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去除白细胞输血及其临床意义
技术分类
根据去除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过滤法、离心法、吸 附法和混合法等。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应用范围
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输血免疫抑 制患者、器官移植受者和新生儿等高危人群中。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白细胞去除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成本更低廉的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正在研发中。
临床效果
3
拓展到其他治疗领域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其他治疗领域,如 干细胞治疗、免疫治疗等,开拓新的治疗途径。
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和贡献
促进相关技术创新
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如分离技术、检测技术等,促进相关 产业的发展。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推广和应用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提高医疗质量和输血安全性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被提出。
临床需求
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满足了临床对安全输 血的需求。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01
02
03
原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 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异 体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播疾 病的风险。
流程
采集全血或成分血,经过 白细胞去除处理,再进行 储存和输注。
除过程,确保输血安全。
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
03
制定更加严格的白细胞去除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技
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前景和拓展领域
1 2
扩大适用人群
将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更多适应症的患者 ,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去除 白细胞输血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输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区别
输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区别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通常用于补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
在输血过程中,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是两种常见的血液成分。
尽管二者都起到补充血液功能,但它们在特性和应用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输血悬浮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是指从供血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的红细胞成分。
这些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存储并输血给需要补充红细胞的患者。
输血悬浮红细胞具有以下特点:1.氧气输送:悬浮红细胞是红细胞浓缩液,主要用于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以维持正常的氧合。
2.底物运输:悬浮红细胞中还含有透明质酸酶、GSH-Px、SOD等多种生物酶,具有辅助维持清除自由基、修复组织损伤等功能。
3.避免输血反应:在悬浮红细胞制备过程中,多采用细胞洗涤技术,可以去除血浆成分、白细胞等潜在致敏物质,以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成功进行输血悬浮红细胞的关键是确保供血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血液相容性。
这包括ABO血型和Rh因子血型的匹配,以减少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去白细胞去白细胞指的是在输血悬浮红细胞的制备过程中,通过特殊技术去除血浆中的白细胞成分。
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发热、过敏性休克等,因此去除白细胞的步骤非常关键。
以下是去白细胞的特点:1.减少过敏反应:白细胞通常是导致输血过敏反应的一种主要因素。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过敏反应的风险,并提高输血安全性。
2.延长保存时间:白细胞在储存过程中会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潜在的损伤和血液成分的降解。
去除白细胞可以延长血液成分的保存时间,提高悬浮红细胞的质量。
3.防止感染传播:白细胞是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代理人之一。
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潜在感染的风险,保护输血受血者免受感染。
有时在局部需要增强免疫功能的情况下,医生可能选择留高白细胞的血制品。
这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权衡潜在的风险和益处。
总结总的来说,输血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应用。
去除白细胞输血
溶血反应
在去除白细胞的过程中,如果处理不 当,可能会导致红细胞损伤,引发溶 血反应。
注意事项与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严格筛选血液来源
确保血液来源安全可靠,避免 使用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加强设备维护
定期对过滤器等设备进行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严密监测输血过程
在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 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
为是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
03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优势与风险
优势
减少输血反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因 白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
如发热、过敏等。
降低感染风险
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输 血后感染的风险,特别 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
患者。
提高输血效果
去除白细胞可以去除不 适合患者的白细胞,使 输血更加个性化,提高
输血效果。
降低感染风险
去除白细胞可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 (如HIV、肝炎等)的风险,降低感 染风险。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急性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多次输血治疗,由于免疫功能 低下,容易产生输血不良反应。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后,患 者未出现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显著。
案例二
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预防 免疫排斥反应,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未出现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
应。
加强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在输血后注意事项, 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04
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范围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
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降低因免疫反应引 起的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提高输 血安全性。
