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试验问答题答案

建筑结构试验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结构试验概论一、名词解释1、相似模型试验:是指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模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由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

2、结构动力试验:是研究结构在不同性质动力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的试验。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指结构在受动力荷载激励时,在结构自由振动或强迫振动情况下测量结构自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的试验。

4、结构动力反应试验:指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量测结构的动力性能参数和动态反应的试验。

5、结构疲劳试验:指结构构件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的作用下,哦测试结构疲劳性能而进行的动力试验。

6、刚度检验法:是以30%-60%的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得结构变形和材料的应变与理论计算对比,如果符合得较好,可以承认试验结构和材料的可靠性。

7、承载力检验:一般加载到小于极限荷载的某一预定荷载值,检测结构受载后的反应。

8、缩尺模型试验:是原型结构缩小几何比例尺寸的试验代表物。

二、问答题1、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答:生产性试验一般用来解决:①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质量⑵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③对已建结构进行可靠度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④对工程改建或加固,通过试验判断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⑤对受灾结构和工程质量事故,通过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2、结构静力试验有什么特点?答:结构静力试验的特点:①加载设备相对简单⑵荷载可以逐步施加③可以停下来仔细观测结构变形的发展,给人们以最明确和清晰的破坏概念。

3、试举出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哪几种?答:常用于动力试验中的方法有:。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结构动力反应试验①结构疲劳试验。

4、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结构试验按试验荷载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结构静力试验。

结构动力试验③结构抗震试验。

6、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答:科研性试验的目的是:①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⑵为制定设计规范提供依据③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材料模拟报告矿压 山科

相似材料模拟报告矿压 山科

1 相似模型实验设计1.1模型相似比为了很好的模拟30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过程及地表移动变形过程,确定合理的几何相似比是实验的首要问题。

本相似模拟实验模拟的岩层厚度为240~260m,选择1:200 几何相似比,模型高度为120~130cm,这样既可以很好的模拟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过程,还可以对地表移动变形过程进行模拟。

根据实验要求和相似原理,确定了模型的相似常数,具体如下(参数下标p 表示原型,下标m 表示模型):1.2模型制作以砂、石膏、碳酸钙为相似材料制作相似岩组,主要参考实际岩组内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通过配比试验确定各相似岩组的材料配比。

相似岩组的参数及材料配比如表1所示。

另外,用可塑含砂粘土模拟第四系底部粘土,用松散的干砂铺设底部粘土以上土层。

表1 相似岩组的参数及材料配比注:加水量为占总料量的百分比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1)每铺设一层相似岩组时,先根据相似岩组的尺寸和材料配比,确定各相似材料的用量,并加水搅拌均匀。

(2)底板整体铺设,顶板采用分层铺设,除煤层外每层厚度不超过2cm,必要时在挡板上画出标记线,以保证厚度均匀;(3)每层需压实,层面和断层面需刮平整,并均匀地撒入云母片,以模拟结构面并保证有较好的分层(界)效果。

(4)相似岩组铺设好后,及时拆下挡板,在通风的条件下干燥完全。

(5)用可塑含砂粘土铺设第四纪底部粘土,用松散的干砂铺设底部粘土以上土层。

(6)装图像检测点。

在煤层顶板以15cm的横向间隔,5cm或10cm竖向间隔布置监测点。

测点用φ0.5mm、长为20mm的大头针将黑白相间长10mm的矩形硬纸片锚固在模型表面。

1.3模型的构建模型实验选取3m 平面应力模型架模型的设计高度为1300mm,设计模型尺寸3000×1300×200mm,基岩厚度905mm,松散层厚度370mm。

根据地质资料和岩石的力学参数,设计模型的层位分布。

实验现象和数据采用拍照、素描、测量、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采集,实验测试方法如图2所示。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是地基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正确确定地基承载力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一、现场试验法现场试验法是通过在地面上进行实际试验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常用的现场试验有静载试验、动荷载试验和动态响应试验等。

1. 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是通过在地面上施加静态荷载来测定土壤承载能力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位置,在土体中钻取孔洞,安装测斜管和应变计。

(2)在孔洞周围开挖一个坑,使其与孔洞底部平齐。

(3)在坑底铺设一层沙垫,并放置一个钢板作为荷载传递板。

(4)将荷载传递板与压路机或液压缸连接,施加荷载,并记录相应数据。

(5)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土壤的承载能力。

2. 动荷载试验动荷载试验是通过在地面上施加动态荷载来测定土壤承载能力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试验区域内挖掘一个坑,使其与地面平齐。

(2)在坑底铺设一层沙垫,并放置一个钢板作为荷载传递板。

(3)使用振动器或其他设备施加动态荷载,并记录相应数据。

(4)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土壤的承载能力。

3. 动态响应试验动态响应试验是通过在地面上施加震动荷载来测定土壤承载能力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在试验区域内挖掘一个坑,使其与地面平齐。

(2)在坑底铺设一层沙垫,并放置一个钢板作为荷载传递板。

(3)使用振动器或其他设备施加震动荷载,并记录相应数据。

(4)根据记录数据计算出土壤的承载能力。

二、室内试验法室内试验法是通过对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实验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常用的室内试验有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等。

1. 压缩试验压缩试验是通过对土样施加垂直荷载来测定土壤的承载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采集土样,并在室内进行充分干燥。

