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的刑法思考 文献综述

“人肉搜索”的刑法思考 文献综述
“人肉搜索”的刑法思考 文献综述

“人肉搜索”的刑法思考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整理与回顾

“人肉搜索”的起因于一起事件,因在雅虎、百度等传统搜索引擎上搜索不到明确答案,于是动员更多的社会群体一起来寻找答案,“人肉搜索”的对象几乎没有限制,既可以搜索物、事,也可以搜索人,但也由此也产生了最大的争议,就是搜索“人”。当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包括地址、照片、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信息都会无处遁形。“人肉搜索”最初只是网民互相提供信息的方式,时至当下,已经迅速演变成为一种网民对社会上“不道德”或“看不惯”的人与事的调查与道德审判。

复旦大学社会教授余海认为“越来越多的‘人肉搜索’事件正在向私刑的性质发展,亟待接受法律的规范。人人都可以做道德评价,但是不能人人都来当警察。”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的张健敏也指出“不能放任‘人肉搜索’影响社会安全。“我们没个人都必须问问自己,如果自己被‘人肉搜索’了,会有何种感受?”“人肉搜索”不能在虚拟的环境下充当正义的警察审判现实生活中的人。那么,“人肉搜索”是一种道德审判,滥用私刑的暴力行为呢?还是网民实现公正、公平的的网络正义呢?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周建军认为“近年来,‘人肉搜索’显示了其独有的强大威力。例如,现已被绳之以法的抽天价烟、戴天价表的南京市江宁区原房产局长周久耕,正是因为遭到‘人肉搜索’才引起了纪检部门的注意而落马。然而,‘人肉搜索’好似一把双刃剑,一旦被网友滥用,就将如脱缰的野马,与暴力无异,危害无穷。‘人肉搜索’调动起舆论的力量、群体的力量,对个人施加压力,对组织施加压力,对社会施加压力,最终,这些压力都要聚焦在搜索对象身上。目前,由于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不少网民忽略了网络空间也是公共空间,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这一原则,‘人肉搜索’渐渐从人们维护正义的武器变成了一些网民仅仅用来消遣的道具,甚至于成为某些想成名的人利用的方式,其搜索形式和方法渐渐变得简单和广泛,以至于人肉搜索变得泛滥而不合理,甚至渐渐超出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人肉搜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其对规范社会公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震慑一些做了坏事的人,但过度地侵犯了个人的隐私,也有被某些存心不良的人利用的事情发生。对于“人肉搜索”非暴力持支持观点的许多网友认为“网络环境比较宽松,体现的是信息的零距离,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表达自己观点。”“有些‘人肉搜索’可能不合法,但从道义上说有‘一定道理’。而且‘人肉搜索’有时不仅是普通网民参与,网站的管理员也会参与。作为时刻监控网站的网管,当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协助其他网民进行‘人肉搜索’。”网络就是一个信息咨询平台,大家提供信息,共享信息。“人肉搜索”,就是网络一大特色。

“‘人肉搜索’”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多时候是积极的姿态,是互帮互助精神的最好体现。关键是如何规范和利用它。有它存在,可以使社会的黑暗面无处遁形,可以使社会的阳光面发扬光大。参与‘人肉搜索’是为了乐趣也是为了正义,比如发动社会更多的力量提供撞人后逃逸的肇事司机和肇事车辆的线索;比如对为社会道德观所不容的行为进行曝光和批判;比如对贪污腐败行为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比如披露恶意欠债人的基本信息,利用‘人

肉搜索’可以弥补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不足。”

表面上看,“人肉搜索”只是简单的发帖、跟帖行为,但从深一层次来看是召唤道德,弘扬正义,传递正能量;的表现,然而从更深层次来讲,是对最高自由价值的追求。包括对知情权、言论自由权等的追求。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小雅指出“人肉搜索”也有其积极之处:(1)“人肉搜索”借助于现实生活中众多的网民来搜集信息,使信息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弥补了传统搜索的不足。如:在2008 年的时候,很多网站建立起了“汶川地震”寻亲平台,在网站上发布了和家人失去联系人的信息,为这些人争取到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由此可见,“人肉搜索”弥补了传统搜索的不足。(2)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事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受到不恰当的“人肉搜索”的影响,但是人们向往和认同传统道德,由此,很多“人肉搜索”的行为推动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惩恶扬善的心理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行动,(3)由于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从而产生了腐败的行为。而利用“人肉搜索”对很多事实提供案件的证据,会为反腐倡廉提供了很多线索。同时也激发了网民对反腐监督的热情,使很多问题官员在“人肉搜索”的状态下,纷纷落马,加速了司法行政机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因此,“人肉搜索”对舆论监督具有很大的作用,促使政府信息公开。

当下是全媒体记者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但是,由于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有时难免泥沙俱下,“麦克风”乱吹风的情况时有出现,“真理还穿在脚上,谣言已走遍天下”的现象比比皆是。我国目前对“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还没有明确的立法,对其两者之争也只是停留在对案件发生过后的侵权手段回顾中,即滞后性侵权的行为是不是就是构成《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暴力了呢?在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我想谁都不能冒然地对“人肉搜索”戴上暴力的标签。如果,我们只是为了保护那些做了有悖道德的事的人而全盘否定人肉搜索的好处就不免有些偏激。当然,不可不说在人肉的过程中,广大网友还是应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其中,避免因个人过激的感情倾向而伤害他人。

