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

合集下载

第17课 经济大危机

第17课 经济大危机

②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⑶危机蕴含新的契机: ①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7、启示:
②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③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④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8、各国的应对措施
1、美国——
胡佛政府:
⑴政策:①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典型例题】(2010· 烟台高三二模)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 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 此可见( )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解析:C,材料反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美国市场 的虚假繁荣。
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爆发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2、原因:
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 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⑶具体原因: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⑷政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⑵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⑶具体原因: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 ③股票投机增加市场不稳定 ⑷政策原因: 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3、表现: ①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与政治危机加深 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持续萧条 经济上: ②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如罗斯福新政) 政治上: ①失业人数增加,普遍出现群众运动 ②法西斯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⑵国际: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大萧条名词解释

大萧条名词解释

大萧条是指1929年至1939年间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一场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但很快波及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萧条是现代经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困扰。

大萧条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末期的美国。

在这个时期,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期,股市也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繁荣。

然而,这种繁荣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上的,许多人开始借钱购买股票,以期望通过股市的繁荣来获取巨额利润。

这种投机行为导致了股市的泡沫,股票价格迅速上涨,但实际价值并没有相应增长。

1929年10月24日,股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崩盘,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这一天,股票价格暴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溃。

这次崩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银行开始面临挤兑,许多人纷纷将存款提取出来,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

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严重的困境,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大量的工人失业。

失业率迅速上升,人们的购买力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大萧条期间,全球贸易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需求下降,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强对进口商品的限制,导致国际贸易大幅减少。

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使得各国经济陷入了困境。

大萧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

其次,大萧条加剧了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

此外,大萧条还导致了政治动荡,许多国家的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为了应对大萧条,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实施的“新政”政策。

新政政策包括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如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保障、加强金融监管等。

这些措施帮助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了衰退,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大萧条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高中历史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经济大危机知识点汇总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危机爆发原因
⑴根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VS生产资料私有制)
⑵具体:供求矛盾突出
⑶导火线:1929.10,纽约股市崩溃(金融)
2、过程:⑴行业:金融——工农业生产——失业⑵资义世界:
美国----世界?
3、危机特点:⑴时间长⑵范围广⑶破坏大
4、影响
⑴经济:破坏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⑵政治:激化资义社会矛盾
①国内矛盾激化,工农运动不断
②与殖、半殖矛盾激化,转嫁危机
③资义矛盾尖锐,关税、倾销、货币战,货币体系瓦解、经济
秩序混乱
④世界局势紧张: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法西斯上台,
积极对外扩张。

经济大危机PPT

经济大危机PPT
不生火取暖
直母接亲原:因因:为没盲目有生煤产炭;造成生产相对过剩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劳母动亲人:民你购爸买爸失力业在了下。降;商品无法销出, 造女成儿生:产那与为消什么费失的业脱呢节?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1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国 会 纵 火 案
反犹狂潮 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1历史原因 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
教廷的宗被教纳职粹责。分世子俗杀的传害统的势犹力太也往人往把对犹太
人的宗教受迫迫害害与的经犹太济人掠夺结合起来。 (2)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 思想上极其厌 恶犹太人,他在 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叫嚣犹太人是 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 伟大国家的败类。
你知道美国人民心目中 最尊敬的总统是谁吗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 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 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被人们喻为狮子和 “狐狸”;他是继华盛顿 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 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2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 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生 产与消费脱节-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大危机的首发国家:
导火线: 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股市崩溃时的华10尔月街29日
第二篇: 覆巢之下无完卵
观看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内容;推断 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经济危机最简单的解释

经济危机最简单的解释

经济危机最简单的解释经济危机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概念,但考虑到其严重的影响,了解经济危机的最简单解释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要明白经济危机是什么,以及它如何与经济放缓、经济衰退和大萧条有关。

经济危机是指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或加剧的,对经济体产生灾难性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外汇危机、金融体系危机和投资危机等。

它们可能是由于某种外部因素(如国际贸易政策的改变),或由于内部因素(如投资者的避险心理)而引起的。

经济放缓是指一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但仍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这可能是由于消费者收入减少、房地产市场危机、企业投资减少或低利率政策等原因,而这也可能是由于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

经济放缓不是经济危机,但它可能会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衰退是指一国经济陷入萎缩的状态,而且开始比正常运行时的状况要糟糕。

