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园工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高校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案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高校生态环境领域
人才培养案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高校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中一个案例是关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汪俊峰教授的培养。
汪俊峰教授在2017年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先后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青年学者等,是该校自主培养的优秀人才。
汪俊峰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溯源及二次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省市级科研基金4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自然-通讯》《美国科学院院刊》《Environ. Sci. Techno.》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7篇,其中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4篇,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应对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高校生态环境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运用研究

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运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二、BIM技术概述 (6)1. BIM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 BIM技术的核心特点与优势 (9)3. 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10)三、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 (11)1. 设计方案模拟与优化 (12)2. 建筑结构设计可视化 (14)3. 景观设施智能布置 (15)四、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16)1. 工程量精确计算 (18)2. 预算成本控制 (18)3. 合同管理与支付进度跟踪 (19)五、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0)1. 施工进度模拟与协调 (21)2. 资源配置优化 (23)3. 质量安全管理与隐患预警 (24)六、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养护管理中的应用 (25)1. 景观植物生长模型建立 (26)2. 养护计划制定与执行 (27)3.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28)七、案例分析 (30)1. 国内外成功应用BIM技术的园林景观工程案例介绍 (31)2. 案例分析与讨论 (32)3. 对比分析BIM技术应用前后的效果差异 (34)八、结论与展望 (35)1. 研究总结 (36)2.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分析 (38)3. 对未来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应用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园林景观工程为甚。
BIM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运用研究,不仅提高了该行业的效率与质量,还为设计师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创意与想象空间。
本论文开篇即对BIM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与实地考察,我们发现BIM技术能够实现园林景观工程的数字化设计与施工,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精确度与效率。
2019级-2020级环境生态工程培养方案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大类培养概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下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4个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培养旨在夯实学科基础,培养领域内通专融合、复合交叉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科学研究、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
大类培养采用1+3模式,学生进校后,先进行大类培养,一年后分流,分专业进行分类培养。
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只能选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环境生态工程4个专业中的一个专业进行修读。
专业分流以学生自愿选择为前提,以科学规划学生职业发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原则,考虑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特点的匹配,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分流。
二、专业概述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2012年9月教育部新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基本专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污染环境生态修复、受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生态保育、生态重建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主要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大批既具有生态学宏观思维,又具有强大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
重庆大学是国内第一批获教育部备案“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招生单位之一。
我校于2005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准全国首批设置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依托学校深厚的工程底蕴和环境领域的长期积累,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依托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人居环境营造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新平台,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理工深度交叉融合的实践型创新复合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主要由生态科学与工程系负责培养,拥有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国际视野广阔,学缘结构多样,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0%为海外著名高校毕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目录1国家制定的文件 (3)1.1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 (3)1.2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 (9)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15)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 (15)2.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使用基本规则 (18)2.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基本信息整理上报制度 (19)2.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21)2.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 (22)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教学规范 (25)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 (26)2.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的暂行规定 (27)2.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29)2.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型贵重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 (32)2.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试行) (34)2.1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内自制仪器设备管理暂行办法 (36)2.1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 (38)2.1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主任职责 (39)2.1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0)2.1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实验室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办法 (42)3 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规章制度 (44)3.1 自动化实验中心规则 (44)3.2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45)3.3实验成绩评定标准 (47)1国家制定的文件1.1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委直属高校:现发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任李铁映1992年6月27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
学院生态人文校园建设方案

学院生态人文校园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3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训设备装备,是提高职业教育的培养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学院紧紧围绕我省“卫生强省”和“健康山东”战略部署,事业发展也驶入快车道,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校生数量逐年增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目前学院已培养各类毕业生8万余人,为全国、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为改变沂蒙老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布局和学院“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我校将在办学规模适度稳定并扩大招生规模,到2023年,全日制学生近在20000人;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扩大非学历教育规模和校外成人教育规模;面向社会开展不同类别的培训班和乡村医生培训;各类培训人员年平均1万余人次;将努力建成一所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护理、临床医学等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因此,抓住机遇,扩建图书实训楼,建设生态人文校园,对学院基础建设上层次,教育服务上水平,加快学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经验与特色1 .得天独厚,地势形胜我院济南校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交通便利,办学环境优雅。
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北临郎茂山山体公园,南邻万灵山麓,西括校内山岭,地域优越,生态环境绝佳,为营造生态校园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校园西、南、东三面山体环绕,占地1061亩植被茂盛,景观丰富。