(2)将土样放置在压缩试验机上,并施加垂直荷载。

(3)记录相应数据,并计算出土壤的承载能力。

2. 剪切试验剪切试验是通过对土样施加水平荷载来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

建筑结构试验考试复习题

建筑结构试验考试复习题

考试试卷A建筑结构试验注意事项:1.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C. 变形效应D. 导电效应2、反映结构构件和材料强度随试件尺寸的改变而变化的性质;A.受力B.变形C.尺寸效应D.应力应变3、在满足试验目的的前提下,测点宜少不宜多,任何一个测点的布置都应该是有目的的,服从的需要,更不应错误地未来追求数量而不切实际地盲目设置测点;A. 受力B.变形C. 极限状态D.结构分析4、对混凝土结构试验,在达到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以前,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荷载值;A. 50%%C. 20%%5、混凝土结构试验时,从加载结束到下一级开始加载,每级荷载的持荷试件不应少于分钟;A. 10C. 306、结构静载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了解结构的 ;A. 变形性能B.静力性能C. 受力性能D.开裂性能7、常用于近似模拟地震对结构的反复作用,可以将其归入结构抗震试验的内容;A.反复加载静载试验B.反复加载动载试验C. 反复加载变形试验D.反复加载模型试验8、加载制度的设计与有关,同时受试验采用的加载设备和仪器仪表的限制 ;A. 试验结果B.试验观测的要求C. 试验数据D.试验特殊性9、为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测点;A.采集性 B.方便性 C.校核性 D.观测性10、测量仪表和传感器应有措施,避免试验中损坏;A. 接地B. 安全保护C. 检测D. 校核1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载试验的目的是了解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要求通过试验得到梁的曲线;A.荷载-挠度B.变形C.荷载D.开裂12、板壳结构的静载试验中,挠度是必须测量的项目 ;A. 开裂B. 挠度C. 荷载大小D. 变形13、桁架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方案;A. 正位加载B. 静力加载C. 垂直加载D. 失稳加载14、受压砌体的应变分布沿砌体高度是不均匀的,试验中只能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测量砌体的 ;A. 平均应变B. 受力C. 开裂D.倾覆变形15、是材料损伤累积导致的一种破坏形式;A. 受力破坏B. 变形破坏C. 剪切破坏D.疲劳破坏16、是建立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互相关系的基础上,以超声波速度和回弹值综合反映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A. 超声波法B. 现场检测法C. 回弹综合法D. 超声回弹综合法1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取芯样抗压试件的高度和直径之比应在倍的范围内;A. B. C. 1-218、为防止受集中荷载作用的混凝土或砌体局部受压破坏,应在试件表面辅设;A.砂浆垫层B.钢垫板C.木板D.砂垫层19、气压加载法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A.静力荷载B.集中荷载C.分布荷载D.均布荷载20、非破损检测技术可应用于混凝土、钢材和砖石砌体等各种材料组成的结构构件的结构试验中,该技术A.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仅有轻微影响B.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有较为严重影响D.测定与结构材料性能有关的各种物理量二、多选题共20分,每题2分,该题有2个或2个以上答案,错选不得分,少选则每个选对项得分1、根据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可归纳为两大类;A. 材料试验B.生产性试验C. 分析试验D.科研型试验2、电液伺服系统主要由等部分组成;A.电液伺服液压加载器;B.控制系统;C.液压源;D.稳压器3、地震模拟振动台特点是具有A. 自动控制B.数据采集C. 感应系统D.处理系统4、试件支承装置是支承结构构件、正确传递作用力、模拟实际荷载图式和边界条件的设备,通常由两部分组成;A.杆件B.承台C. 支座D.支墩5、结构试验荷载传递装置;A. 杠杆B.分配梁C. 卧梁D.液压装置6、数据采集原则: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应该遵照原则;A.公开性B.同时性C. 客观性D.公平性7、仪器设备按显示和记录方式可以分为;A. 直读式B.自动记录式C. 模拟式D.数字式8、预载的目的;A.使结构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B.可以检查现场的试验组织工作和人员情况C.可以进行提前加载D.可以检查全部试验装置和荷载设备的可靠性9、按结构试验的分类有 ;A. 原型及模型结构和构件试验B.结构静载试验C. 结构动载试验D.结构非破损检测10、对结构施加静力荷载有 ;A.重力加载B.液压或机械装置加载C. 车辆加载D.杠杆加载11、结构试验测量系统基本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 处理部分B.放大部分C. 显示部分D.传感部分12、编制是结构试验的一个关键环节;A. 试验方案B.试验大纲C. 需要仪器设备D.数据处理流程13、砌体试件的测试项目主要为砌体的和 ;A. 抗倾覆性B.水平位移C. 应变D.承载力14、结构振动测试的目的是 ;A.掌握结构的动力特性B.掌握作用在结构上的动荷载特性C. 对已建结构进行损伤诊断D. 对已建结构进行健康监控15、在结构分析工作中,一方面可以应用传统和现代的设计理论、现代的计算技术和计算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应用和的手段来解决;A.软件B.分析C. 实验D.检测16、在结构试验分级加载制度中对没一级荷载增量的大小和分级的数量,应根据来确定;A.试件受力B.试件变形C. 试件类型D.试验的目的17、对现场试验,在试验前必须对现场进行清理,含等;A.检查电、水、交通等试验必备条件B.架设临时试验设施C. 检查现场试验时的临时支墩D.设置安全警示标志18、现场静载试验观测的内容有 ;A.位移B.倾角C. 应变D.可能出现的裂缝19、结构现场静载试验的组织和实施包括 ;A. 现场调查与勘察B. 制订加载方案C. 安全措施D. 防护措施20、试验数据的处理包括 ;A. 数据的整理和转换B. 数据的统计分析C. 误差分析三、判断题下列题中,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共15分,每小题1分;1、相似模型试验:按照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设计、制作与试验;用适当的比例尺和相似材料制成与原型几何相似的试验对象,在模型上施加相似力系,使模型受力后重演原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最后按相似条件由模型试验的结果推算实际结构的工作;2、液压加载法最大优点利用油压使液压加载器产生较大的荷载,试验操作安全方便;3、振动台不用安装在质量很大的基础上;4、气压加载法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均布荷载;5、冲击力加载的特点是荷载作用时间极为短促,在它的作用下使被加载结构产生自由振动,适用于进行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6、结构试验荷载传递装置的作用是将加载设备产生的荷载或作用力正确地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求传递到试验的结构上,可以不满足荷载量放大、分配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的要求;7、数据采集就是用各种仪器和装置,对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只有采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才能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达到试验的预期目的;8、传感器的功能主要是感受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量,结构试验中较多采用电测传感器;9、粘贴补偿片时,补偿片应粘贴在同样环境的其他物体上,这物体只受温度作用,而且与测点具有同样的温度环境;10、最常用的发现开裂的简便方法是借助放大镜用肉眼观察,还可以用应变计或导电漆来测量开裂;11、结构试验一般分为试验规划与设计、试验技术准备、试验实施工程、试验数据分析与总结等四个阶段;12、所谓试验即是指定系统的输入,并让系统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运行,考察系统的输出,确定系统的模型和参数的全过程;13、在结构设计计算中,固定边界条件是指构件的端部可以发生和移动,只要能传递弯矩和剪力就满足要求;14、应变测试方法分机测和电测两种;15、应变片自补偿法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应变片当温度变化时,附加应变在应变片内相互抵消为零;16、结构试验对仪器设备的标定可按三种情况进行,一是对仪器进行单件标定,二是对仪器系统进行标定,三是对仪器及系统进行综合标定;17、荷载传递装置分配梁的作用是将单一杠杆或液压加载器产生的荷载分配成多点集中荷载;18、支墩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承座面积要按地耐力进行反复核算,保证试验时各支墩不发生过度的变形或不均匀沉降,确保试验测量精度;19、机械力加载的缺点是设备复杂,不容易实现;20、试件形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在规定的荷载条件下,试件的受力特征可以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根据试验目的结构试验可归纳为生产性试验和科研型试验两大类,简述其概念;5分2、简述选择试验荷载和加载方法时要求;5分3、简述地震模拟振动台特点;5分4、简述建筑结构动力试验的内容;5分5、简述建筑结构环境随机激振加载试验的内容;5分6、简述建筑结构数据采集原则;5分五、论述题共30分,每小题6分1.建筑结构试验的任务6分2.论述结构抗震试验的任务6分3.什么是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特点是什么6分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为什么6分5.论述应变测量的温度补偿原理;6分6、论述荷载传递装置原理;6分7、论述电阻应变计的粘贴、质量及温度补偿的要求;6分。