白细胞去除的原理及应用
⽩细胞去除的原理及应⽤⼀、引⾔⽩细胞是⾎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重要的作⽤。
然⽽,在某些情况下,如输⾎、⾎液透析或某些特定的医疗过程中,去除⽩细胞可能是必要的。
本⽂将详细探讨⽩细胞去除的原理、⽅法以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应⽤。
⼆、⽩细胞去除的原理⽩细胞去除的原理主要基于⾎液成分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常⽤的⽩细胞去除⽅法包括离⼼法、过滤法和免疫吸附法等。
1.离⼼法:离⼼法是⼀种基于⾎液成分密度差异的原理进⾏⽩细胞去除的⽅法。
通过调整离⼼机的转速和时间,可以将⽩细胞与其他⾎液成分分离,从⽽达到去除⽩细胞的⽬的。
2.过滤法:过滤法是通过特定的过滤材料来去除⽩细胞。
这些过滤材料通常具有特殊的孔径和表⾯性质,能够捕获并去除⽩细胞,⽽允许红细胞和⾎浆等成分通过。
3.免疫吸附法:免疫吸附法利⽤特定的抗体与⽩细胞表⾯的抗原结合,从⽽实现⽩细胞的去除。
这种⽅法具有较⾼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精确地去除⽬标⽩细胞。
三、⽩细胞去除在医疗实践中的应⽤1.输⾎:在输⾎过程中,去除⽩细胞可以降低输⾎反应的⻛险,如输⾎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
通过去除⽩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原性物质的输⼊,从⽽降低免疫反应的发⽣。
2.⾎液透析:在⾎液透析过程中,去除⽩细胞有助于减少透析器内的炎症反应和凝⾎反应。
这有助于提⾼透析效果,延⻓透析器的使⽤寿命。
3.癌症治疗:在某些癌症治疗过程中,如⻣髓移植或化疗等,去除⽩细胞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副作⽤和并发症。
通过去除⽩细胞,可以减少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和炎症反应,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治疗效果。
四、结论⽩细胞去除技术在医疗实践中具有⼴泛的应⽤价值。
通过了解⽩细胞去除的原理和⽅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这⼀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然⽽,也需要注意到,⽩细胞去除并⾮适⽤于所有情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疗需求进⾏决策。
五、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去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去除白细胞在我院临床输血中的应用现状
1 诊断标准 - 3
参 照文献p 下列症状之一 : 温升高 l , 唷 体  ̄ 明显畏寒 , C 肉眼可见 皮疹 , 血压下降 , 闷和呼吸 困难 、 胸 呕吐 、 过敏性休克 等症状则认 为
输血反应 。 1 血液检测 . 4
摘 要 : 的 探 讨 应 用 白 细 胞 过 滤 器 对 全 血 或 S GN ( 化 钠 一 嘌 呤 一葡 萄 糖一甘 露 醇 ) 目 A [氯 腺 悬浮 红 细 胞 进 行 白细 胞 去 除 , 比较 白 细 胞 去 除 前 后 血
液 的质 量 及 临床 应 用现 状 . 防非 溶 血 性 输 血反 应 。方 法 将 全 血或 悬 浮红 细 胞使 用 白 细胞 过 滤 器去 除 白细 胞 , 预 比较 去 除 白细 胞 组 与 未去 除 白 细 胞 组 发 生的 临床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率 。 结 果 在 4 0 全 血 或 悬 浮 红 细 胞 中 白 细 胞 去 除 率 > (92 % ̄ 94%) 红 细 胞 回 收 率 > O 0 ml 9 9 .6 9 .1 , 9% (09%-23%)血 红 蛋 白回 收 率> 9 9 . %- 98%) 血 小板 去 除 率> 8 3 .1 -98%) 9 . ' .2 , 7 - 9 9 %(96 , . 2 . 4 ” 9 3 %(81%' .9 ~非 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03 %, 未 去 3 .5 较 白 细胞 组 发 生 的 非溶 血 性 输 血 反 应 发 生 率 41 .%明 显 降低 . 两者 比较 差 异 有 显 著, (< .1。 论 经 过 去 除 白 细胞 的血 液 成 分 制 品 能 显著 降 低 P P 001 结 z k
液。 1 方法 . 2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还可能会发生循环超负荷、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特殊的输血并发症[1]。
其中含白细胞的血液输注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其功效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人们关注的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效应中,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以往认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所以离心法或滤器去白细胞法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重要措施。
近来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理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
这些活性物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制品中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有临床资料证实其时间越长,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白细胞来源的与发热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L-l、IL-6、TNF-α、IL-8和MCP-1等均已了解清楚。
研究发现,在见到发热反应的血小板制品中IL-1、IL-6、TNF-α的值增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增加其值越高,相应发热反应率也升高。
实验研究发现,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即使保存时间增加,制剂中细胞因子浓度也不增高。
因此强调保存前,也就是在采集后就去除白细胞>1㏒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
2.降低传播白细胞相类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Ⅰ/Ⅱ)的危险性巨细胞病态(CMV)是一种以免疫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态,以往未感染CMV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CMV阳性血液内白细胞而引起感染。
去白细胞>2㏒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
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区别
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区别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是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细胞处理方法。
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下面将详细介绍。
1.定义与原理洗涤红细胞是指通过多次离心沉淀和溶解去除其中的血浆和细胞外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红细胞。
该方法主要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红细胞相关的研究。
通过洗涤过程,红细胞的外表面吸附的血浆蛋白、血型抗原和抗体等物质可被去除,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干扰。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则是在洗涤基础上进一步处理的产物。
除了去除血浆和细胞外物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还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去除红细胞中残留的白细胞。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主要用于临床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领域,以避免外源性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
2.处理过程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首先,将新鲜的全血样本在适当的温度下离心,分离出红细胞。
接下来,将红细胞与合适的缓冲溶液混合,然后进行离心,将上清液去除。
重复这一过程多次,直至溶液的清晰度满足要求,最终得到洗涤后的红细胞。
在洗涤红细胞的基础上,制备去白细胞的红细胞需要进一步处理。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特殊的化学试剂,使白细胞在离心的过程中沉淀下来。