建设规划中以周边连续的丘陵、山体作为生态源点,将步行路、景观路、山洪汇流路径作为联系的生态廊道,把校区范围内的树林、人工湖、绿化植被等作为重要的生态节点。
中国各大高校别名

北大:“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清华:“五道口理工学院”或者“五道口工程技术大学”人大:“中共中央第二党校”北师大:“积水潭师专”北京理工大学:“魏公村汽配维修服务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专政工具生产厂一厂”中国农业大学:“海淀种猪选育场”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子弟学校”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国安局岗前培训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央统战部亚非拉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技术研发中心”“五道口计算机学院”“学院路小飞机实践基地”北京邮电大学:“明光村中学附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京津唐地区预备炼钢工人培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宣传部储备干部培训中心” 定福庄二小附属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五道口理工学院东单屠宰培训基地”北京电影学院:“蓟门桥北爱情动作片拍摄中心兼青年男女伦理研究与实践基地”北外:“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俄文大队”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或者“军都山政法干校”法大研究生院:“昌平法律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蓟门里分校”或者“军都山政法干校蓟门桥下岗再就业培训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壮志路街道辩论队”西北政法大学:“延安讲武堂西安分堂”华东政法大学:“长宁区瓜果副食公司”中南财经政法:“中共中央党校华中地区二分校”“茶山刘法商会计管理计算机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者“538路终点站大学”南京大学:“浦口农民…运动‟讲习所”南京财经大学:“仙林香樟园周末情侣房消费主力小分队”河海大学:“江苏水利高专”东南大学:“九龙湖高级技工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江苏职教师资培训专科”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业余无线电俱乐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理工学院”或者“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复旦大学:“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或者“五角场社区职教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市第一建筑施工队”上海大学:“宝山区落榜青年高复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俄文高专”东华大学:“国立黄道婆高专”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大闸蟹良种选育基地”上海海事大学:“黄浦江驾船员培训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徐汇区家电维修站”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师专” 上海师大:“徐汇区下岗青年再就业培训基地” 上海体育学院:“五角场武术学校”中山大学:“广东应用文理综合学院”或者“海珠区青年康乐中心”华南理工大学:“五山镇理工学院”或者“五山禅寺”华南师范大学:“天河区幼教师资培训基地”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华南自由落体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麓高级公关小姐兼语言培训基地”或者“白云山发情尼姑庵”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中医职业技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截肢研究所”(无语那个无语。
工程项目亮点打造方案范文

工程项目亮点打造方案范文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各地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打造一个有吸引力的工程项目,吸引投资者、用户和公众的关注,是每个项目建设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工程项目亮点的打造方案进行探讨。
二、亮点的定义在工程项目中,亮点是指能够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的项目特色、亮点和独特之处。
它可以是建筑特色、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
一个好的亮点能够为项目增加附加值,并带动整体项目的发展。
三、亮点打造方案1. 定位清晰在项目策划初期,需要对项目进行准确定位。
项目的定位与市场需求、发展趋势、资源禀赋和政策环境等密切相关。
定位清晰的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在定位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所处的区域特点、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等因素,明确项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 突出特色项目亮点的打造需要突出项目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这可能包括项目的建筑设计与气质、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社会效益与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与其他项目的差异化,使项目更有吸引力且具有竞争力。
3. 绿色环保环保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在工程项目中,绿色环保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设计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资源再生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打造绿色环保的亮点。
4.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工程项目中,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可以打造科技创新的亮点。
同时,与大学院所、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引入前沿科技成果,提升项目的科技含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 文化传承在工程项目打造亮点中,注重文化传承也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切入点。
可以通过保护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古老文化传统等方式,挖掘项目所处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加项目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内涵。
6. 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工程项目需要向智慧城市方向转变。
江北区景观工程介绍信模板

尊敬的[收信单位/个人姓名]:您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景观工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进一步加强江北区景观工程建设,现将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一标段扬子江公园景观绿化工程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敬请予以关注和支持。
一、工程背景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是国家级新区,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为积极响应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打造美丽江北,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应运而生。
该工程旨在重塑江北岸线形象,将其打造成孕育生态的自然之门、彰显人文底蕴的文化之门、面向世界级滨江水岸的未来之门。
二、工程概况(一)项目介绍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一标段扬子江公园景观绿化工程,位于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南侧,紧邻长江,全长约26km。
项目起于南京长江三桥,止于新化枢纽(浦仪公路西段),将江北岸线打造成为南京北大门的新形象。
(二)工程特色1. 阳光大草坪:近10万平方的阳光大草坪是扬子江公园的特色之一,面积大而广,地形塑造非常成功,草坪平整度高,堪比高尔夫球场。
铺设草坪的草块规格要求必须一致,生长均匀,根系密布无斑秃,草高适度,无病虫害。
2. 阅江长廊:流线型的阅江长廊廊架施工,材料均为异型,长廊上的灯带也全是异型,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
从天上俯瞰,阅江长廊呈现S型曲线,似白色的海浪拍打岸边。
3. 临江、忆江、见江:公园以“临江、忆江、见江”为主题,通过景观设计,展现长江的壮美景色,让市民在公园中感受长江文化的魅力。
4. 滨江城市特色:扬子江公园景观廊以新区滨江城市特色为背景,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廊,提升江北新区整体形象。
三、工程意义(一)生态效益1. 保护和恢复长江岸线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 改善长江岸线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高生活质量。
(二)经济效益1. 提升江北新区形象,吸引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18课程名称:生态工程学英文名称:Ecolog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以及非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生态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统计学、植物学、生态学、昆虫学、气象学二、课程简介生态工程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工程及相应技术,重点介绍生态工程学原理、发展的历史与主要理论,生态工程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农业、工业、环境、景观、湿地、城市及园林建设中生态工程的理论应用和相应的技术配套体系,现代高新技术在生态工程学领域中的应用等。
通过学习,使得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生态工程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并能够在实际中加以应用。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xpounded more entirely and systematic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correspond technology, emphases introduce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nd major theory, the design theory and measur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introduced the theories application and correspond systems of compound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environment, landscape, everglade, city and gardens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odern high and new technic in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assed through study, made students comprehend and hold the major theorie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can apply in 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城市生态学在简洁了解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的方式,重点介绍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全面论述城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

