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师说》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为师
.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22
2. 之
(1)作代词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结构助词,“的”
(2)作助词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宾语前置
表示定语后置
(3)作动词,“到”、“往。
.
23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 代词,他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 代词,这些
(5)副词,大概
(6)前指士. 大夫,后指“这”
26
5.道
有碑仆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相似也
名词,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规律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
27
6.于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
9
文言文“四读”学习法
一读 求通顺 二读 晓文意 三读 析结构 四读 品手法
.
10
一读 求通顺
.
11
字词注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ù) 传道(chuán ) 从容(có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韩师 愈说
.
1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 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 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768~824)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
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
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
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
世尊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无论 没有
.
30
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 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 结合,译为(一)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
3
唐宋八大家
• 韩愈、柳宗元 • 欧阳修 • 苏洵、苏轼、苏辙 • 曾巩、王安石
.
4
韩 愈
.
5
柳 宗 元
.
6
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 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 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 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 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 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 《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是难能可贵的。
通假异读
传道受业解惑 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
12
二读 晓文意
.
13
7.文白对照
师说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一词多义 1. 师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1)作名词 有专门技艺的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姓氏
师襄
学习、效法 (2)作动词 从师(学习)
.
2
文学常识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 来的,指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 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 散文文法。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 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 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 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 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 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 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 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 学生李蟠,其目的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 的道理。
.
25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代词,他
(2)代词,那些
(3)代词,指圣人
(4)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 人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பைடு நூலகம்,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
.
28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
29
8.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
31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 音。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吾从而师之:(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
7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 机会,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 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社会上的 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添油加醋地 污蔑他。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 名声。结果住在长安,常常连饭都 没煮熟就被赶走了。所以说,有的 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
.
8
解 题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
4宾语前置标志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代词,代“六艺经传”
.
24
3.者
(1)相当于 “……的人”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22
2. 之
(1)作代词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结构助词,“的”
(2)作助词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宾语前置
表示定语后置
(3)作动词,“到”、“往。
.
23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 代词,他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 代词,这些
(5)副词,大概
(6)前指士. 大夫,后指“这”
26
5.道
有碑仆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 道相似也
名词,道路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名词,规律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
27
6.于
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耻学于师)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
9
文言文“四读”学习法
一读 求通顺 二读 晓文意 三读 析结构 四读 品手法
.
10
一读 求通顺
.
11
字词注音
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ù) 传道(chuán ) 从容(có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韩师 愈说
.
1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 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 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 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768~824)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
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
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
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
世尊他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
无论 没有
.
30
古今异义词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 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 结合,译为(一)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二)……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
3
唐宋八大家
• 韩愈、柳宗元 • 欧阳修 • 苏洵、苏轼、苏辙 • 曾巩、王安石
.
4
韩 愈
.
5
柳 宗 元
.
6
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 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 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 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 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 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 《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是难能可贵的。
通假异读
传道受业解惑 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
12
二读 晓文意
.
13
7.文白对照
师说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一词多义 1. 师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1)作名词 有专门技艺的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姓氏
师襄
学习、效法 (2)作动词 从师(学习)
.
2
文学常识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 来的,指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 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 散文文法。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 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 “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 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 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
“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 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 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 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 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 学生李蟠,其目的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 的道理。
.
25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代词,他
(2)代词,那些
(3)代词,指圣人
(4)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 人
于其身也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பைடு நூலகம்,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
介词,表被动,被
.
28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朔气传金柝 舍相如广成传舍
动词,流传 动词,传授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动词,传递,传送 名词,客舍
.
29
8.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 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
31
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 音。
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吾从而师之:(古)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连词,表结果、目的等。
.
7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 机会,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的士 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结果文章使他困窘不堪,社会上的 人对他指指点点,并且添油加醋地 污蔑他。韩愈也因此落得个疯子的 名声。结果住在长安,常常连饭都 没煮熟就被赶走了。所以说,有的 时候维护真理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
.
8
解 题
(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 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
4宾语前置标志
(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代词,代“六艺经传”
.
24
3.者
(1)相当于 “……的人”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2)语气助词,用在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 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