如何把握“搜索”、“发言”的度是依赖于网民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缺乏不了法律的有力规制和监管。“人肉搜索”发展至今,有多少法律规范可以为其提供指引和向导,该不该纳“人肉搜索”入刑也在网路上掀起来了一场最为强烈的辩论。

若要将“人肉搜索”入刑,则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及确定的罪名,而由于“人肉搜索”是个结合词,其出现的时间也只有十几年光景,在词语发展的长河中,实在是显得过于短暂。将尚未经过千锤百炼,细细打磨品味过的词语匆忙立于法律中形成最严肃的法律用语供人们去遵守,实为不成熟之举。

在如何规制“人肉搜索”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上,2009年6月,江苏徐州市出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率先向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但此举遭到网友炮轰。在随后的人民网调查中,九成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在封杀网络监督,为贪官污吏提供保护伞。2010年7月1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中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在《宪法》、《民法通则》当中也有关于“人肉搜索”的法律规定。至于“人肉搜索”行为情节恶劣、社会危害后果极大的,还会触犯我国《刑法》,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犯罪,受到刑罚处罚。

2014年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焦点集中在人身权益保护方面,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

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部司法解释明确了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加大了对被侵权人的司法保护力度,有望改变目前网络“侵权易、维权难”问题。本司法解释的这些规定,从民事责任角度对这些行为作出规制,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从刑事责任角度进行调整,两者并行不悖,相互配合。

有人认为司法解释相关规定是对“人肉搜索”的禁止,不利于网络反腐等。朱巍对此表示,对于某些“人肉搜索”,司法解释实际上同时也开了个口子。

至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肉搜索”当前入罪宜暂缓其行。

广州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表示:国家还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提及“人肉搜索”,而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多见于宪法、刑法、民法、侵权责任法等一些原则性规定和行业性规范,缺乏全局统筹和可操作性。如要在刑法当中规定相应罪名,前期对于“人肉搜索”等相关条文的解释和辅助规范也要达到相应的程度才行。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研室主任薛瑞林说道:“人肉搜索”刑事立法可行性不高,民法可以解决的事情,不必上升到刑法的高度上去,刑法不是管家婆,别什么事情都找它。”中国行为法学会新闻侵权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周泽也提到:“‘人肉搜索’入刑法主要是涉及侵犯隐私权的问题,但至少从目前的法律来看,人肉搜索并不构成犯罪行为,现存的相关民事法律并没有对隐私权的概念做明确的定义,应为“人肉搜索”定何罪名也不确定。隐私权在法律上的不甚明确,导致公众的隐私权及其界限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因此,在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对公众人物监督与侵犯他人的隐私上没有一个平衡点。所以,很难用什么标准来对人肉搜索中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

总结来说,“人肉搜索”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不可忽视的时代存在,在传统媒体与新时代媒介的交汇发展中,“人肉搜索”成了最大的推手,对于围绕“人肉搜索”产生的所有争议辩论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顺其自然地产生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下,尚不能让它消沉在法律的披衣中,要让它把全部的优缺点显现出来,让它充分现形,那时再一刀斩乱麻,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现在开始慢慢打压,掩藏,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可能是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瘫痪,最坏的结局是自杀、他杀、虐杀的恶性升级。截至目前,我认为加强网民道德建设,辅助以其他可定性法律规范来监督网络管理,合理、明智使用才是最恰当的解决方法。

二、发展瞻望

尽管这几年人肉搜索在中国发展地如火如荼,但国外人肉搜索却“润物细无声”地健康成长,不仅商业利润非常可观,而且自觉遵守法律规则,使人肉搜索沿着法治化、商业化道路理性发展。反观中国,人们一听到人肉搜索,似乎就压根没把它看作好东西,在多数人眼里,人肉搜索可能就是一场糟糕的网络游戏或无聊的网络闹剧。人肉搜索之所以如此让人怀有偏见,主要是因为这种搜索引擎几乎游离于法律的边缘。事实上,“人肉搜索”在反腐、反贪、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惩罚罪恶、满足群众需求所起的作用上越来越重要,在最初可能要花十天搜索解决的一个事件,发展到现在,有可能只需要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在以后,可能只要几秒钟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搜索与传播速度,也增强了与新媒体的高频互动,为网民日后的网络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联系与服务。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不应将其一锅端,一杆子打倒,要辩证分析人肉搜索的利弊,全面认识其对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资讯提供途径,无疑在诸多环节为网络用户提供了知情便利。随着社会发展趋向信息化、多元化,获取并占有一定量的信息是人们所应当享有的一项正当权利,也是人作为社会系统一分子的一种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⑴杨澜. 透视“人肉搜索”现象[J]. 当代青年研究,2008(11)

⑵刘丹凌.“人肉搜索”:第二媒介时代的新型传播交往关系[J]. 南京社会科学,2009(02)