第十讲 模型试验

第十讲 模型试验

例 (1)首先列出弹性力学模型相关参数表达式:
f ( , , E, , x, x,l , ) 0
上式中参数总数p的值为8,基本量纲数目为r=2,(静力学问题,基本量 纲为L,M),根据π定理,独立的π项有6个。 (2)选出体力X和长度l作为基本量群的物理量,它们的量纲是r:FL-3, l:L 满足相互独立,基本量纲至少出现一次的原则。
§6-3结构模型试验
一、原理 结构模型试验是采用与实体结构相同的材料制作的,几 何尺寸按一定比例缩小的结构模型进行的力学试验。 由于制作模型的材料与原型的材料相同,故有:
且不计体力,故不受Cσ=ClCx的约束,即Cl可任选, 但需CE=Cσ,则模型与原型的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 粘结力、内摩擦角都相同。
要使此式成为无量纲参数,则必须 解得 故有:
同理可得:
根据两个力学现象相似则相似判据相等,有:
或:
上述结论与根据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导出的相似判据 是一致的。
三、单值条件 两个力学模型相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无量纲函数或相似判据不变; ★单值条件相似。 单值条件为: 1)原型和模型的几何条件相似; 2)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意义的物理常数成比例; 3)两个系统的初始状态相似;(岩体结构) 4)在研究期间两个系统的边界条件相似。(平面应变问题) 定性模型的相似比一般取100~200,定量模型的相似比一般 取10~50。
【材料合适的配合比】 在混合材料中掺入少量添加剂可以改善相似材料的某些性质 : 1) 加入硅藻土可改变相似材料的水膏比,使其软硬适中,便 于制作和测试; 2) 加入砂土可提高相似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 3) 加入橡皮泥可以提高相似材料的变形性; 4) 加入钡粉可以增加相似材料的容重等。 选择时,参考已有的配方和经验是最为合算的。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ppt课件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ppt课件

对于原型:
Fp M pap
(1)
对于模型
Fm M mam
(2)
如果模型与原型相似,则各对应物理量成比例:
Fm SF Fp
mm Smmp
am Saap
(3)
力相似常数
质量相似常数
加速度相似常数
将(3)代入(2),与(1)相比有:
相似指标
SF SmSa
Fp
mpap
SF 1
(4)
SmSa
(4)式为判别模型与原型是否相似的条件,称为相似指标,若两 个物理系统现象相似,则它们的相似指标为1。
面积相似常数
截面抵抗矩相 似常数
惯性矩相似常 数相似常数
SA
Am Ap
hm bm hp bp
Sl2
SW
Wm Wp
1 6
bm
h2 m
1 6
bp
h2 p
Sl3
SI
Im Ip
1 12
bm
h3 m
1 12
bp
h3 p
Sl4
2.质量相似
➢ 要求模型与原型结构对应部分质量成比例。
➢ 质量之比称为质量相似常数。 代替大型结构试验或作为大型结构试验的辅助试验。
假若确定a1 , a4, a5,则:
n-k 个导出量的量纲可用基本量纲表示:
量纲表示:麦克斯韦尔符号,比如[L],[M],[T],表示长度,质量和时间的量纲。
对于具有分布质量部分,用质量密度ρ表示。 将上式代入模型系统,得:
将上式并与模型系统相比较,得相似准数如下
将各物理量的相似常数代入上式,即得相似条件
由第二相似定理,可以有:
模型系统各物理量为 由于 π 数对于相似的物理现象具有不变的形式,故模型设计时需模型物理量与原型物理量满足下式,即: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Page
7
④ 模型试验能预测尚未建造出来的实物对象或根本不 能直接研究的实物对象的性能。 ⑤当其它各种分析方法不可能采用时,模型试验就成了 现象相似性问题唯一的和更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目前,相似理论和模型试验方法已用于物理、化学、工 程结构、热力学、气象、航天等各个领域,并有着广泛的应用 前景。
Page
Page
2
但最先人们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发现它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在于它常常只能得出个别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难以发现或抓 住现象的全部本质,从而无法向实验条件范围以外的同类现象 推广。 但通过人们长期实践、总结,一种用于指导自然规律研究 的全新理论——“相似理论”,便应运而生了。它是把数学解 析法和试验法的优点结合起来,用来研究和解决生产和工程中 的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生产和工程 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从而扩展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领域。
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
授课对象:研究生 授课教师:严仁军 二О一四年十月
引 言
1.人们对自然规律的不倦探索
在古代,人们以初等数学为工具从量的方面来探索自然界 的规律性。但初等数学以研究常量为主,只能研究事物在静 止状态下的规律性,这就大大限制了它在客观世界中被利用 的范围。 高等数学的出现,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飞跃,也是 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有力工具。但自然界的现象毕竟是错综 复杂的。有许多实际问题至今靠高等数学尚不能全部解决或 根本无法解决,于是逼使人们不得不走直接实验的道路。
8
一、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
物理模拟——是指基本现象相同情况下的模拟。 这时模型与原型的所有物理量相同,物理本质一致。 区别只在于各物理量的大小比例不同。因此,物理模拟也可说 成是保持物理本质一致的模拟。 (两个现象物理量及其性质相同,只有大小不同)。

