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S
M
P
Pe E
N D
0
Qf
Qe
Q
4、完全竞争的社会价值(经济关系的帕累托式社会价 值标准) (1)无超额利润的生产,资源被最有效率地利用。 (2)一种高效率的市场结构,因为从长期看,最大产 量在最小单位成本条件下运行(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3)成本最低化是竞争的结果,低效率的企业将不能 生存。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 第二节 竞争性选择 第三节 垄断竞争理论 第四节 竞争市场均衡与资源再配置效益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市场结构的种类
• 四个标准
– 卖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 买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 产品差异 – 进入和退出条件
• 四种典型类型
–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对垄断的评价
(技术性低效率和寻租)
P/C
pe
B
经济利润 寻 租 技术性低效率
C
D
MC=AC
O
qm
Q
MR
讨论完全竞争和垄断的意义
• 对市场的理性抽象 • 由简至繁的讨论 • 完全竞争模型可作为分析基准和制定公共 政策的指导 • 垄断模型可对企业有所参考
第二节 竞争性选择模型
1、完全竞争模型的非现实性及其与实证 数据的矛盾。 任何特定时期和给定的企业,进入和 退出是同时发生的; 很多厂商甚至长期货的超额利润; 厂商规模的分散。 竞争性选择模型试图通过放宽完全竞 争模型的某些假设,以调解以上矛盾。
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模型的假设 2、短期均衡下垄断竞争模型 3、长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4、长期均衡下的完全竞争模型与垄断竞争模型的比较 (价格、成本、利润与资源配置效率)
P P MC AC PSR AC MR=MC 0 N d E qSR 短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MR q 0 q LR 长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MR=MC E d q M PLR =AC M MC AC
P/C
MC
pe
经济利润
AC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Q MR
O
qm
长期分析
• 如果企业能长久的保持垄断(市场势力强 且可持续,控制稀缺资源的本领强),则 可长期得到经济利润(此时的分析图示同 短期分析) • 如果企业不能长久的保持垄断(市场势力 较弱或不可持续),则
– 演化为寡头垄断,或者 – 演化为完全竞争
O
qc2
qc qm
短期分析(亏损和关闭决策)
MC
P/CΒιβλιοθήκη ATCAVCpe D 关闭点
P1
Q
O
长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产量)
MC
P/C
AC
pe
D 经济利润=0
P1
Q
O
Q1
Qe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状态下的福利改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生产者获得的超出生产时的最低成本的收益。 2、消费者剩余——对其购买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超出实际支付 的价格部分。 3、外在干预(如税收)导致的社会损失——?
对垄断的评价
(分配性低效率和收入的再分配)
P/C
pe
消费者剩余 收入转移
B
“哈伯格三角”
无谓的损失(分配性低效率)
C
D
MC=AC
O
qm
Q
MR
对垄断的评价
(技术性低效率和寻租)
• 技术性低效率:在选定的产量上(主要由于人为的原 因而)没有达到成本最低。 • 完全垄断时产生技术性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 由于经济利润的存在,一定的成本增加不会影响企 业生存 – 降低成本需要付出努力 – 人可能犯错误 – 劳工合同,企业无法控制人力资本的效率 • 寻租:将资源用于寻求或保持垄断利润的行为 – 寻租不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2、竞争性选择模型的假设 • 保留完全竞争模型的三个假设:①厂商 是价格的接受者;②产品的同质性;③ 价格信息是充分的。 • 与完全竞争模型不同的假设: ①厂商 进入需要支付沉没成本; ②不是所有厂 商都能得到相同的技术。 • 增加的两个假设: ①不同厂商有不同 程度的效率而且与不同的成本函数相对 应;②每个厂商对自己效率的认识具有 不确定性。
(完全)垄断 市场
完全垄断的特点
• • • • • 单个卖者(有可能影响价格) 买者的数目与规模分布无规定 产品有差异,无很近的替代品 禁止进入,或很困难 完全垄断企业(由于产品的特点)没有竞争者
传统垄断理论的三条主线:
—生产者在该产业的独占性
—保障独占性的特权地位 —某种权力
短期分析(垄断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O
qm
长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P/C
由于(短期)经济利润 的存在,其他企业进入, MC 在位企业的D曲线下降、 趋缓,但不会成直线 AC (完全竞争的情形)
长期均衡时,价格 高于边际成本。
pe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MR D Q
O
qe
3、竞争性选择模型对完全竞争模型的改 进
