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大分子金属轮烷和索烃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轮烷 超分子

轮烷 超分子

轮烷超分子
轮烷超分子
超分子化学是现代化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旨在探索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机制,并开发新型的材料和功能分子。

其中,轮烷超分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

轮烷是一种环状烷烃化合物,其中的碳-碳键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使得分子中的碳原子形成了一个立体上的闭环。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轮烷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质,并成为了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轮烷超分子中,通常采用一些具有配位作用的小分子来与轮烷分子进行配对,从而形成稳定的超分子化合物。

这些小分子可以是氢键供体或受体,也可以是具有疏水作用的低极性分子。

通过这些分子与轮烷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超分子结构,具有优异的分子识别和分离功能。

另外,在轮烷超分子中,还可以通过修饰轮烷分子的结构或改变其外部环境来调控其分子相互作用和性能。

例如,在轮烷分子的内部引入不同的基团,可以改变其分子大小和稳定性,从而影响轮烷超分子的形态和特性。

在轮烷超分子的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温度、溶剂、pH 值等条件,也可以调控轮烷超分子的组装和解组装,进而实现其功能性应用。

总之,轮烷超分子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化学研究领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多种反应方式赋予了轮烷超分子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探索其在生物医学、化学传感、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并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葫芦脲超分子_准_聚轮烷的研究进展_侯昭升

葫芦脲超分子_准_聚轮烷的研究进展_侯昭升

葫芦脲超分子(准)聚轮烷的研究进展侯昭升1,谭业邦1*,黄玉玲1,周其凤2(1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250100;2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摘要:综述了一类新型超分子-葫芦脲(准)聚轮烷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一维、二维、三维金属(准)聚轮烷,主链、侧链有机(准)聚轮烷和树状大分子(准)聚轮烷的最新研究情况,并对超分子(准)聚轮烷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轮烷;超分子;葫芦脲;进展自从Lehn在1987年作了关于超分子化学的诺贝尔演讲之后[1],轮烷(rotaxane)作为这一领域的崭新成员迅速崛起。

随着超分子化学的飞速发展,自组装、自组织及自复制现象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且通过这些过程形成的轮烷、索烃等超分子实体也为在纳米和分子尺度上设计和构筑新型的分子器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轮烷是由一个大环分子(主体)和一个从其内腔穿过并且两端带有大的基团(封基)的线性分子(客体)组成的分子化合物[2]。

如果没有封基或封基太小,线性分子与大环分子之间可自由地离解和缔合,则称为准轮烷(pseudorotaxane)。

在天然和人工合成主体中,人们对冠醚(cro wn ether)[3]、环糊精(cyclodextrin)[4]、杯芳烃(calixarene)[5]等几类主体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及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这类化合物的合成,理论及应用性研究报道、专利申请不胜枚举,如化合物的捕集与分离、光活性物质的拆分、各种化学、药物的吸附或缓释剂、催化剂及载体、微胶囊乃至于轮烷、索烃等类功能纳米材料、超分子实体的合成[6~8]。

葫芦[6]脲(cucurbituril[6],简称CB[6],也称为南瓜环、瓜环、瓜烃。

见图1)早于1905年被合成出来[9],Freema和Mock等[10]于20世纪80年代初重新研究了这个合成反应,确定了其结构并作为主体化合物进行了研究。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进展一、分子电子器件背景介绍分子电子器件是由能完成光、电、离子、磁、热、机械和化学反应的分子和超分子组装排列而成的有序结构,是在分子或超分子层次上能完成信息和能量的检测、转换、传输、存储与处理等功能的化学及物理系统,简单他说,分子电子器件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尺寸在纳米量级,使用的材料有纳米线、纳米管、纳米颗粒、有机小分子、生物分子、DNA等,具有特定功能的超微型电子器件[1]。

传统的电子器件只利用了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粒子性, 且都是通过控制电子数量来实现信号处理的,随着集成度的提高, 功耗、速度、漏电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2]。

分子器件主要利用电子的量子效应工作,在分子器件中,只要控制一个电子的行为即可完成特定的功能, 即分子器件不单纯通过控制电子数目的多少, 主要通过控制电子波动的相位来实现特定功能,所以与传统的从宏观到微观的微加工技术相反,分子电子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对功能分子材料在分子尺寸范围内实现对分子电子运动的控制,包括功能分子的设计、合成,晶体生长,有序薄膜制备、结构、性能研究,特殊的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的研究,分子器件的组装以及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1]。

分子电子学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分子材料的电子学(Molecular Material for Electronics,MME)和分子尺度的电子学(Molecular Scale Electronics,MSE)两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基于分子材料的器件涉及到各种薄膜器件、单晶器件、自组装器件等,而分子尺度器件是目前国际科技界竞争最为激烈的几个领域之一,在分子尺寸上构筑电子器件,实现对单个分子或若干分子聚集体的光电子行为的控制,可以实现器件的高度微小化和集成,是下一代电子器件的奋斗目标,很显然,这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分子电子器件研究发展方向及进展分子器件有两种发展趋势,其一是将无机材料替换为有机材料,增强分子材料的柔性。

