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学案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学案
●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
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线路规划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路线评价
西线方案
中线方案
东线方案
●工程影响:
•积极意义
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路线:从长江 三峡 水库引水,出 丹江口 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水源区:长江中游 三峡 水库,汉江上游 丹江口 水库 供水区: 华北 平原大部分地区 优点:可 自流 供水 评价: 缺点:需挖 河道 ,工程量 大 路线:从长江 上游 引水到 黄河 上游 水源区:长江上游 金沙江 及其支流雅砻江、 通天 河 供水区:黄河上中游的 干旱 和 半干旱 地区 评价:优点:青藏高原地势高于华北、西北,可 自流 供水。
缺点: 水量 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 西北 和 华北 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 。
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 京杭 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 水源区: 长江 下游 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 黄 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优点:水量 大 ,可利用 京杭 运河,工程量 小 ;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评价: 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 北高南低 ,需 抽水 北送,耗能多(流经地区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济效益、生态效益。
•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上溯,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径流量减少会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调水会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课堂练习: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2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
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图甲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乙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中能够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环节是 (填序号),该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 (填序号)。
(2)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3)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是。
(4)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答案】(1)④③(2分)
(2)降水少,季节变化大;地表径流少;蒸发旺盛等(4分)
(3)有利于保护水质;少占耕地;避免冬季结冰;减少蒸发、下渗等;保证用水安全等(2分)
(4)扩大水库库容;增加南水北调可调水量(2分)水资源供应不足;水污染加重;航运受到影响;土地沙化;水生生物生长不利等(2分)
【解析】(1)读图,图中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环节是④,表示流域间水循环。
该工程对受水地区的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③,影响地下水的抽取。
(2)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地表径流少,蒸发旺盛等。
(3)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是有利于保护水质,少占耕地。
避免冬季结冰,减少蒸发、下渗等。
保证用水安全等。
(4)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水库库容,增加南水北调可调水量。
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导致下游水资源供应不足,水污染加重。
使下游的航运受到影响,土地沙化,水生生物生长不利等。
考点: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南水北调工程的措施及影响。
作业:
一、单选题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西电东送可以缓解东部地区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
A. A
B. B
C. C
D. D
3.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1】C【小题2】C【小题3】C【小题4】D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四大工程中,a是西气东输工程,b是西电东送工程,c是南水北调工程。
所以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c、a、b,选项C对。
【小题2】西电东送运输成本降低了,不会使电价升高,A错。
西电东送使电价降低,使用环保电器者增多,不是环保压力缓解的原因,B错。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煤炭输入量减少,东部大气污染气体排放量减少,缓解了环保的压力,C对。
西电东送使东部地区工业成本降低,但治污的技术水平低,缺乏足够的能力改善环境质量,D错。
【小题3】东线工程从扬州、江都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A错。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少一部分调往北方地区,不是大部分,B错。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C对。
东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D错。
【小题4】
【分析】
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西气东输对资源的输入区和输出区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西气东输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①对。
有利于改变东部地区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西气东输不会降低土壤肥力,③错。
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对。
“西气东输"是管道运输,对主干管线沿线不会造成酸雨增多问题,⑤错。
“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⑥对。
故D正确,ABC错误。
故D正确。
考点:我国的四大工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的线路及特点。
西气东输的意义。
2014年12月12日14点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
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
5.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北京、天津
②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③不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较小
④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⑤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②④⑤
6.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 有利于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
D.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答案】
【小题1】D【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没有经过湖北省,①错误;长江流域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冬季调水量少,②正确;中线工程没有现成的河道,需重新开挖,③错误;沿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全程实现自流,④正确;黄河下游为地上河,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正确。
故本题应选D。
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利于缓解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与洪涝威胁关系不大,A错误;大量水资源调入华北缺水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会加重当地的盐碱化问题,B错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量水资源调入华北地区,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问题,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C正确;中线工程从汉江引水,使汉江水量减少,将降低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D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4--5题
7.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优势是
A. 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输水
B. 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利用
C. 东线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
D. 东线工程水质较好
8.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农业生产发达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④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
【小题1】B【小题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的优缺点。
东线工程中,因为华北地区地势较高,南段需要动力逐级提水,北段可自流。
东线流经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考查水资源在我国分布及影响。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之一。
主要是原因有:自然原因:华北地区降水较少,降水较多季节时间较短,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而水资源浪费严重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我国普遍存在水资源的浪费严重。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 过黄河前可以自流引水
C. 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D. 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10.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 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B. 环境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C. 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 生态效益——治理工业“三废”,净化水质
【答案】
【小题1】D【小题2】C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但对于北京沙尘暴问题、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没有多少作用,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引水。
此题选D。
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的影响:经济效益——缓解水资源短缺,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环境效益——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此题选C。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1.读图文材枓,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随着天津港港口的建设和滨海新区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逐步成为国际性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以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
材料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河北省的水库主要分布在其北部和西部地区.河北与京津面临着同样的缺水困局,却要提供北京81%、天津93%的水.多年来,河北为保证京津水资源供应做出了巨大牺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将推动京津冀在水资源利用及保护方面等方面协同发展.
(1)列举图文材料三条信息,分别对应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成为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
(2)简析河北省水库主要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缸及对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对京津城市地区水资源利用和城市生态保护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四: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焦点问题之一.京津许多原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合在当地生存发展.河北省由于其毗邻京津的地理位置.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4)相关专家学者对河北省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持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
请你为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
反对的理由:
【答案】(1)①信息:石油、海盐资源丰富、南水北调通水、水库条件: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资源、原料。
②信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条件:国家政策支持
③信息: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广布条件:基础设施完备,地域联系便捷,交通便利。
(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燕山或太行山地区);抬升夏季风(东南季风),形成丰富的降水,多河流(径流丰富);,山地森林较为茂密;削弱沙尘、消弱冬季风(具有防风、降尘效益);涵养水源、提供水源。
(3)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的短缺状况,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城市景观、绿化等生态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地面沉降。
(4)支持的理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反定义的理由: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和产业转移等知识。
(1)从材料中可知,该地有丰富的石油、海盐资源、水库等水资源,这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资源、原料;同时国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从图中还能看出,该地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广布,说明基础设施完备,地域联系便捷,交通便利,为发展成为化工基地提供有利条件。
(2)从图中看出,水库集中分布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夏季东南风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流水侵蚀强烈,山地森林较为茂密。
山地地形削弱沙尘、消弱冬季风,茂密的植被,具有防风、降尘效益,涵养水源、提供水源的效益。
(3)大量的水从南方调到北方,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的短缺状况,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城市景观、绿化等生态用水;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地面沉降。
(4)若答支持,应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方面回答。
若反对,应从该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能源等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重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