经济衰退可能是由于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都下降、房地产市场收缩以及贸易财政困境等原因而引起的。

它可以是由外部经济因素,也可以是由内部经济因素(如认知错误)引发的。

经济衰退可能导致经济危机,但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经济危机。

大萧条,也称“经济大危机”,是一种比普通经济衰退更严重的经济衰退,其影响可以持续数十年。

最古老的一次大萧条发生在18世纪欧洲,被称为“恐慌时期”,它继续到20世纪20年代的“维多利亚衰退”。

大萧条的特征是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它是由货币政策和外部力量导致的。

大萧条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危机,它可以导致经济体的灾难性后果。

现今,经济危机最常见的形式是金融危机,它是一种由金融体系引起的危机。

金融危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错误的融资结构、货币政策放缓以及投资者避险心理等,从而使金融体系陷入危机。

金融危机的后果可能是破坏性的,包括但不限于大规模失业、经济衰退以及货币崩溃等等。

总之,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经济危机是由于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或加剧的,对经济体产生灾难性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大萧条的原理

大萧条的原理

大萧条的原理大萧条,即经济大衰退,是指上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它起源于美国的股市崩盘,随后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大萧条的原理包括金融危机、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供需失衡以及政府政策的反应等多个方面。

首先,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是金融危机。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的时期,不少人借贷购买股票。

然而,由于许多股票被高估,以及借贷买股票的过度炒作,股市泡沫越来越大。

当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时,市场信心迅速崩溃,导致了1929年的股市崩盘,标志着全球性大萧条的开始。

其次,大萧条是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的体现。

在繁荣期,投资活动和消费水平都持续增长,经济景气。

这会导致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生产,促进就业增加,进而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然而,繁荣时期也伴随着通货膨胀、过度借贷和产能过剩等问题。

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经济衰退。

在大萧条中,由于股市崩盘引发了信用紧缩和投资下降,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第三,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是供需失衡。

在繁荣期,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而消费需求有限。

这导致了企业生产过剩,无法销售所有产品。

进一步加剧了经济下滑,造成了更多公司倒闭和失业。

最后,大萧条中政府政策的反应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国家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这种政策限制了国际贸易,导致全球市场进一步萎缩。

同时,政府未能及时制定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衰退持续了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大萧条的原理涉及金融危机、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循环、供需失衡以及政府政策的反应等多个方面。

大萧条不仅对当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原理,并从中吸取教训,以期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避免类似的危机发生。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经济危机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难以避免的问题。

历史上,经济危机曾多次爆发,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如今,虽然在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视经济危机的存在。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并学习一些应对策略,以免经济危机来袭时我们无从应对。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贪婪。

贪婪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以至于铤而走险,风险爆发,从而引起了经济危机。

2. 消费过度。

消费者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人们如果消费过度的话,也会加速经济崩溃的速度。

3. 贫富分化。

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社会上的抗议与不满情绪不断被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会直接促进经济危机的发生。

4. 短视行为。

短视行为是企业常见的问题,例如销售海量产品而不重视市场调研等,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风险也会因此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二、应对策略1. 保持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坚持合理节约,不盲目追求名牌、时尚,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人和社会因为消费过度而遭受损失。

2. 推动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

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着协调的关系,实践需要把握好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的比重,避免过度释放货币,减轻财政压力。

3. 持续改革灵活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的良好职能和灵活性,是悠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国家应该持续进行相应的劳动市场改革,为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提供灵活的劳动力。

4. 加强企业合作增强企业的战略。

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企业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寻求经济摆脱困境的方法。

总之,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

实际上,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理财意识、增强监管意识、强化团结意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

经济大危机简要概述经济大危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球或特定地区的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和不稳定状态,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投资信心下降等一系列经济衰退现象。

下面将对历史上几次重大经济危机进行简要概述。

1.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

崩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投机造成的泡沫破灭,导致股票价格急剧下跌。

此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率上升,贸易停滞。

各国政府采取经济保护主义政策,大规模贸易壁垒,加深了全球经济的萧条。

2. 198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曾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1989年,泡沫经济破灭,日本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泡沫破灭的原因之一是过度信贷和地产投机,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暴跌。

此后,日本面临长期经济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不良贷款激增,政府债务水平剧增。

直到21世纪初,日本经济才逐渐走出困境。

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不良资产。

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的金融机构出现信任危机,银行互相不愿借贷,导致资金市场冻结。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

