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中医辩证施护PPT

合集下载

泄泻(医学PPT课件)(2024)

泄泻(医学PPT课件)(2024)

02
止泻药
对于严重的泄泻症状,医生可 能会建议使用止泻药,如洛哌
丁胺、地芬诺酯等。
03
调节肠道菌群药
为了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医生 可能会开具益生菌、益生元等
药物。
营养支持治疗
口服补液盐
对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患者,口 服补液盐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
解质。
静脉输液
对于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的患 者,静脉输液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可以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 解质。
案例三: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泄泻
症状表现
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表现,腹泻型患者大便呈稀糊 状或水样。
诊断依据
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诊断。
治疗措施
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止泻药、解痉药等,பைடு நூலகம்时注意饮食调整、心理干 预等。
THANKS
物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泄泻后可能出现肠易激综合征, 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 变等症状。需要使用解痉药、止 泻药等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
治疗。
06
泄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急性肠炎引起的泄泻
症状表现
01
起病急,腹泻频繁,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伴有腹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诊断依据
02
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便
04
泄泻的预防措施与调护
饮食调护
01
02
03
饮食有节
避免暴饮暴食,注意定时 定量,减轻胃肠负担。
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进食 腐败变质食物,防止感染 病菌。
适宜饮食
泄泻患者宜食清淡、易消 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 米粥、面条、蔬菜等。

小儿泄泻的辨证施护.优秀精选PPT

小儿泄泻的辨证施护.优秀精选PPT
4
三.临证(症)施护
◆ (一)伤食泻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1、证候:大便稀薄,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可选用莲子粥、芡 实粥等以温补脾肾;
④ 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 疼痛。
或如败卵,脘 腹胀满,便后腹痛,泻后痛减,腹 ⑤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 痛。
(1)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食盐1.75g,随时服 (2)糖盐水代替白开水:白开水500ML+蔗糖10g+细盐1.75g,随时口服 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耐心、少量多次,可每2~3分钟喂1次,每次10—20ml,约4—6小时即
能纠正脱水。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痹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 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 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腹胀痛甚加木香,厚朴等,呕吐较重,加生姜、竹茹等,泻下不爽积滞重,加大黄、枳实消积导滞。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9
(四)脾虚泻
1、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进油腻饮食,则大便次数增多, 色 淡不臭,时轻时重,脘腹胀闷不舒,食欲不振,四肢倦怠 乏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 ①饮食调护:饮食以温热软烂,易消化为宜,少食多餐,不 宜 过饱;可选用藕粉、山药粥、薏苡仁粥等以健脾益气;忌 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食物。 ②药物方法:健脾益气,选用参苓白术散;亦可用敷脐法: 将 吴茱萸30g、丁香2g、胡椒30粒研末,用陈醋或植物油 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小儿泄泻诊断与治疗PPT

小儿泄泻诊断与治疗PPT
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病因:感染、消化不良、过敏、食物中毒等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病因:感染、食物 过敏、消化不良、 肠道菌群失调等
分类:急性泄泻、 慢性泄泻、迁延性 泄泻等
症状:腹泻、腹痛 、腹胀、呕吐、发 热等
治疗: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补充水 分等
肠套叠: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肠坏死
肠梗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防 止肠坏死
汇报人:
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病毒 感染引起的腹泻
补液治疗:用于纠正脱水、 电解质紊乱等症状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引起的腹泻
中药治疗:如藿香正气水、保 和丸等,具有调理脾胃、止泻
等作用
目的:防止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方法:口服补液盐,静脉补液 注意事项:根据病情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效果评估: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皮肤弹性等指标
处理方法:补充水 分和电解质,如口 服补液盐
注意事项:避免一 次性大量饮水,以 免加重病情
原因:长期腹泻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症状: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 处理方法:加强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喂养,保证营养均衡,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原因:细菌、病毒、真菌等 感染
保持饮食卫生,避免食物 污染
定期监测体重,确保营养 摄入充足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小儿泄泻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症状:口渴、尿少、 皮肤干燥、眼窝凹 陷等
原因:腹泻导致水 分和电解质丢失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培训课件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培训课件
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
辩证施护
(1)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2)中药宜热服。 (3)推拿疗法:补大肠,补脾经
,推三关,揉外劳宫,每日1次 。
均 可 致 泻 。 冬 春 多 为 风
感 风 、 寒 、 暑 、 湿 、 热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机
➢ 为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 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录
一、腹泻的概述 二、腹泻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腹泻的病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辩证 (一)、辩证论治 (二)、辩证施护 五、我院儿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西医病名定义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概述
➢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 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 多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西医的病因
易感因素

