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导管 用以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并建立泥浆循环。下 入深度取决于硬质地层的深度,约小于四十米。 ⒉表层套管
巩固上部比较疏松易塌不稳定岩层,安装封井器等 井口设备,下入深度一般为30~100米;
⒊技术套管 用于封隔某些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证钻进顺利 进行,一般不下入技术套管,对于塌、漏、喷、卡等复 杂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泥浆性能来控制。 ⒋油层套管 钻开油层后必须下入的一层套管,用以封隔油气水 层,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⒌贯眼完井 先钻开油层,然后在油层部位下入带眼套管。套管在油层顶部处 装有水泥伞,水泥伞上部的套管上有若干孔眼,保证注入水泥在油层 顶部上返固井,下部装有倒置的单流阀,固井后可把它钻掉,如图6-6 所示。
二、 油井试油
当油井完成之后,需要把地层中的油气水诱导到地面上来,经过专门测试取得各种 资料,这个过程称为试油。试油是石油勘探中继地面勘探和钻井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6-3-15)
当油嘴尺寸和气油比一定时,油压与产量呈直线关系。
⑵地层-油管-油嘴流动协调 图6-18为地层-油管-油嘴流动协调曲线,交点C为给定油嘴尺寸下三者的协调点,改变 油嘴尺寸协调点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油嘴来控制和调节自喷井生产。
也是油井投产后确定合理工作制度的重要依据。通过试油可以了解油层及其流体的性质,
为附近钻穿同一地层的其它探井提供重要的地质资料;探井试油可以确定含油区域内各 个不同含油层的面积,并初步估算地下油气的工业储量;试油资料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 单井生产能力,为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
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二)滑脱现象 油气混合物在垂直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气的密度差,使气体运动速度大于油的运动速 度,从而产生气体超越油上升的现象称之为滑脱。为了比较和分析存在和不存在滑脱时的 混合物密度,假定两种情况下气液体积流量不变。
二、 多相垂直管流压力分布计算 (不讲) 三、自喷采油方法(不讲)
(一)油井自喷原理 原油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如果井底压力较高,流体可以连 续不断地流到井口,通过油嘴沿地面管线输送到集油站,这种 生产井称为自喷井。
⒋雾流 当气体的数量和体积继续增大时,中心气柱完全占据了油管断面,气体将以很高的速 度流动,油相绝大部分都分散成小油滴,混在气流中,称为雾流。此时气体是连续相,油 相是分散相,高速气流将分散的油滴带出。
流态不同,能量的利用和消耗也不同。泡流主要为重力损失,其摩擦损失取决于液体 性质及流速;雾流摩擦损失较大,摩擦损失主要取决于气体的性质及速度。
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第一节 完井与试油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深井泵采油技术原理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是油藏流体沿井筒向上流动 的动力。无论井底压力高于还是低于泡点压力,流体将以多相混合物沿 井筒向上流动,流体是否能够流出井口,或进一步通过地面管线流到计 量站,取决于流体沿井筒中压力损失。因此研究和掌握气液混合物在油 管中的流动规律,对于控制和调节油井工作方式,以获得最大产量具有 重要意义。
自喷采油的能量来源于井底油流所具有的静水压头和与油
流一同进入井底的自由气和溶解气分离后所具有的弹性膨胀能 量,而气体膨胀的举升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气体作用在液体上, 顶推液体上升,另一种是靠气液之间的摩擦作用,气体携带液
体上升,自喷采油的能量消耗与气液混合物的流动结构有关,
油井能否自喷主要取决于地层能量的大小。