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金融改革,才逐渐扭转了经济的颓势。

这些经济大危机的共同特征是:经济衰退和不稳定、失业率上升、投资信心下降等。

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金融市场的泡沫破裂导致的,有的是政府政策的失误造成的。

危机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许多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为了防范经济大危机的发生,各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和监测,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防止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泡沫;同时,需要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避免短期盲目的刺激措施导致长期经济问题的积累。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大危机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黑暗时期。

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是复杂而多样的。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商品产量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一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产过剩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市场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导致商品供过于求。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这种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了产品积压,企业资金链断裂。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当时,股票市场投机盛行,人们疯狂地买卖股票,股价被严重高估。

许多人甚至通过借贷来购买股票,期望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这种泡沫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股市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纷纷倒闭,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再者,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获得了巨额利润,而工人的工资增长却十分缓慢。

这导致了社会购买力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

在经济方面,各国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

工厂停工,工人失去工作,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

许多人失去了住房和财产,流落街头。

农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社会方面,经济大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失业和贫困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恶化。

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质疑,推动了社会改革和思潮的兴起。

在政治方面,经济大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全球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全球经济危机是指一系列波及全球各国的严重经济问题和困扰。

它通常包括金融市场的崩溃、产业衰退、大规模失业、消费减少和贸易下滑等现象。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对全球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1. 起因与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往往由多方面因素导致,如金融体系不稳定、资本市场动荡、经济政策失调、国际贸易失衡等。

危机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如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企业倒闭、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破裂、投资下降、通货紧缩、大规模裁员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

2. 历史经验与应对策略在历史上,全球经济危机曾多次发生,如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

经过总结积累,人们对于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有一定的经验与策略。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是关键,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其次,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各国应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抵御危机的影响。

此外,加强监管机制和提高风险意识也是必要的。

3. 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同样具有重大影响和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和外贸依存度使得其受到危机冲击的程度较高。

危机往往导致中国出口受阻,贸易下滑,企业面临困境。

同时,中国也面临内需下降、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需要加强国内市场,提高消费水平,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全球经济危机的启示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金融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需要强化监管和防范风险。

其次,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调,通过开展多边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此外,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和消费能力也是关键所在。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均衡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以及社会公平。

结语:全球经济危机是一场凶猛的经济风暴,给全球经济秩序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危机,各国应保持冷静和应对策略,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经济大危机——精选推荐

经济大危机——精选推荐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过剩(⼤量积压)、企业倒闭、⽣产下降、失业剧增、信⽤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经济⽣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1929年,经济危机⾸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了巨⼤的影响。

⼀、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盾。

即⽣产社会化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的⽭盾。

(社会化⼤⽣产是指随着资本主义⽣产的发展,企业的规模越来越⼤,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量商品的⽣产,都需要多个企业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有的提供原料、有的提供零件、某些提供技术⽀持、某些提供资⾦等等,⽣产社会化,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益密切,⽣产更多的产品。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个重要特征就是⽣产资料私⼈占有,即社会⼤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民群众相对贫困,所以购买⼒下降,市场狭⼩。

所以经过⼀段时期,产品就会出现滞销!⽽且会越积越多!⽣产过剩,⼀些企业就会倒闭,⼀个企业倒闭跟到相互有往来的企业跟着遭殃,⼈们⼜失业了,更加买不起产品,导致⽣产停滞从⽽形成经济危机!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1825年发⽣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次经济危机,1847或1857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个⽭盾就存在,危机就不可避免。

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2、直接原因:⽣产和销售之间的⽭盾。

⽣产严重过剩,产销⽭盾空前尖锐。

⼀个煤矿⼯⼈的⼉⼦问妈妈:“现在天⽓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炉⼦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动⽽⼜形象地揭⽰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盾造成的呢?⽣产和销售(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民收⼊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社会的主要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中,⽽⼴⼤劳动⼈民却相对⽇益的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的增长,购买⼒被限定在⼀个狭⼩的范围内,造成了市场的相对狭⼩。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
.
36
6、材料: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 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原因: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
2
柯立芝总统
柯立芝总统时期
(1923—1929年) 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 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 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 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 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 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 光。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7、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B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D5
A 8、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
20
你怎样看待美 国政府限制农产品 生产和销毁农产品 的措施?
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产量
过剩的局面,对农业复苏起了一
定作用。其中获利最多的是大农
场主和大种植园主;
另一方面,采取毁灭粮食和
牲畜的办法保证利润,恰恰是资
本主义腐朽性的明证。
.
21
罗斯福与美国农民进行交谈
.
22
蓝 鹰 标 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

