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线性时不变系统概念的扩展
r(k ) (0− ) ≠, 0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起始状态不为0 ①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起始状态不为0,即
则系统 i)不满足线性 i)不满足线性 {x(0 {x(0-)}≠ 0
e2 (t)
r2 (t) = rzs2 (t) + rzi (t)
{x(0 ≠ {x(0-)} 0
电感的等效电路
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iC (t ) C
+
vC (t )
−
vC (0− ) ≠ 0, t ≥ 0
1 0− 1 t 1 t vc (t ) = ∫ ic (τ )dτ = ∫−∞ ic (τ )dτ ∫0 ic (τ )dτ C C − C −∞ 1 t t ≥0 = vc (0− ) + ∫ ic (τ )dτ 0− C 电路等效为起始状态为零的电容器与电压源 vc (0− )u(t )的 串联
是一种齐次解形式, 故 rzi (t) 是一种齐次解形式,即rzi (t) =
Azikeαkt ∑
k =1
n百度文库
其中, 为互不相等的n个系统特征根。 其中,α1,α2......αn 为互不相等的n个系统特征根。 ( ( rzik ) (0+ ) = rzik ) (0− ) = r(k ) (0− ) 初始条件: ③初始条件: 确定即可! 即齐次解 rzi (t)的待定系数用r(k ) (0− ) 确定即可!
i′(0+) = 10A/s
d 2i di + +i = 0 e 当t≥0+时, (t) = 20V ,故 2 dt dt d 2i di <t<+ ∞时,(t) = 10 +10u(t)故 2 + + i = 10δ (t) ③当- ∞ e
1 di d 2i di d ② ∫ idt + L + Ri = e(t) ⇒ 2 + + i = e(t) C dt dt dt dt
e1(t)
r (t) = rzs1(t) + rzi (t) 1
e1(t) + e2 (t)
r3 (t) = rzs1(t) + rzs2 (t) + rzi (t) ≠ r (t) + r2 (t) 1
{x(0 )}0 {x(0-)}0
≠0
ii)不满足时不变特性 ii)不满足时不变特性 e1(t) →r (t) = rzs (t) + rzi (t) ⇒e1(t −t0 ) →r2 (t) = rzs (t −t0 ) + rzi (t) 1 ≠ r3 (t −t0 ) = rzs (t −t0 ) + rzi (t −t0 ) iii)不满足因果性 有零输入分量存在, 不满足因果性: iii)不满足因果性:有零输入分量存在,响应变化不 可能只发生在激励变化之后 故按第一章的定义, ②故按第一章的定义,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所描述的 系统只有在起始状态为0的条件下, 系统只有在起始状态为0的条件下,系统才是线性时不 变的,而且是因果的。 变的,而且是因果的。 ③线性时不变系统概念扩展 i)响应的可分解性 r 响应的可分解性: i)响应的可分解性:(t) = rzi (t) + rzs (t) r(k ) (0− ) = 0 ⇒ rzs (t) 对e(t)呈线性; ii)零状态线性 零状态线性: ii)零状态线性: e(t)呈线性 呈线性; iii)零输入线性 (t 零输入线性: iii)零输入线性:) = 0 ⇒ rzi (t) 对各起始状态呈线性关系。 e 对各起始状态呈线性关系。
③初始条件: 初始条件: 由于r(k ) (0 ) = 0 ,
zs (k ) zs −
k =1
( r (0+ ) − rzsk ) (0− ) = r(k ) (0+ ) − r(k ) (0− )=跳变值
故 r(k ) (0
zs
+
) =跳变值,即系数 Azsk由跳变值确定。 跳变值, 由跳变值确定。
零输入、 一、零输入、零状态响应
1.概念的引出 ①上节课:完全响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上节课:完全响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其中自由响应待定系数由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出 ②本节讲另一种求法: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本节讲另一种求法: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 [例1]:已知电容起始电压vc(0-),求vc(t) (t>0) 1]:已知电容起始电压v R + + + e(t) vc(0-_ vc(t) ) _
τ 1 t RC ⇒e vc ( t ) − vc ( 0− ) = ∫0− e e(τ ) dτ ⇒ RC −t −1 1 t RC(t −τ ) vc ( t ) = eRC vc ( 0− ) + ∫0− e e(τ ) dτ RC
t RC
零输入 只与起始状态有关
零状态 只与输入有关, 只与输入有关,卷积形式
i)零输入 零输入: ④ i)零输入:特征根为 − 1 ± j 3 ,故可设 1 2 2 − t 3 3 2 izi (t) = e ( Azi1 cos t + Azi2 sin t) 2 2 i′ 由 i(0− ) = 0A,(0− ) = 0A/s 可知 Azi1 = 0 Azi2 = 0,即 izi (t) = 0 , i ii)零状态 零状态: ii)零状态:t≥0+特解p (t) = 0,故可设 −t 3 3 2 izs (t) = e ( Azs1 cos + Azs2 sin ) 2 2 由 izs (0+ ) = i(0+ ) − i(0− ) = 0 izs (0+ ) = i′(0+ ) − i′(0− ) = 10 ′ t 20 −2 3 20 可得 A = 0 A = e sin tu(t) 故 rzs (t) = zs1 zs2 2 3 3 t iii)完全响应 iii)完全响应 − 20 3
