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出血:可分为即刻或早期出血和迟发出血。 即刻及早期出血原因有:未通电即勒断造成机械
性切割;电流功率选择过小,凝固不足;电流类型 选择不当;粗蒂和无蒂息肉中心有较粗血管,中心 血管未凝固;圈套位置不佳时就收紧,重新松开套 圈时黏膜被机械切割。
迟发出血的原因有:电凝时间过长,创面溃疡 过大过深;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 在焦痂脱落时血管内血栓形成不全,易引起出血; 术后活动过度,饮食不当,致使焦痂脱落过早,引 起创面损伤而出血。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是一种胃肠黏膜退行性改变。主要由于胃肠黏膜表面上皮细 胞过度成熟,细胞脱落障碍或更新时间延长,而使细胞数量 增加,隆出黏膜表面所致。患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高峰 年龄为50一59岁,增生性息肉占大肠息肉的23.7%。 分布:以远端大肠多见。 形态:粘膜表面的小滴状隆起, 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 亦常见。
分型
❖ 根据形态学分类 根据息肉在内镜下的形态,目前大多采用日 本山田分类法将胃肠息肉分为四型:
❖ 山田Ⅰ型: 息肉基底广、平滑, 与周围粘膜界限不 清楚。
分型
❖ 根据形态学分类 ❖ 山田Ⅱ型:
隆起与基底呈直角,界限较明显,但无蒂。 ❖ 山田Ⅲ型:
基底较顶部缩小, 与周围粘膜界 限明显,有亚蒂。
❖ 2周内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和增加腹压的因素, 防止因大便硬结或腹压过高而导致焦痂脱落过早引起出血。
❖ 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应给适当的降压药,以防术后出血;术后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创面感染引起溃疡出血。
❖ 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腹胀、腹痛、大便的性 质、颜色及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错构瘤性息肉:
2、Peutz—Jeghers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 全胃肠道均可发生息肉,以空肠最常见。 形态:息肉大小差异明显, 多为有蒂或亚蒂且蒂较粗, 蒂内有肌肉成分,因此蒂 可竖起。息肉表面不光滑, 有许多小叶状突起,小叶 间有深凹的裂沟,质地中 等偏软,色泽与周围粘膜 相同。
层),也适用于内镜下摘除治疗。但对切除 的肿瘤,应做全瘤的病理学检查。
消化道息肉切除的禁忌症
❖ 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 疗者。
❖ 尚未纠正的凝血障碍患者。 ❖ 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
底>1.5cm者。 ❖ 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 ❖ 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入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 ❖ 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列为相对禁忌(愈
分型
❖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个与单发。 ❖ 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 、
扁平息肉 。 ❖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
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 直肠)息肉等,其中以胃和大肠息肉最为常见。 ❖ 根据息肉大小: 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 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腺瘤性息肉:
3、混合性腺瘤(又称管状绒毛腺瘤): 占腺瘤的 10%。 形态:以上两种的中 间型,中等大小,多 为厚柄的蒂,表面部 分呈绒毛或结节状, 质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大小
不一的息肉,严重者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 生息肉,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 ❖ 息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不等,常密集排列, 有时成串、成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疗,不可避免地出现 癌变。
肿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
管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 混合性腺瘤
恶变机会不高 很高的恶变倾向
经内镜切除是胃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 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 ● 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 定期随访 ● 可发现息肉复发 ● 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癌变
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适应证
❖ 各种有蒂的息肉和腺瘤。 ❖ 直径小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 ❖ 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分布散在,数目较少。 ❖ 对于消化道早期癌(指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
合能力差)。 ❖ 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
❖ 器械准备:胃肠镜检查的基础上另备:一次性内镜 用注射针、一次性电圈套器、息肉回收器、透明帽、 尼龙套、尼龙套释放器、 ERBE氩气刀治疗仪、钛 夹数个、钛夹推送器等。
❖ 病人准备:术前检查出凝血四项及心电图和镜前四 项;胃息肉切除的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检查的术前 准备,患者需禁食禁饮8-10小时;肠道息肉切除的 患者需在术前一天进食清淡半流,口服泻剂清洁肠 道,如硫酸镁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加用结 肠水疗,禁服甘露醇。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腺瘤性息肉:
2、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 占腺瘤的10%。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 高,达40%以上。 形态:多无蒂或亚蒂,体积大,一般大于 2—3cm,呈 绒球状、菜花状,表面有细 长绒毛或结节状突 起, 颜色 苍白发黄,质软而脆,易出 血,常伴糜烂,表面常附有 大量粘液。
胃息肉治疗后钛夹止血
