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经济强国的文化大国梦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日本及其教育概况
日本地处亚洲东部,呈 南北走向的狭长岛国, 地域窄小,人口稠密, 资源贫乏。
为弥补自然资源不足、 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 展,日本政府的一贯作 法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 国民素质。日本社会的 发展与其历史上几次成 功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
• 一个是中央教育行管理体制,一个是地方教育 行政管理体制。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中央集权型
中央与地方教育 行政管理机构之 间是指导与合作 的关系
地方分权型 中央与地方权利合作型的体制
14
1.日本中央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为日 本内阁的组成部分,其最高领导是文部大臣,文部 大臣和文部省是主管日本基础教育行政的中央首长 和行政机关。
25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课程:修身、阅读、习字、算术、唱歌、 体操;小学中等科增加地理、历史、图画、博物,女 生另加缝纫;小学高等科加授化学、生理、几何和经 济常识。
(2)特征:由短暂的自由化回归集权化,把进 行儒教伦理教育的修身科列为首位科目,并且安排 的教学时间极为可观。此外,在历史科里也强调要 培养尊王爱国的志气,以强化臣民的道德教育。修 身、读书、习字和算术这些道德+3R科目为必修科 ,占总教学时数的77%。
27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 《小学令》时期,小学的教学科目由文部大臣 制定,教科书只能使用文部大臣审定的教科书。18 90年,文部省对《小学校令》进行了修改。
(1)目的:在于注意儿童的身体发育、进行道 德教育和传授国民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及生活中必须 具备的普通技能。
(2)课程:修身、阅读、作文书法、算术、体 操和缝纫(女生)。高等小学增设日本历史、世界地 理、理科、图画和唱歌。
3.《中学校令》颁布于1886年4月。它规定中学 承担双重任务:从实业的教育升入高等学校的教育。 学校分成寻常中学和高等中学。前者学制五年,由 地方管理;后者学制两年,由文部大臣直接管理。寻 常中学主要进行普通教育。
(1)课程:修身(或伦理)、国语及汉文、习字 、数学、物理、化学、矿物、农业知识、第一外国 语(英语)和第二外国语(德国或法语)、图画、唱歌和 体操。课程设置的特点是重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国 语的教学。
17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一)《学制》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体制 2.指导思想 3.课程
(二)《教育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第一次修改 2第二次修改
(三)《学校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 《小学令》时期 2.《再改正小学令》时期 3.《中学校令》时期
(四)《国民教育令》时期的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背景 2.教育基本政策 3.课程
初中(14-16)开设的课程有国语学、数学、习字 、地理、历史、外语、物理、图画、古文、几何 、代数、簿记、博物学、化学、修身学。
20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872年进行的教育改革,虽然为以后的普及教 育奠定了基础,但这个学制1879年被废除,原因在 于:一是当时政府缺乏财政保证;二是教育内容抄袭 西方,脱离了日本人民的实际情况和生产发展水平; 三是课程内容的整齐划一,不能切合民众的需求;第 四,教育平等的原则仅局限在初等教育阶段,并未 涉及中等教育。
28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1907年,日本又颁布了《再改正小学令》 ,要求把寻常小学的修业年限延长为6年,属于 免费义务教育。1907年寻常小学的必修科目,除 修身、国语、算术外,新加上了日本历史、地理 、理科、图画、唱歌、体操、缝纫,手工仍为任 意性科目。
29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2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第一次修改 (1)目的:消除《学制》的整齐划一、过度中 央集权的弊端,将教育权下放到地方,建立更加适 应尊重地方人民自治自由要求的教育制度,以期实 现教育的振兴。因而《教育令》要求,为使学校教 育不脱离现实,大力精简教学内容,使之实用。
23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10
1.基本制度
(1)义务教育学校 在日本义务教育中,“学习指导要领”占有重
要地位,它是制定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决 定着日本各学科的教育目标和各学年的授课内容。
在日本义务教育学校中,公立学校是其主体, 全日制是其基本形式,所有日本公民必须严格执行 国家义务教育方面的相关规定。
11
(2)高中学校 日本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
第二次基础教育革命: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这次教育改革废除了法西斯军国主义教育,确立了 现代民主主义的教育体制,为战后和平民主主义的 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第三次基础教育革命: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 设想来自于197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简称“中 教审”)的报告。
33
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一) 40年代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小学指导要领》 2.《初中学习指导要领》
2.指导思想:第一,功利主义的思想。第二, 实学主义的学问观。第三,教育平等的思想。第四 ,个人负担教育费的原则。
19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3.课程: 普通小学分为初小高小。
初小(6-9岁)课程有识字、习字、单词,会话、朗 读、修身、文法、算术、养身法、地理、物理、 体育、唱歌。
高小(10-13)课程除初小己开设的以外,还添加 了历史、几何、博物学、绘画、生理学。有条件 的地方可酌情增设外语、簿记、图画、天体学、 政体概况。
,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 教育,高中学校学制比较多样化,其主要类型有:
全日制:修业年限为3年 通信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 定时制:修业年限为3年以上,其课程安排形式 有日间部和夜间部两种形式,夜间部占多数 从1993年开始,日本的全日制课程实行学分制。
12
2.分流制
分流制是日本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内容。在日本,从 初中向高中分流的方式有两种:
其一是预选制。所谓“预选制”,即日本学生通过升 入普通高中,最终进入好大学上学的道路。否则,就只能 进入职业高中。
其二是竞争制。对日本学生而言,竞争制就是通过让 所有学生参加最后的高考竞争的方式来升入大学。
13
(二)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 日本的行政区域被划分为一都二府一道,外加 43个县。日本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也分为两 个部分:
