐伏状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从岩体中心向外金品位逐渐变贫.矿石类型主要为矿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内发育大量席状含金石英脉、网状脉及接触带部位的单向固结结构(UST),与金品位呈正相关.围岩蚀变以岩体内的钾化和硅化为主,其次为高岭土化,以及外围大面积的伊利石化、青磐岩化等.矿石石英中流体为含CO2的水溶液,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划分为2个峰值区(430~550℃和<380℃),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随着成矿空间的抬升和成矿过程的延续,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加入.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72.7±1.6) Ma,成矿作用开始于花岗闪长岩岩浆结晶晚期.对比表明,毕力赫金矿床与跨越欧亚大陆的全球性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成矿带的许多矿床特征相似,是我国同类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总页数】15页(P1-15)【作者】葛良胜;张文钊;卿敏;郝百武【作者单位】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相关文献】1.内蒙古毕力赫金矿床地质特征 [J], 李昌存;申婉妮;韩秀丽;卿敏;唐明国;许英霞2.华北板块北缘首例大型高品位隐伏斑岩型金矿床——内蒙古毕力赫金矿 [J], 葛良胜;卿敏;张文钊;袁士松;段希刚;马满福;庞继尧;唐明国3.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J], 张赋;雎程晨;申峻峰4.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卿敏;葛良胜;唐明国;屈文俊;袁士松;赵玉锁5.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地质特征 [J], 唐明国;卿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

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摘要]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的金矿床主要有三种成因类型: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绿岩型。

构造蚀变岩型受控于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带,绿岩型受二道洼群地层控制,石英脉型与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青山韧性剪切带断裂构造带成因类型呼和浩特北部大青山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金矿化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自治区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带之一。

该区域内共发现十余处金矿床,规模大小不等多数为小型,如武川县二道洼金矿、武川县永丰金矿、哈拉更金矿、武川县后石花金矿、卯独庆金矿等。

1地质概况本区地层区划属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阴山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隶属于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阴山地层小区。

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集宁群的麻粒岩、大理岩片麻岩,下元古界二道洼群的石英片岩、大理岩,中元古界渣尔泰群的千枚岩、板岩、变质砂岩。

本区的大地构部位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内蒙古台隆,阴山断隆Ⅲ级构造单元,区内从古生代到中新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构造运动的活跃期,成矿作用受着临河—集宁区域性深断裂的控制,次生构造较发育。

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区内发育多期岩浆侵入活动和变质作用,从太古代—中生代岩浆岩均有活动。

而中生代岩浆活动对区内金矿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前寒武纪沉积火山岩建造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和物质条件,断裂构造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容矿空间。

2金矿床的成因类型2.1金矿的成因类型目前,在大青山地区已发现十余处金矿床,根据成矿环境、成矿作用、近矿围岩和矿床特征,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变型和绿岩型三种成因类型。

2.2构造蚀变岩型本类型以武川县后石花金矿为例。

矿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台隆西部,阴山断隆西段,乌拉山背斜北翼。

主要表现为早期的穹隆构造和晚期的推覆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有较大的构造破碎带为F4以及呈NE 40°方向展布的断裂带。

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赵琴;闫静
【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
【年(卷),期】2022()20
【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金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早侏罗-早白垩纪花岗岩沿该构造带上侵,其所携带的热液(含成矿物质)沿次级构造上浸,在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形成强烈的蚀变并沉积成矿.矿床类型属于火山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赵琴;闫静
【作者单位】内蒙古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白音宝力道矿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浅析
2.内蒙古后石花地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以后石花金矿为例
3.云南省富宁县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以能屯金矿为例
4.湘西南阳湾团金矿床雁行金矿带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5.湖南雪峰金矿田桐溪金矿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床及找矿远景