⑶殷俊等著.从舆喧嚣到理性回归—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多维研究[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⑷谢新洲等著. 舆论引擎:网络事件透视[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⑸张明楷著. 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⑹赵梓晴. 人肉搜索中的个人隐私权保护[D]. 吉林大学 2013

⑺张娟,黎伟华. 人肉搜索:亦正亦邪待规范[J]. 民主与法制. 2008(20)

⑻韩芳,赵小军. 网络人格权保护:轻点鼠标之重[N]. 人民法院报. 2013-12-15 (003)

⑼张燕龙. 人肉搜索的刑法规制[D]. 中国政法大学 2010

⑽陈春丹. 论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D]. 华东政法大学 2009

法学毕业论文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1] 姜玉丹,苏静. 从BBS到开心网、人人网看大学生 网络行为方式的转变[J]. 中国林业教育. 2011(S1) [2] 方彩芬. 网络语言特点透析[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 2002(01) [3] W Schramm. Mass Communication[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1962 [4] 郑华清,黄崇珍. 从“杯具”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 变异[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5] Beijing University Youth Research Center (Youth Research Center,Beij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高校BBS与SNS网站的比 较研究--以北京大学未名BBS和人人网为例[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04) [6] 李力.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 南昌大 学 2014 [7] 华姐措. 藏族民间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与发展 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8] 王泉.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 南京邮电大学 2014 [9] 邱婷婷. 微博名人头像真实性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 影响[D]. 浙江大学 2015

[10] 朱冬顺. 基于信任基础的虚拟社区内口碑再传播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 2015 [11] 沈玉秋. 传播学视域下对《金枝》文化内涵的解读 [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2] 翟敬朋. 老人的社会功能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南京大学 2014 [13] 张晔. 虚拟社区中同妻群体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14] 陆莹. 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15] 李丽. 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自我认同建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16] 于立华. 我国非传统社团社会功能的哲学思考[D].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17] 孟一. 微博的社会功能及其作用方式研究[D]. 广西师范学院 2012 [18] 郭修远. 学术新闻的功能与传播规范[D]. 湖南大学 2012 [19] 康晶晶. 浅析社会中的语言变异--以网络流行语为例[J]. 民营科技. 2010(06) [20] 陈原着.社会语言学[M]. 商务印书馆, 2000 [1] 周峰. 密闭微波辅助提取-HPLC测定中成药中黄芩苷及绿原酸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9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大全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大全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大全 一、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概述[font=宋体]Sample Text 文献密码搜索的方法精要总结如下: 是密码搜索的利器 2.标准检索表达式:杂志名(数据库名)+password+username 3.检索表达式的变异(pw,pwd等衍生词) 4.冗余信息的去除(-NEED) 5.密码的区域性问题(site:EDU,KR,TW) 6.文件类型限制 \link等限制的妙用 8.着名杂志带其他杂志 9.逆向查找:安全,原理简单.但全人工,烦琐,管理和调度技术有待于完善 二、文献缩写-》全名自动查询系统 使用方法: 方法一: 将缩写输入查询框内,按"search"就可以了。注:不需把缩写后的"."号输入,但 每个缩写单词间要空格。 网址: 方法二: 采用耶尔大学的杂志缩写查询系统: 网址:

方法三: 生物工程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 方法四: 生物医学类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网址: 方法五: Medline杂志缩写专用搜索器: 三、我检索ppt的心得体会 自从学检索以来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我现在就对我前一段时间搜索ppt文件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讲一讲。请各位高手多指教。 我们在查ppt资料时,一般都想得到与查到的资料相关的全部内容,那我们就需 要: 1、对检索到的东西进行层回推,放大信息量。 比如我在google里检索"molecular biology"得到了这样一个网址""我就把它回推 到" 和上一层的""就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还有这个网址 2、很时候我们可以下载下来,但以上面说的那种方法进行回推时,常常会出现"Forbidden"的页面,这是很多网站都存在的bug。要解决个问题就需要利用这个bug和靠你对所查找的内容比较熟悉。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google里检索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时 0211/这时我只是对最后面的"209"进行简单的更改为"201-220"就可以得到这本书完整的ppt文件。还有的最后面是出现字母,可对相应的字母进行修改即可,最难的是要对文件名进行修改,这就需要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不要瞧不起中文艺工作者网站。以英文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英文网站总是出现在最前面,而等看到中文网站时都已经失去了耐心,我们有时候可搜索中文网站,往往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特别是我们隔岸相往的同胞做的ppt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检索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第五章 一、文献检索概述 (一)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 (二)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 研究方向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一)文献的等级 1、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2、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教育科学文献的特点: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学科复杂。相互交叉渗透,系统性、积累性和继承性强。文献类型以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为主。 (二)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1、书籍 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它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历史最长的一种情报源。名著要籍指一个时代、一个学科、一个流派最有影响的权威著作,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教育,中外古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的教育名著等。它们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治学和研究的基石,因而大都作为必读书、必备书收入各种导读书目。专著(包括论文集)是就教育领域某一学科、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内容专深,大多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专著一般就某个问题发展历史和现状,研究方法和成果,不同学派的观点和争论,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加以论述,并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和书目。专著中阐明了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介绍了新颖的材料,通常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较系统,形式较规范。论文集往往是汇集了许多学者的学术论文,问题集中,论点鲜明,情报容量大,学术价值高。如瞿葆奎先生主编的26卷本大型《教育学文集》则属此种类型。 教科书是专业性书籍,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内容一般包括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成果以及讨论的问题。要求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文献综述