通过将上清液取出,去除其中的白细胞,然后再次洗涤红细胞,即可得到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3.应用领域洗涤红细胞主要应用于临床实验室的科研工作。
在血液学、免疫学等领域的一些实验中,如血型鉴定、免疫吸附等,需要纯净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洗涤红细胞可以去除一些杂质,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骨髓移植等领域。
白细胞在输血或移植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或导致移植后免疫排斥的发生。
通过去除红细胞中的白细胞,可以降低这些不良反应的风险。
4.存储和注意事项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红细胞都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储。
通常情况下,它们需要在低温(2-8℃)下保存,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在进行洗涤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处理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污染和外源性细胞的影响。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白细胞和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的两种主要细胞类型,它们在免疫系统和氧运输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某些情况下,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本文将探讨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和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1.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原因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治疗特定的疾病或减轻病情。
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指从捐献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混合物。
以下是一些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原因:1.1 避免或减轻过敏反应某些人对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敏感,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通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性。
1.2 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过程中,白细胞可以引发移植排斥反应。
为了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输送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降低免疫反应并增加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1.3 其他病理情况某些疾病和病理情况,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白血病等,可能需要通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来调节免疫系统和治疗疾病。
2.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作用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2.1 免疫调节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减少或增加特定免疫细胞的数量来改变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
2.2 免疫抑制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成分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这对于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2.3 减少过敏反应对于对白细胞成分过敏的人来说,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大大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3. 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应用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也具有重要意义:3.1 红细胞输血在输血过程中,某些特定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输送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来避免或减轻过敏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
滤白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滤白红细胞悬液(Filter Leukoreduced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简称LRBCs)是一种应用于输血过程中的血液制品,通过去除悬浮其中的白细胞,提供更纯净的红细胞悬液用于输血。
LRBCs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LRBCs的制备、适应症和临床效果几个方面来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LRBCs的制备LRBCs制备的关键在于去除红细胞悬液中的白细胞。
目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使用滤波器或离心技术来实现。
滤波器可以选择微孔滤膜,如陶瓷滤膜或聚酯纤维滤膜等,具体选择取决于所需去除的细胞类型和大小。
离心技术则是通过离心机的离心力来分离白细胞和红细胞。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去除白细胞,从而获得LRBCs。
二、LRBCs的适应症1. 减少输血相关反应风险:白细胞富集的红细胞悬液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有关。
去除白细胞可以降低输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安全性。
2. 减少感染风险:白细胞富集的红细胞悬液可能存在传染病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
使用LRBCs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长期血液供应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3.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的白细胞可能攻击受体的组织,导致GvHD。
LRBCs的使用可以降低GvHD的发生风险,提高移植干细胞的存活率,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三、LRBCs的临床效果1. 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究表明,使用LRBCs输血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相关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的降低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提高手术成功率:手术患者输血是常见的临床操作,使用LRBCs 可以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保护术后器官功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 减少输血需求:由于LRBCs经过去除白细胞处理,其红细胞因子含量更高,可以提供更高的有效红细胞计数,因此使用LRBCs输血可以减少输血需求,降低患者对外源性血液的依赖。
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及评价作者:丁月平丁亚玲陈珏汤文隽朱菲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9期摘要:目的分析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质量及临床应用评价。
方法选择2013年1月~5月50例血液进行滤前、滤后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检测,评估白细胞去除率和红细胞是否受影响。