⒋砾石充填完井 在割缝衬管完井中,通过自然选择形 成的管外“砂桥”容易被泥质颗粒堵塞而 降低流体的流通能力,在衬管完井基础上, 发展了砾石充填完井。砾石充填完井有两 种:裸眼内砾石充填和套管内砾石充填, 如图6-5所示。
裸眼砾石充填是在油层套管下到油层顶部,注水泥固井,打开生产层,并用扩大钻头 扩眼,然后下入衬管,采用液体反循环把预先选好的砾石带至井内,充填井底。也可以在 扩眼后先充填砾石,再将衬管旋转压入砾石内。套管内砾石充填是在钻穿生产层、下套管、 固井和射孔后,再下入衬管。砾石充填的主要问题是选择好砾石直径,保证地层砂形成 “砂桥”。研究表明,合适的砾石直径值应为10%的岩石累积颗粒组成对应直径的六到八倍。
第六章
油井生产技术原理
第一节 完井与试油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深井泵采油技术原理
第一节
一、 油井完井
完井与试油
油井完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钻开油层;二是建立合理的井底结构, 将油层与油井连通起来。钻开油层是钻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道工序的质量 将直接影响油井的生产能力,当油层被钻开时,油层内的油气与井筒中的泥浆 柱相互接触,并建立新的压力平衡;所以在钻开油层时对泥浆的要求是:既要 压住井,不使油气产生无控制自喷,又不使泥浆过分侵入油层产生污染而降低 其渗透性。钻进和钻开油层之前必须做到:正确估计油层压力,做好油井防喷、 防油层堵塞工作;针对不同压力和岩性的油层,采用不同的压井液,做到“压 而不喷”和“压而不堵”。 (一)井身结构 油水井在开钻之前或钻进过程中,通常根据所钻遇地层的特点设计出不同 的井身结构,井身结构是指下入套管的层次,与多层套管相应的钻头直径;多 层套管的直径与下入深度;多层套管外固井水泥返高和人工井底,合理的井身 结构应满足于钻井、采油工艺的要求,同时以符合降低成本为原则。
为了节约大量钢材和水泥,减少固井次数以及多套管层次 所造成的井眼直径缩小,加快钻进速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 尽量减少套管层次。在钻进过程中,若不遇到特别复杂的地层, 一般只下表层套管和油层套管。 (二)井底完成 井底完成是指油井与油层的连通方式与结构。合理的井底结 构应使油气层与井底充分连接起来,油气流动阻力小;能够妥善 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干扰;有效地保护油层,防止油层坍塌 等。井底完成方法主要包括: ⒈射孔完井法 钻开油层后,下油层套管至油层底部,注水泥固井;然后下 入射孔枪对准油层部位射穿套管和水泥环,油层与井筒通过孔眼 连通起来,这种完井方法称为射孔完井,如图6-2所示。
⒉裸眼完井
将井眼钻至油层顶部,下入油层套 管,注水泥固井,然后用小直径的钻头 钻开油层,油层是裸露的,这种完井方 法称为裸眼完井,如图6-3所示。
裸眼完井的优点是油层井段在裸露状态下生产,渗流面积大,流动阻力小,适用于坚 实的裂缝性油层,但裸眼完井不能防止油层出砂及井壁坍塌,也不能克服不同压力的油 气水层相互干扰,更不能实现分层开采和分层作业。
(6-3-14)
我国油田的大量wenku.baidu.com计资料表明,如果自喷井不含水,并具有大致相同的气油比,原油
相对密度变化不大时(0.85~0.95),上述关系式中的经验系数为:C=4;n=2;m=0.5。当 自喷井含水时,上述公式中应考虑到含水率的影响:
4d 2 0.5 qo 0.5 Pt 1 f w R
第一节 完井与试油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第三节 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深井泵采油技术原理
第二节
油井流入动态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随井底流动压力 的变化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对油井的供给能力;表 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Inflow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Curve),简称IPR曲线。 油井流入动态关系是采油工程优化设计的基础,其重 要作用在于它以产量随流压变化的形式提供了不同 采油方式优化设计的边界条件;油井产能在整个开 发过程中是不断 变化的,但由于多井间能量传递的屏蔽效应,使得油井产能主要反映油井附近 地层能量供给和附近井的注采状况,而与远处的地层和井况没有关系;因此油 井产能在一定时间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图6-11为典型的流入动态曲线,可以 看出,IPR曲线的基本形状与油藏驱动类型有关。