机器视觉技术发展现状 人类认识外界信息的80%来自于视觉,而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 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的最终目标就是使计算机像人一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 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同时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取“信息”的人工智能系统,其特点是可提高生产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在很多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机器视觉是通过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研究,从而建立由图像或多维数据中获机器视觉简介 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主要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再现于人类视觉有关的某些智能行为,从客观事物的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是一项综合技术,其包括数字处理、机械工程技术、控制、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传感器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等,这些技术相互协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1]。 机器视觉强调实用性,要能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的环境,并要有合理的性价比、通用的通讯接口、较高的容错能力和安全性、较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其更强调的是实时性,要求高速度和高精度,且具有非接触性、实时性、自动化和智能 高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一个典型的工业机器人视觉应用系统包括光源、光学成像系统、图像捕捉系统、图像采集与数字化模块、智能图像处理与决策模块以及控制执行模块。通过 CCD或CMOS摄像机将被测目标转换为图像信号,然后通过A/D转换成数字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并根据像素分布、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将其转换成数字化信息。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如面积、 数量、位置和长度等,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1]。 机器视觉一般都包括下面四个过程: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的英语演讲稿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观点是:人肉搜索弊大于利。人肉搜索,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人工方式对搜索引擎所提供的信息逐个辨别真伪,或通过匿名知情人提供数据,以查找人物和事件真相的群体运动。显而易见,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肉搜索却离不开人的参与。我方认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理由有三。第一,人肉搜索因为脱离不了人的参与,其过程的侵权性与结果的不确定性是固有存在的。其侵权性体现在对人肉对象的人身攻击、名誉权,隐私权侵害三个方面。其次,由于参与群体的价值观各有不同,其对事件行为的看法就有了其主观性与片面性。而且群体的活动易使人民大众自认为正义的道德谴责脱离理性的轨道,最终对人肉对象造成的摧毁远远超出了这个事件的本身。最重要的是,人肉搜索本身就是因现阶段公权力监督缺失所衍生出存在巨大弊端的替代品,所以我们所做的应是去强化各部门职能,而不是加强对人肉搜索中产生的问题的完善与监督,因为本质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第二,引发人肉搜索的话题是由其引导人决定的,易遭他人利用,无法达到维护社会的目的。群体狂热起来是是不具备理性的,思想情感易受旁人暗示,甚至失去自控,肆无忌惮。而恰恰是这点,极易遭到别有用心者的利用,去传播虚假不良信息,拉动舆论导向而达到个人目的。比如恶毒后妈事件只是治不起病的人为了索要医药费而设计的炒作。正如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所言:有热点的地方就有广告营销价值,很多企业都在追寻无边的网友们作为营销对象。当进行人肉搜索的网民沦为被利用的工具之时,人肉搜索的价值何在? 第三,不可否认,“人肉搜索”很多时候是一种无奈,网友们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自发进行“侦破”,目的是希望用社会道德评判去约束不道德行为。可那成百上千的,被群众们谩骂,精神上遭受极端的痛苦,甚至因此结束了生命的无辜的受害者们,又该由谁对他们负责?所以人肉搜索本来就是一个缺乏理性的盲目且无法律约束的畸形维权途径,以“很黄很暴力”事件为例,被搜索者仅仅是个孩子,她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仅仅是因为某些话说得不够得体,就沦为“人肉搜索”对象,遭遇了肆意的攻击、侮辱,这时我们还能不能说“人肉搜索”是在伸张正义呢?更多时候它反而像把乱箭,刺痛了的多是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眼下,受到网络“人肉搜索”伤害的当事人不仅难以讨回公道,提供“人肉搜索”的网站往往还敷衍塞责。可能我们因为今天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观点,然后就被一大群反对者人肉,我们以后还敢不敢再毫无顾虑的畅所欲言?恐怕我们的安全感早已消失,言论自由不再自由吧!篇二: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对2491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公众认为人肉搜索是不是网络暴力要“视情况而定”,近八成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引擎。各种调查数据表明“人肉搜索”被简单粗暴的“禁止”并不能为大多数网民所接受,正如陈力丹所说,“人肉搜索”本身没有“原罪”,如何在实际过程中趋利避害,使“人肉搜索”能够真正地、有效且有益地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强大功能,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人肉搜索引擎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搜索机制。根据提问的线索,由人工参与解答。而网络传播的广泛与迅速,赋予了这种解答前所未有的高效。同时,它“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的活动。它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使人肉搜索体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人肉搜索”就是一个获得信息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是“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 是“弊”,关键在于人的发展历程,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底的“华 南虎事件”、“张殊凡事件”,2008年的深圳市海事局党委书记林嘉祥“猥亵门”事件和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2009年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事件”,