内蒙古中部地区中新元古代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床及找矿远景
金属 量 已超 过百 吨 。
2 . 1 . 4 矿 石特征 和 矿石 类 型 金 矿石 中金 主要 产 于硫 化 物 和 石 英 一 硫 化 物 细
脉( 1~1 0 0 m m) 中, 金矿 品位 高 低 与硫 化 物 和 石英 一
图2 内蒙古浩牙 日胡都格金矿 区域地质 简图
金 矿 化带 总 长 3 6 0 0余 米 , 宽近 2 0 0 m, 赋 存 于
近E W 展 布 的挤 压 破碎 带 内 。矿 化带 东段 走 向 N E, 倾向 N W; 中段 近 E W 向, 倾向 N N W; 西 段 走 向 N WW , 倾向S E 。矿化 带倾 角 一般 为 7 5 。 ~8 5 。 , 局 部 近于 直立 。
的初 始 聚集 ¨ J 。
挤 压破 碎带 的 片理化 带组 成 。单条 破 碎带 宽 度变化 较大 , 最窄 的宽仅 有 2 0 c m, 最 宽 的可 达 百米 。该挤
压 破碎 带发 育在 比鲁 特 组 内 , 出露 的 岩 浆 岩 主 要 为
海 西 中晚期 黑 云母 花 岗岩 、 钾 长 花 岗岩 和 花 岗闪 长
核部 的 南 冀 发 育 一 条 挤 压 破 碎 带 , 其 实 为 一 条 韧 性 一脆 性 剪切 带 。该破 碎 带东 段走 向 N E, 中段 呈近
硫 化 物 细 脉呈 正 比。此 外 , 蚀变千枚岩、 板岩、 片 岩
矿 区主要 发育 近 E W 走 向的断裂 和一 系列 层 间
挤 压破 碎 带 。此外 还 有 N W 向平 移 断 层 , 在 向斜 近
组 成 的金 矿石 中石 英细 脉呈 透镜 状或 网脉状 。
金 矿 石 的金 属 矿物 主要 有 自然金 、 黄铁矿 、 磁 黄

内蒙古大坝金矿成因探讨

内蒙古大坝金矿成因探讨
泥状 。 3 因探 讨 成
图 1大坝 矿 床 地 质 图
1 3 白 垩 系下 统 上 库 力 组 上段 1 流 纹 岩 2 凝 友 岩 3 凝 灰 — 质 火 山 角砾 岩 4 燕 山 晚 期 潜 流 纹 岩 5 金 矿 体 6 银 矿 体 7 次
生石英岩 8臆爆 角砾岩 9 矿化蚀 变界线 1 0高岭石化、 迪开 石化 l 硅化、 1 明矾石化 1 2碳 酸盐化 1 黄铁矿化 、 3 褐铁矿化

科 技论 坛 IlI
内蒙古 大坝金矿成 因探讨
武 光斌
( 黑河小多宝山铜业有限公 司, 黑龙 江 黑河 14 0 ) 6 3 0
摘 要 : 对 内蒙古大坝金矿成 因进 行了探讨 。 针 关键词 : 矿床 ; 矿体 ; 矿石
大坝金矿床位于内蒙古 自治区新 巴尔虎右 旗境内, 分布在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南段。 该成 矿带上已发现了许多大型多金属矿床 , 典型的有 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 、 甲乌拉铅锌矿床、 查干布拉 根铅锌银矿床、 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等 , 大坝金矿床 的发现是该区矿种上的一次突破 ,其成矿地质特 征对该区找矿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1 矿床地质特征 大坝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与额 尔古纳地块的衔接带上,额尔古纳多金属成矿带 上的北西侧 , 额尔古纳 一 呼伦湖岩石圈断裂在矿 区东侧通过。 区内中地层主要有 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塔木 兰沟组中基 陛一基l 生火山熔岩 ,白垩系上统 匕 库 力组中酸 一酸 一碱性的火山碎屑岩 一火 山熔岩 ,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 ,从华力西期一直延续到燕 山晚期 , 华力西期岩浆岩分布广泛 , 多为岩基状分 布 , 陛为花 岗岩、 岩 花岗闪长岩。而燕山晚期主要 为酸陛 岩类 , 呈岩株 , 岩墙、 岩脉状分布 , 与本区的 贵金属、 多金属的形成关系密切。 区域内构造以断裂和火山机构为主 , 区域内 的北西向断裂及破火山口、 火山穹窿等火山机构 控制了区域内矿床蝴 是区域内重要的导矿、 布,

初论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成矿时限

初论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成矿时限

初论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的成矿时限曹毅;聂凤军;肖伟;刘翼飞;张伟波;王丰翔【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4(030)007【摘要】长山壕金矿床是近年来在白云鄂博裂谷带上发现的一处具有代表性的超大型金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金矿之一.对长山壕金矿区内含矿石英脉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测定,结果表明矿石中黑云母的形成年龄为256.3±1.8Ma,白云母的形成年龄为250.9±1.5Ma~246.0±1.6Ma.结合前人对该区域岩体的测年结果推测出大规模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提供重要的热源,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岩浆演化后期的热液中成矿物质的出溶沉淀是主要的成矿过程,随着温度降低,压力减小,含矿热液中的黑云母和白云母相继结晶,含矿热液中的金及其他成矿元素也在此期间沉淀聚集.【总页数】9页(P2092-2100)【作者】曹毅;聂凤军;肖伟;刘翼飞;张伟波;王丰翔【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3;P618.51【相关文献】1.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J], 肖伟;聂凤军;刘翼飞;刘研2.再论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的成矿时限问题 [J], 聂凤军;江思宏;刘妍;胡朋3.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J], 赵百胜;刘家军;王建平;翟裕生;彭润民;王守光;沈存利4.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成矿时限与动力学背景探讨 [J], 莫凌超;刘福林;张长征;贺所明;李达;常龙广;杨志明5.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J], 李义明;王建平;李赞;彭润民;江向东;张雁敏;柳振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来自黄铁矿组分特征的证据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来自黄铁矿组分特征的证据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来自黄铁矿组分特
征的证据的报告,600字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来自黄铁矿组分特征的证据报告
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是一处富含黄铁矿组分的金矿床,因其叠加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