(1)自由响应: 也叫固有响应,由系统本身特性决定的, (1)自由响应: 也叫固有响应,由系统本身特性决定的, 自由响应 和外加激励形式无关。对应于齐次解。 和外加激励形式无关。对应于齐次解。 强迫响应:形式取决于外加激励。对应于特解。 强迫响应:形式取决于外加激励。对应于特解。 (2)暂态响应 是指激励信号接入一段时间内,完全响应中 暂态响应: (2)暂态响应: 是指激励信号接入一段时间内, 暂时出现的有关成分,随着时间t增加 它将消失。 增加, 暂时出现的有关成分,随着时间t增加,它将消失。 稳态响应:由完全响应中减去暂态响应分量即得稳态 稳态响应: 响应分量。 响应分量。 (3)零输入响应 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 零输入响应: (3)零输入响应:没有外加激励信号的作用,只由起始状 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态(起始时刻系统储能)所产生的响应。 零状态响应: 不考虑原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 零状态响应: 不考虑原始时刻系统储能的作用(起始状 态等于零),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产生的响应。 ),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产生的响应 态等于零),由系统的外加激励信号产生的响应。
[例2]:已知电路图,求 2]:已知电路图, ① i(0− ), i′(0− ), i(0+ ), i′(0+ ) ; ②写出t≥0+的微分方程; 写出t≥0 的微分方程; 的微分方程, 写出③写出- ∞<t<+ ∞的微分方程,求 i(0− ), i′(0− ), i(0+ ), i′(0+ ) 的完全响应,指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④求t≥0+的完全响应,指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③
e(t)
H[.] H[.] {x(0-)}
r(t)=H[e(t)]+H[{x(0-)}]
2.零输入响应的定义与待定系数确定 ①定义:没有外加激励信号作用,完全由起始状态所产生 定义:没有外加激励信号作用, 的响应, 的响应, rzi (t) = H[{x(0− )} 即
dn d 满足方程: ②满足方程:c0 n rzi (t) + ... + cn−1 rzi (t) + cnrzi (t) = 0 dt dt
3.零状态响应的定义与待定系数确定 ①定义:起始状态为0,只由激励产生的响应rzs (t) = H[e(t)] 定义:起始状态为0 ②满足方程: 满足方程:
dn d dm c0 n rzs (t) + ....... + cn−1 rzs (t) + cn rzs (t) = E0 m c(t) + ..... + Em dt dt dt n 故 rzs (t) 含特解rp (t) 即 rzs (t) = ∑Azskeαkt + rp (t) ,
C
_
t t t d 1 1 d 1 RC 1 RC 解: v ( t ) + v ( t ) = e( t ) ⇒eRC vc ( t ) + e vc ( t ) = e e( t ) c c dt RC RC dt RC RC t t τ τ t d t 1 RC d RC 1 RC RC ⇒ e vc ( t ) = e e( t ) ⇒ ∫ e e(τ ) dτ e vc (τ ) dτ = ∫0− 0− d dt τ RC RC
r(t) = rzi (t) + rzs (t) =
3
e 2 sin
2
tu(t)
二.起始状态与激励源的等效转换
在一定条件下,激励源与起始状态之间可以等效转换。 在一定条件下,激励源与起始状态之间可以等效转换。 即可以将原始储能看作是激励源。 即可以将原始储能看作是激励源。 电容器的等效电路
外加激励源 系统的完全响应 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看作 起始状态等效激励源 零状态响应” 系统的完全响应 = 零输入响应 + “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 (线性系统具有叠加性)
§ 2.4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 主要内容
•零输入、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 零输入 •系统起始状态与激励源等效转换 系统起始状态与激励源等效转换 •系统响应的划分 系统响应的划分 •线性时不变系统概念的扩展 线性时不变系统概念的扩展
• 重点: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重点: • 难点:系统起始状态与激励源等效转换 难点:
思考题
• 1. 什么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什么是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 2. 系统的响应可以划分为几类?它们分别 系统的响应可以划分为几类? 是什么? 是什么?
iC (t ) C
vC(0− ) −
+
vC (t )
等效电路中的 电容器的起始 状态为零
电感的等效电路
iL(t )
L
vL(t )
−
+
iL(0− ) ≠ 0 t ≥ 0 ,
1 t 1 0− 1 t iL(t ) = ∫ vL(τ )dτ = ∫ vL(τ )dτ + ∫ vL(τ )d t L −∞ L −∞ L 0− 1 t = iL(0− ) + ∫ vL(τ )dτ , (t ≥ 0) L 0− 故电路等效为起始状态为零的电感L 故电路等效为起始状态为零的电感L和电流源 iL(0− )u(t ) 的并联。 的并联。 v L (t )
2 + 20V 1 e(t) + 10V 1Ω R S 1F + C 1H L
i(t)
i′ ① i 解: i) (0− ) = 0A,(0− ) = 0A/ s ii)电感电流不跳变 i 电感电流不跳变: ii)电感电流不跳变:(0+ ) = i(0− ) = 0A iii)电容电压不跳变 vc 电容电压不跳变: iii)电容电压不跳变: (0+ ) = vc (0− ) = 10V di(t) L = e(0+ ) − vc (0+ ) − i(0+ )R = 20 −10 =10 ⇒ dt
+
−
i L (t )
L i L (0 − )
三.系统响应划分
自由响应+ 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Natural+forced) 暂态响应+稳态响应 暂态响应 稳态响应 (Transient+Steady-state) 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Zero-input+Zero-state)
dt dt 由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出: 由冲激函数匹配法求出: i(0+ ) − i(0− ) = 0, 0+ ) − i′(0− ) = 10 i′( i(0− ) = 0A i′(0− ) = 0A/s,故i(0 ) = i(0 ) = 0A , , + −
i′(0+ ) = i′(0− ) +10 =10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