犯罪构成的基本构造论文文献综述文档

犯罪构成的基本构造论文文献综述文 档 The basic structure of crime constitu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犯罪构成的基本构造论文文献综述文档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对传统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没在及时制定系统的刑法,因此在法律结构中不存在犯罪构成的法律概念。但是,当我国刑法理论几乎全面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体系时,犯罪构成就成了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因此,犯罪构成是以理论概念、理论体系形式出现在我国的刑法理论领域的,我国的刑法学者也是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对犯罪构成进行研究探讨,并且努力使之法定化。但是,1979年7月1日制定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刑法》,在明确规定犯罪概念、犯罪特征的同时,并没有明确规定犯罪构成的要领,只是在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中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我国刑法学者称之为“法定的具体犯罪构成”。与此同时,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也成为犯罪构成理论的通说,但近些年来四要件学说的缺陷日益暴露,自

身所存在的矛盾已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因此已很难全盘接受四要构成理论,刑法学者纷纷对传统四要件理论的缺陷和矛盾进行了批露。陈兴良教授在《刑法学关键问题》一书中观点鲜明地讲到,目前从苏俄引进的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对定罪精细化的要求,并致力把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向犯罪理论体系改造。刘生荣教授在他所著的《犯罪构成原理》一书中也旗帜鲜明地讲到,在四要件中,犯罪主体作为犯罪的一个构成要件是不合适的,不仅违背了主体与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与刑事立法的规定不符。而问题更大的是犯罪客体,在此书中他花了大量篇幅对犯罪客体理论所具有的无法克服的矛盾进行了论证,同时也对犯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进行了抨击,由此可看出他对传统四要件理论的态度是否定的。刘宪权教授、杨兴培教授也从犯罪客体、犯罪主体以及犯罪对象等方面对传统四要件理论进行了批判,这在他们所著的《刑法学专论》中体现出来。另外张明楷教授、何秉松教授等许多刑法学者也对传统四要件构成理论进行了系统地批判。总体上来讲,我国刑法界对传统犯罪四要件构成理论所持态度都是否定的。 二、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

总论第一章刑法规范概述

幻灯片1 第一章 刑法规范概述 幻灯片2 本章重点 刑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殊性 刑法的价值根据 1.刑法的渊源 刑法解释 幻灯片3 第一节 刑法与刑法规范 幻灯片4 一、刑法的概念 ★刑—杀 刑人之父子也。《吕氏春秋?顺说》注:杀人也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刑一惩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陈

涉世家》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幻灯片5 一、刑法的概念 ☆法—刑 灋,刑也,平之如水。《说文》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法—法律 治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幻灯片6 “三代皆以礼治,孔子所谓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是也。《周礼》一书,先儒虽未有定说,而先王遗意,大略可见。其时八议八成之法,三宥三赦之制,胥纳之于礼之中,初未有礼与律之分也。周室凌夷,诸侯各自立制,刑书刑鼎,纷然并起。李悝始集诸国刑典,著《法经》六篇,然犹未以律为名也。商鞅传《法经》, 改法为律,律之名,盖自秦始。汉沿秦制,顾其时去古未远,礼与律之别,犹不甚严。” “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日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蠲削繁苛,兆民大悦。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 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 程树德:《九朝律考》

八议八成: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郑玄注: “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周礼?秋官?士师》)三宥三赦:(《周礼》) 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 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 幻灯片8 一、刑法的概念 ☆英美法系: 犯罪法(criminal laW :规定何种行为在何种情况下,伴随何种主观或者其他因素即被认定为犯罪。 ☆大陆法系: 刑罚法(strafrech,简称刑法:国家通过刑法的威慑来禁止人们特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幻灯片9 刑法的概念 什么是刑法 幻灯片10