(2024年)小儿腹泻PPT课件

(2024年)小儿腹泻PPT课件

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加深了对小儿腹泻诊 疗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024/3/26
27
对未来的展望
2024/3/26
深入研究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揭示更多关于小儿腹泻发病机制 的信息,为治疗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开发新型治疗药物
针对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提高患 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减轻紧张情绪
家长应保持冷静,不要过度紧张,以免加重患儿 的紧张情绪。
提供舒适环境
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 激,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
2024/3/26
21
06
小儿腹泻的并发症与预防
2024/3/26
22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01
02
03
04
轻度脱水
表现为口渴、尿少、眼窝凹陷 等症状。
19
皮肤护理
1 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保持 皮肤清洁干燥。
涂抹护臀霜 在臀部及会阴部涂抹适量的护臀霜,以预防尿布 疹的发生。
3
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 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物品清洗患 儿皮肤。
2024/3/26
20
心理护理
安抚患儿情绪
患儿因腹泻、腹痛等不适,容易出现烦躁、哭闹 等情绪反应,家长应给予安抚和关爱。
05
小儿腹泻的护理
2024/3/26
18
饮食护理
2024/3/26
调整饮食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 富的食物为主,如稀粥、面条、蔬菜等。
控制食量
适量减少患儿的食量,以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秋季腹泻的中医治ppt课件

秋季腹泻的中医治ppt课件
9
在脊柱及其两侧进行捏脊(刮脊)。该部位是 督脉和膀胱经过第一侧线所循环部位;督脉可 主一身之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是肺、心、肝、 胆、胃、肾俞等五脏六腑俞穴的部位,所谓俞 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转输脊部位,在胃部进行捏 脊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肝、胆、脾、胃俞 可调节肝、胆、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故可治 疗腹泻和消化道疾病。
褚付英[4]在基本分型的基础上认为小儿腹泻存在变证, 即伤阴泄泻和伤阳泄泻,治疗上两者主要应用补脾经、 揉外劳、清天河水等穴位。文献报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临床平均总有效率达98%以上。
13
1.2 基本方推拿
基本方推拿较辨证推拿取穴少,操作简便
临床常用的基本处方[5-7]:捏脊、清补脾经、 清大肠、分阴阳、拿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 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 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次数) 3到5次。(主治)腹痛、腹泻。)、摩腹、揉脐、 揉龟尾。
23
敷脐散组成:丁香10g,吴茱萸15g,胡椒30粒研末与凡士 林50g混合调匀。
用法:先用纱布1~2层铺在脐部,起到隔离作用,取上述调 制剂,贴敷于纱布上的神阙穴部位,再用绷带绕脐1周系上, 松紧适度,24小时更换1次。
功能:温中散寒,暖肝止痛,健脾助阳。主治:虚寒和脾 肾阳虚所致的大便稀薄,色淡白,乳食不化,下利清谷, 反复发作,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食后胀满等症状。
方解:敷脐散中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以壮肾火;吴茱 萸温中暖肝以壮脾土;胡椒温中散寒以散中焦之寒。三药 研末调糊共达温中散寒、温肝止痛、健脾助阳之效。
婴幼儿“脾常不足”是泄泻发病的内在因素。婴幼儿生机 蓬勃,发育迅速,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相对比成人多,脾胃 负担较重,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寒暖不知自调,既易为饮 食所伤又易为六淫所侵,故易发生泄泻。

2024版PPT泄泻的中医护理

2024版PPT泄泻的中医护理

艾灸法
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通过激发经 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泄泻的艾灸穴位有神阙、关元、足三里等。 艾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作用。
2024/1/30
15
04
药物治疗选择与注意事项
2024/1/30
18
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提示
在使用中药治疗泄泻时,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风险。如某些中药与西药同 时使用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告知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药和西药等,以便医生 全面评估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2024/1/30
对于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患者,医生应调整治疗方案,选择相互作用较小的药 物组合,或采取适当的用药间隔时间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 含营养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
肠道负担。
2024/1/30
21
急性肠炎、痢疾等并发症处理方案
01
02
03
抗菌治疗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 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2024/1/30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腹痛、腹 泻、发热等症状,给予相 应的解痉、止泻、退热等 对症治疗。
19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2024/1/30
20
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预防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 及观察大便次数、量、颜色、气 味等,及时发现脱水的早期症状。

