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定值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定值问题
知识要点: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几何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 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 2.几何定理(公理)法;
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 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典型例题: 一、定量问题: 1、 定积:
例1 如图,已知等边ABC ∆和点P ,设点P 到ABC ∆三边AB 、AC 、BC (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 1、h 2、h 3,ABC ∆的高为h 。

在图(1)中,点P 是边BC 的中点,此时h 3=0,可得结论:h 1 +h 2+h 3 =h 。

在图(2)~(5)中,点P 分别在线段MC 上、MC 延长线上,ABC ∆内、ABC ∆外。

(1) 请探究:图(2)~(5)中,h 1、h 2、h 3、h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2) 证明图(2)所的结论; (3) 证明图(4)所的结论;
(1)
C
(2)
C
B
(3)
C
变式练习如图,若四边形RBCS是等腰梯形,B
∠=C
∠=60°,RS=n,BC=m,点P在梯形内,且点P到四边BR、RS、SC、CB的距离分别是h1、h2、h3、h4,梯形的高为h,则h1、h2、h3、h4、h之间的关系为;上题图(4)与右图中等式有何关系?
例2 如图,已知菱形ABCD外切于⊙O,MN是与AD、CD 分别交于M、N的任意一条切线。

求证:AM·CN为定值。

2、定比:
例1 如图,两圆相交于点A、B,过点B引割线分别交两圆于C、D,连结AC、AD。

求证:AC:AD为定值。

B
变式练习 如图,⊙O 的半径为2,Q 为⊙O 外一点,QA 、QB 切⊙O 于A 、B ,P 为直线上任一点,且P 在⊙O 的外部,QS ⊥OP 于S ,则OP ·OS= 。

例2 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ABC ∆内任意一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PD 、PE 、PF ,点D 、E 、F 是垂足。

试证不管P 在哪里,
总有CA BC AB PF
PE PD ++++=6
3。

3、定平方和: 例 如图,⊙O 的半径为R ,AB 、CD 是⊙O 的任意两条弦且AB ⊥CD 于M 。

求证:2
AB +2
)(DM CM -为定值。

A
变式练习 如图,内接于⊙O 的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垂直相交于点K ,设⊙O 的半径为R 。

求证: (1)2AK +2BK +2
CK +2DK 是定值。

(2)2AB +2
BC +2CD +2DA 是定值。

4、定倒数和:
例 如图,过⊙O 内定点P 作任意弦AB ,又过A 、B 作两切线,自点P 作两切线的垂线PQ 、PR ,垂足为Q 、R 。

求证:
PQ 1+PR
1为定值。

变式练习 如图,已知A 是定角MON 的平分线上一个定点,过A 任作一条直线与OM 、ON 分别交于P 、Q 。


证:OP 1
+OQ
1为定值。

5、定长:
例 在给定的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边上的动点,点1O 、2O 分别是AED ∆和BEC ∆的外心。

求证:21O O 的长为一定值。

变式练习 如图,在ABC ∆中,A ∠与底边BC 为一定值,BD ⊥AC ,CE ⊥AB ,D 、E 为垂足,连结DE 。

求证:DE 为定长。

6、定角:
例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的垂足。

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
B
SPM ∠是一定角。

二、定型问题: 1、定点:
例 如图,在直线d 上顺次取定A 、B 、C 三点,AB=4BC ,动点M 在直线d 的过点C 的垂线上,以A 为圆心,AB 为半径作圆,1MT 、2MT 是该圆的两条切线,1T 、2T 为切点,求证:无论点M 在垂线上如何运动,直线21T T 必经过一定点。

变式练习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圆,在劣弧AB 上取异于A 、B 的点M ,直线AC 与BM 相交于K ,直线CB 与AM 相交于N 。

证明:线段AK 与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B C
2、定向:
例 如图,A 为定圆O 上的一定点,在过A 的切线上任取一点B ,并过线段AB 的中点C 作任意割线CDE ,交⊙O 于D 、E ,又直线BD 、BE 与⊙O 相交于P 、Q ,求证:弦PQ 恒有定向。

