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教学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陈桂霞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11期
摘要: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特有功能。学校美育不是知识教育,是能力教育,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字:教书育人;美育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教给知识,不塑造心灵,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如今学生的思想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学习差的学生不思学习,不求上进;学习好的学生只顾学习,不问他事。曾看到报纸上登载了作家李钢与一个孩子(学生)关于柯受良飞越黄河的谈话,读了令人触目惊心。当李钢问孩子看电视(飞越黄河)的感觉时,这个已受过学校教育本应是纯真无瑕的孩子竟希望柯受良掉下去,理由是那样更刺激;当李钢问及他的理想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挣大钱”,理由是有钱可以享受;当李钢问他会不会像柯受良那样去冒险,像警察那样去助人为乐时,他满口否定,认为人活着就是享受,助人为乐太傻了……虽然像这样的孩子不会是多数,但给我们教育者敲响了一个警钟。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原因是应试教育的误导,使有些学校淡化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走上了一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死胡同;更主要的是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死板,方法单一,偏重于苍白无力的说教,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抵御社会、家庭中一些反面教育的影响。现今大多数小学、初中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班会、团队活动课,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其内容大多是学生要怎么样而不许或严禁怎么样等等,学生往往无法接受,不愿接受,或者表面接受而内心不接受。这样产生了令不行、禁不止的教育后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德育的内容和方法。生活离不开美,缺少美的生活就像沙漠缺少绿洲一样枯燥单调、没有生机。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不同时代的人都在沿着美的踪迹,拍摄美的倩影,探求美的秘密,谱写美的乐章。对美的追求时刻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例如,刚刚懂事的孩子就喜欢穿好看的衣服,听大人的夸奖;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因为得了小红花而欣喜若狂;小学生、中学生更会有意或无意地欣赏和表现他们心中的美。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情操等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该是德育的主要目标。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斗殴,且屡禁不止,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会从打架斗殴中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主要原因是他觉得敢于打架斗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表现,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有面子、有风度;有的男生蓄长发、染发,女生涂脂红,穿超短裙,是因为这些孩子误认为自己的形象、行为是美的,是一种风度,是潇洒。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行为,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定守
则、规范去要求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用脚踢汽车想使它发动一样,效果不会好。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思想教育联姻,用美去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与神往。
美育具有形象性,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冶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就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当然,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替,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达到德育的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鉴赏能力。爱美,是一回事,在生活中能否发现美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对美的认识、感受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美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辨别美和丑。其次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美的观念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美和感动。再次要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学生是孩子,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但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鱼虽然是美的,但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技术,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就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实践。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仅仅把美育看成是美术课或音乐课远远不够,我们可以开设一些美学讨论、美学设计课等,培养和锻炼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的知识教育,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成才先要成人,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切实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情感世界纯洁和高尚,只有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使之相互渗透,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