《中诊科普小儿泄泻》PPT课件

《中诊科普小儿泄泻》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1
治法方药
①脱肛加黄芪、天麻以举中阳 ②久泄滑脱不禁加诃子、石榴皮、赤石脂收敛 固涩止 ③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精选课件ppt
32
针刺治疗
常规取穴:足三里、三阴交、长强。 发热加曲池,湿热加阴陵泉,呕吐加内关 伤食加刺四缝、中脘,腹胀加天枢,脾虚加脾 俞,寒湿加关元 具体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每日一次。
轻度腹泻
重度腹泻
精选课件ppt
6
感染性腹泻
病毒:最常见轮状病毒 其次肠道病毒
细菌:最常见大肠杆菌
真菌:白色念珠菌
其他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精选课件ppt
7
非感染性腹泻
食饵性腹泻(如改变食物) 原发性双糖酶缺乏
过敏性腹泻(如牛奶) 其他:气候变化 (冷热)
精选课件ppt
8
主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 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 有少量粘液。 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 热、口渴等症。 (两个方面)
精选课件ppt
23
分型论治
(三)伤食泻 大便情况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 气味酸臭,或如败卵 伴随证候(腹胀,便前腹痛,便后痛减) 嗳气、呕吐、不思饮食,常伴哭闹、夜寐欠安 舌质脉象(苔厚腻或黄)
精选课件ppt
24
治法方药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
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莱菔子。
精选课件ppt
1
概念: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 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年龄:2岁以下小儿发病率高(脾常不足,易于感受 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 盛而发生泄泻) 预后: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 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泄迁延不愈者, 则易转为疳症。