结果白细胞去除率达99.99%,血红蛋白滤前、滤后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一次性白细胞滤器进行白细胞滤除质量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临床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制品大大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特别大大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关键词: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评价现代输血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白细胞是一种“污染物”[1]。
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传播病毒等。
去除白细胞方法众多,有离心白膜法、生理盐水洗涤法、冰冻去甘油法、过滤法、血细胞分离机等,迄今最有效、最常用的清除白细胞法为过滤法。
过滤法是指采用白细胞专用过滤器,滤除血液制剂中的白细胞。
1资料与方法1.1根据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选择50份去白细胞血液;对过滤前、后白细胞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以判定所使用的一次性去白细胞塑料血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1.2标本来源2013年1月~5月无偿献血血液50份,采血量均为300ml,献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采集过程顺利,采集后置2℃~6℃条件下保存,4~48h内进行去白;采用重力自然过滤法。
滤前、虑后留取5ml血样作为标本。
1.3试剂与材料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血袋(山东威高),WG-DWG低温操作柜(山东威高),XSP-18A显微镜,AC97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4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求得p值。
2结果(见表1)3讨论输血既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输血已成为当今国内外临床治疗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全血的区别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全血的区别在医学领域,常常需要对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和分离,以研究、诊断或治疗目的。
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全血是两种常见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处理方式的区别。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Leukoreduced Red Blood Cells,简称L-RBCs)是指通过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得到的红细胞悬液。
其主要目的是减少输血时潜在的不良反应。
处理方法通常,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血液样本:从供血者采集的全血中获取。
2.红细胞分离:通过离心等方法将红细胞与其他血液组分分离。
3.去除白细胞:利用滤器或离心等技术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
4.悬浮红细胞复滤:再次将悬浮红细胞进行滤过,以确保去除残留的白细胞。
优点与应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相比于全血,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过敏反应:白细胞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大大降低输血过程中患者的过敏反应风险。
2.减少感染风险:白细胞是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发感染。
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3.提高质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相比于全血,红细胞浓度更高,红细胞活性更好。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输血: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可以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提高输血效果。
•科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实验室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细胞培养、体外实验等。
全血全血是指从供血者采集到的未经处理的血液样本。
全血包含了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成分。
应用全血在临床诊断和输血中有广泛的应用。
全血可用于以下方面:•血常规检测:全血可用于进行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基本的血液检查。
•输血:全血可直接用于输血给患者,包含了各种血细胞和血浆组分,适用于各种血液疾病患者。
优点与注意事项全血相比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存在以下特点和注意事项:1.保存时间有限:全血的保存时间相对较短,通常在采集后的几个小时内进行处理或使用。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优点及临床应用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优点及临床应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治疗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去除白细胞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即去白悬浮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输血治疗很大程度上市补充红细胞和凝血因子。
人类白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但人类白细胞的HLA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差异巨大,个体之间几乎没有完全匹配的。
因此,输入异体白细胞就是一次组织移植,不可避免的要引起受体发生免疫反应(发热反应,免疫排斥,免疫抑制等),同时随着异体白细胞的进入,被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吞噬的某些病毒亦随之进入体内,造成去白细胞病毒感染。
另外,异体白细胞的进入,亦可导入活性T细胞,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而后者死亡率非常高。
1.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优点减少血液储存损伤,储存血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质和量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不仅红细胞受损变性,红细胞的存活数约减少30%,红细胞2,3-DPG下降,对血氧的运输释放不利,而且还产生溶血和不可逆的损伤,如胆红素、LDH、血清铁、血钾增高。
大量输库存血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如果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可明显减少这些损伤。
减少白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发生受血者HLA抗原可产生HLA抗体导致某些严重的输血反应及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HLA抗原能激活受血者效应细胞或T细胞长生抗体,引起某些严重的输血反应:而血制品的抗体(大部分存在于白细胞上)可直接和受血者体内相关抗原引起输血反应,r如;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去除白细胞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发生。
减少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TA-GVHD是一种罕见的但严重致命的反应,发生率0.01%~0.1%,死亡率达84%~100%,去除白细胞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发生。
减少免疫抑制功能输入血液中的白细胞可抑制受血者的免疫功能,增加院内感染并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白细胞去除的原理
白细胞去除的原理一、引言白细胞去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在我国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细胞去除的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技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前沿知识。
二、白细胞去除的原理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离心、过滤和磁性分离等。
