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PPT26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程ppt
(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控制论的传播模式
•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译码者 释码者 编码者
特点: 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
受传者的概念。重点分析在于其角色功能,而非 传播过程。 2、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优点: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 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2、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
传播 3、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一)直线/线性传播模式 I、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谁 传播者 控制分析
说什么 讯息
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媒介分析
对谁 接收(受众)
受众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效果 效果分析
拉斯韦尔过程模式的进步意义
1、第一次将传播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是第 一个传播过程模式
2、对后来的传播学是研究社会 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I、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 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 开放性系统 –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 双重偶然系统 –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具体而言,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1)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具有自然的因
第27讲 传播环境
(一)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 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是由大众传 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 的一种习惯模式。 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媒介威望,社会意 识,团队精神,行为规范,求实精神。 媒介环境可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和复合 式三种。
(二)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由人类主体聚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汇 合后所形成的社会状况和条件。 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因 素、文化因素、讯息因素。 社会环境是如何影响传播主体和大众媒介 的呢?感染、暗示、模仿、遵从是社会环 境与人相互作用的四种机制。
第27讲 传播环境 27讲
第9章 第1-4节
导入新课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 环境(Environment)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影 响的境况和条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孤立、封闭 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处于一 定的环境之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也必然要以某 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人类的传播活动。马 克思写道:“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克思写道:“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改造着 环境,而环境也按照它所固有的形貌、准则和文 化塑造着每一个人。因此,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 和理解环境的特性、形貌以及对传播活动的作用, 而且要知道创造和营建怎样的环境才有利于提高 传播效果。
(一)传播对环境的依赖
传播活动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存放,或者说, 它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传播与相应的“内部” 传播与相应的“内部”环境是融合、统一的,而 对于“外部” 对于“外部”因素又是独立的、有间隔的,即既 有依赖性又有独立性。 正因为传播对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媒介 组织或传播者个人条件允许,就会重视环境建设, 努力营建一种有利于提高文本质量和传播效果的 环境。
第十三讲传播与环境
3.党管媒体的新阶段
有所管,有所不管 传媒监管:依法行事
出路!
公益性的归政府 经营性的给市场
下次课PPT主题发言:
一、什么是魔弹效果论?为什么传播学者将魔弹效果论当作传 播效果研究史上的第一阶段?(参考教材337-339页) 二、什么是微弱效果论?简要阐述表明大众传播效果微弱或有 限的主要研究成果?(参考教材339-342页) 三、阐述认知一致论与认知失调论的核心观点,可举例说明。 (参考教材350-352) 四、阐述文化规范论与媒介依赖论的核心观点,可举例说明。 (参考教材352页,355-356页) 五、阐述知识鸿沟论(简称知识沟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举例 说明。(参考教材353-354页) 六、阐述传播效果的具体形成过程及形成因素。(参考教材 361-362)
(一)跨媒体运作由单一同质性媒介之间 逐步过渡到多种类的异质化跨越,并且其 开放性越来越强。 (二)跨越性运作资本的选择性与多元化 (三)媒介集团向做大做强方向发展
2、风起云涌的集团化浪潮的特点
(四)形成媒介产业价值链 (五)媒介产业经营社会化趋势 (六)媒介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的结合
3.资本对传媒的渗透
新闻重新审视新闻事业的属性还是在党
的十四大以后。
背景三: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 《人民日报》时指出:“过去我们的 媒体只讲究宣传,如今,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新闻传媒既要宣传,又要经
营。”
中国新闻传媒的双重属性
事业性单位:体制保证党和国家领导 企业化管理:经营、管理按市场规则运作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两个轮子一起转”
二、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传播对环境的依赖
•环境: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对传播的作用 1、非定向
传播学ppt课件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 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 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要以符号为中介,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36
如: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是否对社会价值观 产生影响?
人们怎样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大众传播在人们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 么角色?