医学文献综述的文献检索方法

医学文献综述的文献检索方法 医学文献是生命科学重要的信息载体。要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就必须学会查阅医学文献,这是每位生命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文献综述是概括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和动向的论述性专题资料,它依赖于大量的一次性文献,但又不同于撰写论文和专著时对医学文献的应用。 在此就综述撰写过程中如何查阅医学文献做一简述。一、医学文献的概念和分类文献通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就医学角度而言,凡与医学有关的,或与医学领域内某一专题有关的图书资料,均称为医学文献。根据文献的来源、性质等不同,可将文献做如下分类: (一)根据文献来源分类1.原著(originalarticle):由作者总结自己的直接经验或体会撰写而成。主要包括:医学科研论文(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道、临床观察(分析)、诊疗技术(教训)、调查报告等。2.综合评述论文(整理性论文):主要是取自他人的研究成果加以综合评述,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整理而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review)、述评(commentary)、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 (二)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及出现的频率进行分类1.一次性文献:指医学论著,习惯上称为原著或论著。它是创造性的学术论著,主要包括临床论著、医案医话、专利说明书、会议资料、公报等。其中,临床论著包括: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报告、理论研究中的新发现、临床实践中的新创见、学位论文等。2.二次性文献:是将多种期刊图书中大量、散乱的一次性文献,按设计要求加工整理、精炼简化而成为有科有目、便于查阅的检索工具书。它是负载储存信息点的检索工具书。常见有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国外医学目录索引、全国报刊索引、国外医学文摘、计算机检索用光盘等。3.三次性文献:是以二次性文献提供的信息为线索,有目的收集一次性文献,充分阅读、消化吸收、综合分析、归纳对比,将其重要内容重新组织、加工撰写而成的医学论文,即综述。它是一次性文献的综合产物,常见有综述、教材、手册、年签等。二、如何查找医学文献查找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是获取信息的基础,如何查找方法很多,仅将常用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借鉴。(一)查阅途径通常查阅相关原始文献,有下列途径:1.通过核心期刊的二次文献查找原始论文:从国内近期发表的论文着手,如根据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国外医学》各专科分册等刊登的相关综述、述评及专题类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查找所需的原始论文。国外查阅途径首先是查找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cus》)中的医学综述目录(BibliographyofMedicalReview)部分,从中寻找相关的综述性文章的题录或文摘,根据其后附有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查阅。2.从权威专家撰写的论文着手查阅:除已知权威专家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衡量1)在有关学科领域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较多;(2)他的论文较多地被其他作者引用;(3)曾撰写过有影响的专著或经常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一般情况下,有威望的专家撰写的论文可信性较高,其论文设计及取材均比较严谨,论文的综合分析、推理及评论都有值得借鉴之处。3.从创新性较高的文献入手:查找有关方面有创新成就,其方法技术及理论阐述具有鲜明特点或有代表性的论文是一个有效途径,因为其观点往往代表着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4.利用各种检索手段检索相关文献:常见的检索途径1)手工检索。可以直接查阅期刊,搜寻相关课题;也可以通过检索性期刊如美国《医学索引》(《IndexMedicus》)、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s)、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Abstracts)、荷兰《医学文摘》(ExcerptaMedica)等,输入主题词、关键词集中收集查询。(2)计算机检索。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3)网上检索。根据网址,直接上网检索。目前多数国内外网站均提供此方面的信息,这也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5.从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查找相关文献: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是撰写文献综述的重要资料,因为其汇集了从不同角度阐述该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学术会议资料可从相关期刊查找会议综述,从《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学)部分及《中国医学》等中文检索工具中,也能查到部分会议资料。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专辑或会议录、专题讨论会、学术讨论会等常以“Symposium”,“Congress”,“Conference”等开头词出现,可方便查阅。三、如何阅读医学文献(一)医学文献的粗读、精读及取舍原则对于收集、查找到的文献资料,必须确定粗读、精读及取舍原则,否则将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每篇论文先读摘要、前言及结论,以了解该文的价值,决定精读或粗读。对重点文章、较好的综述及有创见性的原著要精读,而对无明显创见性而只是支持某一观点的论文可粗读。文献的取舍主要看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判断论文科学性的标准:科研设计是否合理(包括选题是否准确,有无对照组,分组是否合理,有否足够样本数,是否随机抽样等),研究方法是否可靠,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是否得当,理论分析及结论是否恰如其分、实事求是。 (二)医学文献阅读技巧文献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常用方法如下。1.先中文、后外文:基于母语阅读速度快于外文的前提,可以先阅读中文文献,这样不但能较快地了解本专业的基本内容与研究动态,而且有利于熟悉一些非本专业的术语译名和定义,有助于提高阅读外文期刊的速度,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2.先综述、后专题:综述类文章往往有大篇幅的背景介绍,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评述或归纳,内容比较全面客观,在此基础上再阅读专题论文就易于深化。3.先近期、后早期:近期文献中常引用论证和概括早期文献的资料,从中可找到有关课题早期的发展情况,近期文献文末所附的参考文献,又为阅读文献提供了较好的线索。4.先文摘、后全文:由于语言的限制与情报的分散性等诸多因素,要善于利用文摘索引,大范围阅读专题文献摘要,挑选出自己需要而又能查找到的原始文献,便于后期阅读全文。 (三)对期刊不同栏目的阅读选择对于医学期刊的不同栏目应根据需要进行阅读。在Technicalpapers(技术论文)或Conferencepapers(会议论文)栏目下列出的该期刊主要内容中,凡注有LectureChair(讲座)、MemorialLecture(纪念专稿)、SpecialArticle(特约稿)的均属于较重要的综述或展望性论文,执笔者一般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对他们的意见应重视。文末或期末所附的Discussion(讨论)栏目,多是对前几期刊登论文的书面讨论,从中可得到许多启发。从Briefing(简闻)或Trends(动向)栏目中可了解本学科或专业的最新动态。通过CallofPapers(征文启示)、ForthcomingMeeting(近期会议)等栏目,可了解近期国际专业会议的主题、地点等。从BookReview栏目中,可了解新书的出版消息。从AbstractfromRelatedLiterature栏目中,可了解近期有关文献的摘要。每卷期刊最后一期,常有作者索引(AuthorIndex)和主题索引(SubjectIndex),利用这些索引也可查知某作者或某一主题论文在该卷的发表情况。 (四)医学论文阅读要点[1,3]医学论文体裁不同,阅读要点也不尽相同。下面以一次性文献为例做如下简要说明。1.摘要(Abstracts):是全文内容的简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选题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状况、文献综述文档 (一)选题地缘起和意义 引言 1.选题缘起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将大量地精力投入到如何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上,对就业难问题、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医疗等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地关注力度不够,政府职能地缺位、错位、越位现象严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国有经济结构地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地改革,政府过去传统地管制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地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进行全面地政府体制改革,转变 出:“. 南) 等现象严重,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大规模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地这些严重失衡,说到底与政府制定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地方针政策,与政府地管理方式、管理手段,与政府地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和公共行政管理能力,有着密切地、甚至决定性地关系④.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关键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地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地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服务上来,建设以公平、公正、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为目标地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切实改进地方政府某些不良状态地迫切要求.由于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停留在管制型政府地官本位、权力本位地理念之下,地方政府地“单边主义”和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此导致地政府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使得

