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地域文化精髓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合集下载

孩子的地域文化教育

孩子的地域文化教育

孩子的地域文化教育地域文化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并传承自己所属的地域文化。

这包括传统价值观、习俗和传统技艺等方面的教育。

地域文化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地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瑰宝,是根植于土地和人民生活中的精神财富。

通过地域文化教育,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与归属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地域文化也是孩子认识并尊重其他地域文化的桥梁,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培养孩子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孩子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首先,要多给孩子提供了解地域文化的机会,可以带他们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可以通过阅读地域相关的书籍,引导孩子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

同时,还可以参加一些地域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艺制作等,让孩子亲身体验地域文化的魅力。

三、地域文化与教育融合地域文化教育可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学校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元素,如历史课上讲解地方历史,美术课上学习地方绘画技巧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又能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地域文化研习班、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地域文化。

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同地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如曲艺、手工艺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技艺,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培训和指导。

可以邀请专家、老师来学校进行传统技艺的传授,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班。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机会深入学习和练习地域文化的传统技艺。

地域文化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地域文化教育,孩子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份和文化归属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信义教育为例

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信义教育为例

2017年第12期丰厚的地域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人文资源。

教师充分开发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挖掘其德育价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陂区李集街是武汉市著名的“诚信孝义”之乡。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二十年信守承诺,被人们誉为“信义兄弟”的孙东林、孙水林和割皮救父的“孝义兄弟”刘培、刘洋都出自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先后都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一个农村的街道走出四位“全国道德模范”,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集小学就植根在这块沃土上。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就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借助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铺设活动平台,让信义教育系列化坚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

一般活动按常规进行,要求学生应具有诚信意识,如信义主题班会、诚信考场、信义征文墙报。

专题活动则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信义的要义。

如诚信活动周、“信义你我他”演讲比赛、信义宣誓仪式、“诚信之星”评比活动等。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信义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吃、穿、住、行各个方面。

“每月之星”评选活动,更是让众多的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并以身边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一周一幅图画,让信义教育连续化我从美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出发,利用有限的教室空间,让四面墙都能为信义代言,让信义的环境与氛围的美和学生心灵的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如墙壁上贴有信义的名言警句,还让学生自己去搜索这类资料,并互相交流、谈体会,让信义观念外化于形、内化于心。

为了深化信义教育,我坚持从报刊上剪下“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100多幅,其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宣传画,有武汉精神图片宣传画,有雷锋的彩色照片,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勇、节”现代典型人物事迹宣传画,有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各类宣传画。

我坚持一周张贴一幅,学生看后很感兴趣,纷纷表示要照着做。

三、坚持教学渗透,让信义教育经常化为了让信义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信义因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教学《父爱深深》一课,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学《诚实与信任》《万年牢》等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较好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地域文化实践教学(3篇)

地域文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艺术、建筑等元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地域文化实践教学。

本文将从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背景、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涵盖了历史、民俗、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有助于挖掘、整理和传承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创新发展。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地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三、地域文化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学校应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

方案应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时间、地点等,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2. 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地域文化实践教学形式应多样化,包括实地考察、民俗体验、艺术创作、历史研究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效果。

3.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应与当地文化部门、社区、企业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体验、创作等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域文化。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地域文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 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热情。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

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探究一、引言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而地域文化是地理学科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涵盖了地理位置、土地利用、气候环境、人口分布、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地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将地域文化纳入地理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深度。

本文将探究地域文化如何成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途径和作用。

二、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1. 指导思想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为核心,以地域文化为载体,以跨学科融合为手段。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需要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因此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设计需要兼顾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2. 课程结构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结构应当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域文化要素、地域文化现象及其影响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增进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3. 教学手段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应当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实地考察、文献阅读、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4. 学习评价地域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评价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水平。

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地理思维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通过讲解地理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空间的特点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学习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关系,培养对地理问题的思考能力。

2. 增进地理认识地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增进学生对于地理现象和地域文化的认识。

结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结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园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结合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独具魅力,它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校园环境布置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将这些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布置中,既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魅力。

例如,在校园中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如苏州的桂花、杭州的茶花等;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中融入地方传统元素,如徽派的翘角、江南的水乡风格等。

二、课程设置将地域文化融入课程设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例如,开设地方历史、地理、民间艺术等课程,邀请当地文化专家、民间艺人等到校授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三、实践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例如,举办地方特色运动会,如赛龙舟、踩高跷等;开展地方民俗体验活动,如包粽子、剪纸、土布制作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化遗址、博物馆等,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四、传统节日庆典我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各地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