领导人的电视形象就等于大多数观众所知道的 “那个人”。(虚拟现实世界)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主的操纵和控制。
最新课件
37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 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传播学
授课教师 李忠昌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最新课件
1
教学大纲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课时
二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 3课时
三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课时
四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课时
五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课时
六、传播与符号3课时
七、认知心理与传播 5课时
八、人际传播
4课时
最新课件
4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最新课件
5
一、传播现象与传播学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的基础 性活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饮食男女等行为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 是人类活动的本体。
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着传播。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 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 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 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要以符号为中介,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 读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最新课件
最新课件
36
如: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是否对社会价值观 产生影响?
人们怎样从大众传播媒介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大众传播在人们形成世界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 么角色?
领导人的电视形象就等于大多数观众所知道的 “那个人”。(虚拟现实世界)
大众传媒对现代社会中的民主的操纵和控制。
最新课件
37
作为应用科学,传播学应该为发现和解决社会传 播实践中的问题提供较为合理的方法。
传播学
授课教师 李忠昌 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
最新课件
1
教学大纲
一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课时
二 传播学的创立与发展 3课时
三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课时
四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课时
五 传播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课时
六、传播与符号3课时
七、认知心理与传播 5课时
八、人际传播
4课时
最新课件
4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传播与传播学 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最新课件
5
一、传播现象与传播学
传播(communication)是人类的基础 性活动。
人类的传播行为与饮食男女等行为一样, 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活动之一, 是人类活动的本体。
无论如何,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着传播。
传播环境
媒介环境
人的手不够长,眼睛不够亮,大众传播以传达、增大、 人的手不够长,眼睛不够亮,大众传播以传达、增大、 延长人类信息的物理形式完成人体的延伸 文学是视觉的延长,笔是手的延长,书是眼睛的延长, 文学是视觉的延长,笔是手的延长,书是眼睛的延长, 无线电通信是耳朵的延长,衣服是皮肤的延长, 无线电通信是耳朵的延长,衣服是皮肤的延长,房屋 是人体调温器官的延长。 是人体调温器官的延长。 当大众传播媒介使人们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时, 当大众传播媒介使人们成为千里眼、顺风耳时,人们 已经难逃它的诱惑。它大量进入日常生活后, 已经难逃它的诱惑。它大量进入日常生活后,人们一 天中除睡眠和工作外,几乎全在媒介中度过。 天中除睡眠和工作外,几乎全在媒介中度过。 这种由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生活空间成为媒介环境。 这种由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生活空间成为媒介环境。
政治环境
政府对新闻内容的检查和控制 美国总统的媒介对策 ·报喜不报忧
·新闻报料的时间控制 · ·记者招待会的时间 ·与媒介巨头保持密切关系 ·总统与记者采访团 ·总统演说的背景 ·总统的形象设计 ………………
经济环境
大众传播的运作方式受制约: 大众传播的运作方式受制约:国有制的媒介生存方式已 渐渐消失,以读者为中心, 渐渐消失,以读者为中心,以发行量为目标的媒介运作 方式已经形成。 方式已经形成。 大众传播的发展速度受制约: 大众传播的发展速度受制约: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广告为 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提供了基础, 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提供了基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提高了媒介信息的需求量。 也提高了媒介信息的需求量。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的快 速传达依赖于通讯技术,新闻采访和报纸运送依赖交通, 速传达依赖于通讯技术,新闻采访和报纸运送依赖交通, 印刷设备,广播网, 印刷设备,广播网,电视网的形成依赖于科技业和制造 业,大众传播媒介的稳定的读者群和观众依赖于大型城 市的崛起。 市的崛起。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概论-PPT
李彬 《传播学引论》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新闻理论教程第4版PPT第十二章 新闻传播环境
第二节 新闻传播环境的特征
二、边界形式的封闭与开放 • 客观存在的环境是开放的。对目前高新技术支持下的新闻传播来
说,任何设防都几乎是徒劳的。
• 新闻传播的个媒体环境不仅对媒体环境是开放的,对社会环境更 是开放的。
• 环境的开放性决定了大小环境之间互相影响的必然性。
第二节 新闻传播环境的特征
二、边界形式的封闭与开放
第三节 内外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二、内外环境对新闻传播的效应样式
新闻传播内外环境对新闻传播的效应结果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可以用实际的新闻传播效果进行检验。评价优劣的基本方法是看传 播环境给新闻传播带来了什么实质性的影响
人们可以建构内外传播环境质量优劣的评价体系,正像可以对自 然环境质量进行构成、规划与管理[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传媒报告,2003(2). 何道宽.夙兴集:闻道·播火·摆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林文刚.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杨婷婷.论中西媒介生态学的差异[J].新闻界,2005(3).