㊀第21卷㊀第6期2023年12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1㊀No 6Dec 2023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袁旸洋1ꎬ2㊀郭㊀蔚1㊀汤思琪1㊀杨明珠1㊀汪瑞军31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㊀南京㊀2100962㊀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㊀南京㊀2100963㊀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㊀合肥㊀230601㊀收稿日期:2023-10-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838003)ꎻ东南大学 至善青年学者 支持计划(2242023R40002)㊀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袁旸洋(1987-)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㊁数字景㊀㊀㊀㊀㊀㊀观技术㊁城市蓝绿空间ꎮE-mail:yyy@seu edu cn㊀通信作者:汪瑞军(1986-)ꎬ男ꎬ博士ꎬ讲师ꎬ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㊁城市绿地生态㊁城乡风貌与环境设㊀㊀㊀㊀㊀㊀计ꎮE-mail:2021800162@hfut edu cn摘要: 双碳 背景下城市空间碳汇结构与布局的提升与优化是重要的研究内容ꎮ作为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ꎬ城市蓝绿空间在增汇减碳方面具有协同作用ꎬ但当下对于城市蓝绿空间整体格局对其碳固存的影响关联研究不足ꎮ文章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基于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ꎬ在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ꎬ采用机器学习XGBoost ̄SHAP模型测度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及关键指标ꎮ结果表明:1)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具有影响ꎬ且不同格局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ꎮ2)影响碳固存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关键指标有斑块层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ꎬ类型层的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3)蓝绿斑块形状复杂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汇效益的发挥ꎻ蓝绿空间分布的聚集度越高㊁距离越近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好ꎮ据此ꎬ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ꎬ以期为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ꎮ关键词:城市蓝绿空间ꎻNPPꎻ景观格局指标ꎻ数字景观技术ꎻXGBoost ̄SHAP模型DOI:10.12169/zgcsly.2023.10.30.0001AssessingtheImpactofUrbanBlue ̄GreenSpace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ItsKeyIndicatorsYuanYangyang1ꎬ2㊀GuoWei1㊀TangSiqi1㊀YangMingzhu1㊀WangRuijun3(1 SchoolofArchitectureꎬSoutheastUniversity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2 JiangsuProvincialUrbanandRuralDigitalTechnologyEngineeringCenterꎬNanjing210096ꎬChinaꎻ3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Artꎬ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Hefei230601ꎬChina)Abstract:Inthecontextof dualcarbongoals ꎬenhancingandoptimizingthestructuresandlayoutsofcarbonsinkinurbanspacesisasignificantresearchtopic.Urbanblue ̄greenspace(UBGS)ꎬservingastheprimaryfacilitatorsofcarbonsinkbenefitsꎬexertsasynergistic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sreduction.TakingHefei scitycoreasanillustrativecasestudyꎬthispaperemploysthemachinelearningmodelꎬXGBoost ̄SHAPꎬtogaugeandelucidatetheinfluenceoftheUBGSpatternoncarbonsequestrationandtheirpivotalindicatorsafterquantify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UBGSpatternwiththedataspanningtheyears2000ꎬ2010ꎬand2020.Thefindingsunveil:1)TheUBGSpatternhasadiscernibl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patternswithdifferentcharacteristicshavevariedextentofinfluenceatthatꎻ2)ThepivotalindicatorsoftheUBGSpatternforassessingtheinfluenceoncarbonsequestration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includethepatch ̄levelmetricslikeFRACꎬCONTIGꎬAREAandENNꎬandtheclass ̄levelmetricssuchasEDꎬCOHESIONꎬDIVISIONandLSIꎻand3)Highercomplexityintheshapeofblueandgreenpatcheswillbringhigherbenefitsfromcarbonsequestrationꎬandlinearpatchesexhibitsubstantiallylowercarbonsinkbenefitsincomparisontoarea ̄shapedpatches.Enhancedaggregationꎬcloserproximityꎬandheightenedconnectivityofblueandgreenspacescorrelatewithsuperiorcarbonsinkbenefits.Basedonthisꎬthe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UBGSpatternplanningareproposedwiththecarbonsequestr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asthegoalꎬwiththeaim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planningandmanagementoftheUBGS.Keywords:urbanblue ̄greenspaceꎻNPPꎻlandscapemetricꎻdigitallandscapetechnologyꎻXGBoost ̄SHAPmodel㊀㊀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ꎬ引发了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ꎮ为应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威胁ꎬ2016年«巴黎协定»敦促世界各国通过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ꎬ增强固碳能力ꎬ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1]ꎮ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碳中和㊁碳达峰战略ꎮ城市虽然仅占全球陆域总面积的3%ꎬ却产生了超过70%的碳排放[2]ꎮ由此ꎬ城市在我国 双碳 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关键地位ꎬ推动城市空间碳源汇结构与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ꎮ城市蓝绿空间(Urbanblue ̄greenspaceꎬUBGS)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留存或新建的绿色空间和蓝色空间的总和ꎬ包括所有自然㊁半自然㊁人工的绿地与水体ꎬ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4]ꎮ研究表明ꎬ绿色空间是碳汇量最大的贡献者ꎬ其产生的碳汇可以抵消28%~37%的CO2排放量ꎬ而湿地㊁河流㊁湖泊和沼泽等蓝色空间是巨大的碳库ꎮ除了植被㊁土壤的固碳释氧功能ꎬ城市蓝绿空间还可以通过缓解城市热岛效应㊁改善人居环境微气候ꎬ促进居民绿色出行等途径ꎬ间接减少碳排放[5]ꎮ综上ꎬ蓝绿空间具有直接增碳汇㊁间接减碳排的双重生态效益ꎬ是城市中发挥碳汇效益的主要载体[6]ꎮ以往关于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研究多聚焦绿地和森林的碳汇量估算方法ꎬ包括样地清查法㊁模型估算法[7]㊁遥感反演法[8]和温室气体清查法等ꎮ其中ꎬ基于遥感技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PrimaryProductivityꎬNPP)[9-10]估算已广泛应用于区域和城市尺度ꎮ有学者从城乡规划学和生态学的角度ꎬ分析土地利用变化㊁气候变化[11-12]㊁城市树种及其生长周期[13]对城市蓝绿空间碳汇的影响机制ꎮ例如:Li等[14]证明城市中森林面积的增大对NPP有正向影响ꎻYang等[15]研究了NPP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认为ꎬ耕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换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固碳能力ꎮ景观格局是市域生态空间尺度影响碳汇功能提升的关键因素ꎮ城市蓝㊁绿空间具有相似的自然生态属性ꎬ在生态功能和物质交换㊁能量流动等自然过程中相互影响㊁相互依存ꎬ具有强关联性和整体性[16]ꎬ共同构成了城市自然碳汇系统ꎮ现有研究多从单一绿色空间中格局及群落构成的角度展开[17-18]ꎬ而已有研究证实ꎬ城市水体对绿地的碳汇能力提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ꎬ当下关于城市整体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影响的研究有待开展[19-20]ꎮ本研究从整体性视角出发ꎬ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例ꎬ采用景观格局指标量化2000㊁2010㊁2020年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ꎬ基于机器学习的XGBoost ̄SHAP模型测度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NPP的影响ꎬ并解译其关键指标ꎬ解析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如何影响碳固存(Carbonsequestration)ꎬ旨在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于碳增汇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ꎬ助力城市蓝绿空间融合发展ꎮ1 研究区概况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117ʎEꎬ31ʎN)ꎬ属长三角城市群ꎬ天然山水禀赋良好ꎬ呈现 岭湖辉映 的蓝绿交织体系ꎮ平均海拔约37 51mꎬ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ꎬ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ꎬ冬冷夏热ꎻ年平均气温15 7ħꎬ年平均日照2100h以上ꎻ降雨量近1000mmꎬ主要集中在5 6月ꎮ2000年以来ꎬ合肥城市快速扩张㊁人口增长7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迅速ꎬ2022年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ꎮ在此期间ꎬ合肥市政府重视城市环境建设ꎬ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战略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聚焦于城市环境修复ꎬ蓝绿空间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与恢复ꎮ从国土区位㊁发展特点㊁自然资源等方面来看ꎬ合肥是长江中下游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ꎮ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合肥市中心城区ꎬ即«合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 