政府与公众之间地关系渐行渐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出现了以发展经济、经营城市地名义进行圈地、兴建开发区,以公共利益地名义强行拆迁民房,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地政策缺少连续性,缺乏协调性和整体配套,让公众无所适从,“这些信号意味着在原有地制度路径下地改革所带来地额外收益地增加已接近临界值,不进行制度创新,就难以出现所谓地帕累托改进"@,就难以把中国地改革事业推向一个新地阶段,甚至政府地合法性也会遭到一定程度地挑战.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地全面转型,广人群众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地公共产品和有效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人群众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地政府. 2.研究意义 从实践方面讲,对我国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地现状与改进进行研究,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地十 @,1.2 (--) 1 国外( 化地 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阐述了企业家政府理论这一新公共管理地理想实践模式,主张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地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①.治理理论成为改革公共服务地~个重要理论.治理理论地创始人是詹姆士·N·罗回[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3⑧\:一,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西瑙.他在《没有政府地治理》一书中提出全球治理地思想.奥斯特罗姆夫妇在《公共事物地治理之道》、《多中心与地方公共经济》等著作中提出多中心制度设计地理念.他们认为,高度地多中心与分化不会导致公共服务成本地提高.对此他们开 列了公共服务多种提供途径地清单:经营自己地生产单位、与私营公司签约外包、确立公共

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评析

网络人肉搜索的道德与法律评析 关键词:网络, 人肉搜索, 道德法律 “人肉搜索”与“人肉搜索引擎”是一对关系密切的观念。其中,“人肉搜索引擎”是搜索工具的一种,类似于我们现在用的百度和谷歌。区别就在于如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是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的。对于自动搜索引擎来说,只要用户输入一些关键字词,程序会在很多服务器以及海量存储中搜索比对这些关键字,从而按照相关程度将与关键词有关信息展现给搜索者。而“人肉搜索”不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实现的,而是靠人来提供信息。“人肉搜索”,是利用“人肉搜索引擎”方式实现搜索某种特定信息的目的。“人肉搜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人肉搜索”并不只是用来跟踪人,多数情况下可以用来互相学习、信息共享,目前的“谷歌(Google)”、“百度知道”、“QQ问问”、“新浪爱1司”、“雅虎知识人”等问答社区都可以说是广义上的“人肉搜索”。狭义的“人肉搜索”,则仅仅指通过在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者人物的真一般认为,“人肉搜索”是“猫扑(mop)”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此后为各大网站和网络社区所效仿,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方式,提问者在网上发帖,并用“猫扑”网上的虚拟货币(mp,“猫皮”)来奖励提供信息者,网友看到帖子后就会去寻找线索,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问题,然后把找到的答案回帖邀功,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人肉搜索引擎机制”。 由于这种通过人问人的信息搜索方式必须借助于各种论坛、社区,因此,一般来说,很可能还有论坛的其他网友参与对相关信息的评价和讨论。换言之,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网络社区或论坛的交互性,即使是单纯的“一问一答”式的人肉搜索,也与现实环境中的“一问一答”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即虽然参与回答的人数可能只有一个,但是,由于回答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被众多人知悉,而且,参与讨论者也可能众多,往往容易形成舆论上的“聚合力”。因此,即使是正常的合法、乃至符合道德的评价,其道德审判的“杀伤力”也是巨大的。由此,一旦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本身涉及对主体人格尊严的伤害或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或对其财产权构成侵害,或者参与评价者的言行构成侵权,那么,其影响往往特别巨大。目前,由人肉搜索而引起的网民以侮辱、诽谤的方式对他人行为进行评价的现象被称为所谓的“网络暴力”比较常见。尽管目前发生的引起社会反响的人肉搜索事件大多涉及的是人格权问题,但是,实际上,由人肉搜索所引发的问题不限于人格权,还可能涉及版权侵权问题,只是这些版权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一般来说,对于第一类搜索而言,由于一般可能涉及版权保护1司题。 当然,不管属于上述哪种情形,通过社区或论坛的信息征集一信息提供形式在本质上属于言论表达和信息自由,尽管其中可能涉及版权、人格权侵权,但是,在任何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因此,在讨论人肉搜索所引起的法律问题时,不能抛开作为社会公众的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而孤立地强调被搜索主体的私权保护问题,否则,将有失偏颇。