轮烷分子研究的进展

轮烷分子研究的进展

轮烷分子研究的进展
张建
【期刊名称】《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21)3
【摘要】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轮烷类分子的合成原理,分别给出了冠醚轮烷、大环酰胺类轮烷、环糊精型轮烷、环番型轮烷、CB(lucubituril)型轮烷等的基本性质,论述了轮烷在模板应用、控制分子构型、分子开关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出它们在光电信息材料和生命探索方面的巨大潜力.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张建
【作者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河北,邯郸,05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1.3
【相关文献】
1.瓜环[2]准轮烷分子晶体结构及切割DNA研究 [J], 霍方俊;阴彩霞;杨频
2.葫芦脲与主链聚紫精的超分子自组装制备准聚轮烷及其性质研究 [J], 侯昭升;谭业邦;王成威;黄玉玲;周其凤
3.轮烷分子的研究进展 [J], 赵长春;马恒俊
4.基于α-环糊精/改性聚乙二醇的聚轮烷超分子的制备和光交联研究 [J], 雷英;宋建才;苏丽玲;陈慧
5.葫芦脲超分子(准)聚轮烷的研究进展 [J], 侯昭升;谭业邦;黄玉玲;周其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子机器的发展历史

分子机器的发展历史

分子机器的发展历史作者:朱达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科学的发展往往遵循着理解自然、模拟自然、超越自然的规律。

对于分子机器这一领域的研究同样如此,生物学家们研究自然界中生物体系的运行发现了生物大分子机器发挥的巨大作用及其运转的基本原理。

在此研究基础上,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制造出同样性能优异的小分子机器来模拟生物大分子机器,最终希望能有超越自然的分子机器被发明出来造福人类。

关键词:分子机器;发展史那么人工合成小分子机器的研究是怎样开始的呢?首先源于一个设想。

1959年,理查德·费曼(Richard P.Feymann,1918~1988,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美国物理协会上做了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展望了极小尺度操作和控制物体的相关问题和其特殊的科学意义。

也就是在这篇报告中提出了“分子机器”的概念和设想。

然而分子机器是什么样子的,应该如何制造这样的机器,费曼并未能够回答这些问题。

不过有了这样的猜想,已经足以引起化学家们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此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分子机器神秘的面纱终究被一点点揭开。

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弗雷泽·斯托达特(Fraser Stoddart)给分子机器的定义是: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能够执行像机器一样的运动的分子组装体。

作为一种超分子体系,分子机器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都较弱,即使有合适的外界刺激,也很难形成有效的运动轨道,即很难形成分子内的相对运动,也就无法实现机器的功能。

解决这一矛盾主要得益于基于机械键的互锁分子组装体的出现,这些组装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索烃和轮烷。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搭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同年机械互锁分子的概念被提出。

20世纪60年代这些分子终于被合成分离出来,但是普遍面临合成难度大、产率低的困境。

直到1983年,法国路易斯巴斯特大学教授让-皮埃尔·索瓦日(Jean-Pierre Sauvage)领导的研究小组用金属模板法高效地合成了索烃,此后分子机器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篇章。

四硫富瓦烯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硫富瓦烯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硫富瓦烯的应用研究进展曹利慧;张彦;王燕【摘要】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在分子器件、有机凝胶材料、催化荆等方面应用的发展现状.【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1(010)021【总页数】1页(P64)【关键词】四硫富瓦烯;超导体;分子器件【作者】曹利慧;张彦;王燕【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化学系;衡水学院化学系;衡水学院化学系【正文语种】中文四硫富瓦烯衍生物是一类很有希望的给体。

1973年,Ferrares等制备出第一个有机电荷转移复合物TTF-TCNQ,室温电导率高达103S·cm-1,这一研究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30多年来,TTF及其衍生物作为有机导体及超导体的有效构筑模块一直倍受青睐。

随着研究的深入,TTF及其衍生物不仅可作为分子导体的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金属”在分子器件和催化剂、凝胶材料方面也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一、四硫富瓦烯类分子器件(一)TTF分子导线。

TTF类分子导线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将TTF及其衍生物引入线性共轭分子的主链而形成的一系列聚合物,苯胺,吡咯,噻吩等共轭体系形成的长链分子都是构筑分子导线的有效材料。

最常见的是一类TTF并苯环或含硫杂环形成的刚性分子链,它们在主链方向上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近年来TTF与烯或炔基相连作为分子导线骨架的结构被广泛研究。

2009年吴骊珠等合成一个聚合物分子,不用催化剂室温下将Pb(ClO4)2溶液扩散进入TTF-双键-吡啶的溶液中得到。

朱道本等将苯环与炔基引入到了TTF骨架中,扩大了电子的离域范围,形成了稳定的聚合物,其聚合度为20,分子导线的长度可达60 nm。

Choi等以Au作为底物用连续的胺基与羧基脱水反应合成了寡聚苯四甲酰二苯亚胺(OTPI),是这类分子导线中最长的,达20nm。

(二)TTF分子开关。

TTF及其衍生物在荧光分子开关、光致变色分子开关、手性分子开关和超分子开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索烃的合成

