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察部门工作,没有在经济金融部门的工作经历,但经常会看新闻,对于新闻中出现的“供给侧改革”"降杠杆","去库存"等经济术语仍然会较为陌生,同时也隐隐地觉得这些词语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且这个影响机会非常巨大。

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看了刘鹤副总理的的著作《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一、内容概述
本书约3.5万字,我先后一共花了20多个小时才看完。

本书成书于2019年,作者刘鹤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2019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

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

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九大之后刘鹤地位上升明显,作为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央企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对于当前经济具有很大影响力,他的观点很大程度也能代表高层的看法,因此当下的政策的制订和施行必然能从其著作中找到痕迹。

一般领导干部通常会在退休之后才著书立说,在任的高级领导著书的并不多,所以这本著作就显得比较特别了,这也是我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之一。

本书分为了七个部分,七个部分分别由国内财政、金融机构顶级的经济专家组成研究小组执笔,参与编写的专家来自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开行、北大等机构,最后再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七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

第一部分从整体角度,对两次危机的财政、金融、人口、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
和分析;第二到第五部分,分别对经济金融、货币金融、金融监管、国际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详细解释不同维度中两次危机的产生原因,应对过程;第六部分,从宏观层面,呈现全球经济学家对两次危机的看法,并对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第七部分,从微观的角度,如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等层面来解析经济危机,并指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和隐忧,寻求应对之策。

"两次全球大危机"指的是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和2019年的经济危机,前者通过罗斯福新政得以解决,后者通过全球国家携手进行经济刺激得以度过。

今年是2019年经济危机后的第十一个年头,似乎也是多事之秋:中美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新兴市场国家(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的货币贬值……以史为鉴,希望在阅读历史中,找到未来的出口。

二、关键要点
本书包含的内容和知识点非常多,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个人感觉这本书的难度适中,既能看懂又有新的启发。

从我理解的角度,对书中的关键内容可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向去认识。

(一)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有两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
1.(p250)“金融的本质是将储蓄转为投资,即通过金融市场和(或)金融中介机构将资金需求方和资金富裕方有效地链接起来。

”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金融金融,资金融通”,也即把资产端和资金端连接起来。

之前看到过,企业和个人有四种金融需求:储蓄、支付、投资、融资,也大体可以窥见金融市场的全貌。

2.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润滑油,原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

但是,如果没有好的经济增长点,金融资本就不会流向实业,而是在金融体系内自循环,形成高杠杆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