第二节 新闻传播环境的特征
一、存在形态的有形与无形
• 有形的硬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是有形的、具体的、明确的、直感的。 硬环境的有形性易于被人们发现和重视,易于通过物化的方式、有形的结 果进行改善。
• 无形的软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常常表现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不那么具体, 也不怎么明确,看得见又看不十分清楚,日积月累才会有一种明显的累积 效应。因此,软环境建设往往得不到及时的重视。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内外环境
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课件
传播学的学科背景与发展历程
学科背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起源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其发展受到了心 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 影响。
发展历程
传播学经历了从初创期、成型期到发 展期三个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经验学派
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强调对 传播现象的客观分析和经验验证 ,代表人物有拉斯韦尔、霍夫兰
01
通过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环境影响传播
02
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环境因素对传播内容和方式
产生影响,制约信息的流动和传播效果。
传播与社会稳定的互动
03
传播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
社会的稳定也为传播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电视的特点
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信息传递速 度快,覆盖面广,但需要特定接收设 备。
互联网的特点
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 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01
02
03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 兴起。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出 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态和 传播方式。
01
02
03
04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 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
发展。
《网络安全法》:保障网络安 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
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 理暂行规定》:规范计算机信 息网络国际联网及其相关活动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 定》:加强对互联网新闻信息
传播学
美国的经验学派(管理学派) -------西方传播学的主流学派,以美国 学者为代表
特点:1、在方法论上坚持经验性实证研究立场 2、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 3、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著作《传播学原理》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
沙莲香:从最一般的意义说,传播是社会信息 的传递
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奥运研究 中心研究员、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介研究总 监 研究领域:社会政策,企业文化,传播学, 电视受众、节目、频道,广告营销
西方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交流说”----强调“传播”是有来有往的、
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动力整体,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 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 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
提出 “把关人”概念
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 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 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把关人在信道里可以 控制信息流通,可以扣压信息、构成信息、 扩展信息或重复信息
卡尔•霍夫兰
出生在美国芝加 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 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 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 授、教授,是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 播研究的杰出人物。
(3) 心理学为传播学提供了研究范例和实 验法等。 一方面,传播学借用了许多心理学研 究范例。有: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和模仿 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论范例; 社会心理学中的知行不和谐范例;实验社 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范例等。另一方面, 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 法。 (4)“三论”为传播学提供了新的价值和 意义。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课件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 略课件
目录
