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金铜佛像鉴定要看六点

合集下载

古代金铜佛像鉴定有法

古代金铜佛像鉴定有法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古代金铜佛像鉴定有法
古代金铜佛像收藏渐成艺术品投资新热点,但是该如何收藏和鉴别呢,听听收藏专家们的见解吧:
金铜佛像的鉴定应以类型、轻重、颜色等为切入点,发掘凝固在佛像上的历史痕迹。

类型: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两大部分,要区分风格差异;搞清青铜成分或鎏金等质地;结合时代特征综合判断,以标准器作为真伪依据,判断铜铸佛像是否属于新仿,是否进行过做旧处理。

颜色:古代佛像被放在佛龛上供奉,久历人间烟火,日月侵蚀,特别是鎏金铜造像表层颜色暗淡,在阳光下折射回来的光线柔和。

新仿、做旧处理过的铜铸佛像折射光线较刺眼。

质量:古代佛像所用铜质较纯,质量重,特别是浇铸器物有厚度。

仿制金铜佛像一般铜质不纯,质量轻,使用合金材料。

工艺:受古老的生产工艺限制,浇铸成型后的佛像要经过细致雕塑技法处理,表情、服饰、底座加工痕迹清晰可见。

现代铜铸佛像使用机制打磨,生成极有规律的加工痕迹。

嗅觉:古老的铜质佛像,经长期供奉、烟火熏蒸,可以嗅到烟火味道;倘若长期埋藏于地下,可以嗅到发霉、发朽的味道。

而现代仿品嗅到的是化学腐蚀味道。

当您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打算时,最好能找一些专业的收藏知识来深入了解下,或者可以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士。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铁律”作伪的佛像一般都比较重,一是因为制作者不知道原物的重量,随意铸成;二是因为伪作存世短,没有一个长时间氧化腐蚀的过程,所以分量偏重。

当然亦有走向另一极端的,浇铸的胎体过薄,分量很轻,甚至有一种失重的感觉。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

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

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

铭文或于座腿前。

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

宋喀巴皆戴“ ”形帽。

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要是金铜佛像,而且以明清时期金铜佛像居多。

现在拍卖会上,比较常见的要属藏传和汉传两种系列的佛教造像,相对来讲,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而且目前留存下来的佛像又比较成系列,特别是其中明清时期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21世纪,鎏金佛像市场不断攀升,收藏热潮影响到国内。

2004年11月,香港佳士得的一尊明15世纪大威德明王鎏鎏金佛像,以1906.2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鎏鎏金佛像成交记录中者。

2004年德国纳高秋拍会上,一件明永乐铜鎏金四臂观音菩萨坐像,以22万欧元成交。

2004年,内陆的佛像市场逐渐兴起。

北京翰海秋拍,首次集中推出了111件佛像拍品,以82%的成交率、2712.9万元的总成交额在中国佛像艺术品拍卖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

中国嘉德的首场“尊崇之美——中国传统佛像艺术品”专拍会,成交率为57.8%,成交额1288.8万元,许多拍品的成交价都较起拍价格有30%至70%的升幅。

获得国内收藏界的普遍关注。

藏传佛教是藏语系佛教,也叫喇嘛教,是佛教传入中国西藏的分支。

藏传佛教所制作的佛像与我们汉传的佛像在外型上有明显的区别的,但是目的都是教人行善。

它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图瓦和布里亚特。

怎样快速鉴别铜佛像新老?

怎样快速鉴别铜佛像新老?

怎样快速鉴别铜佛像新老?
铜佛像收藏向来是收藏领域的热门,一尊清代的铜佛像真品基本上都是十万人民币起拍,精品几百万成交都很正常,但是作为新仿品是没有古董意义的收藏价值,只可以用来供奉。

那么如何快速鉴别铜佛像的新老呢?
首先看材质,明代以前的铜佛像基本上都是青铜工艺,明代到清初基本上都是红铜,清中到民国基本上都是黄铜。

所以从材质上可以简单断代:如果一尊明代风格的铜佛像用黄铜制作,显然就是新仿;如果一尊清代风格的铜佛像用青铜工艺,显然也是不符合时代特征的。

判断一尊铜佛像的时代风格,主要看开脸,明代佛像开脸比较饱满圆润,一般都是双眼皮,而清代佛像开脸比较瘦削硬朗,一般都是单眼皮。

还有就是看包浆。

老铜佛像的包浆不可能是通体一色,在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必然会有明显的露铜点,且跟周围包浆有自然过渡,底部也有长期磨损的露铜点。

最重要的是看铜佛像的底部。

底部有的是有封板,有的没有,有封板的是装藏底,年份比较早。

如下图所示是真品底部特征:
新仿品的封底一般都是电焊接底,跟传统的手工敲压明显不同,如下图所示,都是新仿品底部特征:。

金铜佛像收藏鉴定方法

金铜佛像收藏鉴定方法

金铜佛像收藏鉴定方法对于金铜佛像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懂得一些辨伪的方法是必要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了金铜佛像收藏鉴定方法,一起来看看吧!金铜佛像收藏鉴定方法如何鉴别一件金铜佛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造型的鉴定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风格特征,根据其突出的造型特点来进行鉴别。

1、面相和姿态。

佛像的面相与姿态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包括面部的五官和表情、身材的比例,以及或坐或卧或立的姿态。

