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论和意识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43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 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4
在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形成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34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 别。
35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36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
41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由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研究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可能是哲学。 其次是由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的,一部哲学发 展史,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斗争 的历史。 再次是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理论 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 定了哲学中其他问题。 最后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人类社会生 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必须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
人类并不像动物那样直接地生活在外在的物理世 界之中。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知道我们生活 于其中的外在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人不可能像动物那样越出语言、思想或精神而直 接地生活在外在世界之中。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它只有凭借思想或思维或思 维的工具才能够认识外在的东西或事物。否则他 将什么也看不见。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 把握
智慧 知识
对道的洞察
道是不可言说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哲学
英文:
philosophy
philein sophin
希腊文:
―爱”和“追求” ―智慧”
• 艺术:艺术以感 性直观的方式观 照文明体系之内 在的人性质素
宗教:将人性的质素表 现为一种超验的神性。
7
[教学重点]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 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 别与联系:
8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哲学与世界观
3
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
4
•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
• 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
潜意识-前意识-意 识; • 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 • 行为原则的三个层次: 快乐-现实-唯善。
5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6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2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的内容:
思维与 存在的 关系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28
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 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18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 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 系。
19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 界 观
哲学
20
哲 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的是15世 纪之前的唯物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指的是19世 纪中叶之前的唯物主义。
荀子
(约前325~前238)
五行图
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约 前540~前470)
50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 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把握
叔本华: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尼采:只有消灭道德,才是真正的生活。 海德格尔:为迎合社会,我们抹去个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黑格尔: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周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儒家:做事先做人 佛教: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法家: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类真正的家园在自己的思想或精神之中,建造 这样的家园就是要去发现真正属于人自己的本性 或本质,必须摆脱人的一切外在的和偶然的特性。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约 公元前384~公 元前322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 大类,第一类知识是研究抽象的超验 的对象,被称为第一哲学,第二类知 识是研究具体的经验的对象,被称为 第二哲学,也叫物理学。亚里士多德 去世之后,他的学生们在编辑老师的 著作时,把第一哲学放在了第二哲学 之后,中国人在最初翻译亚里士多德 的哲学著作时,采用直译的方式,就 把第一哲学翻译为物理学之后。后来 才根据中国古代《易经》系辞中的两 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把哲学译为形而上学。
世 界 观
方 法 论
22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 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是从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角度下的 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要注意哲学和科 学的关系。
23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门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哲学的产 生为各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指导。它们的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
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 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 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世 界 观
人生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是互相贯通的。
21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 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 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决定 体现
39
不可知论代表:康德
我要终止知识, 以便给信仰留下 位置。
康德(Kant,1724-1804)
40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哲学
•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
者。 • 康德主张:外部世界——物 自体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 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 或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 间和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 知觉的一部分。但是正因为 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 经验到的物自体。
哲 学
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
24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
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25
2、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6
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1~895.8
原话出自《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什么 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 界?„„哲学家依照 他们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 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问 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 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 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 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 存在。
45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 层次的本质 例
存在
物 有机物
生物
动物
脊椎动物
猫科动物 猫 我家的花猫
• “存在”作为“共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而,人们一直在问它是人的思维、心造 出来的,还是世界万物中所固有的?
感知”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阳明:心外无物,万事万物都在我心中 宋朝的陆九渊“吾心即宇宙” 《坛经》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 是心动”慧能终生未进学堂,平生不识一字却 创立了《坛经》 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二元论代表
笛卡尔说:“我思
故我在。” 他认定具有思维的 精神实体和具有广延 的物质实体并立,是 典型的二元论。
唯物主义者对此的回答是,它是客 观的、物质的,万物自身固有的。 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第二种是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48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 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 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 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
37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 论》
38
庄子与惠子问答
• 《庄子· 秋水篇》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 •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心动
旗动! 风动!