• 传播生态学概述 • 媒介生存策略 • 传播生态规律 • 媒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媒介生存策略的实践应用 • 未来媒介生态展望
01
传播生态学概述
传播生态学的定义与特点
传播生态学定义
传播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传播系 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媒介定位策略
01
02
03
受众定位
明确媒介的目标受众,根 据受众特点制定内容、情 势和传播方式。
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核心功能和特 色,以满足受众的特定需 求。
内容定位
根据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内容类型和 主题。
媒介内容策略
内容创作
重视内容的质量和创新, 提供有价值、有趣、有深 度的信息。
内容情势
媒介品牌策略
品牌形象
塑造特殊的品牌形象,使媒介在 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品牌推广
采用多种方式推广媒介品牌,提 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
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媒介的 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3
传播生态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状态。
媒介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1 2
媒介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角色
媒介在传播生态环境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 信息传播影响公众认知和行为。
生态环保意识在媒介中的体现
媒介在内容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应融入生态环保意 识,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
3
媒介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路径
媒介与生态环境应寻求共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创 新技术和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录
• 传播生态学概述 • 媒介生存策略 • 传播生态规律 • 媒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媒介生存策略的实践应用 • 未来媒介生态展望
01
传播生态学概述
传播生态学的定义与特点
传播生态学定义
传播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传播现象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传播系 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传播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媒介定位策略
01
02
03
受众定位
明确媒介的目标受众,根 据受众特点制定内容、情 势和传播方式。
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核心功能和特 色,以满足受众的特定需 求。
内容定位
根据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 ,确定媒介的内容类型和 主题。
媒介内容策略
内容创作
重视内容的质量和创新, 提供有价值、有趣、有深 度的信息。
内容情势
媒介品牌策略
品牌形象
塑造特殊的品牌形象,使媒介在 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品牌推广
采用多种方式推广媒介品牌,提 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
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媒介的 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03
传播生态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
信息传播的生态平衡规律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状态。
媒介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1 2
媒介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角色
媒介在传播生态环境问题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 信息传播影响公众认知和行为。
生态环保意识在媒介中的体现
媒介在内容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应融入生态环保意 识,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生态保护。
3
媒介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路径
媒介与生态环境应寻求共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创 新技术和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媒介环境下的新闻传播PPT课件
新闻价值的定义: 传统: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将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价值的标准视作同一个对象。 现代:所谓现代新闻价值,就是指新闻满足受众需要所表现出的效用 和意义。现代新闻价值理论认为,最令人欢迎的新闻是所谓“怎么办” 的报道。
第3页/共22页
引起新闻价值嬗变的原因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 的定位或版面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第12页/共22页
新闻选择的重要性
没有选择,就没有新闻。事实上,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也不管你有意 还是无意,你在进行采访和报道时,在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你 已在发掘、发现、发表新闻,这就是选择。新闻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 从地下蹦出来。可见,“选择”在提高新闻品格的十八般武艺中,是一个 重要的、必备的武器。
采访中的新闻选择
