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
4.1 “中国主义”的来源
“中国主义”区别于“中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强调,它其实指的是中式传统家具的功能主义,“中国主义”一词可解释为:
(1)中国主义是指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中的形式、功能和设计原理。
(2)中国主义是指灵感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中的原理的现代家具设计。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上半叶,现代家具设计出现材料上的变化和设计理念上的巨大变革,而这场变革与中国古代的家具设计紧密相连。随着文化的交流和中国之间战争的爆发,不仅从英国和法国还有从德国的比利时,荷兰、意大利、俄国、瑞典、丹麦、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远道而来的中国的学者、收藏家和鉴赏家日益增多。他们购买收集并掠夺了大量的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包括明朝和清朝的家具和有关中国家具和室内布置的书籍。西方国际许多著名的博物馆中展示了大量的中国收藏品,许多新的博物馆中也开始收藏中国的艺术品。这些活动使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中式古典家具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感,尽管几乎没有设计师和学者认为中国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体系发展中是两大体系之一。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其复杂的体系中国家具本身就证明了其设计师和家具木匠比许多西方学者所承认的在创造和发展“现代”家具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和更深的智慧。“现代”的特性——直率的设计理念、精巧细致的构造、材料润饰的慎重选择和高度发达的技艺,以及对人体尺度舒适的全面考虑,使中国古代家具区别于欧洲古代家具体系静止的,神圣的且经常具有纪念性的风格。
现代家具研究中真正关注中国主义的论述非常少,在浩瀚无边大量的家具史和现代家具设计的参考书中,仅有一部分书籍涉及到这个课题。这些书大部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更加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在相关杂志上发表的那些丰富多彩的各类文章。当然他们在数量上不能认为是很少,因为他们形成了相对庞大的参考书目。但遗憾的是,仍没有一本完整系统的中国家具史,而且大多数书籍仅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一部分或主要的一种风格——明代风格和一些清代的风格。但是,欧洲、美国、尤其在日本许多对中国研究的领域都在进行,但对中国家具的研究却很有限。这样,当世界进入近现代期,特别是在19世纪下半叶
——20世纪上半叶期间,在西方和东方的文化交流中,日本在许多领域包括家具设计领域中已成为主要的甚至是完全代表东方文化的国家,尽管人尽皆知日本人至今仍保持着席地而坐的习惯。在西方许多研究中,中国主义都被日本主义所代替。在家具设计领域,许多“日本主义”的特征实际上只是中国主义的同义字而已。尽管日本学者在中国主义的研究上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
4.1.1 古老的中国家具体系
中国传统的中式家具,是没有家具设计师的,家具设计师实际上是业主与工匠的结合,顾客用草图和口头表述来设计,然后由木工和工匠来实施。所以中式家具的设计者既是出色的家具设计师也是建筑师。《鲁班经》是中国古代建筑及设计方面的一部重要文献,由建筑与家具两部分内容组成,是一部建筑的营造法和对家具制造的经验总结。对木匠来说,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手册。书中规定了家具的选材、卯榫结构、家具尺寸等方面。因此,中国古代的工匠会在概念性的骨架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细节,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中式家具看上去形式相似,但细节却截然不同。此外,《鲁班经》还对许多设计图样做了记载,例如:花饰线脚有棋盘线、剑眷线等,并在家具上应用了琴脚、车脚、大豹脚和奖脚。雕刻则有云头、端草、莲花、虎介如意、花头和三蚌等。这样的记载也为工匠们施展他们的细节处理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状态和不同背景,“中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漆器、瓷器、家具任何一个门类都包括“中式”。其实,许多中式的设计门类在很早以前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名扬海外了。
漆家具是中国家具体系中最古老的类型。早在秦汉时期,髹漆技术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髹漆作坊遍布全国各地。无论是从生产或是在艺术上,髹漆技术都已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交通的新纪元。
在汉、唐、宋时期,朝鲜、日本、印度以及中亚和西亚各国均引进了我国的漆器和髹漆技术。因此,漆家具作为中式家具的代表最先吸引西方人的注意。明朝是漆家具的高度发达时期。我国古代仅存的一部古代漆工的专著《髹饰录》,全面的论述了漆的历史、工艺、分类、特点等。书中序言写到:“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之始,制者殊多,于此千文万华,纷然
不可胜识矣。”
4.1.2 中国古代家具中蕴含的现代设计理论
包豪斯著名的设计大师莫霍里·纳吉曾说:设计并不是对制品表面的装饰,而是以某一目的为基础,将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艺术的、心理的、生理的多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其能纳入工业生产的轨道,对制品的这种构思和计划的技术即设计。由此可以看出,设计需要有明确的功能性设计的目的正是把这种功能性转化到设计对象上去木制家具被称为家具中“东方情调”的代名词。但有些消费者认为:传统的中式家具缺乏功能性,不能与西方设计相比较。但其实,自古以来,中式家具都是以实际使用上的功能设计为基础的,以普通的椅子为例,河北锯鹿出土的靠背椅实物,据推测是北宋时期的,椅子后腿直接升上,与搭脑结合,搭脑出头收拢,后有靠背板用来支撑人体向后倾斜的力量,坐面下有牙子支撑,底部有踏脚,其下还有牙子加固,踏脚之间相互交错,避开结构点,形成稳固结实的构造,而且比例适度,形式简洁美观。
北宋时期的椅子可以说改变了人们生活的起居方式,进入了垂足而坐的时代,我国的高型坐具也得到了大发展。对现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明式的椅子,据研究里面含有发达的人体工程学设计。
椅类家具在明朝的成就可谓最为辉煌,仅种类就有靠背椅及梳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等,每一种类细节又不完全相同。椅背中间纵立的长条靠背板是所有椅子设计的特征之一。明朝椅子的长条靠背板的长度和曲度都是认真计算设计的结果。我们现代人认为这似乎很正常,但在当时,这种符合人体曲线的设计是由明朝的工匠设计出来的,也就是说,早在几百年前,在我国就有了人体工程学。在正常情况下,从侧面看,人体的脊椎成“S”形。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明朝的椅子背部中间都有“S”形或“C”形的长条靠背板,倾斜大约为100°,以便坐者可以略微的靠在上面,这样,在坐者背部和靠背板的联系上,中国椅子给予足够而恰当的接触面,可以使人的韧带和肌肉完全放松。
座席的构造也是中国椅舒适的前提。许多欧洲传统的椅子,其座席有着繁复的装饰或不适当的表面,其或过硬或过软,都被现代人体工程学证明是不舒服或不健康的。典型的中国椅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座席设计,它们采用自然材料,有一些柔韧性,但不是很厚。座席常常有两层垫面;上面是藤条,下面是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