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成功的46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心室功能指标和NT-proBNP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采用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NT-proBNP,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酚妥拉明;多巴胺;心搏骤停复苏
临床多应用心肺复苏术治疗心搏骤停,随着医学的进步,心搏骤停复苏即时成功率明显提高,但临床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的状态存在较大缺陷,研究显示[1],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出院前死亡率高达70%左右。提高心肺复苏患者成功后的恢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46例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分组,讨论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的影响,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肺复苏治疗的46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3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为46~79岁,平均年龄为(59.67±3.65)岁,按照原发疾病类型划分,冠心病患者1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4例,脑血管意外患者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47~81岁,平均年龄为(60.72±3.21)岁,按照原发疾病类型划分,冠心病患者9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2例。所有患者均经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同时排除脑出血急性期、肝肾功能衰竭、心肺功能不全等。调查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及时补液提高血容量、吸氧、镇静、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必要条件下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给予质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治疗基础上将10mg酚妥拉明和20mg多巴胺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泵入,24h不间断泵入,连续用药10d。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即进行肾功能、血常规、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检查,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30d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NT-proBNP 水平,同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查SV、LVEF、LVESD、LVEDD。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病死率比较实验组患者病死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NT-proBNP水平和心室功能对比实验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SV、LVEF、LVESD、LVEDD心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患者易出现缺血缺氧,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自主循环恢复后出现一过性心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6个月左右LVEF 恢复正常,其病理基础为心脏微血管细胞及心肌细胞在复苏时出现缺血及缺氧,成为严重器官衰竭之一[2-4]。研究显示[5],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应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后患者心肌受损情况。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解除外周血管痉挛功效,提高心肌收缩力的功效,从而消除水肿、渗出,改善肺循环,纠正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同时酚妥拉明可提高肾血流量,增加尿量,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多巴胺为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多巴胺可扩张内脏血管,提高心肌收缩力,提高组织灌注,降低心肌损害[6]。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心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综上所述,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可有效降低心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參考文献:
[1]刘宝琴,江慧琳,冯雪珍,等.急诊室心肺复苏患者疾病谱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7):1085-1087.
[2]李奇志,杨晓伟,晏志军,等.汤河口社区心搏骤停患者临床救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B):1647-1649.
[3]王海军.围心搏骤停期影响心肺复苏相关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11(3):132-133.
[4]姜正伟,闫波,王连馥,等.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经静脉心脏起搏救治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C):2720-2722.
[5]张毅,吕卫星,陆骁臻.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7):803-804.
[6]陈伟.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心肌酶cTnI、CK、CK-MB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