《小儿腹泻》PPT课件-2024鲜版

《小儿腹泻》PPT课件-2024鲜版
教育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 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等症 状时应及时就医。
18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Chapter
2024/3/27
19
脱水症状识别及补液治疗原则
2024/3/27
脱水症状识别
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 窝凹陷等。
补液治疗原则
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 需静脉补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 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预防措施 积极推广母乳喂养,增强婴幼儿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习 惯培养,如勤洗手、不随地便溺等;及时接种疫苗,预防 相关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2024/3/27
04
2024/3/27
黏膜保护剂的研究
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炎症和损 伤。
免疫疗法的研究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 病原体的抵抗力。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 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2024/3/27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 药物治疗、营养支持、 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
2024/3/27
地域性
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主要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水源质量等因素有关。
季节性
小儿腹泻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 节如夏季和秋季高发。这与肠道病毒和细菌的活跃程度以及食 物易腐败有关。
9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1234567精品PPT课件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1234567精品PPT课件
中医将腹泻称为泄泻是由于湿盛与脾胃功 能失调所致的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 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病症。
古代以大便溏薄、次数稍增者为泄,大便 清稀、量多如水而直下者为泻,现在统称 为泄泻。
概述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以夏秋两季为
多见。
西医的病因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1)注意腹部保暖。
(2)可用丁香粉0.5g、肉桂1g加 入小膏药中,制成膏剂,贴于 脐部。
(3)可食山药粥或健脾八珍糕等虚泻
辨证论治
证候:久泻不止,粪质清稀, 完谷不化,病程缠绵不愈, 甚或脱肛,面色白,精神 萎靡,肢冷畏寒,纳呆, 消瘦,睡卧露睛,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弱。
小儿泄泻的中医调护
目录
一、腹泻的概述 二、腹泻的病因病机
(一)、西医腹泻的病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机 三、中医辩证 (一)、辩证论治 (二)、辩证施护 五、我院儿科的中医特色治疗
西医病名定义
概述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
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 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概述
中医病名定义
③伤食泻 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 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 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④寒湿泻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 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⑤脾虚泻
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 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
辨证论治
证候 粪便酸臭如败卵,夹食 物残渣、奶瓣,脘腹胀满 疼痛拒按,痛则欲泻,泻 后痛减,纳呆恶食,嗳气 酸腐或呕吐乳食,夜卧不 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 脉滑实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③饮食调护:适当控制饮食,忌油腻不消化 的食物,用流质饮 食。泻重者,多以水果汁 或瓜果煎汤饮用,如:梨汁、荸荠、西瓜汁、 藕汁,以补充津液。 ④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 其注意力,以减轻 疼痛。
10
(四)脾虚泻
1、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进油腻饮食,则大便次数增多, 色 淡不臭,时轻时重,脘腹胀闷不舒,食欲不振,四肢倦怠 乏力,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淡,苔白,脉细弱。 2、调护方法: ①饮食调护:饮食以温热软烂,易消化为宜,少食多餐,不 宜 过饱;可选用藕粉、山药粥、薏苡仁粥等以健脾益气;忌 食生冷瓜果、肥甘厚味食物。 ②药物方法:健脾益气,选用参苓白术散;亦可用敷脐法: 将 吴茱萸30g、丁香2g、胡椒30粒研末,用陈醋或植物油 制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小儿泄泻中医辩证施护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
泄泻
◆ 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为主要临 床表现。病位在脾胃。
◆ 一、护理评估 ◆ 1、喂养史、卫生习惯。 ◆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4、辩证: (1)伤食泻 (2)风寒泻 (3)湿热泻 (4)脾虚泻 (5)脾肾阳虚证
11
③针灸方法:针刺长强、足三里、天枢等穴, 用补法;腹冷而 痛者,亦可用隔姜灸足三里、 天枢、中脘、脾俞、关元俞等穴。 ④ 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 其注意力,以减轻 疼痛。
12
(五)脾肾阳虚泻
◆ 1、证候:经常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粪 质清稀, 或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舌淡,苔 白,脉沉细。
8
◆ (三)湿热泻; 1、证候:泻下稀薄,水分较多,或如水注, 粪色深黄,气味 臭秽,或见少许粘液,腹部 时感疼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发热泛恶, 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腻,脉象滑数。 2、调护方法: ①药物调护:清热利湿,选黄芩黄连汤。 ②针灸调护:足三里、中脘、天枢、脾俞等 穴。呕吐加内关, 腹胀加公孙,发热加曲池, 用泻法。
13
五:护理问题
◆ 1.体液不足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 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 3、体温过高 与肠道感染有关 ◆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大便次数增多刺激臀部皮
肤有关 ◆ 5、知识缺乏 患儿家长缺乏合理喂养知识、卫生知识以及
5
三.临证(症)施护
◆ (一)伤食泻 1、证候:大便稀薄,夹有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或如败卵,脘 腹胀满,便后腹痛,泻后痛减,腹痛 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 安,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指纹紫滞。 2、调护方法: ①药物调护:消食导滞,选保和丸或消乳丸。腹胀 痛甚加木香,厚朴等,呕吐较重,加生姜、竹茹等, 泻下不爽积滞重,加大黄、枳实消积导滞。
◆ 6、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 7、饮食护理: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 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 乳量和次数。
(1) 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2) 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 肥甘厚味之品。 (3) 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4) 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3
护理要点
◆一般护理:
1、床旁隔离: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床旁隔离,患儿的食具 及其尿布清洗干净 后应用开水浸泡,并在阳光下暴晒,防止交叉感染。 2、皮肤护理: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及会阴,擦干后涂植 物油以保护皮肤(氧化锌软膏),或用红外线照射。 3、补液护理:轻度—中度脱水,需液体补充治疗,可使用高效价廉的口服补盐液(ORS) 口服补液,应少量多次,2-3/min,每次10-20ml,4-6小时即可纠正。 (1)米汤加盐溶液:米汤500ML+食盐1.75g,随时服 (2)糖盐水代替白开水:白开水500ML+蔗糖10g+细盐1.75g,随时口服 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耐心、少量多次,可每2~3分钟喂1次,每次10—20ml,约4—6小时即 能纠正脱水。
◆ 2、调护方法: ①饮食调护:饮食宜热而软,清淡易消化;可选用莲子粥、芡 实粥等以 温补脾肾;忌食生冷、荤腥、油腻食物。 ②药物方法:补脾温肾。方药:附子理中汤。(附子、干姜、党 参、白 术、甘草) ③针灸方法:针刺长强、足三里、肾俞、关元、天枢穴,如呕 吐加内关, 发热加曲池,亦可用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选用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 白肉交界处,艾条温灸两侧穴位,各10~15分钟,每日2~3次。 ⑤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 痛。
6
②针灸调护:选穴脾俞、中脘、足三里、内 庭等,针刺时也兼 有健脾化滞的作用。 ③饮食调护:适当控制饮食,忌食油腻和不 消化的、食物,可 用米炒焦,煮稀粥食用。 对泄泻重者,可暂时禁食,待腹中宿食泻净, 方可进细软或流质的食物,少食多餐 ④心理调护: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 其注意力,以减轻 疼痛。
7
◆ (二)风寒泻: 1、证候:泄泻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 兼 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浮紧。 2、调护方法: ①药物调护:疏风散寒,芳香化湿。选藿香正气散 ②针灸调护:取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穴,可加艾灸 或 隔姜灸,或做脐部热敷,或做腹部按摩。 ③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柔软,可给炒米粉、炒面粉,以燥 湿 止泻。忌生冷油腻之品。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痹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 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 应报告医师,并配合 处理。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