2035年)»中市辖区范围ꎬ包括蜀山㊁包河㊁瑶海㊁庐阳4个行政区ꎬ总面积为1312 5km2ꎮ2㊀研究方法选取2000㊁2010㊁20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ꎬ以避免单个年份的遥感及气象数据因精度㊁极端气候等因素带来误差ꎮ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㊁碳固存计算㊁关键指标分析与解译ꎮ2 1㊀数据获取与处理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㊁气象数据㊁植被类型数据㊁NDVI数据(表1)ꎮ从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s://www.gscloud.cn/)获取2000㊁2010年LandsatTM及2020年LandsatOLI共3期遥感影像ꎬ空间分辨率30mꎮ基于GoogleEarthEngine平台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㊁大气几何校正㊁条带修复等处理ꎮ根据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分类系统(LUCC)遥感解译处理后的影像ꎬ将其划分为耕地㊁林地㊁草地㊁建设用地㊁水体㊁未利用地6类ꎬ得到各期合肥市土地利用分类数据ꎮ采用Kappa系数对分类后图像精度评估验证ꎬ总体精确度达到85%ꎬ高于最低精度要求ꎮ利用ArcMap10 8软件将林地㊁草地重分类成绿色空间ꎬ将水体重分类成蓝色空间ꎬ获得2000㊁2010与2020年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图(图1)ꎮ表1㊀数据来源及处理㊀㊀数据类型㊀㊀㊀㊀㊀㊀㊀数据来源数据精度土地利用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气象站点数据气温降水日辐射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植被类型覆盖图地理遥感生态网(http://www gisrs cn/)30mˑ30mNDVI数据GoogleEarthEngine(https://earthengine google com/)Landsat ̄5(2000年)㊁landsat ̄7(2010年)㊁Landsat ̄8(2020年)30mˑ30m图1㊀合肥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分布2 2㊀基于CASA模型的NPP计算采用NPP表征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能力ꎬ选用CASA模型进行计算ꎮCASA模型由Potter等[21]1993年提出ꎬ用于表征陆地生态系统中H2O㊁C和N通量跟随时间演变而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过程ꎬ适合区域尺度的NPP研究和估算[22]ꎬ计算公式如下:NPPxꎬt()=APRAxꎬt()ˑεxꎬt()(1)㊀㊀式(1)中:NPP(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单位:gC m-2 a-1)ꎻAPAR(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单位:gC m-2 month-1)ꎻε(xꎬt)表示像元x在t月的实际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8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取决于太阳辐射和植物本身的特征ꎬAPRA的计算公式如下:APRAxꎬt()=SOLxꎬt()ˑFPARxꎬt()ˑ0 5(2)㊀㊀式(2)中:SOL(xꎬt)表示t时期像元x在t月的太阳总辐射(单位:MJ m-2month-1)ꎻFPAR(xꎬt)为植被层对入射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ꎻ常数0 5表示植被所能利用的太阳有效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ꎮεxꎬt()=Tεxꎬt()ˑTεxꎬt()ˑWεxꎬt()ˑεmax(3)㊀㊀式(3)中:Tε1(xꎬt)和Tε2(xꎬt)分别指月高温㊁月低温对光能利用率的胁迫作用系数ꎻWε(xꎬt)为水分胁迫的影响系数ꎻεmax是理想条件下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单位:gC MJ-1)ꎮ基于NPP计算结果ꎬ使用自然断点法对计算结果分级ꎬ得到合肥中心城区3年的NPP空间分布(图2)ꎮ图2㊀合肥中心城区2000㊁2010㊁2020年NPP空间分布2 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量化选用斑块层与类型层的景观格局指标量化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表2)ꎮ斑块层指标强调单个蓝绿斑块的特征ꎬ类型层侧重表征蓝绿空间整体形态特征ꎬ采用Fragstats4 3软件计算ꎮ由于城市区域的蓝绿空间格局表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依赖性[23]ꎬ需选取适宜的移动窗口尺度ꎮ通过粒度和幅度分析方法确定60m为最适合研究区的粒度值ꎬ400m作为格局计算时移动窗口的大小ꎮ2 4㊀XGBoost模型构建与SHAP方法解译eXtremeGradientBoosting(XG ̄Boost)机器学习模型是由Chen等[24]提出的一种结合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方法的极限梯度提升树算法ꎮ针对本研究数据集庞大㊁特征复杂的问题ꎬXGBoost模型训练结果稳定㊁模型训练效率高ꎬ可很好地避免过拟合现象的发生[25]ꎮ本研究分别基于斑块层和类型层2类指标及其对应的3年NPP值ꎬ构建6个数据集ꎮ以2020年为例ꎬ采用ArcGIS10 7软件的随机取样工具创建随机取样点20000个ꎬ将斑块层各指标和NPP计算值提取至点ꎮ在建立类型层数据集时ꎬ考虑到取样点分布的均匀性及数据量ꎬ创建随机取样点40000个ꎬ剔除不属于蓝绿空间的点ꎮ为避免模型的过拟合现象发生ꎬ对数据集进行了正则化处理ꎬ将8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㊁2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验证ꎮ其次ꎬ借助贝叶斯优化方法(Tree ̄structuredParzenEstimatorꎬTPE)调整XGBoost模型超参数ꎬ选取模型中主要超参数n_estimators㊁max_depth㊁learning_rate进行优化ꎮ之后ꎬ选择平均绝对误差(MeanAbsoluteErrorꎬMAE)㊁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dErrorꎬRMSE)和决定系数(R2)做为预测效果的评价指标ꎬR2越接近1ꎬ表明模型拟合效果越好[26]ꎮ此外ꎬ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检验模型的泛化能力ꎬ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估计[27]ꎮ验证结果6个数据集的均方根误差RMSE㊁评价绝对误差MAE均较小ꎬR2值均接近1ꎬ十折交叉验证结果为0 699~0 942ꎬ表明建立的XGBoost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精度水平符合预期要求ꎮ9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表2㊀蓝绿空间格局特征指标指标分类指标名称㊀㊀计算公式㊀㊀㊀㊀内涵斑块层面积(AREA)AREA=aij110000()蓝绿斑块的面积周长(PERIM)PERIM=pij斑块的周长ꎬ包括斑块内部孔隙的边缘长度欧式距离(ENN)ENN=ðzr=1hijrz斑块边缘与斑块质心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形维数(FRAC)FRAC=2ln0 25pij()lnaij1ɤFRACɤ2()空间尺度(斑块大小)范围内的形状复杂性近圆指数(CIRCLE)SQUARE=1-aijasij[]0ɤCIRCLEɤ1()方形斑块CIRCLE=0ꎬ细长线性斑块CIRCLE=1邻近指数(CONTIG)CONTIG=ðzr-1cijkasijéëêêùûúú-1v-10ɤCONTIGɤ1()蓝绿斑块的空间连通性或邻近性类型层面积占比(PLAND)PLAND=ðnj=1aijA每种斑块类型的比例丰度最大斑块指数(LPI)LPI=maxaij()A100()空间类型的优势度量边缘密度(ED)ED=EA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空间形状复杂度景观形状指数(LSI)LSI=0 25E㊀A总边缘或边缘密度的标准化度量聚集度(AI)AI=giimaxңgii[]100()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破碎度(DIVISION)DIVISION=A2ðnj=1a2ij蓝绿空间的破碎程度内聚力指数(COHESION)COHESION=1-ðmj=1Pijðmj=1Pij㊀aijéëêêùûúú1-1㊀A[]-1100()(0<COHENSION<100)蓝绿空间的物理连通性㊀㊀SHAP(SHapleyAdditiveexPlanations)方法由Lundberg和Lee[28]提出ꎬ可准确解释机器学习模型中每个特征对结果的贡献度ꎬ提供全局模型和单个特征的局部解释结论ꎬ适用于解译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多个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关系ꎮ同时ꎬSHAP与XGBoost集成良好ꎬ可通过TreeSHAP算法有效地估计SHAP值[29]ꎬ公式如下ꎮ^yi=shap0+shapX1i()+shapX2i()++shapXpi()(4)㊀㊀式(4)中:shapXji()为观测i的第j个特征的shap值ꎬ表示该特征对预测的边际贡献ꎮ假设一个XGBoost模型ꎬ其中一组N(具有N个特征)用于预测输出v(N)ꎮ在SHAP中ꎬ每个特征Φi是特征i的贡献ꎬ对模型输出v(N)的贡献是基于它们的边际贡献分配的ꎬ公式如下:Φival()=ðSɪxꎬ x{}\x{}S!p-S-1()!p!valSɣxj{}()-valS()()(5)式(5)中:p是特征的总数ꎻ{xiꎬxp}\{xj}是不包括xj的所有可能的特征组合的集合ꎻS是{xiꎬ xp}\{xj}的特征集ꎻval(Sɣ{xj})是特征在S加上特征xj的模型预测ꎮ3㊀结果与分析3 1㊀特征重要程度斑块层指标重要性排序(图3A)表明ꎬ2000年前3分别是FRAC㊁CONTIG㊁AREAꎬ2010年是FRAC㊁ENN㊁CONTIGꎬ2020年为FRAC㊁ENN㊁AREAꎮ综合来看ꎬFRAC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ꎬ说明蓝绿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对碳固存最为重要ꎮ其次ꎬCONTIG在2000㊁2010年ꎬAREA在2000㊁2020年ꎬENN在2010㊁2020年的贡献度排序为前3ꎬ表明蓝绿斑块的邻近度㊁面积㊁距离与碳固存有较强的相关0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性ꎮ类型层指标重要性表明排名前3(图3B)分别为:2000年是COHESION㊁ED㊁DIVISIONꎬ2010年是LSI㊁ED㊁DIVISIONꎬ2020年是ED㊁COHESION㊁LSIꎮED在3年中ꎬ对NPP的影响程度均最高ꎮ由此ꎬ蓝绿空间整体形状的复杂程度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格局特征ꎮCOHESION在2000㊁2020年ꎬDIVISION在2000㊁2010年ꎬLSI在2010㊁2020年的重要性排序为前3ꎬ这表明蓝绿空间整体的连通性㊁破碎度㊁形状复杂性对于碳固存有较强的影响ꎮ综上ꎬ从特征重要程度排序可见斑块层中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关键指标ꎬ类型层的关键指标是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ꎮ图3㊀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重要程度排序3 2㊀关键指标分析3 2 1㊀斑块层指标由图4可知ꎬ3年中ꎬ斑块层指标对NPP影响趋势基本相似ꎮ表征斑块形状的FRAC㊁CIRCLE中ꎬFRAC反映蓝绿斑块的形状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随着单个蓝绿斑块形状复杂程度的增加ꎬ碳固存能力增强ꎮ这可能是生态斑块形状越复杂ꎬ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对斑块的生态功能辐射越有利ꎮ城市建成密度较高的区域大量蓝绿空间因受建筑㊁道路等硬质边界的限制ꎬ形状规则ꎬ碳固存能力较弱ꎮ因此ꎬ自然植被覆盖度高㊁人为干扰较少的蓝绿空间斑块ꎬ其形状复杂且受环境影响较小ꎬ斑块内部的生态结构较为稳定ꎬ碳固存能力更高ꎮCIRCLE表征蓝绿斑块的近圆指数ꎬ与NPP呈负相关ꎮCIRCLE值接近1时ꎬ其形状越接近线形ꎬNPP值显著降低ꎬ即线形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ꎮ合肥中心城区的线形蓝绿斑块主要是十五里河㊁南淝河等水体及两侧绿地ꎬ以及道路绿地ꎮ河道等线性蓝绿斑块的碳固存能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硬化的河道驳岸阻碍了蓝绿之间的物质交换ꎬ限制了固碳能力的发挥ꎮ而道路绿地碳固存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机动车排放的CO2浓度过高ꎬ对道路两侧绿化植物的碳固存能力产生一定的胁迫作用ꎮ表征蓝绿斑块分布的ENN㊁CONTIG与NPP均呈负相关ꎮ其中ꎬENN表征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ꎬ其与NPP呈负相关ꎬ表明蓝绿斑块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更加分散的状态时ꎬ不利于碳固存能力的发挥ꎮENN越小意味着城市蓝绿斑块的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ꎬ越有利于发挥碳固存能力ꎮQiu等[30]研究得出林地聚集有利于UGI植被碳吸收ꎬMngadi等[31]认为景观破碎化会引起碳固存能力降低ꎬ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ꎮ景观破碎度的增加会直接影响生境质量[32]ꎬ若蓝绿空间的破碎度过高ꎬ即使植被覆盖程度较高ꎬ也不一定有好的碳固存能力ꎮ究其原因ꎬ一是蓝绿空间的破碎导致彼此联系减弱ꎬ阻断了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ꎮ研究表明ꎬ蓝绿空间的结构改变会直接影响植被的固碳功能[33]ꎬ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ꎮ二是蓝绿空间的聚集程度将通过影响1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图4㊀斑块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温度等植被生长环境ꎬ从而影响固碳能力ꎮ大量研究证实城市绿地的总面积相同情况下更密集的绿地通常比碎片化的更凉爽ꎮ高聚集度的蓝绿空间温度相对较低ꎬ避免了高温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胁迫ꎬ影响植物的固碳能力[34]ꎮCONTIG表征蓝绿斑块邻近度ꎬ其值在[0ꎬ0 