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及习俗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及古诗词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共有十二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节、上巳节和礼拜天。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悬挂灯笼、燃放烟花,忙碌的收拾家中杂物、摆设家中饰物,家家户户摆满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团聚,吃年夜饭、观赏烟花,这一切构成了春节的气氛。

元宵节又叫元夕节、元夜节、上元节,它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古时候传统的节日,它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当天,人们会悬挂彩灯、燃放烟花、家家户户烹调月饼、恭迎神佛,家家户户摆满美味佳肴,有的人会到附近的河流观看放灯笼,欢迎着新春的到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祭祖风俗的日子,它的传统习俗有祭祖、踏青、吃清明草以及放风筝等,清明节还有“哭墓”习俗,这是人们奔赴祭祖的去处。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端阳节,它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节日之一,其特色习俗有游龙舟、吃粽子、吃汤圆、挂菖蒲等,更有“文斗赛”、“吃枣赛”等游戏,使节日更添乐趣。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它起源于古老的神话,以“牛郎织女”为核心,历史很悠久,节日当天,人们会悬挂彩灯、放烟花,屋内外点灯迎神,家家户户烹调供馔,喜宴所有来宾,也有的地方有给女孩子们准备礼物的习俗。

中元节又叫鬼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先人的节日,它有“烧鬼”、“祭祖”等习俗,还有各地传统的抛红旗、拜鬼神、扭蛋、踩高跷等,节日当晚,家家户户悬挂彩灯、忙碌地准备供品,家家户户摆满美味佳肴,大家团圆品尝“鬼馔”,是一幅古老欢腾的景象。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节日,它的习俗有赏月、守岁、吃月饼、烧火、赏花灯等,人们会选择一天假期,全家人团圆一起烧火、吃月饼、品尝美食,祝福健康长寿,又能找个月圆聚欢庆,这是中秋这一天的浪漫温馨。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它是祭祖的节日,它有赏菊、饮酒祭祖、放飞灵魂火等传统习俗,它的起源源于古老传说,节日当天,去重阳山欣赏菊花,一路上人来人往,醒目的彩旗招牌,熙熙攘攘,庆祝气氛洋溢,整条街显得热闹非凡。

12集全 古诗词里的中国节令

12集全 古诗词里的中国节令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不乏描绘我国节令的诗词。

本文将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大我国传统节令入手,选取古诗词中有关这四大节令的精华内容,展现古人对于节令的感悟与赞美。

一、春节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是我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古人借春节赋予了深刻的意蕴,多首古诗词抒发了春节的独特魅力。

1.《元日》- 王安石新年恭殷信,丽藻华清辉。

千古为谁归,馀芳仅几枚。

这首诗以“元日”为题,表现了新年的氛围和寓意。

作者王安石以大气的笔触描绘出新年的盛况,体现出对春节的期盼和热情。

2.《春日》- 孟浩然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苹花溪上鲛人语,阳羡渠头越王亭。

这首诗以“春日”为题,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新气象。

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致,展现出对春天的赞美和期待。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是我国传统24节气之一,古诗词中对其描绘尤为丰富。

1.《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以“清明”为题,表现了清明时节的雨季气氛。

通过写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画面,反映出清明时节的悲凉和忧愁。

2.《清明日南园》- 赵嘏清明一过登高去,深竹薄云翠徧空。

谁共流觞阴气晏,独凭吟咏暮山中。

这首诗以“清明”为题,描述了诗人在清明时节登高寻幽的情景。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清明节的热爱和向往。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古诗词中也有诸多准赞端午的佳作。

1.《子夜吴歌·夏歌》- 曹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以“子夜吴歌”为题,表现了端午时节的壮丽和悲凉。

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对比,反映出端午时节的特殊意味。

2.《南园禅智长明》- 邵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以“南园禅智长明”为题,描绘了端午时节的自然景色。

