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资源的小学地方课程模式探究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社区资源的小学地方课程模式探究与实践

沈虹

【摘要】从小学层面开,地方课程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的特点,基于地域,基于活动,基于实践。目前学校在实施和进行的地方课程,只能体现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两个特征。在我校教师实践地方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从学习主题出发,从学生主体出发,站在学校与社会、文化、社区等各个教育资源的角度上,借鉴了整合课程、协商课程的思想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同于现行课程的地方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性;打破了学科之间的限制;促进了合作学习;重视了对学生现实表现的评估;强调了真实体验的获得;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得我校的地方课程真正达到了地方课程创设的目标。

【关键字】地方课程课程模式社会社区学校资源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和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对于儿童来说,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故乡,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当促进地方课程的发展。但是在罗列了笔者之前所实施的地方课程,以及其他学校所实施的地方课程之后发现,目前关于地方课程的实践,大多还是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仅有的一些面向社会的地方课程,也以参观,讲座为主,较少学生的生活参与。也就是说,从目前的地方课程的实施来看,社会资源与地方资源还没有能够完全结合并运用于课程。

二、新地方课程实施的模式

既然小学地方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程形态。那么课程模式,就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中着手。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一个地方的课程模式和实施步骤。(见图一)(一)选择主题,确定内容。

在地方课程教学模式中,第一步是选择主题。我们知道,地方课程通过主题形式得以展开的。主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方案的策划以及课程的最终实施。在积累多次的实践经验之后,我们认为,地方课程教学中,主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地方课程内容与方式。其次,要关注社会的现实生活,把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新鲜事充实到地方课程的内容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体验出发,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课题。再次,教师对选题要能

图一

有力的引导和提升。如果是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会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但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主题,则会影响课程实施与管理的有序性。所以,在选题过程中,教师扮演的应该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学生寻找合宜的主题,同时又要为主题的最终确定把好关。

在参考了一些资料以后,我们认为地方课程的主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选择:(1)以小区内特殊的人、事、时为主题,如“竹竿巷”,“皇亲巷”。

(2)时令节庆,民俗节日或国定的节庆,如“国庆节”、“中秋节”、“母亲节”。

(3)社区涵盖的特色物品,如“龙游路雕塑”“都锦生丝绸”等。

在尝试实践上述主题方向的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以社区资源为依托的地方课程教学主题是最容易实施同时也是最符合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是因为,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儿童对知识的接受仍以形象直观为主,他们天性对离生活最近的社区文化也最容易感受得到;另一方面,社区是真实大社会小的缩影,有着极可以整合的各种资源。

选定主题之后,就需要对活动的目标、内容以及活动的重点加以确定,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到地方课程的内容确定及重难点分析上。师生合作是新的地方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只有采用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展开教学,课程的魅力才能真正地被挖掘出来,有力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方案策划,安排教学。

在先期的准备活动结束之后是真正的活动策划阶段。同许多课程模式的设计一样,地方课程也涉及一些固有的环节和步骤,然就其的特殊性而言,以下的四步是最需要值得注意和探讨的。即: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安排、活动指南的确定、教学资源的提供。

新的地方课程模式是一种活动课程,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所以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是整个课程设计的关键和重点。学生的活动设计要包括活动整合的科目或概念、能力;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单;决定活动进行方式及先后顺序;估量所需时间及确定实施时机、地点。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鉴以下几个原则:①适切性:学生能够解决,但必须通过一定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适合学生的学习。②有价值:体现地方课程标准丰富的内容与研究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能力。③情境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问题情境真实、可信。④趣味性:对学生有吸引力,生动有趣,并能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探究兴趣。⑤有道德:不损害他人、其他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利益。

传统的教学时数安排是以每周老师需上满多少课时为基准计算的,但对于地方课程的弹性需要,建议今后在对这类课程的安排上最好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范围进行计算。而在师资的配用上,大致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包班制。即一个班级只有一位负责地方课程教学的教师。这种方式易于安排课务;课程连贯又具完整性,但每位老师必须参与研习及校内外的进修,培养及提升在综合活动领域的其它科目的专业知识,这样便会增加老师的心理压力及负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协同教学、专长分工。即一个班级有三位老师依专长分工,并协同规划课程内容。这种方式下,老师比较容易进入状况,心理负担较小,但排课有点困难,老师的时数如何分配,老师之间必须事前充分讨论及联系,才能达到地方课程的协同教学的精神,这都值得考虑。

最后是教学资源的提供。地方课程需要调动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源准备的充分程度,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在课程整合开展之初,许多老师都抱怨辛苦,需要投放太多的精力去准备各种材料,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这部分工作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更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地重视了他们的兴趣。

(三)开展实施,及时反馈。

在地方课程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需要两者的共同合作,才能最终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真正的实施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合作。设计地方课程是适合群体合力完成的工作,多人的参与可以避免单独一人孤军奋战的孤独与盲点,且利于教师发挥个别专长,可以让课程的设计更加完备。第二,要重视与家长及小区内专长人士的合作。鼓励不同行业、不同专长领域的小区人士在教学活动中贡献长才;或邀请家长在活动课程中担任教学助理,协同照顾学生的安全与学习需求。第三,对教学空间要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普通教室、专科教室、校园空间、校外小区、邻近学校等教学空间,让教学活动在不同情境中更显生动活泼。第四,善于统合各种社会资源。配合课程需求,善用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社教机构,透过专业的解说、实地的参观及课程的结合,可弥补教师专业的不足,也可大幅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第五,充分利用网络。透过网络查询数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