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你的上海故事征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区改造,让我们真正“换了人间”

记得十年文革期间,出版过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换了人间》。说的是上海闸北、普陀一带棚户区的变迁,其中有蕃瓜弄、药水弄的变化。其实,当时的上海又何止蕃瓜弄、药水弄、潘家湾、谭子湾等棚户区,虹口、杨浦、南市都有大小规模不一的棚户区,只不过上述几个比较集中有代表性而已。该书着墨较多的就是蕃瓜弄,而普陀的“二湾一弄”,只是从卫生方面改善了一点。说到蕃瓜弄,书中介绍说“火车一进上海站,迎面会看到一排排工人新村的新公房鳞次栉比”,仿佛就代表了上海的窗口形象。然而,透过蕃瓜弄,看看它的周边,到处都是危棚简屋、二级以下的旧里,蕃瓜弄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兴建于1964年的蕃瓜弄,在往后的60年代、70年代被反复参观,作为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样板。直到80年代,上海的面貌,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要说“换了人间“,那是言过其实。只有到了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舵船再一次启动,在开发浦东强劲东风的吹拂下,上海真正进入了市政建设、旧区改造的新时期,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在蕃瓜弄共和新路南北高架的东边,南靠铁路围墙,北靠虬江路,有一个在上海地图上不起眼的“交通公园”,它的两边是一片狭长的棚户区,辖区内有2000多户居民,5000多人口。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21世纪的头十年,除了1958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一片棚户,在原址的废墟上建了一座公园,将近60年就再也没有变化,最近十年来,周围相继建起“聚龙城”、“观景苑”、“长城苑”、“城上城”、等一批高档商品房,巨大的落差,让久居棚户区的居民天天怨声载道,“为什么动迁的阳光照不到我们头上”。去

年去世的沪上著名女作家程乃姗,早在八十年代创作的小说《穷街》,虽然是以虹口区虹镇老街为原型,但书中所描写的点点滴滴,套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50年代初的姑娘小伙,在“都市里的村庄”蜗居了半个多世纪,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孙辈们难道还要再循环下去吗?区域内弄不成弄;门对着门;弄堂最窄处要侧身才能过;屋内光线昏暗,没有厨房,没有卫生设施,到处是垃圾,污水遍地,租出去的房屋,只能住些修鞋的、擦鞋的、摆水果摊的、小吃摊的、收废品的、五方杂居,越发显得杂乱不堪。常言道安居才能乐业,在我们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况且地处中心城区,存在这么一片“穷街”是城市的伤疤和耻辱。在“穷街”里,居民区天天睁大着眼在期盼着……

有道是“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百年的枯藤发了芽”,咸黄鱼也有翻身的一天。自2006年后,有关动迁的版本和传说一个接一个,可是北京奥运会开过了,依然没有动静,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该动一动了吧。2009年3月17日下午,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在居民中传开了,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同志,要亲临棚户区看望居民。当俞书记一行走下车,小区内居民纷纷涌上街头,大街上人头攒动,大家都想和天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市领导说句贴心话,几十年了,还没有这么大的领导到穷小区看望大家,大家都想听听俞书记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俞正声书记望着破败的穷街,发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上海,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危棚简屋!”

第三天,就是2009年3月19日,小区内拉起了横幅,张贴了布告,这个动迁项目被冠以一个响亮的名称:“桥东二期旧区改造动迁工程”,“桥

东二期项目”有别于过去任何一次动迁,首次实行二次征询制度,第一次征询就是请居民投票。结果,居民们以98%的投票率赞成高票通过。第二次就是在此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内签约搬走。补偿金额全部公开、透明,早签约和晚签约一个样。不到一年半时间所有的居民全部搬离。

离开了居住几十年的故土,“桥东二期”成了动迁居民共同的话题,无论分流到哪里,只要一见面,昔日的老邻居旧街坊感到分外亲切,交流各自的感受,互相间到各自装修一新的新居参观、做客。过去住在“穷街”,请客显得尴尬、局促,搬迁宽敞的新居后,纷纷邀请同事朋友前来聚会。“桥东二期”居民安置分流可有多处房源可供选择,有松江泗泾、有奉贤浦江镇、有沪太路“319”地块,还有在原址上回搬,房型是全新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其中沪太路“319”地块上错落有致地建起了8幢15层小高层,起名“龙盛佳苑”。居民入住已两年多了,过去住在穷街,年轻人的婚房久拖不决,看到天文数字般价格的商品房,只能望楼兴叹。如今隔三差五都可以看到迎亲的车队进出小区,许多家门户张贴着大红喜字,一对对新人带着对新生活憧憬步入洞房。老人们白天在小区的休闲广场上闲坐聊天,悠然自得颐养天年。有一对五十多夫妇的三口之家,原来在穷街上,因兄弟姐妹多,他们一家三口只能蜗居在7平方米的小屋,屋内只能搭木阁楼,女儿睡上面,真是度日如年。如按原来的面积作价分房,也很难解决问题。这次由政府托底,给了他们80多平米的小三室一厅。住着装修过的新居,他们感慨万千:“我们真的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棚户区的变迁,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就是一位伟人说过的:“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同志曾谆谆告诫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

谋发展。”只要我们“不折腾”,不走僵化的老路,回头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落到实处。笔走至此,不禁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首诗词:“《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王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撰稿人:林涛

2014年7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