将传统节日庆典融入校园生活,既能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又能传承地方文化。

例如,在端午节举办龙舟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在中秋节组织赏月、猜灯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温馨氛围。

五、校园文化社团组建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例如,成立地方戏曲社团,邀请专业老师指导,让学生学习地方戏曲表演;组建民俗研究社团,开展地方民俗调查、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六、家校合作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让家长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共同传承地方文化。

例如,邀请家长来校传授地方传统手艺,如剪纸、土布制作等;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乡村游学、传统节日庆典等,让学生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家乡的魅力。

传承地域文化关注学生成长

传承地域文化关注学生成长

传承地域文化关注学生成长作者:陈月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5年第02期以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具有本土情怀的学生为基点,以课程规划的角度对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立足课堂教学,多角度、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

同时,我们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家长、社区人员和辅导教师规范有效的引领,积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究,并敢于展示自我,评价自我,推介自我。

地域文化本土情怀自主探究一、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具有本土情怀的学生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她一方面为地域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相互融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因此,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一部分就尤为重要。

1.以校本教材为依托,营造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学校把《重走道墟老街》校本特色课程纳入三、四年级综合课教学,使得地域文化的传承有了课堂这一主阵地。

各任课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能快速高效完成任务。

同时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开辟一条地域文化长廊,分批次展示本土的地域文化资源,营造浓厚地域文化氛围。

2.以户外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整合丰富的道墟老街资源道墟老街两岸现存台门多个,大宗祠一个,祠堂多个。

一代方志学鼻祖章学诚的纪念馆也在这条老街上。

在通往老街的多条通道上也存在着大量的台门。

学校步行到老街又有多个通道,且路程较短,以老街为依托,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们把课程内容融入基地,重现生动课堂,让学生参与游戏闯关、实践操作、访问调查活动,并在活动中让学生走近、走进身边的地域文化知识,发现和发掘更多的地域文化知识,并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发展,起到传承和发扬的作用。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1. 引言1.1 剪纸非遗文化的价值剪纸非遗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培养学生对剪纸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有助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通过学习剪纸,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能够锻炼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剪纸非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更是一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继承剪纸非遗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2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学术知识,更涵盖了学生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继承剪纸非遗文化可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2. 正文2.1 传承剪纸非遗文化的意义传承剪纸非遗文化的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延续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剪纸非遗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传承剪纸非遗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剪纸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传承剪纸非遗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共同制作剪纸作品,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地方特色文化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标志和象征,是这个地方历史和民俗的结晶,更是这个地方独有的精神财富。

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文化,更可以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具备更为丰富的人文素养。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并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成为了当今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要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感知这些文化。

在学校课程中,可以通过历史、地理和文化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源远流长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可以邀请当地的文化名人或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地方特色文化的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古迹或者民俗村落,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传承了地方特色文化。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就需要让他们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举办地方特色文化展览、演出或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些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与保护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来感悟和体验文化的魅力。

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领略地方特色文化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人文情怀。

要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并培养学生人文情怀,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引导。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引导,提高教师对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人文情怀培养的认识和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并引导学生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激发他们学习和体验地方文化的热情。

教师也要树立文化自信,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热爱和信念,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去。

幼儿园本土传承:儿童地域文化教育方案

幼儿园本土传承:儿童地域文化教育方案

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本土传承的文化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地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本土传承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地域文化教育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本土传承意义和价值本土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保护,更是对历史、民俗、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通过本土传承的文化教育,他们将更容易地认识到自己所在地区的独特文化,培养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土传承也有助于培养儿童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心态,增强他们的地域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三、儿童地域文化教育方案内容1. 本土传承课程设计:针对幼儿园儿童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本土传承的课程内容。

可以选择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手工艺等作为教育资源,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参与性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2. 本土传承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民俗体验、传统手工制作、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儿童亲身参与其中,让文化教育更加生动和深入。

3. 家园合作:将本土传承的教育延伸到家庭,鼓励家长和家庭共同参与,扩大文化教育的影响范围。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本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未来,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深化本土传承的教育理念,设计更加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激发儿童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地域文化教育方案的目标,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四、实施地域文化教育方案的挑战与解决尽管地域文化教育方案对幼儿园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由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本土传承内容是一个关键问题。

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师素质的不足也影响着地域文化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也需要更多的努力。