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

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

矿业工程系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专业名称11级采矿工程姓名贺成林学号1143817310 15矿业工程系实验室2014年05月27日实验名称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实验日期2014年05月27指导老师魏中举分组号 1 实验地点矿业工程系实验室实验报告内容一、实验目的1.掌握按一定比例配制相似材料;2.了解影响相似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3.学会测定标准试块的单轴抗压强度;4.了解矿山压力相似材料模型的制作及试验研究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1.二维相似材料模型;2.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

三、实验内容相似性原理:(1)几何相似:模型与原结构之间所对应部分的尺寸成比例,模型比例即为相似常数。

(2)质量相似:模型与原模型结构对应部分的质量成比例。

(3)荷载相似:模型与原型在各对应点所受的荷载方向一致,荷载大小成比例。

(4)物理相似:模型与原型的各点的应力和应变、刚度和变形间的关系相似。

(5)时间相似:对结构的动力问题,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要求结构模型和原型在对应的时刻进行比较,要求相对应的时间成比例。

(6)边界条件:原型与模型在外界接触的区域各种条件保持相似。

如支撑条件、约束情况、边界受力等相似。

(1)描述两个系统对应点的各物理量之间分别保持一个常数——相似常数;(2)描述两个系统对应点的动态发展规律的基本物理参数相同,或者说各相似常数间保持一定的关系,即相似准则。

因此,两个系统完全相似要求的条件是很严格的。

相似材料是用来模拟原型的,对它们的要求是:(1)主要力学性质与模拟的岩层或结构相似。

(2)试验过程中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不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3)改变材料配比,可调整材料的某些性质以适应相似条件的需要。

(4)制作方便,凝固时间短。

(5)成本低,来源丰富。

材料配合后的力学性质往往受原材料成份、质量、细度与搅拌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即使是同一种配比的相似材料,其力学指标也可能有若干差别。

因此,制作模型前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经过试验最终确定合适的配比。

软岩工程力学-6

软岩工程力学-6

6 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如何确定软岩巷道支护荷载一直是困扰巷道支护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支架应承受多大的荷载才能确保巷道围岩的稳定也是长期以来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巷道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支护体与巷道围岩之间出现强度不耦合、刚度不耦合、变形不耦合以及其它不耦合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其处于耦合状态时,巷道能够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当某些部位出现不耦合,支护体不能抵御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时,支护体和围岩将在其不耦合的部位发生变形和破坏,进而导致整个巷道的失稳。

因此,要维持巷道及支护体的稳定,关键是进行关键部位的耦合支护。

关键部位出现的时间就是最佳支护时段,此时的支护荷载为软岩巷道最小支护荷载,简称软岩巷道支护荷载。

下面针对软岩巷道在静压条件和动压条件以及巷道底板稳定(不出现底臌)和不稳定(出现底臌)的不同情况下,分别讨论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方法。

6.1 静压条件下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6.1.1 软岩巷道弹塑性状态圈状模型巷道开挖以前,地下岩体在特定地应力场中处于三轴压力的平衡状态,巷道一旦开挖,这个平衡系统就会被破坏,围岩应力会重新调整。

巷道开挖后,巷道壁面围岩由三维应力状态变为二维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是沿巷道壁面的切线方向,巷道壁面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值。

最小主应力是沿巷道的径向应力,径向应力在巷道周边为零,向围岩内部逐渐增大,这个应力调整过程是瞬间完成的。

如果巷道埋深超过软化临界深度,调整后的应力高于岩体强度的部分岩体就发生破坏,靠近壁面的岩体最先破坏,最大主应力集中区向围岩内部移动。

硐周围岩应力又重新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围岩出现了四个区,自空区向外依次是:塑性流动区、塑性软化区、塑性硬化区、弹性区。

对于上述各区的划分,国内外学者(陈进[84,蒋宇静[85]等)在有关的论文中都有过论述。

弹性区、塑性硬化区、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的力学行为与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中的相应段是对应的,其中弹性区对应于弹性变形阶段,塑性硬化区对应于塑性硬化阶段,塑性软化区对应于岩石的峰后软化阶段,塑性流动区对应于岩石的松动破坏阶段,见图6-1。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实验十:相似材料模拟实验1 相似原理相似材料模拟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它是人们探讨和认识地压规律的途径之一。

用与天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相似的人工材料,按矿山实际原型,遵循一定比例缩小做成的模型,然后在模型中开挖巷道或模拟采场工作,观察模型的变形,位移,破坏和压力等情况,据以分析,推测原型中所发生的情况,这种方法称为相似材料模拟方法。

它被用来研究采场和巷道的某些地压问题,例如估计地压大小,顶底板相对位移,冒落拱形状和大小,支架对地压底影响,地下开采对地表底影响,以及影响地压底各种因素。

要使模型中所发生的情况,能如实反映原型中所发生的情况,就必须根据问题的性质,找出主要矛盾,并根据主要矛盾,去确定原型与模型之间的相似关系和相似准则,原型与模型相似必须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1.1 几何相似要求模型与原型的几何形状相似。

为此,必须将原型的尺寸,包括长,宽,高等都按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以做成模型。