索烃的合成

索烃,作为一种基本的机械互锁结构, 由于其在拓扑学上的重要性、分子性 质的独特性、以及在功能性纳米材料 和人工分子机器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性, 从而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 模板导向合成法的建立,具有不同拓 扑结构和功能的索烃分子被成功的合 成与研究。作为第一代大环主体的冠 醚化合物更是被广泛的应用于索烃的 制备。
利用三蝶烯作为骨架制备了 双苯并-24-冠-8 基于的三冠 醚,与双苯基二级铵盐自组 装形成三-[2]准轮烷,最后 通过烯烃复分解关环后催化 加氢,高效地制备了索烃 7 (图 6)。此种制备方法代 表了模板导向合成的高效性, 将作者的想法与索烃结构的 美感很好的融合到了索烃结 构中(图 6b)。
3.基于双间苯-32-冠-10的索烃
索烃是由两个或多个机械互锁 大环组成的超分子结构,又被 称为“没有化学键的分子”。 在至少打开一组共价键的情况 下索烃才能被打开。同时,组 成索烃的各个大环之间可以自 由的转动和移动。因此,相比 较于由传统共价键连接的分子, 索烃的分子成分具有高度的自 由行和移动性,从而方便了一 些功能性超分子体系的设计。
在研究中发现,双间苯-32-冠-10 与 4,4’-双吡啶盐组装时更容易形成非互穿 的夹心结构。然而,最近研究发现, 在双间苯-32-冠-10的苯环上引入两个 酚羟基后不仅能改善双间苯-32-冠-10与4,4’-双吡啶盐的络合,而且能够形 成互穿结构, 这为制备基于双间苯-32-冠-10 的机械互锁结构提供了基础。 因此,他们成功的制备了[2]索烃(图8)通过经典的关环反应。 这一方法 体现了预组织的重要性,相比较于没有任何取代基的双间苯-32-冠-10 ,索 烃的制备产率由 17%提高到了 68%。
2.基于双苯并-24-冠-8的索烃
2.基于双苯并-24-冠-8的索烃

超分子化学起源和发展

超分子化学起源和发展

超分子化学起源和发展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C.J Pedersen (佩德森)、J.M Lehn (莱恩)、D.J Cram (克来姆)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子化学理论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1967 年Pederson 等第一次发现了冠醚。

这可以说是第一个发现的在人工合成中的自组装作用。

Cram 和Lehn在Pedersen 工作的启发下,也开始了对超分子化学的研究。

从此之后,超分子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快速发展起来。

超分子化学并非高不可攀,有许多超分子结构似乎都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可以把轮烷(rotaxane)比为东方的算盘;索烃(catenane)舞池中的一对舞伴;C60类似于圆拱建筑;环糊精(cyclodextrins)和激光唱盘(CD)有同样的简称和信息存放功能;DNA双螺旋则与家喻户晓的早餐佐食麻花多少有点相似。

以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键合起来的复杂有序且有特定功能的分子结合体——“超分子”是共价键分子化学的一次升华,被称为“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它不仅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而且在生命科学中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分子识别自组装及应用新进展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分子识别自组装及应用新进展

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分子识别自组装及应用新进展作者:张来新马琳陈琦来源:《当代化工》2016年第01期摘要:简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详细介绍了:超分子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新型超分子配体的合成分子识别及应用;超分子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作用。

并对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超分子化合物;合成;分子识别;应用中图分类号:TQ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6)01-0129-03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n Self-assembly and Application of Synthetic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New Supramolecular CompoundsZHANG Lai-xin,MA Li,CHEN Qi(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haanxi Baoji 721013, China)Abstract: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were introduced.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supramolecular ligands were discussed as well as synthetic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new supramolecular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of supramolecular metal complexe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was prospected in the end.Key words: Supramolecular compounds; Synthesis; Molecular recognition; Application超分子化学主要是研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非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如氢键、配位键、亲水键、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堆积作用等)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一定功能的组织化的物质。

中国科学家首次精确合成共轭莫比乌斯索烃

中国科学家首次精确合成共轭莫比乌斯索烃

中国科学家首次精确合成共轭莫比乌斯索烃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16期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丛欢团队联合厦门大学朱军团队,首次精确合成出共轭
莫比乌斯索烃。

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你或许听说过莫比乌斯环这种神奇的结构。

一张纸带必然有正反两面,但倘若你把纸带的
一端扭转180°后,与另一端粘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只有一个面的曲面。

在纳米级尺度上,用碳原子骨架构建的莫比乌斯环分子有着独特的几何构型和分子性质,
显示出与传统休克尔4n+2 规则互补的芳香性质,因此备受科研人员关注。

但由于其反常规的
结构和亚稳态的构象,莫比乌斯构象共轭分子的设计制备与分离表征一直是合成化学中的难点。

而基于莫比乌斯构象的共轭分子构建更复杂的超分子复合体,则更具挑战性,在分子合成和芳
香性理论的基础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究人员成功地将铜模板合成索烃的方法应用于对苯撑大环分子,高效合成出菲啰啉
衍生的全共轭索烃。

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固态下的该索烃化合物由两个稳定莫比
乌斯构象的共轭碳环构成。

理论计算的研究结果显示,构成索烃的共轭碳环之间存在高达每摩
尔84 千卡的分子内非共价π-π 相互作用,是稳定分子固态下莫比乌斯构象的关键因素,此
外碳环π 体系的共轭性和芳香性也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确认。

丛欢说:“与朱军合作完成的这项工作结合了合成化学与理论化学的优势,体现了化学的
创造之美;并将为进一步发展莫比乌斯共轭分子的设计与合成、探索分子芳香性和成键规律提
供新思路。