经济大危机

经济大危机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问题情景导入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二、教材内容全解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⑵特点:见下表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B商品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商品十分丰富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答案A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总统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从军、从政;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1932年,罗斯福作为民主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2、罗斯福新政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答案B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三、综合延伸探究综合方法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探究学习1. 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他山之石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2 、以工代赈, 启动市场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四、基础能力训练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A1919—1922年B1921—1924年C1924—1929年D1929—1933年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涉及的范围特别广B持续的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商品十分缺乏4.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A劳动人民B中产阶级C垄断资本家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5.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兴建公共工程C整顿金融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6.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实行国有化B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指导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D防止盲目竞争7.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②减少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A①B②③C①②③D③8. 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工业复兴法D兴建公共工程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消除了经济危机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五思维拓展训练10.史料分析20年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国民生产总值年年有新高,平均增长4%;建筑工业、汽车工业柯立芝繁荣的象征之一、电力工业出现了高涨的局面;此外,无线电工业、航空工业和电影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收音机的销售额从1922年6000万美元增至1929年的8.42亿美元,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和人造纤维开始进入美国人民大众的生活;人潮涌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20年代繁华的芝加哥请回答:⑴你能回答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一些原因吗可联系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⑵你怎样理解“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11.史料分析材料一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了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为了找到职业,求职者排起了长龙,通宵达旦地等在职业介绍所门前;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材料二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身受其害,穷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男人的剃须刀磨了一用再用;烟民自己动手卷烟;为了御寒,有人把报纸塞在衬衣里;很多的家庭靠救济度日;人们付不起房租,不得不在街头工棚式小屋;材料三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大量的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未长成的棉花,宰杀幼猪,把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任凭成熟的水果烂在枝头,玉米和小麦当作燃料付之一炬,把整船的橘子和千万袋咖啡倾入大海;请回答:⑴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⑵根据材料三,说说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产品而不去救济穷人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⑶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会怎么做12.史料分析材料一1933年3月,罗斯福政府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法各项规定的企业, 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悬挂在显眼处,容许开业;这些规定包括: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工人有权组织工会,选派代表与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用童工;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等;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40美分材料二新政近乎是全方位突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介入,震撼了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之基础;从1935年1月起,最高法院以授权不当等理由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政立法的裁决,宣布违宪或无效的新政立法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铁路职工退休法、手工业妇女最低工资法等十几种;很多人反对新政,报纸上咒骂罗斯福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向富人敲竹杠”;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请回答:⑴你认为罗斯福新政中“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订立本企业的公平竞争守则和确定工人最低工资限额”有什么道理为什么这样做⑵罗斯福新政的多项立法违宪,报纸上也不断地批评甚至咒骂新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他们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⑶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搞的是社会主义,你怎么看这一观点13.实践应用从全班同学中挑选几个出来,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对工人进行采访,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写一篇有关美国工人在大危机期间生活状况的短篇报道或综述;第4课基础能力训练1、C2、A3、D4、A点拨:劳动人民始终是最大的受害者5、C点拨:首要理解为首先6、B7、B点拨:新兴许多的公共工程的具体目的8、C点拨:抓住“最主要”一词9、A点拨:经济危机是客观经济规律,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思维拓展训练10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时期;广泛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⑵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由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产品销售不出去,引起产品积压;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崩溃;11⑴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大萧条的情况,劳动人民生活十分贫困;⑵为了保持高额垄断利润;反映了资本家惟利是图的反动本质;⑶略12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保障工人的基本收入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危机;⑵说明新政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⑶不是;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调整,借用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如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不许过度的剥削工人等,但并不是搞社会主义;13写综述要注意收集好资料;。

通俗解读经济危机的原因

通俗解读经济危机的原因

通俗解读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危机是指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系统出现严重问题,引发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和严重的社会冲突。