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表现了端午时节的生机勃勃和独特魅力。

关于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古诗

关于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古诗

关于传统节日的风俗和古诗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日庆祝。

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以祈求家庭团圆、事业顺利。

描写元宵的古诗
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施闰章
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

列第侯王灯市里,九衢士女月明中。

玉萧唱遍江南曲,火树能焚塞北风。

惟有清光无远近,他乡故国此宵同。

李调元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和诗词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俗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及相关的诗词。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之夜,人们贴春联,放鞭炮,共贺新年的到来。

即使汨罗江冰封,路不通,也要回家,万里江山塞了路,暖暖春意融人心。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的结束,人们在这一天会观赏花灯,猜灯谜,并品尝元宵。

灯火辉煌洒城头,猜谜儿郎乐开口。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烧纸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人们赛龙舟,吃粽子,据说可以纪念屈原投江。

雄黄酒,豪放男儿到战场。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丰收和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国庆节:国庆节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观看烟花表演。

热情似火,欢乐不断。

7.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8.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9.除夕: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贴春联、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岁月如梭,老去悲欢离合。

10.元旦:元旦是西方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迎接新的一年。

钟声响起,欢乐无边。

11.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人们会祈求姻缘,并欣赏牵牛织女的神话故事。

鹊桥横渡,美人心动。

12.初一:初一是每个月的第一天,人们会贴门神、做新衣,迎接新的月份。

新月初挂,如意花开。

13.腊八节:腊八节是为了祈求祥瑞和丰收,人们会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浮云结绕层峦秀,寒鸦戏翔古村落。

14.重阳节:重阳节是祈求平安和长寿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

天高云淡,望中烟波浩渺。

15.中元节:中元节是传统的盂兰盆节,人们会为祖先和亡灵烧纸钱并祭祀。

孤烟洞庭秋水远,浩荡回天雁阵横。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 [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3、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及风俗古诗对联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及风俗古诗对联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及风俗古诗对联1. 春节,那可是咱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时间就在农历正月初一。

这时候,全家老小都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就像一群归巢的鸟儿。

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看这春联一贴,年味儿就更浓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和爷爷一起贴春联,爷爷总是小心翼翼地用面糊把春联贴得端端正正,还念叨着这是对新年的美好祈愿呢。

对联就像新年的使者,一贴上就宣告着新年的到来。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个节日可有趣啦。

大家都会吃元宵,白白胖胖的元宵在锅里翻滚着,就像一群调皮的小娃娃。

赏花灯也是传统习俗,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灯,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古人也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元宵的乐趣呢。

我和小伙伴们在元宵节的时候,会提着自己做的小花灯,走街串巷,互相比较谁的花灯更漂亮,那感觉就像在参加一场花灯大赛。

3. 清明节,在公历4月4日 - 6日之间。

这是个缅怀先人的节日,人们会去扫墓祭祖。

一路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海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真是写出了人们在清明节时的那种悲戚心情。

我家每到清明节,全家都会带上鲜花和祭品去祖坟前,爸爸会给我讲祖先的故事,那种传承的感觉很奇妙,就像一条无形的线,把我们和过去连在一起。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一提到端午节,大家肯定就想到粽子啦,粽叶包裹着糯米和各种馅料,就像一个绿色的小包裹。

还有赛龙舟,一艘艘龙舟在江面上飞驰,就像蛟龙入水。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这时候的天气也渐渐热起来了。

我去看过赛龙舟,那锣鼓喧天,龙舟手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划着桨,岸边的人们呐喊助威,真是热血沸腾啊。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这是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节日,传说中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

年轻的情侣们会在这一天互诉衷肠。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关于节日的古诗和习俗

1)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1)(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2)(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宋)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寒食禁火元张养浩曲《中吕。

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2)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唐)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清明阳历四月五日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

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

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

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

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歌咏除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