”(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诺奖-化学

2016诺奖-化学

如果说Jean-Pierre Sauvage是在分子机器领域跨出了第一步的话,这第二大步就是Sir J. Fraser Stoddart迈出的。1991年,Stoddart教授合成了第一个轮烷分子梭(molecular shuttle)。首先线型分子上含有两个相同富电子位点,开环的分子上含有缺电子基团,因 此,在环闭合时,它就穿在了线型分子上形成[2]轮烷([2]rotaxane)。在加热条件下, 大环分子可以在线型分子上的两个位点之间来回穿梭,两端的大位阻基团可以防止环状 分子脱离线型分子,并保证了不错的产率,其中大环可以在室温条件下沿着两个位点来 回穿梭2000多次(J. Am. Chem. Soc., 1991, 113, 5131-5133)。
[3]catenane、三叶结、所罗门结。图片来源: JACS; Angew. Chem. Int. Ed.
Sauvage发现通过控制一价铜离子的除去和添加,可以调控环分子之间的距离。 1994年,又发现当索烃中一个环含有不对称的两个配位位点时(一个含有三个吡啶 环、一个含有菲罗琳),通过控制铜离子的价态,可以研究一个环绕着另外一个环旋 转的现象(下图)(J. Am. Chem. Soc., 1994, 116, 9399-9400)。这便是非生物分 子机器的第一个雏形,这也为他今年获得诺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之后,该组便开始利用轮烷来构筑各种分子机器,诸如分子电梯、分子肌肉等等。 下图便是该组设计的分子电梯,他们巧妙的构筑了一个三维立体轮烷,红色为含有三个 冠醚的主体分子,蓝色和灰色代表了含有三个线型分子的客体,每个线型分子含有两个 接受位点:一个铵基,另一个为双吡啶。在酸性条件下,由于【N+-H - -O】氢键比 【C-H - -O】作用强很多,冠醚环会落在铵基上;而碱性条件下,强的【N+-H - -O】 氢键被摧毁,所以冠醚环会移动到双吡啶上。因此,通过调节酸碱性,冠醚环可以上下 两层移动大约0.7 nm的距离,这一过程所需要的力大约是200 pN (Science, 2004, 303, 1845-1849)。