2背光与台座。

佛像的背光和台座是鉴定佛像的参照。

例如区别佛、菩萨、罗汉,可以根据有无头光和身光,以及台座的不同式样、做工,作为断代的依据。

还可以根据台座的样式进行鉴别,佛陀和菩萨多安置在莲花座上,而罗汉则位于蒲团座上。

3.手印与持物。

佛像的手印和持物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佛像的手印和所持的法器,可以判定佛像的类别,例如大多数佛陀手中不持物,只以手印示意。

而各种菩萨、护法手中的持物也有严格的区分。

(二)铸遗技术的鉴别古代金铜佛像一般用失蜡法和模具法铸造。

由于古代铸造技术高超,造像的器壁较薄,用手敲击的声音比较清脆、集中,就是行话中的“手头”和“声响”。

作伪者不知道原物的重量,随意铸成,作伪的佛像不是过厚就是过薄。

胎体过厚或过薄的伪作,用手敲击,前者铜声混浊,后者铜声脆而散。

古代工匠有着丰富的铸像经验,注意佛身、背光、佛床之间的比例,一般下重上轻,或者将背光加重来校正器物的重心。

但是作伪者无法顾及,佛像就做得十分单薄,尤其是佛的背光铸造得均衡、呆直.给人重心不稳的感觉。

(三)包浆的鉴别包浆是鉴别金铜佛像的重要依据之一,指器物表面没有浮锈,氧化层均匀覆盖通体,呈现一种自然、莹润的光泽。

金铜佛像的包浆有生坑和熟坑两种:生坑是指新出土的金铜佛像,表面一般氧化的较严重。

作伪者仿造生坑的佛像,一般作漆斑,色泽不润,刺眼,行话“发贼”。

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辨别:一是用双手搓热触摸器物后,手上有铜腥味;二是用热碱水刷洗器表,假漆容易脱落。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

明清金铜佛像真伪之鉴定展开全文“佛像”指佛教造像。

金铜佛像是用铜铸造,表面鎏金或不鎏金的佛像。

汉传和藏传是其两大支柱。

现如今在市场上常能见到的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以藏传佛像居多。

汉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显教流行期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几种造像风格和手法,造型相对简单,形象敦厚温和,大多是一头二臂,以寂静像居多;藏传主要接受的是印度密教期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等几个艺术流派的影响,造型以愤怒像居多,多为多面多臂或异类身,有坐、立、舞等各种姿态。

先看几尊明清金铜佛像:明代汉传青铜观音坐像X明代汉传青铜观音坐像明代青铜阿弥陀佛坐像清代黄铜嵌红铜释迦牟尼佛坐像明(左)清(右)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下面讲讲明清金铜佛像鉴定的几个要点:一、铜材明代汉传佛像一般用青铜,藏传佛像一般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铸造的,但乾隆时期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铸造的。

因此,汉传明代佛像只要露出哪怕是米粒大小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二、铜质古人基于信仰,把铸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论用何种铜,皆材质精良;而新仿佛像为节约成本,往往用粗铜、杂铜铸造,因此佛像底边过厚或厚薄不一,甚至有缺损。

如以下两图:三、规制明清铸造佛像有严格的规制(仪规),各部位的比例、结什么手印、什么佛或菩萨等持什么法器、佛与菩萨各坐什么底座等等都有定规;佛像整体端庄优雅,面容慈祥,各部位写实性强、造型准确。

如果是官铸佛像,则官款的位置必在底座前面,不可在底座后面。

若镶嵌,则多是绿松石、青金石。

新仿佛像则往往不合规制。

四、工艺(一)铸造工艺。

传统佛像多采用剥蜡法、拨蜡法制成范摸而铸造。

其步骤是:1.先制泥芯,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挂约5毫米泥料、稠粥状细泥料塑成型芯,泥料多为炭末泥(由经过箩筛的炭末、细砂、粘土组成)与三合土。

2.在泥芯上贴蜡片,又称“捏蜡”;贴好后,用硬木做的“压子”拨塑各个细部,五官、衣纹等,制作成蜡型。

焊修附饰物,如背光、衣带等附饰,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细刻。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

鎏金铜佛像鉴定的最佳方法近年来,明清佛像在香港和中国内陆的拍卖屡创新纪录。

藏家们对于精致工艺,品相完好的佛像有更高的收藏欲望,近年某场的春拍开始,佛像价格的走势就是直线上升。

这件明永乐时期,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就被拍出1.16亿的高价,到现在为止还是记录的保持者,这轰动了整个收藏界。

也是因为如此,之后的明清佛像市场一路飙升,许多藏家手上的佛像也因此拍出不错的数字。

世面所见鎏金佛像、佛具,早期出土器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鎏金佛像、立像、鎏金佛像等,传世品多为隋唐以后的,明清鎏金佛像占多数。

而明代永乐、宣德宫廷造像造型及藏传佛像尤为精美,着称于世。

而我所鉴的多为清末至民国期间各地大量铸造铜佛像。

历代铜佛像鉴定较为复杂,本文仅针对明清佛像的制作工艺特征,谈几点今仿与古佛像差异处,来辨别真伪的方法。

利用水银加温黄金,便其熔化,并涂抹至铜佛像表面,再经过高温返原,得出的带金质的铜佛像叫鎏金佛像。

鎏金佛像造型优美、纹饰绚丽、宝光四射,深受广大信众的喜爱。

也许谁也未曾想到,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制品--佛像在当今不仅成了收藏品,还成为艺术市场上的新宠。