31
唯心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上,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则是 由精神派生的哲学观点。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32
•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资料: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
有两件事情,我们愈是沉思,愈觉惊奇和奥 妙,一个是天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律令。 --康德墓碑文
1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世界除了强力意志 之外,什么也不是; 同样,你本人除了 强力意志之外,什 么也不是。
--《强力意志》
2
超人理想
雄鹰决不结队飞翔,这种事应当让燕雀去作, ……高飞远翔,张牙舞爪,才是伟大天才的本色。 --尼采
着的
活火
赫拉克里特
29
唯物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上,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 物质派生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
(约前325~前238) (Herakleitos,约 前540~前470)
30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 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 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9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 史,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 解。 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 不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 和回答。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把握
• 我从哪里来———对人类及其世界起源追 问的开始 • 又到哪里去-----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
哲学:把文明中的人性质素作为文明的意义基础,对人性 质素本身作理性的考察。-----认识你自己 精神达以自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 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 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置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 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 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 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 道德原则。”
• 五行相生含义:
•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 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所以土 生金。 •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 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 以水生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43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 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4
在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形成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34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 别。
35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36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 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 可能性。
41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由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研究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可能是哲学。 其次是由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的,一部哲学发 展史,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斗争 的历史。 再次是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理论 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 定了哲学中其他问题。 最后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人类社会生 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必须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
人类并不像动物那样直接地生活在外在的物理世 界之中。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地知道我们生活 于其中的外在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
人不可能像动物那样越出语言、思想或精神而直 接地生活在外在世界之中。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它只有凭借思想或思维或思 维的工具才能够认识外在的东西或事物。否则他 将什么也看不见。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 把握
智慧 知识
对道的洞察
道是不可言说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哲学
英文:
philosophy
philein sophin
希腊文:
―爱”和“追求” ―智慧”
• 艺术:艺术以感 性直观的方式观 照文明体系之内 在的人性质素
宗教:将人性的质素表 现为一种超验的神性。
7
[教学重点]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 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 别与联系:
8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哲学与世界观
3
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
4
•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
• 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
潜意识-前意识-意 识; • 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 • 行为原则的三个层次: 快乐-现实-唯善。
5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6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2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 的内容:
思维与 存在的 关系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 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28
对第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派。 凡是承认存在即物质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而思维即精神是第二性的,是派生出来依附 于物质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
18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 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 系。
19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 界 观
哲学
20
哲 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指的是15世 纪之前的唯物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指的是19世 纪中叶之前的唯物主义。
荀子
(约前325~前238)
五行图
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约 前540~前470)
50
―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 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把握
叔本华: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尼采:只有消灭道德,才是真正的生活。 海德格尔:为迎合社会,我们抹去个性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黑格尔: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周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儒家:做事先做人 佛教: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法家:防人之心不可无
人类真正的家园在自己的思想或精神之中,建造 这样的家园就是要去发现真正属于人自己的本性 或本质,必须摆脱人的一切外在的和偶然的特性。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约 公元前384~公 元前322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 大类,第一类知识是研究抽象的超验 的对象,被称为第一哲学,第二类知 识是研究具体的经验的对象,被称为 第二哲学,也叫物理学。亚里士多德 去世之后,他的学生们在编辑老师的 著作时,把第一哲学放在了第二哲学 之后,中国人在最初翻译亚里士多德 的哲学著作时,采用直译的方式,就 把第一哲学翻译为物理学之后。后来 才根据中国古代《易经》系辞中的两 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 之器,把哲学译为形而上学。
世 界 观
方 法 论
22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 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是从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角度下的 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要注意哲学和科 学的关系。
23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各门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哲学的产 生为各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指导。它们的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
本态度,它包括对人生的意义、价值、 目的、理想、信念、生死、苦乐、荣辱 等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世 界 观
人生观
人生观和世界观 是互相贯通的。
21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 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 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决定 体现
39
不可知论代表:康德
我要终止知识, 以便给信仰留下 位置。
康德(Kant,1724-1804)
40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哲学
•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
者。 • 康德主张:外部世界——物 自体只是感觉的素材,是不 可认识的。物自体不在空间 或时间中,它不是实体,空 间和时间是主观的,是我们 知觉的一部分。但是正因为 如此,可以确信,我们没有 经验到的物自体。
哲 学
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
24
具体科学
部分世界 特殊规律
哲
学
整个世界 一般规律
25
2、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6
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1~895.8
原话出自《路德维 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学的终结》一书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什么 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 界?„„哲学家依照 他们如何 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 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还有另一个方面„„这个问 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 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 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坚持用联系的、 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 存在。
45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 层次的本质 例
存在
物 有机物
生物
动物
脊椎动物
猫科动物 猫 我家的花猫
• “存在”作为“共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而,人们一直在问它是人的思维、心造 出来的,还是世界万物中所固有的?
感知”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阳明:心外无物,万事万物都在我心中 宋朝的陆九渊“吾心即宇宙” 《坛经》慧能“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 是心动”慧能终生未进学堂,平生不识一字却 创立了《坛经》 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理念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二元论代表
笛卡尔说:“我思
故我在。” 他认定具有思维的 精神实体和具有广延 的物质实体并立,是 典型的二元论。
唯物主义者对此的回答是,它是客 观的、物质的,万物自身固有的。 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第二种是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48
•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 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 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 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
37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 论》
38
庄子与惠子问答
• 《庄子· 秋水篇》载: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 • 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矣,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心动
旗动! 风动!
31
唯心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上,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则是 由精神派生的哲学观点。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
黑格尔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32
•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资料:贝克莱:“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
有两件事情,我们愈是沉思,愈觉惊奇和奥 妙,一个是天上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 律令。 --康德墓碑文
1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世界除了强力意志 之外,什么也不是; 同样,你本人除了 强力意志之外,什 么也不是。
--《强力意志》
2
超人理想
雄鹰决不结队飞翔,这种事应当让燕雀去作, ……高飞远翔,张牙舞爪,才是伟大天才的本色。 --尼采
着的
活火
赫拉克里特
29
唯物主义就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上,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 物质派生的哲学观点。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
(约前325~前238) (Herakleitos,约 前540~前470)
30
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 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 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唯心主义。
9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发展已有二千多年的历 史,但从来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 解。 对于哲学的含义,不同时代、 不同派别的哲学,有不同的理解 和回答。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人生之底蕴的洞察和把握
• 我从哪里来———对人类及其世界起源追 问的开始 • 又到哪里去-----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
哲学:把文明中的人性质素作为文明的意义基础,对人性 质素本身作理性的考察。-----认识你自己 精神达以自觉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 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 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置他于死命了。然而,纵使宇 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 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 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 道德原则。”
• 五行相生含义:
•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火隐伏其中,钻 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所以土 生金。 •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 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 水生木,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 以水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