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素养研究综述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文素养的一部分。它被放到与读、写、算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信息素养研究概况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出版总库检索条件主题中输入“信息素养”,选择时间为从1991年至2011年11月相关研究论文共有7055篇,通过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有关信息素养研究的论文数量呈明显递增的趋势,信息素养研究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见图1)。从图1中我们发现1990年以前相关论文只有两篇。1991年至2000年期间是信息素养问题研究的萌芽阶段,此期间信息素养概念被引入中国,但并未引起学术界关注,这十来年间的信息素养研究发展较滞缓,只
有少数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出现引发了一些关于其概念和构成的初步思考和探讨。2001年至2006年期间是信息素养研究的起步期,其中2003年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注意,关于信息素养研究的论文每年呈现小幅递增趋势,研究者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2007年至今信息素养的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成果期刊论文数量和质量倍增,研究覆盖领域广泛,对信息素养的研究更加系统、多元和完善。研究对象有更为详尽的描述和结构划分,研究角度以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展开,对信息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多元化探究日益增多。
二、信息素养的概念研究
信息素养,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各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同学者、团体从各自的视角出发,给出了许多界定。例如,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而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
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国内有学者提出,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也有研究者提出,“从技术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在信息处理;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构建能力。”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但由于信息素养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直到目前,信息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二、信息素养人
由于对信息素养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因此,很多学者致力于描述信息素养人的特征。
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1989年提交了一份《关于信息素养的总结报告》,提出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评价和使用所要的信息,有效地利用所需的信息,有信息素养的人最终是指那些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懂得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知识,如何找到信息,知道如何利用信息。
美国国家信息素养论坛在1990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人是: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系统阐述问题;具有识别潜在信息源的能力,能制定成功的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能
利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或其他技术;具有评价信息的能力;能为实际应用而对信息进行组织;具有将新信息结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的能力;能采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
1994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信息服务处的布鲁斯总结出了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1)具有独立学习能力;(2)具有完成信息过程的能力;(3)能利用不同信息技术和系统;(4)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内在化价值;(5)拥有关于信息世界的充分知识;(6)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7)具有个人信息风格。
综上可以知道,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它们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三、信息素养的构成
综合国内外文献,可将信息素养的结构大体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道德。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主要包括:(1)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
(2)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每个人除了自身有对信息的需求外,
还应善于将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信息需求,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生活、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所拥有的一切关于信息的认识、理论和方法。一般来说它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尽管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读、写、算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
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仍然是人们文化素养的基础。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的性质、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如信息分析综合法、系统整体优化法等)。(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如计算机原理、网络原理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4)外语。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在互联网上有80%多的信息是英语,此外还有其他我国语种。要相互沟通,就要了解国外的信息,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应掌握1~2门外语,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