课外练习: A 组: 1、 2、 3、 4、 5、 B 组: 1、 2、 3、 C 组:
1、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部一点,G 是ABC ∆的重心,直线OG 与ABC ∆(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于点C B A '''、、。

求证:
3=''+''+''G
C O
C G B O B G A O A
2、已知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点E 、F 分别为AB 、CD 上的点,且满足
FD
CF
EB AE =
,设P 是线
段EF 上满足CD
AB
PF PE =
的点。

证明:APD ∆和BPC ∆的面积之比不依赖于点E 、F 的选择。

参考答案
典型例题:
一、1、例1 (1)图(2)~图(5)中的关系依次是: h 1 +h 2+h 3 =h ;h 1 -h 2+h 3 =h ; h 1 +h 2+h 3 =h ;h 1 +h 2-h 3 =h 。

(2)图(2)中,h 1 +h 2+h 3 =h 。

连结AP ,则S APB ∆+S APC ∆=S ABC ∆,
∴2
1AB ⨯h 1
+2
1AC ⨯h 2
=2
1BC ⨯h 。

又h 3 =0,AB=AC=BC ,
∴ h 1
+h 2
+h 3
=h 。

(3)图(4)中,h 1 +h 2+h 3 =h 。

过点P 作RS ∥BC 与边AB 、AC 相交于点R 、S 。

在ARS ∆中,由图(2)中结论知:h 1 +h 2+0=h-h 3。

∴h 1
+h 2
+h 3
=h 。

变式练习h 1 +h 3+h 4 =
n
m mh
-。

让R 、S 沿BR 、CS 延长线向上平移,当n=0时,此题图变为上题图(4),上面等式即为上题图(4)中的等式,所以上面结论是上题图(4)中结论的推广。

例2 OAM ∠=NCO ∠.
ΘAOM ∠+AMO ∠=CNO ∠+CON ∠①
及AOM ∠+CON ∠=OMN ∠+ONM ∠=AMV ∠+CNO ∠②, (①+②)÷2得AOM ∠=CNO ∠.
∴AOM ∆∽CNO ∆,AO AM =CN
CO ,故AM ·CN=AO ·CO=AO 2
为定值。

2、例1 连结AB ,作直径AE 、AF ,连结CE 、DF ,证明Rt ACE ∆∽Rt ADF ∆,得AC :AD=AE :AF=定值。

变式练习 2 连结OQ 交AB 于M ,则OQ ⊥AB ,连结OA ,则OA ⊥AQ ,
ΘQMP ∠=QSP ∠,∴S 、P 、Q 、M 四点共圆。

故OS ·OP=OM ·OQ ,又OM ·OQ=OA 2=2,则OS ·OP=2。

例2 连结PA 、PB 、PC ,设等边ABC ∆的边长为a ,则它的面积为S ABC ∆=2
4
3a 。

又S ABC ∆= S PAB ∆+ S PBC ∆+ S PCA ∆, 即
243a =2
1
a (PD+PE+PF )。

所以CA
BC AB PF PE PD ++++=a a
32
3
=63。

3、例 作直径AE ,连结BE ,易证BE ∥CD ,故BC=DE 。

又AM ·MB=CM ·M 则
2AB +2)(DM CM -=2)(BM AM ++2)(DM CM -=2AM +2BM +2CM +2DM =(2AM +2DM )+(2BM +2CM )=2AD +2BC =2AD +2DE =2AE =24R 。

变式练习(1)作OP ⊥BD 于P ,OQ ⊥AC 于Q ,连AO ,则2
AO =2
)](2
1[DK BK -+2
)](2
1[AK CK +,又AK ·CK=BK ·DK ,得2AK +2BK +2CK +2DK =2
4R 为定值。

(2)作直径DE ,连DE 、AE 、BE 、CE ,2AB +2
CD =24R ,2
BC +2DA =2
4R ,故
2AB +2BC +2CD +2DA =28R 为定值。

