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 物。 1.含硫化合物
a.SO2
危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呼吸道、对植物 有危害;参与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 源:全球范围: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相当;城市:主要 源于含硫燃料燃烧。 汇:50%转化为硫酸或硫酸根;50%干、湿沉降去除。 浓度特征:本底值具明显地区和高度变化;城市浓度具 明显变化规律。
参考书目:
1.《环境化学》王晓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环境化学计算》何燧源编,1996第1版 3.《环境化学教程》邓南圣等编,武汉大学出版 社
教材: 《环境化学》戴树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 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 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 效应、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迁移及 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 生物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最重要)、生物迁移。
b.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 途径一: 途径二:空气中N2在高温(大于1200℃)下氧化
链反应
NO2是否大多来源于N2氧化?
c.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
燃烧温度的影 响
空燃比的 影响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化学计量空燃比:燃烧完全,无过量O2时的组成。 富燃料:空气的量少于化学计量的量。 贫燃料:空气的量多于化学计量的量。
源:天然:以甲烷转化最重要。
汇:1)土壤吸收:土壤中细菌将CO代谢为CO2和CH4。 2)与氢氧自由基反应:是主要消除途径。
CO浓度分布及停留时间(短)
链反应,去除 50%的CO
南半球低、北半球高
城市浓度比非城市高,城市浓度与交通密度关系大。
b.CO2: 无毒、无味,是重要温室气体
源:人为(矿物燃料燃烧); 天然(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腐败和燃烧)。
各分支学科发展动向:
A 环境分析化学
B 各圈层环境化学
C 污染控制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控制的毒性 强、难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变化。
额外CO2的出路:进入海洋、进入生物圈、停留在 大气圈(影响最大)
c.碳氢化合物 气态形式:C原子数1-10;其余以气溶胶形式存在。 据烃类化合物在光化学反应中活性大小分为: 甲烷和非甲烷烃(NMHC)。 (1)甲烷 源:产生机制为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另反刍动物 及蚂蚁呼吸也产生。
汇:与HO·自由基反应
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 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极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 法。
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是化学科学的新的 重要分支。
环境介质: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 具有的物质。如大气、水体、土壤和岩石、生物体 中所具有各自特性的气体、水、固体颗粒、肌肉和 体液等不同介质(或不同的相),它们之间常发生相 互作用或关联。
汇:光合作用
体积分数 逐年上升
北半球:夏季出现浓度最小值(光合作用及化石燃料取 暖);南半球:季节变化不明显(大部分为海洋,陆地 主体为荒漠和无植被冰盖)。
南半球:变化不明显
北半球:年较差较大,且 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中、 高纬地区达最大。
植物作用;海洋占比例小;中、高纬度大气传输
危害:影响全球气候
少量(小于15%)扩散入平流层,与氯原子反应
扩散入对流层 通过降水清除。
SO2 污 染 得 到 减 轻 的 时 候。
b.H2S 源:人为源排放不大,主要是天然源。 汇:
2.含氮化合物(主要是N2O, NO, NO2) N2O:主要源于天然(土壤中硝酸盐经细菌脱氮产生); 在低层大气非常稳定,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含氮化合物。 a.NOX(NO、NO2) 源:燃料燃烧
汇: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经湿沉降和干沉降去除,湿沉 降是最主要方式。
NOX环境本底值随地理位置而变;城市浓度冬季最 高,夏季最低;我国城市浓度较国外低。
危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但其浓度低于CO,故对 血红蛋白影响小;浓度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 植物也有危害。导致光化学污染的重要物质。
3.含碳化合物
a.CO(毒性极强、无色、无味)
源:人为: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
CO中C与O以三键结 合,故氧化为CO2速率 很慢。
主要源于采暖
的逐日变化曲线
最大值出现在吹 南西南(SSW)、 西南(SW)、西 西南(WSW)、 西(W)风情况
下,出现在污染 源下风向。
SO2体 积分数 与风速 成反比。
湍流对污染 物在大气中 的迁移扩散 起重要作用。
逆温: 近地 层小 风或 静风; 逆温 消失: 风速 加大。
白 天 通 常 是
环境化学的特点: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 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 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国际: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 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全球变化问题。
我国: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大气颗粒物 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 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无机污染物的迁移: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 配合和螯合、吸附-解吸。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 分解。
生物体吸收、代谢、生长、死亡、食物链放大均可 实现污染物迁移。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层的结构
度据 变温 化度 分随
海 拔 高wenku.baidu.com
二、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按物理状态分: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按形成分: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按化学组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素 化合物。
a.SO2
危害: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呼吸道、对植物 有危害;参与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 源:全球范围: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相当;城市:主要 源于含硫燃料燃烧。 汇:50%转化为硫酸或硫酸根;50%干、湿沉降去除。 浓度特征:本底值具明显地区和高度变化;城市浓度具 明显变化规律。
参考书目:
1.《环境化学》王晓蓉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环境化学计算》何燧源编,1996第1版 3.《环境化学教程》邓南圣等编,武汉大学出版 社
教材: 《环境化学》戴树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 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 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 效应、环境生物效应。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迁移及 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 生物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污染物的迁移方式: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 (最重要)、生物迁移。
b.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 途径一: 途径二:空气中N2在高温(大于1200℃)下氧化
链反应
NO2是否大多来源于N2氧化?