(二)地层-油管-油嘴流动协调
当油井稳定生产时,三个流动过程中的地层渗流、多相垂直管流及嘴流必然满足混 合物的质量和能量守恒,要使油井连续稳定自喷,必须使这几个流动过程既相互衔接又 相互协调。
⒈地层与油管协调
地层工作曲线是油流入井的动态曲线(IPR),表示了不同井底压力下产量的变化规 律。油管工作曲线是在给定井口压力(油压)和油管尺寸下油井产量与管鞋压力的关系曲 线如图6-16所示。
⒊衬管完井 将井眼钻至油层顶部,下入油层套管,注水泥固井,然后用小 直径的钻头钻开油层,在裸露的油层部位下入一根预先在地面打好 孔眼的衬管,衬管通过悬挂器固定在油层套管的尾部,并密封衬管 的顶部,这种完井方法称为衬管完井,如图6-4所示。 衬管的开眼形式较多,孔眼形式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割缝, 但孔眼衬管的防砂能力较差;而衬管的割缝可以制成梯形的,割缝 的大底边位于管子的内表面,当地层液体流向井底时,砂粒将被阻 止在衬管的外面形成“砂桥”,并阻止较小的砂粒流入,经过自然 选择,井壁处可以形成由粗到细的滤砂器,具有良好的防砂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缝眼的宽度不大于砂粒直径的两倍时,可以在缝眼 外面形成稳定的“砂桥”,此砂粒直径为10%的岩石累积颗粒组成 所对应的直径值。
到或超过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的流动状态。在临界流情况下,油井
产量只与油嘴前压力(油压)有关,而与油嘴后的压力(回压)无关,嘴流动态关系为:
Cd n q o m Pt R
式中,P油压,MPa
R-气油比,m3/m3; qo-产油量,m3/d; d-油嘴直径,mm C、m、n-经验系数。
⒈泡流 当井筒中某点的压力稍低于饱和压力时,少量气体便从油中分离出来,这时气体 以小气泡的状态存在于油中,称为泡流。在这种情况下,油是连续相,气体是分散相。 由于气液密度间的差别,气液相对运动速度大,这时气体举油主要依靠气泡与油之间 的摩擦作用,举油效果较差。 ⒉段塞流 当混合物继续向上运动时,随着压力降低,气泡不断膨胀和增多,小气泡合并成 大气泡直到占据整个油管断面,井筒中形成一段油一段气的流动状态,称为段塞流。 此时,油是连续相,气体象一个破漏的活塞推举原油向上运动。气液之间相对运动比 泡流小得多,气体举油效果好。 ⒊环流 随着压力继续降低,气量再度增加并不断膨胀,大气泡从油中突破,互相连接起 来,把原油挤向管壁,使原油沿管壁向上运动,此时气流上升速度很快,气液都是连 续相,气体依靠摩擦作用携带着原油向上运动 。
一、气液混合物在垂直管中的流动特征
(一)多相垂直管流的特点
地层流体在沿井筒的流动过程中,当压力小于饱 和压力时开始出现脱气,管内呈现油气或油气水的混 合物流动。混合物在井底压力的作用下,克服液柱重 力和摩擦损失后到达井口。若井筒中为单相或油水两 相液体流动,流体物性参数间的差别较小,压力变化 比较单一。而气液混合物的流动情况相当复杂,当气 体从原油中分离出后,随压力降低而发生膨胀,产生 的弹性膨胀能量参与举油。气体膨胀举油能量的大小 与气量、压力变化范围以及举油方式等因素有关。由 于气液间的密度相差较大,气液两相流速不同,致使 混合物的流速和密度沿井筒的不同断面发生变化,重 力和摩擦损失计算也比较复杂。气液两相在垂直管中 的流动结构(流态),至下而上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流态: 如图6-12所示。
射孔完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防止井壁坍塌,封隔不同压力和性质的油气层,有利于 实现分层测试、分层开采、分层改造等工艺技术措施,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完井方式。 射孔完井方式油层与井底的连通面积较小,油气渗流阻力大,油井的不完善程度大;实践证 明,射孔密度、孔径和射孔深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油井完善程度,但射孔密度增加受套管强度 的限制,孔径的大小受油层性质的制约。一般认为,合适的孔密为每米套管10~20孔。
油层与油管具有不同工作规律,要使油井保持稳定自喷,则必须使二者的工作协调,
协调条件为:
q地层 q油管
P
wf 地层
Pwf
油管
⒉地层-油管-油嘴流动协调
⑴嘴流动态 混合物到达井口后,通过油嘴流入地面输油管线,由于油嘴直径很小,混合物体 积流量很大,因此流体流经油嘴时,流速极高,可以达到临界流状态,流体的流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