•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收益率; • 同一产业中厂商进入与退出是同时发生的; • 效率水平的分布差异影响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
4、在竞争性选择下达到的均衡是有效率 的 实现总剩余的最大化;
厂商的进入退出决定是最优的; 效率信息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在厂商对效 率的判断是不确定的情况下,决定厂商效率的 唯一办法是进入该产业。
MR
垄断竞争的特点
• 许多小的卖者。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被其他企业 所注意 • 许多小的买者 • 产品略有差异,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其他企业的相 当接近的替代品 • 容易进入与退出
与完全竞争模型假设的比较。
短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P/C
MC
pe
经济利润
AC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MR Q
3、利润最大化条件与产商均衡条件:P=MC=MR 4、如果市场价格为P1,那么市场上存在短期超额利润,直到产量 增加到?。但是短期超额利润难以维持。WHY?
P AC
MC P1
E P2 MR
0
Qe
Q1
Q2
Q
短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产量)
不允许企业进入和退出
P/C MC
AC
获利区域B
pe 经济利润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D =MC Q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 (产业组织理论早期立论分析的出发点与参照系) 1、四个基本条件 • 厂商数量 • 产品同质 • 不存在串谋 • 信息完全 2、五个中心假设 —原子性假设 —产品同质性假设 —充分信息假设 —机会均等假设 —自由进出假设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S
M
P
Pe E
N D
0
Qf
Qe
Q
4、完全竞争的社会价值(经济关系的帕累托式社会价 值标准) (1)无超额利润的生产,资源被最有效率地利用。 (2)一种高效率的市场结构,因为从长期看,最大产 量在最小单位成本条件下运行(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3)成本最低化是竞争的结果,低效率的企业将不能 生存。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 第二节 竞争性选择 第三节 垄断竞争理论 第四节 竞争市场均衡与资源再配置效益
第二章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 市场结构的种类
• 四个标准
– 卖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 买者的数目和规模分布 – 产品差异 – 进入和退出条件
• 四种典型类型
–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对垄断的评价
(技术性低效率和寻租)
P/C
pe
B
经济利润 寻 租 技术性低效率
C
D
MC=AC
O
qm
Q
MR
讨论完全竞争和垄断的意义
• 对市场的理性抽象 • 由简至繁的讨论 • 完全竞争模型可作为分析基准和制定公共 政策的指导 • 垄断模型可对企业有所参考
第二节 竞争性选择模型
1、完全竞争模型的非现实性及其与实证 数据的矛盾。 任何特定时期和给定的企业,进入和 退出是同时发生的; 很多厂商甚至长期货的超额利润; 厂商规模的分散。 竞争性选择模型试图通过放宽完全竞 争模型的某些假设,以调解以上矛盾。
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模型的假设 2、短期均衡下垄断竞争模型 3、长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4、长期均衡下的完全竞争模型与垄断竞争模型的比较 (价格、成本、利润与资源配置效率)
P P MC AC PSR AC MR=MC 0 N d E qSR 短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MR q 0 q LR 长期均衡下的垄断竞争模型 MR=MC E d q M PLR =AC M MC AC
P/C
MC
pe
经济利润
AC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Q MR
O
qm
长期分析
• 如果企业能长久的保持垄断(市场势力强 且可持续,控制稀缺资源的本领强),则 可长期得到经济利润(此时的分析图示同 短期分析) • 如果企业不能长久的保持垄断(市场势力 较弱或不可持续),则
– 演化为寡头垄断,或者 – 演化为完全竞争
O
qc2
qc qm
短期分析(亏损和关闭决策)
MC
P/CΒιβλιοθήκη ATCAVCpe D 关闭点
P1
Q
O
长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产量)
MC
P/C
AC
pe
D 经济利润=0
P1
Q
O
Q1
Qe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状态下的福利改善——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1、生产者剩余——生产者获得的超出生产时的最低成本的收益。 2、消费者剩余——对其购买的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超出实际支付 的价格部分。 3、外在干预(如税收)导致的社会损失——?