32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3.课程:义务教育为八年,修身、国语、国史 、地理、数学与理科,在理科中包括物理、化学、 生物(动物、植物)和矿务学、体操、武道、音乐、 书法、图画、手工制件等。
总而言之,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使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全面皇国主义化。它要 求小学和中学一律采用国定教科书,通过各科教学 加强军国主义教育。
5
日本历史的三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基础教育革命:明治维新开始至二 战结束——日本国家主义教育体制建立
第二次基础教育革命:二战后至六十年代 末——日本民主主义教育体制建立
第三次基础教育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至今——追求个性化教育
6
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三、第二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四、第三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当代) 五、当代日本中小学的课程与教学 六、当代日本基础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七、改革方向与趋势 八、日本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31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四)《国民教育令》时期的的日本基础 教育改革
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止 1.背景:日本成为世界东方最凶残的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日本加强了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强 化政治思想统治,教育开始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学校被 纳入战争的轨道,为战争效劳。 2.教育基本政策:坚持支持忠于国魂的思想要求全国神 道组织、军国主义政府与政治、教育和科学的统一。
15
2.日本地方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 日本对义务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
育体制,除私立学校外,义务教育主要由都道府县 和市町村负责建设管理,高中全部由县教委直接管 理,高中校长由县教育委员会直接任命。日本对地 方基础教育的管理方式是由地方公共团体实行自治。
16
日本历史的三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基础教育革命:始于1872年8月(明治5年) 《学制》的颁布,至二战结束,为了更好地学习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近代化,对传统教育体制进 行了全面改革写字、算术、地理、 历史、修身等六个科目,作为必修科目。其他的科 目,如唱歌、体操、物理、裁缝、图画作为任意设 置的科目,是否设课可因地因校制宜,也由各校各 地自行决定。
24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第二次修改 《教育令》还规定,儿童不必进公立小学读书 ,在私立小学读书也可以。因此,私立小学数量迅 速增加。而且在自由的名义下,很多私立小学都进 行了十分单调的教育。这种强烈的自由化倾向造成 日本教育的普遍衰退。针对这种现象,1881年12月 28日,政府对《教育令》进行了修改,重新强调中 央集权,加强了政府对教育的统治。
18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一)《学制》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从1872年8月至1878年是以《学制》为依据实 施教育的时期,因而称之为《学制》期,这一时期 是日本小学教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创始期。
1.体制:《学制》在体制上参考了西方各国, 包括法、德、荷、英、美、俄等国家的学制。主要 是吸收了法国教育制度的特点,具有高度的划一性 和强制性。
30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2)教育发展总方针 以国家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为适应日本经济发
展和帝国主义扩张侵略政策的需要,积极培养忠顺 于天皇的“臣民”和所需要的人才。这一时期课程 改革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思想控制,以“国家 主义”观念确立与实施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政策, 中小学的教学计划,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 要求全国统一。
26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三)《学校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1885年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他上台之后对教 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整顿,1886年,以敕令的形 式颁布了《学校令》,包括《小学校令》、《中学 校令》、《师范学校令》、《帝国大学令》、《诸 学校通则》,这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次根据学校种 类而颁布独立的法令。
3
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 •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 •既勇敢而又懦怯; •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 活方式;
————《菊与刀》
4
双重性格的民族
人都是有两面性的。日本人的两面性,由于反 差太强烈而给人特别深的印象。大到国际关系、民 族感情,小到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细小习惯,日 本人处处显出他们性格中顽强的两面性。
日本基础教育学制系 统基本和我国相似, 由小学教育、初中教 育、高中教育三部分 组成。
9
(一)学校教育制度
日本采取的是“633 制”,即小学6年、初中3 年、高中3年,其中前九 年为义务教育。在学期设 置上日本每学年分为三个 学期,一般每年4月份入 学,3月份毕业。义务的 履行受到国家的督促,对 不履行义务者将被处以罚 款。在日本,国立或公立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收学费。
7
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
1.基本制度
(1)义务教育学校 (2)高中学校
2.分流制 (二)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1.日本中央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 2.日本地方的基础教育行政管理
8
一、当代日本基础教育管理体制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推 进,当代日本基础教 育学制受欧美国家, 尤其是美国的影响较 深。
21
二、第一次改革时期的基础教育
(二)《教育令》时期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学制》在1879年被废除,以《教育令》取而 代之。该《教育令》是由田中不二麻吕制定的,共 被修改了两次,一次是1880年12月,一次是1885 年。这里所说的《教育令》时期是指自《教育令》 颁布开始至1886年《学校令》颁布之前这一段时 间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