增强小学生的地方文化与地域意识

增强小学生的地方文化与地域意识

增强小学生的地方文化与地域意识对于他们的文化认同、身份认知和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独有的历史、传统、习俗等的集合,通过学习和了解地方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所处的地域,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增强小学生的地方文化与地域意识:1. 地方文化介绍:教导小学生关于本地区的地方文化,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风俗习惯等。

通过讲解和图文展示,让他们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

2. 田野调查与考察:组织小学生进行田野调查和考察活动,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特点。

通过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加深他们对地方文化和地域的认知。

3. 古迹与博物馆参观:安排小学生参观本地的古迹和博物馆,了解地方文化的源流和历史渊源。

通过观察和导览解说,让他们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承。

4. 地方民间艺术表演:组织小学生参与地方民间艺术表演,如舞蹈、音乐、戏曲等。

通过学习和表演地方民间艺术,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5. 口头传统与口述历史:引导小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口头传统和口述历史,如民谣、谚语、神话传说等。

通过听取长辈或当地居民的讲述,了解地方文化的口耳相传特点。

6. 地方美食与手工艺制作:介绍小学生本地的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制作方法。

通过品尝和亲自动手制作,让他们体验地方文化的味道和创造力。

7. 地方节庆活动参与: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本地的节庆活动,如庙会、民俗游行等。

通过参与和互动,让他们深入体验地方文化的欢乐和庆典氛围。

8. 地方文化展示与分享:组织小学生进行地方文化展示和分享活动,如演讲比赛、手工艺品展览等。

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9. 地方志愿服务与社区参与:鼓励小学生参与地方志愿服务和社区参与活动,如环保行动、社区清洁等。

通过实际行动,培养他们对地方社区的关心和责任感。

10. 家庭支持与家乡教育:家长在家庭中提供支持和示范,引导小学生了解和尊重本地的地方文化。

历史学的地方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历史学的地方文化传承让学生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2023年脱贫攻坚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方案2023年脱贫攻坚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我们需要针对过去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馈意见,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下面是我对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反馈意见及整改落实方案的总结。

首先,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反馈意见:一、贫困地区脱贫绩效评估不准确。

当前的脱贫绩效评估主要侧重于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贫困率的下降情况,但并未充分考虑到脱贫工作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进展。

因此,需要对脱贫绩效评估指标进行修订,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资源改善等因素纳入评估范围。

二、贫困地区脱贫移民居住环境改善不充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虽然贫困人口的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贫困地区的居住环境仍然存在问题。

很多贫困家庭住房简陋,生活条件差。

因此,需要加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居住环境,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住房条件。

三、贫困地区就业机会缺乏。

脱贫攻坚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贫困人口,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此外,应该加强贫困地区培训机构的建设,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

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一、修订脱贫绩效评估指标。

在对贫困地区脱贫绩效评估时,除了关注收入水平和贫困率的变化情况外,还应纳入更多的指标,如基础设施改善、教育资源改善、医疗条件改善等方面的进展。

这样能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贫困地区脱贫工作的成效。

二、加大改善居住环境的力度。

为贫困地区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住房条件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落实方案中,应制定具体的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住房条件改善的投入,并加强住房政策的执行,确保贫困家庭都能住进安全、健康的住房。

三、加强就业机会的提供。

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减轻贫困人口经济负担、增加其收入的关键措施。

因此,落实方案中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就业机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贫困地区投资设厂,提供就业机会;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

初中地方文化传承教育方法优化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知和尊重

初中地方文化传承教育方法优化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知和尊重

初中地方文化传承教育方法优化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知和尊重1. 引言地方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地方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优化初中地方文化传承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知和尊重,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情感和认同。

2. 增加地方文化课程的设置为了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地方文化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当地的民间故事、地方传说和经典文学作品;在历史课程中,可以介绍当地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在美术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以本土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

通过增加地方文化的课程设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之处。

3. 提供实地考察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传承地方文化的第一步,实践是深入了解和体验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本土文化,学校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古迹、文化街区和传统手工艺作坊等。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地考察,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程,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4. 鼓励地方文化研究和项目实践除了课程设置和实地考察,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的研究和项目实践。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地方文化研究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并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当地老人、整理地方风俗习惯和记录本土文化的发展变迁等方式,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瑰宝。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项目的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筹备和表演,或者参与地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和推广。

通过实践参与,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对本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认知和尊重也会得到提高。

5. 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除了学校的教育方法,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对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起到重要作用。

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作者:孙建华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4年第02期2022年版课标指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要求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基于此,笔者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发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优化教学活动,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义务教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开宗明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究竟什么是核心素养?课标是这样解释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二、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课标给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