通俗解读经济危机的原因如下:
1. 金融泡沫和失衡:经济危机往往由金融泡沫引发。

当金融机构无节制地扩张信贷,导致资产价格出现过高泡沫时,当这些泡沫破裂时,经济就会陷入危机。

此外,失衡的经济结构也可能导致危机,如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问题:不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例如,当政府过度放松财政纪律或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最终引发危机。

3. 外部冲击和全球经济问题:经济危机也可能由外部冲击引发,如全球经济不稳定、战争、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可能扰乱国家的经济运行,导致经济衰退。

4. 金融市场运作问题:金融市场的失灵也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例如,过度的杠杆和不稳定的金融机构可能引发金融体系崩溃,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出现问题。

总之,经济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调节经济,预防和应对危机的发生。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

经济大危机名词解释经济大危机是指由国家和全球经济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危机,可以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影响全球经济。

这种经济危机可能出现在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中,并会对社会的经济状况、就业情况和投资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有多种原因,例如房地产泡沫破裂、高风险投资行为、政府政策失误、货币贬值、不合理的利率或财政政策等。

此外,天灾、恐怖主义和军事冲突也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结果可能是高失业率、通胀、衰退、降低投资水平和国家财政赤字。

在一个经济危机期间,企业破产,投资者失去信心,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经济活动减弱,人们的消费行为减少,贸易量减少,货币价值降低,货币流通降低,国家外汇储备减少,股市跌落,汇率波动,国际投资减少等。

经济大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危机和经济重组危机。

货币危机是指国家货币价值的突然下降,可能是由于国家货币价格受到疯狂的投机和/或投机活动而导致的。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出现危机。

宏观经济危机是指一个国家出现了总体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等情况。

经济重组危机是指政府采取措施来重组经济,使国家经济结构更加紧凑和高效。

经济大危机的政府应对措施可能包括实施财政补贴、扩大政府开支、减少税率、引导投资、停止汇率干预等政策。

同时,除了政府的行动外,企业家也需要做出调整,以应对经济危机,包括增加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市场和新技术、调整价格等。

经济危机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性的经济问题,可能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产生巨大影响。

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和恶化,并尽快恢复经济高速发展,改善经济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问题情景导入]你知道下面的这个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1932年他首次入主白宫时,美国面临的是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他的前任总统胡佛也公开表示没有办法,以至于有人说:你把一朵玫瑰放在胡佛手里,花儿很快就会谢了。

在美国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精神一样低靡的关键时刻,是他,罗斯福总统,带领美国人民走出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1933年他在总统就职时说:“我们不必怯于老老实实地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

这个伟大的国家过去历经磨难,今后仍将经受考验,将恢复生机,繁荣兴旺。

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自己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该惧怕的是惧怕本身……我准备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提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在一个灾难深重的世界中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些措施或国会依据其经验和智慧所制订的其它类似措施,我将在宪法赋予我的权限内尽快予以采纳……”他所说的“措施”就是后来拯救了美国、甚至拯救了世界的“新政”(NewDeal)。

那么,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呢?罗斯福新政又有那些神奇的力量呢?二、[教材内容全解](一)“繁荣”及其崩溃1、20年代的“繁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特别是1924—192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了“繁荣”。

这一时期,日本、美国的经济增长特别快,美国的“繁荣”更是前所未有。

20年代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纽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都出现了高涨的局面。

美国的汽车工业在十几年里翻了三番,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加强。

20年代美国的汽车长龙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⑴爆发: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蕴藏的是危机。

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是建立在生产的无政府主义基础上的。

不断地扩大再生产和追求高额利润使商品堆积如山,人民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突然狂跌,一场由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⑵特点:(见下表)⑶现象:一方面,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到处是失业的人群,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流离失所,很多人只有靠救济过日子。

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商品的价格,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把小麦、玉米、牛奶等焚毁或倾入河流、大海。

⑷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X。

[易忽略点提示]对于经济危机的现象,教材有详细的介绍,但是,要对现象加以整理,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例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实质是A生产相对过剩B商品严重不足C生产绝对过剩D商品十分丰富[解析]要分析经济危机的实质(教材中没有作出分析说明),还得从经济危机的现象入手。

经济危机的现象是一方面劳动人民十分贫困,另一方面资本家在销毁商品。

这说明社会上的商品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卖出去。

不是严重不足;那是不是十分丰富呢?也不是,因为劳动人民的十分需要商品,但无力购买。

因此,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答案]A[易错分析]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甚了解的同学以为是商品十分缺乏,或者又以为是商品严重过剩,这些都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商品积压过多,人民的购买力严重下降,社会出现生产和消费严重的失衡。

