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第二章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优势 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 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 或优越地位。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 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 难以形成区位优势。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 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 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区域空间 结构中的 网络是由 相关的点 和线相互 连接所形 成的。
网络是连接空间结构中点 与线的载体,网络的意义在于 它能够使连接起来的点和线产 生出单个点或线所不能完成的 功能。网络可以分为单一性网 络和综合性网络。前者是由单 一性质的点与线组成,如交通 网络、通讯网络、能源供给网 络等。后者是由不同性质的点 与线组成。正是由于网络的存 在,才可能产生区域经济发展 中的各种商品流、资金流、信 息流、人流。
经济区域
人类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 客观 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的不可分割的社会 经济综合体 第一、经济要素加入到区域研究当中,使区域的内 容更加丰富,但同时区域的界限也更加不容易划分 • 第二、经济因素的变化很快,所以经济的区域也处 在一种变化的过程当中,使我们很难完全依照自然 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经济区域。
(二) 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 • 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按照德国著 名地理学家赫特纳的观点,无非是在自然地 理的基础上加上人类和经济的因素。 • 人类和自然都应属于区域的特征,但在某 些地区,例如城市地区,人类的作用可能明 显些;在另一些地区,例如极地、高原、海 洋等,自然的作用可能更明显。 • 把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类所从事的经 济活动结合起来,是经济地理学对区域进行 研究的主要特点。
2、系统区 • 系统区是区域之间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的 一种表现形式。 • 系统区的划分是将位置相连的区域放在一起, 并不强求自然和经济的统一性,而仅仅是去研究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例如,如果我们把一条河流的整个流域作为一 个系统区,那么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的所 有自然和经济特征可能都是迥异的,但所在位置上 的相连,使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它们看做是一个整体 来研究。 • 先研究整体的特征,再研究各部分的特征
特殊区位因子:对特定产业发生影响的因素 区域性因子:严格限定并促使某类产业向特 定的地点布局的因素 集聚区位因子:导致某类产业向一点或若干 点集中的因素 分散区位因子:导致某类产业从集中地向其 它地域转移的因素

• • • • • • •
影响企业区位分布的多种因素即区位因 子,主要包括: 运输成本、 劳动力成本、 市场、 企业决策者的行为、 企业的结构和组织管理方式、 社会经济环境、 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
• 区位 •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语“standort”,英文于1886年 译为“location”,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国译成区位, 日本译成“立地”,有些意译为位置或布局。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
• • •
指该事物的位置, 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经济区位、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区位、 工业区位、农业区位、贸易区位等等

• (三)政治学家对区域的认识 • 国家行政管理系统 • 若干个政治经济有普遍联系的国家和地区
(四)区域的含义 1、区域是一个实体概念,具有空间范围、形态 和结构特征。
2、区域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边界 是区域的五个基本要素 3、区域具有客观性和动态性 4、区域具有一定的等级体系
二、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生产力诸要素及各种经 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分布、组 合和相互关系 1、区域空间结构反映区域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2、区域空间结构反映区域经济客体空间分布状 态和集聚程度
• 2、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 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 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区域的 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 3、区域的界限实际上都是人为划分 • 地理上的区域和区域之间通常并不是明显 接替的,而是存在一个相当范围的过渡地带。 所以,地理学家从一开始就认为区域之间的 过渡不是跳跃的,而是渐进的、互相衔接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谓区域的界限,实际上 都是人为划分的,且是为了某种区别的目的 而划分的。 • 也就是说,人们找到一个表面的、突出的、 标志性的景观,可能是山脉,也可能是河流, 确定为标志,或者是界限,将两边的区域分 开。
经济的区域和自然的区域在大多数情况 下并不能够完全重合,这就增加了区域研究 的难度, • 1、经济要素加入到区域研究当中,使区 域的内容更加丰富,但同时区域的界限也更 加不容易划分 • 2、经济因素的变化很快,所以经济的区 域也处在一种变化的过程当中,使我们很难 完全依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经济区 域。
5、规划区(计划区) 政府按照政策目标 而界定的经济区域。即 政府实施经济决策的地 区,具有明确的边界。 如:行政经济区、经 济特区等
• 三、区域经济 •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 • 以不同等级的地域单元为基础而形成的, 具有区域特殊性的国民经济。 • 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社会和经济 条件,因而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 和布局的差异。
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线包 括了交通线(由铁路、公路、水 运、航空等组成),通讯线(由 各种通讯设施组成),能源供给 线(由各种能源设施组成),给 排水线(由各种水利设施组成), 还有由一定数量的城镇作线状分 布所形成的线。由城镇所组成的 线是区域空间结构中一种综合性 的重要的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具有特殊意义,因而往往被称之 为轴线。线可以根据组成要素的 数量、密度、质量及重要性等分 成不同的等级。同类但不同等级 的线之间往往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它们相互连接,相互补充,共同 完成某一种经济活动。