获取新闻事实
写作中的新闻选择
达到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编辑中的新闻选择
决定报道的质量
受众的新闻选择
新闻传播的认同
新闻选择的过程
第16页/共22页
话题性
推测性
交际化
新闻选择 的新变化
第17页/共22页
推测性
• 新闻调查中的推测 • 新闻评论中的推测
话题性 交集化
• 议程设置的逆传播趋向 • 产经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
(1) 理解事实: 当事实调查清楚明白后, 作为拥有信息的新闻记者, 你的伦理选择在于你 准备发布多少有关当事人的信息。 (2) 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观: 在伦理学中, 价值观的含义是明确的。 当你认为某种事物— ——一种观点或一个原则———有价值, 就意味着你愿意为它放弃其他东西。作为一名新闻工 作者, 如果认为真相重于一切, 那么, 你有时就必须为它而放弃别人的隐私; 如果你更看重 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你也许会放弃报道; 如果你既看重真相, 又看重隐私, 那么, 你可能愿 意放弃一些真相, 不发布所有细节, 努力去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在 《求》 中, 相比之下, 这种做法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合乎规范的选择。 (3) 运用相关的哲学原则: 自古希腊以来, 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总结一套准则或指南以指导 伦理选择。 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康德的绝对命令、 功利主义、 多元价值理论以及 社群主义等哲学原则在伦理选择过程中的效果不错。 一旦决定了自己看重的是什么, 就要运用 这些哲学原则。 (4) 清楚地表明一种忠诚: 在上述案例中, 你可能忠实于事实真相, 那么, 你会舍弃伦理; 也可能你忠实于伦理上的规范, 那么, 舍弃事实而保护隐私就成为当然的选择; 或者, 你既 想报道事实, 又要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那么, 讲述真相, 但省略与受害人个人隐私有关的信 息, 这样的报道也是可能的。
第3页/共22页
引起新闻价值嬗变的原因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 的定位或版面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第12页/共22页
新闻选择的重要性
没有选择,就没有新闻。事实上,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也不管你有意 还是无意,你在进行采访和报道时,在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你 已在发掘、发现、发表新闻,这就是选择。新闻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 从地下蹦出来。可见,“选择”在提高新闻品格的十八般武艺中,是一个 重要的、必备的武器。
采访中的新闻选择
获取新闻事实
写作中的新闻选择
达到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编辑中的新闻选择
决定报道的质量
受众的新闻选择
新闻传播的认同
新闻选择的过程
第16页/共22页
话题性
推测性
交际化
新闻选择 的新变化
第17页/共22页
推测性
• 新闻调查中的推测 • 新闻评论中的推测
话题性 交集化
• 议程设置的逆传播趋向 • 产经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
(1) 理解事实: 当事实调查清楚明白后, 作为拥有信息的新闻记者, 你的伦理选择在于你 准备发布多少有关当事人的信息。 (2) 概述决定的内在价值观: 在伦理学中, 价值观的含义是明确的。 当你认为某种事物— ——一种观点或一个原则———有价值, 就意味着你愿意为它放弃其他东西。作为一名新闻工 作者, 如果认为真相重于一切, 那么, 你有时就必须为它而放弃别人的隐私; 如果你更看重 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你也许会放弃报道; 如果你既看重真相, 又看重隐私, 那么, 你可能愿 意放弃一些真相, 不发布所有细节, 努力去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在 《求》 中, 相比之下, 这种做法可以作为一种比较合乎规范的选择。 (3) 运用相关的哲学原则: 自古希腊以来, 哲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总结一套准则或指南以指导 伦理选择。 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康德的绝对命令、 功利主义、 多元价值理论以及 社群主义等哲学原则在伦理选择过程中的效果不错。 一旦决定了自己看重的是什么, 就要运用 这些哲学原则。 (4) 清楚地表明一种忠诚: 在上述案例中, 你可能忠实于事实真相, 那么, 你会舍弃伦理; 也可能你忠实于伦理上的规范, 那么, 舍弃事实而保护隐私就成为当然的选择; 或者, 你既 想报道事实, 又要保护受害人的隐私, 那么, 讲述真相, 但省略与受害人个人隐私有关的信 息, 这样的报道也是可能的。
传播学 PPT26传播环境 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
ppt养容说明本页仅为文档补充说明删除丌影响文档养容ppt养容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孥第三版邵培仁著为主体根据教孥需要迚行了适度的调整加入了国养传播孥领域其他主要教材的部分养容迚行有益的补充以丰富呾完善传播孥知识的系统性更加有利亍教孥工作的开展
文档序号26/总29
PPT内容说明
本页仅为文档补充说明 删除不影响文档内容
二、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媒介生态研究的原动力,不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建设成就和生活状况不满意,而是人对自己过去的 “人的形象”和“人的行为”的不满意,需要对它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判。至少人在过去的 征服自然和争夺资源的斗争中,缺少生态考量和生命意识,有点自私、残酷、不理性和不人道。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由过去的崇拜 自然、征服自然转变到“顺应天时”、协调自然的意识上来,应该由同天地作斗争的时代回归到视天地为 “万物父母”的时代,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