为了证明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我们以黄铁矿组分特征进行证据报告。

首先,通过对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矿物组成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存在下列特征:黄铁矿的含量很高,正长石的比例也很高,而其它矿物类型的比例较少;矿物组成中的黄铁矿存在多种形态,包括胶质、晶体、菱形、水泥状和粉末状;同时,矿物组成中的黄铁矿也有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晶穴和长空隙结构。

其次,我们还从黄铁矿在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结构表面形貌(SEM)特征上进行分析。

SEM结果显示,十八倾壕金矿床
中的黄铁矿存在多孔多凹形貌,其表面粗糙度很大,表明其黄铁矿结构存在多层结构,而不只是一种完整的均质结构,这必然是叠加成矿作用的结果。

最后,我们还从元素储量的特征上对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元素储量较为丰富,而且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其中稀有元素特征也略有出入,比如黄铁矿中的钼元素含量较高,这也是叠加成矿作用的明显特征。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中的黄铁矿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及元素储量均表明其是叠加成矿作用的产物,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的证据报告。

总之,从黄铁矿组分特征来看,内蒙古十八倾壕金矿床的叠加成矿作用是可信的,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证明金矿床中叠加成矿作用的存在。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成矿带的划分及其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内蒙古自治区横亘于祖国北疆,横跨西伯利亚陆块、塔里木-华北陆块和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铸就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

具有山盆耦合、多块体多缝合带镶嵌的大地构造格局;陆块规模小于现代大陆板块,陆间洋盆小于现代大洋;地壳经历了多旋回的造山和增生;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具有多岛海特征;块体的拼贴、旋转、走滑过程极其复杂,其造山机制与安提斯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的形成差距较大,难以简单套用后者的模式。

我区造山带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地质特征,指示其形成和发展过程较为复杂,除包容了安提斯式的洋陆俯冲和阿尔卑斯式的陆--陆碰撞之外,尚有大规模的块体旋转、走滑、压剪、拉分以及广泛的裂解、残留等独特的现象,已有的造山模型难以全面概括北方造山作用。

既有十分典型的前寒武系古陆块,又有规模宏大的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晚元古代还发育了十分独特的白云鄂博-渣尔泰裂谷或裂陷槽以及温都尔庙-白乃庙拼贴陆缘增生带,初露板块构造端倪。

中生代陆内造山运动显著,既有推覆机制,又有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形成令人瞩目的北北东向大兴安岭火山岩区斜跨于近东西向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之上,呈现立交桥式交叉结构。

新生代以来差异升降显著,尚有大规模的玄武岩浆喷溢。

北山褶皱带:位于内蒙古西北角北山地区,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与甘肃省相邻。

处于华北陆块与塔里木陆块的交汇部位,大体属于塔里木陆块北东缘增生带。

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除寒武系为海相碎屑岩-碳酸岩系外,其余均为海相火山-碎屑岩系,其中以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最为发育。

中生界盖层以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为主,少量的侏罗系碎屑岩系。

侵入岩以华力西中期酸性岩为主,规模较大。

华北陆块:基底岩系:由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变质岩组成。

主要建造单位有兴和岩群、集宁岩群、乌拉山岩群以及大量的变质深成体。

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色尔腾山岩群为绿片岩系。

盖层:中元古界发育有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均为浅变质的滨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岩层变形强烈,属准盖层性质。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与基性岩墙群有关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 毛德宝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与基性岩墙群有关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 毛德宝

矿床地质2002年MINERAL DEPOSITS 第21卷增刊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与基性岩墙群有关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Geological Features of Gold Deposits Associated to Early Middle Proterozoic Mafic Dykes and Their Genetic Implicationsand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毛德宝1 2钟长汀1,2沈保丰2赵维宽3席忠3周静宇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 300170;3 内蒙古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察素齐 010100)Mao Debao1,2, Zhong Changting1,2, Shen Baofeng2, Zhao Weikuan3, Xi Zhong 3, Zhou Jingyu3(1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2 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300179, Tianjing China;3 Firs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am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The Inner Mongolia Bureau of Geology andMineral Resources, Chasuqi 010100, Inner Mongolia,China)摘要最近在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发现了一种与基性岩墙群有关的金矿床,矿床多产在基性岩墙内,部分矿体也产在岩墙附近的围岩中。

