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百辉对话中国热流道发展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的热流道发展历史

日前,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在接受英国艾意凯(LEK)咨询公司访谈时表示,作为一项先进的注塑加工技术—热流道技术,在欧美国家的普及使用可以追溯到1940年12月甚至更早。由于热流道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在国外发展比较快,许多塑胶模具厂所生产的模具50%-80%采用了热流道技术,1999年热流道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在深圳宝安以1150万元资本注册成立,标志了热流道技术在中国才真正得推广和应用。随着模具行业的不断发展,热流道在塑胶模具中运用的比例也逐步提高。但总体不足10%,这个差距相当巨大,这意味着这个行业有着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存在。

近年来,热流道技术在中国的逐渐推广,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模具向欧美公司的出口量快速发展带来的。在欧美国家,注塑生产已经依赖于热流道技术。可以这样说,没有使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现在已经很难出口,这也造成了很多模具厂家对于热流道技术意识上的转变。

由于很多外国进口的热流道系统价格比较贵,国内很大一部分厂家接受不了,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国产热流道系统元件。这对于热流道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有很大的好处。虽然热流道技术已经开始推广,但有的公司使用率达20%以上,一般采用简单的尖咀、通咀。

我国模具向欧美公司的出口量,我们本土出口到欧美的产品是集中在中低端的产品类型吗?罗百辉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制造的认

识停留于“”“低价”、“低端”,近年来,正是“中国智造”的自主创新产品在国外占领一定市场后,才带来那么多“中国威胁论”——中国的产品正在摆脱“中低端”困局,并走向国际市场。2012年我国向欧美等国出口模具达20亿美金,其中模具配件估计达25亿RMB,中高端产品占80%以上。

罗百辉指出,鉴于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港资或国内民营企业都希望将产品品质提升至世界级水平,从而赢得更多大额的海外订单。随着塑料工程的高速发展,对模具质量的要求相应提高,热流道系统在中国注塑工业上的应用势必日渐普及,预计2012年中国热流道市场规模达到250亿。诸如马斯特moldmasters、柳道YUDO、硬壳(英柯欧INCOE)、哈斯高安卡HASCO、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圣万提、Otto Manner、克朗宁KLN、哈斯泰克HRSTEC、阿诺立、思纳克、精控机电、麦士德、志成金、瑞特斯、昊科、占瑞ANRY、塑美Sumei、塑尔SURE、维朗Vanle、德曼、热恒、金特玛、瀚茂、斯麦克、麦斯特、思德福、英辉、平方机械设备、博诺BorNu、昱利贝特、索克、弘顺、弗伦克(FRENK)、优塑(YUSO)、颉泰、华一等越来越多的热流道商家将在250亿的市场份额中收获不少丰厚回报,真正尝到不少甜头。

2、外资品牌在中国的进入历史及战略

在欧洲,德国的哈斯高安卡HASCO 1930年就开始提供注塑模具,1960年开创模块组装体系,1976年成立新加坡公司,2005年与热流道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哈斯高红日进入中国,作为欧洲最

先进的标准模架制造中心之一, 向中国用户提供热流道解决方案, 充当着非标准件加工和专业的技术顾问。在北美,加拿大的马斯特moldmasters1963年成立,2003年进入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热流道技术和系统供应商,向中国用户提供热流道系统、温度控制器、热半板和浇口技术。在亚洲,韩国的柳道YUDO1980年成立,1994年全球化市场开始布局,随后进入中国模具重镇长安,并一举开设了苏州、上海、天津、青岛、宁波、香港、台湾、中山、福清、昆山、黄岩、重庆、武汉、厦门、惠州16家分公司办事处。纵观外资品牌进入中国的历程,罗百辉表示,热流道品牌进入到中国市场首先是通过寻找香港和台湾的代理商,市场成熟后再在模具发达的城市设立办事处或建立子公司,当市场规模集中在一个城市群,他们往往都投资建立了生产基地。综合来看,德国、加拿大,虽然模具制造水平较高,但价格较高交货期较长。相比之下,韩国、台湾、香港、中国内地的热流道模具制造商在价格与交货期上更具竞争性。而中国民营热流道模具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比例正不断提高。

罗百辉认为,外资品牌通过不断调整双方的伙伴合作关系,在全球经济中寻求平衡与发展,他们往往采取的市场国际化战略包括:供应商策略管理、上游控制与管理、共同开发与发展、供应商优化,信息、网络化管理深层次的信息共享全面的沟通,全面的技术支持全球共同管理等。

罗百辉指出,近年来,外资品牌从业人士出现了分流,他们纷纷创业、抢占了部分中高端市场,不少的国外品牌也乐于与民营企业抱团合

作,来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他们合作关系的驱动因素主要有:

(1)资产/成本的效率:这种合作关系能够持续地降低渠道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可能性在哪里,例如能带来产品成本节约、配送成本节约、管理成本节约、包装成本节约、信息成本节约、提高管理效率。

(2)顾客服务:这种合作关系能够持续地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例如能提高供货及时性、良好的跟踪服务、无纸化订单处理、准确的订单传输、提高周转次数、提高满载率,改善服务结果。

(3)市场机会:这种合作关系能够持续地提高市场机会:例如新市场的进入、市场促进(联合广告、销售促进)、价格(降低价格)、产品(联合开发新产品、品牌机会)、地点(扩大市场地域范围)、引进新技术、增加创新的潜力。

(4)稳定/增长的盈利水平:这种合作关系能够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的稳定性、销售规模以及供应保证程度。

3、外资品牌从业人士出现了分流,他们纷纷创业、抢占了部分中高端市场:外资品牌主要是指Yudo吗?他们出现了分流之后技术水平能达到Mold Masters 或者Husky的水平吗?这个抢占的比例大吗?如何定义这里的中高端市场?

中国热流道创业的部分企业家来自德系品牌哈斯高、韩系品牌柳道、顶尖、先锐等企业,他们起初进入中国市场采用合资的方式,而不是

找代理商,代理商对新产品不了解很难打开市场,合资成立公司,服务容易跟得上,但技术就容易流失。

目前,市场成孰的产品,民营企业已突破技术壁垒,一般的企业年收入都在1000-2000万元间,好的企业一年也有近亿的市场份额,所以估计民营企业市场比例在30%左右。

中高端市场是由客户产品群来定义的,目前食品医疗、汽车、航空、高铁零部件、手机外观件为高端市场,传统家电、电子元件为中端市场。

4、目前中国市场上是否已经开始进行了价格战?怎样看待?

对于“马斯特在进入中国后一直在降价”,罗百辉认为导致降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铁矿石上涨、模具成本上升,再加上市场竞争对手增多带来的压力等因素。外资品牌是否具备涨价的优势?从技术优势和品牌成熟度的层面,不否认外资品牌抱团涨价,但我们观察到民营高科技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也在提高,拥有专利技术的不在少数,如果外资品牌一味强调价格因素,势必导致战略失误而退出市场,所以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市场上涨价的现象,这是一个战略平衡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壁垒的打破,罗百辉主张热流道价格一体化、透明化,最终通过“电商创新”来达到通用化,国际品牌降价、本土品牌适当调价,可以加快热流道元件的应用比例。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模具用户,热流道系统价格贵是影响热流道模具广泛使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