除夕1、除夜【唐】李世民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2、岁除夜【唐】罗隐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3、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4、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5、除夜【唐】白居易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6、除夜【唐】白居易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7、除夜【唐】曹松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春节9、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10、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1、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12、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3、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4、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最简单古诗及其译文传统节日泛指与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各种节假日。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下边按任务要求,精选描写这四个节日的的四首通俗易懂的古诗,并配译文分享给大家。

【描写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描写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描写端午节】端午词·内廷[宋]晏殊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

【译文】盛装的宫廷女官们端着雕漆的盘子,把香甜的粽子一一分发给大家。

你看那一重重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大团扇的画面上,美丽的秦娥栩栩如生。

这皇宫内廷种的吉祥与幸福,洋溢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内廷里喜庆的气息穿越千门万户,弥漫在每一个个角角落落。

【描写中秋节】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正月十五,锦里的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大开宴席。

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绚丽的彩灯挂满了街道两旁的房檐和所有的楼台亭阁,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灯海,与天上的繁星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和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和习俗

春节别称:新春、岁节、年节、新禧、新年、大年。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地位: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节日活动:贴年红、守岁、拜年、祭祀、舞狮。

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

常考相关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王安石《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唐·孟浩然《田家元日》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唐·刘长卿《新年作》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

——宋·陆游《己酉元日》02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节日活动: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

节日饮食:元宵、汤圆。

常考相关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生查子·元夕》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上元夜》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03寒食节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

时间:公历清明节前一二日。

节日活动: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

节日饮食:只吃冷食。

节日意义:纪念介子推。

常考相关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诗句1.元日(元旦)田家元日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来鹄不单是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七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端午端午日赐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鹧鸪天范成大仗下仪客笔下文。

天风驾鹤住仙真。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经圀志,立朝身。

暂烦高手活吴民。

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3.清明清明杜牧详细内容到百度里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王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黄庭坚佳节秋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4.中秋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木兰花慢中秋辛弃疾可怜今夕月前,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减字木兰花黄庭坚中秋无雨。

醉送月衔西岭去。

笑口须开。

几度中秋见月来。

前年江外。

儿女传杯兄弟会。

此夜登楼。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
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和古诗如下: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习俗包括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
狮子、拜年贺喜。

诗句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和“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乞巧节:又称少女节或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祭月、观
潮、吃月饼等。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静夜思》描述中秋之夜的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

中国各个节日对应的古诗词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庆祝方式。

以下是一些中国节日及其对应的古诗词: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清明节(公历4 月4 日-4 月6 日):•《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浣溪沙·端午》——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只是部分节日对应的古诗词,每个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喜爱和向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与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关的古诗

与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关的古诗

与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关的古诗春节:春节一般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习俗:拜年、燃爆竹、逛庙会、贴春联、剪窗花等春节相关古诗词: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除夜雪陆游(宋)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小草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注释嘉:好。

瑞:指瑞雪天教:天赐。

岁除:即除夕。

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等。

元宵节相关古诗词: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名言名句(精选91首)1、春节:——《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节:——《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午节:——离骚《离骚》先秦·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但见龙舟载米粽,又闻荆轲刺秦王。

5、《立春》——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6、《菖蒲酒》——明•瞿祐。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

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

厨荐鲥鱼冰作鲙,盘供角黍蔗为浆。

同时节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7、《竞渡曲》——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8、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龚鼎孳【清】。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嚬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9、满江红·喜遇重阳——【宋代】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人诗词中常常描绘了许多传统节日的场景和氛围,反映了古人对节日的喜爱和期盼。

在古诗词中,节日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祝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吧。

1. 端午节:《过淮斋玩月》- 刘禹锡红袂题诗白鹭飞,楼上沙沙淮水边。

欲把青梅著人口,再把芳草送黄昏。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龙舟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在这首诗中,刘禹锡用“红袂”、“楼上沙沙”等词语,描绘了端午节夜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节日的向往和祝福。

2. 元宵节:《元夕》- 辛弃疾九月九日望乡台,三声梧叶一声催。

白云千载长崎岖,青枫又何日吹开。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叫做“上元节”。

辛弃疾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节日的祝福,通过“九月九日”、“梧叶”、“白云”等词语,描绘了元宵节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哀思和祝福之情。

