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bebc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6b.png)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才能和逻辑推理才能。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绘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考虑、尝试的时机,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场。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
(补充板书:找规律)二、情境中发现规律1、创设情境:再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看(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他们都是用什么布置的?在漂亮的彩旗、灯笼、小花中还藏着数学机密呢。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一)——《找规律》奥数培优讲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一)——《找规律》奥数培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70cd33d1ed9ad51f01df293.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核心素养(一)——《找规律》奥数培优讲义第一讲找规律(一)【一】找规律填数:2,4,6,8,,12练习1、1,3,5,7,,112、0,5,10,,20,25【二】找规律填数:18,15,,9,6,练习1、100,98,,,92,902、120,110,,,80,70【三】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9、13、()、21、25像上面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在这个数,因为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所以叫做等差数列。
练习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8、11、()、17、20(2)3、6、9、12、()、18、21(3)30、25、20、()、10、()、0(4)55、49、43、()、31、()、19【四】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练习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再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9、10、12、15、19、24、()、37(2)1、4、9、16、25、()、49、64(3)2、1、5、1、8、1、()、()、14、1(4)36、28、21、15、()、6、3【五】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3、10、5、15、()、()、9、25练习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6、5、8、9、10、13、()、()(2)13、2、15、4、17、6、()、()(3)3、10、4、11、5、12、6、13、()、()、8、15(4)19、5、17、8、15、11、()、()【六】在数列1、1、2、3、5、8、13、()、34、35、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练习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3、6、9、15、24、()、()(2)34、21、13、8、5、()、2、()(3)0、1、3、8、21、()、144(4)2、6、14、30、62、()【七】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上填上适当的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3ef33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9.png)
因数 24 24 因数 15 30 积 360
8 24 4 15 150 15
你能发现规律吗?
被除数 480 960 4800 240 80
除数 12 24 120 5 2
商
40
商都是 循环小数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 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 0.5454… 7÷11= 0.6363… 8÷11= 0.7272… 9÷11= 0.8181…
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 乙数不变,那么积是(1600 )。
填一填
C:9.9
如果A÷B=60,那么(A×3) ÷B=( 180 ); 如果A×B=300,那么(A×2) ×(B×2)=(1200 )。
填一填
C:9.9
如果A×B=600,那么(A×5)× (B÷5)=(600) 如果A÷B=75,那么(A×10)÷ (B×5)=(150); 如果A÷B=75,那么(A÷5)÷ (B÷5)=( 75 )。
460×0.008= 3.68 46×0.08= 3.68 4.6×0.8= 3.68 0.46×8= 3.68
0.046×80= 3.68 0.0046×800= 3.68
1122÷34= 33 111222÷334= 333 11112222÷3334= 3333 1111122222÷33334= 33333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商。
3×7= 21 3.3×6.7= 22.11 3.33×66.7= 222.111 3.333×666.7= 2222.1111 3.3333×6666.7= 22222.11111 3.33333×66666.7= 222222.111111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找规律》数学教学PPT课件(2篇)
![《找规律》数学教学PPT课件(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f318f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8.png)
知识运用
按规律填数
7 11 15 19 23 27 31 35
+4 +4 +4 +4 +4 +4 +4
36 30 24 18 12 6 0
-6 -6 -6 -6 -6 -6
我发现第1组和第3组都 是依次多几,第2组和第 4组都是依次少几。
知识运用
按规律,填一填
432750 4380 4950 50 56150 56720 568350
+3
+3 +3
+3
接着该填什么 数呢?
新课讲解
找规律,填数
11
-2
9
-2
后面你规仔该发律细填现了观吗什什察?么么呀数!?
7
53 1
-( 2)
通过它观们察的图数形量和 数依,次我减发少现2..。....
新课讲解
找规律,填数
5 10 15 20 25 30 35
+5 +5
+5 +(5) +5
+5
这组数的排列有 什么规律?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在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激发探究的欲望,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引入
你有什么发现?
图中的人是按 一个男生一个女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新的知识--找规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都具有 一定的规律,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 的眼睛。
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更多的排列规律, 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在情境中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初步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12ad1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b.png)
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你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 解。 我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外表,应该注重的是内在 的精神和灵魂。外表美并不是真正的美,内在美 才是最美丽的。也许你不美丽,也许你不高大, 但只要你有梦想和志向,终究会获得成功。
2.《牛和鹅》告诉我们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 问题产生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小红获得了参加全校演讲比赛的机会,但因为学习任务重,小红 心里很犹豫,此时,你可以对小红说:“__②__。”
(2)月月在听写时,把“龙须”写成“尤须”,老师说这真是_③__。
(3)你不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就不要随便说,当心_④____。 (4)大丈夫_⑤__,怎么能够反悔呢?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爸爸终于给我买故事书啦!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表现人物心理 的词语?
我还知道一些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愉快 难过 郁闷 后悔
1. 读一读,找规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虽然小庆的书法水平比不上有些同学,但在班上也算__⑥___。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成语?