点是区域经济活动 的重要场所,是区域 经济的重心所在。 • 经济活动在地理 空间上的集聚规模有 大小之分,相应地,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点 也有规模等级之分。 区域内各种规模不等 的点相互连接在一起 就形成了点的等级体 系。
区域空间结 构中的线 是指某 些经济活动 在地理空间 上所呈现出 的线状分布 形态。
区域空间 结构中的 域面是由 区域内某 些经济活 动在地理 空间上所 表现出的 面状分布 状态。

最常见的有,农业空 间分布所呈现的域面,各 种市场所形成的域面,城 市经济辐射力所形成的域 面。另外,其它经济活动 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作 较密集的连续分布,也可 看作是域面。
第三节 经济区域、区域经济 一、经济区域 佩鲁: 《经济空间:理论和应用》(1950): 把经济空间定义为经济变量的结构关系, 分为三类 ①统计学上同一或均质的经济空间 ②作为势力场的空间 ③计划经济空间或政策运用的经济空间
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 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 所组成。
区域空间 结构中的点 是指某些 经济活动在 地理空间上 集聚而形成 的点状分布 形态。
•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 的组织在空间上因有集聚的 要求往往呈现出点状,于是 就形成了相应的工业点、商 业网点、服务网点等。由于 这些点在空间上往往是同位 的,因而引起区域内的人口 和社会活动也向它们的集聚 地集中。集相关经济活动、 社会活动和人口于同一个地 方的城市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并且成为区域空间结构中的 重要的点。
•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
• 全国国土; • 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 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 从事任何特定区域发展的研究都必须考虑到该区域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到该区域发 展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以全国的资源得到 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壮大国民经济整体实力为基本出 发点和目标。
3、均质区 以某一或某些重要因素为依据,按其特 征相似性而界定的区域。 重要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消费类型、 劳动力就业、自然资源结构与分布等。以及 一致的社会态度、相似的文化传统、价值观 念等
4、极化区 (结节区) 通常由一个核 心区和与其互补 的外围地区组成, 具有明显的梯度 变化,功能上关 系密切。 结点-----经济中心。 起主导和支配作 用。 外围地区-----通过 网络和经济联系 与结点构成一个 整体
第二节 区域、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
通常是指特定的地理空间或第一范围, 可以泛指大到整个地球,小到县、乡、村

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 有限的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 或社会特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同质 的地域单位
• (一) 地理学家对区域的认识 • 地球表面的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和相互 关系的地域单元 • 1、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 类,或者是区分 • 为了便于考察,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 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 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 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
经济区位: 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时,为实现其特定的经 济目标所选择的具有特定条件的有限的空间 范围。 经济区位空间形式: 点区位: 以地理坐标描述 线区位: 以走向和长度描述
1、区位具有特定的约束条件和不同的经济利益 2、区位强调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3、区位主体是区位选择主体 4、区域经济可视为由若干区位组成的综合体
二、区位因子(location factor) 区位因子 (区位因素location factors) (区位力量locational forces) : “作为区位的经济原因运作的力”(韦伯)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 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Standort Factor) 的韦伯,将其定义为 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 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 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 二、类型区与系统 区 • 1、类型区 • 类型区是依据区 域的相同性或相异 性的关系来划分的, 即区内的相同性和 区际的相异性来划 分的。 •

类型区在区域研究中之所以显得重要,关 键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区域在自然景 观和经济景观的类型差异性。 • 差异研究是区域研究的生命,有差异才有 类型。 • 但是,我们必须防止一种倾向:由于经济 发展使得经济性的标识日趋重要,因而人们 常常忘记了还有自然的存在,或者把自然当 作了经济的附属物
第二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区位、区位因子
区位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 它要解决的主要是厂商如何进行布局才能 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的问题。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 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 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 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一、区位(location)(日本译成“立地”)

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是人 们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说, 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每一个行为都可以视为 是一次区位选择活动。 例如: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的选择与农业 用地的选择,工厂的区位选择,公路、铁路、 航道等路线的选线与规划,城市功能区(商 业区、工业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的设置 与划分,城市绿化位置的规划以及绿化树种 的选择,房地产开发的位置选择,国家各项 设施的选址等。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 ①均质区域 均质区域(homogeneous region)区域具有 某种一致性,在给定的时空尺度下是均质的, ②极化区域 极化区域(polarizable region)是指地理空 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 围绕区域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 带动单位)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③计划区域 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是为一定的管理目 的而创造的,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
区域经济的形成基础 • 1、国民收入 •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概括性指标,决定着每个地区参 加 劳动地域分工的程度、地区生产力发展 的效率及其经 济结构; • 2、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 是区域 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决定着进 一步发展的 程度; • 3、生产要素禀赋的地区差别 • 是影响区域经济区位选择和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 • 4、增长指数、专业化程 度、直接费用系数、生产部门职 能组合结 构等, • 是确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生产综合体发展规模 及其影响范围的综合指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