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要点小结(期末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
一、名词解释
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内,具有同一种形态特征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这种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受精:也称为配子融合,是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
4.直感:是花粉(父本)对种子或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
5.花粉直感:也称为胚乳直感,是指胚乳性状受精核影响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直接原因就是双受精,如玉米)
6.果实直感:也称为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如棉籽的纤维)
7.无融合生殖:雌雄胚子不发生核融合,但又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
8.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
9.共显性(并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11.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
12.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和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
13.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14.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
15.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16.相引相(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7.相斥相(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
18.连锁遗传: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19.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20.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或多或少地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21.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
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2.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
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就一个很短的交换染色体片段来说,交换值就等于交换型配子(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即重组率
23.基因定位:是指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
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
24.两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来确
定两对基因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其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位置
25.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隐形亲本测交,同时
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6.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 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
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27.性连锁(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
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28.交叉遗传:子代与其亲代在性别和性状出现相反表现
的现象。
29.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
(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雌性或雄性上表现的现象
30.从性遗传:它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形状,
是由于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
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31.突变的重演性:指相同的基因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
不同个体上重复发生
32.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指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而植
株间授粉却可能受精结实的现象
33.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一个基因通过控制一个酶的合
成来控制某个生化过程
34.假显性现象:有时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其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不被掩盖而表现
35.剂量效应:随着细胞内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基因的表
现能力和表现程度也会随之加强
36.位置效应:基因的表现型效应会随其在染色体上位置
不同而改变
37.染色体组(基因组):一种生物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一套染色体。通常用X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38.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相同的多倍体。所有染色体组
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
39.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不同的多倍体。其染色体组来
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
1
40.非整倍体:在正常合子染色体数(2n)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1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
41.三体:在正常2n的基础上,增加1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n-1)Ⅱ+Ⅲ
42.双三体:在正常2n基础上,有2对染色体各自都增加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1=(n-2)Ⅱ+2Ⅲ
43.四体:在正常2n基础上,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两个成员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Ⅱ+Ⅳ
44.单体:染色体数比正常2n少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数为2n-1=(n-1)Ⅱ+Ⅰ
45.双单体:两对染色体个缺少1条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1-1=(n-2)Ⅱ+2Ⅰ
46.缺体:某对染色体的2条全部丢失了的个体或细胞,其染色体组成为2n-2=(n-1)Ⅱ
47.同源染色体组(同源组):由3个或3个以上的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一组染色体
48.染色体随机分离:如果基因(A-a)距着丝点较近,非姊妹染色单体在该基因座与着丝点之间很少发生交换时,则该基因就随着染色体的随机分离而分离
49.染色单体随机分离:如果基因(A-a)距着丝点较远,非姊妹染色单体在该基因座与着丝点之间容易发生交换,则该基因就随着染色单体随机地分离
50.超亲遗传: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杂种第二代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的表现型的现象
51.加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效应。被认为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在实践中又称为“育种值”
52.上位效应: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相作用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
53.显性效应:指基因位点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的组成部分。它是能遗传而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
54.遗传率(遗传力):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值,可以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55.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的交配
56.回交:是指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交配
57.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
58.转化:是指某些细菌(或其他生物)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DNA片段,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59.接合: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60.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ˊ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6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
的过程
62.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
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63.母性影响:子代受到母本核基因型的影响而表现母本
核基因型所决定的性状的现象
64.植物的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主要特征
是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他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65.核质互作不育型(质核型):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
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66.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
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67.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
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68.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操作
修饰改变生物体
69.基因频率:是指某位点的某特定基因在其群体内占该
位点基因总数的比例
70.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
数的比例
71.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所造成的基
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现象
二、填空
1.遗传、变异、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
素
marck(拉马克):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Darwin(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Darwin(达尔文)泛生粒学说。
Weismann(魏斯曼)种质学说
3.Mendel(孟德尔):1866年首次提出了分离规律和独
立分配规律。1900年狄·弗里斯(De Vries)、柴马克
(Tschermark)和柯伦斯(Correns)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是遗传学学科建立的标志。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是Bateson1906年首次提出的。Morgan(摩尔根):首次提出遗传第三规律,连锁遗传规律。Watson和Crick (1953)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式
4.中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包括5部分:着丝粒(主缢痕)、
染色体臂、次缢痕、随体、端粒
5.因而根据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中间着丝粒染
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粒状染色体
6.减数分裂前期I可进一步分为五个时期:细线期、偶
线期(联会—二价体)、粗线期(四合体—交叉互换)、双线期、终变期(交叉端化)。末期I的两个细胞称为二分体,末期II的两个细胞称为四分体或四分孢子
7.直感现象可以分为两类:花粉直感(胚乳直感)、果
实直感(种皮直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