6]区间ꎬSHAP值保持稳定ꎬ但在[0 6ꎬ1 0]区间ꎬ随着CONTIG值的增大ꎬSHAP值下降ꎮ其原因是:在合肥中心城区内ꎬ绿地中的绿色植物是发挥固碳作用的主体ꎬ而CONTIG较高的区域为巢湖㊁董铺水库㊁大房郢水库等大面积水域ꎬ蓝绿空间中水体占比过大ꎬ导致其固碳量较低ꎮ表征斑块大小的AREA㊁PERIM与NPP的相关性趋势相似ꎬ均表现为指标值越大ꎬSHAP值2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越高ꎬ与NPP呈正相关ꎬ即蓝绿斑块的面积越大ꎬ有利于碳固存能力提升ꎮ值得注意的是ꎬ当AREA与PERIM的值在0附近时ꎬ对应的NPP值变化区间较大ꎮ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形状的差异导致相似面积大小的蓝绿斑块碳固存能力有所不同ꎻ另一个是蓝绿斑块中不同的植物种类与群落结构造成了相同面积下碳固存的差异ꎮ因此ꎬ针对城市中尺度较小的蓝绿斑块ꎬ在面积增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ꎬ其碳固存能力的提升更应关注斑块形状和空间分布的调控ꎮ3 2 2㊀类型层指标表征蓝绿空间形状的ED㊁LSI与NPP均呈现正相关(图5)ꎮ其中ꎬED指标在[0ꎬ125]区间的NPP值上升趋势加剧ꎬ在[125ꎬ200]区间图5㊀类型层关键影响指标分析3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的NPP值上升趋势减缓ꎬ表明蓝绿空间的生态效益存在边缘效应ꎬ其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界面越长ꎬ越有利于碳汇功能的发挥ꎮ同时ꎬED㊁LSI均体现了蓝绿空间形状的复杂程度ꎬ均与NPP正相关ꎬ表明蓝绿空间整体形状越复杂㊁固碳效果越好ꎮ其原因在于:蓝绿空间整体的形状复杂度提升ꎬ使之与周围环境间的界面更长[4]ꎬ蓝绿斑块之间㊁蓝绿斑块与其他斑块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越频繁ꎬ碳汇效益的辐射范围更广ꎮ此外ꎬ有研究指出不规则的蓝绿斑块形态会降低其冷岛效应ꎬ使环境温度有一定的增加ꎬ从而间接影响植物的固碳作用[35-36]ꎮDIVISION和AI分别表征蓝绿空间破碎度与聚集度ꎮ当AI值在80时ꎬSHAP值最高ꎬ当[80ꎬ100]时ꎬSHAP值降低ꎬ即NPP降低ꎬ这是因为研究区内AI值[80ꎬ100]的区域为水体ꎬ而水体的碳汇效益明显低于绿地ꎮDIVISION与NPP的正负关系不明晰ꎬ原因在于绿地的破碎度较高ꎬ而水体较低ꎬ蓝绿空间碳汇机制的不同对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ꎮ与此类似的是表征蓝绿空间占比的PLANDꎬ其与NPP的关系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ꎬ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合肥中心城区内蓝绿空间区域中水体的占比较大ꎮCOHESION表征蓝绿空间分布上的连通性ꎬ与NP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ꎬ即蓝绿空间的连通度越高ꎬ越有利于碳固存ꎮ这说明城市蓝绿空间的连通性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ꎬ连通性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城市蓝绿空间的均衡布局ꎬ更好地发挥降温效应ꎬ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ꎬ从而增强植物的碳固存ꎻ另一方面ꎬ蓝绿空间连通性的增大可改善土壤水文连通性ꎬ水文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含量ꎬ调节植物营养元素浓度从而影响植被生长和固碳效率[37-38]ꎮ4 城市蓝绿空间格局优化策略本研究的模型计算结果证实了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其碳固存能力存在影响ꎬ指征蓝绿斑块形状的FRAC㊁CONTIG㊁AREA㊁ENN以及表征蓝绿空间关系的ED㊁DIVISION㊁COHESION㊁LSI均是关键的影响指标ꎮ通过提取并比对高碳汇区域(图6)ꎬ据此提出以碳增汇为目标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规划优化策略ꎮ图6㊀典型高碳汇蓝绿空间图谱单元㊀㊀1)规划与管理者要重视蓝绿斑块形状的调整与优化ꎮ对于面积较小ꎬ规模受限的蓝绿斑块ꎬ提升其碳固存能力的最重要途径在于形状和分布的调控ꎮ本研究发现蓝绿斑块边缘密度和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对碳固存具有促进作用ꎮ因此ꎬ一方面应针对沿湖沿河地区ꎬ加强岸线保护ꎬ增加边缘式斑块如滨江湿地㊁林地的建设ꎬ合理利用巢湖沿岸的蓝绿空间资源ꎻ同时ꎬ进一步恢复城市发展中被填埋的沟㊁渠㊁小溪等水网末端支流㊁修复边角绿色空间ꎬ增大自然形态的蓝绿空间占41㊀第6期㊀袁旸洋㊀郭㊀蔚㊀汤思琪ꎬ等: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固存的影响测度及关键指标㊀㊀比ꎮ另一方面ꎬ针对地块或街区尺度的蓝绿空间设计ꎬ需对蓝绿空间形态进行精细化调控ꎬ避免形状过于规则的蓝绿斑块ꎬ在蓝绿空间与灰色空间之间增加过渡区域ꎬ增大蓝绿空间的渗透作用ꎮ2)提高城市蓝绿空间的聚集度㊁降低破碎度㊁提高连通性ꎮ在市域及城区尺度上ꎬ根据原有蓝绿空间的形态特征及空间组合模式开展针对性地规划设计ꎮ针对较大规模蓝绿斑块ꎬ如大蜀山㊁紫蓬山㊁巢湖等自然林地和水体ꎬ须严守政府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ꎬ设立生态核心区ꎬ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ꎬ避免破碎化的发生ꎻ河道㊁道路绿化等线性蓝绿廊道ꎬ应尽量增加其宽度ꎻ关注新增蓝绿空间与周边蓝绿空间之间的连接ꎬ织补城市中心城区蓝绿空间网络ꎬ提升城市蓝绿斑块之间的连通性ꎮ5 结论城市蓝绿空间格局对碳汇效益具有影响ꎬ不同的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特征对碳汇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ꎮ从格局特征的重要性程度来说ꎬ在斑块层中ꎬ城市蓝绿空间格局的FRAC㊁CONTIG㊁AREA和ENN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ꎻ在类型层中ꎬED㊁COHESION㊁DIVISION和LSI是影响碳固存的4个主要特征ꎮ在形态方面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态特征较面积特征对碳固存的影响更突出ꎮ在一定阈值内ꎬ城市蓝绿斑块的形状越复杂越有利于其碳固存的发挥ꎬ线性蓝绿空间斑块的碳固存能力明显低于面状蓝绿空间ꎮ此外ꎬ蓝绿斑块之间的距离越大ꎬ其碳固存能力越低ꎮ在分布方面ꎬ蓝绿空间聚集度越高㊁破碎度越低㊁碳汇效益越好ꎮ同时ꎬ蓝绿斑块之间的邻接性越高㊁连通度越高ꎬ碳汇效益越高ꎮ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ꎮ首先ꎬ由于受到遥感数据精度的限制ꎬ以及生态过程复杂性的制约ꎬ城市蓝绿空间碳固存的量化难以做到精准化ꎮ其次ꎬ在更小尺度上ꎬ植物种类㊁树木覆盖度㊁植物群落结构等是影响碳固存的重要因素ꎮ今后可以从多尺度㊁系统化出发ꎬ在关键影响指标研究的基础上ꎬ进一步探究水体对不同植被类型绿地碳固存能力的促进机制ꎬ研究蓝色空间对绿色空间固碳的增效作用ꎮ城市蓝绿空间是复杂且动态变化的三维实体ꎬ未来可将城市蓝绿空间的三维形态特征㊁拓扑空间网络引入研究ꎻ此外ꎬ还可基于城市化进程中蓝绿空间格局演变特征ꎬ探讨城市化对于碳固存的影响ꎬ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蓝绿空间形态特征与碳固存之间的关联ꎮ参考文献[1]GRIMMNBꎬFAETHSHꎬGOLUBIEWSKINEꎬetal.Globalchangeandtheecologyofcities[J].Scienceꎬ2008ꎬ319(5864):756-760.[2]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IPCC).Climatechange2013: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if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C].CambridgeUniversityPressꎬ2014. [3]周聪惠ꎬ张诗宁ꎬ赵金ꎬ等.城市蓝绿系统一体规划编制的关键问题与对策[J].规划师ꎬ2023ꎬ39(11):109-116. [3]YUZWꎬYANGGYꎬZUOSDꎬetal.Criticalreviewonthecoolingeffectofurbanblue ̄greenspace:athreshold ̄sizeperspective[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0ꎬ49:126630. [5]宋菊芳ꎬ江雪妮ꎬ郭贞妮ꎬ等.城市蓝绿空间特征参数与地表温度的关联量化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1):20-26. [6]MITSCHWJꎬBERNALBꎬNAHLIKAMꎬetal.Wetlandsꎬcarbonꎬandclimatechange[J].LandscapeEcologyꎬ2013ꎬ28(4):583-597.[7]ZHANGYꎬMENGWQꎬYUNHFꎬetal.Isurbangreenspaceacarbonsinkorsource? ̄AcasestudyofChinabasedonLCAmethod[J].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ꎬ2022ꎬ94:106766.[8]WOLCHJRꎬBYRNEJꎬNEWELLJP.Urbangreenspaceꎬpublichealthꎬandenvironmentaljustice:thechallengeofmakingcities justgreenenough [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5:234-244.[9]MAJꎬLIXTꎬJIABQꎬetal.Spatialvariationanalysisofurbanforestvegetationcarbonstorageandsequestrationinbuilt ̄upareasofBeijingbasedoni ̄TreeEcoandKriging[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413.[10]LEEJHꎬKOYꎬMCPHERSONEG.Thefeasibilityofremotelysenseddatatoestimateurbantreedimensionsandbiomas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16ꎬ16:208-220. [11]BELTRÁN ̄SANZNꎬRAGGIOJꎬGONZALEZSꎬetal.ClimatechangeleadstohigherNPPattheendofthecenturyintheAntarcticTundra:responsepatternsthroughthelensoflichen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35:155495. [12]HUYBꎬZHANGQꎬHUSJꎬetal.Researchprogressandprospectsofecosystemcarbonsequestrationunderclimatechange(1992-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1卷2022)[J].EcologicalIndicatorsꎬ2022ꎬ145:109656. [13]FRANCINIGꎬHUINꎬJUMPPONENAꎬetal.Vegetationtypeandagematter:howtooptimizetheprovisionofecosystemservicesinurbanparks[J].UrbanForestry&UrbanGreeningꎬ2021ꎬ66:127392.[14]LIXTꎬJIABQꎬLIFꎬetal.Effectsofmulti ̄scalestructureofblue ̄greenspaceonurbanforestcarbondensity:BeijingꎬChinacasestud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83:163682.[15]YANGHFꎬZHONGXNꎬDENGSQꎬetal.AssessmentoftheimpactofLUCConNPPanditsinfluencingfactorsintheYangtzeRiverBasinꎬChina[J].CATENAꎬ2021ꎬ206:105542. [16]成玉宁ꎬ王雪原.城市蓝绿空间融合规划的生态逻辑[J].中国园林ꎬ2023ꎬ39(10):39-43.[17]刘颂ꎬ张浩鹏.多尺度城市绿地碳汇实现机理及途径研究进展[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55-59.[18]王晶懋ꎬ高洁ꎬ孙婷ꎬ等.双碳目标导向下的绿色生态空间碳汇能力优化设计[J].中国城市林业ꎬ2023ꎬ21(4):33-42. [19]JIANGYꎬSUNYꎬLIUYꎬetal.Exploringthecorrelationbetweenwaterbodiesꎬgreenspacemorphologyꎬandcarbondioxideconcentrationdistributionsinanurbanwaterfrontgreenspace:asimulationstudybasedonthecarboncycle[J].SustainableCitiesandSocietyꎬ2023ꎬ98:104831.