离心是通过高速旋转将血液中的白细胞分离出来;过滤则是利用微孔滤膜,让血液中的白细胞被截留;磁性分离则是利用磁场使带有磁性标签的白细胞被捕获。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抗凝剂和聚合物来去除白细胞。
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使血液中的白细胞更容易被分离;聚合物则可以与白细胞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便于去除。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免疫学原理,通过抗体与白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使白细胞失去活性,从而实现去除。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针对性地去除特定类型的白细胞。
三、白细胞去除技术的应用1.血液净化白细胞去除技术在血液净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治疗败血症、脓毒症等。
通过去除血液中的过量白细胞,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病死率。
2.免疫调节在免疫疾病治疗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白细胞去除技术可以帮助调节免疫平衡,降低免疫反应强度,从而改善患者病情。
3.癌症治疗白细胞去除技术在癌症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去除患者血液中的癌变白细胞,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4.器官移植在器官移植领域,白细胞去除技术可以用于去除供、受者血液中的白细胞,降低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
四、总结白细胞去除技术作为一种多领域应用的医疗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白细胞去除技术将不断完善和拓展,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然而,也应注意到该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如感染、出血等,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期待能够克服这些问题,使白细胞去除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冷沉淀、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作用
冷沉淀、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作用
冷沉淀、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
冷沉淀是一种用于分离血浆中蛋白质的方法。
通过将血浆冷却至低温,可使部分蛋白质沉积下来形成沉淀。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血浆中的一些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从而提高血浆的纯度。
冷沉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血浆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冰冻血浆是一种保存血浆的方法。
将新鲜采集的血浆冷冻保存,可有效延长血浆的保质期。
冰冻血浆保存后可以在需要时进行解冻使用,其成分和功能与新鲜血浆相似,可以用于输血、制备血浆制品等临床用途。
冰冻血浆的使用方便灵活,是一种重要的血液储备手段。
去白悬浮红细胞是一种用于分离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技术。
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将血液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分离开来。
去白悬浮红细胞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红细胞可以用于输血,满足患者的血液需求;另一方面,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冷沉淀、冰冻血浆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应用,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
要的技术支持。
它们在血液制品的生产、血液储备和输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
些情况甚至不可能重复,如一过性改变,造成诊断的困难。
正确地做法是边操作边阅图,遇到突出或偶然出现的心律失常,都不应“机械性”停机或更换导联,而应适当延长记录时间。
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加作附加导联或作诊断性实验:R/S V1 >1,加作V7、V8和V3R导联;R/S1~6<1,加作低肋间V5、V6导联;下壁导联呈梗塞图形或V1导联有Q波,加作右胸导联V3R、V4R;窦性心律不齐时作屏气描记;波形或波幅呈呼吸周期变化时作屏气描记;QⅢ较深时作深吸气屏气描记;不明原因的P2R>0.20s时,作座位或立位描记。
这样做不仅可获得较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又可避免重复操作程序,为此,心电图技师不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还要具有较高心电图阅图识图能力和临床经验,尽可能增加心电图检查的信息量,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1.5 心电图的剪贴 对于所描记的心电图应尽量原本保留,更不可为了粘贴漂亮和便于读而丢掉珍贵的资料和临床证据。
2 有关报告方面2.1 传统诊断分类的缺陷及改进 在以往和现行的心电图报告中,诊断之首往往要冠以定性结论,一般分正常、大致正常、可疑异常、异常等四类,这样做所带来的问题是:对病症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不错,我们的结论是仅对心电图而言,但出现与临床矛盾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限制了临床医师的灵活性。
有些诊断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如T波改变,在正常变异和异常之间没有定量界限,而重叠性很大,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和临床情况而定,因此,心电图医师不能轻易地提出定性结论,以免影响临床诊治;有些心电现象不可能简单地归为哪一类,如卧位性Ⅰ°房室传导阻滞,又有座位的正常心电图,应该定性何类尚未统一。
又如在征兵、招工、入学及健康查体中发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定性为异常心电图将会引起某些争议。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免除定性结论,除正常心电图外,均直接报告心电图的实际诊断,如室性早搏、左室肥大、ST-T改变等。
去白红细胞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的应用与分析
去白红细胞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的应用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去白红细胞技术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该技术的应用与分析进行探讨。
一、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定义去白红细胞技术,又称为去细胞技术,是指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分离方法将单采血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分离开,从而得到纯净的红细胞输注给患者。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白细胞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应用价值1. 减少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白细胞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过敏、免疫骚扰等。
去白红细胞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降低感染风险:由于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易于携带病原体。
通过去除白细胞,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尤其对于免疫功能较弱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
3. 提高输血效果:白细胞存在时,它们会释放出一些细胞因子,抑制红细胞生成和功能。
去白红细胞技术可以去除这些细胞因子,促进输血的有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三、去白红细胞技术的操作方法去白红细胞技术的主要操作方法包括离心法、滤过法和溶血法等。
其中,离心法是将血液通过离心机高速离心,以实现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分离;滤过法是通过特殊的滤器将白细胞滤除;溶血法是通过特定的溶血液溶解红细胞外的白细胞。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进行操作。