林文刚评价说: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将“媒介生态”一词作为比喻的学者,那么波 兹曼就是首先将“媒介生态学”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个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波兹曼在《教学是一种保存性行为》(1979)中指出,电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学校相抗争的现代课 程,一种视像传达胜过文字传播的课程,吸引注意战胜了文化的连贯性。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学校被迫 改变原有姿态以适应被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所控制的文化环境。他在《童年的消逝》(1982)中认为,电 视袒露了我们原来极力向儿童保密的东西,成人世界被电视毫无保留地向儿童开放,结果儿童原本十分珍 视的“文字、学校、羞耻心”三种重要灵物变得一文不值,直接造成了l6 世纪在印刷术的刺激下形成起来 的儿童概念趋于消逝。
文档序号26/总29
PPT内容说明
本页仅为文档补充说明 删除不影响文档内容
二、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媒介生态研究的原动力,不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建设成就和生活状况不满意,而是人对自己过去的 “人的形象”和“人的行为”的不满意,需要对它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判。至少人在过去的 征服自然和争夺资源的斗争中,缺少生态考量和生命意识,有点自私、残酷、不理性和不人道。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由过去的崇拜 自然、征服自然转变到“顺应天时”、协调自然的意识上来,应该由同天地作斗争的时代回归到视天地为 “万物父母”的时代,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
林文刚评价说:如果说麦克卢汉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将“媒介生态”一词作为比喻的学者,那么波 兹曼就是首先将“媒介生态学”命名为媒介研究中一个正式学术领域的学者。
波兹曼在《教学是一种保存性行为》(1979)中指出,电视已经成为一种与传统学校相抗争的现代课 程,一种视像传达胜过文字传播的课程,吸引注意战胜了文化的连贯性。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学校被迫 改变原有姿态以适应被电视和其它电子媒介所控制的文化环境。他在《童年的消逝》(1982)中认为,电 视袒露了我们原来极力向儿童保密的东西,成人世界被电视毫无保留地向儿童开放,结果儿童原本十分珍 视的“文字、学校、羞耻心”三种重要灵物变得一文不值,直接造成了l6 世纪在印刷术的刺激下形成起来 的儿童概念趋于消逝。
传播学基础教程课课件
03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发 展趋势,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等从事信息采集、 加工、发布和管理工作。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的思想 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探讨信息传递和影响的问题。
在20世纪初,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加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影响,从而推动了传播学的形成和 发展。
品牌认知度
衡量受众对品牌的认知程度,通常通 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等指标来评 估。
广告效果
衡量广告的传播效果和营销效果,通 常通过广告收视率、广告点击率、销 售额等指标来评估。
05 传播与社会
总结词
传播与文化相互影响,文化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播 也塑造了文化的面貌。
物 质的总和,它通过传播得以传承和发展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传递 了文化的各种元素,还塑造了文化的面 貌和形态。在传播过程中,文化被选择 、强调、重构和再创造,从而形成新的
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媒介形式和传播方式相互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
信息传播生态。
04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理论
01
02
03
04
子弹论
认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抗拒的 强大力量,受众只是被动接受 媒介信息,没有选择的余地。
有限效果论
认为媒介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受众具有主动选择和过滤
信息的能力。
适度效果论
人工智能与信息传播
1 2
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信息过滤、内容推荐、语 言翻译等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传播学(全)PPT课件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 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1、戈夫曼的媒介场所论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符号互动论者,在其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中将 “场所”的概念提到了突出的地位。
他把人际交往比作演出,把“场所”(社会)比作剧场,社会成员在这里按照社会剧本的需要扮演角 色,以取得别人的赞许,而演出又受到十分警觉的现场观众的鉴定。
在媒介生态学的范畴,西方学者有两个关注点: 一是技术或者说是以媒介为代表的技术力量对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的影响; 二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反思技术理性,企图恢复人的本性和人类与社会各子系统和谐健康的关系。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二、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媒介生态研究的原动力,不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建设成就和生活状况不满意,而是人对自己过去的 “人的形象”和“人的行为”的不满意,需要对它进行重新思考、重新认识和重新评判。至少人在过去的 征服自然和争夺资源的斗争中,缺少生态考量和生命意识,有点自私、残酷、不理性和不人道。