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练习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我国长度单位里,1尺等于10寸,“尺”比“寸” 长,但它有它的短处,它不便度量不足一尺的长度; “寸”比起“尺”短,但它有它的 长处,因为它可以度量不足一尺的 长度。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afda7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f.png)
日积月累
相貌堂堂: 形容人的容貌庄重大方。 威风凛凛: 形容声势或气派严肃,使人敬畏。 膀大腰圆: 形容人的身体高大粗壮。 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
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日积月累
容光焕发: 脸上放出光彩,形容精神饱满或身体健康。 鹤发童颜: 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
zhuān
kuàng
末—沫(泡沫) 专—砖(砖头) 广—矿(矿物)
zōnɡ
yǎng
jù
宗—综(综合) 羊—氧(氧气) 具—俱(俱乐部)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识字加油站
这些都是熟字加上偏旁组成的同音形近字。 字形相近的字大多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是 形旁表意,声旁标音。所以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旁, 我们可以辨别它们不同的意思。
词句段运用
◇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 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拉萨。
长句子详细描写了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艰巨 旅程。短句子则简明扼要、直截了当。
拓展积累
如何长话短说呢?
词句段运用
1. 删去修饰、限制、补充说明成分;
2. 删去数量短语;
忽快忽慢。
日积月累
眉清目秀 亭亭玉立 相貌堂堂 威风凛凛 容光焕发 鹤发童颜
明眸皓齿 文质彬彬 膀大腰圆 短小精悍 慈眉善目 老态龙钟
读一读,你 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 物面部、头发、身材等外 貌和神态的。
日积月累
眉清目秀: 形容容貌俊秀。 亭亭玉立: 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明眸皓齿: 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的美貌。 文质彬彬: 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时《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探究规律》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6课时《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探究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b0dd7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2.png)
积的最高位上的数字 积最高位上的数字 比某一个乘数少1。 与末位数字和为9。
填一填。
现在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是( 计算器 ), AC是( 清除 )键,ON/C是( 开关及清屏 )键。
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63492
6908×37=255596
13027-8934=4093
111111111÷9=12345679
( 6666 )×( 6667 )=(44442222 ) ( 66666 )×( 66667 )=(4444422222 )
(666666 )×(666667 )=( 444444222222 )
点拨:用计算器算出前几个得数就会发现,算 式中的第一个乘数分别是6,66,666, 6666,…第二个乘数比第一个乘数大1。积是由 数字4和2组成的,4和2的个数与第一个乘数的 位数相同。
1 大数的认识
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 探究规律
生活中我们在计算总价时通常利用什么计算工具? 计算器
交流:计算器上你知道哪些键的功能? 显示屏
关机键 清除键
开关及清除屏键
数字键Leabharlann 运算符号键交流:计算器上你知道哪些键的功能?
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
b c
、a、x2等,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认识计算器
显示屏
关机键 清除键
开关及清除屏键
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按照算式的顺序依次在计算器上按出就可以算 出得数。我们可以计算器来进行验证我们的计算。
利用计算器计算较复杂的计算题,在根据结果 找到规律。最后利用计算器来进行验证我们的规律 是否正确。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be9de9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7.png)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doc》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要怎么设计呢?我们不妨来参考下范文吧!一份好的课件,是...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jiaoxuekejian/1086201.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课件ppt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5593d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d.png)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夹子)和(手帕)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夹子)比(手帕)多1个。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兔子)和(蘑菇)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兔子),(兔子)比(蘑蘑菇菇)多1个。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1.展台一旁有7面旗,每两面旗之间有一盆花;
2.马路一旁有9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有一盏路灯;
3.一幢大楼有8层,每两层之间有一层台阶;
用上面的各题说一说 ( )和( )间隔排列,( )在两端,( )
在中间,( )有( ),( )有( )。)和 ( )间隔排列,两端物体是( ),中间物体是 ( ),( )比( )多1个。
为 深 入 学 习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思 想和党 的十九 大精神 ,贯彻全 国教育 大会精 神,充分 发挥中 小学图 书室育 人功能
字母A和B间隔排列,已知A 有5个,B可能有( )个。
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ab4f35cf84b9d529ea7a37.png)
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几题的积,发现规律后, 直接写出后面几道乘法算式和积。
① 11×11=121 ② 111×111=12321 ③ 1111×1111=1234321 ④ 11111×11111=123454321 ⑤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⑥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自主探索 不管你使用任何计算工具,在2分钟之内
能算出下面结果吗?。
999999999×999999999=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面4题,再根据规律得出结果。
┆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3
①积都是由“3”写成的;而且“3”的个数与
被除数中“1”、“2”的个数相等。
②商都比除数小1,(或 “除数-1”就是商) ③商中的“3”的个数比除数中3的个数多一个
。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数学四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情境导入新知探究 显示屏数源自键区开机键 关机键 消除键
等号键 运算符号键区
复习导入
用计算器计算。
438×15-1274= 5296 (70210-69610)÷120=5
118+2884÷28= 221 36×(7380÷36)= 7380
新知探究
用下面十张卡片,摆出两个五位数。使这两 个五位数相加的和最大,可以摆出怎样的算 式,相加的和是多少?