设以H L 和M L 分别代表原型和模型长度,脚标M 表示模型,L α代表H L 和M L 的比值,称长度比尺,则几何相似要求,L α为常数。

常数==MHL L L α (1) 因面积是长度二次方,所以面积比尺为2L MH A A α= (2) 因体积是长度三次方,所以体积比尺为3L MH V V α= (3) 一般来说,模型越大,越能反映原型的实际情况,原型实际上1=L α,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

模型又不能做的太大。

通常模拟采场用100~50=L α,即原型缩小1001~501,模型巷道用50~20=L α;即原型缩小为501~201。

1.2 运动相似要求模型与原型中,所有各对应点的运动情况相似,即要求各对应点的速度,加速度,运动时间等都成一定比例。

设以H t 和M t 分别表示原型和模型中对应点完成沿几何相似的轨迹所需的时间,以t α代表H t 和M t 的比值,称为时间比尺,则运动相似要求t α为常数。

即常数===L MHt t t αα (4)1.3 动力相似要求模型与原型的所有作用力都相似对于地压问题,按抓主要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主要是考虑重力作用,要求重力相似设以H H H V r P ,,和M M M V r P ,,分别表示原型与模型对应部分的重力,视密度和体积,因为H H H V r P ⋅= (5)M M M V r P ⋅= (6)则:3L MH M r r P P α⋅= (7) 所以在几何相似条件下对重力相似,还要求M H r r ,的比尺r α为常数,即r α为视密度比尺。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2010年《开采损害学实验》一、实验名称:蒲白矿务局马村矿西固镇下煤层开采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以马村矿西固镇下煤层开采为模拟对象,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煤柱所受压力及其煤柱的稳定性和地表的沉陷情况。

三、主要实验仪器、设备XKY021型应变桥智能数据采集仪,电脑,YHD-50型位移计,BW型箔式微型压力盒,数据转换仪,P20R-17型预调平衡箱,YJD-17型静动态电阻应变仪四、实验模型采用的相似条件及原理⑴相似条件根据模拟开采长度和煤层的埋深,本次的实验采用3m长,2.5m高,20cm宽的模型架。

模拟煤层的埋深为238.7m,从地表至煤层底板共29个岩层,其中有些岩层厚度较小或有的岩层和相邻岩层的岩性相近按同一岩层计算,模型比例1:150,模型顶板高度为1.6m。

⑵模型材料的配比原理模型材料配比的理论根据是相似三大定律。

其中运动学相似在本次模拟中很显然满足,不再加以赘述。

根据以上要求,本次实验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如下:主料砂;辅料大白粉、熟石膏、云母、水,其中煤层的配比时要加入粉煤灰。

由于模型材料的主料是砂,辅料占比重较少,不影响模型材料的比重,所以,除煤层外,其它各层的比重均按1600kg/m3计算。

根据以上相似比计算公式和各岩层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可计算出模拟实验各岩层相似材料配比具体见表1。

表1 模拟实验各岩层相似材料配比注:其中煤的配比中,需加入17.28kg的粉煤灰五、模拟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⑴实验现象在开采过程中下沉数据和煤柱应力的记录应考虑气温的变化所引起的模型支架钢梁的伸缩对测量数据的影响,所以本次实验规定在中上午11:00记录数据,且在开采过程中记录模型岩层所发生的变化。

⑵数据分析模拟实验数据分析,可分为两大部分,煤柱稳定性、煤柱所受应力分析和地表沉陷分析。

通过分析确定煤柱的稳定性、分布的合理性及控制覆岩变形破坏程度的能力。

①煤柱稳定性、煤柱所受应力数据分析煤柱应力采用两组共10个应变块测定,采用应变桥智能数据采集仪采集,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

相似材料模型及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研究

相似材料模型及压力传感器性能试验研究

的 匹配 问题 ,论 文依 据 相似 理论 ,采 用分 级加 载方 式对 不 同配 比的相 似材料 模 型进行 了重复加 载
试验 ,得 到 了各模 型的 应 力一 压 力 曲线和破 坏 强度 。试验 结 果表 明不 同配比 的相似材 料 与传 感 器
间的 匹配性 存在 显 著差 异 ,且 相 同配比的 不 同模 型 与传 感 器 间的 匹配 性也存 在 一定 差异 ,需要 对
对材料 的物理力 学性质 具有 很大 的影 响 ,对 模拟 试验 的成
功与否起着决 定性 作用 。在 模拟试 验研 究 中,选 择合 理 的 模型材料及配 比具有重 要意 义。所 以在相似 材料 模型 的制 取过程 中,必须 要严格 进行 ,相 似材 料 的制 取过 程如 下所
刁 。
1 )配料 :根据原结构 的力学性质条 件 ,按照所需 用量 称取沙子 、碳酸钙 、石膏和水 。
压 力传感 器与 相似材 料 间的 匹配 性进行 检 测 以修 正 试验数 据 。
关键词 :相似材 料模 型 ;压 力传 感 器 ;配 比 ;应 力一 压 力 曲线 ; 匹配性 中 图分 类 号 :T 4 8 U 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7 0 5 ( 0 1 0 -0 90 6 1— 9 9 2 1 ) 50 9 -3
Ab ta t I h sp p r i r e e h me h nc lp o ete ft e d f r n ai i l r tr l d l a d r s l e sr c : n t i a e , n od rt g tt e e a ia r p r s o h i ee t rt smi mae i mo e s n e ov o i o a a t e th n rb e o r s u e s n o n me s r d smi r tra , a c r i g t h i l r y te re , te rp a e h mac i g p o lm fp e s r e s r a d a u e i l mae il a c o d n o t e smi i h o s h e e td at i la i g t sso i e e trt i lr d l e e p r r d b mu i—sa e la ig T i p p rg tt e s e s—p e s r o d n e t n df r n ai smi mo es w r ef me y h o a o t g o d n . h s a e o h t s r rsue c n a d t ef i r te g h o a h d 1 u n h al e sr n t fe c mo e . u Ke wo d : i l r ae ilmo e ; p e s r e s r a i ; te s—p e s r u e; y r s smi m tr d l r s u e s n o ;r t sr s a a o r s u e c nr mac i g a i t t h n b l y i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t ctt
(1)式实际上可用于描述彼此相似的两个现象。这
但最先人们采用直接实验的方法发现它有着较 大的局限性,在于它常常只能得出个别量之间的规律 性关系,难以发现或抓住现象的本质(全部),从而 无法向实验条件范围以外的同类现象推广。
但通过人们长期实践、总结,一种用于指导自 然规律研究的全新理论——“相似理论”便应运而生了 。它是把数学解析法和试验法的优点结合起来,用来 研究和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主 要方法之一,也是解决生产和工程问题的一种有效方 法。从而扩展了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领域。
[L]:1=-a-2b+4b+c [F]:0=a+b
a2bc 1 ①