古代金铜佛造像的收藏群体比较庞大,近几年来,佛教造像艺术品,十分火爆,实力派藏家层出不穷,国内外收藏家们,所收藏的佛教造像艺术品.佛造像作为立体雕刻艺术的一个品类,撒播时刻长久,从开始的石刻大佛发展到泥塑佛像、木雕佛像、铜鎏金佛像等,可谓品种繁复。

作为一个较特别的收藏品类,佛像以其浓郁的宗教颜色和深沉的文明内在受到释教信徒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喜爱。

藏地锻造的佛像封底是将底沿往内收击打包住底盖。

内陆锻造的佛像封底选用剁口法,即在佛像底沿剁出铜刺,以铜刺来固定底盖。

底盖中部通常都用阴线刻有徽标。

内蒙多伦封底嵌入莲座底边较深(在5至10毫米间)。

清代佛像封底多见边口刮封铁红腻子景象。

鎏金佛像在长年供奉香火熏燎,较厚的积尘,清理时宜用棉签蘸5%的柠檬酸水擦拭,只去除积尘不要伤及数百年的自然包浆,如将佛像擦的黄亮,对佛像是一种有形的破坏,价值大跌。

明清铜佛像辨伪

明清铜佛像辨伪

明清铜佛像辨伪铜佛像由于年代久远,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特别是明清宫廷铜佛造像,一尊价格动辄百万甚至数千万元,占据了高端市场。

明清两代,出于民间供奉和安抚、笼络西藏的政治需要,朝廷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

藏传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金铜佛像制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乐、宣德时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两朝。

明代以前的金铜佛像体量都很小,20厘米高者就算了不起了,可是到了明代,佛像都做得很大,二三十厘米高的已不鲜见。

明代铸造铜佛像非常兴盛。

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

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这一时期的佛造像多头大身长,体态丰臃,传世品较多。

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世俗化的味道更加浓厚。

从造型佩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

服饰贴体而轻柔,衣纹和衣饰的刻画运用写实手法,视觉效果非常逼真。

清代铜佛像康熙和乾隆也有明显区别,康熙时代佛像面相丰圆适中较为优美,五官写实,双眼是写实性的,上眼脸呈弧形,略有上扬的感觉,早起莲瓣满布台座一周,时代愈后,台座背面莲瓣越简略,变成一块如意云头开光,佛像颜色偏暖,菩萨像有两条飘带从双肩优美的向两侧甩出,衣饰有刻花。

乾隆时代佛像面相饱满,五官刻化程式化,鼻子较生硬,眼睛不是写实的,上眼脸向下垂,弯度很大,呈俯视状。

台座背后莲瓣省略不做,素瓣莲座最下像一律制成圆隆行,佛像颜色偏黄,偏冷,飘带一般比较直,衣饰一般不刻花。

辨别铜佛像主要看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一、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的造像,就有着一定的差别。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

明清佛像怎么识别鉴定艺术收藏投资动态 2017-10-12鎏金佛像泛指一切以金属为质地的佛教造像,材质可以是纯金、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等,但一般特别指鎏金的铜佛像。

金色是鎏金佛像为彰显光耀灿烂的神性所不可或缺的,因过于珍贵,鲜有纯金佛像,绝大多数以汞镀金在铜佛表面贴金佛像收藏市场处于成熟拣选期“所谓的成熟拣选期是由于很多收藏家的佛像藏品门类日趋完善,而那些不经常在市场上出现的稀有品种,就成为他们的重点拣选对象,自然越炒越高。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佛像价格始终高高在上。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鎏金佛像的拍卖价格越来越高,很多收藏家把目光投射到了鎏金佛像的市场上,利润价值的提高必然会促使伪造品的出现,那么怎样在市场中选择鎏金佛像呢?这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识别。

(1)从干支纪年方面去识别。

例如北魏普泰年号前后仅一年,若出现普泰三年的刻款,此款就颇可怀疑。

但造像上年款,干支纪年不对又往往是极普遍的现象,因中国地域广大,穷乡僻壤文化水准低下,改朝换代,民间还不知道,继续用前朝天子年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还要具体分析。

(2)用后来史书所称朝代署款。

这种错误极为显见,完全是作伪者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所致。

东魏、西魏为北齐、北周所代,是历史事实,但当时的执政者是以正统的受命于天的天子自居的,自称只能是大周,其亡后,史家称其为北周。

当时人作器物,怎么能用后来史家所称其所在时代?(3)用庙号署款。

如有一尊铁观音像,背后竟铸有“大宋真宗年制”。

真宗是北宋赵恒死后所尊的庙号,怎么能用庙号来署款呢?前任皇帝死后,尽管新皇帝已执政,但仍然继续使用原来年号,直到来年的大年初一,改用新年号,不可能出现用庙号来代替年号的现象。

这种显而易见的谬误,稍有历史常识即可识破。

(4)通过款识内容上出现的佛教知识判断。

例如有一尊唐代铜十一面观音立像,外形上看还说得过去,造像上是唐代常见的观音像,头部共有三层,为十一面环绕。

十一面观音是唐代六百年底到七百年初密教流行才开始出现的观音形象。

鎏金铜佛像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几点

鎏金铜佛像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几点

鎏金铜佛像鉴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几点金的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也不易被溶化,仅与氰化物和王水反应,因而纯金的金器一般无需保护,只需注意避免挤压、碰撞。