[20]武静ꎬ蒋卓利ꎬ吴晓露.城市蓝绿空间的碳汇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风景园林ꎬ2022ꎬ29(12):43-49.[21]POTTERCSꎬRANDERSONJTꎬFIELDCBꎬetal.Terrestrialecosystemproduction:aprocessmodelbasedonglobalsatelliteandsurfacedata[J].GlobalBiogeochemicalCyclesꎬ1993ꎬ7(4):811-841.[22]朱文泉ꎬ潘耀忠ꎬ张锦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ꎬ2007ꎬ31(3):413-424.[23]邱陈澜ꎬ王彩侠ꎬ章瑞ꎬ等.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固碳服务功能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特征[J].生态学报ꎬ2022ꎬ42(23):9590-9603.[24]CHENTQꎬGUESTRINC.XGBoost:ascalabletreeboostingsystem[C]//Proceedingsofthe22ndACMSIGKD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KnowledgeDiscoveryandDataMining.ACMꎬ2016.[25]YANGCꎬCHENMYꎬYUANQ.TheapplicationofXGBoostandSHAPtoexaminingthefactorsinfreighttruck ̄relatedcrashes:anexploratoryanalysis[J].AccidentAnalysis&Preventionꎬ2021ꎬ158:106153.[26]WANGSꎬZHOUYꎬYOUXXꎬetal.QuantificationoftheantagonisticandsynergisticeffectsofPb2+ꎬCu2+ꎬandZn2+bioaccumulationbylivingBacillussubtilisbiomassusingXGBoostandSHAP[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ꎬ2023ꎬ446:130635.[27]YEMꎬZHULꎬLIXJꎬetal.EstimationofthesoilarsenicconcentrationusingageographicallyweightedXGBoostmodelbasedonhyperspectral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8:159798.[28]LUNDBERGSMꎬLEESI.Aunifiedapproachtointerpretingmodelpredictions[C]//Proceedingsofthe31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uralInformationProcessingSystems.ACMꎬ2017. [29]LUNDBERGSMꎬERIONGGꎬLEESI.Consistentindividualizedfeatureattributionfortreeensembles[EB/OL].(2018-02-12) [2023-10-30].http://arxiv.org/abs/1802.03888.[30]QIUSꎬFANGMZꎬYUQꎬetal.StudyofspatialtemporalchangesinChineseforesteco ̄spaceandoptimizationstrategiesforenhancingcarbonsequestrationcapacitythroughecologicalspatialnetworktheor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9:160035.[31]MNGADIMꎬODINDIJꎬMUTANGAOꎬetal.Estimatingabovegroundnetprimaryproductivityofreforestedtreesinanurbanlandscapeusingbiophysicalvariablesandremotelysenseddat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2:149958.[32]TIANYHꎬJIMCYꎬWANGHQ.Assessingthelandscapeandecologicalqualityofurbangreenspacesinacompactcit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4ꎬ121:97-108. [33]王敏ꎬ石乔莎.城市绿色碳汇效能影响因素及优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ꎬ2015ꎬ13(4):1-5.[34]ESTOQUERCꎬMURAYAMAYꎬMYINTSW.Effectsoflandscapecompositionandpatternonlandsurfacetemperature:anurbanheatislandstudyinthemegacitiesofSoutheastAsi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17ꎬ577:349-359.[35]MASOUDIMꎬTANPY.Multi ̄yearcomparisonoftheeffectsofspatialpatternofurbangreenspacesonurbanlandsurfacetemperature[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19ꎬ184:44-58.[36]LIAOWꎬGULDMANNJMꎬHULꎬetal.Linkingurbanparkcoolislandeffectstothelandscapepatternsinsideandoutsidethepark:asimultaneousequationmodelingapproach[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3ꎬ232:104681.[37]ZHANGQJꎬWANGZSꎬXIASXꎬetal.Hydrologic ̄inducedconcentratedsoilnutrientsandimprovedplantgrowthincreasedcarbonstorageinafloodplainwetlandoverwet ̄dryalternatingzone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22:153512. [38]LIYꎬLIMDꎬZHENGZCꎬetal.TrendsindroughtandeffectsoncarbonsequestrationovertheChinesemainland[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3ꎬ856:159075.6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无锡研究所简介无锡研究所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
作为学校的重要支持单位,该研究所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方向无锡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广泛涵盖了信息工程领域的多个重要领域。
以下是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1. 无线通信技术无锡研究所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研究人员致力于探索新的无线通信标准、协议和技术,以提高通信效率、增强可靠性和降低功耗。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移动通信、物联网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无锡研究所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网络安全技术和信息保护策略的研究。
通过对网络攻击和漏洞的分析,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防御和保护方案,为保障信息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诸多重要研究。
他们探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挖掘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科研成果无锡研究所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学术界和工业界贡献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该研究所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优化方法研究2.面向物联网的低功耗通信协议设计与实现3.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与分类技术研究4.网络攻击检测与防御的有效算法研究5.基于大数据的航空气象预测模型研究这些成果在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并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
同时,无锡研究所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际合作与交流无锡研究所积极与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
通过学术访问、学术报告和研讨会等形式,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提升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南京六合区境内的高校

南京六合区境内的高校南京六合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着众多优秀的高等学府,为南京乃至整个中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南京六合区境内的高校,让大家对这里的教育资源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南京农业大学六合校区南京农业大学六合校区位于六合区境内,是南京农业大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这里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学校以农业科学为主,培养了大批农业专业人才。
此外,学校还注重国际交流,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化的学习机会。
二、六合职业技术学院六合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实验室,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院设有多个专业,涵盖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合校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六合校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一个分校区,位于六合区风景秀丽的九龙湖畔。
学校以信息工程为主,培养了大批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等专业的人才。
校区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南京邮电大学六合校区南京邮电大学六合校区是南京邮电大学的一个重要分校区,位于六合区的高新技术园区。
学校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主,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信息科学和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人才。
校区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五、其他高校除了以上介绍的高校,南京六合区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高校。
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六合校区,该校以师范教育为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六合校区,该校以医学为主,为南京乃至江苏省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总结南京六合区境内的高校是南京乃至整个江苏省的重要教育资源,这些高校在不同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无论是农业科学、职业技术、信息工程还是教育、医学等领域,都有着优秀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陈雪;叶超贤【摘要】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R&D institutions,the colleges and the government jointly build new R&D institutions have distinctive development featur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59 R&D institutions of this kind in Guangdong,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development proposals for reference.%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总结广东省59家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特征、发展现状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6页(P120-125)【关键词】新型科研机构;院校与政府共建型;广东【作者】陈雪;叶超贤【作者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广州 5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G301院校与政府共建型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建立的研究型机构。