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穿孔 常由于电流强度过大,通电时间过长,视野不佳或内 镜及圈套器位置不恰当,即强行切除息肉或因圈套器 破损,机械损伤胃肠壁所致。 小穿孔可通过禁食、 胃肠减压、静脉输液并给予抗生素治疗。内科治疗无 效或大的穿孔,应立即转外科手术治疗。
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炎症性息肉:
发生与胃肠黏膜慢性炎症反复发作有关,可见于炎 症性肠病、慢性菌痢、肠结核等疾病。大肠癌手术 后吻合口缝线异物反应也可引起息肉。主要发生在 中青年,发生率在13.2%一28.9%。 形态:常为多发性, 多数较小,一般无 蒂,直径常在lcm 以下,有时呈桥状。
分型
❖ 遵医嘱定期来医院复查,如出现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应立 即就诊。
术后随诊的必要性
❖ 肿瘤性息肉属于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 已发生肿瘤性息肉病变的病人,切除后再生肿瘤状 息肉的几率较高。
❖ 一次检查不一定能完全排除多发病变。
❖ 多发病变切除后又新生者占65.9%,单发病灶再生 者28.2%。
❖ 单发性息肉摘除后1年随诊检查1次,阴性者术后3 年再随诊1次,再阴性者5年随诊1次即可。多发性 息肉开始6个月随访检查1次,以后1年、2年、3年、 5年随访1次。
胃肠道腺瘤性息肉容易癌变,被认为是胃肠道癌前病变
❖ 胃肠道腺瘤性息肉癌变与否,与许多因素相关 ● 息肉越大, 癌变率越高 ● 息肉数目越多,癌变率越高 ● 息肉的病理类型中腺瘤绒毛成分越多,癌变率越高 ● 带蒂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较低,而广基腺瘤样息肉
癌变率较高 ● 直肠息肉癌变率较高
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
❖ 休息 术后1--2周避免剧烈活动,较大息肉术后应卧 床休息6-12小时。
❖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腹胀、腹 痛、呕吐物及大便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 通知医生处理。
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 术后3 d内进软而少渣饮食,2周内忌粗纤维、生硬、辛辣等 刺激性食物。
❖ 较多、较大息肉卧床休息3~4 d,然后再在室内活动2~3 d, 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迟发性出血。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2、0.5cm<直径<2.0 cm的无蒂息肉或较 小的消化道早期Ca: 可先以注射针行病 变部位粘膜下注射 甘油果糖,而后以 圈套器圈套切除息 肉。
EMR手术过程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3、有蒂息肉:对于蒂较细者,可直接以圈套器 圈套切除;对于蒂较粗者,因蒂中央可有较 大的滋养血管,故宜先以尼龙套圈或是钛夹 结扎蒂根部,再以圈套器圈套切除息肉。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4、直径>2cm的无蒂息肉或较大的消化道Ca: 最好采取粘膜剥离术(ESD)
E S D
术中护理配合
❖ 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 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 机械切割导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 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 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谢 谢!
氩离子凝固术:
(APC)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凝固方法, 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传导至靶组织,使该组 织产生凝固效应,从而起到破坏病变组织和 止血的作用。内镜下APC最大的优点是凝固 深度的自限性,一般不超过3mm,不会出现 穿孔 。
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的方法
1、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可采用(热)活 检钳直接钳取切除,也可以 APC导管切除。
灼伤 电切时,若电极或电切圈套器安放位置不当, 或圈套器附近有导电的粘液,或息肉较长倒 挂,均可引起电流分流灼伤附近正常黏膜组 织。电灼伤一般仅表现为浅表溃疡,偶可造 成贯穿性电灼伤甚至穿孔,应予以重视。
上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后护理:
❖ 饮食 息肉术后2小时可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无 渣半流质饮食, 2周内忌粗糙饮食。患者饮食以自我 感觉无不适,饮食内容以低渣、温和、易消化为原 则,少食多餐,并避免过甜、过咸、过浓饮食,如 进食后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症状,应暂停进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错构瘤性息肉:
1、幼年性息肉(又称潴留性息肉) 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多见于青少年,发生率约为6%一7 %,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见(90%以上),是儿童下消化 道出血的常见病因。 形态:90%生长于距肛门25cm 范围 以内,多数直径小于lcm, 也有大于5cm者,有蒂。 当息 肉多达10个以上时,称为幼年 息肉病。
消化道息肉的内镜 下治疗与护理
概述
❖ 定义:胃肠道息肉是指胃肠道黏膜突向内腔 形成局限性隆起的病变。
❖ 发病原因:主要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 它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高脂肪、高 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因素有关。
❖ 临床表现:很多息肉病的患者并无明显的临 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腹痛、呕吐、粘液 血便、肠梗阻等症状。
分型
❖ 根据形态学分类 ❖ 山田Ⅳ型:息肉底部明显狭小,形成蒂。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胃肠息肉病理组织学分类上通常分为四型:
❖ 1、腺瘤性息肉 ❖ 2、错构瘤性息肉 ❖ 3、增生性息肉 ❖ 4、炎症性息肉
分型
❖ 根据病理学分类 ❖ 腺瘤性息肉:
1、管状腺瘤: 最多见,占腺瘤的80%,多为有蒂息肉(85%)。 形态:多数为1—2cm 大小 ,有蒂,呈球 状或梨状,表面光 滑,可有浅裂沟和 分叶现象。色泽发 红或正常,质地软。
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 出血处理:出血可为轻度、中度或大出血。 ● 轻度出血仅见创面轻度渗血或缓慢溢出,可自行
停止。 ● 中度出血:上消化道息肉切除后可表现为呕血或
黑便;大肠息肉切除后可表现为排出鲜血便,应积 极行内镜下止血(喷洒止血药、钛夹、APC等), 多数经内科及内镜治疗可止血。 ● 大出血者可出现休克,内科及内镜治疗无效,应 紧急外科手术控制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