金器的保护通常指的是金的合金,如在金中掺银、铜、铁等,鎏金的金器腐蚀则主要来自胎基的金属。

不同的合金,保护措施不同。

掺铜的鎏金佛像易出现绿色的薄锈,可用酸类或氨水除锈。

掺铁的鎏金佛像易出现红锈,可用盐酸去锈。

有些时候,鎏金佛像表面会残留有石灰质锈壳,可用1%的稀硝酸溶液局部擦拭除净;表面的有机类污垢,可用2%的NaOH溶液浸泡几分钟除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表面的灰尘,由于纯金很软,尽量要避免反复擦拭,最好是用软毛刷或者软羚皮拂拭。

遇到难以去除干净的,可用乙醚、苯、中性肥皂沫或者10%氨水来清洗,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烘干。

明代永乐至宣德的32年间(1403—1435),鎏金佛像造型之精美,工艺之高超,纹饰之秀丽,均达到历代的最高水平。

因而明代的鎏金佛像,也成为财富殷实的藏家们追捧的对象。

中国人大都有佛、道、儒情节,相信因果轮回人心向善,而佛教的受众面尤其宽,很多收藏佛像的人,首先是想借此研究佛家的历史和思想。

不过更多人收藏佛像还是从其艺术性考虑的,中国传统艺术有建筑、绘画、雕塑三个门类。

佛像无疑支撑着中国的整个雕塑体系。

佛像,尤其是汉地佛像,每个神态都不一样,光是面貌就反映了那个时代,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一种审美。

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一个原则。

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

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指显宗佛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佛教。

正因为有在佛教修习上的差别,显宗与密宗的造像形象也有不小的分别。

古代鎏金铜佛像,大都局部有锈,在实验室里用硫酸或盐酸对锈进行溶解后,根据能否分解出铜离子或杂质离子,可以断定是作锈还是自然锈。

老铜佛像咋鉴别新老 [佛像收藏鉴别的方法]

老铜佛像咋鉴别新老 [佛像收藏鉴别的方法]

老铜佛像咋鉴别新老 [佛像收藏鉴别的方法]佛像收藏多以铜佛像为主。

其实木质、泥质不易保管收藏。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鉴别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佛像收藏鉴别的方法1、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力、整体的风格等等,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差异很大。

清代三代、嘉、道时期的造像,体态面相就不同。

2、通过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仔细观察和对照,来正确地为一件佛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3、细部刻画和佛座的装饰风格,比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

4、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

不同的时期铜质不同。

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手感沉,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年代久的佛像,手感也较轻。

这和古钱币收藏有共同点。

藏传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5、要注意铭文和题记。

铭文与题记是佛像本身提供给我们的最精确一种文字鉴定方法。

佛像的收藏注意事项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收藏”这个概念,它其实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二是“藏”。

“收”是过程,“藏”是收藏家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要完成收藏的目标,“收”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收真收假,收好收坏,收藏范围与方向等都要在这个过程中计划好、判断好;而要保证这个过程的质量,最终则取决于收藏者的鉴赏能力。

因此,可以说鉴赏能力是收藏的重要基础。

收藏佛像是这样,收藏其他类文物亦是如是。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鉴赏佛像的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熟悉佛像的名称、来历、宗教内涵与功用、历史影响、形象特征及其变化;二是熟悉佛像的时代与地域风格特征,以及不同材质佛像在不同时代和地域工艺特征;三是多看历代佛像实物及图册,多看佛像仿伪作品,培养辨别真假佛像的能力。

鉴定清代金铜佛造像的特点

鉴定清代金铜佛造像的特点

鉴定清代金铜佛造像的特点清代金铜佛造像的特点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从1644年到1912年。

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较大的恢复和发展。

在清代,金铜佛造像成为了佛教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清代金铜佛造像的特点:
1. 继承宋元时期的风格:清代金铜佛造像在风格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的特点,注重表现佛像的肌理和轮廓,形象庄重而端庄。

同时,清代金铜佛造像也表现出了更具装饰性的特点,注重佛像的细节雕刻和金铜材质的光泽感。

2. 细腻的雕刻工艺:清代金铜佛造像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工匠们通过细腻的雕刻表现佛像的面部表情、手势和服饰等细节。

佛像的眼睛通常被雕刻成细小而锐利的形状,给人以灵动和神秘的感觉。

3. 形象多样化:清代金铜佛造像的形象多样化,既有善男信女形态的菩萨像,也有忿怒形态的护法神像。

佛像的形象栩栩如生,根据不同的佛教教派和信仰,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神态。

4. 装饰繁复:清代金铜佛造像注重装饰,常常镶嵌宝石和珠子,用金银丝线勾勒出佛像的装饰纹样,增加了佛像的华丽感。

佛像的身上常常镶嵌有寺庙所供奉的贵重宝石,如珍珠、翡翠等。

总结起来,清代金铜佛造像在风格、雕刻工艺、形象和装饰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

这些佛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明清金铜佛像时代特征及鉴识要领

明清金铜佛像时代特征及鉴识要领

明清金铜佛像时代特征及鉴识要领十七世纪白勇保护法佛像近年来,金铜佛像在拍卖市场可谓大放异彩,受到了各路藏家的极力追捧,成交价格也屡创新高,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一场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竟以1.2359亿港元成功拍出,创下中国佛像艺术品迄今为止世界拍卖最高纪录。

由此可见,金铜佛造像有着广阔的投资前景和升值空间.金铜佛像市场火了,随之而来的赝品也应运而生。

目前最常见的一些粗制滥造的新佛像,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古玩集市,售价也很低廉,藏家一般很容易辨识。