此类机构最鲜明的特色是将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资源与地方政府的发展需求很好地整合,一方面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引入地方,另一方面也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对于集聚人才、发展地方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重要作用[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居房分配方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居房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创建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决定实施民生工程,建设一批教职工安居房,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分配方案。
一、组织领导2010年12月7日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学校安居工程建设委员会,下设规划建设工作组、拆迁安置工作组和分房工作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成立学校安居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通知》(校发[2010]56号)明确分房工作组由李春成副书记任组长,成员为各二级工会负责人,校工会为牵头单位。
2010年12月28日分房工作组会议上,根据工作需要提议由校工会和总务处共同落实此项工作。
二、基本原则1.本着为教职工服务的原则,学校不谋利润,严格控制建设成本,让全体教职工得到实惠。
学校将积极为教职工争取贷款条件。
2.各种套型住房预留1/10,作为引进人才、青年教师留校等的周转用房。
3.由于房源有限,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以户为单位,原则上每户只能取得(分配或置换)一套安居房。
在全校教职工点房结束后,除去预留,仍有空余房源的情况下,有产权的拆迁户可以再选一套。
对拆迁户和双职工家庭适当给予选房和购房加分。
4安居房物业、水、电、天然气、暖气等实行社会化管理,安居房内部维修由住户自理,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由物业或业主委员会负责。
5.教职工需与学校签订购房协议。
有产权的需按市房改办规定,由教职工自行交纳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的费用,产权归个人所有。
6.安居房出售回收的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全程监督。
二、购房资格1.2010年12月31日之前在校工作的事业编制教职工和在校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人事代理职工可以申购。
可以申购的人事代理职工还需要与学校签订自动辞职或被学校辞退后将房屋交还学校,学校退还其购房款。
2.以户为单位申请,夫妻双方可以高分一方申请。
2010年9月1日以前离婚的双职工可分别申请。
3.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申请:⑴已经调离学校或正在办理调离手续者;⑵出国逾期未归者。
新形势下《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ta hn d , ec igmen , xe me tt nrfr t.b p l dmeerlg eat n fN ni iesyo fr ainsin e& ec igmo e ta hn as e pr nai e m ec ya pi tooo dp r i o o e y me t aj Unvri fi o t ce c o n t nm o
安 徽 农 业 科 学 , u a o A h i gi e.09,7(2 :6 1 J r lf nu Ar on .Si20 3 3 ) 1 17—11 8 6 1
责任编辑
马树 梅
责任校对
况 玲 玲
新 形势 下《 物 生理 学》 学 改 革 的探 索 与 实践 植 教
朱红霞, 周晓冬, 杨再强 (京 息 程 学 用 象 院江 南 2o ) 南 信 工 大 应 气 学 ,苏 京 1 4 o 4
生产实 践中遇到 的问 题不 会灵 活 运用 理论 知 识加 以分析 解 决, 违背 了植物 生理学教 学的初衷 。 12 启发式教学 模式 为 了充 分发 挥 学生 的积极 性 与 主 .
通过 理论与实 际 相结 合 , 意培 养 学生 的操 作 能力 、 注 分 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 应现 代社会 的需 要 。南 京信 息 适 工程 大学修建 了农业示 范生态 园 , 地 约 2 0 园 内建 有 占 0 , 0 m
Absr c Tod a t h c e fr iig tlne e pe i nie ste n r te n w i ain ta t e lwih t e s h me o asn ae td p o l n u v riisu de h e st to u h w o u tr v rl a a i t f o t c lue o e ale p bl v 0 i su e t n ta hn ln h soo n n a c td nss l-e r ig a ly a d ce to bit r tde r m olwiga p css c s td nsi e c igp a tp y ilg a d e h n e su e t efla n bit n r ain a l y we su id fo flo n s e t u h a y n i i e
生态园工程施工方案

生态园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生态园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设计,通过绿化、园林、水利等工程项目,打造一个集休闲、休养、游玩、观赏、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
生态园工程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也可以丰富市民的生活体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本项目位于城市的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设计为融合自然景观的生态休闲园区,计划通过植被的规划和配置、水域的布置和水系的建设等综合手段,使之成为一座集观赏休闲、科普教育、绿色健康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二、总体施工方案1. 项目前期准备在工程施工开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场地进行勘测和设计规划,包括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等情况的调查,以及园区的整体规划设计。
其次是进行土地整治和环境治理,对土地进行整形、清理和污染治理,为后续的施工工作铺平道路。
最后是编制必要的施工方案和工程图纸,确定各项施工工序和施工标准。
2. 植被配置和绿化工程植被是生态园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进行植被配置时,需要考虑植被的种类、数量和布局,以及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措施。
植被配置包括选择合适的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植物,布置合理的花坛和花圃,修建景观绿化路和绿地草坪等。
绿化工程主要包括植树造林、草坪铺设、花园景观建设等工作。
3. 水域规划和水利工程水域是生态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水域规划时,需要考虑水域的规模、位置、形态和水质等要求。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水面的整形、水体的净化和水生植物的配置等工作。
同时,需要建设池塘、溪流、瀑布等水景,以及配套的桥梁、亭台和观景台等设施。
4. 道路与交通布局生态园区的道路和交通布局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道路规划时,需要考虑道路的长度、宽度和曲线半径等要求,以及道路的连接和交通通行的便利性。
同时,修建步道、绿道、环路和景观观赏线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捷的观赏和休闲空间。
5. 建筑和设施建设生态园工程中还包括一些建筑和设施的建设工程。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优化研究

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优化研究徐向明(深圳市森斯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都是国家与社会最关心的事情,在生态方面的一系列工程也是尤为重要的。
而作为城市标志性绿化建设项目的生态风景园林,其技术要求愈发提高,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渐渐显露出来。
基于此,为解决生态环境相关问题,以城市生态风景园林为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当前施工技术中应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以及健全施工管理体系,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自然;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优化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3)18-0100-030引言生态风景园林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植物的种植、景观的塑造等手段,让城市变得更加绿化、美丽。
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植物的种植可以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起到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
生态风景园林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改善环境,还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其目前技术进行优化,保证施工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1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现状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现状反映了现代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近年来,园林绿化行业的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生态风景园林项目越来越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然而,部分项目仍存在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文化内涵不足、绿地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景观的质量和效果。
(2)在技术方面,生态风景园林项目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绿化植物的科学选择与栽培、高效灌溉系统、生态修复技术等。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质量问题、施工进度问题、施工安全问题等。
(3)生态风景园林项目的养护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养护投入逐渐加大,养护技术不断更新,养护管理体系逐渐完善。
然而,部分项目在养护过程中仍然存在监管不力、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园工程————————————————————————————————作者:————————————————————————————————日期: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1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5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7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9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7第六章项目管理班子的人员配备、素质及管理经验 25第七章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30第八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32 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已有设施、管线的加固、保护等特殊情况下的施工措施 35第十章针对本工程的网络图及关键线路 42第一章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园工程,位于盘城街道落桥村的天然湿地,占地面积约110亩,此次招标范围为生态园内会所土建及安装工程,建筑面积1157平米。