第二是“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

第三是“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第四是“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育人功能,优化教与学活动”。

课标在对这四条建议进行具体阐释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地域特色文化资源。

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析地域文化与高中学校德育的融合

浅析地域文化与高中学校德育的融合

浅析地域文化与高中学校德育的融合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形成的、长期存在并且深深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文化。

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指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中,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尊重和传承自己所在地的文化传统,培养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温暖的情感,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深刻体验和感悟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认同感。

地域文化是每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自己所属地区的文化,增强对家乡的依恋和对文化传统的自豪感。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积极传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心。

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学校德育教育可以通过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接触、了解和体验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使他们在欣赏、学习和参与地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培养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地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地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关爱,注重集体荣誉和民族团结。

学校德育教育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和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地域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懂得宽容、理解和关心他人。

地域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传承贵州红色文化,促进学生发展

传承贵州红色文化,促进学生发展

传承贵州红色文化,促进学生发展1. 引言1.1 贵州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革命传统和文化精神。

这种文化传统不仅是贵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

贵州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抗战和革命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贵州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上,更体现在对当下社会的启示和教育意义上。

通过学习和传承贵州红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敢于奉献的精神。

贵州红色文化还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培养人们的高尚品格和优秀素质。

传承和弘扬贵州红色文化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学生发展的现状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困惑。

学业负担过重、竞争激烈、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网络信息泛滥等问题,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学生在心理、情感、人格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独立性不强等。

一些学生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家庭缺乏关爱、亲子沟通不畅、学校教育片面追求成绩等。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传承贵州红色文化,让学生在其中汲取力量与智慧,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2. 正文2.1 贵州红色文化的特点贵州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场之一,许多红色革命烈士在这片土地上英勇抗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贵州的红色文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元素,体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团结。

贵州的红色文化浸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美好生活追求。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符号,它是这个地区的独特标志和宝贵财富。

传承地方特色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更是一个地区对未来的传承和延续。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应该重视传承地方特色文化,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地方文化的感情链接,为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应该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课程设置。

地方特色文化是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窗口和载体,通过学校设置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民俗传统等内容,从而形成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在地理课程中可以介绍地方的地理环境;在历史课程中可以讲解地方的历史变迁;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学习本地方言;在美术课程中可以绘制地方的风景画等,通过多方面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向往和眷恋。

学校可以借助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和魂魄,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度。

可以在学校举办地方特色文化节,邀请当地艺人表演、展示特色手工艺品和美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赏月会等,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和文化内涵。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活动。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不仅是要让他们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

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了解和保护家乡的文化遗产;鼓励学生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推广宣传活动,可以让他们参与地方文化节目的创作表演、文化刊物的编辑发布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地方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和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必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语文教学必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

语文教学必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而地域文化作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必须传承优秀地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传统,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

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有利于挖掘和传承文化精髓。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包括方言、民俗、传统节日、地方歌舞等。

这些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和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语文教学传承当地的优秀地域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脉,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当地的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价值观,通过语文教学传承这些地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的伟大历史和文化沉淀,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优秀地域文化中蕴含着和谐、宽容、坚韧、勤劳等优秀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有利于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众所周知,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特色文化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语文教学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播地方文化的热情和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中,从而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传承优秀地域文化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和人文内涵,通过语文教学传承这些地域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优秀地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和传统艺术,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地方文化教育计划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

地方文化教育计划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

地方文化教育计划传承地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心地方文化是指某个具体区域内所特有的文化景观、习俗、艺术形式等。

作为一种宝贵的人文资源,地方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地方文化日益受到冲击和侵蚀。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我们需要积极开展地方文化教育计划,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

一、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识,它承载着该地区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

地方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增强身份认同感,提高自豪感和荣誉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方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文化传承。

传统的习俗、节日、民间艺术等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学校以及社区等场合组织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地方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感。

每个人都是某个地区的居民,了解和尊重地方文化是我们作为地方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在学校中,通过地方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地区有更深厚的情感,形成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最后,地方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文化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仅仅学习外来文化容易导致学生的文化自卑感,而通过地方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肯定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自信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地方文化教育计划的设计为了有效推进地方文化教育,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以下是一个地方文化教育计划的设计示范:第一阶段:调研和资源整合在开始地方文化教育计划前,我们需要对该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调研和整合。

这包括历史文献、古代文化遗址、传统习俗等等。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源,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阶段:文化体验和实践活动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走进历史文化街区,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三阶段:文化课程融入在学校的各个学科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立体渗透地域文化 全面促进儿童发展