《尚书》说:“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由过去的崇拜 自然、征服自然转变到“顺应天时”、协调自然的意识上来,应该由同天地作斗争的时代回归到视天地为 “万物父母”的时代,进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和实生物”的理想境界。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目
03 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录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在意识形态的天空,生态主义是一颗新星”,这是布赖恩.巴克斯特在他的生态政治学著作中写下的 第一句话。传播活动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存在,或者说,它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生态之中。 媒介生态,是传播环境研究中无法规避的问题之一。
芒福德将媒介与生态联系在一起,将人类生物学和科技学上的一些习惯转化成了生态研究过程中具体 的、可行的方式,以及他的容器技术的观点,是具有前瞻性、独特性和显著性的,但是却被现代那些过分 强调机械意义上的科技进步的学者们忽视了。
缺点:芒福德的研究只是一种科技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与真正的“媒介生态学”甚至“媒介环境学” 还有相当的距离。
2、芒福德的媒介容器论
刘易斯.芒福德(1895-1990),他在《历史上的城市》(1961)和《技术和人类发展》(1967)两本书 中强调了容器(container)技术的观点,这成为芒福德最为重要的媒介生态学的思想。
芒福德认为工具、武器和机器都是男性文化的符号,具有刚性的特点;而容器、有机体和生物学意义 上的繁殖则是女性文化的符号,陶器、花瓶、广口瓶、缸、蓄水池、箱柜、谷仓、壳仓、沟渠、房子、村 庄和城市等“容器”都是女性器官的延伸,也都有柔性的特征。芒福德将信息传播系统当作是一个“看不 见的城市”,而把城市看作是“母性的拥抱”、“容器的容器”或者“准容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 语言文字是一种“容器”技术,一种不仅能够贮存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技术,而且报刊、广播影 视等也是一种能够贮存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技术。由此可见,芒福德的科技生态观念和有机论思 想根源于生命、生存和繁殖,暗含着一种协调、平衡和比例均衡的观念,也是一种女性文化。
为保证字体显示效果和避免字体版权纠纷,请大家自行安装思源黑体字体。
传播学 邵培仁 著 第十章 传播环境 第 五 节 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
主 讲 朱言明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目
03 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录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导入新课:
环境是指人生活在其中并给人以境况和条件。世界上不存在绝对 的孤立、封闭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必然要以某种形式处于一定的环 境之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也必然要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 人类的传播活动。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小说《三体》中,关于人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的描述:没有人,地球 可能依然是一个荒芜的星球)。
文档序号26/总29
PPT内容说明
本页仅为文档补充说明 删除不影响文档内容
PPT内容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著为主体, 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加入了国内传播学领域其他主要教材的部分内容 进行有益的补充,以丰富和完善传播学知识的系统性,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为使相对枯燥、晦涩的理论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本PPT在严格依照学科教学内 容展开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图片、视频、背景故事、案例分析等环节,同时也将大量 经典理论图例进行重新制作,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以更好适应当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 习的需要。
一、媒介生态环境
“媒介生态”一词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 纪60年代晚期,当尼尔.波兹曼在纽约大学拓展媒介研究课程时采用“媒介生态”这一术语后,它才转变为 正式学术领域的专有名词。
媒介生态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即媒介因素(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出版物、音乐制品等)和 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技术等)。
CONTENTS
01 媒介生态环境
02 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
目
03 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录
04 媒介生态的基本观念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
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冷僻渐趋热门,由边缘走向主流,由北美传播到全球的过程,其研 究领域由社会人文扩展到国家战略,研究成果从相对单一发展到丰富多元。
正是基于对媒介生态学研究中复杂的、全球性的、内在的网络关系的深入理解,我们以历史为经、以 理论为纬,把北美媒介生态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归纳整合成五种理论:
媒介场所论中的种种场所其实就是人类的符号环境,它强调的是这些符号环境的存在对人类行为究竟 产生了什么影响。
缺点:媒介场所论强调个体在符号环境中的自我表现,而忽略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影响。同时这一理论 局限于短暂的面对面人际交往,难以应用于社会环境中通过媒介进行的大规模符号互动现象。
三、北美媒介生态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