超分子化学全解

超分子化学全解

类轮烃:
没有物理阻碍的轮 烃(“线”能从 “针”的一头穿过 另一头)。类轮烃 往往是索烃和轮烃 的必要前体,由类 轮烷的模板化自组 装经由金属离子为 媒介,通过静电或 氢键作用,发生环 闭合形成索烃,因 一端或两端连接着 大的基团而使其终 止形成轮烷。
索烃和轮烷的主-客体化学合成 客体
类轮烷 主体
超分子化学
索烃和轮烷
1 总论 2 统计法合成索烃和轮烷 3 类轮烷
1 总论
索烃:是由2个或多个互锁在一起的环组成,而他们之间没有任
何化学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破坏化学键,环就不能够分开。
轮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由一个相当直的长分子 穿线过大环组成,像棉线 穿过针眼一样。如果不断 裂,化学键是不能分解成 一个分立的环和链的。
预反应主--客体络合物是类轮 烷中客体是缺电子的,而主体 是富电子的,由缺电子和富电 子芳香片段自组装合成轮烷, 由于π-π堆积作用,形成无 限的给体—受体列队,依照模 板方法可以形成索烃。研究结 果表明,索烃与它的两个组成 部分各自的氧化还原性质很大, 这是环合的π-π堆积作用的 直接结果。大环冠醚电子给体 和大的环番阳离子的结合,将 导致索烃聚合物的形成。
索烃 轮烷
索烃和轮烃的化学组成等同于2个或更多的独立组分,然而一个 组分穿过另一个组分的穿线方式对于产生的聚集体的物理化学 性质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结果可划分为相互串联的和螺纹状两 种异构体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化学异构体)。索烃被称作其分离的 环组成的“拓扑”异构体。
应用方面的长期性包括: 产生复杂的可开关的器件; 开发具有新的物理性质的材料; 不需要经过化学修饰来改变其性质,而实现催化光活性或氧化 还原性的物种的表面固定化。
3 类轮烷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的发展简史及研究进展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的发展简史及研究进展
得到什么启示呢? 1 分子机器的发展简史
定义: 分子机器是由—定数量 的分子组装而成 的。
能够在 外界适 当的刺激下 ( 输入 ) , 做出类似机 械 随着分 子生物学 的 日 益 发展 , 人 们发现 在众 运动 ( 输出) 的分 子组装体。 分 子机器通常需要能 多生命 体系的微 观尺度下, 存 在着很 多渺小 的但 量来驱动 , 因而需要适当的能量供给。 比较经典的 功能独特的生物机器, 它们或能吸收、 转化并 储存 分 子机器和机 器 部件有分 子缠 结、 分 子开关、 分 外界能量 , 或 能消耗 储存 的能量来完成 各种复杂 子电梯 、 分 子肌 肉、 分子剪刀、 分子马达 、 分 子泵 、 的生命功能。 比如 , 叶绿体整体作为一个 光合作用 分子汽车等 ( 图1 ) f 】 。
通过另一步反应移除电子并恢复正电荷,区域1 的排斥力推动环
苎 驱 墨 动 分 子 环 固 定 在 区 。 域 兰 1 兰 的 意 位 置 电 子 之 间 的 作 用 力 穿 过 屏 障 分 子 r 而 遮 一 过 程 只 能 单 方 向 进 行
图 1 经 典 分 子机 器 及其 运 作 概 念 图 1
能的多肽, 细胞膜 上 的载体蛋 白能够完 成逆 浓度 轮、 发动机等等。 因此 , 设计并通过有机合成来制
梯度 的主动运输。 大自 然造物主向人们展示着一个 备具有精巧结构并能够产生相互作用的分子组件,
化 学教 学 2 0 1 6年 第 1 2期
专 论
通过化学反应.为分子环增加2 个电子.
“ 工厂” , 内部存 在着许 多功能各异的生物机器, 在 构筑一 个 复杂 的分 子机器 的过程 中, 科学
在它们 的配合下, 叶绿体 完成 光合作用 的各道 工 家们 往往需 要利用多种多样 的分子 组件, 进而构 序, 实现光能 向化学能的转变 。 又如核糖体能够翻 筑具 有一定 功能 的组装 体。 就好 比我们要制造一 译R N A中存储 的信息将其 “ 翻译 ” 成具 有多种功 辆 汽 车, 需要 各种各样 的零 件, 如轴承 、 齿轮 、 车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烃分离的研究进展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烃分离的研究进展
第 8期
陈浩冬,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烃分离的研究进展
·79·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对烃分离的研究进展
陈浩冬,俞 ,史振宗,张文翰,杨尚智,段 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在工业中,烃混合物的分离对于原料的制备和最终产品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碳氢化合物成分是脂肪族或芳香族的,饱和或不饱 和的,碳原子数目有很大的变化。利用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一些不同分离策略能实现优异的分离性能,这些策略包含与金属的选择 性结合,有序孔结构内分子封装效率的差异,柔性框架的"呼吸效应"的选择性和分子筛分效应。本文讨论了各种轻质烃分离策略,并提 出了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前景,以提高分离性能。 关键词:金属 -有机框架材料;选择性;轻质烃 中图分类号:TQ0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08-0079-02
3 烯烃与链烷烃的吸附分离 3.1 基于热力学平衡效应的吸附分离
1 从 C2气体中分离甲烷
根据研究所知,当碳氢化合物的动力学直径与 MOFs的孔 径尺寸相当 时 对 小 分 子 碳 氢 化 合 物 的 分 离 有 很 高 的 选 择 性。 例如,Chen等人报道了具有约 3.0?的一维孔径的微孔金属有 机骨架 Cu(bdc-OH),在 296K下表现出 C2H2/CH4 选择性为 6.7。通过构架相互贯穿同样可以调整 MOFs的孔径尺寸,通过 贯穿使 具 有 小 孔 的 UTSA-38a能 分 离 CO2/CH4,C2H2/CH4, C2H4/CH4和 C2H6/CH4,亨利定律计算出的分离选择性分别为 3.3、5.6、6.4和 10.1[1]。
在碳氢化合物中,烯烃(乙烯,丙烯和丁二烯)和芳烃(苯, 甲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是工业产品重要的原料,烃类混合物 的分离是石油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化学过程之一。但是利用 传统的低温蒸馏技术需要经历多次蒸馏阶段和回流,必须在低 温和高压下操作,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开发新的分离技 术。而基于多孔吸附剂的吸附分离技术因耗能低是众多研究 者所青睐,相比于传统的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因比表面积高、孔 径 尺 寸 可 调、易 功 能 化 修 饰 在 气 体 吸 附 与 分 离领域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从 C2 气体中分离 甲烷、乙炔和乙烯、烯 烃 与 链 烷 烃 的 吸 附 分 离 三 种 情 况 介 绍 金 属有机框架材料对轻质烃的存储与分离。

轮烷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轮烷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轮烷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张来新;陈琦【摘要】简要介绍了轮烷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详细综述了:(1)新型轮烷的合成及应用;(2)新型光响应轮烷的合成及应用;(3)合成新型轮烷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并对轮烷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xane chemistry. Em-phases are put on three parts: ①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rotaxane;②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photosensitive rotaxane; ③new synthe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Future developments are prospected in the end.【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轮烷;合成;应用【作者】张来新;陈琦【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轮烷是一类由一个环状分子套在一个哑铃状的线性分子上而形成的内锁型超分子体系。

如果包含多个环状分子,则叫聚轮烷,或者说轮烷是一个或多个环状分子和一个或多个链状分子为轴组成的分子集合体,其链分子作轴穿过环状分子的空腔,而端位结合有体积较大的分子以防止轴分子的滑出,从而形成了稳定的轮烷结构。

与轮烷对应的假轮烷,又叫准轮烷,与轮烷的区别在于客体没有足,主体与客体可以自由离解和缔合。

若包含多个环状分子,则为聚准轮烷。

轮烷和索烃是目前人们研究较多的两类双稳态分子。

轮烷超分子体系是化学学科、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分子电子学、传感器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而产生的新研究领域,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热门边缘学科——轮烷化学。

分子内锁式[3]轮烷的Click反应合成及其pH调控的(精)

分子内锁式[3]轮烷的Click反应合成及其pH调控的(精)