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金铜佛像,这些佛像制作也很精致,有些表面还刻意进行作旧处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藏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如何识别金铜佛像的真伪,我省著名文物专家王长启认为必须从造型、时代和工艺三方面来进行鉴别。

像基本的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严格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本文重点以目前市场经常能见到的明清佛像为例加以介绍.明清金铜佛像主要有以下时代特征:明代佛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 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

宝冠叶片作镂空状,正中叶片呈弯月形,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

衣服边缘刻细碎的花纹,莲座边缘有连珠纹一周,莲瓣圆润,底沿外卷,金水成色足,黄中泛红为明代标准色。

腿部装饰略呈椭圆形群褶,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清代佛像脸型方圆丰润,丰颐宽额,五官精致,双目传神。

身体比例协调,造型优美。

多着汉式衣服,衣纹呈放射状,衣褶曲折生动,帔帛较为宽大。

胸前所饰的璎珞、串珠雕刻得极为精美细腻。

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度母眼线为一波三折式,间距较宽,冠叶呈平板状,不镂空.佛像作伪手段五花八门一般而言,明清金铜佛像作伪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按真品仿造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以真品翻模制作。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

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特点和一般鉴定方法本帖最后由风月四季于 2016-8-28 11:25 编辑任何一门收藏都不容易,个中艰辛冷暖自知,收藏佛像亦是如此,尤其现代作伪技术日新月异,令人防不胜防,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从而尽量少走弯路,本贴仅就明清漆金铜佛造像的收藏发表一些拙见,还望各位藏友批评指正。

1 说到漆金就不得不说说泥金,那么何为泥金呢?简单来说将金箔碾成粉状调入生漆,即为泥金。

生漆又名大漆、真漆,公认的漆中之王。

具有白如雪、红似血、黑似铁的天然特性。

初割的漆液呈乳白色,遇空气为红色,最后结成黑色漆膜。

耐磨、耐蚀、愈陈愈亮,因此生漆工艺品虽经千百年岁月洗礼仍不失光华。

2 什么是漆金铜佛像?将调制好的泥金涂到铜佛胎体上,即为漆金。

工艺大致如下:先以生漆打底,干透后再施以泥金。

所以,一般来说老的漆金铜佛像至少有三层氧化层。

一:铜体氧化层:佛像在流传过程中,尤其经常擦拭的某些部位,上面的泥金或者生漆层被逐渐抹去,露出铜体本身。

再经过数百年氧化,形成两种比较稳定的状态:红斑,绿锈。

二:生漆氧化层:生漆在长期氧化后会结成黑色的漆膜。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明清漆金佛像粗看底色均为黑色,就是这个原因。

它也有两种状态:(1)泥金脱落后露出的生漆层;(2)原本就没有涂过泥金的生漆层。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时间越久远,颜色越黑亮{即使蒙尘,稍加把玩摩挲后也会如此}。

另外它还有一种状态,就是呈铁锈色,其形成机制不明,但是在一些传世品上能够看到。

三:泥金氧化层:泥金虽然较易脱落,但一样会有氧化层,呈现状态一般是斑驳状。

在很多传世漆金铜佛上,还出现一些未经长期氧化的铜体,它们最容易体现在经常发生磨蹭的地方,看着很像新铜,收藏者往往为此忐忑不安,其实这是生漆氧化层在经过数百年以后,对铜体的附着力下降,再加上供奉者以及后世的经常擦拭,使得生漆氧化层脱落,而铜体本身氧化的时间又不够长,还没有来得及形成红斑绿锈,但细看多少也会产生包浆,这和泥金脱落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金铜佛像鉴定方法

金铜佛像鉴定方法

金铜佛像鉴定鉴定的最初基本功和最起码的鉴定要素就是读书。

中国古代金铜佛像包括古代史、佛教史、雕塑艺术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越深越丰富,鉴定入门就越容易。

老古董商鉴别铜佛像,没有科学仪器测定,仅凭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舔,即通过感官之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感受,加以判断、推理,辨别其年代与真伪。

尽管现代社会科学发达,鉴定文物还是靠人的器官感受和大脑长期的经验积累及知识储存。

因此这种老而落后的方法,倒亦有不少可取之处。

鉴别金铜佛造像的真伪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看材质。

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它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辽代佛像造型)其次是看造型。

每个时期的金铜佛像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和风格特征,我们可以经过多接触实物,细心观察实物,或者参考有关佛像图册和考古资科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说来,伪器有全新铸造成像和拼凑嫁接改造两种。

全新铸造者基本有依照物,尽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甚至十分接近,但总不免有破绽。

比如笔者曾过手一铜像,一眼看去绝无毛病,造像特征、雕刻风格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宋初的菩萨铜像。

铜像为半跏坐式,一足踏下座,由于这类菩萨像是像与座分铸,可装合、脱卸,因此座与菩萨像之足底是一个嵌合的接触点,座上是一榫头,足底则凹入一小块,似有半厘米深。

而伪品菩萨像缺座,由于造形与其他真品完全一致,亦作半跏坐式,因此理当有莲座相配,而且应在足底部找到与座接触的凹块;但此像不见,只是在足底浅划上一个四方形痕迹,可能是作伪者见到的真品无莲座,见足底有一凹入部分,不知何意,随意模仿一下,故留下了一个并不显眼的作伪漏洞。