a b
∴ 3b c 1
c
a 1
b 3b
∴ y=k q-b[EI]bL1-3b
令:d=-b

y=k q d L(13d )
(EI )d
做二次试验后解得:d=1, k= 5 ∴y= 5ql 4
384
384EI
从上面二例可以看出,采用量纲分析法求等式的关键在于: 选择的物理参数要正确。
量纲分析法除了求导相似准则外,还可用于:(1)、导出无 量纲量;(2)、可简化方程,把多个物理量减少等,其用途较 多。
3、 相 似 理 论
3.1 相似概论 相似——两种物理量对应时刻的对应点成比例,可称
相似。 3.1.1 几何相似 ——对应尺寸成比例。 如两个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 比例值CL称为几何相似常数。
对于完全方程,除以方程中的任一项,将变 为无量纲的量。


s=v0t+
1 2
gt
2[L]
但对于非完全方程如P=0.013H(重液公式)则 不成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相似模拟试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相似模拟试验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拱桥 拱坝坝肩 拉延弯曲 拉延切边 抗肌萎缩蛋白 抖振响应 悬浮模型 强度特性 应变 岩石相似材料 实地观测 完全热力耦合模型 威布尔 大采高综放开采 大采高 大采长综放面 大型分岔隧道三维试验模型 大倾角煤层 堵漏 地震模拟实验 地震加速度反应 地铁站厅 地质力学模型 土木建筑工程 土工离心机 土力学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围岩控制 回旋区 回弹 合理宽度 可液化场地 双应力 双尾巷 动态模拟 动力模型试验数值模拟 加速寿命试验 加载速率 力学分析 分布特征 分区碎裂 冷态模型 冰风洞 冰箱冰冻 冰冻再生 关键层位 井漏 rfpa2d软件模拟 rc结构的非线性性态 flac3d数值分析 bockingham π 定理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数值模拟 6 模型试验 5 相似理论 3 相似模拟实验 3 离层水 2 相似模拟 2 相似材料模拟 2 相似性协调 2 振动台试验 2 岩石力学 2 多点位移 2 地表沉降 2 变形 2 冲击水压 2 黏性土地基 1 高炉 1 高拱坝 1 高填土涵洞 1 高地应力 1 高位近水平钻孔 1 风速比尺 1 风洞试验 1 风场模拟 1 顶板冒落规律 1 雪漂 1 防风单点系泊 1 防漏 1 锦屏水电站 1 锚杆和锚索 1 铰接岩块结构 1 钢结构台架 1 钢管混凝土拱桥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比例尺模型 1 量纲分析法 1 采动裂隙椭抛带 1 近距离煤层 1 输水隧道 1 蒙特卡罗 1 落地石油污染 1 自然低温冰冻 1 膨胀土 1 膨胀 1 肌球蛋白a 1 老顶来压 1 群落特征 1 缩尺模型 1 综采工作面 1 等效塑性应变 1 站厅隧道 1 立筒群仓 1 空间机器人操作试验 1 积冰相似准则 1

石家庄六线隧道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究

石家庄六线隧道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究
取 1 8g的模 型 地层 材料 放入 环刀 内就 能保 证 密度 为 P=1 8k/ 同一种 配 比的式 样分 别取 垂直 应力 0 . g m 。 为 :0 P 、0 P 、0 P 、0 P , 0 8m s的剪 切 速度 对 试 样 进行 剪 切 。通 过 直 剪 试 验求 出 10 k a2 0 k a3 0 k a 4 0 k a 以 . m/ 模 型地层 材 料 的黏 聚力 和 内摩 擦 角 。
E1 C
L 2
() 1
用 量 纲分 析法 可求 得相 似准 则方 程
I , , , 0 0 一 ," _ , ,L 1 1 D , , , 鲁
厂 ’
, ,一

( 2 )
根据 试验 装 置 的尺 寸 , 取几 何 相似 常数 C =2 , 0 密度 相似 常数 C o=1, 重力 加速 度相 似 常数 C =1 , 则 根据 式 ( ) 求得 其它 物理 量相 似 常数 ( 2可 具有 相 同量纲 的物理量 有 相 同的相 似常数 ) C =C : = C =
檬 酸作 为辅 料剂 。
针对 石 家庄六 线 隧道 工程 , 用模 型试 验 方 法 , 究 深基 坑 施 工 过 程 的 桩 、 围护 结 构 力 学 行 为 , 采 研 锚 本 文作 为模 型试 验 的基 础工 作 , 满 足 主 要 相 似 判 据 的情 况 下 , 过 正 交 配 比试 验 , 制 出 了地 层 相 似 材 在 通 研 料 、 注桩 相 似材 料 和锚索 注浆 体相 似 材料 。 灌
1 工 程 概 况
石 家 庄六 线 隧道 为六线 (局部 七线 )并 行 , 国 内第 一条 六线 并行 隧道 。 隧道 工程 长 4 9 m, 程 为 .8 k 工