基性岩墙群的测年研究表明其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成矿可能与基性岩墙群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推断若被证实,将是在华北地台首次发现的与中元古代基性岩墙群有关的金矿床。

内蒙古金矿床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

内蒙古金矿床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

内蒙古金矿床成矿系统及找矿方向王继春;李海龙;王競繁;孙雨霞;张晓欣【摘要】通过收集内蒙古地区主要金矿床的最新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内蒙古金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将全区划分为6个金矿成矿远景区;运用成矿系统理论,结合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在该区提出了9个金矿成矿系统;另外分析和总结其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内蒙古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大部分金矿床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及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金矿床成矿带中;矿床成矿时代为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4个时期,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成矿.根据金矿床成矿特点及其控矿因素,进一步提出找矿方向.【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成矿带;成矿系统;找矿方向;金矿床【作者】王继春;李海龙;王競繁;孙雨霞;张晓欣【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近年来,由于黄金地质工作和黄金工业迅速发展,内蒙古已成为全国8大黄金产地之一,黄金产量居全国第6位。

前人对内蒙古金矿的研究较多[1-5],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近几年,区内找矿工作有了新突破,对金矿床区域成矿特征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显示了新的资源前景。

研究区斜跨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与华北陆块之间,经历了太古宙—新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铸就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类型。

陈毓川等将内蒙古地区划归为古亚洲成矿域、东北部叠加滨太平洋成矿域[1,6-7],而根据翟裕生全国成矿区带的划分方案[8-10],将内蒙古划归为天山—兴蒙和塔里木—华北两个成矿域。

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王丰翔;孙爱群;裴荣富;刘翼飞;江思宏【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90)008【摘要】撰山子金矿床产出在赤峰-朝阳矿集区北段,是赤峰地区唯一位于兴蒙造山带内的金矿床,构造-岩浆控矿作用明显.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控制,呈脉状、细脉状产出,矿化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本次主要开展对撰山子矿区的矿(岩)石硫同位、铅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讨论撰山子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撰山子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水为特征,矿石中的硫和铅主要源于岩浆,部分继承了围岩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矿石铅同位素和撰山子岩体铅同位素组成具有良好的相似性,指示其具有同源性的成因联系.因此,撰山子金矿床可能为深部大规模富金的烧锅营子岩浆侵入活动的晚期隆起(撰山子岩体)的产物,可能为-个典型的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而非造山型金矿.【总页数】19页(P1798-1816)【作者】王丰翔;孙爱群;裴荣富;刘翼飞;江思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05003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内蒙古敖汉旗撰山子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J], 阴翠珍;阎志军2.内蒙古敖汉期撰山子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姚卫平3.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地质特征 [J], 徐光荣4.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J], 欧阳鑫;顾雪祥;章永梅;刘丽;刘涛;王文东5.内蒙古撰山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J], 欧阳鑫;章永梅;顾雪祥;刘丽;王路智;高丽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山壕金矿自然崩落采矿法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

长山壕金矿自然崩落采矿法矿岩崩落块度预测研究

矿石多面块体的最大线性尺寸表示矿石块度,按
照不同尺寸发生的数量对块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 到矿石块度数量分布的加权平均块度 b为[8]:
长山壕金矿经过多年大规模的露天开采,保有储 量日渐减少,露天边坡稳定性较差,亟需从露天转入 地下开采,拟采用自然崩落采矿法进行开采。由于矿 区地质品位较低,矿岩破碎,开采难度较大,需要进行 自然崩落采矿法回采工艺的系统论证。根据岩体中 节理分布情况,利用拓扑学单纯同调理论,进行崩落 块度预测研究,得到崩落矿岩块度分布,指导后续回 采工艺设计及应用。
0.2389 0.3902
0.2649
174°∠87°
0.2031
123°∠88°
0.2786
0.2466
26°∠6°
0.3250
3 矿石块度预测
通过 MonteCarlo模拟技术建立节理网络后,生
成节理构造面的圆盘直径、中心位置坐标及倾向、倾
角等必须要素;由节理方程进行计算得到一维交换及
一维单向闭链,最终通过单纯同调运算,得到各三维 多面块体的最大尺寸及块体体积[7]。
模拟过程不考虑现场节理构造倾向、倾角分布情 况。最终统计结果表明,圆盘中心点均匀分布在统计 区域内,而迹长符合负指数分布[5-6]。
收稿日期:2019-07-12;修回日期:2019-10-05 作者简介:李 强(1968—),男,内蒙古察右前旗人,高级工程师,从事采矿工艺及岩石力学研究工作;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新忽
26°∠6° 6 6 0 0 0 0 0 0 0 0
区域划分 东坑东部 东坑西部
西坑
表 2 优势结构面间距统计结果
优势节理产状 节理平均间距 /m 平均间距值 /m
320°∠84°