3. 春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白居易春来春去去春归,又是年中最后时。

散罢会屏人会散,上楼摇岭发楼梯。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也叫做“年节”、“大年”等。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用“春来春去”、“年中最后时”等词语,描绘了春节的气氛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4. 中秋节:《中秋赋得月》- 苏轼古时候明月,古时候中秋。

古时候君子,古时候佳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也叫做“八月节”、“追月节”等。

苏轼在这首赋中表现了对明月和中秋节的赞美之情,通过“古时候”、“君子”、“佳期”等词语,描绘了中秋节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中秋节的向往。

古诗词中关于传统节日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节日的热爱和仰慕,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诗词的形式,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节日的热情和美好的愿望,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

藏在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藏在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1)除夕:1.《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古人认为桃木可避邪,所以过年的时候会在家门口挂桃符。

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己酉元旦》【南宋】陆游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3)元宵节:元宵节的习俗多是放烟花、看花灯。

1.《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2.《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3.《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上元竹枝词》【唐】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4)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前一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后世经过发展增加了踏青、祭扫等习俗。

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2.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 《寒食/ 寒食日即事》【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清明节祭祖、踏青,多降雨。

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

描写中国传统习俗的诗句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熬年守岁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年画扫尘燃放爆竹拜年蒸年糕诗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5、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吃元宵观灯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诗句: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3、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清明节: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公历4月4-6日)习俗: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放风筝诗句: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诗句: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舍)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习俗:文人赏月民间拜月中秋宴吃月饼玩花灯舞火龙诗句:1、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习俗: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诗句: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古诗词的节日文化与传统习俗

古诗词的节日文化与传统习俗

古诗词的节日文化与传统习俗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

这些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人民深爱和推崇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古诗词往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春节:赋诗祈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古人赋诗祈福的习俗在春节期间格外盛行。

《燕京历代名篇宝莲灯》中的“元夕”、岳飞的“过零丁洋”的等等,都是描绘春节喜庆氛围和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之作。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和期盼,同时也传承了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

二、清明节:悼念先人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也被称为“踏青节”。

古人在清明节期间也有用诗词悼念先人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清明》一诗中的名句,通过这一诗句,可以感受到古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作品的运用使得传统节日更加富有口碑,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传承。

三、端午节:赞美粽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和“粽子节”。

古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以诗词歌颂屈原和龙舟竞渡。

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等作品成为了赞美和表达爱国情感的经典之作。

而诸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龙舟》一诗,则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

这些古诗词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屈原和传统文化的赞美,也成为了端午节习俗的一部分,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四、中秋节:怀念亲人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作“月光节”。

中秋节的习俗中,古诗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对乡愁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它通过优美的诗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还喜欢赏月,赋诗吟唱,享受月光下的宁静和美好。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及习俗
一、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及习俗
春节: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大年”,即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期间人们举行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

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相关习俗丰富有趣,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祭祖等一系列活动。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已成为国人普遍行为。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二、相关古诗词
春节:
1.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高适《除夜作》
2.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刘长卿《新年作》
4.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6.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7.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
8.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薛道衡《人日思归》
10.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苏轼《守岁》
11.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戴复古《除夜》
12.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3.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
14.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
15.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7.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
18.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清明节: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3.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黄庭坚《清明》
5.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程颢《郊行即事》
6.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孟浩然《清明即事》
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王禹偁《请明日独酌》
9.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端午节:
1.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2.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4.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5.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苏轼《浣溪沙·端午》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陆游《乙卯重五诗》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边贡《午日观竞渡》
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苏轼《浣溪沙·端午》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1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杜甫《端午日赐衣》
12.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頔《小重山·端午》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4.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中秋节: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苏轼《念奴娇·中秋》
5.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
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8.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0.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阳关曲》
12.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