采矿工程相似材料及模型试验研究

采矿工程相似材料及模型试验研究

釜. 2 0 0
1o .o 0o .0 00 02 O 4 08 12 16 2. 28 36 . 5 .5 .5 . 0 .0 .5 2 5 .5 . 0
拟岩层的节理和层 理 。另外 , 考虑 到石膏 的胶 结速 度非 常 快 , 实 验 时在水 中加入一定质量 的硼砂 , 配成浓度为 1 %的硼砂溶液 。
力学破裂机理等特 点 , 基本 满足 相似原 理 的条件 下 , 在 能避 开数 学和力学上的 困难 , 真实 、 面、 较 全 直观 、 准确 地反 映采 场岩 层 的
) p k m一 弹性模量 E k a j / g・ ' [ / P 粘聚力 C k a 内摩擦 角 妒 ( ) / P / 。
l70 6 170 2 l70 3 l60 2 l60 0 lO 6 7 5 lO 2 4 8 3 6 4O O 7 0 30 2 5 0 4 5 2 5 3 0 2 8 3 5 4 2
破裂 、 冒落和移 动规律 , 以及岩体 工程 的整体力 学特征 、 形趋势 变 及稳 定性特点 , 在研究 综放 工作面覆岩运 动及破坏规 律方 面具有