210978725_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10978725_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赵 琴,闫 静摘要:文章通过对内蒙古海拉尔区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该金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火山岩中,早侏罗-早白垩纪花岗岩沿该构造带上侵,其所携带的热液(含成矿物质)沿次级构造上浸,在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形成强烈的蚀变并沉积成矿。

矿床类型属于火山及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关键词:海拉尔区;金矿地质特征;成因浅析1 区域地质概况1.1 地层研究区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上统的大民山组、石炭系下统的莫尔根河组;侏罗系上统的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及白音高老组;白垩系下统的梅勒图组;第四系更新统红旗沟组以及全新统的洪积砂砾层、亚粘土。

(1)泥盆系中上统大民山组:零星分布于东部海拉尔河北岸,呈北东向断续展布,主要为海相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等,厚度百米左右。

(2)石炭系下统莫尔根河组:分布在牙克石旗牧场西北侧一带,主要是海底富钠火山岩,成分从基性-酸性均可出现,伴有放射虫硅质岩、硅质粉砂岩、板岩及灰岩等。

(3)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零星分布于北部特尼河两侧,走向北东向,倾角30°左右,与上覆梅勒图组不整合接触。

本组岩性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岩石呈灰色、灰白色、灰紫色,以凝灰角砾岩、凝灰砾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含砾火山灰凝灰岩、层凝灰岩和凝灰岩为主。

(4)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分布海拉尔河北部地区,为一套酸-中酸性和偏碱性火山碎屑岩及其熔岩组成。

主要岩石为流纹质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含角砾英安质凝灰熔岩、流纹质英安岩、英安岩及粗面质弱熔结凝灰岩。

在西北部,该层被梅勒图组不整合覆盖。

(5)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分布在海拉尔河两岸及北部,整体走向北东向,内部有岩株状超浅成粗面岩、石英粗面岩侵入。

本组岩性下部为中粗粒凝灰砂岩、砾岩、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粗安岩。

内蒙古半岛山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半岛山东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于长 城系古硐 井群中下岩性段中 。整体受 N W 向韧性剪切带控 制 , 矿体 主要分布 于近 N V  ̄ - 向与 N E向次级韧脆 I I 生逆断层 汇交处 , 韧性剪切带 内强片理化含黄铁矿化变质粉砂岩与金 直接相 关。蚀变为褐铁 矿化 、 硅化、 绢云母化 、 绿泥 石化、 高岭 土化 、 糜棱岩化 、 角岩化 。矿床成 因类型为 受韧性剪切 带控制的低温热液蚀变型金矿床 。 关键 词 : 半岛山东 ; 地质特征 ; 控矿因素 ; 内蒙古
与塔里木板块 的结合 处 , 盘 陀山一古硐井 复式背 斜 的核 部 , 在 长 期 的 地 质 构 造 演 化 过 程 中经 历 了 多体制、 多机制 、 多 期 次 的构 造 作 用 和 岩 浆 活 动 , 形 成 了复 杂 的地 质 构 造 背 景 , 同 时 为 成 矿 提 供 了 良好 的物 、 化条 件 。在 该成 矿 带 内 , 已发 现较 大 规 模 的矿床 有 半 岛 山东金 矿 、 红 石 山南 锑金 矿 、 阿 木乌 苏锑 矿 。 区 内出露 地层 为长 城 系 古 硐井 群 细 粒 碎 屑岩 建造 和蓟 县 系平 头 山组碳 酸 盐 建 造 。半 岛 山东地 区金 矿主 要赋 存 于长城 系 古 硐 井群 下 岩 性 段 灰褐 色绢 云母 化变 质粉 砂 岩 、 硅 化变 质 粉 砂 岩 、 灰 褐 色 变质 粉 砂岩 中 , 其 次 为 长 城 系 古 硐 井 群 中岩 性 段 第一 岩性 层灰 色 长石石 英 砂岩 中 。 区 内岩浆 岩 主 要 为 二 叠 纪 石 英 闪 长 岩 、 闪 长 岩、 安山玢岩 , 走 向均为东一 南东东向。基性侵入 岩明显受构造控制 , 呈岩株 、 岩枝 状产 出; 酸 性侵 入 岩呈 较 大 的 岩 基 、 岩 株 产 出。受 多 期 次 的 岩 浆 作用 , 在 岩体 与围岩 的外接 触带 上 , 形 成 了 热 液 A u 、 s b 、 P b 、 z n 矿化 。在半岛山一带金矿 主要产于 二叠纪石英闪长岩与长城系古硐井岩群 外接触带 中, 具低温热液蚀变型特点。在区内的南部 , 矿化 与接触 带走 向一 致 , 部 分 围岩 成 为捕 虏 体 进 入 岩 体中, 热液 活 动 与交 代 作 用 较 强 , 形成 了矿化强 、 矿 化 元素 多 的成矿 有 利部位 。 区内构造以半岛山复式背斜 构造和脆韧性构