对垄断的评价
(分配性低效率和收入的再分配)
P/C
pe
消费者剩余 收入转移
B
“哈伯格三角”
无谓的损失(分配性低效率)
C
D
MC=AC
O
qm
Q
MR
对垄断的评价
(技术性低效率和寻租)
• 技术性低效率:在选定的产量上(主要由于人为的原 因而)没有达到成本最低。 • 完全垄断时产生技术性低效率的主要原因: – 由于经济利润的存在,一定的成本增加不会影响企 业生存 – 降低成本需要付出努力 – 人可能犯错误 – 劳工合同,企业无法控制人力资本的效率 • 寻租:将资源用于寻求或保持垄断利润的行为 – 寻租不是一种生产性活动。
2、竞争性选择模型的假设 • 保留完全竞争模型的三个假设:①厂商 是价格的接受者;②产品的同质性;③ 价格信息是充分的。 • 与完全竞争模型不同的假设: ①厂商 进入需要支付沉没成本; ②不是所有厂 商都能得到相同的技术。 • 增加的两个假设: ①不同厂商有不同 程度的效率而且与不同的成本函数相对 应;②每个厂商对自己效率的认识具有 不确定性。
(完全)垄断 市场
完全垄断的特点
• • • • • 单个卖者(有可能影响价格) 买者的数目与规模分布无规定 产品有差异,无很近的替代品 禁止进入,或很困难 完全垄断企业(由于产品的特点)没有竞争者
传统垄断理论的三条主线:
—生产者在该产业的独占性
—保障独占性的特权地位 —某种权力
短期分析(垄断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O
qm
长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P/C
由于(短期)经济利润 的存在,其他企业进入, MC 在位企业的D曲线下降、 趋缓,但不会成直线 AC (完全竞争的情形)
长期均衡时,价格 高于边际成本。
pe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MR D Q
O
qe
3、竞争性选择模型对完全竞争模型的改 进
•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收益率; • 同一产业中厂商进入与退出是同时发生的; • 效率水平的分布差异影响厂商规模分布的差异。
4、在竞争性选择下达到的均衡是有效率 的 实现总剩余的最大化;
厂商的进入退出决定是最优的; 效率信息影响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在厂商对效 率的判断是不确定的情况下,决定厂商效率的 唯一办法是进入该产业。
MR
垄断竞争的特点
• 许多小的卖者。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被其他企业 所注意 • 许多小的买者 • 产品略有差异,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其他企业的相 当接近的替代品 • 容易进入与退出
与完全竞争模型假设的比较。
短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
P/C
MC
pe
经济利润
AC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MR Q
3、利润最大化条件与产商均衡条件:P=MC=MR 4、如果市场价格为P1,那么市场上存在短期超额利润,直到产量 增加到?。但是短期超额利润难以维持。WHY?
P AC
MC P1
E P2 MR
0
Qe
Q1
Q2
Q
短期分析(利润最大化产量)
不允许企业进入和退出
P/C MC
AC
获利区域B
pe 经济利润 D 利润最大化产量: MR = MC D =MC Q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 (产业组织理论早期立论分析的出发点与参照系) 1、四个基本条件 • 厂商数量 • 产品同质 • 不存在串谋 • 信息完全 2、五个中心假设 —原子性假设 —产品同质性假设 —充分信息假设 —机会均等假设 —自由进出假设
第一节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