18 ・ 0
第3 7卷 第 3 2期 20l1年 11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o . 137 No. 2 3 NO . 2 V 011
文章编号 :0 96 2 ( 0 ) 20 0 — 2 10 —8 5 2 1 3 — 18 0 1
50 .o 45 .0 40 .0 35 .0
单的单斜构 造 。工 作 面以 长臂 垮 落法 开采 , 工作 面走 向长 度为
1 7 倾 向长 度为 2 18m。地层产状平 缓 , 向近 东西 , 向 4m, 6 3 . 走 倾 南, 倾角 1 。~1 。 沿走 向略有 变化。煤 田内基本 构造形 态为一 1 3, 简单 的单斜构造 、 断层 稀 少。直接 顶为深 灰 一灰黑 色 泥岩 , 老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2017/6/9
地下工程常用量纲表达式
10
2017/6/9
根据两个力学现象相似则相似判据相等,有:
或:
上述结论与根据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导出的相似判据 是一致的。
11
2017/6/9
三、相似第三定理(单值条件) 两个力学模型相似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无量纲函数或相似判据不变; ★单值条件相似。 单值条件为: 1)原型和模型的几何条件相似; 2)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具有显著意义的物理常数成比例; 3)两个系统的初始状态相似;(岩体结构) 4)在研究期间两个系统的边界条件相似。(平面应变问题) 定性模型的相似比一般取100~200,定量模型的相似比一般 取10~50。
2017/6/9
四、量测系统
量测的物理量:应变、位移和应力, 对试验过程中模型的变形和破坏的宏观现象进行观测、描述和 记录。 ①表面应变:粘贴电阻应变片。 ②内部应变:应变砖。 ③位移:位移计;摄影测量。 ④应力: 弹性范围内:应变片和应变计测应变,用虎克定律求出应力。 超出弹性极限:应力计或小型压力传感器。 ⑥开挖阶段和或破坏情况。 素描; 照相。
12
2017/6/9
§4-2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一、相似材料 所选用的相似材料一般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主要力学性质与模拟的岩层或结构相似; (2)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受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小; (3)改变材料配比,可调整材料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制作方便,成型容易,凝固时间短; (5)成本低,来源丰富。 混合材料:胶结物质的材料、骨架物质的惰性材料。 (1)骨料:砂、粘土、铁粉、铅丹、重晶石粉、铅粉、云母粉、 软木屑、硅藻土和聚苯乙烯颗粒等。 (2)胶结材料:石膏、水泥、石灰、水玻璃、碳酸钙、石蜡、树 脂等。
设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似比定义为:
将模型的平衡方程可以变换为:
为了使模型的应力状态能反映原型的应力状态,必须:
7
2017/6/9
同理,可得下列各种相似关系:
8
2017/6/9
二、相似第二定理:π定理(量纲分析法) 【动力学问题的基本量纲】长度L,质量M和时间T。 【静力学问题的基本量纲】长度L和质量M。 【量纲分析的用途】 1)检查所建立的方程是否正确; 2)变换单位; 3)确定正确表征物理现象的有关物理量的合理形式; 4)设计系统的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24
2017/6/9
2、加载和测量系统
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载。加载系统由上下横梁和反力 墩及两个相同的千斤顶组成,上下横梁中间都开有直 径10厘米的孔,模拟锚索从中间穿过,上横梁用两根 长1米的10号槽钢对合焊制,下横梁用两根25号工字型 钢并排拼合焊制而成,反力墩也用两根25号工字型钢 并排拼合焊制,做成梯形。两个千斤顶放在上下横梁 中间,锚索位于它的中间,锚索在上梁横上用工具锚 锚固,试验加工时,千斤顶向上顶上横梁,横梁通过 锚固件拉拔锚索实现力的传递。在加载系统设计时, 从强度和刚度两个方面一起考虑,设计的加载最大值 为320kN,即大于设计锚索拉拔力的五倍。
2017/6/9
地下与岩土工程试验测试技术
第3章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1
2017/6/9
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总理)和 莱赫·卡钦斯基(左,总统)
2
2017/6/9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
作用:
1)探索用数学分析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如破坏机理; 2)验证数值分析的正确性。
地下工程模型试验
可实现如下研究内容:
20
2017/6/9
5 加载系统 钢丝绳相当于设置于大桥两侧的锚索,加载系统可 见图6一2。
21
2017/6/9
3、试验成果 通过四种方案共21次试验,得到了如下试验成果: 1 不同锚拉力下锚碇结构与相邻土层的水平位移和垂直 沉降分布; 2 不同锚拉力下基底与土中附加应力分布; 3 锚碇结构失稳破坏的形式及安全系数。 据此认清了北锚碇结构的受力机理,提出了较合理 的锚碇方案的建议。同时获得了浅地下连续墙加固效 果,增大地墙埋置深度对减小水平侧移和垂直沉降, 以及降低土层附加应力定量关系。
§4-2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一、相似材料 所选用的相似材料一般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主要力学性质与模拟的岩层或结构相似; (2)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受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小; (3)改变材料配比,可调整材料的某些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制作方便,成型容易,凝固时间短; (5)成本低,来源丰富。 混合材料:胶结物质的材料、骨架物质的惰性材料。 (1)骨料:砂、粘土、铁粉、铅丹、重晶石粉、铅粉、云母粉、 软木屑、硅藻土和聚苯乙烯颗粒等。 (2)胶结材料:石膏、水泥、石灰、水玻璃、碳酸钙、石蜡、树 脂等。
五、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实例
六车道单跨悬索桥,跨中长度1385米,由主梁、缆索、塔 墩和锚碇四大部分结构组成。 北锚碇承受的主缆合力为640MN; 承受的主缆水平力为590MN。 最大水平位移必须小于10cm; 最大垂直沉降小于20cm。 1.地下连续墙方案采用78.5m×61.5m的矩形格构式现浇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墙体长度40m,开挖深度21m,内衬按逆作法施 筑,基底以下和相邻土层进行压密注浆和旋喷桩加固。 2. 沉井方案为65.3m×59m的矩形结构,内分49个隔舱,下沉标 高为-55m,埋深58m,封底厚12m,按5m为接高段高度分级下 沉。
1)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特征与变形、位移规律; 2)在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及其原因; 3)结构的最佳方案,围岩与衬砌的相互作用等; 4)各类岩土结构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及其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3
2017/6/9
§4-1
相似理论
一、相似第一定理(相似及相似现象的基本性质) 1、相似的概念 如果表征一个系统中的物理现象的全部量(如尺寸、力、 位移等)的数值,可由第二个系统中相对应的量乘以不变的无 量纲数得到,这两个系统的物理现象就是相似。属于力学现象 的,叫做力学相似。 相似现象的两个性质: 1)相似现象的两个系统中各对应物理量之比应当是无量纲 的常数,称为相似系数,或相似比。 2)相似现象的两个系统,均可用一个基本方程式描述,各 物理量的相似常数间的制约关系可由此基本方程式导出。
13
2017/6/9
常用的相似材料: 混凝土:纯石膏、石膏硅藻土、水泥浮石砂浆等, 岩 石:有石膏胶结材料、石膏铅单砂浆、环氧树脂胶结材料等。
粘土夹层粘滞滑动:油脂类涂料; 粘土夹层塑性滑动:滑石涂料。 节理面和层面:锯缝、各种纸质面层、石灰粉、云母粉、滑石粉等
二、物理相似及相似比的选择
18
2017/6/9
1、试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 ★观测不同结构形式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变位和转动; ★相邻土层的侧移和隆起; ★上层附加应力的分布; ★土层最终破坏和失稳状态等。
19
2017/6/9
提高相似材料容重,可降低容重相似比Cr 和弹模相似比CE, 但由此会增大模型锚索的拉力。 应寻找在满足弹模相似比的条件下,容重尽量低的材料, 能使模型锚索的拉力较小,从而简化加载系统。 当加载到设计荷载时,模型锚索的拉力为:
对于两个力学相似系统,应满足几何相似、运动学相似/9
2、弹性力学问题的相似条件 (1)平衡方程式:(p代表原型,m代表模型)
原型
模型 (2)相容方程式: 原型 模型
(3)物理方程式:
原型
模型
5
2017/6/9
(4)几何方程式:
原型
模型
(5)边界条件
原型
模型
6
2017/6/9
须掌握公式
14
2017/6/9
相似材料模型试验几何相似比 Cl 为 1:50 ,容重相似比 Cγ 为 1:2 , 试求模型试验的应力相似比,并计算填入下表中数据。
15
2017/6/9
16
2017/6/9
【破坏模型】
在满足强度相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模型 变形性质的相似。 强度曲线完全相似很难完全满足,简化为直线。 只要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相似比满足相似条件, 或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的相似比满足相似条件。
25
2017/6/9
试验时,先详细地检查各仪表并记录初始读数,试验过程中, 按每次10kN的拉拔力间隔加载,当载荷加到120kN约为设计荷载 的两倍后,每隔30kN加一次载。拉拔力缓慢地施加,尽量保持准 静态,当加载到预定载荷后,立即读千分表和百分表的读数,保 持该荷载恒定不变,持续十分钟后再测读一次,然后继续加载, 如此重复,最大拉拔力加到320kN。试验时在在模拟山体上各测 点上测得的位移量见图6-4~图6-6。
选定模型的几何相似比为Cl=50,则模拟锚索的拉拔力为:
1、试验选点与制备
选择威远山脚处距东锚碇较近的人防洞内进行现场试验,洞内 岩体质量与锚碗区岩体十分相近。 先按平行桥轴线方向定出隧道锚模型轴线,按1:50的比例在洞 底平面开挖出与实际地形相似的模拟山脊和坡面,再开挖隧道锚模 拟洞室。 安装好锚固件后浇注混凝土,在隧洞口装好挡板和转角鞍,修整 好洞口,浇水养护二十八天后再进行试验。 锚索用五根钢铰线模拟,用工具锚锚固在锚碇底部,在内侧用一 块厚3cm,直径30cm的传力板,钢铰线的拉拔力是通过锚固头由传 力板传向锚碇结构及其周围的岩体的。
加到3.5倍的设计荷载时,模型锚索的拉力为163.5kg,因 此,可设计用砝码加载系统。
2 土层模拟 均匀分布:粉质红砂 锚碇结构所处地层为半无限体,土箱规格为2.6m×2.5m×1.5m, 锚碇模型外缘至土箱内侧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模型半宽,锚碇前侧 土层宽度为模型半宽的3.5倍,土层模拟的范围为166m 前侧 , 94m 左右两侧 ,20m 后侧 和89m 基底以下 。‐83m以下的基 岩通过将材料锤击夯实进行模拟。 3 土层加固模拟 加固方法是在土层中浇筑Φ1800nun的低标号混凝土桩或旋喷桩, 加固深度至‐59m。按所取定的相似关系,用直径为18mm、壁厚 2mm的PVC管,结构底面以下注浆区以C10混凝上模拟,内插 PVC管模拟加固桩,深度均达‐59m标高。 4 量测系统 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通过设置的百分表观测,土压力通过在 土层中埋设微型压力盒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