4、例 作直径BC ,连结CA 。

证ABC ∆∽QPA ∆,有
PQ AB =PA BC ,PQ 1=AB PA BC ·。

同理PR 1=AB
PB BC
·,所以
PQ 1+PR 1=AB PA BC ·+AB PB BC ·=AB PB PA PB PA BC ··)(+=PB
PA BC
·。

但PA ·PB=2
R -2
OP ,其中R 为圆半径,BC=2R ,故
PQ 1+PR 1=222OP
R R
-为定值。

变式练习 作AB ∥ON 交OM 于B ,则
OB
PB =AQ PA ,又OQ OP =AQ PA ,故OQ OP =OB PB =OB OB OP -=1-OB OP ,即OP 1+OQ 1=OB
1
为定值。

5、例 连结E O 1、D O 1、E O 2、C O 2(不妨设B A ∠≥∠)。

注意到
OD E 1∠=360°-A ∠2=2(180°-A ∠)=2B ∠,于是ED O 1∠=B D EO ∠-︒=∠-︒90)180(2
1
1,
EC O 2∠=B C EO ∠-︒=∠-︒90)180(2
1
2。

从而ED O 1∠=EC O 2∠,故DEC EO O ∠=∠21。

另一方面,由正弦定理,可知
12sin EO A DE =,22sin EO B
EC
=。

又sinA=sinB ,故
2
1
EO EO EC DE =。

结合DEC EO O ∠=∠21,可知DEC ∆∽21EO O ∆。

所以
A DE EO CD O O sin 21121==,即21O O =A
CD
sin 2为定值。

变式练习 以BC 为直径作圆必过D 、E ,而圆周角=∠-︒=∠=∠A DBA DBE 90定值,故DE 为定长。

6、例 连OM 、OT ,则OM ⊥ST ,SOT SOM ∠=
∠2
1
,由︒=∠+∠180SMO SPO ,知S 、P 、O 、M 四点在以OS 为直径的圆上,从而SOT SOM SPM ∠=∠=∠2
1
,为一定角。

二、1、例 设21T T 交直线d 于K ,连结C T AM AT AT 121、、、。

又1MT 、2MT 是圆A 的切线,MC ⊥直线d , 则1T 、2T 、C 都在以AM 为直径的圆上,
∴1122
1ACT T AT T
AT ∠=∠=∠,11CAT AK T ∠=∠,

K AT 1∆∽1ACT ∆。

故AC AT AT AK 1
1=,即AB AC AB AC AT AK 5
4221===, 因此,K 为直线d 上的一个定点。

变式练习
ΘABK K CAB C AMK ∠+∠=∠=∠=∠,ABK MAB AMK ∠+∠=∠,
∴BAN BAM K ∠=∠=∠,同理N BAM ∠=∠,则ABK ∆∽BNA ∆,有AB
AK BN
AB =,故
11 / 11
AK ·BN=2AB (常量),即AK ·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2、例 因CE CD CA ·2
=,则CE CD BC ·2
=,
∴BCD ∆∽ECB ∆。

又DPQ DEQ ∠=∠,故有
BPQ CBP ∠=∠,从而PQ ∥AB 。

而AB 是定圆O 上过定点A 的切线,其方向一定。

故结论成立。

课外练习: A 组: 1、 2、 3、 4、 5、 B 组: 1、 2、 3、 C 组:
1、由点O 和点G 向ABC ∆的各边分别引垂线i OK 和i GH (i=1,2,3)。

3
·3
)(33
13131321321332211==++=++=++=''+''+''h h OK OK OK h h OK h OK h OK GH OK GH OK GH OK G C O C G B O B G A O A 2、如图(1),若直线AD 、BC 不平行,设其交点为S ,
因为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则ASB ∆∽CSD ∆,从
而CS
CD AS AB =。

又因为FD CF EB AE =,即CD CF AB AE =,所以CS CF AS AE =。

故ASE ∆∽CSF ∆。

所以CSF ASE ∠=∠,且PF
PE
CD AB SC SA SF SE =
==。

从而FSP ESP ∠=∠,于是BSP ASP ∠=∠。

所以P 到AD 、BC 的距离相等。

故S APD ∆:S BPC ∆=AD :BC
如图(2),若直线AD 、BC 平行,ABCD 为等腰梯形,且设点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则ME=NF ,且E 、F 于是EF 的中点P 在MN 上,从而点P 到AD 和BC 故S APD ∆:S BPC ∆=AD :BC (为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