另一种是拼合、改造的佛像。

这种造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两件佛像都是残器,如甲物主尊部分在,失背光、佛床等,而乙物仅存背光、佛床,于是作伪者合二为一,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佛像拼成一件完整器物,甚至出现缺乏常识地将唐代佛床、背光拼合在北魂佛像上的笑话。

收藏明清金铜佛造像的最基本的四个鉴定方法总结

收藏明清金铜佛造像的最基本的四个鉴定方法总结

收藏明清金铜佛造像的最基本的四个鉴定方法总结
金铜佛造像的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每个朝代的金铜佛造像都有各自时期鲜明的特点,凭借那些特征有很多一眼就能看出金铜佛造像所处的年代。

清朝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文化基本上都是照搬的明朝,他们的佛造像艺术也有了很多相似之处。

不是专家的话,有时候很难分辨明清金铜佛造像的区别在哪里。

对于现在普通的明清金铜佛造像的收藏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下面关于明、清汉传佛教金铜佛造像在造型和做工上的特点的四个鉴定方法,来加以区分。

一是,明代鎏金铜佛像很少,当然但凡鎏金,那佛像均有“金水厚重,色显红色”的特点。

而清代铜佛像大多数都鎏金了,其镀金佛像具有“金水薄淡,色显黄色”的特点。

二是,看明、清金铜佛像的底座,虽然在造型上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在底部有细微的不同:佛座底部周围微圆,没有锉痕者是明代作品;佛座底部周围平坦而且有明显的锉痕者是清代的。

三是,很简单用打胎法制成的铜佛像,都是清代出品,拿起来用手掂量一下,手头特轻的往往就是清代铜佛像。

四是,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在金铜佛造像的脸部下颌处一般会有一道肉褶,脖颈上也有一道至四道肉褶,假如那些肉褶越多,说明铜造像的年代也越近。

湖南省博物馆藏明代鎏金铜造像鉴赏

湖南省博物馆藏明代鎏金铜造像鉴赏

湖南省博物馆藏明代鎏金铜造像鉴赏作者:袁鑫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7期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有大批精美铜佛像,其做工精致,造型优美,时代上以明清为主。

它们是了解湖南地区佛教信仰传播与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宗教、艺术和历史价值。

本文选取部分精美明代鎏金铜造像加以介绍,兼谈金铜佛像的收藏与鉴定。

1.明代鎏金释迦牟尼说法铜像,通高27厘米,表现佛祖45岁正式说法传教的形象。

这种造像单独出现即可定名为释迦说法像,如分置于成道像两侧同时供养,则是代表三世佛中的迦叶佛和弥勒佛。

此尊铜像面容沉静,神态安逸。

顶饰螺发,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莲座上,造型庄重优雅,线条简洁流畅(见图1)。

2.明鎏金观音铜像,为四层十一面二十四臂。

通高53.8厘米。

面容慈祥,挂璎珞,立于束腰仰覆莲台上,主臂双手合十,主臂下双臂结法界定印,其余二十只略小的手臂排列于身后左右两侧,结不同的手印,或持法器(见图2)。

3.明鎏金骑犼观音铜像,通高34.5厘米。

观音呈男相,面庞呈长圆形,细眉,垂目,高鼻,樱桃嘴。

头戴宝冠,冠中央有佛像,耳部饰云纹宝缯,颈部有蚕节纹,天衣内胸前有佩饰、璎珞,下着裙,端坐仰莲形成的莲花座上。

施说法印,双腿饰有足钏。

身下坐骑为金毛犼,立于椭圆双层台上。

犼,俗称为望天吼,像犬,凶猛异常,吃人,常与龙争斗的神兽。

犼云纹耳,颈挂饰铃,背负莲花座,额头前的两条盘缠的带状螺发,下垂坐鞍,云形尾,四足饰有云形扉棱(见图3)。

4.明文殊菩萨铜像,通高34.5厘米。

此尊铜像面相慈悲柔和,头戴五叶宝冠,上有顶严和髻珠,冠正中有化佛。

两侧系扇形结,垂下的部分翻卷向上呈S形。

束高髻,圆形耳铛垂肩。

宝缯垂肩,胸前的项饰与璎珞繁杂华丽,帔帛缠绕,末端搭于莲台两侧。

下着长裙,露出裙褶和腰带结。

左手施说法印,右手施触地印,莲茎沿手臂两侧向上伸展。

结半跏趺坐,左腿横盘,右脚垂放在一枝莲花之上。

莲台为仰覆莲组成,上下各有连珠纹一圈。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

铜佛像真假的鉴定方法铜佛像,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崇拜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佛教信仰中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铜佛像象征着佛教的至高无上的信仰与敬畏,其造像工艺也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然而,由于铜佛像的制作、加工过程繁琐而又复杂,加之铜材料的市场价格较高,使得铜佛像的制作与出现了一些不良商家将劣质产品冒充真品的情况,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因此,铜佛像真假一直是广大佛教信徒和广大市民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铜佛像真假鉴定的方法,以帮助大家分辨铜佛像真伪。

一、看铜佛像的尺寸与外观造型铜佛像的尺寸与造型除了可以直接展现铜佛像制作技艺与水平外,也是鉴别铜佛像真假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般情况下,真正的铜佛像制作高超、精细,刻画有心意和含义,形神兼备,不同尺寸的佛像各有特点,显得缜密而自然,而且还有良好的比例和协调。