商法学主要参考文献

《商法学》课程参考文献 兰州商学院 二○○七年四月

《商法学》参考文献目录 一、外国译著 1.贺卫方等译:〈法律与革命〉,中国百科全书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2.[英]施米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出版;3.董安生译:《英法商法典》,法律出版社,1991年出版; 3.金邦贵译:《法国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4.杜景林等译:《德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5.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6.吴日焕译:《韩国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7.中国政法大学澳门研究中心:《澳门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8.《瑞士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9.费安玲译:《意大利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0.《美国统一商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二、论文集 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2.徐学鹿主编:《商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第1辑,第2辑; 3.王保树主编:《商事法论集》,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4.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出版,第1卷,第2卷; 5.中国商法年刊,第123卷; 三、专著、教材类 (一)商法学专著、教材(具有代表性的) 1.张国键著:《商事法论》,台湾三民书局,1980年出版; 2.李玉泉、何绍军主编:《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3.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 4.苏惠祥主编:《中国商法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5.徐学鹿主编:《商法学》,中国财政经济版社,1998年出版; 6.黎燕主编:《商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出版; 7、雷兴虎主编:《商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8.李黎明、于颖主编:《商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9.赵万一主编:《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0.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1.马洪主编:《商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2.赵旭东主编:《商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3.官欣荣主编:《商法原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出版; 14.施天涛:《商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覃有土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二)商法总论专著、教材 1.董安生等编著:《中国商法总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徐学鹿主编:《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任先行、周林彬著《比较商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摘要】:总体简略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描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演进的诸阶段,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即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的一贯性是对立的统一。 【关键词】:概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演进;阶段特征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统称,是指从上古起至清末止,广泛流传且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的法律文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其演进的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公法品格和制度特征,在世界法律史上独树一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统法律文化集体本位的总体精神,无讼息争的心理倾向,德主刑辅的理论学说,视法律为工具的价值判断。 第一,在法律观念文化上,强调“礼法合一”,“德主刑辅”,而“礼”作为一种差别性的规则体系,被奉为治国之道。 第二,在法律制度文化上,强调国家权力本位(实质上是家族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权大于法,法律受权力的支配与制约。形成了以刑法为核心的单一的、封闭的中华法系。 第三,在法律心理文化上,息事宁人,平争止讼的法律心理普遍。 第四,在法律审判中,无论民众还是司法权行使者,皆强调天理、人情、国法的有机结合,而且在更多情况下将人情因素放大。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体精神与宏观样式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与“个人本位”相对应的“集体本位”,即法律规范的社会功能在于通过对个人行为的制约来维护某种社会团体的利益与秩序。中国法律文化的宏观样式是“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的“混合法”。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基本精神的历史发展脉络 1.“神本位” 2.“家本位 3.“国本位” 4.“国、家本位”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基本精神的共同特点是程度不同地忽视个人的价值,用制约个人权利的方法来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宏观样式:“混合法” 中国独有的“混合法”样式,并非一开始就有的,也不是一出现就完而备之的,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反复实践过程。 1.“任意法” 2.“判例法” 3.“成文法” 4.“混合法”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历史发展的诸阶段 一、“神本位·任意法”时代的法律文化——“神治”(殷商) 夏商时代,由于“神治”思想的支配(商代是“迷信鬼神,不重人事”的时代),使当时的法律实践活动还没有按照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发展,因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任意”的色彩。 这一时代的法律文化就总体面貌而言,可概括为“神本位·任意法”时代。殷商

如何寻找综述性论文的方法

方法1:用survey, review 等标题字样在各大数据库中搜索,或者用Google学术搜索; 方法2:根据你研究的内容选出关键字,然后在Google学术中搜索,找到引用率最高的几个文献,再从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找综述性文献; 方法3:根据你研究的内容选出关键字,然后在Google学术中搜索,找到引用率最高的几个文献,这些文献的作者就是你这个领域的牛人,然后到他们的主页上去,找综述性论文 (1)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 进行检索:首先检索某个专题文献,然后点击“分析检索结果”,在“根据字段排列记录:”下方的下拉菜单中点击“文献类型”,点击“分析”,勾选Review前面的复选框,点击“查看记录”即可获取所需要的高品质综述; (2)生物医学类综述文章可利用NCBI进行检索:进入NCBI网站,在“Search”下拉菜单中,点击进入“Pubmed”,再点击“Limits”,在“Type of Article”下拉菜单中找到“Review”并选中,然后在Search框中输入所需要的检索词或检索式即可获得相关综述性文章; (3)通过全文数据库获取综述性文章的方法:先进行专题信息检索,然后用“Review”进行二次检索,或者直接使用高级检索,将Review作为检索词进行组配同样可以获得综述; (4)利用中文全文数据库可以直接使用“综述”、“进展”等词对已有的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即可; (5)通过阅读优秀的硕博士论文的综述部分也可以获得某个领域的综述信息; (6)利用Google或Google Scholar,输入关键词+Review 或survey也可以获得大量综述性论文。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