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金矿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

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金矿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

对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金矿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金矿床是金的主要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金银矿、碲金矿及针碲金矿等次之形成的大型金矿产区,金矿的形成条件复杂,不同的金矿种类生成的条件也不尽相同。

文章结合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对该矿区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矿体特征及含金矿物赋存状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有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以及找矿与勘查研究并实现找矿突破。

标签:金矿地质特征成矿机理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构造特征研究区为一南东倾的单斜构造形迹,地层倾向120°~170°,倾角30°~50°,从北到南地层趋于变缓。

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可分为近EW向、NNE向、NNW 向、NE向、NW向等,根据断裂产出特征及相互切割关系,断裂活动可大致分为三期:第1期为近EW向的逆冲断层活动,为后期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赋矿空间;第2期为纵贯研究区的NNW向平移逆断层,可能是形成金矿的导矿构造它切穿了第一期的近EW向构造,并在其两侧形成了派生的次级NE―NNE及近SN向断裂构造,其中NE向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第3期为第2期主、次级构造再次活化,使侵入其中的脉岩破碎,并又派生了一系列NNE―NE向次级构造,该期构造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2赋矿地层特征矿脉主要赋存在研究区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的阿古鲁沟组,该组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南部,是研究区出露的主要地层,占研究区面积的70%左右。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该组可划分为两个岩段八个亚段(表1),两岩段之间为整合接触,其上被第四系冲积物覆盖。

阿古鲁沟组一岩段下部为灰色绢云母板岩、变质钙质粉砂岩、含叠层石细晶白云岩;中部为灰褐色变质钙质砂岩、粉砂质绢云母板岩;上部为浅灰色、灰绿色变质(阳起)钙质石英粉砂岩,粉砂质阳起石岩。

阿古鲁沟组二岩段按岩性组合划分三个亚段。

一亚段为浅灰色中晶―微晶白云岩、砂砾屑白云岩,其次为含水镁透闪微晶白云质大理岩,局部夹条带状石英岩、透闪石岩等,该段下部与一岩段五亚层为相变接触关系,界线呈齿状交叉;二亚段为灰绿色条带状石英岩、绿帘阳起石岩与深灰色结晶灰岩、粉晶白云岩互层,局部夹含金矿化变质中细砾岩透镜体;三亚段在研究区未见顶,岩性组合为深灰色、灰白色中细晶灰岩、砂质灰岩、细晶大理岩夹灰色变质砂岩。

内蒙古老羊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内蒙古老羊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论文天地j内蒙古老羊壕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孙长征冯小伟姜少飞高建新杨宏伟内蒙古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呼和浩特010010摘要:老羊壕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西段北缘,矿体分布于色尔腾山群下部含铁变质岩层中,其形成与吕梁期斜长花岗岩及沿蚀变带发育的脉岩有关。

金矿体主要受三合明东西向断裂带与大桦背—合教——达茂北东向断裂带控制,含金矿蚀变带主要是组成矿区向形构造的两条挤压片理化带、其次由北东及北西向挤压破碎带经蚀变矿化而成。

根据老羊壕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属混合岩浆期后热液型,以蚀变矿化为主。

老羊壕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今后同类型区域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

老羊壕金矿位于内蒙古地轴西段北缘,该区是一构造变动、变质作用及岩浆活动非常发育的地区,是金矿孕育和形成的良好场所。

20世纪80年代末,通过1:20万化探扫面发现了老羊壕金异常区,1985年通过对该金异常的检查评价,发现老羊壕金矿的5号和10号含金石英脉,野外肉眼可见明金,拣块样分析最高品位可达122.94克/吨,为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

本文对老羊壕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有助于同类型区域地质找矿及成矿规律的研究。

1.区域成矿臂量老羊壕金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与白云鄂博台缘拗陷带的过渡地带。