四、去白红细胞技术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进行去白红细胞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注意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进行操作。
五、去白红细胞技术的局限性虽然去白红细胞技术在二次或二次以上输血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部分患者可能对去白红细胞技术具有过敏反应,需要谨慎使用。
其次,该技术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操作。
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效果
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应用祛除白细胞血液后FNHTR的发生率。
方法:随机抽取普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悬浮红细胞20袋(300ml/袋),分别测定过滤前后血液的指标,并观察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白细胞滤除率99.95%,白细胞过滤后残留总数<5×106>/sup>/L,血小板滤除率61.68%,均与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回收率92.7%,血红蛋白在过滤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过滤前后血脂含量有所减少,但无显著意义(P <0.05)。
结论:白细胞过滤器能高效滤除白细胞及部分血小板,对红细胞及血脂含量影响较小,并能显著降低临床FNHTR的发生率。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血液质量输血反应普洱市医院自2006年7月开始使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血液,为了解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对血液质量的影响,观察了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及临床应用祛除白细胞血液后对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0月本院血液科283名受血患者,其中146人输注悬浮红细胞(未祛除白细胞)193例次,137人输注悬浮红细胞(祛除白细胞)187例次。
材料:1×400ml FTS-RC血库型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BSCⅡ-1500B2生物安全柜,GZR-11A自动高频热合机,XS-800i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日立7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Nageotte计数板(Hausser)等。
检测方法:随机抽取普洱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悬浮红细胞20袋(300ml/袋),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滤前和滤后血液指标,滤过后血液中的残余白细胞按常规方法用白细胞计数板进行计算。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见表1、2。
讨论本组白细胞滤除率99.95%,血小板滤除率61.68%,白细胞过滤后残留总数<5×106>/sup>/L,与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输用未祛除白细胞的血液和祛除白细胞的血液FNHTR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5),故白细胞过滤器可选择性地滤除白细胞,能显著降低临床FNHTR的发生率。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浓红的区别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浓红的区别在医学领域中,常常会涉及到血液的相关检测和分析。
其中,血细胞分类计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
人体的血液中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大类。
而在血液分析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红细胞和白细胞分开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到的两个术语就是“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浓红”。
1.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Leukoreduced Red Blood Cells,简称LRBC)顾名思义是指经过去除白细胞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
在进行输血治疗时,如果遗留的白细胞数量较多,容易引起输血反应,因此去除白细胞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除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去白细胞还可以减少HPA抗原的导致的免疫反应。
主要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有离心过滤法、洗涤法和甲醛固定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白细胞,从而获得纯净的红细胞悬液。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的临床情况,如免疫缺陷患者、多次输血需求患者以及对白细胞过敏的患者等。
2. 浓红浓红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比例高于正常范围,造成血液浓稠度增加的状态。
正常人的红细胞比例在血液中占据相对稳定的比例,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但是,在某些疾病或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的比例会显著升高,导致血液浓稠度增加。
引起血液浓稠度增加的常见原因有高红细胞压积症、血液黏稠症以及一些特定的疾病或体质。
血液浓稠度增加可能会对血液循环产生不利影响,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浓红的病人需要及时就医,并针对相关病因进行治疗。
3.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浓红的区别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浓红在临床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如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是指经过去除白细胞处理后的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输血治疗,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
而浓红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比例高于正常范围,造成血液浓稠度增加的状态。
•去白细胞是通过离心过滤、洗涤或甲醛固定等方法去除白细胞的,目的是减少输血反应和免疫反应。
而浓红则是由于某些疾病或体质引起的血液浓稠度增加。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
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及不良反应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关键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高白细胞计数可能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一、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临床意义1. 改善血液质量高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炎症、感染、过敏反应、肿瘤等疾病的指标。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高白细胞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异常增稠、黏稠度增加。
通过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以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2. 防止免疫反应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它们在感染和炎症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过度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机体组织损伤。