c.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
燃烧温度的影 响
空燃比的 影响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 化学计量空燃比:燃烧完全,无过量O2时的组成。 富燃料:空气的量少于化学计量的量。 贫燃料:空气的量多于化学计量的量。
源:天然:以甲烷转化最重要。
汇:1)土壤吸收:土壤中细菌将CO代谢为CO2和CH4。 2)与氢氧自由基反应:是主要消除途径。
CO浓度分布及停留时间(短)
链反应,去除 50%的CO
南半球低、北半球高
城市浓度比非城市高,城市浓度与交通密度关系大。
b.CO2: 无毒、无味,是重要温室气体
源:人为(矿物燃料燃烧); 天然(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腐败和燃烧)。
各分支学科发展动向:
A 环境分析化学
B 各圈层环境化学
C 污染控制化学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
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优先控制的毒性 强、难降解、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发生变化。
额外CO2的出路:进入海洋、进入生物圈、停留在 大气圈(影响最大)
c.碳氢化合物 气态形式:C原子数1-10;其余以气溶胶形式存在。 据烃类化合物在光化学反应中活性大小分为: 甲烷和非甲烷烃(NMHC)。 (1)甲烷 源:产生机制为厌氧细菌的发酵过程。另反刍动物 及蚂蚁呼吸也产生。
汇:与HO·自由基反应
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 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极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 法。
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是化学科学的新的 重要分支。
环境介质:是指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 具有的物质。如大气、水体、土壤和岩石、生物体 中所具有各自特性的气体、水、固体颗粒、肌肉和 体液等不同介质(或不同的相),它们之间常发生相 互作用或关联。
汇:光合作用
体积分数 逐年上升
北半球:夏季出现浓度最小值(光合作用及化石燃料取 暖);南半球:季节变化不明显(大部分为海洋,陆地 主体为荒漠和无植被冰盖)。
南半球:变化不明显
北半球:年较差较大,且 随纬度增加迅速增加。中、 高纬地区达最大。
植物作用;海洋占比例小;中、高纬度大气传输
危害:影响全球气候
少量(小于15%)扩散入平流层,与氯原子反应
扩散入对流层 通过降水清除。
SO2 污 染 得 到 减 轻 的 时 候。
b.H2S 源:人为源排放不大,主要是天然源。 汇:
2.含氮化合物(主要是N2O, NO, NO2) N2O:主要源于天然(土壤中硝酸盐经细菌脱氮产生); 在低层大气非常稳定,是停留时间最长的含氮化合物。 a.NOX(NO、NO2) 源:燃料燃烧
汇: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经湿沉降和干沉降去除,湿沉 降是最主要方式。
NOX环境本底值随地理位置而变;城市浓度冬季最 高,夏季最低;我国城市浓度较国外低。
危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但其浓度低于CO,故对 血红蛋白影响小;浓度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对 植物也有危害。导致光化学污染的重要物质。
3.含碳化合物
a.CO(毒性极强、无色、无味)
源:人为: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
CO中C与O以三键结 合,故氧化为CO2速率 很慢。
主要源于采暖
的逐日变化曲线
最大值出现在吹 南西南(SSW)、 西南(SW)、西 西南(WSW)、 西(W)风情况
下,出现在污染 源下风向。
SO2体 积分数 与风速 成反比。
湍流对污染 物在大气中 的迁移扩散 起重要作用。
逆温: 近地 层小 风或 静风; 逆温 消失: 风速 加大。
白 天 通 常 是
环境化学的特点: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 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 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2.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国际: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耦合的 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全球变化问题。
我国: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大气颗粒物 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 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无机污染物的迁移:溶解-沉淀、氧化还原、水解、 配合和螯合、吸附-解吸。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化学分解、光化学分解、生物 分解。
生物体吸收、代谢、生长、死亡、食物链放大均可 实现污染物迁移。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层的结构
度据 变温 化度 分随
海 拔 高wenku.baidu.com
二、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按物理状态分: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 按形成分: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按化学组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卤素 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