立体渗透地域文化 全面促进儿童发展
特别关注
立体 渗 透 地域 文化
全 面促 进 儿 童发 展
江 苏南通 市通 州区石港 小  ̄( 2 2 6 3 5 1 ) 李忠衡
地 域文化 是地 方特 色 的表征 , 是 在特定 地域 源远 流长 、
在理论 研究 方面 , 从“ 九 五” 课 题研 究开 始 , 学校 从不 同 的视 角分别 对校 园文 化 、 儿童文 化 、 写字 文化 等方 面进行 了

本关 于地 域 文化 或 儿童 发展 的理 论 书籍 , 搜寻 一 份关 于
石港 地域 文化 的历史 资料 ,订 阅一份相 关杂 志 。理 论研 究
的 语文和 数学 科 的教学 效果尤 为显 著 。
4 . 形 成 和 采 取 的 策略
虽 然是 学 习和 思考 的辩证 关系 , 但是 对 “ 反思 提升 ” 也 是有 启 发作 用的 。
抓手, 以 提高 学 生素 质为 目标 , 把地 域 文化 与 课堂 教学 、 班 队建 设 、 社 团活动 巧妙 融合起 来 , 立足实 际 , 面 向全体 , 有 序 推进 。


深入 开展 理论研 究
1 . 向书本 学 为 了提升 参研 教师 的理论 水平 ,我们要 求教 师至 少读
材 ,这 些都 得益 于石港 的书 法文 化对 学校教 育 的影响 。学 校艺 术社 团在 市 、 区享有 较大 的影 响力 , 在省、 市 比赛 中 , 学 校编 排 的京 剧 类节 目屡 获 大奖 , 这 些都 得益 于 石港 的京 剧 文化 。学校 以 “ 王家 拳 ” 作为体 育 特色 “ 2 + 1 ” 特 色项 目, 得 益 于石 港镇 的武 术文 化 。学 校重 视环境 育人 , 被 评为 “ 江 苏省 绿 色学 校 ” , 得 益 于石 港镇 的盆景 文化 。 因此 , 我们研 究地 域 文 化促 进儿 童发 展 的课题 有着丰 厚 的实践 基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构 想 不 谋而 合 。所 以 , 无 论是 社 区政 府 、 单位 , 还 是 众多
学校 还组 织学 生开 展丰 富 多彩 的社 区活动 。如组 织学
生到 学 校 所在 的 第二 居 民委 员 会表 演 书法 , 和 石港 本土 书
法 爱好 者 交流 写 字经 验 , 在居 民小 区营 造 了很好 的 书香 氛 围 。学校 “ 书 法组 ” 的学 生还走 出校 园 , 来 到街头 , 为 家乡 人 民义 务写 春联 , 为店铺 义 务写 招牌 、 广 告语 。 学 生走 向社 区 、 服务 社 区 , 既 锻炼 了能 力 , 展 示 了才华 , 同 时也影 响 了社 区 ,
特别 关注
传 承地 域 文化 精 髓
促 进 学 生 素质 发 展
江 苏 南通 市通 州 区石 港 小学( 2 2 6 3 5 1 ) 马 建
学 校 文 化 是 学 校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石 ,是 以核 心 价 值 为主 导 的学 校 精 神 、 风气 、 制度 、 行 为 和 环 境 等 要 素 的 集 合 体 ,是 学校 长 期 办 学实 践 中教 育 观 念 、
办学 品位 和特 色追 求 的积 累 与总 和 , 是
学校 发展 的 重要 战略 和必 然选 择 。学 校 不 是 封 闭 的 ,总 会 受 到 地 方 文 化 的 影 响, 而 学 校 特 色就 是 地方 文 化 特 色 的体 现 。因 此 , 学 校 文 化 在 一定 程度 上 是 对 地域 文 化的 接纳 、 继承 、 弘 扬与 超越 。
书法 技 艺 。这 种做 法看 似简 单 ,但 由于我们 持之 以恒地 去
做了 , 产 生 的教 育效 果 是 多 方 面 的 , 既丰 富 了家长 与孩 子 的沟通渠道 , 又 提 升 了家 庭 规 范字 的书 写 水 平 , 更提 升 了
家庭 的文 化 品位 。
课程 计 划 中 , 大小楷 、 钢笔字 、 铅 笔 字教 学 正 常化 、 制 度化 , 每学 期 都 开展 校 级 写字 竞 赛 , 每 年 都要 面 向社会 举 办 书画 交流 活动 。学 校书 法 兴趣 小组 活动 成绩 斐然 ,在 县 以上 的 比赛 中 获奖 频频 。 因此 ,学 校提 出 打造 书法 特色 学校 的愿 景, 符 合 社 区 百 姓 的期 待 和 要 求 , 也 与 石 港 建 设文 化大 镇
字教 育 意境 。
3 . 反哺: 学校 文化 对 社 区文 化 的辐射 。社会 是 由千万个 家庭 组 成的 , 每 个家 庭就 是一 个小社 会 , 因 此家庭 文化 直接 影 响着社 会文 化 。作为 学校 ,我们 不 求学校 的文 化建 设直 接影 响 整 个社 会 , 但 我 们可 以通 过学 校 的文 化建 设 去影 响 学生 , 再 由学生影 响 家庭 , 并 逐渐 影响 一方 的社 区文化 。为 此, 我 们 开展 了“ 小手 牵 大 手 ” 活动 , 要 求 家长 “ 少看 几 分钟 电视, 多与 孩子 练几 个字 ” , 让 孩子在 家 中练 习书法 , 邀 请家 长参 与评 点孩 子 的书法 作 品 , 或与孩 子 共 同练 习 , 共 同切磋