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以减少免疫反应的强度,从而避免机体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对某些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二、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的不良反应1. 感染风险增加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功能已经不全的患者来说,去除白细胞后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其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在进行白细胞去除治疗时,需要慎重考虑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
2. 血液成份改变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可能会导致血浆和细胞元素的比例改变。
如果去除白细胞的方法不当或去除程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血液成分失衡,影响血液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进行白细胞去除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成分,确保血液功能的正常运行。
3. 过敏反应去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时使用的某些药物或设备可能引起患者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发红、发痒、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因此,在进行白细胞去除治疗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和药物,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白细胞血液在临床中的应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应用各种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从而预防和减轻输血不良反应,是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
方法:随机抽取100例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不同疾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样例次、相同疾病使用未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病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发生输血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例,反应率1% ,对照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1例,反应率1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99. 99% ,红细胞回收率> 93. 4% ,完全去除血液中的微小凝块和微聚物体。
另外,利用血液辐照仪对血液制品进行γ射线辐照,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也可减轻受血者的输血反应,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1.3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判断:在输入血液或血液某种成分的过程,或输血结束1~2 h内,体温升高1℃以上,以发热、寒战为主,重度反应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
1.4统计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发生输血反应1例,反应率1% ;对照组100例发生输血反应11例,反应率1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 01)见附表
3 讨论
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必要手段之一,但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常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原因是受血者机体产生的白细胞抗体,再次遭遇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时,受者抗体与供者的白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刺激内源性致热源从供者白细胞中释放,引起发热反应。
据统计临床发生率在10.2%~41%,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相关[2]。
有研究证明,若一次输入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含量低于5×109 /l,就能有效地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因此,输血前去除供血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行之有效的方法[4]。
本研究中对照组输血时未应用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其输血后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1%,远高于观察组。
附表两组患者输血反应情况比较
同时,采用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防止异体免疫反应,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减少输血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功能异常、器官再灌损伤,延缓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以及增加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除去了某些病毒,如hiv、cmv、hilv21、禽流感、疯牛病的载体,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4]。
另外,有学者[4]研究发现,接受去除白细胞的同种输血病人比不去除白细胞的术后感染率减少9/10, 可能与受血者输入白细胞引起自身细胞活性抑制有关。
据王军等报道[5,6],白细胞过滤器在体外循环能有效保护肺功能,心肌再灌注损伤方面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推广去除白细胞输血。
[7]法国从1998年以来对浓缩红细胞、浓缩血小板两种血液成分有计划地去除白细胞,为了预防疯牛病经血传播,美国也采取普遍性去除白细胞输血,欧美发达国家的输血规范中,要求血液中心发送的临床用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应<5×106 /u(每u为450 ml全血)。
日本血液中心采用γ射线辐照血液或血液成分,以达到杀灭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如北京、重庆、上海、南京、无锡等地采供血机构多采用白细胞过滤器滤过血液中的白细胞,我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一些医院还开展辐照技术,临床使用经辐照处理过的血液成分。
刘景汉[8]等认为,去白细胞输血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还提出了去白细胞输血显著地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非手术并发症、院内感染发生率、术后死亡率, 从而有效地优化了临床治疗, 提高了临床整体医疗质量,因此,应大力推广使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参考文献
[1]赵树铭,林武存,刘景汉. 白细胞去除及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2 ,10 :478-482.
[2]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等.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j]. 中国输血杂志, 2003,16 (3) : 180.
[3]熊志高,罗贤瑞,李鸣. 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
[j]. 中国输血杂志, 2005, 18 (2) : 130.
[4]方晓蕾,去白细胞输血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 ,26(6).
[5]王军, 徐志云, 张宝仁, 等. 白细胞过滤器保护肺功能的实验研究[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1, 26 (4) :267- 269.
[6]王军, 徐志云, 王志农, 等. 滤除wbc 含心肌保护液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0, 7(3): 145- 148.
[7]郭永芳.去除白细胞输血能降低输血反应.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41-742.
[8]刘景汉,韩玮,董军,等.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4,6(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