分子内锁式[3]轮烷的Click反应合成及其pH调控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行为研究姜桥,韩民,丁志军,张衡益,刘育*南开大学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摘要: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一种分子内锁式[3]轮烷,并且研究了其pH调控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行为。

关键词:Click反应轮烷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轮烷和索烃[1]是构建纳米尺度分子器件的一系列重要内锁式分子,包括分子梭,双稳态分子开关等等。

通过光,氧化还原以及酸碱调控,可以控制轮烷和索烃的单元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实现超分子体系作为分子器件的功能。

Click反应已经成为合成轮烷和索烃的封端过程的有效方法[2]。

芳香体系的π-π堆积作用可以使电荷给-受体发生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萘二酰亚胺和芘是相互匹配的电荷给-受体,我们合成了以此为基础的[3]轮烷,并进行酸碱控制,达到调节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行为的目的。

图1 分子内锁式[3]轮烷的ICT作用的酸碱调控:1) 5 1mM 2) 5 1mM 和Phosphazene Base P1-t-Bu 2mM. 3) 5 1mM , Phosphazene Base P1-t-Bu 2mM和CF3COOH 4mM 在CD3CN/CDCl3(1:1)加入碱(Phosphazene Base P1-t-Bu) 后,伴随着ICT峰(大约515 nm)的上升,这是因为此种构型有利于π-π堆积作用;再加入酸(CF3COOH)后,伴随着伴随着ICT峰的下降,这是因为此种构型不利于π-π堆积作用。

通过碱-酸的加入,达到调控ICT的目的。

致谢:感谢科技部973 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教育部以及天津科委对本工作的支持。

参考文献[1] Balzani,V.; Credi, A.; Raymo, F. M.; Stoddart, J. F., Angew. Chem. 2000, 112, 3484–3530; Angew. Chem. Int. Ed. 2000, 39, 3348-3391.[2] Miljanic′, O. S.; Dichtel, W. R.; Aprahamiana, I.; Rohde, R.D.; Agnew, H. D.; Heathb, J. R.; Stoddart , J. F. QSAR & Comb. Sci. 2007, 26, 1165-1174.。

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新进展

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新进展

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应用新进展张来新;赵卫星【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s of crown ether chemistry. Em-phases are put on three parts: ①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crown ether compounds; ②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f new crown ether supramolecular polymers;③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new metallacrown ether. Future developments are prospected in the end.%简要介绍了冠醚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介绍了:(1)新型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2)新型冠醚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3)新型金属冠醚的合成及应用,并对冠醚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冠醚;合成;应用【作者】张来新;赵卫星【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俗名叫做冠醚的大环多元醚是1967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化学家PedersenC.J教授首先合成并发现的一类中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其结构酷似西方国家国王所带的“王冠”,故最初叫王冠醚,现今叫冠醚。

不仅如此,其中还包括以氮、硫、磷、硅等替换氧杂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及含桥头氮原子的大二环、大三环多元醚即俗称窝穴体(又叫穴醚)的一大类化合物[1],它们在广义上统称冠醚。

冠醚化合物虽然结构简单,但在性能上与天然离子载体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

一、摘要: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文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概念和性能,论述了其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性能化合物分类应用二、前言自从1967年C.J.Pederson发表了关于冠醚的合成和选择性络合碱金属的报告,揭示了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形态对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D.J.Cram基于在大环配体与金属或有机分子的络合化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配体(受体)为主体,以络合物(底物)为客体的主客体化学;J.M.hn模拟蛋白质螺旋结构的自组装体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大环与主客体化学而进入了所谓“分子工程”领域,即在分子水平上制造有一定结构的分子聚集体而起到一定的特殊性质的工程,并进一步提出了超分子化学即“超越分子的化学”的概念,他指出:“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基于分子组装体和分子间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它主要研究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配位键、亲水键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组装、结构与功能。

超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它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无机与配位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由于能够模仿自然界已存在物质的许多特殊功能,形成器件,因此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已倍受人们青睐。

超薄膜、纳米材料、高分子有机金属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及高分子导电材料等已成为国内许多研究机构热点。

此外,超分子化学在生物传感器、润滑材料、防腐蚀材料、膜材料、黏合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除了冠醚外,环糊精、环芳烃、索烃、旋环烃、级联大分子等作为新的超分子实体,引起广泛关注。

catane索烃

catane索烃

索烃化学伯苓班王聪摘要:索烃是一种典型的机械互锁分子,具有重要的拓扑学特征,在超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器件材料学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下索烃的组成、功能以及【2】索烃的合成方法。

机械互锁分子是一类由于机械原因结合在一起的典型超分子体系,根据它们的互锁方式又分为了索烃、轮烷和分子扭结和分子博洛米尼结等等(如图表1)。

他们不仅都有着有趣的拓扑学结构,在分子识别和分子电子器材材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潜在价值。