“ 稚 墨苑 ”内 ,矗 立 着一 方 唐代 石
碣, 上书 “ 凤凰 所 栖 , 乃是宝地 , 石

传 承 地 方 文 化 的精 髓 。 构 建 学
港 新开 , 幸福 万 代 ” 的字 样 , 学 生们
在欣 赏 石 碣书 法 艺术 的同 时 , 更 激起 了 热爱 家 乡文 化 的情 感; “ 稚墨 苑 ”内还 设有 镌刻 着学 生书 法的碑 林 与墨池 造型 的“ 戏 笔池 ” 。学校 大楼 的过 道里 悬挂 着学生 们 的优秀 书法
的美 誉 。新 中国成 立 后 的 3 O年里 , 学 校 一直将 写字 课 纳入
作品, 学 校 的校 牌 、 各景 点 的名称 , 也 都是 出 自学生之 手 。 校
园 内潇 洒倜 傥 、 隽永 飘 逸 的大 家 之作 与 闪耀 着 童心 童趣 的 稚嫩 涂鸦 交相 辉 映 , 营造 出 “ 挥毫 散林 鹊 , 研墨 惊池 鱼 ” 的写
校特 色 文化
1 . 传承: 地 方文化 与校 园文化 的对 接 。 石 港 小学所 在 的
石港 是 一所 千年 古镇 ,历 史文 化悠 久 ,有着 深厚 的文 化底 蕴, 并 且代代 传 承 。 其 中 京剧 、 书画、 盆景 、 武术 等风采 斐 然 , 名扬 四方 。而作为 有 着百 年办 学历 史 的石港 小学 ,在 锐意 接纳 多 种 地 方文 化 的 同时 ,决定 以 书 法文 化 建设 为 中 心 , 探索 出 一条 学校 特色 的发 展之 路 。 石港 小 学的抉 择 是经 过深 思熟 虑 的 。在 石潜 文 化历史 上, 曾 涌现 过很 多著 名 的书画 大 家 。时至今 天 , 镇 区 的书画 爱好 者 依 旧很 多 , 建 有多 个 书法 协 会 , 交流 展 示活 动 频 繁 。 镇 区群 众 多数 都 接 受过 良好 的学 校 教 育 , 比 较看 重 个 人 的 学识 修 养 ,都 期 待 着 自己的 后代 能 够 写得 一 手漂 亮 的字 。 在学 校文 化 建设 的历 史上 , 石 港 小学 从创 办的 那 一天起 , 就 十分 重视 写 字教 育 。新 中国成 立前 ,学 校一 直将 临 习名家 的大 小 楷 范贴 作 为 每天 的 必修 功 课 , 每年 都 要举 办 校 园师 生书 画 竞 赛和 展 览 , 先后 有 数十 位 教的 “ 女儿墙” 上, 是气 势恢 宏 的巨幅 行草 横轴 。大楼 后 立面 的 墙垛 上 , 是 历代 大 书法 家
的 画像 、 简 介和 代 表 作 品 。学生 们
生活其 间, 耳 濡 目染 , 时 时 处 处 感 受 到书 法 艺术 的 美 , 感受 到 学校 浓 浓 的墨 香 氛 围 ,激 荡起 对 写 字 、 对 书 法艺 术 的 亲近 、 热 爱之 情 。学 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