矿区位于区域性三合明东西向断裂挤压带,大桦背——合教——达茂旗北东向断裂、石崩北西向断裂三者交汇部位的北侧。

区域上,该地区是华北地台北缘重要的金成矿带。

区内主要发育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地层,岩浆活动主要有吕梁期、华力西晚期。

构造活动强烈,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主要为派生向形构造,挤压片理化带很发育,对本区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矿区地质特征2_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色尔腾山群片麻岩段和浅粒岩段,该套变质岩系被北部大面积分布的吕梁期斜长花岗岩侵位,呈零星残块留存体,按其岩性特征由下而上可分为片麻岩、浅粒岩两个岩性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学习中心:郑州学习中心学号: 056F29143016姓名:赵书堂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指导教师:何壮2016 年 8 月 29 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赵书堂学号:056F29143016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赵书堂学号:056F29143016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日期:2016年8月29日摘要为了使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更好的进行开采工作,本文就以往勘探成果的前提下,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为四部分进行了研究,在该研究中可以发现:长山壕金矿床比鲁特组中,变质岩较多,由于这两种岩石直接与成金作用有关,因此,金元素主要存在该地层中;该矿床形成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中远古时期、新远古时期与二叠纪时期,中远古时期形成了白云鄂博群,新远古时期与二叠纪时期形成了比鲁特组,是长山壕金矿床的主要形成时期;该矿床的东部,主要以比鲁特组为主,金含量相对较高,西部以尖山组与哈拉霍疙特组为主,含金量较低;根据该矿区的铷、锶等元素推算,该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大约为290.8±2.8Ma。

通过本文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的研究和分析,将为日后矿区内开采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性支持,为该矿区的合理开发提供保障。

关键词: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目录引言 (1)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简介 (2)二、矿床地质特征 (3)(一)地层 (3)(二)构造 (3)(三)侵入岩 (4)(四)变质岩 (4)(五)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5)三、矿体地质特征 (6)(一)矿石特征 (6)(二)含矿侵入岩脉群岩石学特征 (6)1、岩体产状 (6)2、岩相学特征 (7)(三)地球化学特征 (7)1、主量元素特征 (7)2、微量元素特征 (7)3、稀土元素特征 (8)(四)同位素特征 (8)三、矿床成因分析 (9)(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构造演化 (9)(二)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9)1、岩浆活动 (9)2、成矿作用 (9)四、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引言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矿产材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很久之前,我国就对金进行了利用,如古代中的饰品与一些钱币的铸造,而由于其存在的含量较少,具有非常珍贵的特点,因此,被誉为五金之首(金、银、铜、铁、锡),称其为“金属之王”,矿产资源中,具有无法比拟的地位。

而内蒙古长山壕金矿作为我国当前阶段主要的产矿基地,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对其进行了勘探工作,根据勘探的结果编制出了相应的地质图,为之后的勘探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对其探勘工作也不断地进行,勘探成果也再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的成果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到当前阶段为止,矿床的形成原因还没有相对完善的研究成果。

因此,对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进行研对该金矿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简介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是我国当前重要的金矿之一,其位于我国内蒙古的中部,属于乌拉特中旗的范围内(东经107°16~109°42΄,北纬41°07~41°58΄),其北部与外蒙古国接壤,交通非常的方便,矿区的具体坐标为东经109°11'00"~109°17'00",北纬41°38'00"~41°41'00"。

当前阶段为止,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探明的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其中,矿石量达到了28000余万吨,金储量190吨以上;而且低品位矿体中,矿石的储存量也达到了6800余万吨,占该金矿矿石总量24.26%,同时,金的含量30吨以上,占据总金储量的15.79%。

当前阶段探明的矿石中,大部分矿石中的金含量相对较低,使其具有规模大、低品位与易冶炼的特点。

而随着该金矿的开采,不断的向着矿体深处前进,金矿品位逐渐的升高,其更深处还应该有大量未探明的高品位金矿存在。

该矿区地形为丘陵地形,起伏不是很大,较为平缓,其高度1550~1750m之间,总体上由东向西逐渐的降低。

该区域中,大部分的岩石都是裸露地表的表面,不利于植被的成长。

而且其位于欧亚大陆的内部,距离海洋较远,并且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年降水量为233.7mm,而蒸发量却达到了2646.2mm,同时,冬季非常的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32℃以下,夏季又非常的炎热,最高温度可能接近40℃,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

二、矿床地质特征(一)地层该矿区地层主要有: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哈拉霍疙特组,比鲁特组。

白云鄂博群尖山组是通过火山喷发,经过常年积累而形成的,除了矿区的东部,其他区域都有出露。

而且,其内部,还存在着碳酸盐岩,从其内部结构上来看,该类地层的最下层中存在着海侵层序,这一层结构存在的时间较长,类地层的最上层,存在着海退层序,形成的时间较短,通过这两个层序,将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以沉积旋回的方式体现出来。