索烃作为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功能。

出于趣味性和实用性的考虑,人们也开始探索索烃的合成。

而随着新的化学合成方法不断被发明,索烃的合成也在近几十年中不断取得进展。

图表1索烃的功能和应用索烃在分子识别和分子机器的审计上有重要应用,可作为分子机器部件和发动机(传感器)。

如图表2,这种水溶性索烃在电化学和酸碱驱动下可以转动。

由于四硫富瓦烯更富电子,所以此位点位于环番空腔内。

当施加电压使四硫富瓦烯位点变为缺电子时,冠醚的苯环位点就会运动到环番内。

另一方面,由于环番内氮杂芘位点更缺电子,所以其位于冠醚空腔;然而此位点可与胺生成更稳定螯合物,从而可实现酸碱驱动的运动i。

这一发现对分子机器的设计和调控意义重大。

图表2索烃合成方法的发展穿线法,又称统计法,是最早或的索烃的方法。

在酮醇缩合α-羟基酮的闭环过程中,可能会随机地穿过其他环而得到索烃。

第一个索烃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ii(如图表3)。

这样合成索烃的产率极低。

图表3Mobius带合成法人们早期合成索烃的一种方法。

通过切断双扭曲梯形分子之间的键,就可以得到索烃iii(如图表4),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定向性,并且充分利用了数学知识。

虽然大环分子易扭曲,但是扭曲的数目却是不确定的(如图表5),这也就意味着满足要求的双扭曲梯形分子的合成产率不会太高。

而且这种方法只能得到【2】索烃,不能讲更多的环互锁在一起。

通过这一方法合成索烃依旧不是很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大分子金属轮烷和索烃的研究进展隋锡娜 鲁晓明3(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北京 100037)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005)2006211217收稿,2007202213接受摘 要 金属轮烷和金属索烃是通过在轮烷和索烃中引入金属离子或金属配合物而制得的,它们不仅结构特殊,而且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质,因此受到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金属轮烷和金属索烃在分子机器、分子开关、仿生物质、分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轮烷 金属索烃 分子机器Progress in Study of Functional Supermolecular Metal 2complexedR otaxanes and C atenanesSui X ina Lu X iaoming 3(Departmennt of Chemistry ,Capital N 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Abstract Metal 2com plexed rotaxanes and catenanes are synthesized by introducing metal ions or metal com plexes intorotaxanes and catenanes.They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s of chemists due to their special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metal 2com plexed rotaxanes and catenanes used as m olecular machines ,m oleculars witches ,artifical biologic meterials ,m olecular materials etc.is reviewed and the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inthis field is prospected.K ey w ords Metal 2com plexed rotaxanes ,Metal 2com plexed catenanes ,M olecular machine超分子化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化学领域里研究的热点。

其中以大环为主体,其它分子或离子为客体,主客体之间通过“分子识别”自组装成的超分子体系更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化学家的极大关注。

索烃和轮烷就是其中两类主客体之间通过“分子识别”自组装而成的复杂却高度有序的功能超分子实体。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利用金属离子作为模板或在轮烷、索烃等超分子体系中引进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合成了很多种金属轮烷、索烃等新型超分子[1]。

这些新型超分子不仅结构特殊,而且具有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和光、电、磁、机械运动等多种新颖的性质。

1 轮烷、索烃 轮烷(rotaxane )是由环分子和一个从其内腔穿过并且两端带有大的基团(通常称为塞子,stopper )的线性分子(thread )组成的分子化合物[2]。

最简单的轮烷结构是由一个线形分子和一个环分子构成的,称为[2]轮烷。

由一个线形分子和n 21个环形分子构成的轮烷,称为[n ]轮烷,其结构如图1所示。

索烃(catenane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形分子互相索连形成的超分子化合物[3]。

最简单的索烃结构是由两个环分子构成的,称为[2]索烃;由n 个环形分子构成的索烃,称为[n ]索烃,[2]索烃的结构如图2所示。

轮烷和索烃的环状部分大都是冠醚、环酚或环糊精等,轮烷的塞子大多为位阻较大的有机分子,也有以过渡金属配合物[4]、C 60或具有光电活性的卟啉、蒽、二茂铁为塞子的。

在轮烷中,环状分子穿在一个线型分子上,环状分子可以以线型分子为轴发生旋转或平动。

同样在索烃中,一个环能够在另一个环中滑动或转动。

因此,当轮烷或索烃中引进特殊的功能片断或识别位点时,在外部光或电信号的作用下,或受体系温度、酸碱度、化学物质浓度、介质等改变的影响,其内部会发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当外界信号去除时或体系环境条件复原时,又可自组装为原来的轮烷或索烃。

它们的这种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分子机器或分子开关的功能,从而开辟了在分子水平上处理信息的新方法。

图1 轮烷结构示意图Fig.1 Structure of rotaxane 图2 [2]索烃结构示意图Fig.2 Stucture o f [2]catenane2 金属轮烷和金属索烃用作分子机器和开关 自然界里存在着很多种分子机器[5],比如说ATP 合酶、阻凝蛋白、动力蛋白等。

这些天然分子机器的复杂结构和工作原理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纷纷模拟天然分子机器来设计合成人造分子机器[6~8],例如分子开关、分子梭、分子镊子、分子步行器、旋转发动机、分子升降机等[9~14]。

到20世纪90年代有了关于金属轮烷和金属索烃用作分子机器和分子开关的报道。

1994年美国的K elly 等[15]将金属离子配位在分子的可动位置上,引起了分子的构型变化,使分子齿轮围绕C —C 键可逆地旋转,从而成为第一例分子刹车。

1999年,法国的Sauvage 等[16]利用不同价态过渡金属离子配位数的不同,根据可选择性配位的原理成功地制备了含Cu (Ⅰ)的索烃。

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或光信号可诱导该索烃分子中环的相对运动。

该索烃的一个环含有二齿螯合配体2,92二苯基21,102菲咯啉(dpp ),而另一个环包含了dpp 和三齿2,2′,6′,2″2三吡啶(tpy )配体,因此金属离子既可以与两个dpp 配体形成四配位也可以与一个dpp 和一个tpy形成五配位配合物。