假冒的铜佛像则往往造型不专业,缺乏生动感,甚至可能一些零件安装得不够稳固,大小不合理手感不佳等,较为粗糙。

二、留意铜佛像的质地与重量铜佛像的质地和重量也是铜佛像真假鉴别的重要手段。

真正的铜佛像大都制作用上等材料,铜质量利用率高,常常重量相对较重。

而假冒铜佛像由于材料质量差,工艺粗糙等问题,明显不及真品,质地不均匀,颜色不自然,重量也不足以达到正常要求。

三、观察铜佛像的表面纹路铜佛像的表面纹路是鉴别铜佛像真假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铜佛像,表面起伏不大,铜的肌理清晰,纹路深浅合理,铜色由淡到浓,渐变清晰。

而假冒的铜佛像则表面颜色单调,肌理不清,纹路不自然,迹象明显地不如人意。

四、铜质量的密度与声音铜的密度、硬度决定了铜质量的大小和重量。

我们可以采用掂量铜佛像的重量来鉴别真假,一般真品的铜佛像相对较重;而假品则相对轻便,质量明显不足。

另外,用手轻敲铜佛像,如果能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么说明这枚铜佛像的质量很好,是真品。

五、考虑铜佛像的来源与品牌铜佛像的来源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最好选择制作工艺非常高超、名气很好的清一色店铺购买,以保证购买的铜佛像正品。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鉴定技巧
关于大明永乐年施铜佛像的鉴定技巧,以下是一些建议:
1.观察外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佛像面部表情端庄慈祥,衣纹流畅,肌肉线条饱满。

需要注意的是,年代久远的铜佛像表面会有氧化层,表面呈现出一种古朴的质感。

2.检查佛像底座: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底座往往有款识,如“大明永乐年制”等字样。

款识字体规整,字迹清晰。

此外,底座上的图案、纹饰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观察佛像细节:仔细观察佛像的衣纹、发丝、耳环等细节,永乐年间的铜佛像工艺精细,细节处理得当。

4.重量和质感:永乐年间的铜佛像材质较好,铜质纯度高,因此具有较重的重量感。

同时,上手触摸时,可以感受到铜佛像的质感。

5.了解历史背景:了解永乐年间的历史背景,对铜佛像的风格、工艺等特点有深入了解,有助于判断铜佛像的真伪。

6.寻求专业鉴定:如果对铜佛像的鉴定存在疑虑,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

鎏金佛像鉴定要领1:明清时期铜佛像极少有明显的铸造沙眼,但是新佛像会出现很多明显的沙眼,这种沙眼结构呈现出较深的小口,内部孔洞大的现像。

这是由于现代铸造技术,和铜质材料造成的工艺技术缺陷。

虽然老旧佛像偶有沙眼但都进行过工艺处理,有修饰的工艺痕迹,而且沙眼的结构与新品不同。

这是新与老的一条对比证据。

2:凡是老旧佛像的眼、眉、鼻、嘴,以及精细纹饰线条,在铸造完成以后均进行刮铲修磨,有些仍然有明显的手工刮研的工艺痕迹。

虽然新品成形后也釆用刮刀,扁铲进行修佈,但是从刮铲修饰痕迹上看,处理的非常粗糙。

不但偷工,而且有现代工艺处理的工艺痕迹,这便是新老真伪的一条证据。

3:老旧佛像比较容易触摸的突出部位,例如鼻头、帽饰、手指、肩膀、莲花座等,由于经过几百年的养护擦拭,会造成鎏金层越来越薄,从而曝露出铜底的现象。

而新品也伪造这种长期擦拭磨损的特征。

但有些触摸不到的,例如眉下、眼带下、鼻沟等,一些触摸不到的部位,也伪造出鎏金层被磨损的现象。

有的新品还会出现片状的脱层,这些都是新品伪造的有力证据。

4:有的新品佛像的胳膊、手指、脚指的骨胳肌肉部位,出現造型结构和比例失调的状况。

这是由于伪造者缺乏基本的绘画和雕塑,基本功造成的结果。

老旧佛像没有这种现象。

5:老旧佛像莲花座底边,会出现刮铲的修磨工艺痕迹,有的进行过精细的修磨,使底边没有明显修磨的痕迹。

而且长期放置供奉,底边会出现老化氧化的特征。

但是新品的底边部位会出现沙轮机或锉刀快速磨削的特征,这是新老不同的证据。

除了以上新老佛像常见的区别证据之外,新老还包括头饰的朱砂涂层;佛像后脑发絲的线条工艺;佛像纹饰;服饰铸造棱角部位的清晰度等等,有很多部位新与老都存在着证据。

但是一直以来,传统的鉴定新老真伪,只评借经验和感觉,这种鉴定理念,既使把新老佛像放在一起,经过对比结论是正确的,对真伪的解读也只局限于。

真的看上去舒服,赝品看上去别扭,却无力解释真在哪里,假又假在何处。

而客观科学的鉴定是要掌握真品的材料、工艺、造型、结构、氧化等,全方位的进行真伪的举证,要用真的标准和证据,揭露赝品的伪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金铜佛像成投资主体鉴定要看六点
2014-06-09 08:59:35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有0人参与
经过4天的激烈拍卖,中国嘉德2014春季拍卖会近期以22.2亿元的成交额圆满落槌。

值得注意的是,“般若妙景—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取得了91%的总成交率,成绩斐然。

其中,“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四臂观音”以1092.5万元成交,创造了这场拍卖的最高价;此外,一尊“15世纪铜鎏金大威德金刚”也拍出了414万元的高价。