其与周围的各种地层类型均为不整合接触;哈拉霍疙特组是通过大陆架相沉积形成的,与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地层的接触界限非常的明显,该矿区的南北两侧均能发现;比鲁特组地层是通过大陆斜坡或半深海相沉积而形成的,主要该矿区的中部出露,由粗砂岩、玄武岩等多种原始岩石构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质活动的不断进行,就其中增加了变质砂岩等新种类的岩石。

该矿区中,含矿层分布在比鲁特组中。

地层图如图1所示。

图1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矿区地层图(二)构造该矿区的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为一轴向呈北东东向展布的浩尧尔忽洞向斜,形状为椭圆形,呈现出较为紧密的褶皱形态,整个轴长为12500m,轴宽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宽度,最宽可以达到2000m。

而且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走向,走向总体近东西向,东段为北东走向。

向斜核部就为比鲁特岩组,内侧为哈拉霍挖特岩组,外侧为尖山岩组,并且两侧地形之间,产状较为陡峭。

而其受到一些地质活动的影响下,还会使一些褶皱区域出现较轻的倒转;断裂构造中,根据产状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加压挤压破碎带与平移断层,前者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北部逆冲断层的影响,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不同的走向,该断裂带的东部,其走向为北东向,中部的走向为东西向,西部的走向为西向,其长度为4.5km,宽度为200m。

而每个小的破碎带中,宽度差距的较为明显,其中最窄的只有0.2m,而最宽的可以达到11m,其两侧的岩石片中,均以理化发育的方式存在。

平移断层中,是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活动不断的进行,使该部位出现应力的叠加,从而形成了该种断层结构,因此,该断层的多期性与连续性较为明显。

(三)侵入岩该地区侵入岩主要有: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岩,晚古生代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以及中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形成的侵入岩,早古生代形成的侵入岩中岩浆的活动非常频繁,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如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等,有些岩石与金矿化带的距离较短,只有数百米,有些岩石与金矿化带距离较长,可达几公里,对侵入岩进行研究发现,其内部金的含量非常稀少。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南、北两部,侵入岩的产出规模不等,南部产出的较多,而北部产出的较少。

金矿化带与非矿化带相比,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随着开采工作的进行,其内部就会出露出一些岩脉,这些岩脉中,存在着很多类型的岩石,其中主要有以下五种岩石,分别为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与伟晶岩,岩脉侵位的过程中,就是按照辉绿岩、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岩与伟晶岩的顺序来进行的。

而这些岩脉当中,煌斑岩往往与金矿的分布有很大联系。

岩脉当中,通常的情况下是金的含量非常稀少,但岩脉出露的位置,特别是煌斑岩脉较多的部位,金的含量往往较高。

根据金矿化带内部构造的不同,就会推断出含金量较高的部位煌斑岩的数量较多,而含金量低的部位煌斑岩的数量则较少。

(四)变质岩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变质岩主要有:板岩、千枚岩与角砾岩。

板岩原岩可能为泥制岩石,也可以是粉砂质岩石。

板岩的颜色为黑色或灰色,其内部结构为隐晶质,呈现致密状。

将其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呈现出变余泥质结构。

其形成的后期中,由于外部作用力的影响下,还会使其形成一些节理,节理中,存在着一些石英细脉;千枚岩原岩与板岩基本相同,颜色一般为灰绿色,或者是黄褐色,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内部是由很多细小的晶体组成,呈现鳞片变晶结构。

并且,其内部也存在着片理,片理中不仅有石英,而且还有金属硫化物的存在;角砾岩主要存在断裂构造中,分布破碎带的内部和四周,具有非常明显的破碎特征,通常情况下,角砾成分分布其上下两侧,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引大部分为硅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为碳酸盐类。

(五)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床处于高勒图断裂带,属于地球化学异常区。

矿区金背景值为1.86×10-9k,地壳中金的克拉克值为4×10-9k,是该地区的2.1倍,但是,该地区金含量的均方差为62.96%,这种情况就表示,该区域中,金元素出现了严重的分散与迁移现象,使该地区的出现分布不均的现象,很容易在比鲁特组形成金矿。

并且各地质背景中,以地层的金含量最高,侵入岩金含量最低。

比鲁特组中,不同岩层的矿石具有不同的金背景,其中一、二岩层较高,变异系数较大,地层当中,会出现异常规模大的现象,并且异常的范围较广,富集部位非常的明显,最大值为15×10-6g/m3,这就表明,该地区的地层中,金富集作用非常的强烈,是金矿中有效的含金层。

该地层中,三、四岩层中的金背景最高,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其自身的变异系数,还是标准差都非常的大,这就说明,这一岩层也出现了分散与迁移的现象,但是异常的范围不是很大,异常现象不是很明显,只是一部分地段出现异常现象,其峰值为0.91×10-6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