开始时与两个dpp 配位的Cu (Ⅰ)在电化学氧化条件下,被氧化为Cu (Ⅱ),由于Cu (Ⅱ)四配位中间体不稳定,它进一步重排形成五配位化合物(Cu (Ⅱ)与一个dpp 和一个tpy 配位),这样便可使一个环相对于另一个环做圆周旋转。

当Cu (Ⅱ)还原为Cu (Ⅰ)时,索烃的分子构型又回到原来的状态[1]。

在分子机器中,运动速度是一个重要指标。

运动本质不同,其速度也是不同的。

比如有机光分子梭的速度是每微秒一次,而涉及到长链在环中穿梭的其他运动速度则是每秒或者每分钟一次。

Cu (Ⅱ)ΠCu(Ⅰ)氧化还原控制的分子机器的速度也是每秒或者每分钟一次[17],为了提高Cu (Ⅱ)ΠCu (Ⅰ)氧化还原控制的分子机器的运动速度,2004年,P oleschak 等设计了一种新型的Cu (Ⅱ)ΠCu (Ⅰ)氧化还原控制的分子机器,与以前的这类分子机器相比,与中心铜离子相连的环形配体的空间位阻较小,如图3所示。

由于环形配体的位阻小,所以环形配体的N 原子很容易接近中心铜离子,从而使四配位Cu (Ⅰ)配合物(14+)到五配位Cu (Ⅱ)配合物(152+)的转换,即“环”绕“轴”的运动,更快一些;另外,此轮烷的轴是由2,2′2联吡啶衍生物组成的,2,2′2联吡啶衍生物N 的α位上没有取代基,这也使此分子机器运动更快。

此运动过程的两种可逆形态如图3所示。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得这种轮烷的最低运动速率可达500s -1[18]。

P oleschak 等还合成了一系列含铜离子的索烃和轮烷,这些含铜离子的索烃和轮烷可以用作双稳态分子开关。

它们开关一次的时间长短可以从几微妙到几小时变化不等,开关一次的时间取决于它们的结构[18],因此控制这类分子开关的结构就可以控制开关的时间[19]。

这个发现使得通过控制电子器件的化学反应来控制电子器件的物理性能的想法可能成为现实[20]。

分子机器的运动速度受介质变化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例如,Lane 等报道,在非极性溶剂中,由肽衍生物组装的[17]轮烷的环组分可在两个肽片段之间振荡,加入少量甲醇提高溶剂极性使这种振荡作用的速率提高。

但当极性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环形组分在两个肽片段之间的穿梭运动将会终止。

Lane 等还曾报道过在极性溶剂C DCl 3中,由缩氨酸等组装成的[2]轮烷分子梭的环状部分由于氢键的作用能够在两个肽片段间穿梭运动;而在DMS O中,轮烷的环状部分则停留在轮烷线状部分的疏水基片段处[21]。

图3 电化学导致的轮烷的旋转;双齿和三齿配体交替与铜中心螯合Fig.3 E lectrochemically induced pirouetting of the ring in rotaxane;the bidentate chelateandthe tridentate fragment are alternatively coordinated to the copper centre2006年,M obian等[22]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含有Cu(dap)+核的轮烷。

他们首先把第一个塞子连接到环上;然后在环状物中引入线状分子;最后,在环上引入第二个塞子。

在此合成过程中Cu (dap)+起到了模板剂和催化剂的作用。

通常,含有Cu+配合物的轮烷是不稳定的,而他们制备的这种轮烷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并且这种轮烷转动起来相当快。

目前将含有Cu(dap)+核的轮烷制成分子机器的母体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领域,他们的这种合成方法有望成为合成含有Cu(dap)+核的稳定轮烷的新方法。

在光驱动分子机器里[23],含有Ru2+配合物的光驱动分子机器很引人注目。

2000年,Ashton等合成了一个塞子是[Ru(4,4′2Mebpy)2]配合物(bpy=2,2′2bipyridine)的金属轮烷,此金属轮烷是一种通过可2见光激发[Ru(4,4′2Mebpy)2]配合物来驱动的分子开关[24]。

22004年,C ollin等合成了一系列含[Ru(diimine)3]2+核的轮烷和索烃。

此类轮烷和索烃都可以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产生运动,是很好的光驱动的分子机器。

如图4所示,两种此类索烃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环之间的相对运动,加热又重新得到原来的索烃。

其中32+与22+相比,虽然32+比22+的环的空间位阻要大一些,但32+比22+的分子内环的相对运动却更快一些,这主要是由于22+与32+相比,环与环之间结合得更紧密一些[25]。

C ollin等对他们所合成出的一系列索烃环的空间位阻及其运动速度进行了比较,并且讨论了如何靠改变索烃的空间位阻来控制此类光驱动分子机器的速度。

2006年,Davids on等合成了一种[Ru(terpy)(terpy2rotaxane)]2+金属轮烷(terpy=2,2′∶6′,2″2三吡啶),其结构如图5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