2、工期目标: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招标工期为50日历天,以合同签订日为起算点。
3、质量目标:合格。
4、安全目标:消灭人身重伤以上事故,消灭设备大事故,消灭交通责任事故,消灭火灾事故,创安全无事故。
二、施工组织总体设想及方案针对性1、指导思想(1)、以“高效、优质、安全、文明”为施工指导思想,严格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科技领先。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抓重点难点,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工期,令业主满意,让政府放心。
精心组织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制订进度计划,在施工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上做充分准备。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规范化、标准化作业,全面开展质量创优活动。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2)、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工程施工,本公司将抽调优秀的项目经理,组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施工经验丰富,能够打硬仗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
(3)、本公司以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4)、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并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
(5)、以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6)、进一步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对施工现场实施动态管理和严格监控,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2、方案针对性(1)、我公司郑重承诺,若业主选中我公司承担该工程的施工,我公司将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组织施工,以招标文件为标准,严格遵循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2)、开工前,公司技术科,工程科和项目部要全在熟悉设计文件,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与业主及设计单位的取得联系。
(3)、根据现场收集的情况,核实的工程量,按工期要求,施工的难易度和人员、设备、材料的准备情况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运输、电力和水供应,修建供工程使用的临时通道,设定必要的安全标志。
(4)、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的施工,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
(6)、坚持高效、重诚、守信、完成业主要求的工期和质量目标。
三、施工阶段划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好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为此,我公司在优秀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队伍外,还特意招集了公司下属其他项目部的优秀技术人员对本工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力争使本项目管理人员能做到时时“成竹在胸”。
具体施工设想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1)、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结合我公司的实力,我们已选定施工过类似工程,施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项目部进场施工,目前已做好新的准备,一旦中标,立即进场施工。
(2)、施工队伍进场后,充分检查“三通一平”工作,搭设好各种临时设施,在施工沿线架设好施工用电线路。
(3)、施工所需的机械及各种仪器设备在正式使用前进行校验和试用,以便工程中标后能及时进场。
(4)、做好施工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进场和测试工作,所有进场材料先送样品,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进场。
(5)、编写详细的实施性方案,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及各工种负责人熟悉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目标,及时进行施工平面范围内的测量放样工作,并将测量成果送至监理工程师代表复测核实。
(6)、做好职工上岗前各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意识的教育工作,保证工程开工的顺利进行。
2、施工阶段根据本工程的施工图纸及较为紧迫的工期要求,为了保证本工程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经过仔细分析讨论,我们拟定依照楼面变形缝进行主体施工段划分,待主体封顶后,及时穿插安装及装饰工程。
3、竣工验收阶段根据工程情况,本公司将组织内部初验收,对未达标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整改,整理各项安全,质量资料,为工程竣工做足充分的准备。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对工程现场按照施组的总平面布置进行动态化管理,满足施工的需求,并保证现场管理水平达到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1)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2)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堆放场地。
(3)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4)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1、用电布置本工程按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现场临时用电布置。
对接地点做接地电阻摇测。
现场由业主提供了满足施工要求的临时用电。
2、施工及生活用水施工现场用水由甲方提供的临时供水管道提供,污水经处理排入现场室外排污井。
三、材料堆场的布置我公司将材料划分为三类:此三类分别设置堆场或仓库,第一类材料为零星、常用、周转性强的材料,需搭设仓库进行专业人员保管;第二类材料为大宗、量大、质材重的材料,可设定区域堆放;第三类材料为辅材。
四、办公区和生活区布置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文明整洁,我公司会遵循业主的要求,在业主指定的区域搭建办公区及职工生活区。
五、现场消防应急布置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实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确保在我项目部不出现消防、伤亡事故。
由于本工程量不太大,但是需多工种、多工序交叉作业,工期紧,一次性投入大。
装饰及水电安装等穿插工程专业系统较多。
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特将协调工作放在重点地位,而制订该方案。
六、临时道路现场主要道路应尽可能利用永久性道路或先建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在土建工程结束之前在铺路面。
临时道路布置要保证车辆等行驶畅通,有回转余地,一般设计成环行道路。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一、工期要求施工工期为50天。
暂定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11月20日,计划竣工日期:20123年1月18日。
二、工程施工进度总计划的控制本工程由于工期较短,工作量相对较大,工序多,工作面交叉作业多,为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控制施工进度和工期,我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精心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采用横道图计划进行编制,为顺利实现工期目标,首先由项目部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编制总进度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核后,报公司工程部审批。
经审核的总进度计划报监理、业主审批后,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总进度计划要求于每周星期五前编制下周的周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由项目经理审批后,报监理、业主签认后,转发生产经理组织落实。
周份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技术总工必须随时对周份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偏差,并查明原因给予纠正。
每周星期五项目经理对上一周的周进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未完成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
三、工期保证措施施工工期是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工程项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将直接影响投资者效益的发挥。
在依据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公司为确保该工程能如期交付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图纸上解决各种预先存在的问题,不影响正常的施工。
从思想上做工人的工作,保证日常的施工,明确阶段的施工目标。
(2)及早组织项目部和施工队伍,做好各种施工机具、材料、设备的进场计划,提前进入现场放样。
(3)做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养护、保证正常运转。
(4)实行经济承包,超产奖励、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5)合理安排好各个工种的穿插、交叉施工,并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返工,使施工科学有序地进行。
(6)以总工期为采取各阶段的动态管理,使施工科学化、合理化、从而保证施工工期。
(7)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一、土方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1、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做以下工作:填料来源选择与土工实验、测量放样和工程量复核、施工现场清除、修正调配方案、修建临时道路、设置临时排水系统、选择弃土场、进行实验段的施工。
填料来源选择与土工实验:开工前及时对填料来源进行选择,并对填料按规定的方法取样进行试验,测定填料的类别、等级、液塑限、天然密实度等详细数据,用重型击实法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为填料选择以及压实工艺提供依据。
2、测量放样和工程量复核:在开工前,进行现场施工测量,其内容包括检查和复核控制网、增设控制桩和水准点、测设方格网、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等。
准确定出中线、坡角、边线以及防护坡道的位置。
施工现场清理:施工前,尽快清理和拆迁残存的各种施工障碍物,为土方开挖和回填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清除前应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
3、临时排水系统:填方前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挖好排水沟,以便雨后能迅速排除积水,保证填挖方各施工层表面不积水,排水沟的设置原则是永临结合,既要满足土方施工的要求,又要保证为下一步防护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4、弃土:对挖出的非适用土料进行弃置处理,弃土时按业主和监理的要求执行,不得随意乱弃,并作好排水设施,以防止形成水土流失。
二、土方调配、施工方式和机械组合方式按设计图初步定出土方填挖分界线,根据土石方挖填数量及机械配备、劳力组织、施工工序等因素,采用先横轴后纵轴、由近及远、重车下坡、空车上坡的原则进行合理调配,制订出调配方案,绘制调配图,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加快施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