相比其它收藏品类,佛像的市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回看一路走势,佛像的收藏和研究兴于海外市场,2000年以后,国内佛像收藏市场才开始有发展的苗头,但一直不温不火;2006年,佛像的价格开始上涨,到2009年逐渐趋于稳定;2010年开始,佛像价格再次上升,并一直保持稳定上涨至今。

业内专家表示,佛像涉及的收藏知识广泛,存在鉴定难、门槛高等情况,同时,价格体系也尚未完全成熟,不过,开始活跃起来的市场现状也正给了收藏者介入的机会。

行情
市场渐活跃前景看好
佛像制作最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慢慢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铜佛坐像。

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清金佛造像“明永乐铸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国单体佛造像成交的价格纪录。

据悉,虽然近段时间以来,佛像的市场行情整体趋热,但一直没有经历大的爆发性行情,即便是有所涨跌,幅度也控制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

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古玩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光禄告诉记者,收藏佛像的人数目前并不多,这跟这类收藏鉴定难、门槛高有关,涉及到比较丰富的知识。

他表示,首先佛像并不是年代越久远价值越高,判断价值还需看其工艺、铸造技术等。

目前,市场上以明清时代的金铜佛造像最为受欢迎。

据了解,明清两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明清金铜佛像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艺术形式,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无论是工艺,还是材质,都十分讲究,也最具有观赏性。

资料显示,明代时期金铜造像迅速发展,形成了永乐、宣德年间最高造像水平的“永宣金铜造像”,此时的造像面相饱满、造型优美,艺术水平极高;到了清代,造像则继承了明代的风气,做工精细,是藏传金铜造像的高峰期。

罗光禄表示,由于明清佛像的工艺精湛,加之存世量较少,所以长期以来,在佛像收藏市场上,这两个朝代的佛像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现在,这些造像不仅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一种信仰的存在,更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逐渐受到中外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他认为,明清金铜佛像或将成为中国古代佛像投资市场的主体,市场行情一路看好,升值空间较大,特别是高质量的佛像,更是值得收藏投资。

价值
艺术价值远胜投资价值
罗光禄表示,比起投资价值,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

据央视《鉴宝》栏目报道,佛像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

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而纵观近几年的佛像拍卖专场,比较常见的除汉传佛像之外,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

据了解,明清伊始,藏传佛教在内地开始大行其道,连带着藏传佛造像也开始流行中原。

出自这个时代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相比而言,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

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

鉴定可从六方面入手
收藏贴士
罗光禄强调,佛教进入中国两千年了,佛像工艺自发展至今也有一段绵长岁月,各时代、各地域形成造像均有不同风格。

对于新入门的藏家,不能以大小、年代来判断佛像的价格,而要从铸造工艺、款式、时代背景等多方面的细节进行判断。

业内普遍认同的鉴定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和坐姿,三看标识和坐骑,四看细部和装饰,五看材料和质地,六看铭文和题记。

其中,材料与质地是佛像鉴定中最为直观的一点。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红铜,不同时期所采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比如清代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特别好,上手有特别沉重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则要轻许多。

再者,铭文与题记则是佛像本身提供给藏家的表层鉴定方法。

一般来说,佛像上的题记从佛像一出现就有了。

例如,明代有“大明永乐年施”和“大明宣德年施”款,清代则为“大清乾隆年制”款,这两个朝代只有这3个款识较多,其他年号一般不刻款。

此外,佛像的面相和体型、标识和坐骑、手印和坐姿、细部和装饰则能从细节来辅助藏家做出鉴定,不同年代的佛像均有其特色在内,一般经过对比判断,就能为佛像定名,对其价值作出判断。

收藏须警惕赝品
近几年来,由于佛像市场的兴起,市面上不免开始出现赝品。

业内专家指出,对于越发高超的作伪手段,藏家需要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才能看出其中的破绽。

那么,收藏佛像如何辨别真伪?
罗光禄介绍,首先要看佛像所呈现出来的色泽。

年代越久远的佛像色泽越陈旧。

佛像由于人们长期供奉,其颜色的光洁度必受影响,即使如鎏金的铜佛像,外表虽然金光闪闪,但整体的颜色仍透着暗淡,而新的鎏金铜佛像虽然经过作旧处理,但缺乏历经岁月的自然感,其颜色在光线的反射下,折射回来的光线较刺眼。

其次是工艺的对比。

古时候佛像的制作受当时生产工艺的限制,每件作品的细节部分都经过较为细致的雕塑技法处理,而现代的仿制品或多或少会吸收一些现代的生产工艺,因而在手工艺的处理上,仿制品远不如年代稍久远一点的佛像,多带有铜铸佛像上机制打磨的极有韵律的加工痕迹,尤其是佛像的底座,几乎都能找到加工痕迹。

罗光禄告诉记者,佛像收藏门槛较高,年代稍微久远一点的精品动辄上万甚至数十万,其收藏鉴赏需要丰富充足的佛学知识和判断能力。

他表示,新入行的藏家可以在对佛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尝试去接触精品类佛像,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有助于藏家逐步了解佛像文化知识,排除认识层面的误区。

他还建议,对于刚入门佛像收藏的新手来说,可以挑选一些近现代的佛像工艺品。

“近现代的佛像价格普遍比较低,一般几千块钱就能买到,工艺方面虽然不能和明清的精品相提并论,但也不乏有好的作品出现。

”他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