(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总统罗斯福(1882—1945),18岁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

毕业后从军、从政。

先后担任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议员和州长。

39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

1932年,罗斯福作为XX党候选人与在任总统胡佛展开竞选。

罗斯福以他渊博的知识,出众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克服危机的决心和办法,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2、罗斯福新政①背景:1929年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美国的政治危机,社会各种矛盾开始尖锐,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立即宣布实行新政。

②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④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⑤结果: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美国经济慢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联邦政府的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⑥意义:新政对美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易混淆点提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与特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新政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危机,把美国的经济重新振兴起来。

当然,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则是另一回事。

新政中一系列措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这与目的是两回事。

它的特点是政府采用加强干预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办法来实现上述目的。

[例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国家对农业的调整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国家对金融业的调整 D国家在社会救助上采取的措施[解析]在罗斯福新政的诸措施中,哪一项是中心措施呢?这要看当时政府是怎么做的。

美国是一个工业强国,早在工业革命的年代(19世纪上半期)就已经是了。

那么,经济危机对其工业的打击也是最大的。

要重振美国的经济,当然要从振兴工业入手。

毫无疑问,罗斯福政府会把新政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不恢复工业,就不可能恢复整个经济。

[答案]B[易错分析]罗斯福新政是从调整金融开始的,因此,不能把这一点与调整工业搞混淆了,它是新政的首要措施,而不是中心措施。

三、[综合延伸探究][综合方法]1.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各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具体情况,从而进一步理解经济危机的“X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等方面的特点。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和取得股息的有价证券。

股份公司需要额外资本时,会发行股票。

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之所以有价格能买卖,就因为拿着它可以向公司领取一定的股息。

股票通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但不能向股份公司退股。

股票交易所:买卖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市场。

业务分两类,或现款买卖,或只买卖证券所有权,待一定时期结算时,支付行市涨落的差额。

投机者往往利用行市涨落的差额牟取暴利,若预测失误,会造成损失。

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消费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导致大量产品因劳动群众无钱购买而积压,形成生产过剩。

“新政”: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采取的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改革。

它帮助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一场空前大灾难。

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得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也缓过气来了。

[探究学习]1. 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⑴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对“假如你此时失业了,你有何想法?”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作好记录。

⑵每个小组推举代表一名,在班集体上进行“观点阐述”,(开交流会)并请同学对各组的观点作记录。

⑶对全班同学的观点或想法进行简单的评论,把好的观点或想法记录下来供同学们参考,也可以以墙报、专栏等形式展示出来。

2.在20世纪30年代初,失业求职的方式如左,当然,还可以到失业介绍所里去登记求职,今天,我们求职有那些方式?你能说出一些来吗?[他山之石]]罗斯福新政的意义及其对我国的借鉴罗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国家资本主义,以克服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新政”是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疾病在常规疗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试用的一种试验性的疗法。

事实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这也每每成为他的政敌发难的理由。

“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抵制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法院裁定为违宪。

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博,“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美国投入二次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相当多的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和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加大;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经济建设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金融监管不够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较混乱;地区发展差距仍然明显存在,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城乡都有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

看请这些困难,借鉴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益的。

我国经济发展应该做到:1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 、以工代赈, 启动市场3 、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民营企业。

4 、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 、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四、[基础能力训练]1.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繁荣”出现在A1919—1922年B1921—1924年C1924—1929年D1929—1933年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早爆发于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涉及的X围特别广B持续的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商品十分缺乏4.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深受其害的是A劳动人民B中产阶级C垄断资本家D餐饮业和服务行业5.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是A国家对工业的调整B兴建公共工程C整顿金融D缩减耕地,屠宰牲畜6.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A实行国有化B加强政府的干预和指导C为失业工人提供就业机会D防止盲目竞争7.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的公共工程,其目的是①调整资本主义制度②减少失业队伍③刺激生产和消费A①B②③C①②③D③8. 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A缩减农业生产B恢复银行信用C实施工业复兴法D兴建公共工程9.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消除了经济危机B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恢复了美国的经济D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五)[思维拓展训练]10.史料分析20年代的美国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29年),史称"柯立芝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