《找规律》优秀说课稿
![《找规律》优秀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f5d64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3.png)
《找规律》优秀说课稿1.《找规律》优秀说课稿1说一说教材分析:《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难点是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目标是:(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教法与学法是:1、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鼓励他们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面向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
下面,我重点来介绍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六个主要的教学程序:第一部分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引出规律;第二部分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探索规律;第三部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这类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第四部分联系生活寻找规律,体会规律的广泛性,巩固和深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第五部分是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最后是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和学生玩一个简单的“跟我学”的小游戏。
然后追问:同学们学得都这么快,这么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学生回答,指出游戏中存在着规律的现象。
(师板书:规律)然后顺势说明: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双手中,也存在着规律呢。
不信?就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你还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空档是4个,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然后指出:其实像这样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在这里,我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导入,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课件PPT
![四年级奥数找规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42a393e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f.png)
(8,4)、(5,7)、(10,2)、( ,9)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括号里的每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2。根据这一规律, 里应填的数位:12-9=3.
例题5 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试牛刀
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7、10、( )、16、19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种,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应该填的数为:10+3=13或者16-3=13.
等差数列:像上面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在例1这个数列中,因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都相等,所以叫等差数列。
小试牛刀
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题3
04
05
01
03
02
小试牛刀
1
2
3
4
5
6
7
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在数列1、1、2、3、5、8、13、()、34、55·····中,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思路导航】经过四喜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 8+13=21,或34-13=21 上面这个数列叫做斐波那切(意大利古代著名数学家)数列,也叫做“兔子数列”。
例题2
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4、7、( )、16、22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种,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所以,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课件
一、游戏导入,创造规律。
每次看到同学们,章老师就特别高兴。
大家这么活泼机灵,总是让我有种回到小时候的感觉。
章老师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一起来玩一个,怎么样?
出示:我在这里准备了一些圆片,你愿意上来选一些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摆一摆吗?
指名上来摆一摆,可能出现:红红红红黄黄黄黄或红黄红黄红黄红黄还有其他的,请上台摆的同学说说你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摆的。
指出,同学们真棒,确实,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着类似这样的规律,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找规律(板书)。
二、动手动脑,发现规律。
选择四个圆片(红、黄、红、黄……),你能说说下面是怎么摆的吗?
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刚才的另外几种是一一间隔排列吗……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章老师这里给你准备了8个圆片,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摆完好吗看一下,在这样的摆法里面,红黄圆片的个数怎么样。
你还能再能按照章老师的要求再来摆一摆吗?
出示要求:按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能让每两个红色圆片的中间都有黄色圆片吗?
学生试摆。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一个黄色圆片没地方摆
提出问题:恩,怎么多了一个,为什么它找不到位置?
2、一个黄色圆片的一边没有红色圆片
提出问题:这样排是一一间隔排列吗有没有符合刚才老师的要求要符合章老师的要求,在允许你适当增减圆片个数的情况下,你可以想到几个方案。
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和你的同桌一起试试看。
方案一、去掉最后一个黄圆片
方案二、再增加一个红圆片到最后
像这样的一一间隔排列中,我们把红色圆片叫做两端的物体,把黄色圆片叫做中间的物体。
分别数一数两种方案中的.这两种物体的个数,列表板书。
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红色圆片4黄色圆片3红色圆片5黄色圆片4 看着这样的结论,你有什么发现吗能说说你这样想的道理吗
学生思考,互相轻声交流。
发现: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比较:为什么两种排列物体的个数不一样,初步得出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两种情况。
看来啊,这样的排列里面还真是有一定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去小兔乐园看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这样的规律呢?
三、回归书本,熟悉规律。
1、翻开数学书本到第48页,从图上,你找到几组按规律排列的物体,和刚才的排列一样吗?分别是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在这里,可以把什么看作两端物体,什么看作中间物体能对应着表格填一下吗你又发现了什么指名说说。
两端物体个数中间物体个数红色圆片4黄色圆片3红色圆片5黄色圆片4夹子10手帕9小兔8蘑菇7木桩13篱笆12 3、引导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
4、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图,感受规律的无处不在。
5、刚才,我们发现了3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下面我们来看小兔子和蘑菇这一组,
小兔最喜欢吃蘑菇了,怎么样能小兔子每人都吃到一个蘑菇呢(增加一个蘑菇。
)刚才是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现在老师把它们这样围一围,看一下,这样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小兔和蘑菇的数目怎么样
6、小结:看来,要研究这类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光记住多1少1是不行的,还得看排列的形状呢。
四、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这题主要是让学生从图中看清楚,头尾是电线杆,明白电线杆是多1的。
)
2、我们回到学校看有什么可以帮忙,出示操场跑道: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为我们设计8条跑道,需要画几条白线(
分清怎么排列的,谁在两端,谁多1)
3、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这个问题在三年级时就有接触,学生应该不难解决。
可以把锯成的木料看成两端物体,锯的次数看成中间物体。
)
4、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
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共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问什么结果是不一样的?
五、课堂小结,升华规律。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觉得什么地方印象最深刻
课后,你愿意去找找生活中更多的数学规律吗,如果找到了,和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吧,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